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一覺元 弘聖上師 隨緣開示

--同參祈請重啟法堂

 

簡述:

自從20198月起,一覺元每個月最重要的三大法堂暫停了,這段時間同參殷切期盼,希望能夠祈請重啟法堂,一次機緣同參祈請,於焉 師父上人有了這一段開示…

恭謝 弘聖師父上人慈勉開示。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弘聖上師 元和妙音 🏞

💙一趟高海拔的心之旅程 8 ~
2014/11/01 西藏布達拉宮後山
 

⚜️松贊幹布尊者祈請 弘聖上師開示⚜️

(字幕版)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我們說佛法來到這一個時代啦,已經很少有真正原始的一個教義啦!那麼來到這一個時代,佛法被分為好多種,比如說你們今天來到「布達拉宮」,看到人來人往,這一種你們可以明確地去理解這叫做「觀光的佛法」,也不錯啦!觀光的佛法讓一些初機……人來人往嘛,植入一點善根種子也不錯啦,畢竟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眼根、一歷鼻根、舌根統統永為道種。

那麼真正的佛法重在「教育」嘛,教導發育我們的良知良能的起用嘛,那麼隨著時間、時代的衍流就會訛化,訛化之後,從「教育的佛法」--可以讓我們真正去學修的這一個「教」開始產生了斷層,然後產生斷層之後呢?就會有一些所謂人間的這一種知見的一種加入。其實眾生如果用「以有思惟之心」,如何而能測如來圓覺之智呢?畢竟「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

所以,要學習佛法,真正從教理上、從修持上,必須第一個關鍵--「卸除掉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分別、我們的妄想之心」。如果我們是用著我們的妄想、執著跟分別之心去學習一切,不管是藏傳還是漢傳還是一切宗門教下,統統不得成就,因為所有無上大法來到我們這邊都被我們轉化成我們的世間法。所以,不管是剛剛啦……文成啦、幹布啦他們,雖然也未得度,可是也不必這麼地灰心,畢竟有眾生生生世世無量劫都還在這六道輪迴的諸苦當中流衍,哪怕只是說一、兩千年能夠接觸到佛法,期待他馬上開悟證果而契入所謂的「登地覺性」,一般我們講「覺地」嘛。

那麼「密」之修法首重「敬師」,「敬師」基礎在「孝道」,所以民間有諺--「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啊!所以,一個要真正透過佛法學修而對生命有所轉化的一個人,第一個關鍵就是要履踐孝道,那孝道有基礎的人、有這個涵養的人他要拓而寬之去履踐師道就不難。那麼佛法是師道嘛,所以佛是老師,我們一切眾生是學生。那麼菩薩是什麼?菩薩是我們的學長、學姐啊!那麼阿羅漢基本上是佛法的初學班,佛法一旦沒有進入「阿羅漢」的一個階層,統統沒辦法理解深度的學修的一種意涵。

那麼我們現在六道輪迴眾生是什麼?是先修班,稍微瞭解一下佛法的氣味~「它到底是什麼個樣子?它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什麼樣的境界?」以是觸動我們的心弦,有一種嚮往之。那你對一件事情沒有嚮往,你怎麼可能會努力去學習它呢?剩下來的只是說完成建構我們自己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的建構嘛,那如果帶著這樣的心境去涉獵佛法,是一個很冤枉的事情,畢竟佛法是要卸除我們這根本的貪瞋癡三毒的。

所以,來此觀光一遭,不要入寶山而空手歸,所有的佛法的造像啦、儀式啊統統是一種高度的教育表法工具,如果我們看不懂,我們僅是祈求保佑的時候,包括蓮花生大士都保佑不到我們。比如說今世佛 釋迦牟尼佛如果一指點下我們就可以成佛,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在這邊做芸芸眾生、凡夫俗子?還在這邊煩惱、憂慮、牽掛?也就是說我們不瞭解佛法的學修是什麼,本來是一個無上法,那它教育我們,我們自己要去落實。

現在很多的佛教徒把佛法整個境界給降下來,很可惜!那麼降下來之後……什麼叫降下來呢?就是知道道理不去做啦,叫做降下來。那麼久了之後,一傳二、二傳三、十傳百、百傳千這様傳出去,大家就以為原來佛法只是在那邊朝拜、膜拜而自己就可以得到所謂幸福美滿的人生。你想想看,就人間法來講都不認同有所謂不勞而獲的事情,我們要透過無上大法居然可以不勞而獲?這了不可得嘛!所以 釋迦牟尼佛當年也言啊--「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無有是處」!

所以,要懂得為什麼常常「坐姿」……以「坐」表法禪定的一種功夫?是因為我們人「坐」的樣子最穩定,所以它在形容我們的心,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謂「禪」!那麼為什麼在「密」當中講到「禪」?因為所有一切八萬四千法的總樞紐就是「清淨心」。剛剛看到很多壇城,「壇城」所謂的「淨土」之意,那麼淨土不代表特指只有一個淨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報土統統是淨土,可是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當年在修持過程當中所發的願不一樣,所以祂最後的一種跟眾生所結的感應道交的一個緣也不一樣。所以阿彌陀佛……這邊講「無量壽佛」,都通,祂的弘願四十八願裡面就有一種「沒有三惡道」的一個願,所以它有別於 釋迦牟尼佛所現出來的報土。

那當年阿難尊者也跟 釋迦牟尼佛請教啊、請益,說既然祢是一尊佛啊,那「佛」照理說淨土是無量美好,為什麼我們是在這邊穢土?祢坐在這邊,我們這邊都穢土,吸的空氣髒,然後這些土不是黃金為地,這些樹會枯萎,沒有佛經講的這麼美好,結果他就祈請 釋迦牟尼佛告訴他。釋迦牟尼佛本來在趺坐嘛,一隻腳下來,大拇指著地,現出來的就是祂的淨土,哇!阿難尊者當年看到才信服!原來所有的一切報土都是依我們的願力跟業力產生的,在佛來講叫「願力」,在眾生來講叫「業力」,所以依報隨著正報轉,依正莊嚴。

那麼我們眾生是什麼?依正不莊嚴,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不好,所以我們顯出來的依報就不好,就有所謂的這些汙染。那麼如果我們眾生能夠透過佛法的修持回歸,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的時候,我們的正報就好了,一旦我們的正報好、起心動念好,我們的依報自自然然就顯化出來是美好的。所以你們沒有聽說過哪一尊佛有貪瞋癡嘛,對不對?都是當年在因地的時候卸除掉貪瞋癡才成佛的嘛,所以祂們的淨土沒有汙染的原因是這樣來的。那你看為什麼我們叫「眾生」?我們叫「眾生」就是因為我們有貪瞋癡,所以我們活的這個土就有所謂的汙染。

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佛法的修持,成就還是得靠自己,畢竟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啊!一切眾生亦皆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所以,釋迦牟尼佛也告訴我們啊,一切法從心想生啊!為什麼我們會痛苦?是因為我們常常想壞的,想、想、想煩惱憂慮牽掛,所以我們會痛苦。所以,只要我們透過佛法學修,有所謂它的次第法也有所謂頓修法,能夠依自己個人的根性適合的去琢磨,往它深入,佛法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嘛!

那麼「汝若欲了知,十方三世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所以,來觀光,我剛剛講不要空手歸,走了這麼一遭,不要只是祂們叫「佛」、我們叫「眾生」,祂們也告訴你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當成佛」,所以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的理論方法,我們不瞭解,所以我們做不到。那麼祂們是什麼?祂們坐在上面的叫「佛」,就叫老師,如果你們肯願意去瞭解一下祂們在因地時候所修持的這個過程的一個所謂的價值觀是什麼、行為模式是什麼,依一般我們用白話文叫什麼?如何待人處世啦!依一個正確的標準待人處世,我們就叫做修行,而不是一種朝拜外相的追逐而已,那麼假以時日,你們的內力夠了,你們也堪稱為一切諸佛的行列。

「佛」是形相化,「如來」是本質,所以本質與形相不二,一即是二、二即是一,所以真妄的世界本來無分別,眾生起妄見而有之。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人生還得透過深入地佛法修持,「佛」是什麼?「覺悟」的意思啊!所以「覺悟」從哪裡來?覺悟從清淨的心來啊!那清淨的心自然起作用就叫覺悟,所以識得一則萬事畢啊!感謝啦!

請起啦!不會啦,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啦,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啊,希望好自修行啦!請起。不落俗境啦!Om mani padme hum」(唵嘛呢叭咪吽)!

 

🍁✨ 天地有幸留聖影 妙音啓悟惠眾生 ✨🍁

2014年十月,時序入冬,同參祈請 師父上人同行西藏之旅。在壯麗的湖光山色中,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大自然禮讚上師,依正莊嚴,天地大美已然為學人們示法。

歲月遞嬗,相距西藏之行已睽違五年有餘,而元和妙音依然響在天地,響在學人心中。然而,經過時間的淘洗,一次次的聽聞,便有一次次不同的覺受,相信只要靜心聆聽,去過或不曾去過的同參都能恭逢其「聖」。

 

註:此影片妙音音質因當時現場收音太小聲,以至於後製將其音量放大90%後不甚理想~略有失真,但考量其能量的可貴性及為利益眾生故,遂將其公開。

2019.12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 弘聖上師開示 搶先聽 🍀

 

 

  

 

下載連結👇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弘聖上師開示 MP3搶鮮聽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18).jpg

 

🏮弘聖上師開示簡述 :

恭請 弘聖上師開示「德樹高展」墨寶金牌法寶法義

金代表不變,我們生命狀態形形色色的存在,其實它是同一體性,所謂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形可變,金質不變,這個金質就是我們的自性,也就是學法的人常講的法身。

什麼是法身?它不是用來一種昧眾的術語,而是它是我們每一個人本身就是法身,那這個本身不是這個肉體,也不是這個靈魂,它雖然是這個靈魂跟肉體的本源,我們有那一個本源所以才有辦法去顯現出這個靈魂跟肉體。所以靈魂在識的範疇裡面,它迷失了叫靈魂,當它覺悟了就叫靈性,靈性的至極就是我們的法身,那個一即一切的一,所以於此我們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他在成就一切境界也都是平等的,只在於他的因緣際會不一樣,跟他的運行的概念不一樣,所以產生形形色色的這一個境界等差。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16).jpg

 

那麼你必須要把這一個根掌握住,根也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那個「德」,那這一棵樹,樹,今年剛好是鼠年嘛,總是討喜一下,用個諧音「樹」,總不好德的老鼠一直生嘛,對不對。「德樹高展」,我剛剛有提到這個「樹」,那「樹」——發展,「樹」其實它在佛家有很多的表法意義啦,它也表達了你的一生,跟你所謂的學法的理論、方法、方向都在裡面啊。

你好比說這些枝葉花果也代表著所謂的六度萬行啊,那你要以般若為根,那有般若為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它才堪稱的了「度」啊,也就我們一般有專業學佛的人他講「波羅蜜」,「波羅蜜」、「度」有一個到彼岸的意思,就是功夫到家的意思。那麼如果你沒有波羅蜜,你的布施就不能叫「度」,你就叫做布施。那加個「度」,「度」就是「波羅蜜」,它必然裡面含藏著「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所以智慧是它的核心樞紐,那布施是它的總行為模式,總行為模式。

所以布施是福,般若是智慧。所以你看,我們在在處處,一個成長的人他就不離這兩個關鍵,這兩個目的。你要有福,你要有智慧,對不對?有福,人生有作用;有智慧,人生能撇除不良的作用,那這樣你的人生就很有意義。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17).jpg

 

那麼樹,它加上一個生,香藏樹中,那麼你怎麼把自己顯發出來,沒必要的時候它也不太發香,有必要的時候它散香。那一個樹香,你們常常講芬多精,對不對,芬多精、樹醇是這種東西,那麼它可以安定穩神。所以我們是不是要靠外在的樹這樣?不是這樣子講,我們是藉外在來做表法,來提醒自己,如何將我們自身這一顆樹的一個香給蓄積,那麼你一旦需要的時候,你作用無窮,所謂是厚積薄發。

所以將我們生命「德」,當然這時候常常連結「道德」,所謂是「道德仁義禮」,那是我們生命從善道為基礎往上提升的幾個境界。所謂「禮」,禮節、禮數、禮貌,這些就是一個做人的最低標。那麼「義」,講「義」了,這一個事情就是做人的標準。再往上提昇「仁」,仁慈,是做天道的標準。當然仁慈又有它的等差不同,所以於天道做天神的幸福指數也會不一樣。那再往上提昇到「德」,就是佛菩薩的標準。

所以「德樹」就是把我們內在這一種所謂的真性,至極純淨純善的這一種性德給彰顯出來,「樹」有一個豎立、表達的意思,給表達出來,然後也有建樹、建立。那你要表達之前,你必得要先建立,所以它這個「樹」表什麼?因果同時,你要同時有因,你不能只追求結果,所以這一個「德之因」跟「德之果」同時去運作,那運作還不及,你還要把它作用力給達到至極,那就是「高展」的意思。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19).jpg

 

那希望這個也是能夠勉勵我們彼此在每一年當中去不斷提醒自己,那麼現在人叫置入性行銷啦,不斷把自己置入性行銷這一些知見,久而久之我們就能把這一些知見內化到顯於外,自自然然的行為模式就是這樣,所以那時候,你的人生就是一種所謂的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地契入美好。

敬請恭聽 弘聖上師開示生命究竟義理、真常之道。

 

               2020 庚子新春賀歲團拜 (1).jpg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