元和妙音

弘聖上師

Master Hong Sheng 

  

526886.jpg

 

惟 令 眾 生 度 盡

吾 度 方 得 圓 滿

惟 令 眾 生 成 覺

吾 覺 方 稱 真 覺
 

弘聖上師 法語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工作者

弘聖靈覺禪師法名 弘聖,字靈覺,號白陽。曾為文建會枋寮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常年以音樂、美術為媒材為人演說,呈現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工作。除了音樂、繪畫創作外,亦跨足舞台戲劇,並且創作大量的詩詞偈頌,言簡而意涵豐富。弘聖上師本精於書藝,線條奇峻,靈氣深歛,自成一格,藏道於書法墨韻,能量豐沛,見者歡喜。其人、其詩、其書、其樂、其畫,充滿了對眾生的慈悲關懷,含蘊著療癒身心靈的至高能量,展現了高深的佛法修為及藝術高度,印證佛法不妄,提升生命與慧命的不同層次。

 

搖滾的釋迦行者 

從曉戈老師到 弘聖上師,身分多重的 弘聖上師才華洋溢,隨手拈來,展現其多樣的創作全才。1998年 弘聖上師於台北創組樂團,出人意表的,一身儒雅,一頭長髮,俊秀脫俗的 弘聖上師,創組的卻是重金屬搖滾樂團,重口味的音樂型態與儒雅的 弘聖上師合而為一,氣質別具。撩撥的彈片彷若度世的啟奏,撥響了淨世的弦音。之後於2004年發行《我喜歡這樣唱》專輯,不同於主流市場的詞曲取向,此專輯與眾不同,曖曖內含光,詞意深遠、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裹懷天機,初初聽之也許參之不透,一聽再聽,法味無窮。詩人余光中曾言:「搖滾樂也是一種詩。」而禪師則親身演繹「搖滾也是一種佛法」,弦外之音,即之也溫!弘聖上師立身於十丈紅塵中,和光同塵溶於渾沌世道,都會是他的試煉所,也是他的弘化場。弘化之路不拘形式,森羅萬象,流行樂也是他淑世的一種介質。

 

2021[藝.外系列]弘聖靈覺禪師 禪藝講座 台南 (藝外演出篇).jpg
 

以藝載道、以樂淑世的藝術家

弘聖上師幼習美術,游刃於藝術天地。青少悟道,於繪畫之中了透生命實相,洞悉宇宙真理。其畫意境莫測,內涵高深,承載著豐富的佛法妙義及生活智慧,若能親聆 弘聖上師的禪藝講座,當更能了解「道藝一體」的意涵。尤其畫作當中含藏深鍊的佛法修持及利眾願力,能量充沛,莫之能禦。落筆當下便江山底定,氣神充滿,正是這股柔、暖、諧、和的能量,療癒了無數身心靈的桎梏者。站在畫前靜心領受,身心頓然安定。而 弘聖上師的畫作則體現了他對「藝術」所揭櫫的定義——「如果藝術不具生命的正向昇華,便失去它存在人間的價值意義」。

「元和妙音」——天神共讚的音聲,更是一帖對治身心靈困頓的靈丹妙藥。弘聖上師於1997年初現啼音,應運至今,自性起用,應緣呼頌,隨時隨地,隨順不同的人、事、時、地、物而唱頌不同的音聲曲調,「應病與藥,隨方解縛」,聞受者各得所需,皆大歡喜,其殊勝玄妙,非親臨諦聽難以形容。

 

藝術與生命靈光的相互映照!.jpg

 

一襲禪服契袈裟的修行人

修行也許是現代人經常朗朗上口的時尚名詞,但真正懂得正確義理並且奉而行之的卻寥寥無幾,弘聖上師雖示居士相弘世,但持戒森嚴,嚴以律己,身行言教,說到做到,行化自在,內控甚嚴,二六時中無一不在法上,行、住、坐、臥皆是禪。演示般若智慧於日常,親履實踐戒、定、慧三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示教理行果於娑婆,慈悲心懷,念念為蒼生,殷殷勸勉學人「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悲願宏深。曾云:「惟令眾生度盡,吾度方得圓滿;惟令眾生成覺,吾覺方稱真覺」。

 

弘聖上師2.jpg

 

「本質佛教」靈覺教育的真實踐者

為免學人踏入學佛誤區,弘聖上師以教導世人破迷開悟為天職,致力「教育」為弘化之根本大法,極力翻轉人心為佛心,弘揚聖賢教育,倡議恢復中華傳統文化,扎根倫理道德,並且以《弟子規》為履踐標準,鼓勵學人做一位謙謙有禮的現代君子,由個人而家庭,逐步淨化社會。其教學次第:先學做人,再學覺悟的成佛之道,次第漸修,並以「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的最高標準勸勉學人,不論做人或修行,應立志高遠,勇猛精進,為達到至高佛道而邁進。

弘聖上師倡議學習《弟子規》,也是 弘聖上師的慈悲心懷及深謀遠慮。現今社會的種種亂象,價值觀扭曲,肇因於西潮教育輕禮法而重科技;棄道德而重實利,以致孝道、師道不存,人性暴戾而失敦厚。而佛法雖是解決人生困境的根本大法,卻甚深微妙,知難行易,以現代人之心性及根器,若不先修身養性,難免因不能信受而生誹謗之心,若因此謗師謗佛,反造罪業,因此 弘聖上師教導先學會「做人」,為學習佛法建立基礎,累積資糧,為將來契入佛道先做準備,進而達到解脫生死、明心見性的圓覺目標。

 

弘 化

弘聖上師入世弘法,乃應緣而出。2007年於屏東枋寮首啟共修善緣,2008年增立屏東東港法堂。之後為因應眾多之請法者,2009年共修會遷移至高雄,同年應台北學人之祈請,至台北共修會啟講,不疲不厭,風雨無阻至今。2012年創辦「一覺元」學修中心,各項法務及課程陸續開辦。2015年台中法堂成立,同年為因應國際法務之交流,「一覺元學會」正式成立,弘聖上師榮膺第一屆理事長,學友們並恭請 弘聖上師為學會之依止上師,法務呈現欣欣向榮之態。

從善如流、隨緣自適的 弘聖上師,應緣度化不辭天涯海角,行者無疆,何處不道場!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覺 元


一 心 覺 智 歸 本 元 

 

弘聖上師墨寶--一覺元.jpg


元和妙音揚禪淨 |

「元和妙音」是一覺元學脈的主要修行課程及應世普化的特色之一。元和者,本元淨和也;妙音者,妙法音聲也。承秉著文殊菩薩為娑婆眾生所揀選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弘聖上師因其嚴謹有格的修持功夫及深厚德本,呼頌元和妙音,可讓聞受者循聲入性,穩定身心、積蓄精元、安定神識、調理磁場、連通維次、釋冤解結、善轉命運,諸多不可思議妙用,超越語言文字,直契本心。

 弘聖上師開示:「一切佛法修持的總目標在覺。而覺悟的根基則為禪定,亦即三昧,通過元和妙音的修持,有助於深入定凈的功夫,而相較於打坐,則更易於檢視及伏住昏沉及掉舉,以至甚深禪定,進而萬緣放下,萬念歸寂,而達開悟見性。」,所謂音通心地,聲達性海,直接快速有效。

禪宗修持為達明心見性,淨土宗念佛以達一心不亂、開悟見佛,兩者實為一體。一覺元宗旨:「教宗華嚴,行在彌陀」正是體現「禪淨不二」的義理,元和妙音法門與禪淨無二無別,相輔相成,若能至誠修持,屏息萬緣,專注呼頌至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時,亦能契入自性本定,遇不定緣於突然之間得大徹大悟,殊勝究竟,為一覺元獨特之修持法門。

一覺元 《圓通慈航》元和妙音義理專訪 視頻


 

延伸閱讀:弘聖上師開示「元和妙音」義理 

 

大法勁擊鼓一乘 |

一覺元修持目標─「直了佛道,即身成佛。」弘聖上師徹見正法,深廣而含藏萬德,承傳佛陀「本質佛教」以教育為宗的本懷,教導學人究竟圓滿的覺悟之法--「一乘圓教」。所謂「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一乘圓教是最圓滿的教育方式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弘聖上師教導學人修學《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期勉學人先學會做人處事,累積修學大乘佛法的資糧,換言之,為人處事若能不違背經典教義,圓融運用於生活之中,修學雖有次第不同,但一即一切,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便能圓融互攝以達佛道。

然而,若要進階大法,則需明師點撥,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弘聖上師融通多元文化教義,博識儒釋道法理,以貼近蒼生的語言,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方式講授覺悟之法,因果、戒律、信願、行門、禪淨等次第了了分明,透析理論、方向、方法缺一不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最可貴的是學人可近身與上師學習,不管是三人小眾,或是百人共修,可時時受到聖師的點撥與提點,迷霧頓除,茅塞頓開,免除盲修瞎練的冤枉路。一覺元慶幸有明師在座,高陞法堂,學人若能依教奉行,老實、聽話、照做,必能獲得如快速電梯般的無上法益。

上師妙慧展華嚴 |

華嚴者,以如華之萬德莊嚴法身。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獨一無二,如花園中的每一朵花,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美麗,各自綻放,無有高下。親炙 弘聖上師的教導及開示,以華嚴義理為宗,說明一切萬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以高度平等的眼光,體察萬事萬物,曉以因果理路,契入信解行證,二六時中皆在法上,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演華嚴於生活,示般若於日常,行住坐臥演示六度萬行,語默動靜皆禪機,以身為教,嚴謹有格,循循善誘學人了透萬法一如,一即一切,苦口婆心,勸勉學人深信因果,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無上妙行在彌陀 |

學習佛法,首在修「定」,修一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不被物擾,不被境轉。然而,方法諸多,因不同的時空因緣而定,弘聖上師教導修行,契機契理又契人,因人而異,因時制宜,故而能對症下“藥”快速解決問題,不管坐禪也好,念佛也罷!禪淨不二,兩者皆是佛之心要,「念佛即是修禪,修禪即是念佛」目的相同。諸如參禪、打坐、念佛、誦經,各取其相應之法,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目標總在一顆清淨心。然而相較於參禪打坐,念佛法門為易行之法,適合一般大眾修持,二六時中皆能持誦,師父上人開示:「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謂之念;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謂之佛。」又云:今心,即是念佛,活在當下即是。所以,行在彌陀,非是不斷地唸阿彌陀佛而已,所謂「口唸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學人若能滌思淨意,消除妄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續,佛號心中來,一旦功夫得力,一句佛號便能產生不可思議之神通妙用。

彌陀之義,代表清淨、平等、正覺。意謂我們日常行事、身語心行、待人處事,都應該帶著清淨的心、平等的心、正覺的心行持,那麼無量光、無量壽,佛自心中來,心念所到之處便是彌陀淨土了。
 

隨緣說法盡得聞 |

弘傳上上法,不厭娑婆行。弘聖上師所到之處,無處不道場!諸佛護念,龍天護持,有形無形眾生求法若渴,行腳所到之處隨緣應化,不管佛寺廟堂、餐館酒肆、機場船塢、山巔水湄,應機開講便是法堂。

上師慈悲心懷,不捨一人,因應學人不同的質性,因材施教,因此,於一覺元的體系中,規劃了多元的身心靈教育課程及因人而異的學修方法,於是一覺元三大類法門於焉而生,行門、解門、融門,眾生隨類各得解,找尋自己相應的修行辦法。尤其「融門」是一覺元的戶外教學,隨師弘化,旅途中有目標、有教理、有行法、有演示、有果呈。密集地貼近 上師學習,不僅是難得的機緣,而且收效宏大,上師德行圓滿,一如正量充沛的發電廠,即便僅僅跟隨在旁,也可以能量滿滿,十分受益。上師於行腳中演繹定慧圓滿的真實佛法,隨時點撥學人的迷障及缺失,快速有效,學人每每讚嘆,一趟戶外之旅,便是一場靈性的蛻變與躍進。
 

一心覺智歸本元 |

弘聖上師曾經開示:何謂「一心覺智歸本元」?這「一心」是什麼呢?念佛人常言「理一心不亂」,這一心是因,一真是果。生命最高極致的境界便是一真法界。而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所謂六道輪迴的世界,凡聖同居土,再上者有所謂的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加上六道輪迴,稱之為九法界或十法界。當整個生命體超越了九法界與十法界的時候,就是我們方便稱之的「一真法界」,也就是生命最圓滿的狀態。這種生命體完全卸除了執著、分別、妄想,所以它是一個「真」,如佛家所言的「真如」。眾生的覺性,只有在「一心」的狀態之下才會開發出來。所謂「覺者,佛也;迷者,眾生」。因此,處於「迷」的芸芸眾生,常常造業受苦,少有快樂,更遑論有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該如何喚醒迷昧的本性?唯有「覺智、一心」方能淬鍊出生命中自性的覺性光輝,一旦覺悟了,回頭是岸即是「歸本元」,歸回你自己本來的生命狀態。

弘聖上師亦期勉學人:「修行當以成就無上佛道為依歸,誓度無邊眾生為本分,無緣獨善其身,有緣兼善天下。以無為心為天下事,以無求心求天下利。無為而為,不求而求,自然得能應緣生慧,物感德化」。
 

一覺元一切皆圓 | 

人心動盪的社會,靈性也跟著惶惶不安,憂慮惱怒煩如影隨形,不管有形、無形眾生皆亟欲尋找出口及解方。覺者興出於世,學人有幸承教於   弘聖師父上人座下,實有難得之殊勝因緣,師云:不得以少善根、因緣、福德而依止大法,因此,學人是否能夠得遇大法,總在遇「緣」不同。

坊間宗門教派林立,百花齊放,種種靈修法門眩人耳目,良芝莠草,真假難辨。佛門常云四事因緣,百劫難逢,所謂:「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求、佛法難聞」,乃求道者四難,而一覺元門下學人何其有幸!四事皆備。承教於  弘聖師父上人座下,在 師父上人的智慧鋪陳下,多元課程次第理路分明,解行並進,學教相長。安頓身心之元和妙音,學為現代君子的《弟子規》、古文班,明白因果理路的《了凡四訓》,培養定慧的書法、念佛班,破迷開悟的明覺法堂,動靜不二的音流瑜伽,種種課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以至覺行圓滿,回歸自性本然。

師父上人法偈:「迴奔絕峯焰明境,佛眼徹淨萬類見;照破九界諸重障,靈歸自性一覺元。」,大千世界,萬類萬象,你來我往,因緣交疊。然而,不管萬物流轉、生命更迭,佛眼照澈之下,無所遁形,靈性流衍,背負累劫的塵垢與負累,若不能得遇正法,苦無出期,實為堪憐。 弘聖師父上人慈悲願力,超越古今,恆通十方,照破九界諸重障。吾等學人在一覺元座下蒙受法益,改變命運,感恩之情溢於言表。無怪乎學人盛讚,系出一覺元便是品質保證,並稱譽一覺元為當今靈性第一品牌。身歷其境,讚者斯言,不謬也!

憶起 師父上人殷殷教示,不禁感恩涕零。師云:「人生短短數載,學人莫令虛度,當勤自度,以濟度眾,佛言:『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輪迴至此勿作拖延,當張靈性大義,成就蒼生最高福慧,即是生命最高價值。有緣匯聚一覺元,合是一切皆圓!」。
 

一覺元學修的必修科目 | 

一覺元學會以「學習及推廣倫理道德、因果與智慧之覺行教育,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學修知見,履踐古聖先賢德行,回歸純真、純善本性,達到明心見性的圓覺目標」為宗旨。

學修有了宗旨目標,學員們該如何能達成呢?親教師 弘聖上師為學員們制定了學修方向與科目,讓學員們更明瞭學法的次第與方法。 

一覺元學修十大必修科目

【因果教育的修習科目】

1. 了凡四訓

2.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3. 文昌帝君陰騭文

4. 太上感應篇

上述四個必修科目是要學員們知道,唯有具備正確的因果觀,才能明瞭業因果報而不生惡念,進而擁有深厚的正知正見,未來將不墮三惡道。試問,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不孝與殺生的果報,那麼倫理道德養成科目如何能落實與得益?所以要拯救現今是非顛倒、混亂悲慘的世界,最快的方法就是全力推廣因果教育,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因此,因果教育列為一覺元學修科目的首要。

【人道的修習科目】

5. 弟子規

6. 十善業道經

「孝親尊師」是人道的基礎,而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做到「淨業三福」: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天福)

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福)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福)

有了正確的因果觀之後,修習《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經》才可能契入。說到這裡,相信有許多學員才恍然大悟,平日花很多時間讀誦《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經》,卻無法得到法喜與人生問題的改善,原來是現代人因果觀過於貧乏與淺薄,不似古人的敦厚與懂得敬天。距離做人的標準越來越遠,就更不用談升天成神,超三界、十法界作佛了。

【菩薩道與佛道的修習科目】

7. 三皈、三學、六和、十度、十願 

三皈:

皈依佛(自性覺,覺而不迷),皈依法(自性正,正而不邪),皈依僧(自性淨,淨而不染)

三學:戒、定、慧

當我們擁有倫理道德因果觀的實質之後,要真正進入學習佛法修行科目,必須由三皈五戒開始。只要願意做到三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有36個護法神與25個護戒神護持我們。進而在戒、定、慧三學中解行並濟,由定生慧,成就覺、正、淨。 

六和:六和敬

見和同解(思想見解相同,不持己見,糾紛則消。)

戒和同修(遵守規矩戒律,人人平等,和諧有序。)

身和同住(彼此尊重珍惜,不侵他人,和平共處。)

口和無諍(口出敬人愛語,契機契理,無諍少怨。)

意和同悅(成佛目標一致,志同道合,法喜充滿。)

利和同均(只問耕耘奉獻,不問收穫,隨喜共享。)

在家庭、學校、公司、社會、國家以及學修團體中,人人若能和睦相處,就可以達到和諧有禮的淨地,所以只要我們落實了因果教育與人道的修習科目,就可以達到六和敬的境界。

十度:文殊菩薩十波羅蜜(菩薩十地之行法)

一、圓滿「布施」波羅蜜即登初地 ( 歡喜地)

二、圓滿「持戒」波羅蜜即登二地 ( 離垢地)

三、圓滿「忍辱」波羅蜜即登三地 ( 發光地)

四、圓滿「精進」波羅蜜即登四地 ( 焰慧地)

五、圓滿「禪定」波羅蜜即登五地 ( 難勝地)

六、圓滿「般若」波羅蜜即登六地 ( 現前地)

七、圓滿「方便」波羅蜜即登七地 ( 遠行地)

八、圓滿「  願  」波羅蜜即登八地 ( 不動地)

九、圓滿「  力  」波羅蜜即登九地 ( 善慧地)

十、圓滿「  智  」波羅蜜即登十地 ( 法雲地)─即將入佛位

十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菩薩修普賢行始能成佛道)

一、禮敬諸佛。

二、稱讚如來。

三、廣修供養。

四、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

六、請轉法輪。

七、請佛住世。

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

十、普皆迴向。

只要智慧起用,十波羅蜜行得越深,成就菩薩道的機會就越大,十大願行才得以突破修行障礙,直契《華嚴》,引導出源自內心的佛性威顯,以成佛道。

【一覺元的殊勝教法】

8. 念佛、拜佛

學員們平日的定課裡,除了讀誦與落實因果教育與聖賢科目外,一覺元的念佛與拜佛課程,加上來自宇宙深處的能量「元和妙音」的加持協助,可以習得清淨自在的方法與感受念佛與拜佛的好處。

9. 明覺法堂講紀)

每個月各地的「明覺法堂」是 弘聖上師因應這個時代質性的需要,捨傳統知識常識之傳習的講經教學方式,而以當代契理契機的語彙應機說法,深入淺出,鉅細靡遺,闡述人乘到一乘諦,讓不同根器的學員得以有機會窺得與契入佛道究竟的殊勝課程。

上述的因果教育、人道、菩薩道與佛道的修習科目,若能在平日長時薰修《明覺法堂》DVD與《明覺講紀》,按上師所教導的方法落實,次第學修,打好基礎,將更有效益的引導您往成佛的道途上成就。

 《明覺法堂》視頻/Youtube平台 

10. 元和妙音、音韻療法

在生活環境中,若能持續播放「元和妙音」,能穩定磁場,調整心性。而「音韻療法」著重於利他,雖非所有學員都有機會習得,但對於身、心、靈的修護與等量提升,有著不可思議的好處,這是一覺元學修中殊勝的一門科目。

一覺元的必修課程也就是蓋出每個人佛性大樓的鋼骨基礎,有次第、有理論、有方法,更有正確的航行方向。而船長與舵手正是我們敬愛的親教師 弘聖上師。期許學員們在今日之後能夠共乘法船,用更正確的方法學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契佛道。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映日常」

Perfect Reflection

 

6月 不是一個人.png

 

6月 ▎June

不是一個人 Not alone 

學生 /  如果大家都不來學習,師父您不就剩一個人了?

聖師 / 我哪有剩一個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我就是全宇宙!

Student/ Are you the only one left if everyone doesn't want to learn from you?

Master Hong Sheng/ The entire universe and all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pace are oneness. I’m not alone. I am the essential self, the entire universe.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