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20161029日 明覺法堂(台中)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chung

on October 29th, 2016

 

2016年10月29日 明覺法堂 (台中)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jpg

 

時間:1051029日  19:30~21:00

地點:台中市北屯區后庄里庄內巷111

                                                紀錄組恭敬整理

 

大家請坐!提早了一點,大家有疑惑嗎?給大家問問題,大家都沒問題?很突然(師父、學員笑),都沒……好,請!

學員:耶!師父在上!弟子張國華想請問 師父,師父後面那一幅畫(師父:欸!),欸……我相信有人應該是跟我一樣的想法,為什麼看不出來那一幅畫是什麼?(師父:嗯!)有人第一次來上課就看得出來,(師父:是!)差別在哪裡?謝謝!

師父上人:是!好,請坐!可見說,當時禪藝講座好像在第二堂就……不能講說胎死腹中,是不是?還沒有繼續就會有提到這些!那麼,我們既然知道嘛,這個諸法空相,依無相起用,以因應一切眾生思惟而顯一切相。這些畫當時就要論及到畫的過程啦。首先講一段故事好了!好像在二00一年還是二000年的時候,因為年代有點久遠不太記得,我有畫一張畫,就是〈靈山水系列〉的第一張~太初音繞靈山水,那一張圖,大概比這個……你看到的這個還大一點。一般我們講叫一百五十號,這個(150公分 × 240公分)這麼大的一張畫。

那時候在這個美術館……哦不是美術館,是在高雄文化中心的一個大展覽廳聯展。當時,我們都去參加茶會嘛,參加茶會的時候就有各路人馬都會去,我所謂的藝術家。然後,在那邊遇到一位很久沒有見面的高中老師,就是教我畫畫的老師,因為我讀前鎮高中嘛!那當時他是教我西畫、也教國畫,你們知道現在的這個學門也沒分那麼的細。他是從我高中畢業到那時候都沒見過面,也十幾年沒見面。當然見面相談甚歡,所以他就對我的那一張畫滿好奇的啊!那張畫也沒什麼形像,就像你剛剛講的,有的人第一次看到就有山、有水,對不對?大山大水;那麼有的人看到不知道在畫什麼?然後有人說那是﹝黑白撇﹞(台語:此指胡亂畫),亂撇的,通通有。

那這個都不重要,這時候我的老師就問我說:「蔡明峯,你現在在畫畫都在想什麼?那要表達什麼?」我說:「沒什麼要表達的啊!」「這不對啊!沒有表達,我們藝術家就是透過畫畫表達我們的思想嘛!」喔!你看,這是不是很清晰!就好像現在很多藝術家,有舞蹈的、有戲劇的,透過舞蹈編一齣舞劇、舞碼,然後表達他的想法、思想,他很多概念,那這個因人不同。當下我跟他說:「沒有耶!」那沒有就很難理解啦,對不對?「那你沒要表達什麼,那你怎麼畫?」我說:「那你看,現在不是看到畫了嗎?」「是啊!可是就覺得很納悶啊!」這樣的形像。

後來很難用言詞去告訴他,當時就跟他講說:「嗯……畫而無畫,如果要表達思想,是一種想而無想、無想而想。那是一種所謂生命的自然的真常現象,它只是應而已。」你看哦「應」,那「應」就好像那個鏡子啊,鏡子在照我們的時候,其實是我們去給鏡子照,不是鏡子飄過來照我們,鏡子飄過來照我們大家就會很害怕了(學員笑)!那麼我們給鏡子照的時候,鏡子不會說要去表達什麼,可是它有完全的像在裡面。但是,它這個像不是恆常恆久的,它是依我們給它照的這一些物體形像決定的。

那我們給它的這個形像也不是恆常恆久的,因為整個分子結構剎那在生變,只是我們人的感官太過於粗糙,太過於粗糙,所以看不到非常細微的變化。我們講「剎那生變」,你看佛家講「剎那」,剎那比一彈指還快,還快N億倍,那個叫做「剎那」。剎那分分秒秒,我們現在僅能用形容叫做分分秒秒都在變,對不對?都在改變,那分分秒秒已經離剎那很遠、很遠了。也就是分分秒秒沒辦法去形容「剎那」的時間多短。那麼佛經在俗說上講什麼?一彈指九百生滅。九百生滅就是在那一個「剎那」當中產生的變化。

當時講這一個「非想而想,無作而作」,那麼很多人之所以他能看到;有的人之所以不能看到,甚至我不曉得你們之間有沒有在交流?有的人他看到的,這次看到跟下次看到又不一樣!然後,下次又看到可能又多看到一些形像,它會變。你看我剛剛講它會變!那我拉到剛才講跟我們老師的對談,他就更納悶了啊「沒有想怎麼可以畫?那已經畫出來又說沒有想?」他事實上也看到了,然後看到了在所謂的邏輯的體系裡面,一定有一個我們的境界的習慣、境界的習慣。比如說,我們如果看形像,在看形像習慣的時候,我們就依這個形像的造型去定位所有的我們眼見的一切現象,那麼這時候看到不一定是真的、不一定是真的。

你看,我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像我們這樣這麼窩囊啊?就是說不太……功課不太努力的就會閒晃。小時候上小學時,常常在那個草皮看著天空,看著天空就會看到兔子,還有看到老虎、看到龍,不是啦!看到雲啊,那是雲的變化,可是它也不是兔子、也不是龍,那它也不一定有一個很具象。可是,你依現在人來講叫做「想像力!」對不對?想像力!可是你的想像力從何而來?那個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田的種子的相應。

這時候講到佛法的……在闡述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一個接近本元的造化,接近啦!它不是真正的本元,本元是我們的自性嘛!那麼,自性整個迷了就叫做「阿賴耶」,「阿賴耶」就是我們生命的檔案庫。那在你作用的時候「非想而想,無作而作」的狀態底下,當下所〝蹦〞出來的那一個對待,它具足了你所有的能量本體。這一個所有的能量本體的顯化的深度、廣度、強度,又依著境界在創造這個境界的前提的清淨度。如果你的定靜度是高的,你顯化出來的這些能量的現象「境界相」,它就有無限的可能,我剛剛講的那個變化,那它是有力道的。

所以,我剛剛講到高雄文化中心展覽的那一張圖,就像這樣子!許多人他在定位就不太一樣!那麼,我一直以來在畫畫都是這種狀況啦,只是在畫畫的過程裡面求它的「定靜」。當然假設我們畫家是在求表現,表現我們的思想,那你只要有那個「想表現」,你的定靜功夫就不見了。如果你沒有想表現,你只是在訓練定靜而已,我們想要表現那個「想」是不是一種欲求?欲求是一種貪念,對不對?所謂佛家講的「貪、瞋、癡」的一種運作。這是唯世間人類所鼓舞的方向!當然,如果你把它講「貪瞋癡」三個字,他就會不覺得是要鼓舞這方面。可是,我們無形中生命的運作跟這一個冥合,貪瞋癡的理路冥合。冥合就是說我們不一定知道用貪瞋癡去形容它,可是我們所有的思惟、所有的造作,都是貪瞋癡的狀態,那已經很習慣了。

所以,在貪瞋癡的角度裡面,那個形相就會越來越具象、越來越具象,可是這個具象不一定是真實,也就是《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那麼,如果你反過來運作你的人生,這時候畫畫把這樣反過來的態度,運作在畫畫這件事情的時候,它就像什麼?有的你用在音聲的體系上,那麼音聲的體系在佛經比較常講到,它講什麼?「佛以一音而為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對不對?你看,如果把這個「佛以音聲而為演說法」,把音聲換一下呢?「佛以色彩而為演說法,眾生亦隨類各得解。」你如果去契入清淨的本體的話,自自然然就有這種現象,那這時候是不是有它的深度跟廣度了。所以自然就有人他看得出來它的形相是什麼,有人看不出它的形相是什麼。

那這個世間人其實不足以為奇,如果有多修行,接觸多修行領域的,不管修得好不好的啦,常常會有所謂的「靈」這一個觸角,靈啦、靈界啦什麼……等等。那麼有些更能夠在虛空裡面直接就看到,就好像呃……我們很多學員在聽〈元和妙音〉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有顯像,他還不用有一個依據。他那個大腦屏幕就會打開,打開就會看到很多的境界相,那時候是畫面,畫面有很多的境界相。有的看到虛空的啊;有的看到他的前世今生的啦;有的也看到一些抽象的色彩啦……等等,非常的多、非常的多這一些現象。那麼,這個也就是一種所謂的觸因產生的一個現象層面,觸因當然觸到什麼?觸到那個原、因嘛,「緣、因」遇到它自然產生的現象。

所以,假設從你們的角度在看這張畫,這張畫在某一個階段來講,就是你們的觸因,那它可以觸及你們生命本體。那生命本體不是你們現在坐在這邊叫做「生命本體」,你們現在坐在這邊是生命本體的一個現象。是你們的生命本體的一個現象,而不是你們生命本體的本身,因為這只是一個片面。如果你們生命本體的那個層面有這一些種子,它就會透過這個「緣」去啟發,啟發了各自看到的自然是不一樣,自然是不一樣。那如果有的人他的概念,就是說他的視覺概念比較固執,比較固執的講法就是什麼呢?我們一般講這個「著相」,比較著相的!比較習慣用原來的所知,去理解這整個世界的,這樣的一個習慣的一個生命狀態的話,他當然就有時候不習慣於不是他習慣的視覺畫面。

那這時候在藝術領域就有兩個層面啊:一個叫具象、一個叫抽象,有些可以從抽象裡面看到具象;那麼有些可以從具象裡面看到抽象。我們說,怎麼叫做具象裡面看到抽象?具象不就是具象嗎?你們沒看到畢卡索他們的立體派的畫?它其實是很具象的寫實的態度。最後畫出來逼出的這個半抽象形式,因為它有形像、它是有形像,跟表面完全抽象又不太一樣!其實這個也是以極度寫實的態度所逼現出來的抽象形式。通通是一樣,理路一樣!可是它會帶著個人的氣息不一樣而顯化出來畫面不同,所以它是活的。

如果一個畫家是用這樣的心境去畫圖,他的圖是活的,那麼,這個經驗在以前我們開展覽的時候常常遇到。前一個禮拜我還跟幾個藝術家碰頭,這些藝術家以前本來不認識,也是我們開畫展的時候,去到展覽會場跟我們熟識。那有些因緣都很妙、都很妙哦!尤其藝術家又更固執嘛,固執的還能夠去看到別人的一些他看不到原來經驗法則以外的這個經驗,它就是一個更奇妙的事情嘛。那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在高雄這個巿立圖書館展一個個展的時候,我自己展個展的時候只有五天,其中他去了四天,每天都在那邊攪和~去四天,然後就變成很好的朋友了。

那麼,最後這四天我就問他說:「人家一般來看展覽一天是這樣子,晃個一小時就好了。你早上也來、下午也來,晚上關門當然不能來,然後早上來了、下午都來了,你還來連續四天都這樣!還捨不得走!」他現在也是一個攝影師,他說:「他畢生第一次看到會動的畫、會動的畫」。這是不是剛剛我講「剎那生變」!剎那生變你只要契足到一個本體,那這個變是不是那個畫變?畫有它的能量,所以它可以是這樣子!一旦你看的人他相應到,所以它在轉變、它在變。那至於我們在我畫的這個世界的領域,有很多的這個奇奇妙妙的事啦。譬如說有一個……曾經有一個媽媽在我們開展覽的時候來看,當然她就把那一張畫請走!她說她做了一個夢,她沒有看過我們的畫啊,她做了一個夢,然後夢到一個場景,就像來到我們這一個展覽會場,看到那一張畫就是跟夢中一模一樣的那個場景。而且那個場景是還可以進入的,是不是你看電影有沒有?這個畫那就進去了(學員笑),電影不都這樣嗎?那他們的靈性就進去了。

那「畫」一進去裡面全部都是動的,她說那張畫是她在夢中看到的紫竹林,那我畫的形像是不是紫竹林?也不是,也不是紫竹林。可是她看到,她堅稱那就是紫竹林,因為她進去了!進去了還可以看到這些竹子啦、步道啦,還會動啊,然後裡面還有菩薩啦!你看,你看到畫的表面是看不到的哦,可是她卻可以。你看,她夢的時候是沒見過我的畫,可是來的時候看到這兩個是一樣的。那麼,最近也遇到一個人,他在問我們那個「靈台寂照」啊,這個是梵語嗎?這個是咒語嗎?我說你先聽聽看嘛,因為他都還沒聽嘛,他只看到那個封面啊,就一直問、問、問,我說你聽聽看嘛!那怎麼說呢?我就舉例一個例子:嗯……在很久好幾年前,也是在一個佛寺曾經在唱頌這個〈元和妙音〉的時候,當時有一個法師他是專持《大悲咒》的專家,聽說也專修《大悲咒》,大概二十幾年了,他是一個出家法師哦!「專修」那你顧名理解既然是專修,他一定天天讀誦《大悲咒》嘛,對不對?讀誦《大悲咒》。

結果,他在另外一個殿聽到我們唱的時候,然後〝啵啵啵〞跑過來就說非常的歡喜呀!他說他這輩子沒有聽過唱得這麼好聽的《大悲咒》,沒有聽過唱得這麼好聽的《大悲咒》。你看,你們今天聽《無住》有沒有人認為那是《大悲咒》?你們都沒有人認為那是《大悲咒》,對不對?然後這個專修《大悲咒》的法師聽到說:「從來沒聽過這麼好聽的《大悲咒》」。你看,這個是不是像你剛剛在問的這個圖?圖是一個形相而已對不對?每個人去看到都不一樣,那我們唱也是一個樣子而已。假設一首歌,它就是一個音律嘛、一個旋律嘛,為什麼他聽到是《大悲咒》?所以這個就是離相的一個問題了,離相!

假設是一個藝術家這樣,這個藝術家在創作這一個作品的過程,他是離相的,他就容易有這一個過程。要不然,就是這個觀者要特別有想像力!這是世間法的這一個層面了。他特別有想像力!他也可以自己去依連線勾勒出來,就像星座專家叫我們看天空,什麼大熊星座啊、這個射手座啊,什麼座啊,你看他就有辦法連出一個射手這樣子!我們看半天到底在哪裡?(學員笑)類似這樣,這個就是依追尋的一個邏輯性的有這樣的效果。

那麼在修持的領域裡面,它就跟我們靈性比較有關係,跟那種聯想性比較沒關係了,所以有的會動。就好比說,這一幅畫是一組七張嘛,畫七張佛像。這七張佛像在美術館展覽的時候,一排擺開其中中間有一張,有一個藝術家去看的時候,他就看到一尊韋馱天尊走下來,直接走到他面前,他嚇死了。欸!就從那個吊在牆上這樣走下來!韋馱天尊啊!可是,那一張任人都看不到韋馱天尊啊,那一張的形相比較接近觀世音菩薩,比較接近。可是他說不是祂本尊,祂是祂旁邊有一尊韋馱天尊走下來,然後要去跟他提點什麼。欸!那你去瞭解這一個藝術家,他以前跟韋馱天尊這一個脈絡也比較有緣、也比較有緣,就這麼一回事。

因此,你剛剛問的這一個問題,如果不是依想像力的就是在那一個「緣」上,那一個「緣」就很重要!那「緣非定緣」所以它會因人而異。那因人而異的狀況底下,有的人看到的形相,它又有一些訊息是可以去解讀的、解碼。就像我們每個人在做夢,有的是沒有意義的;有的就是說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沒什麼意義;可是有的人的夢它是有意義的。那這個意義他自己不知道,所以要經過解析,夢的解析嘛,對不對?當然夢的解析有非常多個層次,非常多個層次。一旦經過解了之後,欸!你發現裡面有訊息要告訴我這個人,這夢的人「嗯……我是不是最近怎麼了啊、然後應該注意什麼啊、要不然我的命運會怎麼樣啊!」它就有這一個功能,那這一個功能一產生了之後,它就跟我們的修行有關係了、就有關係了,為什麼?

修行就是第一個你要瞭解狀態嘛,再來瞭解怎麼個運作?狀態還沒有運作,但是狀態有好有壞,第二步才是。那如果它是壞的,你要瞭解怎麼運作,運作就是「修」這件事情,它就不會變得這麼壞,而把壞的改變~變好!如果它是好的,你現在瞭解的狀態是好的,那麼,你要瞭解的運作就是那怎麼把這個「好」持續讓它更好或者是保持,這個部分叫做運作!因此,你瞭解了狀態跟運作之後,你就可以明白結果了,最後你可以達到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像夢這樣,這些圖亦復如是。

所以,它可以依你們每一個人看到的形相不同,而去解碼你們每一個人,個別不同的生命屬性,跟所謂的發展路徑,它是有這個功能的。當然這個因人而異解讀不完,可是,它不是只是單單就我剛剛講那個想像的部分,依邏輯、依我們的習慣勾勒出來的那一個模式。因此,畫畫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那就跟修行有關係啦,它就不是一個思想的表達而已啊!思想的表達,它就會在所謂這一個人的「心境、情緒、情懷」上捉摸的會比較多;而在所謂的這一個修「性」的這一個部分,捉摸的比較少。那當然啦,多數依現在比較跟心靈成長有關係的這些藝術家,都會把所有的介質等同於所謂的修行。

比如說跳舞的,我們是透過跳舞來修行啊、修身養性啊;我們透過畫畫來修行啊,修身養性也是一種修行,常常會加上這個「也是一種」!然後更廣泛的就是「我們生活就是一種修行」,對不對?常常聽到這樣的言詞,這種都是一種通泛,已經浮濫的一種概念!可是,這樣的概念是不是修行本身就不一定了。那這時候得把修行這一個字拉出來定義了,你的定義的標準在哪裡?那麼,一旦我們標準很低,這些叫做廣泛性的,欸!都可以被接受。可是,如果你精準的定義,你修行是有真正的方向、目標的話,那你會發現現在多數我們在談修行,跟生活的所有的一切介質的結合,它就都不是了,它就都是一種訛化的一種現象。以訛傳訛的那個「訛」已經扭曲了!那如果我們是依照訛化的概念,要去尋得我們真正嚮往的生命美好的這一個目的的話,我們就是終身了不可得,永遠契及不到,所以為什麼修行?它是清楚明白。

那麼,剛剛你們講到這個畫,也不是只有這一張而已,我之前在台北教室有的你們有去過嘛,不是現在(薛伯輝基金會),是以前太極教室。那時候〈靈山水〉那一張大張的,剛掛上去的時候,當時有很多通靈的就開始看到啦,那個畫它被裱在一個框裡面嘛,它有用壓克力保護住,那就像……像不像一個電視機的螢幕,結果那些通靈的來!就是看到每天……每次啦,不是每天啦,因為我們去上課他們才有去嘛,就坐在旁邊啊,那吊在旁邊就看到「喔!裡面好精彩哦,每天都在演戲啊!每次啦!」抱歉!又講成每天(師父笑說),「都在演戲啦!好像一個大電視牆在那邊啦,哇!都還有俠客飛來飛去啊!」你看不簡單,那這個沒有叫人家去收集下來,如果收集下來就很精彩,很精彩的一個生活啊! 那麼都不用看武俠小說,對啊!裡面就有。

好,那這個就是講回來,就是那個能量本體的問題,你有捉摸到、有把持到它就有;如果沒有的話只是一種想像力!就這樣!那不知道的以為這個人瘋了,幻覺啊,對不對?明明是一張圖怎麼會動呢?就是有啊!就是會這樣啊!所以,這個叫做你怎麼讓一張畫裡面賦予它靈氣?靈氣。那你要賦予它靈氣,你自己就要去修持,那麼這個叫做「依正」,這也是一種「依正」的問題!「依正莊嚴」嘛,這也是一種所謂佛家在講的等量提升的問題,水漲船高就是這樣。因此,那個創作本體很重要!那這個就是關係到方向的問題了。

我們常常在講修行要注重,要把這三個條件守得很緊叫做方向~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理論、正確的方法這三個。那這三個如果你守住了、你又有深入、你又有去做到了,「做到」做到還有什麼?還有層級,對不對!你做到一分也是做到啊,你做到四分也是做到,你做到十分也是做到啊,總之,這個都叫「做到」。是以「做到」的基石點開始算起,你的周邊的……現在人講周邊產品,相關於你的周邊的任何跟你有關係的介質它就有了。有什麼?它就有這個能量了,這個可以去運作的能量。

所以,畫畫是我們的其中一樣介質,那畫畫其實跟我最久,因為小時候我們沒學過音樂,那你知道嘛,要學音樂這個藝術領域,通常學音樂的家庭都稍微有錢一點,對不對?(師父笑說)我們家沒什麼錢所以學不了音樂。那麼,通常你看到學畫畫的就知道,他大概比較窮一點嘛,因為這些東西都好……在生活當中這些素材好取得。小時候我是學畫畫,那畫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欸!剛剛講到那個正確的方向,可能小時候我們跟這一個正確的方向冥合。你看,剛剛我講到我的老師告訴我,畫畫就是要去「表達我們的思想」。可是,我畫畫的過程沒思想可以表達,是要打掉我們的煩惱,生活有一些應對進退,難免會有一些跟你嚮往不一樣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一樣!那這個跟應對進退、跟你的嚮往不一樣的時候就產生了衝突,那這個衝突可大可小。總之,這不管大或小都叫做煩惱,對不對?「煩惱、憂慮、牽掛」。

所以,在我的畫畫世界領域裡面,它主要是要針對這個,當然小時候有啦,現在幾乎沒有了,完全沒有了。小時候還有這個,在還有一點點的時候,那時候生命可能跟這個軌跡冥合。所謂佛家在講的修行正確的方向這一件事情,正確的方向冥合,這個方向就是你「心」啦!你的心的價值觀放在哪裡啊,也是你的認知,這個叫做方向。好,比如說我們用大類來講,我的認知是為我自己存在還是為眾生存在?是不是兩個方向,對不對?你看看,它來自你的認知嘛,這個認知決定你的方向。那麼如果依佛家來講,是在為眾生這邊叫做正確;為自己所有的呃……欲望,加個「欲望」,這邊全部都是叫錯誤的方向。

所以,你把這個概念兜來畫畫的時候,你畫畫到底是要表達你的思想;還是你畫畫是要利濟蒼生、利濟蒼生。那這時候課題就來啦,那利濟蒼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那它方向對,接下來也不是這樣想就解決,不是這樣想就能夠解決。就像修行的人常常「我也會發願」,對不對?修行聽了這麼多,師父在講的、這些法師在講,每個都嘛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我也是修行,為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了數」了。你看,就這樣!從這邊開始了數之後,這個人他的一輩子的修行就開始要為自己了。因為他只是一個這個叫做佛家講的「獨頭意識」,「獨頭意識」就是一個片段的念頭,念頭這樣一個「想」這樣而已,想一下而已這樣。

它不是佛家在講的「正思惟」,正思惟用現在人講的好懂叫做邏輯,可是又不是現在人的邏輯,可是它有邏輯的質性。欸!邏輯的質性是什麼意思呢?整套的、整套的,它不是一個概念而已。比方說,一本書拿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看了書皮,題目看完了,欸!這本書我看完了,這是一種對不對。有一種是,一本書我們拿來了,書皮認真看,題目捉摸一下、咀嚼一下,為什麼是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每一個字代表什麼?每一個字、兩個字湊起來的時候它的意思又是什麼?你看哦一層一層,對不對?你們看書有沒有這樣啊?(師父、學員笑)這時候大家都笑了!所以,我們如果沒這樣看書,就比較沒味道你懂嗎?

好,書皮看完了是不是了數?這時候又一層了哦,有一個不是前面具足了哦,翻開目錄,欸!不是。你書名看完了,你旁邊有沒有作者?作者是誰?幹什麼的?瞭解一下,你看,你都會去瞭解。然後用這樣的態度,翻過來所有的目錄都一個一個仔細去捉摸、去體會,目錄全部看完了,開始翻過來,正文對不對?或者是序文。序文仔細捉摸,序文可能請一些名人幫你寫,那你看名人是誰?為什麼他這樣寫這個序,他是什麼領域的?你都一個一個在體會。用這樣的態度,每一頁、每一個詞都這樣,到最後整本書看完了,這個就叫做思惟,它就不叫獨頭意識。

那麼如果只是翻過來「我知道啊,《明覺講紀》嗯嗯,嗯嗯,弘聖誰啊?」這個都是一種片段的想法,叫做「獨頭意識」。獨頭意識你沒辦法去理解整個它的生命體系。所以,你這一個概念的基石點方向已經錯了。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修行人之所以花很多時間沒辦法真的去大翻盤、真正大翻盤。你說小小的人生改變是難免的,「有」很容易,可是你這個生命總體大翻盤,很少、很少、很少見到,乃至於你翻盤到剛剛……比如說畫,要畫畫的時候,你整個畫都大翻盤了。

那麼,我講幾個階段,我們現在……其實也不是現在,在我的經驗值裡面,大概十五年前就稍微知道這樣訊息了,「藝術治療」對不對?「藝術治療」。然後在二00七年、八年那個時期,我還遇到一個長庚藝術治療科的主任,他也是留美的一個藝術治療師回來,然後他們很認真的推行藝術治療這一個科目,在長庚醫院裡面。他那時候來找我,因為他聽過我一次演講,就是那時候在「張啟華文教基金會」的時候,講一次這個什麼音聲與什麼能量,為什麼記不得?因為這題目他們訂的啦,(師父笑說)音聲與能量的什麼、什麼關係啊,請我去做一個演講。所以他在那邊聽到之後,那來找我們去瞭解,我就說:「欸!你們做藝術治療啊!那你們的藝術治療都是怎麼個執行法?」他說其實我們現在在藝術治療就是什麼?他們現在哦,當然還有其他的層面,我先講現在,那時候的現在啦,現在已經十來年了,我也不知道?現在……快十年了,也不知道到現在他們有沒有進展、發展。

在那時候因為他們主軸就叫做「安寧病房」,在安寧病房他說:「讓一個人可以不要那麼不人道的最後的走法」,不人道的走法。比方說很多重病都是插管啊,這樣插、插整身,然後在那邊喔喔喔(痛苦)!然後整個樣子都很難看,對不對?然後看了就會讓人家心酸不捨,他說這樣比較不人道,很不優美。不優美就要優美一種形象嘛,既然知道醫療救不了了,就讓他去安寧病房不要插管,在那邊等。這樣是不是比較美一點,這叫「藝術治療」,藝術治療比較美。我說:「到底有幾個活起來了?」「沒半個」。那怎麼叫做藝術治療呢?治療嘛,治療就是要把病給轉掉變好嘛,那好好,如果就算不是這一個層面的治療,佛法在告訴我們,那你也要更大的治療,就是這個人斷氣去更好的地方,是不是更大的治療?你不一定要在這個世代、世界活起來嘛,這個可能更有價值。

我說:「他們去哪裡你們知不知道?」「這個誰知道?(師父、學員笑)他們去哪裡誰知道啊?」然後我就繼續瞭解,欸!他們也有畫畫的治療也有什麼……欸!我對這個就好奇啊,因為跟我們同行嘛,瞭解一下!他說他們畫畫的治療是叫那些心理有問題、精神有問題的小孩或人,給他們一個空間,裡面有桌子,然後用很多的這些畫畫工具給他們塗鴉,給他們塗鴉。他們就畫啊、畫啊,最後還幫他們開展覽,這個現在滿流行的,精神病患的展覽這樣~塗鴉啊!就是這樣!一旦他們發洩了、轉移了,他們就會情緒比較穏定,欸!這也不失是一個理路,對不對?可是有沒有治療掉?沒有!

我說,那如果現在是一個人有這個生理病物質的,(他剛剛講都是情緒精神上面嘛),那他能不能透過你們這樣畫一畫就好?他說「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我就說「那我們這邊有啊,我們這邊也不用他畫啊!就你叫那個生理有病的去看圖~他就好了」,對啊!他就好了啊!在座都有啊,然後他就很訝異啊!「怎麼可能?」我說:「這就是藝術家治療,要不然怎麼叫做藝術治療!」所以,你看名詞一樣,對不對?它的內涵完全不一樣!所以,為什麼他們沒辦法理解到這一個層次?沒辦法理解到這一個層次。那為什麼講到這邊?跟剛剛那個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哦,剛剛是不是講到因人而異,能量本體這些理路,如果你這個創作者沒有那個能量本體,你就做不到這一個依所有的人、不同人來看到它有不同的形相,這個不同形相是可以解碼、解讀的。對不對!

好,那如果它沒具足訊息跟物質的話,訊息拉出來了~訊息,那沒訊息你解讀什麼?所以你就要瞭解啦,科學家現在幫我們背書啦,訊息跟物質這兩件事情是「能量」變現出來的。以致於你們會「有」就是代表它背後有這一股能量,會有這一股能量。那麼能量是念頭產生的,可能畫這一張畫的那個人念頭還可以啦,你知道嗎?當然它會產生這個能量(師父笑)。所以看到的有那個訊息,可是不要忘記它本身是個物質,對不對?它本身是個物質。可是妙、妙哉!妙在哪裡呢?它不需要原作也可以,根本不需要原作,這個也有一個經驗,好像秉豐嘛,看到他,有一次好像那時候請了一套什麼?那個五行,有一套也是五張畫的卡片而已哦,小小張卡片。

這個卡片呢就要拿去給他的親戚裱框,親戚裱框,然後親戚一拿到那五張打開嘛,那個有塑膠封套,打開就開始靈動了~靈動。靈動你們知道嘛,有很多喜歡跑廟的啊,他們都會遇到一些能量靈動~開始靈動,他就嚇死了、嚇死了,不是啦,是形容詞啦,沒有死掉(師父、學員笑)!好害怕,然後她先生知道啊,怎麼可能?她只有去廟裡的那一種神明降乩下來的那種能量才有可能把她……,他們叫做什麼?﹝觀起來﹞(台語)有一個術語啦,他們宮廟體系﹝觀起來﹞,﹝觀起來﹞你們聽得懂嗎?聽不懂,欸……催促,催促讓她動起來!那個叫﹝觀起來﹞、﹝觀起來﹞,然後他說:「怎麼可能五張卡片就把她﹝觀起來﹞?」對啊!就有這個啊!

所以,我剛剛是不是講「水漲船高」,你只有一個湖面,只要你加水升起來,湖面上不管你幾艘船都等量提升它的高度,對不對?它絶對不會只有一艘船高,其他船繼續保持它的水位往下沈,不會的。所以它的核心就是「修持」,修持的正量產生的無量作用,這時候叫做「無量作用」,核心只有一個哦!因此你看《華嚴》為什麼?有機會你們要深入《華嚴》的思想體系,用思想體系你們比較好懂,要不然佛家本來不講思想。《華嚴》的生命體系這樣好了,它叫「一即一切」,一切叫無量無邊,「一切即一」對不對?又「不一不異」、又「不異不一」。所以,這些名詞表面聽起來好像在饒舌、繞口令,可是,它就是因為我們世間的言詞沒辦法去形容,真正的真常生命本體的那個樣子!因此,它必須用這樣不落在兩邊的概念讓你去「參」。

所以,佛家有句話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只要講出來「道」,「道」就是真理的意思,沒了~不是真理真的沒了啊,是在你的思惟體系裡面你已經很難理解真理了,因為你用言語的邏輯去理解、去理解。以致於你沒有用到所謂禪家的「參」,「參」接近體會,可是這個體會又不是情識作用,我們現在人的體會幾乎都是情緒作用、感情用事,都是這個東西。獨頭意識、感情用事、情緒作用都是這些東西,因此修行也就是要把這些丟掉。當然,同樣你從事畫畫,你可以不斷去表達思想,表達思想就在……依佛家講就在長養妄想,妄想不斷表達,你裡面當然摻雜了分別跟執著。所以表達到越什麼?越堅固的那個狀態裡的時候,你的執著就越深,因此這一條路徑方向來了,這個叫錯誤的方向。

可是,這是現在人類普遍的生命狀態,這是多數、極多數應該這樣講,那麼我在講的像我這種畫畫的方式是極少數。所以,極少到被藝術領域不認為這是藝術,他說宗教。我高中同學啊,跟我還滿要好的啊,他說:「那個曉戈的畫不是藝術是宗教」。你看,那個巴洛克藝術啊、包括我們中國這個所謂的敦煌石窟啊……等等,他們不是畫這些飛天、佛像嗎?那那個人家就可以定位叫宗教藝術,你看,它也是藝術啊(師父笑)。我們這個宗教沒有藝術,你看,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我剛剛講的,我們那個「人」的意識形態太重,這個佛家叫做「所知障」,他不能瞭解的領域。

那在醫療的領域呢?亦復如是啊,你看,醫療有藝術治療啊;宗教有宗教藝術啊,這是什麼?如果依現在來講,我們自己就發明一個好了,不要跟人家攪和,叫做「能量藝術」,對不對?它有能量,它也有驗證過。所以很多生病的……不管是精神上的、物理上的都有例證,看圖看一看好了,就看哦,他也不用畫哦,有的你要他畫要了他的命嘛,對不對?因此,不是只有這一些我們現在世間理解的概念,我的意思是說「你的生命」!你的生命是非常豐富的,不是只有我們現在人所理解的這個層面而已!

當然你之所以能夠理解到更廣度,有幾個條件:第一個就是你的機緣,第二個就是你自己的這一個執著。你越不執著的碰上機緣你就會吸收;你有機緣你很執著,這時候就對立,就產生障礙,你還是不能吸收,這時候就會把機會錯過那個意思。那麼,我得到了嗎?我假設我沒有執著,我又有機會我得到了嗎?你不一定得到。你是接觸到了,不一定得到,你要得到收穫那個意思,你要再加上你的生命能夠收穫得到這些真正的涵養,你得要我剛剛講那一整套的思惟,佛家講的正思惟、正念、正精進。前面都加個「正」就對了啊!正念,念頭的念,你得要整套的加諸進去開始運作。運作就是修持了嘛,那你只要前面有,你少了這個運作的關鍵,你後面還是得不到、還是得不到。所以,最後你還是會只是意識層同意、認同,「嗯!宇宙是寬廣的,生命是豐富的!」可是,你還是對寬廣跟豐富非常的抽象。

那剛剛那個畫的這個現象,就是在這種寬廣跟豐富裡面的其中的一個存在而已。其中的一個存在什麼意思呢?我們這世界琳瑯滿目、多姿多采,對不對?如果你拿藝術形式來講,也不是只有畫畫啊,其實剛剛講音聲啊、舞蹈啊、肢體啊、文學啊、你寫字啊、包括書法啊,之前他們拿書法去也是靈動啊。所以,有一些通靈的人來到我們的住所,去看到那些書法,你看看,他也靈動啊!然後就在朝拜說「好有能量哦!」我們自己不覺得有什能量吶,可是他覺得好有能量,讓他在那邊舞動了、跳舞,還久久不能停止。以致於我們還要再用另外一個層次的能量幫他淨化一下,讓他冷靜停止。

你看,他們的生命質性是這様!那如果你一生沒有機緣去理解到這一個生命境界的人,你要不要極力努力去理解?也不用啦,因為這個叫做各有因緣啦。只是說,我們要用著比較包容、開放的一個心胸去對待,你的自己的人生就不會有衝突對立。而不是說你一定要深入他們那個領域,如果一個一個要深入,你又深入不完。你看,跟靈有關的全球有多少?對不對?有還有蠱啦、降頭類的啦,欸!我們上次去馬來西亞~檳城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去的有沒有發現到?你們要去玄母殿的那個路上,有沒有?有一家那個幫人家做降頭的店,他們這個是……我不知道有沒有合法?明目張膽的店啊,對不對?怎麼收費我不知道,因為我沒做過。

他們是這樣啊,我的意思是說,這世界無奇不有,可是無奇不有你都知道它必有因果、必有因果。所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信因果,學法無益」,它就變成你固然在因果裡面於不自知。再繼續發展那個不知道因果的理路產生的因果理路,因為你不知道所以你沒辦法去什麼?去善用因果理路創造你的美好人生。我們再拉回來~圖,因為我們瞭解有因果,那麼你不斷去修的時候,你自己的智慧會發展出來,修嘛,對不對?修定開慧嘛,那這時候就不是知識常識的問題了,是智慧的問題。

當然因為你有修,你就會不間斷長養出智慧,你看,你的智慧是不間斷的,而不是什麼樣的刻度叫做智慧。比如說一百分叫智慧,九十九分叫做不智慧,不是這樣!它沒有這個刻度,它是在運用的過程能解決問題的。那如果從剛剛那個問題來講,這個畫是不是一種智慧的運作了,因為它可以解決問題,連張畫都可以解決問題哦!好,那其實再講回來,你們也更不難理解這些能量場的作用了。怎麼說呢?我們講「薰修」,學法初學者,我們不講那個已經晉級的那一種,初學者他的成就永遠不離「長時薰修」,那薰修是什麼意思?「感染」,對不對?「感染」置入性行銷,憑什麼置入性行銷你就產生?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有訊息,所有的物質都有能量,這樣!

那麼,你薰修就是能量的作用,「正能量、負能量、高能量、低能量」這四種在作用。當然能量會用什麼狀態存在不等!我們生命的存在,很明顯的就是什麼?我們知道的能量,現在依物質跟精神存在,對不對?依物質跟精神存在。那麼有的是什麼?有的是來幫我推拿一下,他的能量用這一個動作的過程存在。那麼存在也等同散發,散發叫做連結。所以,你就知道古時候在修行的用詞跟現在不一樣,我剛剛講這個哦,你們表面聽好像跟修行沒關係,因為它不是修行的術語,它是我們現在的慣用語,那麼古時候就叫做什麼?「調身、調息、調心」對不對!

調身是什麼意思?調身就是調整所謂能量的載體,其實這個能量的載體也是能量的產物,就是我們這個身體嘛,對不對?身體健康!你們講的身體健康、姿勢正確,這個「承載體」,「承載體」它不是一個容器的概念、不是一個容器的概念!它是比較接近一個導線的概念。一個鐵絲它中間是不是空心的?它不是,可是它能承載電流,對不對?承載整個電流,那你的手還沒有碰到鐵絲的時候,你也會被電到,那就要看這個距離多近、多遠,就要看這個電流多強了。如果它是容量像這個杯子容器的概念裡面空的概念,你外面怎麼摸都不會被電到。因為它在裡面被包覆住,所以我們這個身體就是那個載體。那剛剛講啊,你要調節啊,對不對!

那調息是什麼?調息就是能量轉換術,加個「術」,以前叫做調息。調息是修行的術語,宗教的術語,你們講的「呼吸吐納」。為什麼要呼吸吐納?吸進去,對不對?然後有一種功法,你符合你吸進去,它就會產生像那個水溝一樣流動、流動,你只要讓它順暢跟力道對,它就會揚起......水溝是不是有人孔蓋人孔蓋?底下是不是比較深?你們的這個穴道啊,很多人不瞭解它的概念~穴道,整個這個脈叫做水溝,對不對?那穴道那個點就是那個人孔蓋。所以,為什麼有的中醫他都會幫你壓穴道,或者是那個針炙,針刺進穴道,他不是亂插啊(學員笑),他是找那個穴道。意思是說針刺進穴道,就是像我們現在清道夫在清理人孔蓋的意思。

我們的穢物比較容易沈澱在人孔蓋那一個坑~窟窿,不太會直接沈澱在那個通道,因為通道有水流是這樣。所以它去幫你清,清一清你的淤塞比較少,是不是身體就比較健康了。因此透過我們的呼吸,我們可以達到全身呼吸,不是只有這個風門而已。你的細胞所謂的毛細孔都可以呼吸,它就要訓練這個東西,這有什麼好處?就像你的水流要多流一些乾淨的水,你就可以把負面的雜質排出來,它這個叫做能量的轉化~轉換術。

最後調心,它是……心是那個本體,這只是初階段,在修行的一種所謂的解脫門的次道法的一個階段而已,初階段而已。這個還沒有達到真正深度的修行哦,那你會這樣的狀態,你再進入所謂的靜心,你才有辦法產生禪定。這時候的禪定,你不是所謂的出六道輪迴那個,我們只能講它叫做那個禪定,而不能講它是三昧。三昧的禪定加上一個「正」,就是正定叫做三昧,那「三昧定」它就是出六道輪迴,從出六道輪迴這個「三昧定」開始,叫做華嚴講的修行,出六道輪迴才開始修。

欸!那跟以前告訴你們的,你們就可以理解啦,以前說阿羅漢果證道才開始學佛,對不對?入佛門,在以前都是見佛門,或者是不見佛門那些階段。那麼,你真正一個剛剛講的那些現象要達到,你得要到三昧以上的功夫才有辦法。就是說你畫圖要怎麼樣透過你畫圖,那個人拿到看了他就會好,他得疑難雜症或他的一些病痛會好,你得要達到真正的「正定」才會產生那個效果。在正定以前都是要叫那個人在那邊發洩啊、轉移啊,都是這樣!

那你要利他,你就知道了,你得「自利」,我們講自行「自我修行」,達到那個深度的功夫,你才有那一個力道。那麼你還沒做到的人,你之前就是在訓練,像我剛剛講的,這些話當然都是最後的產物了,它背後是一整套的修持的過程。從你第一筆在畫的時候,當然不是畫這張的第一筆啦,是在畫這張的……那時候幾年了啊?我十二歲的時候啊,十二歲的時候是幾年了?(師父笑)六十一年次十二歲,反正二、三十幾年了嘛,三十幾年了嘛,對啊!三十二年了,這張以前的三十二年前那個時候,透過你一筆一筆就要開始打掉你的什麼?打掉你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在打掉你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透過那個畫筆從那邊開始訓練,一脈一直做做做做做做做做到現在。

所以,在這個過程裡面你不定期,就是說你那個時間沒辦法去設定,你只能預期,預期不是設定沒辦法設死。可是你在這一個過程裡面你一定會提升,各方面提升。當然,如果這樣的態度正確的方向,你去做的時候,你就契入了所謂的正修行了、正修行。那你看啊,這整個過程跟你讀經,人家講的拜佛,你有沒有去廟裡、佛寺裡,或你有沒有去讀深入研究佛經或誦經等等,通通沒有關係。它只跟一件事情有關係而已,它只跟你這個人的存在有沒有在修掉。那我們「修」這個字再更白話一點,有沒有在「丟掉」?丟掉你自己的欲望,以欲望為根基的所有的人生造作,跟這件事情有關係而已。

所以,如果你們修行或者是你們也表面不用加個兩個字「修行」,你們的人生的生活應對到的人事物的對待,你都在做這樣的思惟的訓練的話,你自己就是修行人了。那麼你自己也可以在你那一個門,那一個門的意思是什麼?你們自己的一技之長啊!你們的緣啦,有緣的那一類的人事物的事項上,你也就會在那邊開花結果,開花結什麼果呢?結那個正能量產生的果。所以,那個狀態如果你深入到這個能量達到了臨界點,他那一個能量就能夠去利他了。那他的能夠利他也是隨那個緣,有需要被利益的緣來了,自然就利益上去了。跟我們想都沒關係,所以叫做自然,這個叫做「言語道斷」。這件事情你用一個言詞去定義它的時候,你就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因為我們容易死在文字,死在文字本身。指月嘛、觀月嘛,我們觀指啊,觀這個手指頭,我們就永遠看不到月亮,所以這個就是有他的態度的問題。

那麼,以前在教學上才跟我們講,態度決定一切,信心成就一切。你看哦,信心怎麼來啊?剛剛講那個方向是態度正確啊,那你能不能持續那麼久?你現在都看不到結果你還持續,我就是在打掉,我依欲望建構出來的一切生活造作,我就要打掉這個,你能不能持續它要有信心的。所以你如果不具足信心,你會什麼?一暴十寒、你會半吊子、你會中途而廢、半空折翅,你就達不到那個能力了,因此,到最後的能力是很自然的、很輕鬆的。

那麼,一個「學」、「修」在進步是倍增的,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四,四加四等於八,八加八等於十六,十六加十六……他是這樣的進步法。所以,如果你們現在在修持沒有體會到「哇!天天都很歡喜,天天看到的人事物都是修持的對象」,一旦對應上去,最後產生的就是法喜!如果沒有這樣,表示你們那個「一加一」還沒有達到,對不對?那你一加一還沒達到,你怎麼能體會十六加十六?它都一個加而已哦,你看後面等於就不一樣!就不一樣!它的那個力道是這樣。因此,這個畫因人而異的角度是來自它的本體「有」,所以最後用這個一隻手來比喻,這樣一隻手,對不對?它是一隻手,那幾個手指頭?手指頭都不一樣,長得都不一樣,它就是一隻手。所以它是一張畫,我們每個人看到的訊息來到我們的大腦屏幕解讀開來,不一樣,這四個手指頭的部分,可是它的根是一樣的。

當然,那個不一樣的部分是因應多元文化的根基,去什麼?對應、對待去「給予」給予這樣,可是它同根共體、它是同根共體。那麼不同的人依不同的看到的相,比如說,你們看不到相那也是一個相啊,對不對?只是說沒有像人家看到說「哇!有一尊菩薩在那邊」,一尊菩薩很具象,可是你看到的是整面的相啊、整面的啊,那還是一個相啊!所以相非定相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了,更何況你看到的相。那麼不同的根基,透過它不同的訊息引導他再去修持,所有的這些多元又可以回到同根共體。

那個就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回歸自性,佛佛道同是這樣。那我們現在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背景,跟過去生生世世的累積不一樣!所以見到了這個畫,他當然現象不一樣,那是合理的,不必去執著就好,不必執著。有機會要瞭解自己的部分,可以私底下再說(師父笑),對啊!那結果出來一整套的。要花一點時間,這樣可以明白嗎?(學員:謝謝 師父!)嗯,其他的呢?都沒有?都沒有的話……後面有!

學員:不好意思!我想請教 師父!就是我們去普陀的時候,那個老和尚有說……就是「累了就睡,餓了就吃」這樣!然後我也是在拜佛,我想說「這怎麼會是參禪呢?」因為我拜就會突然想到說,我好像常常也沒有餓了再吃。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情緒不好也是吃,那有時候也吃到不知道飽了還是……就是會煩,所以越吃越煩躁。然後,累了有時候反而是那種也不會想睡覺。本來就是那個雜念很多,我想請教 師父說那種境界是怎麼會去……是不是我們這樣子,沒有餓了就去吃,是不是也是一種妄想跟貪念?想請教 師父!那如何可以克服?感謝 師父!

師父上人:好,請坐!佛法的一切應對都有它的總別啦,總的來說跟個別體性啦!那你說的這個普陀山的老和尚,他也講一句話裡面也有「總、別」!當然「別」的應對個人的部分嘛,那「總」的叫做通則嘛!你剛剛講到吃,有一個就是滿有趣的問題,你們得先去思索一下,你們究竟是想吃還是餓了吃?(學員回答:想吃!)想吃嘛,對不對?那有沒有餓了才吃?(學員回答:有!)有嘛,餓了,到底是真的餓了才吃,還是你有想才會餓?「一切法從心想生吶!」所以如果你們沒那個想,你們就不會有餓,就不會想吃,對不對?那你看,有很多是「沒有哦!我根本沒有想」,你看粗糙的「想」,跟我們講的那個細念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人的思惟是很粗糙的,這時候想了,當然我現在講這個思惟,跟前面講那個思惟是不一樣的意義啊!「想」很粗糙,要不然怎麼會有這些阿羅漢祂一個禮拜只要吃一餐就好,那一個禮拜也會餓;或者是修禪定的人他以「禪悅為食」,他不用吃我們這種碳水化合物,禪悅為食啊,對不對?人家虛雲老和尚一坐下去就十幾二十天啊,他十幾二十天為什麼不用吃?達摩坐下去有沒有九年(師父、學員笑),你們在故事上聽的啦九年,那當然不一定是這樣!所以你沒那一個「想」你就沒有那一個境界相。

當然「餓了就吃,睏了就睡」,這也不是一般人有能力做得到的,你懂嗎?你們想說:你們現在睏了真的睡得著嗎?你看,有躺在床上不一定有睡啊,對不對?人家 釋迦牟尼佛坐在樹下,不一定沒睡啊?所以,睡有沒有達到那個睡眠的效果?這光這一個問題我們幾乎現在七十幾億人口,沒辦法察覺到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吶。這跟修行有關係啊,亦是我們的生命質性都變質了,變得不正常了、不正常。所以你沒辦法睏了就睡啊,我們是很累想睡,睡了之後這些夢一直在做,沒有真正在睡。

科學家告訴我們,每一段夢都大概五秒鐘而已,依你的大腦起用每一段五秒鐘,可是你可能夢了十年,對不對?夢了十年了。那只有在那個腦波圖只有五秒鐘〝啪啪啪啪啪〞這樣過去了!然後整個晚上都一直在連接〝啪啪啪啪〞,五秒鐘換一個、五秒鐘換一個、換一個,然後你醒來能記得的只有一兩個,甚至全部記不得,甚至你有在做夢你也不知道。那你不知道它還是有,所以「睏了就睡,餓了就吃」,它是一個很高段的禪法了。它跟我們現在人真的人生好累哦就去睡,那個意義是不一樣的。

所謂是第一個叫:「見山是山」;第二「見山不是山」;最後又「見山是山」。後面的見山是山跟第一個見山是山是不一樣的,它只是你們用言詞能形容出來的是一樣,可是它表達的「義」是不一樣!那它有總持之說。總持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沒有辦法生命活得這麼自然?自然啊,它只是告訴你啊,你累了你就睡啊;你餓了你就吃啊,這叫自然啊!那麼你看哦,這一個是要表自然,可是剛剛我們講的那一段是什麼?那一段是你沒有想~妄想,你怎麼會吃?對不對?那有妄想就不自然了、也就不自然了,就不是佛家修持真常生命體性的那種自然。

所以你要瞭解一句話,一定要看那個「機」對到什麼地方,當機者那個「機」,契機契理那個「機」對到什麼地方,那如果我們不瞭解的話我們就會拿來亂兜。就好像現在禪門公案有一千七百多則嘛,仔細的我不知道,大概是這樣,因為我也沒看過、聽人家說,你們有機會去翻翻看。那麼我們現在可以講一些禪門公案啊,那講了有沒有用?講了沒用,因為它所有這些禪門公案的故事就是真實故事,真實故事叫做公案,古時候用詞叫公案。這些真實故事都是在定中產生的,定中產生的禪定的「定」,那麼通常他們也都是「三昧定」,「三昧定」當中的一種互動產生的。

也就是嚴格來講,我們現在如果有一堂課叫做……我們要上禪門公案這樣的意思,我們就沒辦法了!為什麼?因為只有入定的人才能講,因為那是定中產生的,換言之,叫做定中的境界~境界相。所以,老和尚講一句「睏了就睡」,如果他在定中講這一句話,那他就是定中境界哦。「定」怎麼樣得定?「正昧定、三昧正定」是完全沒執著。你看!換言之,只要我們有執著我們就沒辦法去瞭解他講的「什麼叫做睏了就睡?」對不對?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用我們的意識形態經驗法值的概念去解讀這樣子!我們永遠得不到什麼叫做「睏了就睡」的禪境,我們就得不到了,修行!這叫修行。

那麼,如果學術研究就不管這個了,那學術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你「人」命運該麼死還是怎麼死嘛,那是假的,所以我們不講這個部分。如果你是修行的話,那是境界的問題你就得去修持了。那修持如果依禪門,欸!不是不能去講這句話跟聽,如果你要講、你聽你就變成是一種參話頭、參話頭,你天天在那邊「睏了就睡、睏了就睡、睏了就睡」,對不對?吃飯一口也沒吞進去。「睏了就睡、睏了就睡、睏了就睡」,很多禪師是這樣吶!在飯桌裡被師父喝斥啊,頓時開悟啊!為什麼他有辦法?因為他在參話頭,「參」到你表面以為他是神經病。對啊!因為他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在那一句話而已,其他的他都不理,那到了那個臨界點他開悟。

我們現在的人雜事太多,這個很難、很難!我們像他們這樣子做還真的會變神經病!就好像以前我們才講的啊,很多學員來說「師父!能不能不要要求那麼多啊!那能不能你派個功課像鍋漏匠這樣就好了,不要要求我們要改這個、改那個,人家鍋漏匠就只有一句佛號念到底,累了就睡……」嗯,用現在的語體文叫做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時間就念佛就好了啊!所以他是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念,對不對?念累了又睡休息什麼……等等。就扣掉柴……他也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啦,他就是吃喝拉撒睡,因為有人供養好好的,一間佛寺他就在裡面,三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站三天!你看,有幾個人這樣!然後以前有很多學生就來啊,跟我們討價還價啊,「能不能像這樣就好了啊!」可以啦、可以啦,我做大護持好了,我去幫你租一個套房好不好?你天天就在那邊……我看你不要說三年,你三天就瘋了(學員笑)。還三年、三個月,會受不了啊,受不了那個寂寞啊!我們現在人是這樣,所以要依你現在的質性去修持。

我說有「總」跟「別」啊,剛剛我講的是「總」;那「別」為什麼……?他這個情形是我們在普陀山那一趟行程有一個佛寺要走出來的時候,後院有一個……我們在正殿,那邊還沒出來的時候看到的一個禪師,然後有點駝背、駝背一個老禪師,那時候有對到眼,啊!互相微笑一下,結果我們要出來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來了!冒到最前面、最前殿,然後我們在那邊聊一下事情,大家一群人在那邊啊,他就突然走過來撂下這兩句話(指餓了就吃,睏了就睡)就走了!她剛剛在問的是這個。

那「總」的講完了,那「別」的是什麼?「別」的就是這個……「別」的要講嗎(師父笑說)?「別」的就是現在要度眾生比以前難上N億萬倍,很多古師大德不再來、不想再來!尤其在這個時代,是在這個時代。那麼在三千年前,閻浮提眾生已是剛強難化了,在三千年前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時候,祂那時候講下的這些佛經,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了,來到現在是 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已經增上億萬倍了。就是說,現在的眾生已不是當年的剛強難化可以理解的剛強難化。三千年前的人心比較宅厚嘛、比較純質、比較不那麼功利思惟蔓延嘛,對不對?

我們現在科技昌進,整個地球是不是功利這些概念越來越嚴重?所以現在的地球,比起三千年前的地球人剛強難化的倍數不知道多了幾倍了,所以有這一個層面。當然在他們的世界來講,在這個時代度眾生,我們不要講「度」好了,你光要幫助服務眾生都很難!你即便要對他好都很難哦!那這個「別數」就是什麼?就是他在分享嘛,說反正我們都不要度了,對不對!這個很累的事情啦。那累了就睏,累了就去睡了嘛,睡就是……好啦!「﹝款款ㄟ﹞(台語:整理行李之意),不要在這個地方啦!」是這個意思啦!這是「別」啦!「總」當然是剛剛講那樣,你們比較好懂。那這個就是看緣分嘛,看緣分啊!他﹝老摳摳﹞(台語:此指年老體衰)啊!我們還有一些體力啊!還有辦法被折騰啊,所以,還可以稍微繼續一下沒關係,那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啊!

那如果你們沒有遇到,你們沒有稍微往這個佛的思惟去提升的話,你不太容易感受到啦!為什麼你知道嗎?我們很難感受到我剛剛講的那一段,因為我們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都很黑,感覺不到那個落差在哪裡?那這個時代克實而論真是這樣。可是你想想看哦,即便是這樣我們末法時期過了一千年,還有將近九千年,那後面將近九千年你看那個要命!所以,你們要修行在這個時代,你們得要第一關鍵要有所謂的「出離心」,你們不能迷戀在這個世間的所謂的小樂當中。小樂其實不是樂,是「苦稍暫停」,苦稍暫停,現在苦暫停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意思是說苦越來越多,樂越來越少了。那現在還有這個平衡點,有這個平衡點還可以有作用力,當這個平衡點再失去,假設在末法時期再往後一直延伸,你們假設這輩子沒有去成就,又有地球的「緣」,下輩子投胎來,不是在末法時期就是在滅法時期,哇!更可怕!滅法時期!

所以,滅法時期可怕到只有地藏王菩薩有辦法,世尊把滅法時期,其實也包括了末法時期啦!就是說,祂的法運結束之後到彌勒菩薩成佛,成彌勒佛的這一段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的時間,委託給地藏菩薩的原因就在這邊啦,因為這些眾生剛強難化到你無法想像、你無法想像。當然,只有地藏菩薩那一個大願有辦法去承當。地藏菩薩你們知道嘛?祂教什麼?「孝親尊師」嘛,祂的根基就在這邊,因此「孝親尊師」也是一切佛法成就的根。那麼你要那時候的人你叫他慈悲,他不可能!他沒辦法理解什麼叫慈悲?如果你沒有孝親尊師的根基,你也抵擋不了那一些不孝親尊師的這些人。

那我們現在已經不太孝親尊師了嘛,禮崩樂壞啦,地藏菩薩的重要性就在這邊。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為祂的媽媽說法在忉利天,十方世界一切不可說數,一切諸佛及諸大菩薩摩訶薩通通來集會。你看,這裡面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哦,它後面當然《地藏經》有告訴你們,所有的這一些天龍八部什麼啊也通通來!那來的是誰?是地藏菩薩過去、現今、未來,當度、未度的一切眾生通通來!其中有一樣是有別於一切所有大藏經典裡的經典的就是什麼?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共來集會。你看看,所有的經典沒有一切諸佛會到的,所以,你就知道「地藏法門」的重要性,它也就是一個總持法門,一個根基。

那意思就是說,在滅法時期的眾生以前,惡劣到……我們用建築物來講,所有的上面都毁了。建築物有地底下的地基嘛,那它的地面上的建築物都毁了,那些通通捉摸不了了,只剩下那個地基有辦法去鞏固住。所以地藏菩薩就是那一個地基,在滅法時期!那麼這也告訴著我們,一個人在修行不能不具足地藏菩薩的本願。那麼這一個「本」又有幾個層面,有所謂的依自性源頭產生的,這個沒有時間的差別。另外一個「本」就是什麼?生生世世都發這樣的願!生生世世嘛!所以它這個「本」很雄厚嘛。那發什麼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啊!「一切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啊!你看,有辦法發這樣的心願,祂的這個生命體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沒這樣的心量的話,你大概現在這個時代你也不太想……如果你是古師大德,這個時代你大概也不太想要回來再去「度」這個時代的人。

所以,這個讓我印象中想起了當年,這個已經好久以前了、好久以前的事。當年達賴喇嘛有記者訪問他,我不知道是賴聲川還是誰?那他說:「哎呀!聽說達賴喇嘛你是人稱觀世音菩薩再來啊,對不對?」他(指達賴喇嘛)就笑一笑啊!他說:「那你這輩子結束之後……以後還要不要來啊?什麼時候要來啊,要用什麼身來啊?」大概這個意思啦!然後他(指達賴喇嘛)笑一笑「再說、再說!」意思是說,心裡想說不太敢來!對啊!還是考慮一下,有選擇不來了,這樣子啊,所以這個時代要修行,要秉持一句話叫做「自求多福」。

先要把自己調好,那自求多福不是毫無目的、漫無目的,要依地藏這一個根!所謂淨業三福有三條嘛!那第一條是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就知道為什麼在你們還沒有晉級到一個階段,修持到一個層次以上的時候,不間斷在強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三本善書也好,經典也好,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的完成科目。它把它具象化了,要不然淨業三福已經講完了嘛,古時候的人不用那麼具象化。你看,抽象、具象又來了,對不對?所以,你如果看到抽象你就依抽象去體會、去參!欸!你反而有一個更寬廣的空間哦!那麼學法也是這樣。

以前人你只要跟他講孝養父母就好了,你不用跟他講《弟子規》,他就「喔!我知道了!知道了!」知道怎麼孝養父母更深入。現在不行,現在孝養父母,他說「我都嘛在孝養父母,我們都在做孝子,叫長輩孝順兒子」(師父笑說),我們叫長輩來孝順我,我們叫孝子,都變成扭曲的。所以要加一個《弟子規》的那個條例,被古人整理出來的該怎麼做的那個很有形有相的樣子!那現在人才有一個依循,那麼一不好就是又閃神了。當然奠基在孝親的基礎上,你才有辦法提升敬師。那以敬師的基礎擴及敬一切眾生,那時候就是慈心不殺,落實在《十善業道》裡面。《十善業道》以前是修所謂的人天福,淨業三福的第一條。也就是說你一個「人」都不會做了,你沒辦法修持超越輪迴,因此你連小乘法都攝受不了。所以淨業三福的第二福就是小乘法「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小乘法。第三福「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一直到「普皆迴向」,都是所謂的大乘法,它就有這三個根基。

每一個後面都要具足前面,所以你要第三福,你一定要具足前兩福,那前一福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整部的一個說法內容所承載的。所以祂不斷告訴我們一些例子,地藏菩薩前身好幾吶,講不完吶,那一輩子是大長者子,那一輩子是光目女、那一輩子是婆羅門女,祂各有祂發同樣一個宏願的因緣啊。那昨天我才跟阿哲講而已啊,他說:「這個願,我們即便知道要發願,『願』很難發起、怎麼發?」我說「不是怎麼發,是你要去體會」,發願這件事情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的,也沒有人可以拿著刀子架著我們「你要發願,所以就這麼發吧!」對不對?發不出來!

所以意思是說,如果你第一個沒有去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的「心」,你也就無從討論起佛家所謂的發願。那偏偏在佛法的修持上「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道」對不對?那麼佛法的修持又告訴你,第一步就是發願。因此,所有你看到《地藏經》在講地藏王菩薩能成就的修持,祂都不是修、修、修到發願哦,祂都是有一個事情讓祂觸發到了,祂發願開始修,是這樣!祂修了生生世世依祂的本願。那我講的自性的這個角度為本的話,你們每一個人何嘗沒有,只是我們都被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給覆蓋住,這一個本願完全覆蓋住顯不出來。所以,我們在過著芸芸眾生這些五濁惡世特質的這些……我們講的台語﹝ㄍㄧㄍ一ㄍㄜˊㄍㄜˊ﹞(台語:比喻很多事情攪在一起)啊,這些很汙濁的生命狀態,緣由在此。

那麼,就像我剛剛前面講的,你得要把前面理解的那些做一個清理,不管是調身、調息啦等等,你前面還有這些所謂的最、最、最基礎的「資糧位」要去完成。你會不會處世、你會不會待人?那麼這些的科目也就不難理解啦,我剛剛講的那個畫畫要打掉的那個東西就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喔!你把「自私自利」拉出來,所有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都是建構在「自私自利」上面而有的,它是所有一切惡質的地基!對不對?你要把這個地基給轉化掉、毁掉,所以不管你在各行各業,你的待人處世就要以這個做準則。

你只要有自己,什麼叫「自己」?「自己」很好理解啦,你有沒有情緒、你做事、處世待人你會不會依情緒運作?如果會,那你就是自私自利,就是這樣而已。那你是自私自利你就不用學法了,因為你永遠學不會,因此卸除掉自私自利是開始學法的第一步,所以各有因緣。比如說,我剛剛講,我是用畫畫來打掉它,我們的機緣啦,就是把握住當下!畫畫也不是我去找的。我們從小胸無大志,會畫畫也是糊里糊塗自然接觸到的,這就是一種因緣之下。那我們有一個好說就是,遇到的我們會比較認命、認命啦,認命不是宿命觀哦!「認命」你看這兩個詞(認命、宿命)在不同的領域解讀又不一樣!當然我們這邊會告訴你的是,「認命」~是你要認識你的生命!而不是那種「喔!好無奈哦,我認命啦」,那個哪有「認命」啊,你有一個很無奈你就沒有認命了。

所以,跟「認命」冥合我們認識了我們的生命是什麼?比如說,我們小時候生活也不是很優渥,日子也過得不是很自由,「嗯!必有其因」對不對?你也許不是很知道它的原因是什麼?可是,你看你的態度是「必有其因」你就不會往外怪了!這時候你開始認命。你開始要認識命了嘛,那為什麼你還不完全認識,因為沒人教你,對不對?第一個你自己又還沒開智慧,所以也沒辦法自己知道,那這時候你至少可以接受嘛!接受就是「認」的第一步,你不能接受你就永遠不認命。那兩個「認命」都沒有,那個無奈的「認命」也沒有,那種認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命是怎麼一回事也沒有,通通沒有。所以,這樣一個生命體就是標準的六道眾生,而且後面加個「求出無期」。

你看,學法的人即便是六道眾生,我們還可以「剋期取證」哦,「剋期取證」是求出有期哦,是你自己的氣魄決定哦!你看,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不證菩提,不起此座」,人家這邊要求了。所以「剋期取證」坐下七天開悟證果就來啦!那我們如果沒有這種氣魄,我們就是求出無期於六道當中,現在常常三惡道的比分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你不要小看啊,那你說人身難得,難得在哪裡?

我們一般人不會去理解這一件事情,「嗯!就男女結婚,就生孩子啊!我就被生下來啦!」現在人口在暴漲怎麼會難得呢?對不對!七十幾億人口不斷在增加,怎麼會難得呢?「此消彼長嘛,此長彼消嘛」,來來去去嘛。所以,即便我們都知道佛經告訴我們人身難得,是像爪上塵、盲龜浮木、須彌穿針,對不對?像這樣的我們還是很抽象啊,你能想像嗎?為什麼須彌穿針?因為你從來沒爬到叫做什麼?喜瑪拉雅山,你從來沒爬上去過,你能想像須彌穿針是什麼意思嗎?你看哦,你們以前聽過嘛,你們以前「哇!好難哦!」什麼難?你站在喜瑪拉雅山頂~珠穆朗瑪峰,對不對?聖母峰頂,然後繩子掉下來、丟下來,我們在山下,我們在這裡好了,在台中然後繩子剛好穿過那個洞,很難對不對?你有沒有想過你爬得上去嗎?你都直接從你已經在那邊丟下來都這麼難了,你沒想到你爬不上去那一段,有時候你爬到山腰你就高山症死掉了,比這個更難!所以,人身難得就像這樣子!非常難、非常難,所以要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你看,我們現在人只要珍惜生命就又自私自利了,﹝惜命命﹞(台語:此處指過於珍惜身體)對不對?燉補啊、保養啊,這個不是在珍惜生命(師父笑)!這個是在什麼?做工具的奴才,做你這個機器人的奴才,這是機器啊,你是裡面操縱的那個靈魂啦。所以那個才是你的真正生命,只是你要換到這個工具很難得,做這個人身。然後你看,你要不要愛惜,你要愛惜你就要順乎自然律、順乎自然律。那你順乎自然律,那你才能去真正體會到禪師講的「睏了睡,餓了吃」那是自然律,他的「睏了睡,餓了吃」是不起心、不動念的意思,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佛了,你就是佛了。

所以,人家禪門在講的那些禪話頭,通通是定中的境界,我們不能覺得很高尚拿來自己用,你要「參」去,你不是直接拿來自己用。那如果拿來我們就常常變成「狂禪、狂慧」,佛家在講的,什麼叫「狂禪、狂慧」?出口的都是佛言佛語啊,然後做的都是三惡道的啊。我們講的「講的三界外,做的三惡道」啊,都變這種樣子啊,以致於有學佛的還比沒學佛的糟。因為有學佛的……依我們現在人很聰明啊,記這些佛言佛語超厲害的,然而,就會把這些佛言佛語兜在錯誤的理路上。然後去訛化跟人家爭辯,拿個佛言佛語人家也不能回應,對不對?也反駁不了,因為那是佛言佛語啊,可是兜的地方是錯的,那錯的即便是錯的,人家也沒辦法回應。所以就變成一種所謂的造業,消遣佛法、消費佛法。所以,這樣的人多數都是下阿鼻地獄多,因為他等同毁佛謗法。

嗯!要講啊,那阿鼻地獄長怎麼樣啊?不知道?其實你們都忘記了,因為我們都去過都忘記。都被關過、關出來!關出來太久了,所以忘記了。其實也不用太久就會很快就忘掉!你們孟婆湯喝下去,對不對?其實這叫隔陰之迷,一隔陰之迷,所有的過去生生世世忘光光了,那個塵埃蓋得太厚。以致於在當年 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候,說到地獄景象,阿羅漢聽到流出血汗,你看看那多恐怖!阿羅漢為什麼他聽到可以出血汗?因為他可以回憶起。阿羅漢這種生命體已經證得了,因為他有「正定了、三昧力」嘛,當然,他可以知道自己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所以過去五百世當中,他曾經有幾世在地獄的景象,他想起來,哇!嚇到出血汗。我們現在都是一種很含糊的概念,所以含糊的概念也沒關係,就從務實的基礎上去落實就可以。

什麼叫務實?你懂得的啊,比如說我們剛剛講,或你懂得又認同的那種地方。你們認不認同自私自利啊?不認同,對不對!這是不是很具象,你就從那邊對治起啊,我做人做事都不要自私自利這樣就好啦!那邊就會開始發展了,在你們生活當中就做到。他也不必去什麼「八關齋戒」啦、去打佛七啦、坐禪七啦,通通不用,它就在你生活當中這叫修行。那你生活當中就是一種自然嘛,所以是睏了睡嘛,千萬要知道哦,睏了就睡我們千萬不要拿來當做功課怠惰的藉口哦(師父笑說)!我們常常會這樣子,那是境界不同,人家在定中的境界,人家是鼓舞我們趕快順乎自然律往上。那什麼叫自然?你現在還沒做到你要稍微勉強你自己那叫自然,你懂嗎?你要加一點「勉強自己」那叫自然。那真正不用勉強就能合乎道法運行那叫「法身大士」、那叫「無功用道」。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你要謹記,「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呃,要常常薰修這個東西,你才有督促力去修行。要不然我們「直接睏了就睡」啊,那一睡就不起了我告訴你,你的覺性啦,覺性就睡死了。那就沒希望了,這樣可以明白那個「睏了就睡」!這樣還有別的嗎?也差不多哦時間,兩個問題要回答那麼久,嗯!都沒了?好!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所謂是心如工畫師啊,能畫諸世界,一切世界的生成,通通是我們心現識變出來嘛,所以在我們無法「自淨其意」的時候,也要警惕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說這只是一種人天法,可是它還是可以讓我們做一個基石,那麼依次第漸修,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所謂古人講嘛「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業障固然是我們自己所創生,當然解鈴還須繫鈴人,也需要我們自己去消除。所謂至心懺悔能消一切業障,人家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我們當然也有這一個能力,只是我們未曾善用其心,善用其心,聽好要「善用其心」!感謝囉!請起!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jpg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 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7).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3).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1).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4).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6).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2).jpg

2017吉道弘昇 弘聖上師 開示義理 (5).jpg

 

🌟 歡迎至全台 北、中、南各區法寶流通處恭請 🌟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