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教師的慈勉
🔔 提問二:課程參與 🙏
Compassionate Encouragement by the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
Question #2:
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to joining in Yi Jue Yuan's courses?
🔔學員提問
今年一覺元學習課程變得更為密集,大家可以透過上課,增加正知正見的薰修,融入到生活當中的落實,請問 師父上人這是否有助於道風學風的運作?
⚜️師父上人開示
所以本身這些課程的鋪設,它也就是一種道風學風的一種發展。那麼道風學風的發展,既然有發展,它就有所謂的成熟與力道的問題,對不對?發展嘛,比如剛開始比較不成熟,它運作久了,只要在正確的軌跡,它久了就會成熟嘛,對不對?那麼成熟它的作用力就大,不成熟作用力不大,都是這樣,生命的理路都是這樣。所以這一個成熟的概念,就有一種所謂的發展,對一個加入的一個意味嘛。那你比如說,這有一種機遇的問題,比如說這些課程的鋪陳,那麼多了是不是學習者他就有知道的機會變多,對不對?那甚至沒學習者的,可能因為很多學習者而也帶動了他的學習的意願,這個就是一般世間講的西瓜效應啊、漣漪效應啊,它會帶動。
所以這一個風氣本身它就有一種感染力,感染力,那學員不斷去參加,這也就是一種自修及影響。你說自利的層面跟影響眾的層面,我樂於去參與一個好的事情,那個參與本身就對很多不知解而不能去參與的人是一種影響力,那這個剛剛講的那種漣漪效應啊。那所以如果這些學員不斷去參與的話,它對於自利是怎麼講呢?叫做長時薰修的結果。長時薰修的運作,它必然有長時薰修的結果,那相對於個體,長時薰修就會比原來那一個我~沒有長時薰修那個我,會更加成熟,這是所有的一個生命運作狀態的一種通則。那善用的人就把它用在這修行上,他的生命靈性就會越來越成熟嘛、越來越圓滿嘛。那很多人這樣,比如說你剛剛講到一個空間,這個空間都在做這個事情,那麼很多人來都符合的狀態下,它這個道風學風才能形成。
那麼這個空間在做這麼一件事情,很多人來都在講別的、想別的,比如說我們學修的來就是什麼,就要是理解真理是什麼,對不對?然後我們理解了真理的這一些理路、方法、方向,我們就要去落實,對不對?我們落實的過程跟理解的過程,總是不臻於成熟,所以我們會討論,對不對?討論也是討論這一類,對不對?那討論完之後又會再去驗證,對不對?討論有個結果嘛,結果就去驗證,驗證完之後會去什麼?保持,對不對?那保持之後你的深入會提升;提升,你的智慧又更加地流露,這個智慧流露,你又能夠理解到原來不能理解的一些區塊。以此類推,又這種模式不斷,那你看,這一個場域所有的人都這樣,那它就會變成彼此加速的正向影響,那正向影響就是互相幫忙啊,對不對?幫忙什麼?幫忙生命變美好啊,就是這件事情。
那麼如果反過來的話,這一個場域是這麼一個教學,那麼來的人只是:哎呀,[姑不而將](台語)!就是一般講不得已,不得已來一下,也不知道去哪裡這個時間,也殺殺時間,然後來這邊又有認識的人,對不對?一般講同參道友,現在變成什麼?三姑六婆,來也不會無聊,又有吃又有喝,又有冷氣吹……等等攪和,又可以沾染一點那個所謂的氣氛,沾染一點氣氛而已,那是沾染別人的氣氛而不是自己去創造這個氣氛。然後出了這一個空間,對一些沒來的、身邊的有一些好奇的這一些朋友又有增長優越感。那麼彼此同學在一起,下課之後又在那邊吐露這一些煩惱憂慮牽掛,而都不是討論這一些法理不解之處,尋求怎麼樣去突破的,那這樣子這一個道風學風就形成不了,那不但形成不了,它就形成所謂我們的生活苦厄原有的風氣。
那這樣一個學修單位團體它就稍嫌可惜了,對不對?那不但可惜,它可能久了還會為社會做一個負面的影響,對啊,因為人家會看到沒學的就說:「你看,學法的人聲稱說要幸福美滿,結果學了還不是煩惱憂慮牽掛」,對不對?學了還不是什麼?還不是東家長西家短,學了還不是生活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學了還不是生活的問題還是要用原來生活那一種不能解決的經驗去解決,那當然不能解決,對不對?如果能解決也是靠運氣,也不知道運氣是什麼個東西,對不對?你看如果學的人就知道你為什麼運氣好,因為你過去有福報啊所以你現在才會運氣好啊!如果你沒有福報,你又現在的方法不正確,你怎麼可能會有好結果,所以人家叫你運氣不好,對不對?你看世間人就在這一種浮面打轉,所以為什麼道風學風很重要很重要,對一個還沒形成的那它另當別論吶,那對一個緣分俱足的一個學修團體,十方都會匯集過來,有這一種意願促成的這一種善緣的話,那它就必須要注意啦。
恭錄自《一覺元會刊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