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8日 明覺法堂(台北)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Ming Jue Dharma Lecture in Taipei on May 28th, 2017

The Lecture Transcription of Master Hong Sheng's Dharma Teaching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4).jpg

 

時間:106528日,14:00~15:30

地點:薛伯輝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546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師父:是有什麼要知道的嗎?還是我直接就講(師父笑說)。

主持人(增麗師姐):各位同參……。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7).jpg

 

學員甲:師父您好!呃……弟子想請教 師父,就是我們平常拜佛啊、念佛啊,但是在生活中,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拜佛、念佛會有一些境界相的產生,讓我們原本沒有拜佛的時候,欸!好像還好,然後有時候一拜佛的時候,有一些不順利的事情會跑出來,那是不是自己在拜佛、念佛這樣的心態有所偏頗?或者是應該要怎麼樣做一些修正?麻煩 師父指導,謝謝!

師父:好,請坐。這個叫做修行啦,也不是只有所謂的拜佛、念佛啦,乃至於不同宗教有它的功法,它都是平等的,那麼這一切的訓練過程,都是為了長養出我們的覺性。所以有些人在這一個功法的運作的同時,會發現好像煩惱特別多,妄想紛飛,那麼本來沒有運作沒事,怎麼一做一大堆。那這是什麼?那他這是做錯了嗎?欸,有一種叫「做錯了」,你會這樣;那麼「做對了」,也會這樣。

那我們先講正確的,前提是你做對了會這樣,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是運作了這一些功法才起這一些煩惱,而是當你在運作的時候,你冥合於正確的理路,所以你的覺性無形中在增長。覺性增長,你就有辦法去發現你生命底層,在覺性未增長前發現不到的現象。我們講白話一點叫做,我們一般人是不是隨時都在妄想?可是當沒有人在問我們有沒有妄想的時候,我們會說:「哪有妄想?」那麼我們平常不會想啊,其實都在想,我們以為不會想,所以是我們的感知能力太糟。

所以這個就像以前我們在酒吧的時候,當然年輕嘛,不是我愛去酒吧啦(師父笑說)。這以前我們玩音樂嘛,那很多音樂人都在酒吧,那他們在酒吧裡面就常常要喝酒,那有的人酒品不好啊,酒品不好就會打架嘛,對不對?打架,不小心就被打重傷。然後這時候因為喝了很多酒,所以一點感覺都沒有啊,所以喝了酒特別勇猛,你看那種勇猛是一種愚癡啦,不鼓勵。結果呢,回家酒醒之後發現全身都在痛,酒醒嘛,這時候酒醒。那你看,關鍵就在這邊,酒醒代表著你在做這一些修持的功法的過程,它慢慢甦醒過來了,那麼那一個痛本來就有,因為你被打傷,就是我們的煩惱本來就存在。

那麼煩惱是什麼時候存在?是自你以為有生命的時候就存在了,那我加一個「以為」加上一個「自」,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自己產生嘛,那麼講到至極是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的時候,這個一般人非常難以理解,也就是在我們的自性,我們眾生迷失了。所謂「知見立知為無明本,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些六粗相慢慢蔓延出來的時候,我們才體會到原來生命的苦處,可是這時候才會體會到,在這個之前已經是無明了。

在彌勒菩薩當年回答佛所問的一個問題的時候,祂說:「眾生有所念,幾念、幾相、識也?」意思是說,我們有念頭,那麼這個念頭裡面是幾個念頭、幾個相~相叫做物質、幾個識~識叫做精神,對不對?那這個問法不是很奇怪嗎?我們有念頭,這個念頭有幾個念?你看,不就是一個念頭嗎?對不對!你看我們眾生就是那麼一個念頭。可是你的生命狀態的本然不是一個念頭,是你這個很粗糙的感知能力能夠感覺到的那個念頭,其實已經具足了兩千兩百四十兆次的念頭了,那麼再乘以四。

這個昨天我跟幾個同學有討論這個,那麼乘起來大概……,數學老師在這邊(師父笑說),應該是你的專業,就是八千……對不對?八千九百六十兆個念頭。就是說,你們一般人在講的時候,「喔,我想一下」,「喔,想一下」是不是一個念頭?這裡面已經具足了八千九百六十兆個念頭在裡面了,一秒鐘,一秒鐘的次數振動頻率。所以這每一個一秒鐘裡面的八千九百六十兆個念頭,每一個這個細念,它又具足了一個現象層,現象層有兩種: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所以我們又被這個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反過來去什麼?照射,也就是說我們的感知又依附於外在,從那個一秒鐘開始,八千九百六十兆個振動頻率的時候,我們已經迷失了,那個時候就是煩惱的起源。

所以如果我們講到這個煩惱,我們一般人是不可能知道的。這一個會知道的生命體是什麼?是已經超越六道輪、超越四聖法界,進入了一真法界法身大士,而且不是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就知道,還得要往上提升,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菩薩的第八地菩薩叫不動地菩薩。菩薩,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習生命成長的人」叫做菩薩啦,那你得學習到這一個位階、這一個學位,你才有這個能力體察到,一秒鐘有八千九百六十兆次個震動的這個頻率的煩惱,你才有辦法。

那麼如果你沒有理解到,原來這個煩惱的起因是這麼細微,你的人生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美滿,因為你不知道要對治什麼。我們現在的生活說,煩惱不就是孩子惹我生氣嗎?(師父笑說)那要孩子乖一點,這樣就沒煩惱了嘛!是不是?可是你不知道這個孩子是你變現出來的。所以你看,第一個念頭就錯了,我們這個念頭裡面又錯了八千九百六十兆次個念頭,那麼這裡面又不斷延伸。你每一個念頭只要沒當下杜絕,你又依此念再延續下一個八千九百六十兆個念頭,還不到一秒鐘。在這其中一念,你又不杜絕,你又延伸,你看!沒完沒了。所以這一個念頭延伸出來,心現識變,心現識變出來就是你們現在整個宇宙的存在。那麼宇宙是你,你是宇宙,講到極處是這一件事情。所以在你有符合一個正確的功法的時候,你其實才稍稍地知道說~「原來我是有很粗糙的念頭、很粗糙的煩惱」這件事情而已,你還沒理解到那個根源處啊!

譬如說我剛剛拿喝酒的那個,喝酒了,對不對,打完一架了,也忘記跟誰打了啊,反正回去喝解酒液是吧!(師父笑、學員笑)喝啦,有人吞牛奶的啦……什麼等等一大堆手段都來了,結果稍微酒醒了,你看,你只知道你痛,你這時候極力想:誰~讓我痛?你不知道,對不對?我用這個比喻,它還有一層一層的細緻。那麼誰讓我痛我不知道,你看,誰讓我痛我不知道,那「為什麼」誰讓我痛?那個為什麼又不知道,一定我跟人家起衝突嘛,那為什麼起衝突又不知道,對不對?你看一層一層喔。

那麼這一個的「知道」得要你不斷醒過來,對不對,我用「醒」來講,就是現在人講的覺悟,智慧的開啟,不斷起用。那麼智慧的開啟需要透過「清淨的力量」才有辦法,所謂淨極光通達,清淨到極處你的光~「光」就是智慧、就是好能量的意思,就彰顯出來,能解決一切人世間的問題,這個解決不是動腦筋解決的,而是自自然然你的能量出來自然轉化、化解掉的。所以淨極光通達,你看,你的清淨還得到極處。

所以剛剛講的,你們假設有這些功法在運作,運作冥合於比較清淨,你就會知道稍微比較粗一點的煩惱,你就會知道。那麼你再深入,你就會知道更細緻的煩惱,是這樣一層一層。你如果能夠透過這個功法運作,運作到你已經到了登地第八地菩薩的時候,你這時候明白了,你這個生命為什麼產生的煩惱。你看喔,這時候不是你這個生命有煩惱喔,是你這個生命「為什麼產生的這一件事情」叫煩惱喔!那麼這回歸到極處,就是所謂的常寂光,就是你們一切眾生的本來面目,前面加個「父母未生前」。所以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那個狀態是絕對沒有煩惱,因為他沒有妄想、沒有妄念,他尚且連妄念的所謂的習氣都沒有了,所以那是一個你們做功法的終極目標。

那麼有的人在這個過程,為什麼知道了、明白了、有煩惱了,可是煩惱對治不了,他有這一個僵滯期,對治不了,是因為他在這個功法運作的時候,他的目標太短淺!所以老祖宗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那個「信力」不夠,連基督教講啊:「信、望、愛」是吧;那麼佛家淨土講:「信、願、行」。那麼很多人不瞭解「信」是什麼?「望」又是什麼?「愛」是什麼?「就是去跟耶穌基督要東西,求祂保佑我、賜給我一生的平靜、一生的幸福美滿,尤其是每天三餐那一桌要先感恩。」(師父笑說)基督耶穌在天上說:「唉呀!你誤解我的意思了。」

「信、望、愛」,「信」是你自己的基底,你要知道你有這一個質性,你能夠成就一切豐功偉績。當然我們不是為了追求豐功偉績,豐功偉績是形容,形容你這個生命可以真的幸福美滿這一件事情,而不是外在很多的名聞利養,不是!那麼你得有這個信力的具足。「望」是方向的意思,你方向要對,比方說仰望啊,希望嘛,所以淨土講「願」啊,你們常常世間法把「願」「望」兩個字加在一起,對不對,願望願望,其實它是同一件事情,它只是應對的族群這一個習慣不一樣,理解這個生命涵養意義的用詞不一樣,所以西方用「望」,東方用「願」。那麼「愛」是什麼?愛就是行~你要落實,你不是只在那邊嘴巴講,那麼一旦愛有落實的時候,它就有深度。所以一個崇尚基督教法的人,他得要先把他的這個三資糧搞清楚:信、望、愛。

那麼「信」我們剛剛講是自體,懂嗎?那你這一個信的自體,如果沒有具足六個層面,它也不叫信,那麼世間法講什麼?「信心成就一切,態度決定一切」。那麼為什麼他能成就?因為他具足了裡外一如的生命概念,所以他當然能成就。意思是說,第一個「信自」: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就。第二個「信他」:相信外在的這些神祇的教誨,我只要照著做,我就可以把自己的能力給提煉出來,那麼這時候兩個冥合,你再來就是相信「自然律」了。

那自然律在佛家講四個詞,也就是「因、果、理、事」,所以又信因、信果、信理、信事。「因、果、理、事」這四個字,就是現在人講的自然法則,你要相信自然法則而不是自作主張、不是自以為是,那麼你這樣兜起來的時候就達成這一個聖賢的教法,那麼你依這樣的修持,你就可以得到剛剛講的「覺性慢慢跑出來」。然後你第一階段不是馬上就覺得生命沒問題了,你會有初階段的喜悅,因為有別於過去的煩惱的枷鎖的牽制,你會瞭解:「啊!原來這樣有個方向了。」人最怕沒有方向,沒有方向無所適從,那個生命的能量是潰散的,潰散,它不能凝聚,台語叫〔實腹〕啦(台語:形容能量穩固紮實),〔袂實腹〕。〔袂實腹〕你就虛的啊,那在道家叫做什麼?精氣神不飽足;那在佛家就是你的念不專、不一,它會潰散。

那麼於世間法跟出世法,它的成功都在這個關鍵。你只要能凝聚,那個信力出來能凝聚,你就是符合世間人講的一句話叫做「世出世間法得成於一,而敗於二三」,你要成就得要那個「一」。換言之,那個「一」也就是那個「信」,信就是專、專一那個意思。你心中只有這個麥克風,對不對,只有這「一個」麥克風這樣,那你就是信這個麥克風。那這時候說:「沒有,師父,我現在還看到毛毛」(註:師父指著桌上另一個收音的麥克風說),那表示你不信這個麥克風,你心還有它,所以你就不容易從這個麥克風成就,是這樣。

那你把它兜在你們所有修持的功法上,就是這一回事。在過程你開始洗滌了,所以你知道有痛處了。那麼第二階段是什麼?你再得力,再深入下去,可是很多人在第二階段都會僵滯、停滯,他會有障礙,他發現了之後,他誤解了,「唉呦!怎麼我越努力煩惱越多啊?」你看他誤解了,那麼他就會起畏懼心,這個畏懼心就是一種雜心,雜心又把他原來的「一」給潰散了。所以通常一個學習成長的人都在這個區間來來去去、來來去去。那為什麼還會來、還會去?受到這個叫創傷了嘛,誤解它,然後他就失去信心,他就退轉。退轉、退轉到谷底,又遇到極度的痛苦了,極度痛苦又想尋求方法了,對不對,然後他去找,有人再告訴他這個理路,欸,反正他也沒別的方法了嘛,對不對?死馬當活馬醫,好吧,再做做看吧,欸!做了又有。欸,又到這個關鍵點,又起煩惱了,他以為是這一個功法起煩惱的,又沒用,所以又退轉,都在這邊來來去去。

這一種學修的人,極盡在所有的宗門教下、各個宗派、各個宗教裡面、各個心靈成長的單位裡面,都佔了百分之七、八九十以上,是這麼大的一個比例。那麼你得要遇到有人告訴你這些理路清楚,你才會什麼?你才會安心去做。所以上一次我們告訴大家:「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就是安心,把你奔馳出去的心、無所適從的心攝受回來,安住在一個點,你只要能夠安住在一個點,它就會生根,生根就會發本,發本就會延幹,枝、葉、花、果就會長出來。那麼一旦長出來的時候,你這一個生命圓滿了,你這一些問題就統統不存在了。

所以要去瞭解,到第二階段的時候,你還一直處在這一個困擾的時候,很久很久都解決不了,那表示我們的力道不足,我們的總能量沒辦法去因應這一個所謂的「我們發現原有的煩惱」。那麼第一個層次是,你的能量提升出來到「你有能力發現原來的煩惱」,這兩個有點不一樣。那麼到第二個階段的時候,這時候毅力就要出來了,因為這時候更要攝受住心,那麼你這時候要有定見,你如果沒有定見,你就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所以一旦有定見了,你就不管環境了。

這時候就像我以前常常做一個比喻,一個開車的人,他開在路上,路旁兩排行道樹,他的目標是哪裡?假設我從台北開車到高雄,我開高速公路,然後路旁有行道樹嘛,也不只行道樹,對不對?有時候還有好風景。那開車的人是什麼?是專注在你的軸線上一直開,那你的餘光一定會看到周邊的風景,這時候你會怎麼樣?看到不好的風景,你就盯著它,氣死了,罵罵罵……一直罵,煩死了,怎麼有這種不好的風景!然後你先撞車了嘛,對不對,於是你到不了,那世間人學修就像這一件事情。所以真正學修的人是什麼?是不管它,你看喔,用世間話真的講得很輕鬆,就不理它就沒事嘛。那你說這是不是安慰人的話?這不是,這是真理!不理它就沒事嘛,你說不理它,它會來理你啊,不會理你!是你理它,你理到它來理你,其實是理它,所以你把理它當作理你,實相是這樣,這個很不好懂,為什麼?因為那是你的自現境。那你的自現境總是來自你所謂的基底,也就是你的起心動念、言行造作產生出來的境界相。剛剛是不是講,在一秒鐘當中你已經產生了多少境界相了?八千九百六十兆個現象了,你都不知道你到底產生多少境界相!所以,凡關所有你生活當中遇到的人事物,統統是你自己的境界相。

所以一個生命成長你得要知道對象,你在成長什麼、你要往哪裡成長、你要往哪裡改善、問題出在哪裡的意思?所以你們那一些功法都是階段性。階段性透過那一些功法,譬如說有的拜佛、有的念佛、有的禱告、有的做彌撒、有的一天要五次朝著阿拉的方向去朝拜嘛,這些統統叫做功法。那麼這個功法如果你沒有心法,這些功法統統變成宗教的文化的儀軌,它對你的人生是不可能有任何好的作用的,它唯一一個好作用就是你自我安慰!那自我安慰境界相還是不能解決啊,因為你沒有徹法底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問題點在哪裡,你把它杜絕掉,沒有這一件事情。

那麼自古以來的覺悟者都告訴了我們,我們所有的一切問題都來自我們的起心動念,也就是我們的妄見種子產生的。那麼你的妄念產生所有問題的境界相了,你的分別又把這一個境界相扭曲、變質,變質得更嚴重,加上你的執著又讓它加碼,加碼嚴重到不行,所以嚴重到極致,就是世間人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地獄」。所以我們在人道裡面,如果過著很痛苦的日子,我們就是人間煉獄,很痛苦嘛,極致的執著造成痛苦。那麼這些功法就是為了要去除這一個概念而已,那麼能不能徹底去除?這沒有定法,會的,可以;不會的,不行。

不會的,譬如說剛剛為什麼你們會有這個疑惑提出來?就是不會嘛!可是又有接觸嘛,接觸於不會,當然有很多的疑惑啊,所以要把它搞清楚。當你接觸了、你運作了,你遇到問題你瞭解了,瞭解之後再去運作,這個時候叫做會了,所以它不是一下「會」就解決,依現在人的根性基底不是這樣,依古人那一種上上根人可能是。所謂「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上上根人是你跟他講一個道理,他連功法都不用做,他就解決了。

譬如說,放下即得!對不對,「師父,好多煩惱喔,人世間好多問題喔」,「放下即得」,「喔!放下了」,他心就放下了喔,他真的就得到他的幸福美滿在當下一念間而已,一念間。那我們就不是啊,我們就習氣深厚,人家叫我們放下即得,我們說:「唉呦!哪有可能?」對不對,一定是這樣嘛,那你看,這種互動就是連那個「信自」都沒有。那麼好說也說:「喔~是、是,好難喔!」你看,這已經很遜了吶,「是,好難喔!」已經很遜了,你說「哪有可能?」(師父笑說)所以我們遇到很多人不能解決問題,就是那個「信」沒有。你看「哪有可能」的意思,背後承載的就是他沒信心,對不對?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2).jpg

 

所以很多的功法都是教你先去嘗的,嘗什麼?品嘗的意思,試試看!你去試一下,你就知道你有多少的問題,是這個關鍵而已。那有多少的問題,有的人可以繼續下去,他能解決;有的人要什麼?要轉一下彎,因為他有執著、他有意識形態、他有烙印象。他一旦烙印象「我這麼做都會有煩惱的時候」,這時候他的主宰是那個煩惱習氣,而不是他的功法了。所以這時候你就要幫他再調配方法了,可能就要……,他本來拜佛的啊,你這時候教他:那你念佛嘛。那念佛又念著,欸!剛念又很好,念一陣子,「欸~師父,又來了,煩惱又來了」,然後他又落在煩惱的印象種子了,對不對,又阻礙了。這時候教他禱告嘛,「欸!很好耶!」禱很久了,「怎麼禱了十七、八年了,還沒有耶穌的訊息啊?耶穌怎麼也沒寫信來啊?然後怎麼上天國?」一大堆這些煩惱,這些就叫做不會。那麼你看,這些也就冥合於眾生浮動的習氣,心浮念亂這個東西。

所以你就知道,所有的功法,你只要有一個方向~終極的方向,你過程什麼都不理,你很快就達成了。譬如說,我們剛剛講開車啊,我的目標在高雄,我開車的目標是要開到高雄安全到位,所以我這一趟不是欣賞風景。我如果下次的目標是欣賞風景的,我就不要開車,我就坐車,對不對?這個你要很清楚。所以現在的人在學習成長,就是把這些目的跟行為~實質的行為,兜錯了。比如說,我又要開車到高雄,我又想欣賞風景,你看又夾雜,對不對?所以他一定會出事。那麼如果你只是一個念頭──開車到高雄,你就會很專注在這個軸線上,所以不但風景不會讓你分神,而且在你前面這一些阻擋的車子,你都知道什麼時候要超車,什麼時候要避車,對不對,還有外來的這一些影響,因為你的極高度的專注力,所以讓你的整個生命運作的機靈性會提高。那麼有一些旁邊出車禍突然噴出來要撞到我的時候,我還可以閃過去,像拍電影這樣,很勇猛!對不對,這都是辦得到,因為這都是我們眾生的本能嘛,它統統來自於「專注」。

所以在這些禮拜啦,大陸叫做五體投地功嘛、你們叫做拜佛嘛、瑜伽叫拜日式嘛,對不對,統統一樣,在這邊訓練的時候,就是在訓練自己的專注、自己的定靜。那為什麼會有這一些我們認知的:怎麼越來越多問題?不是,它是你發現到了,這是一個層次。有另外一個層次是什麼?譬如說,希望透過我的修持,讓我的周邊跟我相關的人事物也都變好,能不能辦到?絕對可以辦到!可是,是不是馬上辦得到?喔,不一定。那麼這一個「馬上」或者「不是馬上」,這個時間差有幾個參數,第一個是「緣的深、淺」問題~緣,跟這個業障或冤業,冤業跟業障不一樣,「業障」是自己錯誤的能量,叫做業障,也就是基督教講的原罪,跟我們佛家講的業障是一樣的東西,不同名詞。那麼有一種叫「冤業」,冤業是有對象,就是你們一般講冤親債主,這個「業障跟冤業的深厚」不同,這是第二個參數。再來就是「我自己的精進度」不同──第三個參數。這三個加在一起,決定一個事情能不能透過我的這一種功法修持的改善速度。

那麼還有另外一種,就是你很精進努力的前提下,你是有成效的喔,為什麼會冒出一些你眼前比較更不好的事情?某一個層面是一種考驗,呃……或者這樣講,你們冤親債主看到你要成就了,他心慌了,他就要來障礙你。所以,有一種很努力精進修持的人會遇到的障礙是一種喜事,它來測驗你。你如果更加碼,心中一點疑惑都沒有,就是這樣繼續做了,開車嘛,繼續開了,很專注開,這個冤業是阻擋不了你的。他會現前或加碼來考驗你、障礙你,是因為他不想要你成就。

就好像我們講~你的仇人,或者是我們不要講別人,我們講自己好了,我們是別人的仇人,我們看不慣人家,對不對,我們跟人家處不好,我們跟人家處不好不是人家跟我處不好,那人家有功名成就,你會怎麼樣?一般人會怎麼樣?嫉妒!對不對?嫉妒就會怎麼樣?障礙、迫害,對不對,那你說是那個人比較窩囊還是他越來越好了?他越來越好了,就這一回事。所以在靈界的世界跟人界都一樣,都有這種質性。所以,某一種你在修持的過程身邊遇到更大的災難,它並不是說你錯了或者是你不到位;而是可能代表著你要超越了,所以它才會來。

當然你們現在人世間在修持會遇到這種東西,都是一種小障礙啦,它絕對不是一般人講的什麼魔障、魔考、天魔波旬來了,那個我們太瞧得起自己了,對不對(學員笑)。天魔波旬會來障礙我們,是我們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那個臨界點到了,我們功夫到那邊了,你看,多了得啊!就是你已經沒有執著了,只剩下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一點點那個執著的味道,這樣而已,天魔就會在這時候來障礙你,因為祂不希望祂的魔子魔孫少一個。一旦你超越六道輪迴,祂就少一個魔子魔孫了,那祂的兵將就會少一些,所以祂會緊張。欸?那祂能不能真的障礙你?絕對障礙不了你!是你障礙你自己!祂會設下很多的考驗,是你障礙自己。就像我們世間人考試一樣,那個考卷來了,是你不填的啊、是你沒讀書啊,那你怎麼能怪老師給你零分吶,對不對?是你自己不讀書啊。那你不讀書是不是你自己障礙自己?不是老師故意拿考卷來讓你零分,不要讓你升級嘛,所以在我們生命成長就像這一件事情一樣。

那麼從這一個角度,這一些拜佛的功法,你們就要有這個信心。那麼有信心也不是糊里糊塗,像那個魯夫一樣,什麼都不怕往前撞,不是這樣。你還得當中去用這種細緻的念、細緻的心境,所謂文殊菩薩的修持那種細念~念、細念、微細念、甚微細念,一個一個去參,這時候不是研究了。那麼「參」很難懂,「參」我們世間人用研究的概念很好懂,可是學修成長用研究絕對是個障礙,因為他動了心,他動了所謂的意識,「意」跟「識」。意跟識就是執著、分別,他動了這個東西,他用這個是在考量、是在分析。

那麼一個生命真正要去解脫,不能用這種思維模式,他必須把這種思維模式丟掉。那你說,丟掉是什麼思維模式?就是「不是」思維模式。所以他只能說,不能用這種思維模式,而不是另外一種思維模式。你丟掉「有」,它就是「無」,對不對?那這個「無」又是「空」,它靈驗,它不是什麼都沒有不能起作用,所以才方便講「離心意識」。你看,它只叫你離心意識~「不要」心意識的作用,那個叫做參,所以禪門叫做參究、參話頭,都是這個意思。

那「參」就是什麼呢?就是叫你不要用執著的心、分別的心、妄想的心去對待你一切人世間。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一個生命體,所以你還是有感受,可是你的感受沒有分別、執著、妄想,所以它是精準的。一旦你往這一個生命的思路,你看這時候又要講思路,這方便講啦,這個分別亦非意,你要用這一種模式好了,這種模式去對待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放下了人世間講的意識形態、成見這種東西,所以你的五見就很容易去除,所謂「我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

「邊見」就是對立的意思嘛。「我見」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一般講「身見」,那我們都建構在這個「身」的立場產生的所有的對立跟誤解,這個身有了,你就有「邊見」了~對立。那邊見久了之後,你的意識形態產生,你就有成見。成見就是「見取見」、「戒取見」,一個從因上講,一個從果上講,那麼你就會有凡一切錯誤的知見叫做「邪見」。所以我們眾生只要在這一個苦難的世界裡面,都沒有離開這五個概念。那麼你就知道,這個離心意識最初級就是要把這五個丟掉。那你說這五個丟掉,是不是要再想另外一個?想另外一個又回歸這五個了,所以只是叫你「不要」而已。

所以在老子講的這一個:「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能無所不為」,那個就叫大作用,所以從「信自」,你就可以發展到這一個層面。所以老祖宗才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你們在做那個功法的時候,這一個信心是非常必要的關鍵,少了這個信心,你就持續不了;持續不了,你在當中一定就會遇到這些諸如此類的疑惑而不能解,那不能解的時候就退轉啦。退轉,是不是你們常常聽到的那一句話,就好像遙遙無期變成天方夜譚了,哪句話呢?「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所以我們累生累世累劫都在遭受災殃的原因就在這邊,因為我們不能一次解決、畢其功於一役啊。

所以人家講「不退初心,成佛有餘」,這一個也是一個關鍵。你就是原來的那個初心是怎麼樣就好,可是我們常常在初發心的功法運作的過程裡面,隨著這個時間的衍流,我們會長養出其他的欲求,那就不是你的初發心了。那你的初發心也許只有一個,「我不要這些困擾」,對不對?那我不要這些困擾,那你在發展的時候,你當中會發展出「我要那個美好」(師父笑說)。你本來不要困擾,你現在又要那個美好了,這些又層層疊疊出來,所以這個又依回你所謂生生世世無始無明的這一個業因種子的運作了,這時候人的貪瞋癡永遠消除不了,所以六道輪迴求出無期的原因是這樣啊。那如果這一個概念能夠去把持住,一個人要在這個時代透過生命成長,不是一件難事啊,最難的就是那一個「定性」不夠,所以希望這樣你們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嗎?

主持人:感謝 師父慈悲開示,這樣的話,師姐OK嗎?

學員甲:OK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們的法堂有很多新同學、新面孔,各位還有沒有什麼樣的問題?把握機會喔!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1).jpg

 

學員乙:師父,我的太太在五月十五號那天下午四點,到高雄與 師父做協談,在協談過程當中我的好朋友劉紋宏幫我錄音。那回到家以後,我就請我的太太聽那個錄音,但是在聽到當時在現場的聲音時,她會很痛,好像是在聽錄音檔的時候也會感覺又開始痛了起來,我想請 師父指示一下,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如果在聽錄音的時候?

那五月十五號協談過以後,在五月十八號很順利地出院了,今天都在家裡休養,可是呢,可能因為癌症併發症的關係,造成她厭食症,吃不下,本來今天她很想來,但因為體力實在不濟。所以我想請教 師父:像碰到這種厭食症,我們做為家屬的,如何來鼓勵?如何來因應?以上,謝謝 師父。

師父:好,請坐。要因應,不用鼓勵,因為你們也沒能力鼓勵,佛法講「實相」。那麼這不是數落的話,是告訴你們要務實,你自己能量要去長養出來,就是那一天我告訴你們:「家屬一定要以清淨的心、平等的心去對待。」

那麼我講你前面第一個問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會痛?痛有幾個層面,一個是「想」出來的痛,可是這一個不是!在聽法的時候,是一種類似有人曾經生過病、吃過中藥,中藥在竄氣有沒有?有時候我們吃了之後,我們某些筋絡會痠痠麻麻的、有的也會痛痛的,甚至有的人他的身體裡面含藏太多毒素,有些中藥比較猛一點的時候,它會幫他……台語叫〔瀉腹內〕,瀉!中醫在治病就有幾個:汗、吐、瀉啊。「汗、吐、瀉」聽得懂嗎?排毒──以流汗的方式排出來、以吐的方式排出來、以瀉~瀉就是大便、拉肚子這樣,為什麼會拉肚子?因為裡面是毒嘛。所以那個現象就是法的能量在幫她竄氣,那她當然會不適,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她吃了太多藥,致使所有累積在身上的這個藥的毒素排不出去,尤其是那些化學的,不是這麼容易一兩下子就能徹底乾淨,那也不能一兩下子就讓它徹底乾淨,要不然她會虛脫致死,所以激濁揚清。在處理一個人病理的問題,尤其是極度的重症這一種,你要有善巧方便,剛開始是疏通。

我舉一個例子,這是我在早年,小時候遇到一個中醫師,他對我不錯,然後曾經告訴我的一個理路。他說他們學古法中醫,那麼他很多同業用著古法的中醫去治療所謂你們現在講的血栓、中風這一件事情。很多他的同行用了那個方式下去,結果這一個病人沒救了,那他們就會有一個疑惑:「古法這些醫理不就是這樣嗎?為什麼我用上去的時候,這些人的血栓、微血管會爆裂?」那爆裂沒救了嘛,後來他百思不解!那麼深入去理解之後,我跟他講說:「你要考慮到現在人的體質跟古時候的人不一樣,你們所讀的醫書,理論是沒錯的,可是它是因應幾千年前的,對不對?一千年前人的生活習慣、作息、飲食跟我們現在都不一樣,所以體質已經不一樣了。」所以意思是說,這個古法在開藥之前,要有一個藥引、要有一個疏通的,可是這一個藥本身不是治病的藥,是先活絡他的筋脈、血氣的、包括活絡他的血管用的,然後舒張壓讓它有這個彈性。第二步要看它已經舒張到可以承受的狀況的時候,他再開真正的藥,這個藥很猛,一開下去,這一個血栓的部分就竄過去了。竄的過程還是會有不適感,可是這時候因為它已經活絡了,它不會受不了爆裂,所以這時候這個中風很容易就治療好,是這個意思。

那麼我們現在的人就是有這一個問題,所以不論在「瀉」啦、還是「排」啦,這都是一個疏通的方式,是一個良性。可是我們要瞭解,為什麼要到這一個程度?是因為我們累積了太多的毒素,這太多毒素有可能在我們看醫生之前就有,所謂這個癌細胞。那麼有另外一個層次,是看了醫生吃的這些藥有副作用,那麼它可能壓抑了某一些器官的作用,讓我們沒有不適感,可是它的另外一個副作用,造成我們身體另外一個層面承受不了,所以產生副作用。

所以我是不知道,因為我沒得癌症,那麼你們有得過癌症的人,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只要用藥都有副作用,對不對?好!那依我的個案是:只要不用藥,我們很容易百分百把他救活,只要不用藥的前提;那麼用藥,變成一方面善知識的能量在幫他活絡細胞、救他的細胞,細胞一定兩個一起救,健康的細胞跟生病的細胞一起救,那救起來的時候,用藥殺細胞,兩個細胞也一起殺,健康的殺,不健康(生病)的殺。那麼這時候你不要忘記,如果依科學上來講,我們的細胞有記憶,他會有仇恨的!所以我常常跟治療癌症病患的醫生講:「你們要以和解共生的概念去對待這些病人,你們也要教這一個病人有和解共生的心量。」如果這兩個單位都有和解共生的態度跟力行,癌症是天底下最好治療的病,它不會有。為什麼?因為你同時這一秒鐘在長出細胞,同時這一秒鐘在死掉細胞,你就算不得癌症也是這樣。我們一個人(細胞)七年汰舊換新一次,一個週期七年整個人已經不是你了,五十兆個細胞全部都不一樣了。那麼又再七年又汰舊換新,那是不是第七年才一次換?不是!是你分分秒秒都在換細胞,死掉、生出來;死掉、生出來。「死掉、生出來」這個周律要七年才整個換完這樣,然後換完又緊接著持續再換。那麼由這個理路你就知道:任何癌症病患都有救!只是他要不要救自己,或者是懂不懂得這個理路而已。我再細緻告訴你,那這個細胞生成有健康跟不健康的問題,對不對?我們用對比同樣兩顆細胞在這一秒鐘長出來,健康跟不健康誰決定?你的念頭決定!那這不是佛告訴我們的而已喔,是當今的量子力學家已經告訴我們了。他高度量子力學研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存在並沒有物質,物質是我們念頭產生的累積相續幻相。」那你的細胞是不是物質?意思就是說,你在那一剎那變現出來的那一個細胞是健康與否?決定在你變現出來那一剎那,你的念頭是喜悅……是好或壞啦我們這樣講,我本來要講清淨啦,是清淨的還是染雜的?

所以你如果隨時煩惱、憂慮、牽掛,你看分分秒秒都在長細胞喔,你煩惱一分鐘,你這一分鐘六十秒鐘長出來所有細胞都是有病的細胞喔,那就看他病的程度。那你看長出來是這樣,對不對,死掉會怎麼樣?死掉也是很公平的。死掉很公平,長出來就不一定公平喔,這個概念很重要。死掉了,前面死掉了,好的、壞的都死掉,後面長出來的決定你的念頭,你的念頭如果是好,兩個都是好的,兩個都好!不會你的念頭好,長出一半,欸!不會。所以你看這四個,後面兩個要替代前面兩個,是不是前面至少有一個不好的,對不對?死掉了,長出好的,那你是不是身體少了一個壞細胞了?分分秒秒都這麼一回事。另外一邊也是,汰舊換新就這麼一回事。

所以我那一天再三強調跟你們說:「絕對不能憂慮、牽掛,因為憂慮、牽掛絕對是壞細胞。」那我們這一輩子的初始發現癌症、癌細胞,它不是只有這一輩子的累積,它累積你上輩子的錯誤能量到這邊,這個叫業力、原罪,就是這樣。那這一個業力又讓你這一輩子成長過程沒有接收到聖賢教育:「心」該怎麼對待?「語」該怎麼對待?「行」該怎麼對待?沒有!所以我們一旦沒有這一個正確的對待,通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是錯誤的對待,那這個應該大家不會反對啦,我要定義一下啊,沒定義大家還會反對。

什麼叫錯誤的對待?「煩惱」即是錯誤的對待。那你們反問自己,你們這一輩子煩惱佔幾個百分比?對不對,從生出來到現在煩惱佔幾分?假設一百分,你們佔幾分?所以你看,為什麼人就是生、老、病、死,對不對?那為什麼這種次序?是誰規定的?是我們自己願意讓它這樣成形的。生、老、病,對不對,你看,人是不是你們這個時代看到的是越老越病?但沒這個道理啊!如果越老越病,我們幹嘛要活?對不對,喔!那我們幹嘛要學習成長?我的意思是說,你再怎麼學習成長最後就是一定病嘛、一定死嘛,是不是?可是這是錯誤的生命現象。什麼叫錯誤?就是你可以不要它、你可以改變它,因為它是錯誤嘛,那有一個正確的等我們。

那古時候不是吶,古時候是越老越健康,他會衰,可是他是健康的,加上越老越有智慧,越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你看,自古以來有修行的人,他越老越健康啊,而且往生自在,他沒有「死」這件事情,他能預知時至,往生自在,他可以決定自己生命靈魂的來去,可以決定,不是被迫那一種。也就是說他這一輩子的成長過程,他符合正確的理路,他懂得以心控物這個理路。「以心控物」這四個字是科學家提出來的,然而佛家在三千年前就講完了──「心現識變」、「一切法從心想生」、「萬法由心造」,這些不一樣的言詞,就是科學家講出來的「以心控物」這四個字。那麼我們癌細胞是不是物理?誰控制它?你的心!你偏偏要用你的心控制你的健康細胞變癌細胞,你懂嗎?那反過來,我們懂了這個道理了,當然不要啊!即便我現在是癌症病患,所以我現在是教你怎麼看待喔。你自己一定要先自利、先明白,你才能知道怎麼幫助自己的太太。你自己明白了之後,原來是這一回事,那我天天要過快樂吧!對啊,那你說:「師父,人世間真的有煩惱。」那是你自己要選擇煩惱,不是有煩惱,那些煩惱也都是假的,你偏偏要認假為真,「可是看到太太身體不好啊~」她不好,你為什麼也要加個煩惱呢?對不對?

所以昨天我才跟人家講啊,前幾天也是,我說那個我經手過的病患,我都覺得他們好倒楣,又因為他們有很多朋友,更倒楣!對不對?(師父笑說)好比說我躺在醫院啊,我人緣很好啊,那朋友來探病的多啊,然後多數你們去探病的經驗是帶著憂愁還是快樂?(學員:憂愁)那我不倒楣死了!對不對。我自己本來一個人安安靜靜在那邊清淨,剛剛那個細胞理論你們知道了,對不對,壞的細胞死掉,健康的長出來了,一個個來:「唉呀!你怎麼這樣啊?唉呀!你怎麼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啊?唉呀!你是怎麼了……?」就憂慮了!你看,我才要長養出健康細胞,他們的能量又來了,壞細胞又長出來了,沒完沒了。所以癌症的人多數是被自己嚇死的啊,百分之九十,真的是這樣子。

所以你說怎麼幫?就回去不斷建構她這些概念,置之死地而後生。剛剛前面講「身見」是假的,我們就是有這個身見,所以併發出所有你們人世間不能解決的問題。你知道要解決這些問題多簡單!「身見」去除掉,一概解決,這個什麼意思呢?斬草除根。你不要用那個除草機,嗯嗯……嗯嗯……(註:師父模仿除草機的聲音)都在那個末梢除草,然後除半天,因為你的草原很大嘛,好不容易除到遠處那邊,結果後面都長好了(學員大笑),就是這樣啊。我們對待人世間的問題你不覺得這樣嗎?層出不窮,因為你沒掌握住根本的問題。所以只要你把根剁掉,那個草表面看起來很新鮮對不對?不要理它,聽好,不要理它!不要理它,它自然就隨著時間枯萎了,對不對,是這樣啊!你一直理都不斬根,你一直理,它還是一直長,是這樣。所以這個就是那個心的對待,你要懂得這個「心控物」的理路。

那因為剛開始你們不懂,所以透過我們一些外力的淨化,也是情有可原,那麼在淨化的過程就有那個苦,所以不要逃避,叫她要理解這個理路。呃……在家裡聽法的時候有時候會,那是正常現象,在幫她〔竄筋路〕(台語:疏通的意思)啦。你想嘛,你這個載體承載很多晦氣,那物質能量會轉化嘛。譬如說癌細胞、瘤,是不是很明顯你們知道它是一個物質,對不對?那這個物質永遠是物質嗎?假設你把這個物質給淨化掉,它要變成什麼?它不變水,它就變氣,對不對,那你滿身裡面這時候不是癌細胞了,是水或氣,那水或氣不排出來,你也不能健康,對不對,你很難直接排出一顆瘤,很難!所以你要讓癌細胞、瘤這種東西離開你的體,不是用科學家那一招叫切掉,切掉是眼前看到,就像我剛剛講除草不除根。那麼我們剛剛講的是正確的方法,是你讓這個瘤或癌細胞化掉,化掉的時候它不是直接不見了,它變成氣或水,所以中醫的理路:吐、汗、瀉這個東西就來了。所以在吐、汗、瀉往外排的過程,她就有苦受,很正常,這是正確的理路。當然有錯誤的理路也會有苦受,直接加進錯誤的能量也會有苦受,那個就是心態的問題。所以瞭解這個,苦就苦嘛,我現在在做什麼?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苦是它的事,是它家的事!誰家的事?苦家的事!對,我不是苦家,所以我還是要過得快樂,那苦是它的事。

但你說談何容易?當然談何容易啊,所以要修、要訓練啊!可是至少你現在知道了,你遠比所有現在還躺在醫院裡插管的病患幸運多啦,你懂意思嗎?因為你有機會。他們也許質地是相信的,可是沒人告訴他;沒人告訴他,他永遠就是不成。所以當你知道之後,你們要全心火力,就是那一天我告訴你們:創造環境給自己。硬體環境、軟體環境,我在的地方看到的都是美好的、聽到的都是美好的、想到的都是美好的、聞到的都是美好的這一類,讓我心境都往美好走,那麼如果能清淨更好!因為世間人喜歡美好,不一定喜歡清淨,因為他誤解清淨,他以為清淨什麼都沒有,是這樣。

以前有人就問我:「師父啊,清淨好可怕喔!為什麼你們老是叫人家要清淨呢?清淨不是什麼都沒有嗎?好無聊喔。」「欸!你看看我無不無聊啊?」「師父,你是我見過最風趣的啊!好像最多姿多采的啊。」(師父笑、學員笑)我說:「那就對啦,這叫清淨的效果。」所以清淨不要誤解它什麼都沒有,清淨就是你這個人頭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清淨。那因為你頭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看透了一切人世間的理則,你才有能力看透。你看透了,就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影響你讓你心情不好,清淨!所以你能夠體會到一切生命存在的更美好的那一個境界,因為你看得到,你到得了位嘛。那我們囫圇吞棗、混混沌沌的都分辨不出來,你怎麼可能享受真的高品質的生命?你不可能!所以清淨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剛剛講美好,美好還有迷惑吶,還有迷惑!所以美好是普世價值;那清淨是出世的價值。所以如果你的目標能夠定在出世的價值,這一個病痛很容易就超越過了,非常容易!即便依你們的人世間講,這一個個案的確是很棘手,可是我也告訴你:大有可為!只要你剛剛理解我講的那一個部分,跟那一天理解的,你們再不斷重複薰修,重複薰修是為了讓你根深柢固,讓你所謂的慣性出來就是這樣。我們現在的人不是沒能力,是習慣錯了!譬如說你們遇到人打你一巴掌,你的慣性是什麼?(有學員回答:打他啊,或是……)比較兇的,打他啊;比較狠的,殺啊,人家打你一巴掌,你也回報一把刀。你看,為什麼不學耶穌呢?人家耶穌的慣性就是:欸,先釐清,你打我左臉喔;右臉再來,再來再來(學員笑),有的人會惹惱,再啪下去,再來,左臉,祂就這樣。那當他打不下那一個時,你跟他的冤業就消了,消了就自在了,對啊。所以在佛家,就是你要善於消業這件事情,那消業就是清淨心對待一切事。

那不是說我們是白癡、呆子分辨不出來,真的有痛啊,我知道啊!知道就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我不被痛控制啊。假設我現在生病了,我也曾經有這種經驗,人家來協談,請他坐著,因為很久以前就約好了,突然肚子痛,然後裡面的肌肉緊繃、糾結,很痛很痛,我們又不好意思給人家推掉,結果時間到還不是坐在那邊,「欸~阿什麼問題啊?」就講講講講……那它會不會痛?還是在痛,不是沒痛喔,你很清楚,它在痛喔;可是你更清楚,你不被痛影響。因為此時此刻既然我跟人家約好是協談,我的工作、我的心念全部就是在協談,我沒有時間花在我的痛。那痛是……我剛剛講,它家的事!剛剛講苦家嘛,現在是痛家的事,各家各家去承當它的志業,對不對?它要發展它的痛是它家的事。協談完了,很認真地將這件事情對待完了,痛好了,我的病都是這樣治好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方式太好!太好了!遂分享給諸位。

在你們的人生當中,你們也可以任何病痛都不藥而癒,可是你一定要比任何人更清楚理路才做得到。所以很多人就說:「那是因為你是師父啊!」我說不是這樣子,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子扭曲真相,對不對?是因為我這樣做,所以我做師父;而不是我是師父,所以我才這樣做,你們不要倒因為果。意思是說,你們每個人都這樣做,你們每個人都是師父,(師父笑說)對啊,合理啊!因果不空啊。

所以回家這些看待,有時候到那個黃昏的時候會比較不舒服,對不對?這是一個維次空間的一種時差。什麼意思呢?他們的冤親債主如果不是人道是陰間的,在那個時間比較有活力出來跟他要債,所以要更明白!我講這個不是叫你害怕吶,黃昏了~趕快關門、關窗(學員笑),不是這樣,這個沒有用。而是「啊!我知道這件事情了」,因為你不知道的時候最難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不上就上去,要不下就下一點,不要懸在半空不知不解,這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什麼方法都好,就是不要懸在半空。

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現在告訴你們知道這個理路,那你就知道啊,時間到了,你要準備好東西還人家,你不要去逃、去避。那一天跟你們調解好了,就是分期付款嘛,對不對?(師父笑說)所以時間到來,你們一點點……,你白天有活力的時候盡量做功課,那那個功課都是那個一心、那個清淨心、那個喜悅心,等於說,你給無形空間的眾生是給他能量。你拿這一張面紙給他沒用嘛,對不對,他也收不到,你還是留著自己用,所以給他就是能量,那能量是從哪裡來?從你的念頭來。所以連帶剛剛前面那個問題,那些功法都是要幫助你去長養出你的好能量用的。那也就是說有個主軸了,那些功法都要秉持「專注、一心、清淨」這個層面。

為什麼這時候我不講慈悲?因為你們在一拜一起或念佛做功課的時候,很難再想一個什麼叫慈悲?可是叫你專注可以。那麼慈悲也不是想出來的,慈悲是你這一些能量有了,你送給人,這叫慈悲,所以前提是你要有能量。你說:「我很慈悲要送你錢,很抱歉啦,這是我的心意。」為什麼很抱歉?「因為我沒賺錢」(師父笑、學員笑)對啊,那你還會得罪人,你們說欺騙社會,對不對,沒錢你還敢講!靈界也會對這一種人討厭吶,所以我們要真的去做出你們講的迴向的功德力。

那功德力不簡單,功德力不是你做就有,是你要做到位才有。什麼叫「做到位」?心清淨就有功德力。換言之,心清淨,你能直接清淨什麼事都不用做,它本身就是功德,所以功德很好用。因為我們直接清淨不了嘛,於是我們要透過一些事項訓練清淨,把這個清淨心訓練出來,做個念力,以心控物,控自己也控這一個能量嘛,作一個意,推向給我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讓他們收到。你這一個隨著時間過,它有一個波峰,「欸?怎麼最近黃昏的時候特別難受?」因為來要的特別多、要的特別勤。那你給他了,他收到了,他就安心了,留一些不要那麼密集,然後這個波峰就會這樣慢慢慢慢往下走,往下走,然後那個頻率就會越拉越寬。本來很密集啊,本來每天都這樣痛啊,那你這樣做,就會變成兩天痛一次;再繼續做,就變成三天痛一次,是這樣,有這一個周律。

所以這個也是跟前面那個問題有關係,就是「信心」很重要!你看你只要沒信心,你一會兒遇到又愁眉苦臉了,對不對?慣性!愁眉苦臉又傷害了。那你看,你到底要救她還是要害她?「我當然要救她啊」,「你到底要救她上岸還是……」「我當然要救她啊!我當然要救她!」(註:師父示範要救的同時卻一直把她往下壓)(師父、學員笑)知道意思嗎?溺水的人我當然要救她啊,但一直壓她下去這就不對啊!你要一個方向,救她上來就對了,這樣可以明白嗎?你們自己可以做的。所以有時候很麻煩啦,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七十幾億人口都差不多啊,心浮氣躁!所以你「理」沒有加強的話,你「事」做不到。以前的人比較沒這個問題,就直接「怎麼做」就是啊,所以他很容易透過「怎麼做」就成就。那我們現在的人夾雜很多,習氣、思路都雜,所以「直接做」沒信心,安住不了,所以這心安住不了就沒有用,那個力量就凝聚不了。

那平常你們自己閉口守氣、閉目養神、耳內聽蓄精,精、氣、神三花置頂還是會有那些能量。你看這都不同的功法,可是都可以達到同一個目標,就是心定!心定生慧嘛,剛剛不是講嗎?淨極光通達~清淨到極處你的能量就通達,就解決了。所以要回去不斷引導她,往清淨的生命狀態去訓練,越來越清淨她的能量越來越好,第一個利益的就是自己的肉體,因為你的靈魂住在這一件衣服嘛,就是說你要善於縫衣服啊,肉體就是一件衣服。所以你們是現在對人世間有留戀,我教你這個方法;對人世間沒留戀,這個方法很落伍(師父笑說),趕快來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更幸福?是這樣啊,有留戀,這個講不通,對不對。你要我喔,就是選擇第二種啊,我業障比你們深重,所以走不開,因為還有你們,你們不要讓我走(學員笑),這是我的業障吶,這個業障沒比那個幸福吶。可是,你看還是到「法」的層面,所有的業力都轉化成法緣,大家都幸福。

一樣,我們生病是業障,對不對,業障來到我身上怎麼辦?我不要跟它對立,我用「法」把它轉化跟我是法緣嘛,那它就會化解啊,所以生、老、病、死,就不一定是這樣的次第啦。我們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的學習者說「因病而死」,對不對,死亡是這一件「因病而死」,欸?這不是真理吶!這是你們的統計學上是這樣,統計學上是大家走上錯誤的路徑,要不然「病」跟「死」是兩回事,不代表病會死。那只是說現在人多數造作是錯誤的,他的病含雜在一起,所以攪和了、攪亂了,讓你理不出它背後細緻的原因理路,以為是因病而死,不是!所以這個人如果他還有壽命,他怎麼病都不會死,他就在那邊拖,因為他有「命」嘛,還有「福」的層面。有一種叫祿盡人亡,自己要受用的祿~祿就是福、就是錢財、地位這種東西,你沒用完你不能死。有一種是壽命還沒到,可是你很快速用完了,所以你也要死了,你剩下的壽命要幹嘛?要到下輩子去活,因為這輩子完全沒有福了,你也活不了啊,所以這兩個要對等。

那生命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你的能量從無畏布施來,那麼無畏布施多去做,無畏布施就是平靜的心、喜悅的心、沒有脾氣的心。我現在講心法,因為無畏布施太多種了,現在不是跟你講說到處去放生這樣而已,因為你們這個時代放生很麻煩,對啊。這個時代連要做善事都很麻煩吶,所以這個時代是業障特別重的時代。那我們業障特別重,我們要順乎喔,還是要順乎,你們不能跟業障抗議,沒有業障主管會來應你們的喔。抗議嘛,我們現在不是凡事爭執什麼就抗議嗎?(師父笑說)就有那個最高首長來,業障最高首長是不理你的。所以業障只能順應它,你順了,它就不成障了,決定在你自己。那為什麼它會成障?因為我逆,就兜上去了。所以「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無求者,天不能貧;能不貪生者,天不能死」,你掌握住這些,你的這些問題統統解決了。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6).jpg

 

所以就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痛是它家的事,對不對?我現在是幹嘛?假設我現在是在看《明覺講紀》,我就繼續看,「吼!好痛喔」,痛是你的事,我現在在看,對不對,「還是痛啊」!還是你的事,我還是看,就這樣啊。「痛得受不了」!受不了是你的事,對不對,我的靈魂受得了啊,對啊,是這樣。好,那久了,這個痛的眾生就反過來跟著你看,他也不痛了,因為他最後會感動、也會省思啊,生命都有見聞覺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現在講的不是說故事喔,我現在講的是你們生命的實相(師父笑說),是細胞有感知能力,你以為是你自己,不是!細胞有感知能力,所以他也會去感受你的生命狀態。當你在認真看的時候,不理他的時候,他最後說「欸?你怎麼可以這麼好啊!」他就轉過頭來,當然他沒有頭啦(學員笑),我的意思是形容,他就轉一個概念啦。當他轉一個概念來跟隨你的生命狀態的時候,那個細胞就在好轉,是這一件事情,所以值得努力。我說只要這樣做,大有可為啊!你只要配合,回家,她配合,都好,這樣可以明白嗎?

主持人:感恩 師父慈悲開示,我們還有一點時間,各位同參……。

學員丙:師父上人、各位同參、師兄、師姐下午好。那個我想請教 師父,就是我們要守五戒十善,可是因應時代的變化,比如說戒酒這件事情,我們知道因為酒精喝多了會誤事、會麻痺我們的精神、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可是現在科學又研究說:「適當的酒會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好」,那面對這樣的矛盾,我們要怎樣用智慧去取捨?就諸如此類很多的戒律。

師父:好,請坐。

學員丙:感恩!

師父:其實剛剛就「酒」那一條,其實也不用太大的智慧,因為那個現在的醫師已經告訴我們了,我們只要照著做就好了,適當的!懂嗎?不要過量叫適當的,對不對?所以這個是在於沒有受五戒的人,沒有持酒戒的人,他可以;那麼有持的人,他就要把它變成是訓練自己的一個功法,完全不能!只有在一種狀況可以:你必須開緣的時候。一個戒律有所謂「開、遮、持、犯」四個層次,「開」、「遮」一般人少聽,「持」、「犯」大家理解,持戒嘛,你有持這個戒。譬如說以前我認識很多同參,有去受在家菩薩戒還點戒疤的啦,可是一問,沒有一條做得到,這個肯定下地獄!很恐怖對不對?所以很多聽到我這樣講,就趕快去退戒啊(師父笑、學員笑)。

所以這個時代啦,鼓勵人家先「學戒」,而不鼓勵人家馬上「持戒」,你懂意思嗎?這兩個又不一樣,或者是把「持」換一下,「受」戒。受戒有那個儀軌、有那一個宣示的意思,就是發誓我要這樣做了,那你沒這樣做到,你不是欺騙社會大眾跟自己嗎?對不對,所以你欺騙本身就妄啊,有這一個理路。那麼你受了又沒做,你就是罪上加罪。所以這個時代我會勸有心往這一個持戒修持的人,他先去學戒,瞭解戒是怎麼一回事啊?戒有什麼啊?每一個層次不一樣嘛。你們在家~五戒、十善,對不對,那也有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律儀,在家菩薩戒、出家大乘菩薩戒,統統有的,那麼你要視你自己的能力往那邊去漸進式。

那麼我剛剛講的持戒跟犯戒大家好懂,就是我有受這個戒,我去做了這一件事情,那就是擺明犯,可是它前面有個「開」跟「遮」。譬如說你剛剛講的酒就是屬於遮戒,「遮」這一個字的意思就防禦的意思,預防勝於治療,那個預防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剛剛講啦,我喝了酒會亂事,酒本身沒有罪啊,可是我喝了它,我堪受不了我會亂性,我會犯到殺盜淫妄~性戒啊。殺盜淫妄是你不管有沒有受戒,你犯了都有的。酒戒不是,你有受戒你犯了,有!沒受咧?沒受酒戒本身不會有問題,可是因為它會犯到性戒,所以性戒這邊產生問題,是這樣。

所以開戒的意思是什麼?在一個場合我需要喝酒,我有受酒戒的人喔,前提我「需要」,需要喝酒才能幫助到眾生,我不喝,我等同犯戒,它是雙向的,這叫開戒,那我喝叫做開戒,你們有時候叫開緣,是這樣。所以戒律在佛家是活活潑潑的,是被這個時代的人持死了。那麼「持」,你先要瞭解戒是什麼東西?自古以來,戒不是一種規範、規條,也本來堪稱不了一種準則,不是,那當然現在都是了。

那麼最早以來就是佛陀的行儀就叫戒!覺悟者的生命狀態,祂的言行舉止的那個樣子,自自然然那個樣子,你把它形容下來,就是你們現在的戒,一個完美的人他就是這樣過日子的。所以它本來一點制約都沒有嘛,它就是很自然嘛。那麼如果從佛家的言詞很簡單:性德的流露就叫戒,你看!多美好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說現在人不太喜歡美好,他喜歡汙濁,對不對,他喜歡染濁這件事情,他習慣了很亂的生命狀態,一下要他變很好他不要,所以才產生戒這個制約,希望把他引導過來,所以開戒是這樣。

好比說我們一桌人都沒有吃素啊,我受邀來這邊,大家都沒吃素,然後也不知道我的狀況,那大家就拿葷的給我吃,那我就:「啊,葷的,就吃吧。」後來聊天、聊天大家才說:「哎喲,你吃素喔?」我說:「對啊,吃素啊。」大家:「哎喲,你不早說。」我說:「沒關係啊,大家和光同塵就好了。」那這時候人家就會問:「你吃素多久了啊?你吃素有什麼好處?」你就一一跟他講吃素多好啊,什麼什麼……,這時候人家就會對吃素有興趣喔。要不然你一來就:「一定要幫我準備素菜喔」這樣,還很嚴厲地說,「喔,是是是,素菜」。人家沒問就算了,你還:「那個不吃素的,那個真是惡質;那個不吃素的,殺生下地獄。」你看,人家請你吃一頓還要承受這些,(學員笑)對不對,人家就討厭了,心裡就打算沒下次了,那沒下次了!你就斷送了讓他增長法身慧命的機會了,你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你看,這叫拿捏,這叫開緣的意思。

那麼「遮」,剛剛講的防禦嘛,那也不是酒而已,現在人講的毒啊、什麼嗎啡、嗑藥啦、毒品……這些一大堆啦,它都在遮戒裡面。那你說這些毒品本身都沒好壞,這時候很多人會理解錯,毒品就是不好啊,毒品就是一個物質,是人類沒智慧把它拿來用在不好的地方,所以它叫不好,對不對。那用在醫學上有時候它是救人用的,對不對,它又變好東西了。是這些物質本身沒有罪,沒有好壞,是你會不會用?只是我們人不會用,用了它常常導向壞,所以把它列在遮戒裡面,是這樣子。

所以要持戒得要瞭解這些開遮持犯的義理,瞭解了之後,你得要一個一個去試,然後持戒的人最重要就是不能要求別人持戒,嗯!要不然持戒會下地獄的。為什麼?世尊在一切《大藏經》裡面,沒有講茹素啦、沒有講不持戒會下地獄啦,都沒有,祂講一個:地獄主要業因是瞋恨。你自己持了很多的戒,看不慣任何人不持戒,「看不慣」這個叫瞋恨,所以你會因持戒而下地獄。所以古諺云:「地獄門前僧道多」,下地獄的很多,僧不特指出家人,僧就是修行人的意思、各個法門啦都好,生命成長的這種人,下地獄的特別多,因為他修錯了,他用自己的執念在修持,他不知道他在不斷修持的過程當中,不斷造深度的業力。

所以很多人就有這個疑惑啊,「我修了什麼法門一輩子,為什麼我的命運這麼慘?」對不對。這有很多層面,因為你修錯了啊,人家教對,你修錯啊;或者人家本來就教錯,你當然跟著走更錯啊!這個時候就更冤枉了,叫己盲導眾盲啊,台語有句俚語說〔瞎子帶近視的過河〕(師父笑),近視的走近一點看得到:「喔,河流不能跳」,對不對?可是前面是瞎子他不知道啊,就把他拖下去了,這個時代這樣的生命狀態最多,所以我們就會理不清這些理路。那持戒本來是很好的事情,說真的到最後你只是順乎心性,合乎自然,「順乎」跟「合乎」自然心性,你本來就是戒啊,你的言行舉止,你吃什麼都是戒啊,是這樣的意思。

當年有很多古師大德示現都不一樣,譬如說濟公當年為什麼示現吃狗肉啊?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對不對?祂是要去對應當時有很多持死戒,持到戒呆子這種。你們聽過書呆子嘛,有人學佛學成佛呆子有看過嘛,這個持戒的持成戒呆子嘛,對不對。所以這些就是像我剛剛講,自己以為持了一點小小戒,就看不慣任何人持戒。所以濟公禪師那時候,祂已經慧行菩薩,祂不礙了、不受後有了,所以祂用那種方式是針對那一族群的。那現在人又搞不清楚又追著祂,對學習這個樣子的話,他也沒祂的功行、道行,那祂後面才又補兩句話嘛:「若學我模樣,即同入魔道」,所以不能學我模樣,要學我的心性嘛,而不能學模樣而已。

所以你就知道佛法生命之學是活活潑潑的,所以到最後是一法都沒得講。佛本無一法可說啊,是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煩惱,祂以應眾生八萬四千塵勞煩惱而有八萬四千法可說,要不然,佛一法都沒有啊。所以祂才講什麼?四十九年說法沒講過一個字,對不對?如果人家說我有說法,就等同毀佛謗法,就是這樣。很多人聽不懂祂的義理,就直接毀佛謗法!(師父、學員笑)那就很冤枉了啊。所以我們自己學的人一定要知道,它是一個非常「活」的東西,佛法的諧音啦,當然諧音不是正確,可是也頗有味道,就是「活法」:活生生的、活活潑潑的、生機盎然的,而不是死死板板的。

那現在的這一些不是只有佛教,很多宗教都被人家貼負面標籤,也就是這一些學習的子弟,他有的叫信徒、有的叫弟子都好啦,做了錯誤的示範嘛。那古人講:〔食無三把蕹菜就想要上西天〕(台語:功夫淺薄卻想一步登天),對不對?吃不到三把空心菜就想要上西天,意思是說,你不過吃個小小素而已就說你能上西天,我們吃肉的都不行,對不對。所以「素」在這個時代,大中華地區也是一種戒嘛,也被列在一種戒,那你要知道它是佛家的文化,它不是佛家的真理。真理是罪性本空,性空寂,相幻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在凡所有相裡面捉摸好壞,你就是愚癡,你就永遠生生世世不能透過你所學的功法成就無上道。

所以佛法到最後只有兩個字:「放下」而已,放下啊!當然現在我懂了,什麼事我都不理了,對不對,你這是放棄!沒人叫你放棄(師父、學員笑),是什麼「煩惱」我都不理,不是什麼「事」都不理,因為那個「事」是你過去生的業力現前,現在的業相,你必須理。你用正確的理路去理了,它就消了;你用錯誤的理路,你越理越糟,剪不斷、理還亂,對不對。那你不理,它也在,所以不是在事相上、人事物上面捉摸,是這些人事物背後所承載的那一個理路,你在理會這個。我理完了,我一點煩惱、憂慮、牽掛都沒有,你這個業消了,所以你的人生不間斷用這樣的態度在待人處世,你會發現,你會一天過得比一天快樂,一天過得比一天健康,健康到不行這樣子。當然,這個「不行」是形容詞,不行就不行了啊(學員笑)。

所以人世間的話為什麼常常這樣講東講西?猶如世尊當年在說法的時候,同樣一個事情,祂用N個形容詞在講,應對不同的眾生質性,因為要破眾生執著。那我們現在閻浮提眾生什麼沒有,就是特別執著!所以人家才講:「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因為執著,所以剛強難化啊,這《維摩詰經》上講的。那麼《地藏經》講:「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你看,多惡質對不對?我們啦,我不是說你們喔,我們很惡質。所以因為我們很惡質,我們不喜歡這種惡質,所以我們要去學,學習一個怎麼樣叫不惡質、那麼不惡質有什麼方法理論可以辦到?就去探索。所以這時候就搭上「一心」的概念,你一心都在這個軌跡上,你久久精思,方乃調熟,你自自然然水到渠成。

所以學法本來是輕輕鬆鬆、愉愉快快的,不應該有那一種愁眉苦臉的。愁眉苦臉是因為你在學的過程,你有不接受,你不接受這些古聖先哲的教誨,你不接受,你就會愁眉苦臉嘛。譬如說,剛剛講到那個戒,對不對,戒就是他們的教誨。所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開宗明羲,這一個世尊回答阿難尊者提出的問題,他說:「有人學佛、事佛,學習生命成長(用現在的話叫生命成長),為什麼有的人這樣學習,一樣是人,有的就得到苦厄人生,人生不能改善,所有的問題都沒有契機;有的就輕輕鬆鬆學,得到諧偶(諧偶就是和諧、美好、生命越來越快樂啊),為什麼會這樣?一樣都在學。」祂開宗明羲就講一句話:「從明師受戒」,關鍵有無在「從明師受戒」!

受什麼戒?這一個意思就是說,你要接受善知識的教誨,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識,他的教誨你照單全收,這一個人會從學佛的第一天,到他這一輩子這個工具完成他使命的那一天,每天沒有一天是痛苦的、沒有一天是不快樂的,這個就是標準的學佛人。所以你就知道,我們四眾弟子做了多麼多的錯誤示範了,對不對?生活當中一下就憂慮、一下就〔犽起來〕(台語:暴躁、憤怒的意思)、一下怎麼樣……,所以才要有戒來限制。因為他會〔犽起來〕,欸,我現在有持什麼戒?不發怒戒,對不對(師父、學員笑),伏住,伏住!「你看,那個也沒多厲害啊,不過是家裡有幾個臭錢而已。」你看,學習一個不嫉妒戒,對不對,就這樣伏住了啊。所以,所有的一切戒律,都是在對治我們的惡習這件事情,你們講六度嘛(註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那「布施」是對治我們的貪欲,一個人沒有貪欲,他布施度圓滿了。所以你們就知道啊,義理上不是事相,一個人捐了一億個億叫布施度圓滿,不是這個;他一塊錢都沒捐,他一個貪念都沒有,布施度圓滿!這是高級菩薩的行持。

那麼「持戒」,因為有惡習氣,所以要有一個規矩,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我要符合那個規矩,久了我自自然然就是那個規矩了,規矩就是我,我就是規矩,這時候沒有惡習,持戒圓滿。

那麼「忍辱」~沒有瞋恨。我們人有壞脾氣、瞋恨心,因此要多一個忍辱,所以只要沒瞋恨心的人,他忍辱度圓滿了。

那麼,再上去就是所謂的懈怠以「精進」來對治。不懈怠的人,他精進度圓滿;不散亂的人,他禪定度圓滿;那麼不愚癡的人,他的般若度就圓滿,所以六度圓滿是這一回事啊。於是你就知道,都不是往外要去建立一個什麼,而是往內去卸除不該有的而已。

所以學佛是什麼?是丟!你不斷丟。意思是說,你生活當中一直丟就對了,不需要就一直丟啊,不要理,不需要就一直丟,丟到最後一個你想辦法怎麼丟都丟不掉那個,就是你的真如本性,所以修持,這樣就很輕鬆愉快啊。所以就不在經教的問題、也不在你們功法的問題,拜佛、念佛什麼……都不在那些。那你瞭解這個,你就知道它的價值在哪裡,你可以透過它、利用它來成就你的真如本性,而不要迷失在它本身,迷失在它本身就冤枉了!這不是一切智慧覺行者所願意看到的。

那麼,如果你有這一個理路,我們人世間小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統統能解決;我們所有的生、老、病、苦的問題統統能解決。也就是說你們人間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我們做一個人都有這八苦,你就算是一個皇帝你也是這樣,乞丐還是這樣,有錢沒錢、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統統一樣,逃不出這八苦,這就是業力。那麼修行,你第一個級數就是要沒這八苦,那沒這八苦就是放下啊。你說「生」,你不要貪戀「生」,你就不會最後「死」。那麼生、老、病、死,你這些念頭統統沒有,你的人生還會不會有這些現象?會!這個「會」不是你當生創造出來的,是你過去生現前的,這個現前只要你繼續不要想它,訓練完全清淨,丟掉,我們剛剛講丟掉,這個業相就會萎縮,一直萎縮,這叫做消業。

所以你就知道,消業不是去砸多少錢辦法會啊,那個法會也是一個介質,它不是消業的本身,那是剛剛講的「功法」的意思。真正消業──心清淨,業消!所以心淨生慧,行善生福,那麼你要消業得要清淨對應,因為智慧能解決一切煩惱,所以不受就是那個清淨,那放下,一般我們放不下,所以才要學,學叫做看透,古時候叫做看破。現在很麻煩,你看又要換個字「看透」比較適當一點的樣子。為什麼?因為現在講到看破,那個老媽媽就來:「我看破人生啊!我看破了、我看破了,我們那個小孩實在……齁~實在有夠難教訓的,我看破了、看破了。」她這叫失望啊(師父、學員笑)。我們現在人把失望當作看破啦,那其實不對啊。所以「我看破了,我要來出家了」,你看,出家又變成怎樣?感情失落。我看破了,因為我跑路,我要來出家了(師父、學員笑),不是,人家古時候出家人是天下第一等人才,才有資格出家。為什麼?因為出家有一個概念就是什麼?我立誓成就天人師,你還要當天上一切天神的老師那叫出家。你看,哪是感情失敗的人能做得到的?跑路的人能做得到的?不是!是圓滿的人他才做得到,所以古時候出家是這個意思。

所以「出家者,出離煩惱之枷,出離田宅之家」,當然現在很多出離田宅之家,換一個什麼?塔寺之家,所以末法時期,塔寺堅固、鬥爭堅固,有這個問題。所以在我們現在末法時期學修怎麼辦?自求多福,在自己家裡就能,然後時時刻刻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世,對治掉我錯誤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這就是真修行人,所以跟外在形式完全沒有關係。那麼一旦你這一個軌跡踏上了,這些煩惱、憂慮、牽掛,是在你人生字典找不到的東西。所以不是只有那個──我字典裡沒有「難」,對不對?(學員笑)沒有「難」是初階,對啊,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有時候我以前跟幾位《易經》高手在聊天的時候,調侃啦,當然這調侃當中有意義啊。就是說,你們知道為什麼《易經》叫《易經》嗎?《易經》就是全中國最簡單的那一本經典叫《易經》,要不然怎麼不叫「難經」?《易經》:簡易、不易、變易,對不對?它是以簡易為首,你有簡易,你守得住不易,所以你能夠以不易應變易,就是以不變因應萬變。所以《易經》在幹嘛?能夠解決你人生一切問題啊,化繁則簡,返璞歸真,那個就是最最簡單。那為什麼我們現在人去涉獵的時候像佛經一樣,好難喔!因為我們現在人頭腦複雜。一切古聖先賢的典籍都是相應的,它不是你頭腦理解的,所以一旦你的頭腦簡單到極致,你翻、隨便翻,你都懂,而且你的懂不是紙上談兵,你還可以在你生活當中運用自如,只是你的用詞不一定是那一種制式的術語而已。所以這時候也是佛陀教我們的「依義不依語」:不要執著在術語上面,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學修,這時候叫做放下的人生,你絕對快樂、你絕對健康、你絕對有智慧。時間差不多,看諸位……。

主持人:感恩 師父慈悲開示!我們的時間……。

師父:時間到了啦。

主持人:時間到了。

師父:有那個問題,下次請早啊(師父笑、學員笑),好啦,感謝諸位。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3).jpg

 

所謂「誠於中,形於外;身治而後天下治,身成而後天下成」,所以一切萬法的造化,不離我們一個自性。那麼能夠去轉化生命還得解鈴、繫鈴的關係,「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回來善於調化這一顆紛亂的心,你就會嘗到真正有次序、美好的生命境界。希望諸位好自努力啦!感謝。

 

2017年5月28日 明覺法堂(台北)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5).jpg

 

🌱延伸閱讀 : 【煩惱即是錯誤的對待】弘聖上師 燃燈法筵<十七> 2017/05/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