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禪法書籤 (115).jpg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法書籤 (113).jpg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聖師父上人 協談開示

2013511日 高雄觀止學修中心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 on Dharma at Guan Zhi Learning Center 

on May 11th, 2013

 

          弘聖師父上人 協談開示 2013年5月11日 高雄觀止學修中心.jpg

 

協談者請益:弟子自己個人學修的部分,最近就是覺得整個人都很昏沉,然後在定課上都比較沒有辦法照著去走。

師父上人:對啊!一般要在定課上能夠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還是萬中稀有的啦,所以你們這個現象屬於正常。那換言之,「定課」你這樣做好的話,是不是等於學修有所收穫?不是!所以我一直再三強調,你們要把你們學修的態度用在你們生活中事事物物的對待上,它才有辦法讓你更深入去體會。那你說能體會到哪裡?就看你的深入度到哪裡了啊!你的深入度如果不足,你就會覺得老是重複,很疲乏;那你的深入如果很深,你就會越做越有趣,法味又會越來越濃厚。

那麼關鍵也在於前面講的那個「真誠心」──至誠之心,關鍵都在那邊。換言之,現在我要換一下言詞,你認為它「珍不珍貴」?關鍵在這邊,如果那一件事情你認為不珍貴,「沒辦法,就在學法,那被逼到了,學法如果沒有做這個,好像會有愧疚感或是……」,你是因為某些其他的因素而去行持的,就會有你們現在的問題,就這樣,所以是立足點的問題啊!

所以,凡事你們要做之前都是先確立方向嘛,對不對?方向只要錯了,你的理論、方法再好都沒用!那你們在薰修的東西是理論,你們也希望有人告訴你們正確的方法去運作,也都告訴你們了,什麼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正確的方法嘛,裡面正確的理論嘛,你們在做啊,那為什麼沒有效果?因為你們的心的方向搞錯了,或者是從未對過啦,也沒有搞不搞錯的問題,從來就不知道「心」要放哪裡啊!對不對?只是跟著大家:「法啊,那 師父在說了,我們就聽、我們就去做,做看看。」這個就是我們的觀照力提不起來。也不要講到「觀照力」,我們的體會不足,體會同一句話的那個力道不足,所以你要從這裡再去調節。

所以,有時候給自己一個空間沉靜下來,我人生到底何去何從?有時候要去想吶!不是這樣〔摳度度〕(台語:形容僵滯、消極的生活態度),「反正現在就沒工作,我想要找工作,這樣而已;現在沒有什麼……」,這樣子你就在眼前啊,你的何去何從你不知道,你這樣子變成是在茫茫大海、沒有燈塔的狀況下行駛,你那時候只能求什麼?「不要那麼倒楣,旁邊有觸礁、有石頭被我撞到,不要那麼倒楣」!你就只能求這個而已。所以,你在行駛上來講,你永遠到不了岸,而且會不知道如何行駛,慌啊、茫然啊!對不對?都是這種。

那我有在開船、我有在做功課,怎麼會茫然?因為你沒有那個「珍貴的燈塔」的認知啊!如果你有,就是一個方向了嘛,那在生活上的態度就完全改觀了,改觀就活起來了啊,那時候就叫活起來了!那活起來,就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活的了,所以那時候叫什麼?就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功課。不是說每天固定那一個鐘頭、那兩個鐘頭叫功課,不是!那個叫漸進法,就這樣。

有的是一個鐘頭,有的是你只能跟他說:「不然你一天能不能找出十分鐘?」他想一想:「不然五分鐘好不好?」幹什麼?五分鐘拜佛!「五分鐘,我可以」這樣,那就五分鐘。你期待他一天五分鐘能有什麼成果?可是至少〔無魚,蝦也好〕(台語:比喻退而求其次)了啦,他願意往這一個正確的方向去接納啊!他不一定願意去做,他願意接納了,對不對?所以,你們要知道這個所謂「標準」的問題,「自己的珍貴點在哪裡?」你才能去設定標準,要不然沒辦法的。

所以,多數在講都是接引初機而已,換言之,從這個角度是你們要反問自己:「我要做初機〜初學者,或者我就是覺得法很好、修行很好,這一條路會創造出更完美的生命出來。」就是這個自我選擇的問題!

 

協談者 恭錄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