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明覺法堂(台中)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chung, Taiwan
on December 28th, 2015
時間:104年12月28日,19:30〜21:00
地點:台中市文心樓1樓會議室(台中市西屯區成都路229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昨天是阿彌陀佛生日,那今天祝大家能夠早日成就「阿彌陀佛」!(師父笑)
學員們:謝謝 師父
我們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中峰禪師也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所以整個宇宙萬化統統沒有離開我們的心現識變。換言之,我心即是什麼?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亦即是我心嘛,因為阿彌陀佛的生日再往前推兩天是聖誕節(師父、學員笑),可不能忘記,這樣才公平,不然我們說到阿彌陀佛,上帝的子民要起來抗議了,那如果只講到上帝的子民,阿彌陀佛的子民也要上來抗議了。那抗議於什麼?於不自知當中,因為他不知道所有的都是我們自體性的心現識變,人就是活在這一種愚迷裡面。你看哦!看似好像外在的兩個族群在抗議,對不對?如果我是其中一個,就是我跟我自己在抗議了。
所以整個宇宙這一個理路對於現在的人不好懂,所幸也跟著這個時代的科技慢慢地進步,雖然不一定還能印證到,但慢慢地以科技的儀器跟高度數學的推據概念,推測到古聖先賢所給我們的「宇宙人生觀」是真的。那麼也因為它是從我們的心現識變出來,所以「改變命運」這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性,要不然就不行了,我們的命就會被定死而不能改變。一旦定死而不能改變,我們也就不必努力嘛,那現在的教育也就是一種迷思了。那麼能夠傳承幾千年乃至幾萬年,即便還有一些斷層,再往前推,也都早就存在的這些聖哲的教育且不破滅的一個過程,當然有它的門道在。
那麼我們現在是一種退化的時代,在佛法的術語叫做「減劫」,每況愈下,「減劫」若以人類的壽命來講,就是平均年齡每一百年減一歲,從八萬歲開始每一百年一直遞減。那「人類平均年齡八萬歲」你們能想像嗎?現代可以活到八十歲已經是所謂的「老康健」了,對不對?身體健康到不行了,可是人道的壽命其實可以達到八萬歲哦!那從八萬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平均歲數只有十歲,十歲再下去沒有了,這麼一個時間流就叫做「減劫」,你看它有多大的一個時差,那麼「減劫」用年紀來代表了一切的福報。
那剛剛講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另外一個名稱,在武俠小說也常常出現過,我很少看電視,我記得以前看過張三豐、張無忌這些武俠小說,那時候的張三豐是年紀很老的,他常常在出現的時候就說「無量壽佛」,那是什麼意思?「無量壽」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阿」是西來語,叫做「無」;「彌陀」叫做「量」;「佛」是「智」的意思;無量智、無量壽就是所謂的「阿彌陀佛」。所以有很多人不知道念佛念「阿彌陀佛」是念什麼意思,以為是外在有一個萬能的天神叫做「阿彌陀佛」,一念「阿彌陀佛」,祂就會出現用一根手指點我們,於是我們就得生、超度、得救了,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
那麼佛也不是神,佛是你自己覺悟,你自己覺悟就叫做佛。那你覺悟於哪一科系,前面就加上那個科系的名稱,名稱各有不同,後面通稱「佛」,比如「阿彌陀」、「釋迦牟尼」、「藥師」……等等,有無量善巧方便的巧立。什麼叫做巧立?就是因應眾生無量的妄念,因應他所能夠理解與嚮往而安立的,所以在佛教裡面代表著一種科系的差別。那麼「佛」代表「通」,通就是通用,前面的佛號代表「異」,異就是各別,有「總」、有「別」的意思。那佛是「通」,通什麼?好比現在有個學位叫做「教授」,「教授」兩個字是不是通用的?你可以在前面加個「藝術」〜藝術教授,或者是商業、做生意的叫做「經貿」教授,還有國文教授、英文教授……等等,所謂國文、英文、經貿、藝術這些叫做「別」,那麼這是依各人的緣、喜好有所不同而開設這一個科系。
所以你看我們現在的學校,是不是好像多多少少都違背了這一個理則,我們現在的學校多數都是先開一個班再招生,對不對?然後就越開越多、越開越多,我最近才聽說好像有好幾間大學要關閉了,以前如雨後春筍般一直冒出來,那現在為什麼要關閉?招不到學生啊!因為人家沒有需要,你懂嗎?而佛法跟我們人也是一種供需的關係,事實上,世出世間法本來就是一種供需,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沒有需要,它就不存在了。
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那個問題,也就沒有那一個「法」,所以法是藥、眾生是病。病是「問題」的意思,顯於我們的身體叫做生病;顯於我們的事業叫做不順暢;顯於我們的家庭就是失和的問題,統統以一個「病」來統稱。那「法」是方法,方法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所以這時候你就能理解「法」前面加個「佛」――佛法,對不對?剛剛講過,「佛」叫做「智」,也就是「覺悟」、「智慧」這件事情,意思是說覺悟的方法才能解決所有一切眾生的煩憂。
所以,覺悟的方法有無量多種,為什麼?因為它因應眾生無量多種的煩憂,不同的煩憂就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套它。那麼於過程當中你不執著的狀態裡面就可以任運自如,那時候有一個名稱就叫做「善巧方便」,「善」就是美好、沒有瑕疵的意思,而不是善、惡對立的那一個善。是以「善」來形容你們所謂的「沒問題」,沒問題是不是就沒有對立了,那如果你現在執著一個人間講的做善事的善而排擠一個惡,你還是會有問題。因為你會站在「善」的這邊,而你的心是固執的,一看到有「惡」,你自己本身就是問題。即便你也沒有做惡事,可是你的心已經是負面觀感,一旦有負面的起頭,你就是問題了。
所以為什麼佛法教著我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諸位本來面目」,本來不是說「諸位」啦,我是把《六祖壇經》改了一下(師父笑),因應時空因緣不同嘛。在《六祖壇經》裡面,這句話好像是當時六祖惠能大師對著一位叫做「惠明」的修行人說的,那惠明當時也是在五祖弘忍的道場修持,是五品將軍退役,聽說個性粗鄙,比較不是讀書人、文官那一種,而是打仗的武將,所以個性上比較粗魯一點。當年六祖惠能得到衣缽後為什麼要逃難呢?因為道場裡的那些修行人想要搶衣缽,於是就追殺他,你看,當時的人就已經有這麼重的貪瞋癡了,更何況是我們現在的人?!
其實看一下古籍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態度也都有幫助,有什麼幫助?我們現在是不是常常會看到周邊不平等的事?乃至於我們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生命狀態而有所怨言,甚至是對這個社會有所抱怨,一般講「怨天尤人」!那你想想看,以前的人會不會比現代人良善一點?從環境學統計來講,(師父笑說)加個「學」比較有學問,依比例原則,現在的環境汙染比以前多,包括現在是網路時代、媒體時代,傳輸這些貪、瞋、癡、慢的訊息又比以前更多。你想想看,以前我們到什麼時候才有電腦?我記得我大學時代還是二八六電腦,那時候還叫做「電子計算機課」,現在學校不是「電子計算機課」了吧?那我們的電子計算機課有作業,作業就是要打一篇三十個字的文章,然後這門課就可以通過了。那現在讓小孩子打三十個字難不難啊?我們那時候打三十個字還要找槍手,你知道嗎?(師父笑說)很難啊!因為那時候的電腦很慢,而且又要打程式,不是像現在注音拼音一下就可以了,最後總算打出來,還要列印才能交件。
意思是說你不要說什麼現在電腦隨手可得的軟體跟上網google一下或是yahoo一下……等等,你想要什麼資訊統統有,以前我們光是自己要打一個字都很難,那現在就是高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性。可是,凡是在這一個世間,聽好哦,這一個世間不是只有我們人道、不是只有這個地球,這個世間依佛法來講,小的層面就是六道輪迴,它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個世間的運作統統是一種對法,對法是有對就有錯、有好就有壞。那這個世間的欲界固然是這樣,而欲界以上的色界因為有修禪定,所以在這個對法的生命狀態裡還能夠稍微有防護罩,有防護罩就表示那個善、惡沒有不見,只是保護住不被善、惡汙染而已。
除非你超越了六道輪迴,一般講,已經沒有善、惡了,也不用保護,因為你的空氣本來就是好。這時候為什麼講到空氣?你有沒有發現?電影裡的太空人都要戴一個與外面隔絕、裡面充滿氧氣的太空帽,為什麼?因為他不確定外面的空氣如何,假設不能用,那就叫做汙染。然而我們現在都習慣於汙染,以致於善惡觀很重,一旦很重,第一個我們的執著就放不下。「執著」放不下,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我們就很難達到所謂符合生命昇華的一個軌跡的生命狀態,就沒有辦法了。所以在生活當中要善於把古代這些典籍拿來做一種轉印。
那剛剛講到,什麼是「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當年惠明追到惠能大師的時候,惠能大師趕快把衣缽放在一顆石頭上,然後跳進草叢裡躲起來,再怎麼樣也要先顧及生命啊,那個衣缽乃身外之物嘛,對不對?你看人家聖者還是放得下的。結果惠明一來,想要把那個衣缽拿走,居然抬不起來。「衣缽」是甚麼東西?就是衣服跟缽,算是三衣好了,三件衣服跟一個缽能有多重?尚且惠明還是武將!武將力氣是不是很大?居然拿不起來。你就知道了,很多古籍裡面都隱含了這些神通道力的事情,神通道力不是你為了彰顯它而彰顯,而是它自自然然需要顯現的時候,你的生命狀態就是這樣。
也就是說六祖惠能那時候本來就已經真正開悟了,當時這位惠明行者好說也在這個修行場域裡面待過很久,也大概知道修行的概念,即便自己不一定做得到,可是都知道概念,他這時候也意會到:「咦?這件事情太特殊了,為什麼我這麼有力卻拿不起衣跟缽?可見有門道在裡面。」他心裡的貪欲頓時解除,於是就喊著惠能祖師趕快出來。這時候要為自己找台階下嘛,他就說自己不是為了搶衣缽,而是為法而來,你看,說得好漂亮哦(學員笑)!本來明明要追殺人家,現在追到了,提不起衣缽,只好為自己留面子:「我是為法而來的。」惠能祖師也很慈悲,好吧!既然你說是為法而來,我就出來。然後惠明就向他求教,於是惠能大師就告訴他:「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惠明上座本來面目?」結果惠明一聽到這句話,當下開悟!
「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教你不要分別,「思」就是分別的意思,你們也可以解讀成你們可理解的「思考」,不要思考善或惡這件事情。因為你一定永遠想不通,你想一個自己認為的「善」,永遠有一群人認為那不是善而跟你對立。你想一個自己認為的「惡」,也永遠有一群人因為他喜歡而定位是「善」又跟你對立,那你在人間就處處走不通,尚未和人家產生對立,你自己已經對立了,所以你自己已經有糾結了,你的任何煩惱的苦處都是從這邊生出來的。
一旦你想到這邊,你就會發現到人生總合的煩惱憂慮牽掛跟周邊任何人事物統統沒有關係,它就是我們這一個起心動念創造出來的。而創造出來顯應在外面的一個投影像,我們再想不開,又回過頭來障礙自己,你看,這是不是自作自受!我們的自現境就是我們自己做的、自己創造的,結果我們想不開,自己嚐到那個苦頭,自作自受,所以人很迷失在這一個生命狀態裡面。
那麼惠能大師說「正與麼時」,這句話是「當下」的意思,當你善、惡都不思維、不分別,在這個當下,哪個是惠明上座?你看,人家很客氣,「惠明」就是那位將軍的名字嘛,惠能大師反問他:「請問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因為以前修禪的人都在修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要找回自性啊!加一個「自」,「自」就是「本來」,禪家所謂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那個意思,那是我們真正的本能。為什麼加個「父母」?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常常把小孩子當作純真的代表,這句話對於很多任教的老師就很不以為然了哦!(師父笑說)他們的用詞叫做「小魔鬼」(學員笑),就不是「純真」的代表了。對啊!(師父笑對著現場的小朋友)你看看你們,可是你們現在有選擇權,即便人家說你們已經不是「純真」的代表,你們也可以選擇慢慢恢復回來啊,對不對?不要喪志,知道嗎?(師父、學員笑)通常「不要喪志」這句話是對已經在社會打滾很久、歷盡滄桑、沒希望的人說的,結果現在要對小孩子講「不要喪志」,時代在變啦!
那麼稱呼「惠明上座」就是表示惠能大師對任何人都尊重的意思,都捧了上來――本來面目,那惠明好說也有一些純質的根性,一聽到即頓然開悟,於是反過頭來說他也要拜六祖惠能當師父。惠能大師也謙虛,他只是不好意思說「既然你從黃梅追殺我到這邊」(師父笑),他說:「既然你也是在黃梅修過,那我們共同的師父就是弘忍大師,你好好修就好。」然後就走了。你看,我們剛剛也聽到了,我們開悟了沒?(師父笑說)都沒有開悟,對不對?有時候還會疑惑!
所以這個叫做什麼?條件!我們把「修行」換成「學習成長」好了,在成就的這條道途上必須先具備條件,具備了條件才有資格學,其實條件本身也就是資格的意思,文辭這樣,大家才能意會。那具備什麼條件呢?具備「純質」的條件,也就是說你的質性要單純。為什麼現在多數人在學習成長,不管是坊間聽到的心靈成長或是自古傳承下來的各大宗教――儒、釋、道、耶、回都好,或是各個不同學術領域,統統好,這麼多人在學習成長,你能說他不對嗎?他如果不想要提升,他幹嘛要花時間成長?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想要人生、生命變好,他幹嘛花時間去涉獵?甚至有的要繳很多錢、花很多時間,他幹嘛做這件事情?所以表示他那個心的嚮往都是不錯的。可是為什麼心的嚮往這麼好卻幾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得不到真正好的果報?原因就在於沒有具備「純質」這一個質性。
那麼講到「純質」,它其實非常地複雜與多層面,我們把它濃縮在修行的道途上,歸納起來無非就是「老實、聽話、真做」,具備這種個性的人叫做純質。然而在具備這種個性之前又有一些條件,對於一般人比較好契入,也就是我前一陣子跟幾位同參分享到的一句話,叫做「暇滿人身」。「暇滿人身」是佛家的術語,一般聽到都不太懂,你們以前聽過「四事因緣」,所謂是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有的人說「明師難求」,都好,依義不依語。為什麼特指「人身」難得?翻遍了所有佛經,從來沒有聽過「神身」(天人身)難得、「畜生身」難得或者「餓鬼身」難得,更不用說「地獄身」難得,在這個六道,只有特地講「人身難得」,那是因為我們「人」處在三界六道這個維次空間裡面特別地什麼?苦樂參半!
從這一個角度,佛法裡面又常常聽到「富貴修道難,貧賤修道亦難」這兩句話,「貧賤修道難」就是說當一個人窮到一個極處的時候,你要叫他學習成長,他說:「我都吃不飽了,你還叫我做什麼道理、要為人家好……,你先給我一碗飯再說。」對不對?他是聽不進去的,他沒有心思去想生命要如何更好、如何往更高層次提升,他只想知道下一餐在哪裡就好了。至於「富貴修道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好到不行了,「哪有什麼比我更好?那些理路是多餘的。」對不對?你跟他講:「生命要更好,前提就是要吃苦耐勞」,他才不要哩!他說:「我福報這麼好,還要跟你在那邊吃苦耐勞?」所以他就失去這個往更高層次境界提升的機會。
所以,生命狀態太好也不行、太差也不行,太好代表「樂」、太差代表「苦」,苦樂要參半。那苦樂參半水平又不會一模一樣,苦稍多於樂一點,一個人就比較會有出離心,出離心就是要遠離苦難,「我不想再苦難了」這樣。一旦「出離心」沒有出來,你告訴他再多的理路――「人生境界可以多好多好,可以怎麼樣離開不好」,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沒有這個嚮往。
所以,「人身難得」的原因在這邊,六道裡面的三惡道太苦了,而且有的又沒有自主性,因為它業障比人道重,比如說你現在要怎麼叫一隻小狗在這邊學?「狗啊,坐好,這樣聽得懂嗎?」牠聽一聽就快要睡著了。但是現在你如果拿一塊牛排放在這裡,牠就馬上跳起來了,所以牠眼裡只有怎麼吃、怎麼睡而已。那我們養的阿金還有怎麼摸(師父、學員笑),牠看到你們都會叫你們摸牠,對不對?當然,不是每隻狗都有像阿金跟善福這麼大的福報可以待在一個學修場,然後每天身邊來來去去的都是學法的人,來就跟牠們互動一下「法」,所以牠們在無形中就耳濡目染。
我的意思是說不可能有一隻狗能主動來你家敲門說:「我要學法!」(學員笑),牠們能學的都是被動性。雖然也不時聽到以前的佛寺有雞往生、有狗吃素也往生燒出舍利子的案例,對不對?多有,可是你看,這些多有的故事畢竟於全球的狗類也只是幾隻而已,所以還是少之又少,這個叫「別數」,「別」就是不同的意思。那我們講的是常數,常數來講「人」,「人身難得」是這麼一回事!
那人身已經很難得了哦,釋迦牟尼佛形容說如爪上塵、須彌穿針、盲龜浮木。「爪上塵」是指什麼?你在地上抓一把土再撒掉,撒掉後還要把手拍得很乾淨,拍得很乾淨表示指甲縫裡的灰塵能掉就盡量掉,剩下的是你怎麼甩都掉不出來的,可能得要用牙籤摳,整個地球的灰塵跟你的指甲縫裡面塞住的灰塵作比較,那個比例你能想像嗎?祂說你要得到人身的機率就像是那個比例,你能想像那有多難嗎?!那麼「盲龜浮木」就是指一隻眼盲加上盲目的海龜可憐地在海上游,海龜是不是都要吸氣?這個要有一點常識,很多人以為海龜像魚一樣永遠在海裡,海龜是用肺呼吸的,牠是爬蟲類,當牠在大海裡抬起頭來呼吸,剛好撞到一根浮木,你看這個機率有多難!
再說「須彌穿針」,這個就更難了!佛家講「須彌山」就是這個世界裡最高的中心,然而它講的世界不是指地球,是這個宇宙。我們現在看到銀河系的圖是不是一種碟盤狀、中間高高的,我們地球在其中一個太陽系的邊邊,如果依銀河系來講,須彌山就是高高的那個地方。那麼有人站在那邊丟一條線下來,你站在地球上拿著一根針,那條線從那邊一直飛到地球,剛好穿過你手上這根針的針孔,做人的機率就像這樣。
我們把範圍縮小一點好了,範圍太大就很難想像,地球最高的地方是喜馬拉雅山嘛,大家對喜馬拉雅山比較有概念,也不要用「馬里亞納海溝」來做比較,因為它太深。比如說正男你爬上去,因為你去過西藏,你再一次登上喜馬拉雅山,在得高山症與未得高山症之間(師父、學員笑),喘著氣把準備的一條絲線丟下來,然後真菡站在印度大平原,手裡拿著一根針,這條絲線剛好從針孔咻〜穿過去,得人身的機率就像這樣,你們就知道很難了吧!
所以你們不能用地球觀去看待,要用宇宙觀,「地球觀」你會覺得人滿為患,要不是有那麼多人,怎麼會把地球搞得這麼汙染,討厭死了!對不對?那麼你就會覺得人身很好得。何況還有很多國家以前還在節育,都節育成這樣了還是那麼多人,人身怎麼會難得呢?因為你把它侷限在一撮裡面去看就是這種概念。所以不能用「地球觀」看待,生命要以生命觀來講。
那人身已經很難得了,前面加上兩個字叫「暇滿」,「暇滿人身」更難得!「暇」是來自佛經有一個術語叫「八無暇」,「八無暇」的意思就是我們以前常講的「八難」。那麼六道有三種苦,一個是「苦苦」、一個是「壞苦」、一個是「行苦」,苦苦也就是所謂的八苦,那八難當中有「苦苦」這件事情,苦苦也涵融了八難。「八難」是指什麼?它包含了三惡道,所謂血途、刀途、火途,血、刀、火途也是佛家的術語,我們現在是講「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樣大家好懂。
什麼叫做血途?血途就是形容畜生道,咬來咬去嘛,流血、很痛苦這樣。那麼刀途就是餓鬼道,為了爭奪搶食,拿刀砍來砍去。因為餓鬼道想吃也吃不到,有一種鬼是喉嚨也窄,即便你給他很多東西吃,他吃了就痛苦。那他又餓又很想吃,很想吃就會狼吞虎嚥,越狼吞虎嚥越痛苦,你看,就是這種生命狀態。你們在人道有過這種經驗嗎?曾經噎到過?所以我們都曾經當過鬼,還有那種經驗的那個質性會帶到人間來(師父笑)。你想想看,我們噎到或者是嗆到的時候也很痛苦,這都算是,餓鬼就是我們當時那個感覺大概再乘上十億倍,你就能想像他在吃東西時的狀態。所以為什麼現在一般修密會有煙供……等等,因為餓鬼道吸煙就不會噎到,可是你想想看,有幾個人每天燒煙給他們吸?所以他們多數的時空都還是在那種痛苦的狀態,這個叫做刀途。那麼火途是什麼?「火」瞋恨嘛,那就像在地獄火裡面燃燒痛苦至極,所以地獄道就叫做火途。「途」是途徑的意思,就往那三途走。
那麼八難其中有一個就是生在「北俱盧洲」,我依我們現在這個以人為主的小宇宙來講,它有四大部洲,我們現在人類這個地球在「南贍部洲」,那北方有一個「北俱盧洲」、西方有一個「西牛賀洲」、東方有一個「東勝神洲」,這些是一個術語,也就是說我們處的這個平面世界有這四個大區塊的宇宙。那我們處的南贍部洲算是很幸福的,因為有佛出世,其實除了北俱盧洲以外都有,南贍部洲比較特別,還有很多龍天護持,很多菩薩都會來這邊,為什麼?因為緣,特別有緣,而且這邊人多。那麼北俱盧洲也是八難之一,它在八難裡是什麼特色呢?就是前面所講的「富貴修道難」,北俱盧洲的福報非常大,大到無法想像,所以他們認為佛在那邊教他們成佛是多餘的、不需要,「我們現在生活得這麼幸福,你說還有更好的,多餘、多餘,不需要!」那邊的人聽不下佛法這個覺悟之法,因為太享福了,所以它也是八難之一。
八難還有一個叫做「世智辯聰」,什麼是世智辯聰?它跟辯才無礙不一樣哦! 世智辯聰就好比世間有一些很聰明的人,一般所謂很會耍嘴皮子,讀書的記憶力也不錯,很容易就能夠兜一些道理,那麼常常就會愛辯,然後辯論技巧也很好,所以常常會把對的變成不對的,把變成不對的才叫對的。你們現在的文化不是也有經歷過?大學不是有辯論社嗎?你有沒有發現一定有一方贏嘛,對不對?辯論社一定有反方跟正方,正方就是前提設定是正確的價值觀,反方就是設定是錯誤的價值觀,各自都有一群人來為他的價值觀辯護,那麼難道永遠都是正方贏嗎?不是啊!很多時候是反方贏的。從價值觀來講,反方明明就是不對,如果你自己拿來用,你是不喜歡的,可是卻也可以辯論成對的,這就是西方思潮訛化整個生命正向昇華的文化特色,當然,不是全面都這樣,可是卻是一個不對的狀態。
所以為什麼佛法教著我們不思不議?你們講「不可思議」,不思不議就是你不能去討論它也不能去思考它,思考它就是有辯、有正反,那只要在正反的層面,你辯贏了,它也不一定是對的,但是贏了。當這個不對的被你們這一群人辯贏了之後會形成什麼?形成另一波文化,而莘莘學子慢慢長成,一般人都會去追逐贏的那一方嘛,對不對?他分辨不出是非邪正,反正贏的那一方就是對的,於是漸漸地整個文化就產生所謂「積非成是」、「似是而非」這種生命狀態出來。我們人一旦符合了「似是而非」跟「積非成是」的理路,我們自己又被扭曲了,正確被錯誤給扭曲了,以致於我們也認為錯誤是對的,於是我們的不幸福就開始生長了,「不幸福」生長是不好的事哦!(師父笑)所以世智辯聰沒有智慧,它是聰明、不是智慧,佛家強調的是「智慧」。
那智慧跟世智辯聰的聰明有什麼不一樣?智慧的對答叫做辯才無礙;聰明的對答叫做世智辯聰。辯才無礙的人是什麼?他有涵養,他前一個關鍵就是知道是非邪正,所以他不會訛化,他不會為了贏而贏。他清楚這些是非邪正,乃至於是非邪正的基底擴大,他就清楚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體、相、用、因、緣、果、理、事背後的理路他都清楚,所以他是屬於理智的,而不是訛化的。那麼世智辯聰的人很難學佛,因為他會為反對而反對,他還會講出一番道理來建構他的反對的力道,讓那些很老實的人恨得牙癢癢地。老實的人做得對,卻被那個聰明的人把他講得讓他實在是……,那這個世智辯聰就造成學習的障礙了。
還有一個是什麼?聾盲瘖啞!就是雖然得了人身,可是他有殘缺。他眼睛瞎了,不能看佛經;耳朵聾了,聽不到;嘴巴啞了,沒辦法去請教、溝通什麼;總之,這個人身有障礙就對了。所以,「暇滿人身」是人身難得裡面的最難得,那個「滿」叫做「十圓滿」,譬如說有的人得人身了,他也沒有聾盲瘖啞,可是他很忙或者障礙很多,他想要學習,然而親人的價值觀相左右、相對立,以致於他無法好好學,在學的過程裡面百般阻礙。或者是他情執太重,想要學又罣礙什麼……等等,你看,即便得了人身,既沒時間也沒自主性,如此就不圓滿。所以能夠得到「離八無暇、得十圓滿」的人身是對於學習成長最圓滿、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旦這些條件具足,你在學法就簡單了,剩下的就是時間。
那麼學法又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學著怎麼學」的階段,一個就是「真正開始學」。那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還不一定學著怎麼學哦!我們現在是瞭解一下如何學著怎麼學(師父笑),一層一層來,先瞭解啊,因為你根本都不知道,你哪來學著怎麼學,對不對?如果依佛法的標準,真正能學法的生命狀態是「阿羅漢」,阿羅漢的條件是什麼?是完全沒有執著的那個人,你看多難!佛法的標準在這邊,他是完全沒執著,而我們連「稍微不要執著」都做不到,你懂嗎?
所以我們要先瞭解:「啊!原來是這樣」,瞭解「原來是這樣」並不是叫你打退堂鼓,而是要認知一件事情:「哇!原來我們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原來生命不是我們想得這麼狹隘」,你懂嗎?人類是很渺小的。既然生命不是那麼狹隘,我們為什麼要糾結在生活當中不如意的事情上?那個糾結就沒有必要了。一旦你瞭解它的廣度、深度之後,你才知道原來人生的價值觀要定位在哪個方向,當你也瞭解到步驟,你才不會盲修瞎練,然後搞不清楚狀況就糊里糊塗地自認為:「反正這樣做就對了」。
所以我們就要先理解到「該怎麼學」,首先,你的問題就抽出來了,就是生活當中不要執著。「執著」應對出去非常廣泛,我們光是「不要執著」都很難理解哦,你愛不愛吃?愛吃就是執著,因為加個「愛」嘛!你會不會吃?會啊!「會」不一定執著。你需不需要吃?需要!「需要」不一定執著。你愛了就執著了,表示一旦沒有那個你就不喜歡了。愛是喜歡,沒有就不喜歡,喜歡和不喜歡是對立,就這樣。至於需要跟不需要呢?需要也很好,不需要也沒關係,這當中就沒有愛或不愛了。這樣的心態去對待食物,你就在吃的過程訓練破執著了,所以你這個人叫做「會修」。修不一定要跑到山頭面壁打坐,那種有時候就是我執著於「面壁打坐」,還是執著,一旦人家沒有面壁打坐,我就特別地看不慣。
那現在最常有的就是「吃素」這件事情,我持「吃素」的戒,我看不慣人家不吃素,這個就是執著,這種人頂多只能夠稍微升天。吃素算善事嘛,少造業一點,可是他不能超輪迴,因為他執著。所以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只要你有執著就永遠超越不了輪迴,「輪迴」兩個字就是一個字的代表,叫做「苦」,你的人生不如意的意思。換言之,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你只要還有執著,你人生一定有痛苦。
所以,快樂有時候跟表面的做善事是沒有關係的,可是古人又講:「助人為快樂之本」,咦?怎麼又矛盾了,對不對?好,你要懂得他的語意,助人是什麼意思?你為什麼會助人?因為你無我,所以你才會助人,助人往外嘛,往外去奉獻,你如果裡面有一個根深柢固的「我」,你是往外不了的。你如果裡面有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捨不得往外給人,所以用「助人」兩個字來代表一個無量意涵的「無我」的生命觀。「無我」叫做沒有執著,這個時候「我」等於執著,學習佛法要會活靈活現、要活潑,不然你會死在文字裡哦!
那麼佛法還有一句話叫做「常樂我淨」,這時候又出現一個「我」字了,一下子叫你「無我」,一下子又說「常樂我淨」是好的生命體。所以你要知道,這兩個都是「我」,可是它放在這兩句話裡面,它代表的意義不一樣。我執代表著這個根深柢固的我,這個我就是所謂的「見思惑」。我們人類乃至於六道眾生就只有三個迷惑,這三個迷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叫做見思惑、塵沙惑跟無明惑。而這三個惑造成了煩惱,所以叫做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執著產生見思煩惱,分別心產生塵沙煩惱,妄想產生無明煩惱,最後的總結都叫煩惱,所以你要去除煩惱,你就要知道從哪個角度下手。那麼離我們最近的煩惱就是見思惑產生的見思煩惱,見跟思又不一樣,見是見解上的煩惱、迷惑,那思就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的思想跟錯誤的見解產生見思煩惱。而這個啦哩啦雜講那麼多,它就是代表「執著」兩個字,執著就是「我」!
好,那你看,第一個見思,「見」又擺在前,「見」有所謂的五見,這一個「我」約略分析成五大類,第一個叫做「身見」,也就是什麼意思?我執著這個身體是我,而忘記了身體裡面那個靈魂、靈性才是我,我忘記了,所以只要這個身體不能滿足,我就會痛苦、就會煩惱。你看多冤枉啊!你不需要身體滿足,你裡面那個靈魂可以滿足就好了啊!這個叫身見。然後有「我」又產生「邊見」對立,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個人跟我意見不合,我們對立了,這個叫邊見,「兩邊」的意思。那久了又產生了成見,成見有因上講跟果上講,所謂是「見取見」跟「戒取見」。那最後一個就是凡建構在「我」上面一切錯誤的見解就叫做「邪見」,這五見濃縮代表了一個「我」――錯誤的我。
那麼常樂我淨的「我」是什麼意思呢?它這個「我」字解釋成「主宰」的意思,自在,因為你作得了主嘛,所以你人生才自在。那你看看我們現在的人生都作不了主,對不對?我們光是第一個身見,這個身我們就作不了主了,你想要年年十八,(師父笑說)很抱歉,沒有!你想要苗條纖細,很抱歉,也不容易哦,再多吃兩口就又胖起來了。減肥減了三個月,吃兩口就回來了,都作不了主的(師父笑),你懂嗎?所以人生沒什麼自在,因為我們有這個根深柢固的執著。
但是有一種人可以,真正修行人他可以自己作主,灌氣、消風都任運自如,這是真的,有些演員也辦得到啊!那也不簡單,對不對?要演一百公斤的人,吃得跟什麼一樣,以前楊慧姍不是這樣嗎?她要演孕婦嘛,吃、吃、吃到多了二十公斤,一演完,馬上可以消,可以去學學。不過,那樣也很累,學佛最好,可以養顏美容瘦身。我那一天還跟啟森在講,自從他來學佛之後,我們還少收他很多費用,瘦身費啦、生髮費啦,什麼費都有(學員大笑),統統就是學佛而已,對啊,也沒有去什麼美姿美儀中心,統統沒有耶!
佳美是不是也瘦身了?我今天看到又比昨天瘦一點了哦(師父、學員大笑),昨天在台北也有看到她,真是這樣,你看,你如果關心周邊,很多同參都會這樣。還有什麼?美膚,都不用打……現在是肉毒桿菌還是什麼?(學員回答:除皺)對啊,都不用打就變亮了哦!昨天,我跟素慧去火車站的時候,她就跟我說:「師父,……」,她本來得癌症嘛,因為癌症而努力修,現在沒事了,不但沒事,昨天還跟我炫耀:「師父,您看,我現在的皮膚都有光澤哦!」(學員大笑)真的是〔白泡泡幼綿綿〕(台語:形容皮膚白皙水嫩)有沒有?你看,一個得癌症的人會變這樣子。所以,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的體質亦復如是,沒有不能改善的體質,只看你有沒有學得對。
那剛剛講的這個「我」要去除,所以助人嘛,願意奉獻出去。那助人就是佛家講的布施,所以你就從這邊理解到,原來一乘聖諦的布施跟一般我們生活當中在朋友之間彼此分享的布施是差很多的。我們一般布施都是為了什麼?會得福嘛,對不對?我們第一次聽到布施最常是在什麼狀況下?我缺福了,也就是說我人生遇到困境了,所以去尋求一些長者、一些我們認為有智慧的人……等等,尋求他來幫助我們,然後從他那邊聽到「要布施」。那我們為什麼要去尋求?因為我們想得到福嘛!你看,這時候不能說不對,可是就是虧大了,虧大了!因為你其實可以因為布施得到「覺」,而不只是福而已。
「覺」跟「福」有什麼差別呢?福在六道輪迴裡面享用,只要你不覺,你的福享用完了還是會不見。那「覺」是什麼?只要你覺悟了,你的福就永遠能保持。所以你看,覺是不是大過福太多太多,那你就知道為什麼形容佛的生命狀態叫做「福慧雙足尊」!其實這是拉拉雜雜地講,真正的是只要覺悟圓滿就行了。覺悟圓滿的人一定有福報,不用再強調一個福,但你不能說福很多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福慧雙足」它為什麼加一個福在裡面?因為芸芸眾生喜歡擁有,擁有叫做福的受用、享用,之所以加個福,這時候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先滿足一切眾生短視的需求。因為你滿足了他,他會信任,信任之後,你才能幫助他得到他生命中更高層次的受用――覺悟。所以為什麼是講「佛法」而已,而不講「佛福法」?如果就強調一個福,為什麼不講「佛福法」或者「福佛法」?因為「佛」就是「智慧」,智慧就可以了,只因我們眾生迷失太久,所以對「智慧」感到太抽象、想像不到,「我為什麼要智慧?我只要人生過得好就好了。」現在都是這樣。
以前在枋寮的時候,雅聰有帶一個朋友來,一來就愁眉苦臉,然後有一段時間讓大家發問問題嘛,她就舉手發問:「師父,我能發表一下嗎?」我說:「好,妳說。」她說:「有智慧的人真的都是不太快樂。」「怎麼說呢?」「像我啊,我有智慧,我的肩膀就好重,有智慧要承擔好多好多事,先生怎麼樣啊,統統是要我承擔,因為我有智慧。」我說:「這個叫做笨!」(師父、學員大笑)所以我們眾生把有智慧跟愚癡混淆了,有智慧就是你有辦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怎麼肩膀會越來越重呢?你懂意思嗎?當你發現肩膀越來越重,表示你越來越愚癡了,因為你沒辦法解決問題啊!那你這時候的定義不就是變成「智慧是造成人生痛苦」的關連性,應該這樣講,那誰還要智慧啊?誰還敢學佛啊?
佛是最有智慧的,你有看過佛的肩膀比你重的嗎?沒有這種事情啊!就是說人間的覺悟者都沒有比我們重了,你知道嗎?可是不代表他的事情比我們少喔,他可能事情多過我們幾百倍,可是他的肩膀憑何而能這麼輕?這個就叫做有智慧。智慧的能量不可思議,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他越多事越快樂。昨天我在台北跟一些同參講說我們世間人還要找事做,做完、成功了才來個「哇!我好有成就感哦!」對不對?(師父笑說)學佛都不用,你日常生活當中的事情就應不完了,每件事情來到你這邊都會成功,所以你看你快樂無比,對啊!學佛的人就是這樣子,多好,那他也不排斥任何事嘛,這個叫「放下的人生」。
所以為什麼用一個「佛」代表而省略了福?不必特別強調福,因為會的是直達,直達最根源、最極致。我學了一個最極致的法,所有的都包含了,我不用像枝葉花果這樣一個一個慢慢解套,不需要,那樣比較累。不是說它不對,而是比較累,那樣叫做事倍功半,沒效率。那學佛的人不是這樣,學佛是你善於掌握核心問題,因為你有智慧,所以你能夠做出那一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率,而不用把整個身體搬走。你看,你拉他一下頭髮,他就跟你走,這樣你比較輕鬆或是你要把他抱起來?如果得要抱起來,我遇到以前的啟森我就完了(學員笑),那時候他還沒有瘦身成功嘛,那我不就完蛋了,抱不動!所以要瞭解這些理路,那「人身難得」很重要,「暇滿人身」更重要。
那有的人現在就問題來了,他說:「我現在不是暇滿人身啊,我的家業很多,事業上的障礙也很多,我又被牽制,沒辦法很有空閒,那怎麼辦?」這時候你的「願」就必須要發。所謂是「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古人講:「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你必須要有這一個真正的善願。那這個善也可以把它比作兩個層級,這時候可以勉強接受你是人間善惡分別的那種善,從那邊開始,如果你人間的這個善事的「願」願意發出來,你往那邊,從小處開始著手。一般人家不是講說「莫因惡小而為之,莫因善小而不為」,對不對?所以你要惡小不為,可是小善你都揀起來做。小善做起來不會那麼多障礙,你從那邊一直做一直做,它會累積,那你這個願會越來越堅實,堅實就跟整個大自然的生命感應道交,你就會感得你這個本來不是暇滿人身的生命狀態會慢慢趨向暇滿人身,所以只是比暇滿人身多一道手續而已。
那你這個善做久了之後,你慢慢可以理解到了,你可以再提起圓滿無瑕的那個善,這時候是放下善惡對立的這個善了。也就是說你這時候的善是成就無上道,已經不再是那麼狹隘於世間這一種善事救濟的一種願了,所以你的願就會變成一種大願,一旦是大願,你就開始具足暇滿人身的條件了,你那時候在修行就會覺得越來越順暢。所以,從你大願發出來的時候,修行的一個歷程都會是法喜充滿的,而小善發起來的修行,那個歡喜不能叫做法喜充滿,因為你還沒有體會到真正放下的生命狀態,你還在一個「有一個美好的有,我可以得到」的生命狀態,這個還在「有為」裡頭。
「有為」會有快樂,但它不一定會有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你契入法理了,而不是一件外在的快樂。外在事情的美滿建構我的快樂,當它失去,我又失落,不是這一種東西。它是什麼?悅自心中來,你的快樂跟外在一點關係都沒有。當你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也很歡喜、很有滿足感,即便你跟很多人在一起,人家覺得吵雜,你也很快樂,因為你的快樂來自於「無所求」,那個就是一個大願,是離開「善惡的這個善」的那個善,所謂孔子講的「人之初,性本善」的這第一個善。
那麼前面講的那一種做善事救濟的、幫助人的叫做「性相近,習相遠」的這個善,那當然,再怎麼樣都不要「性相近,習相遠」的那個惡嘛,對不對?斷離那個,所以你這時候就符合了「諸惡莫作」。當你符合了「諸惡莫作」這個原則的生命狀態時,你就歲歲平安了,你基本上不一定能夠財寶豐足,可是你會不慮匱乏。那麼你的不慮匱乏不只是物質層面,比如說你的飯夠吃,你要睡覺也有一張六尺床可以睡,既舒適又沒蚊子叮咬……等等,你不只是這些物質的受用不慮匱乏,你連精神受用都覺得不慮匱乏,你不會常常若有所思、忐忑人生。
現在的人不是有時候會睡到驚嚇起來嗎?走到哪裡就覺得心慌慌的,沒有人嚇他,也沒有人扮鬼(學員笑),不知道他在那邊心慌慌在慌什麼,又還沒有走進去鬼屋。現在還有人更愚癡啊,還要買票進去被嚇,萬聖節是不是?你看,那個都是落謝種子,你每被嚇一次,你就種一次「未來心忐忑一下」的種子,未來還會再遇到緣啊,多愚癡!除非你不落印象,你進去是那些鬼一跳出來他就嚇死嘛(學員大笑),換他嚇死。(師父笑說)這樣也不太好,這樣表示我們好像很恐怖,對不對?很多是這樣子啊!所以你看,這些遊戲最後都會起衝突,我以前還看過一篇報導,鬼屋設計得太精采,消費者買票進去體驗鬼屋,嚇到打那個鬼,還打得鼻青臉腫(學員大笑),後來就辭職不幹了,即便那個獲利很高(師父笑),辛苦錢嘛,對不對?所以那是流於愚癡,他命裡有那一筆錢,他不需要去那邊被打成鼻青臉腫也會有。
所以為什要學習、瞭解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瞭解,我們就會去做一些對我們只有一直加分的事,不必扣點分再來要點分啊,不需要這樣,因為這邊扣、那邊加,最後搭起來有時候是變負分,很冤枉!所以這一個善的付出、這個願的提升,最後就會慢慢提升到暇滿人身的運作,那麼你那時候在修法就會開始法喜充滿,因為你的執著越來越淡薄,這個執著沒有了才是真正學法。
四弘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看,這個就升起願了,這一個願可以幫助你提升為暇滿人身的境界以上,所以你的障礙會自自然然地在你的生活當中卸除,不管多嚴重哦!這當中一定要具足信心,不管多嚴重的障礙都會慢慢卸除。接下來,你這個暇滿人身有了,你開始學習什麼?學習「怎麼學」!那個就是第二句,也就是學法的第一步驟,叫做「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先斷煩惱,斷煩惱就是「不執著」,訓練這個,在生活當中什麼都好好好、是是是、對對對就好了。你連對於障礙你的人也說好好好、是是是,你這時候會突然覺得很開心,對方還會覺得很奇怪哦!這樣一直訓練,你的煩惱就慢慢斷了。
煩惱斷盡之後,你看,法門無量誓願學,「學」出來了,它是在斷煩惱之後的事啊!所以為什麼佛家講阿羅漢才有資格學佛?加個「學」,原因就在這邊,因為阿羅漢煩惱斷了。他出離三界六道了,他斷煩惱了,所以那時候他學法門就開心到不行,而且效率非常高,每碰一樣就理解一樣、受用一樣,就得到一樣技能。那他學法門是要幹嘛的呢?他學了法門成就,他是要「佛道無上誓願成」的。
唯有佛道無上成就了,你才有真正圓滿無瑕的能力去應對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未覺悟的眾生。因為他未覺悟,所以他的念就分歧,分歧就有很多無量無邊的雜念,而無量無邊的雜念就產生無量無邊的痛苦生命狀態,這時候我不講人身而已,包括三惡道,就無量無邊。那你既然應對的是無量無邊,你用一種手段而已是因應不了的。你若自利,用一種手段就可以了,若要利他,假設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具備無量無邊的才能,這時候你就有無量無邊善巧方便的工具來應對他們,所以你就能夠真正圓滿「眾生無邊誓願度」,它是這麼一個理路。那如果我們符合這一個理路,不要說學習,我們再回頭來過著我們的生活時,你就發現人生頓時沒有「痛苦」這兩個字了,不是因為你周邊的人事物全部都換了一批,不是!而是人事物仍然存在,可是來到你這邊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沒有這種痛苦人生了。
所以,一定要往這邊去力爭上游,要知道學法的次第、步驟。那當然,對於上上根人比較不講這些次第,可是因為現在上上根人……我們這人身已經很難得了,何況是上上根人身,對不對?那又更難啊!所以人貴自知,我們現有的煩惱苦處在哪個地方,我們就去找對治的藥,那因為每個人不一樣,以致於它的手段會不一樣,可是原則原理是一樣的。我們依我們適合的手段不斷地訓練,自自然然就能業盡情空。那剛剛講到你第一個「諸惡莫作」已經具足了嘛,所以你一定會歲歲平安的,那時候都不用接到人家的賀年卡,沒關係,因為你本來就歲歲平安。(師父笑說)通常我們寫是表示我們都沒有,所以每年都要祝福一次,你如果有了,還祝福什麼呢?!
那第二階段你就能夠再提升,叫做「眾善奉行」,剛剛是說小善而為之,對不對?小善你一直為之,到最後你就累積中善,當你也很習慣做了就成為大善,所以就變成眾善了。那眾善奉行,你這時候就年年如意了,平安還不一定如意嘛,對不對?你這升一級,你的果報就年年如意。如意就是你會心想事成,在你人生的受用上,精神層面跟物質層面都很容易,稍微動一個念頭……不是動腦筋啦,動一個念頭就是你們講的希求,我好希望明天有一個什麼,咦!明天就有人送一個來哦!常常會有這種現象。你們還沒有這個經驗嘛,加油!加油!(師父、學員笑)我們都有了,告訴你,這是真的,而且也不是我們獨有,你們只要這樣做,有耐心地一直做,自自然然會有。
那有的人工作比較差,希望明天……也不要那麼貪心啦,下個禮拜好了,過七天真的有一個好工作來找你,常常是這樣啊!比如說我們那時候動一個念:「如果有一部車,不知道多好」,好像過一個禮拜到兩個禮拜就有人送一部車給我了。咦?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師父詢問前座小朋友是否知道父母送車)都知道喔!是我逼你們的嗎?(孩子們搖頭)沒有人逼嘛,對不對,真的是這樣。當然,我當時談的條件是希望不要送我,因為送我多麻煩,我還要去納稅、保養什麼的,我很懶啦(師父笑),我寧願不要有,借我就好了。偏偏人家硬是要送,送就得過戶,結果才不到一個月,收到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領到一張罰單(學員大笑),咦?我就還沒有開車,怎麼會有罰單?看一看,在新營,我根本沒開車,怎麼會有新營寄來的罰單?結果你看,人家從中部開車南下送我的過程被拍到,這要算我的。(師父、學員笑)
所以自己擁有的不一定是好事啦,我常常勸人家,學法要有享有權、不要有擁有欲,受用而不執著嘛!說穿了,現在那一部車多數時間不是我開呀,我出門都是人家開車載我。你看,也不錯啦,各方面都可以事事如意。那如果你奠基在這一個基礎再往上,持續不間斷,自然你的生命就會有深度出來,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做那麼久了,啊〜也沒什麼好執著的,本來就是這樣」,因為你都有印證。比如說你到我們現在這種狀況就是心想事成的話,你就會對人生沒有太多的貪欲,因為你想就有了啊,幹嘛去貪呢?!那你跟人之間就沒有那一種所謂的「竊取心」。「取」跟「竊」是兩件事情,取叫貪、竊叫偷,竊比取還嚴重一點,竊取嚴重了就變成盜,盜是竊取心嘛,這時候就是佛家講的那三毒煩惱的其中一毒,叫做「貪」毒!
所以,身不造殺、盜,這個「盜」你就沒有了,那你看你的持五戒――殺、盜、淫、妄、酒,這些你很容易就卸除掉了,於是這時候天上就派給二十五個護戒神給你、守護著你,你人生的災難就會少。一旦你提升,你這些欲就會越來越淡薄,淡薄到你覺得只是一種本分、是應該的,清淨!你那時候就叫做「自淨其意」,自己清淨了你人世間所有的意念。此時你一定會什麼?飛黃騰達!那你飛黃騰達是自己要求的嗎?不是,那是自自然然。這一個境界比前面那個「年年如意」還厲害,因為事事如意還得要如你意嘛,對不對?因為你有念,你想要個什麼。那「自淨其意」這一個階段是「不求而得,是謂真得」,意思是說你連作一個念頭都沒有,你該有的它就來了,你看,更輕鬆,有一個「想要」還傷神呢!對不對?你連這個傷神都不用就來了,就統統會有了。
所以,後面一句話叫做「是諸佛教」,前面這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代表著一個佛法的次第,那這三個就是所有一切諸佛――過去古佛、現在、未來佛,所有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成就佛法的這些覺悟者的教誨、教育守則。我們依循著這樣的教育守則,只要努力做,不要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自自然然就得到這三個生命境界,最底限最底限就是不慮匱乏。那你不慮匱乏,你的人生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煩惱了,那個很好受用的,希望諸位能夠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學修成長。
剩下一點時間,看諸位有沒有什麼其他的疑惑。(師父笑說)這個月來有什麼疑惑?或者是這個月大家都急速成長,根本沒問題。
秀如師姐:師父,我想要請教「積財傷道」這句話的意思。
師父:好,請坐。
秀如師姐:請 師父開示,謝謝。
師父:「積財」的積就是累積、囤積的意思,那麼從「積財傷道」這一句話的意義,應該比較傾向後面的囤積。囤積跟累積不太一樣,累積就好比有一句話叫「積功累德」,那積財傷道指的是囤積,囤積就是有一個「守住不放」的意思,而累積不一定有。累積是一種增長的意思,你願意奉獻,不斷增長是好事啊,要不然你哪有能力去幫助人?可是不斷地增長,你有一個私欲不放手,那個叫做囤積。那「財」就是你的資糧,不只是錢,意思是你所有的資糧都握著不放。
「傷道」這一個「道」是大自然法則,所以首先要從「道」去瞭解,什麼是道?什麼是大自然法則?大自然法則也就是現代所謂的「自然定律」,「自然定律」聽說過嘛,那自然定律是現在的用詞,以前的用詞在道家來講叫做「感應」,感受的感、回應的應,在佛家的用詞叫做「因果定律」。所以因果定律等於自然法則、等於「感應」這兩個字。「積財傷道」也就是告訴你「積財」這一件事情是違背自然法則的,從哪個角度講呢?從因果上講。
我先俗氣一點講錢好了,我們喜不喜歡越來越多錢?大家都喜歡,對不對?那麼大自然法則是這麼呈現的,你想要越多錢,你就要知道錢的來處、怎麼樣得到錢。那錢是從哪裡來的?自然法則已經顯示給我們知道了,就是從布施來。「錢」我回到「財」來講好了,布施財是因,基於因果定律,得到財是果。那布施叫做不積、不囤積、給人,也不只是人,給眾生好了,更廣的是給虛空法界一切,西方叫做奉獻,奉獻出去。那既然是我想要得到財,這件事情是我的目標,那我積財是不是違背了?所以就損傷了自然之道,那個損傷就是「違背」的意思,違背自然法則了,所以你當然得不到,「積財傷道」有一個淺意是這麼說,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那有的人說「積財傷道」,有的人說「積財喪道」,應該是喪失的喪,喪失就是失去了嘛,它不是讓自然法則受傷,自然法則不會受傷的,你懂意思嗎?是我們受傷嘛,我們的心受傷,我們只要積財……「喪」就是違背的意思,就違背了自然法則,因為我們會不如意啊!所以一個真正想要在人生裡面財寶豐足、不慮匱乏乃至飛黃騰達的人,我們剛剛講的,就是什麼?不斷地財布施!一個不斷財布施到很雄厚的力量的人,他連工作都不用就不慮匱乏哦!我們現代人的概念是不是一定要工作才能溫飽,對不對?哪有這種事啊!你看多少企業家二代哪需要工作,他溫飽的條件就是每天玩樂耶!真是這樣子,但我們是要工作。
所以我們要慢慢地去透晰生命的理路,有很多生命的理路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被教錯了,那我們被教錯不一定是我們的長輩故意藏私、吝法(師父笑),而是他們也不懂,一代不懂過一代,以致於斷層了。所以我們這一代很倒楣,其實我們說是倒楣也不盡然,因為我們下一代更倒楣,我們知道的已經不如前面幾代多了,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我們現在的「學習」以我的定義用詞常常是用所謂的「補習」,就是我們這種,比如我剛剛講的這些理路,那是我們做一個人本來就應該知道的事情,本來!可是這一個「本來」放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很特殊的狀況,所以就不能說本來了。
本來是依著什麼標準?我們人的生命體!你知道為什麼嗎?怎麼能當人?我們過去生都有修一件事情,叫做「十善中品」,我們這一輩子才有資格當人,什麼是十善?身不造殺、盜、邪行;口不造兩舌、惡口、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那因應剛剛講的這個問題,十善的這個「貪」我拉出來講好了,積財叫做「貪」,我要攬著自己用嘛,對不對?貪!所以為什麼叫我們意不造貪瞋癡?你的意沒有貪,你就沒有「積」這一個動作了,於是你的人生就會開闊。所以,意不造貪瞋癡,不積財則合道〜符合道,合道自然昌榮,這是一個正確的生命理路。
那你想想看,從小到大有沒有人教我們十善?沒有!所以我們現在來做人是靠著過去的學分。我常常用一個比喻來講,好比我們考大學,我們在考試之前都很拼著讀書,一旦大學放榜,我們終於考上了,註冊第一天,以前讀的全部忘光,有沒有這種現象?忘光了之後,我們在大學裡面又匪類(師父笑),常常三更半夜不睡覺,然後跟一些不良朋友到處去玩,玩到最後怎麼樣?被退學了。那你覺得被退學是什麼?就是我們沒有符合大學應該有的能力,或是講「條件」,所以即便已經讀到大二卻被退學了。那有的是被當掉、被留級而已,就要多讀幾年。
可是做人不是這樣哦!做人會有第一種(退學)、不會有第二種(留級),你以為在這邊做人都不成長就會像大學留級多讀幾年一樣地多活幾年?沒有這種事哦!那第一種有,就是我們會提早結束。所以《太上感應篇》講什麼?「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算盡則死。」對不對?「算」就是你的命數裡面的資糧,好像是約略十年為一算,你十年的壽命跟福報的總合為一算,一算、兩算、三算這樣。那你本來命裡過去的福報假設有六十年可以活,因為你在這邊做錯了,就是說沒有依循人道的標準、符合這一個理路,做錯了、遺忘了,所以本來應該活六十歲,現在可能做錯兩算的總合,可能只有四十歲就夭折死掉了。
死掉不會更好,因為你是被減了而走的,所以一定是下三惡道,去過更不好的日子。就好像大學被退學了,退學了重新去讀補習班,有的還有能力讀補習班,有的沒有能力讀。有的就去做代工;有的是社會一些比較黑暗面的,被賣身……等等一大堆,就一層一層往下墜落,這個比喻六道輪迴。所以我們現在有資格做人就是十善那十樣做到八十分了,如果你們是做到九十九分到一百分,你們現在不會做人,你們現在都是神,是天人的福報,可見我們沒有。
那我們來到這一輩子如果不懂得延續這個道理的話,我們就會再折扣,意思就是說你們現在當人,你們以前對於「財」這一件事情都是捨得八十分的,不是積,是捨得,所以符合大自然法則。我切開來講好了,在六道的境界,因為你們捨得八十分,所以你們現在是得八十分做人,是這樣,這個叫做自然法則。相對的,如果你不願意做人,那你就可以喪道、可以積財。因為我為了得到「喪道」這個結果,所以我趕快積財,那下輩子我就如意,如我所意去三惡道過日子,就變成這一件事情。那如果你覺得這一輩子做人也不甚快樂,覺得神應該更快樂,那你的捨就要比以前上輩子的捨八十分還更捨,你捨九十五分以上、捨一百分,你下輩子肯定去做神,肯定是這樣。
所以這一件事情就是一種高度科學論據,什麼叫高度科學?任何人做都一樣,不會你做是這樣,我做卻不是這樣。科學就是有條件參數、有結果嘛,對不對?某些條件的匯集產生一種結果,那這個是每個人做都一樣,不會你做是這樣,我一樣的條件卻不是這樣,不會的,這叫科學。科學有落後的科學、現代的科學跟未來的科學,你們現在在學的就是未來的科學,未來的科學是極度環保、沒有碳跡的,我們現在飛機飛過去都有碳跡汙染,對不對?那未來的科學是一種心性能量的作用,也就是老祖宗的這些智慧之學你把它揀起來用,在這個時代相對就是未來科學。
那未來科學……你說:「師父,還要等未來」,我們換一個字好了,「超」科學!我們現在已經在做超科學的事。所以「積財喪道」這句話也是古時候的人瞭解這些真理後希望眾生能夠過得幸福美滿,至少在財富上面不要有一些匱乏,然後勉勵大家不要往「積財喪道」這個路徑走,所以他告訴你越施越多、越多越施,這是不是跟積財喪道是兩邊了?所以,積財傷道是這個意思,可以明白嗎?
秀如師姐:明白,謝謝 師父說明,謝謝。
師父:還有幾分鐘,還有沒有別的?
依凡師姐:師父,可以請問嗎?
師父:嗯。
依凡師姐:我其實來之前發了一個很大很大的脾氣,因為我今天下午聽到我一個表姐夫帶著自己的女兒到處去外遇的事情,然後我也親眼看到我的表姐哭得很難過。後來我的表姐夫來,怯怯地問我表姐在哪裡,當下我不加思索地就罵出來了,那個情緒其實延續到現在……(師姐哽咽流淚)。
師父:不會啦,來到這邊就是來到消防隊嘛(學員笑),幫妳滅滅火。
依凡師姐:我其實今天晚上是要工作的,但是我突然想到今晚有法堂,就騎著摩托車趕快過來。就像 師父講的,每個人都有很多煩惱,要想辦法找到對治的藥,那我主要是想請教 師父,像這種問題當下有一個急迫性,它必須要被喝止的,我是否可以藉由這樣子動怒,而不再是一直好好好、是是是?
師父:好,請坐。你當然不可以動怒啊!因為動怒是你下地獄,又不是他下地獄。那「喝斥」這件事情一定要瞭解,以前的人在教法上有「喝斥」這件事情,可是基本上他是不動怒的,他只是用這樣的手段去達到「幫助對方」,你聽好,是幫助對方喔!那麼我們現在的人喝斥對方是我看不慣你,所以我要對你發洩一下,這個就叫結仇,這就不是為了對方。
我們先拉出來講,而不是就個案這個當事人,為什麼你們要很深入地學習佛法?因為它告訴了我們,它可以讓我們明白「因果通三世」這一件事情,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對與錯都是依現在這一個小時段的價值觀去判斷。當然,我不是說外遇是對的、是可以鼓勵的,不是這樣子,而是說在這個不對的狀況底下,你要先瞭解這些眾生為什麼會幹這件事情,是因為他不明白,因為他沒有去理解宇宙人生真相。換言之,就是我剛剛講的「沒有學」,我們從小沒有被教育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以致於我們常常在長大的過程又被教育成錯誤的才是正確,是這一件事情。
所以當你遇到的時候,你發脾氣不但無濟於事,而且對事件本身有害,比如說從另外一個角度,有緣的話你要告知,這個就是一個標準,但這個標準也會因人的智慧深淺高低而處理的手段會不一樣,那麼所產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樣。是什麼原則?善盡告知的責任義務,可是絕對不能勉強任何一個人,你懂意思嗎?那這樣你自己的責任已經完成了。佛家有句話叫做「發意圓成,圓滿功德」,你自己的部分圓滿了,可是事件不一定如你設定地走,對不對?那這個就得失從緣,放下,因為各有因緣。
那你的表姐跟表姐夫也有他們的因緣,他們兩個也有他們過去生的糾葛嘛,來到這一輩子可能只是彼此傷害來傷害去、傷害來傷害去,可是這一輩子如果沒有解套這一個能量,我用你們現在學──「能量」來講,以前叫做「業」,彼此的冤業如果沒有化解的話,它未來還會更嚴重的,只是對象會變來變去。可能未來你……(師父笑說)是希望不要這樣啦,怎麼樣呢?希望未來你不要再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圈(學員笑)。未來叫下輩子嘛,如果下輩子又出現在那裡,表示你沒成就啊!這輩子學一學卻……冤枉哦!假設很不幸又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圈,可能你那時候看到的角色是互換的,那你這時候到底要恨哪一個人?沒辦法。
所以當務之急變成是「見不賢,內自省」,所謂是見賢思齊嘛,當我們「見不賢,內自省」的時候,我自己是不是在調養自己成就了,對不對?一旦我成就,我才有辦法把我成就的好能量再什麼?念想要幫助他們更好的話才有作用力。要不然我們現在的人都是在打空包彈,我們很希望周邊的人好,但我們一介入也沒用。空包彈還是保守地講,空包彈還沒有什麼傷害性,怕的是亂掃射,那個實彈亂掃射會射錯人的,你懂嗎?會讓事情更嚴重啊!
尤其是這個時代,感情的事情是更危急的,因為全球風行的「淫」這一個概念變成普及化了。你想嘛,「六道輪迴淫為本,三界往返愛為基」!這個愛不是慈悲那個愛,這個愛是指情執,一般你們講的愛情,愛情包括親情、友情,感情用事這一類。你們知道為什麼佛家不講「愛」嗎?因為我們眾生常常把愛跟情結合在一起,情有執著。所以現在佛家為什麼講「慈悲」?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慈悲沒有「我」,可是愛情有「我」。有一個根深柢固的「我」,才會產生這些所有的糾葛,只是深淺不同,它的原則原理都一樣。所以我們自己要學,學起來之後,我們才真正能夠善盡「對這一個社會增加一點正向力量」的責任跟義務,而且它是有作用的!
那依你剛剛講的那個過程,你不但對這事情沒有作用,你還給這件事情一個負面的力量了,因為你動怒!那你動怒,比如說你要是沒有那一段,我現在也不用還要費口舌澆熄你啊,對不對?(師父、學員笑)所以,我們第一件事情解決不好,我們自己又變第二件事、第二件麻煩,然後又要丟給第三個人啊!這時候如果換我動怒(學員大笑),我搭高鐵回去的時候,我就跟旁邊的乘客:「拜託拜託,我剛剛遇到什麼……,請你幫我澆熄一下」,換我在抱怨了你知道嗎?然後那個乘客說:「喔〜拜託,我想要睡一下。」(學員大笑)這個就是負面力量會一直延展。
所以依我個人來講,希望你們學起來,「我永遠只能讓所有一切負面力量到我這邊停止,我不會再延展出去」!你懂意思嗎?那你們如果每個人都學習這個的話,世界就因為你們而太平了,懂嗎?你看你們多偉大。所以要學這個功夫,那這個功夫平日要練功,否則到頭一場空,知道嗎?你現在就體會到「到頭一場空」了吧?!以前也學學學,可是一遇到就馬上啪……垮掉了,馬上積極地往地獄衝(學員笑),然後後面還有配樂,可是表姐夫又沒事,對啊!所以要善於理解這個理路。
人要有一點自我幽默感啦,這件事情……聽好,我再三強調我不是說對,可是背後有它的因緣果報在裡面,學法要善於瞭解因緣果報。就好比「積財喪道」,為什麼你不積財?因為你瞭解那個背後的理路,所以一個本來很貪的人自然就不貪了嘛!那因為他們沒有學……你想想看,我們自己有學,我們學了之後都不一定馬上做得到了,我們怎麼要求那個完全沒學的人做得到,對不對?這樣變成我們自己不合理了哦!
所以一切蒼生在我們眼中沒有好人、壞人,只有明不明白的人,因為你沒有好人、壞人,你才不會有瞋恨心,懂嗎?要不然你對壞人會很有瞋恨心、對好人會很有貪戀心。那麼你對好人的貪戀心,你下餓鬼道;你對壞人的瞋恨心,你下地獄道喔!所以為什麼把它轉化成明白與否?遇到明白的人你會讚嘆,隨喜稱讚,你不會貪戀,可是遇到不明白的人呢?你不會瞋恨,因為你定義他叫「不明白」,你會悲憫他。你如果不悲憫他,你的愛心……沒有情的哦,「慈悲」好了,換這個比較精準,你的慈悲心是長養不出來的。只要你不是慈悲心出來的,你對一切蒼生都沒有作用,因為慈悲才是真正解藥,作用嘛,化解叫作用,所以你對這件事情是沒有幫助的,你懂嗎?要回過頭來去修我們的慈悲心。
慈悲的自受用是清淨,清淨的外作用叫慈悲,慈悲跟清淨是一件事情,兩頭嘛,你不是常常往「清淨」訓練就是常常往「慈悲」訓練。清淨的人看到社會上這些很醜惡的事情是不會被動搖的,他會長養慈悲心。那慈悲為什麼跟愛不一樣?因為慈悲裡面有智慧,所以他不會躁進,他會很有耐心地等待時機,譬如什麼時候該跟他講個兩句話他就聽,什麼時候要等他五年才能跟他講一句話。真的啊,我們有的學員知道,我對自己的學生,我為了跟他講一句話,我等了五年,你要有這種耐心。
為什麼等五年?因為這五年他沒有成長,我跟他講不但幫助不了他,還會害他起疑心、起瞋恨心、起怨怒心……,那我為了他好,反而造成兩個都不好,幹嘛啊?對不對?這叫做沒智慧!所以我明知道五年前他就有某個缺點,我還很有耐心地等五年。當然,這樣的事不是只有一個個案,有的我等了七年,有的現在還在等,我希望不要讓我等過十年。對於很多學生啊,都有一些話要跟他提點,可是還在等啊!你懂嗎?那你這個一下就燒起來了,我如果是你,我已經不知道去地獄幾萬次了(師父、學員笑),這不值得啦!
所以我們學法的人為什麼第一個就是要那個「覺」?覺悟就是你的頭腦清楚明白啊,你知道怎麼判斷。你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你也知道要用什麼耐心去對待他才會讓結果變好。我相信你們認知的不對就是心裡設定有一個美好應該那樣嘛,是不是?那你就應該要努力往那個美好促成,而不是一時衝動讓你適得其反。你何嘗不希望你對他一喝斥,他就改了、就變美好了,可是你這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生氣的能量承載這個喝斥的言語出去是負面的,所以他不會因為你這一個喝斥而改變、而省思,是不可能的!他也許只得到「他未來會怕你、會避著你」這樣子而已,所以要有耐心,知道嗎?
平日練功啦!我還是強調這個,你看那個葉問,他也不是他的師父教他兩招,然後他平常都不練就出去跟人家在那邊……,對不對?最近好像要跟拳王……,我不知道,我沒有看(師父笑),要跟時事符合,不落伍。這樣你可以明白嗎?寬心以待啦,當我們都沒辦法的時候,我們就很專心地做我們的功課,做到有那個專注度,結束了之後迴向給這對夫妻跟他們的冤親債主,這些好能量不斷給他們,他們各自都會吸收,吸收了就會慢慢轉化。那這個轉化的時間因人而異,因為有的是小冰塊、有的是北極冰山,不可能你點同樣一把火就讓兩個融化的速度一樣,那就怪了,你懂嗎?尚且還要看你這把火有多大,這把火就是指我們的正量。
你看,這時候我要舉例小孩子了,咦?這邊又有一個我沒看過的小孩子。(師父笑問小朋友)你們以前在學校有這麼乖嗎?尤其聽這個,你們聽得懂嗎?(學員笑)小朋友也不能跟你說不懂吶,他也會覺得這個氣氛還不錯啊!請問你們在座有沒有誰拿著皮鞭在孩子後面說:「看你敢不敢動!要給媽媽面子,不能動。」沒有嘛,你怎麼要求孩子?那他們在學校時,我相信應該不會這麼……,對不對?(小朋友點頭;學員大笑)你看,還算誠實,還不錯,馬上點頭。(師父笑對著小朋友)可是不行這樣啊,你們在學校也要給老師面子,不是只給師公面子而已啊!
所以,這時候就是……我告訴你,正量啦!(師父笑問小朋友)小朋友,我們上了幾年了?(小朋友靜默未答)從以前到現在,每一堂大課都有這些小朋友,以前他們更小,也是坐得好好的。那你說為什麼?要改變不是靠言語、不是講道理的,道理只能對那個本來就會改的人講。換言之,他本來就會改,你也不用跟他講道理了,對不對?所以是要把真理演出來,「演」是「做」的意思。為人演說嘛,佛家講「演」,就是你要把那個真理做出來,你就產生科學家講的正向能量,能量越大,自自然然不用言語就攝受住了,一個一個生命體該怎麼樣,他就怎麼樣,你懂意思嗎?
比如說小孩子在這種課程裡面不應該吵鬧,假設「不應該」,不應該的反面是什麼?應該穩定乖巧、安靜,對不對?你看,他們就安靜穩定了啊!小孩子的靈性跟大人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待都是平等的。好,你看待這些發生的事情、做錯事情的人,他們的靈性跟我們也一模一樣,只是他們迷失了。那我們現在力挽狂瀾,把自己力挽狂瀾往覺悟的方向努力,但他們沒有機會,所以他們是值得我們憐憫的一群,而不是值得我們懷恨的一群,不應該是這樣。所以,憐憫心要常常存於心,以後遇到,你的態度要緩和,你講的話要嚴正──嚴肅正確,態度緩和可能對事情還會有幫助。
好啦!那今天時間超時就到這邊,最後不免俗啦,剛剛講,希望諸位能夠早日成就阿彌陀佛,成就自己的阿彌陀佛嘛,自己內在光輝的自性啊!那「阿彌陀佛」也不過是外在顯化的一個善巧方便的名義,能夠作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疑難雜症,所以另外一個名稱也就叫做「阿伽陀藥」。所謂「阿伽陀藥」,白話文就叫做萬靈丹,一旦我們生命擁有了這一顆萬靈丹,對待任何的問題都沒有問題了,而那一個萬靈丹其實也就是諸位完美無瑕、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你們的本能。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裡面,不管遇到多少障難、阻礙,你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是對佛菩薩而已啊,第一關鍵你要對自己深具信心,然後再信賴佛菩薩,提升那一個信仰的信心,祂才有作用。所以自己永遠是最重要的,要慢慢地堅固自己的信心,「信」才能產生力量,態度決定一切,信心成就一切!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
感謝!
🌱 延伸閱讀 : 弘聖上師 說法影音2015年12月28日 台中明覺法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