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七塔寺「睏了就睡,餓了就吃」禪語開示

Master Hong Sheng's Instruction of

"Sleep, If You Are Tired. Eat If You Are Hungry."

- Zen Words Spoken by a Monk in Qita Temple in Ningbo in China

 

寧波七塔寺「睏了就睡,餓了就吃」禪語開示.jpg

 

--- 收錄於《圓通慈航》

 

( 老和尚對著 師父上人說的這句「睏了就睡,餓了就吃」禪語,讓同參既好奇又不解,在一般人聽來稀鬆平常的一句話,卻是別有禪意。當時,師父上人曾簡明的開示禪師心要,留給學員各自體會的空間;但若要深解其趣,仍仰賴生活當中的真修實學來提高悟性。普陀山行結束一年半後,出訪同參藉台中明覺法堂( 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九日) 的上課因緣,提出了這句禪話頭在解行上的疑惑。師父上人深入法要,精闢開示,全文如下:)

學員:

請教 師父,我們去普陀的時候,那個老和尚有說「累了就睡,餓了就吃!」我想說:這怎麼會是參禪呢?因為我也是有在拜佛,我拜時就突然會想到說,我好像常常也沒有餓了再吃,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情緒不好也是吃,那有時候也吃到不知道飽了……就是會煩,所以越吃越煩躁。然後,累了有時候反而不會想睡覺,就是那個雜念很多。那種境界是怎麼去……想請教 師父,是不是我們沒有餓了就去吃,也是一種妄想跟貪念?如何克服?感謝 師父!

師父上人:

好,請坐。佛法的一切應對都有它的總別啦,「總的來說」跟「個別體性」。妳說的這個普陀山的老和尚,他講一句話裡面也有「總」、「別」。當然「別」的應對個人的部分嘛,那「總」的叫做通則!妳剛剛講到吃,有一個滿有趣的問題,你們得先去思索一下,你們究竟是想吃還是餓了吃?(學員回答:想吃!)想吃嘛,對不對?那有沒有餓了才吃?(學員回答:有!)有嘛,餓了。到底是真的餓了才吃,還是你有想才會餓?「一切法從心想生」吶!所以如果你們沒那個想,你們就不會有餓,就不會想吃,對不對?那你看,有很多是,「沒有哦,我根本沒有想。」你看粗糙的「想」,跟我們講的那個細念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人的思惟是很粗糙的,這時候想了,當然我現在講這個思惟,跟前面講那個思惟是不一樣的意義啊!「想」很粗糙,要不然怎麼會有這些阿羅漢祂一個禮拜只要吃一餐就好,那一個禮拜也會餓;或者是修禪定的人他以「禪悅為食」,他不用吃我們這種碳水化合物。禪悅為食啊,對不對?人家虛雲老和尚一坐下去就十幾二十天,他十幾二十天為什麼不用吃?達摩坐下去有沒有九年(師父、學員笑),你們在故事上聽的啦,九年,那當然不一定是這樣!所以你沒那一個「想」你就沒有那一個境界相。

當然,「餓了就吃,睏了就睡」,這也不是一般人有能力做得到的,你懂嗎?你們想說,你們現在睏了真的睡得著嗎?你看,有躺在床上不一定有睡啊,對不對?人家 釋迦牟尼佛坐在樹下,不一定沒睡啊?所以,睡有沒有達到那個睡眠的效果?光這一個問題,幾乎現在七十幾億人口沒辦法察覺到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這跟修行有關係啊,亦是我們的生命質性都變質了,變得不正常了。所以你沒辦法睏了就睡,我們是很累想睡,睡了之後這些夢一直在做,沒有真正在睡。

科學家告訴我們,每一段夢都大概五秒鐘而已,依你的大腦起用每一段五秒鐘。可是你可能夢了十年,對不對?夢了十年了,在那個腦波圖只有五秒鐘「啪啪啪啪啪」這樣過去了!然後整個晚上都一直在連接「啪啪啪啪啪」。五秒鐘換一個、五秒鐘換一個、換一個,然後你醒來能記得的只有一兩個,甚至全部記不得,甚至你有在做夢你也不知道。那你不知道它還是有。所以「睏了就睡,餓了就吃」,它是一個很高段的禪法了。它跟我們現在人真的人生好累就去睡,那個意義是不一樣的。

 

「睏了就睡,餓了就吃」,依總的通則來講,

是指依循真常生命體性的那種自然,而不是隨順妄想。妄想叫不自然!

所謂是第一個叫「見山是山」;第二「見山不是山」;最後又「見山是山」。後面的見山是山跟第一個見山是山是不一樣的,它只是你們用言詞能形容出來的是一樣,可是它表達的「義」是不一樣的!那它有總持之說。總持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沒有辦法生命活得這麼自然?自然啊。它只是告訴你,你累了你就睡,你餓了你就吃,這叫自然!那麼你看,這一個是要表自然,可是剛剛我們講的那一段是什麼?那一段是你沒有想(妄想),你怎麼會吃?對不對?那有妄想就不自然了,也就不自然了,就不是佛家修持真常生命體性的那種自然。

 

老和尚在定中境界說的這句話,我們如果都用著意識心去解讀,

那麼「睏了就睡」的禪境是什麼,就永遠得不到了

所以你要瞭解一句話,一定要看那個「機」對到什麼地方,當機者那個「機」,契機契理的那個「機」對到什麼地方。那如果我們不瞭解的話我們就會拿來亂兜。就好像現在禪門公案有一千七百多則嘛,仔細的我不知道,大概是這樣,因為我也沒看過,是聽人家說,你們有機會去翻翻看。那麼我們現在可以講一些禪門公案啊,那講了有沒有用?講了沒用。因為它所有這些禪門公案的故事就是真實故事,真實故事叫做公案,古時候用詞叫公案。這些真實故事都是在定中產生的,禪定的「定」。那麼通常他們也都是「三昧定」,在「三昧定」當中的一種互動產生的。

也就是,嚴格來講,我們現在如果有一堂課叫做……我們要上禪門公案這樣的意思,我們就沒辦法了!為什麼?因為只有入定的人才能講,因為那是定中產生的,換言之,叫做定中的境界,境界相。所以,老和尚講一句「睏了就睡」,如果他在定中講這一句話,那他就是定中境界哦。「定」怎麼樣得定?「正昧定」、「三昧正定」是完全沒執著。你看!換言之,只要我們有執著我們就沒辦法去瞭解什麼叫做「睏了就睡」。對不對?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用我們的意識形態、經驗法值的概念去解讀!我們永遠得不到什麼叫做「睏了就睡」的禪境,我們就得不到了。修行,這叫修行!

 

境界要靠修持。修持若依禪門的話就是要參話頭,

天天在那邊「睏了就睡、睏了就睡、睏了就睡」,

念頭集中在一句話,到了臨界點就會開悟

那麼,如果學術研究就不管這個了,那學術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你「人」命運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嘛,那是假的,所以我們不講這個部分。如果你是修行的話,那是境界的問題你就得去修持了。那麼修持如果依禪門,欸!不是不能去講這句話跟聽,如果你要講,你「聽」就變成是一種參話頭。你天天在那邊「睏了就睡、睏了就睡、睏了就睡」,對不對?吃飯一口也沒吞進去。「睏了就睡、睏了就睡、睏了就睡」,很多禪師是這樣吶!在飯桌裡被師父喝斥啊,頓時開悟啊!為什麼他有辦法?因為他在參話頭,「參」到你表面以為他是神經病。對啊!因為他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在那一句話而已,其他的他都不理,那到了那個臨界點他開悟。

我們現在的人雜事太多,這個很難、很難!我們像他們這樣子做還真的會變神經病!就好像以前我們才講的啊,很多學員來說:「師父,能不能不要要求那麼多啊!那能不能您派個功課像鍋漏匠這樣就好了,不要要求我們要改這個、改那個,人家鍋漏匠就只有一句佛號念到底,累了就睡……」用現在的語體文叫做,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時間就念佛就好了啊!所以他是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念,對不對?念累了又睡、休息什麼……等等。就扣掉柴……他也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啦,他就是吃喝拉撒睡,因為有人供養好好的,一間佛寺他就在裡面,三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站三天!你看,有幾個人這樣!然後以前有很多學生就來啊,跟我們討價還價,「能不能像這樣就好了啊!」可以啦、可以啦,我做大護持好了,我去幫你租一個套房好不好?你天天就在那邊……我看你不要說三年,你三天就瘋了(學員笑)。還三年、三個月!會受不了啊!受不了那個寂寞啊。我們現在人是這樣,所以要依你現在的質性去修持。

 

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現在要度眾生比以前困難億萬倍。

老禪師此句話的別意是說,若累了,就去「睡」吧,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

我說有「總」跟「別」啊,剛剛我講的是「總」。那「別」……他這個情形是,我們在普陀山那一趟行程從一個佛寺要走出來的時候,後院有一個……我們在正殿那邊還沒出來的時候看到的一個禪師,然後有點駝背,一個老禪師,那時候有對到眼。啊!互相微笑一下。結果我們要出來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來了!冒到最前面、最前殿。我們在那邊聊一下事情,大家一群人在那邊,他就突然走過來撂下這兩句話(指餓了就吃,睏了就睡)就走了!她剛剛在問的是這個。

「總」的講完了,那「別」的是什麼?「別」的就是這個……「別」的要講嗎(師父笑說)?「別」的就是現在要度眾生比以前難上N億萬倍,很多古師大德不再來、不想再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那麼在三千年前,閻浮提眾生已是剛強難化了,三千年前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時候,祂那時候講的這些佛經,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了,來到現在是 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已經增上億萬倍了。就是說,現在的眾生已不是當年的剛強難化可以理解的剛強難化。三千年前的人心比較宅厚嘛、比較純質、比較不那麼功利思惟蔓延嘛,對不對?

我們現在科技昌進,整個地球是不是功利這些概念越來越嚴重?所以現在的地球,比起三千年前的地球人剛強難化的倍數不知道多了幾倍了,所以有這一個層面。當然在他們的世界來講,在這個時代度眾生,我們不要講「度」好了,你光要幫助、服務眾生都很難!你即便要對他好都很難哦!那這個「別數」就是什麼?就是他在分享嘛,說反正我們都不要度了,對不對!這個很累的事情。那累了就睏,累了就去睡了嘛,睡就是……好啦!﹝款款ㄟ﹞(台語:整理行李之意),不要在這個地方了!是這個意思!這是「別」!「總」當然是剛剛講那樣,你們比較好懂。那這個就是看緣分嘛,看緣分啊!他﹝老摳摳﹞(台語:此指年老體衰)啊,我們還有一些體力,還有辦法被折騰啊,所以,還可以稍微繼續一下沒關係,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啊!

那如果你們沒有遇到,沒有稍微往這個佛的思惟去提升的話,你不太容易感受到啦!為什麼知道嗎?我們很難感受到我剛剛講的那一段,因為我們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都很黑,感覺不到那個落差在哪裡。這個時代克實而論真是這樣。可是你想想看,即便是這樣,我們末法時期過了一千年,還有將近九千年,那後面將近九千年你看那個要命!所以,在這個時代你們要修行,第一關鍵要有所謂的「出離心」,不能迷戀在這個世間的所謂的小樂當中。小樂其實不是樂,是「苦稍暫停」。苦稍暫停,現在苦暫停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意思是說苦愈來愈多,樂愈來愈少了。那現在還有這個平衡點,有這個平衡點還可以有作用力。當這個平衡點再失去,假設在末法時期再往後一直延伸,你們假設這輩子沒有去成就,又有地球的「緣」,下輩子投胎來,不是在末法時期就是在滅法時期,哇!更可怕,滅法時期!

 

地藏菩薩依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

教導眾生「孝親尊師」的科目,這也是所有佛法成就的根基

所以,滅法時期可怕到只有地藏王菩薩有辦法。世尊把滅法時期,其實也包括了末法時期!就是說,祂的法運結束之後到彌勒菩薩成佛,成彌勒佛的這一段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的時間,委託給地藏菩薩的原因就在這邊。因為這些眾生剛強難化到你無法想像。當然,只有地藏菩薩那一個大願有辦法去承當。地藏菩薩你們知道嘛,祂教什麼?「孝親尊師」。祂的根基就在這邊。因此「孝親尊師」也是一切佛法成就的根。那麼你要那時候的人慈悲,他不可能!他沒辦法理解什麼叫慈悲。如果你沒有孝親尊師的根基,你也抵擋不了那一些不孝親尊師的這些人。

那我們現在已經不太孝親尊師了嘛,禮崩樂壞了,地藏菩薩的重要性就在這邊。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為祂的媽媽說法在忉利天,十方世界一切不可說數,一切諸佛及諸大菩薩摩訶薩統統來集會。你看,這裡面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哦,它後面當然《地藏經》有告訴你們,所有的這一些天龍八部什麼也統統來!那來的是誰?是地藏菩薩過去、現今、未來,當度、未度的一切眾生統統來!其中有一樣是有別於一切所有大藏經典的就是什麼?一切諸佛共來集會。你看看,所有的經典沒有一切諸佛會到的。所以,你就知道「地藏法門」的重要性,它也就是一個總持法門,一個根基。

那意思就是說,在滅法時期的眾生以前,惡劣到……我們用建築物來講,所有的上面都毀了,建築物有地底下的地基嘛,那它地面上的建築物都毀了,那些統統捉摸不了了,只剩下那個地基有辦法去鞏固住。所以在滅法時期,地藏菩薩就是那一個地基!那麼這也告訴著我們,一個人在修行不能不具足地藏菩薩的本願。那麼這一個「本」又有幾個層面,有所謂的依自性源頭產生的,這個沒有時間的差別。另外一個「本」就是什麼?生生世世都發這樣的願!生生世世嘛!所以它這個「本」很雄厚。那發什麼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啊!「一切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啊!你看,有辦法發這樣的心願,祂的這個生命體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沒這樣的心量的話,如果你是古師大德,這個時代你大概也不太想要回來再去「度」這個時代的人。

所以,這個讓我印象中想起了當年,這個已經好久以前了,好久以前的事。當年達賴喇嘛有記者訪問他,問說:「哎呀!聽說達賴喇嘛你是人稱觀世音菩薩再來啊,對不對?」他(指達賴喇嘛)就笑一笑啊!他說:「那你這輩子結束之後……以後還要不要來啊?什麼時候要來啊,要用什麼身來啊?」大概這個意思啦!然後他(指達賴喇嘛)笑一笑,「再說、再說!」意思是說,心裡想說不太敢來!對啊,還是考慮一下,有選擇的話不來了,這樣子啊。所以這個時代要修行,要秉持一句話叫做「自求多福」。

先要把自己調好,那自求多福不是毫無目的、漫無目的,要依地藏這一個根!所謂淨業三福有三條嘛!第一條是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就知道為什麼在你們還沒有晉級到一個階段,修持到一個層次以上的時候,不間斷在強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三本善書也好,經典也好,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的完成科目。它把它具象化了,要不然淨業三福已經講完了嘛,古時候的人不用那麼具象化。你看,抽象、具象又來了,對不對?所以,你如果看到抽象你就依抽象去體會、去參!欸!你反而有一個更寬廣的空間哦!那麼學法也是這樣。

以前人你只要跟他講孝養父母就好了,你不用跟他講《弟子規》,他就「喔!我知道了,知道了!」知道怎麼孝養父母更深入。現在不行,現在孝養父母,他說:「我都嘛在孝養父母,我們都在做孝子,叫長輩孝順兒子!」(師父笑說)我們叫長輩來孝順我,我們叫孝子,都變成扭曲的。所以要加一個《弟子規》的那個條例,被古人整理出來的,該怎麼做的,那個很有形有相的樣子!那這樣現在人才有一個依循,要不然一不好就是又閃神了。當然奠基在孝親的基礎上,你才有辦法提升敬師。那以敬師的基礎擴及敬一切眾生,那時候就是慈心不殺,落實在《十善業道》裡面。《十善業道》以前是修所謂的人天福,淨業三福的第一條。也就是說你一個「人」都不會做了,你沒辦法修持超越輪迴,因此你連小乘法都攝受不了。所以淨業三福的第二福就是小乘法「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小乘法。第三福「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一直到「普皆迴向」,都是所謂的大乘法,它就有這三個根基。

 

學員:「願很難發,怎麼發?」

師父:「要去體會,要先有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的『心』。」

每一個後面都要具足前面。所以你要第三福,你一定要具足前兩福。那前一福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整部的一個說法內容所承載的。所以祂不斷告訴我們一些例子,地藏菩薩前身講不完吶……那一輩子是大長者子、那一輩子是光目女、那一輩子是婆羅門女,祂各有祂發同樣一個宏願的因緣。那昨天我才跟阿哲講而已啊,他說:「這個願,我們即便知道要發願,『願』很難發起。怎麼發?」我說:「不是怎麼發,是你要去體會。」發願這件事情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的,也沒有人可以拿著刀子架著我們,「你要發願,所以就這麼發吧!」對不對?發不出來!

所以意思是說,如果你第一個沒有去感同身受、有將心比心的「心」,你也就無從討論起佛家所謂的發願。那偏偏在佛法的修持上,「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道」對不對?那麼佛法的修持又告訴你,第一步就是發願。因此,所有你看到《地藏經》在講地藏王菩薩能成就的修持,祂都不是修、修、修到發願哦,祂都是有一個事情讓祂觸發到了,祂發願開始修,是這樣!祂修了生生世世,依祂的本願。那我講的,自性的這個角度為本的話,你們每一個人何嘗沒有,只是都被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給覆蓋住,這一個本願完全覆蓋住顯不出來。所以,我們在過著芸芸眾生這些五濁惡世特質的這些……我們講的台語﹝ㄍㄧㄍ一ㄍㄜ ˊ ㄍㄜ ˊ ﹞(台語: 比喻很多事情攪在一起)啊,這些很汙濁的生命狀態,緣由在此。

那麼,就像我剛剛前面講的,你得要把前面理解的那些做一個清理,不管是調身、調息等等,你前面還有這些所謂的最、最、最基礎的「資糧位」要去完成。你會不會處世?你會不會待人?那麼這些的科目也就不難理解啦,「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你把「自私自利」拉出來,所有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都是建構在「自私自利」上面而有的,它是所有一切惡質的地基!對不對?你要把這個地基給轉化掉、毀掉,所以不管你在各行各業,你的待人處世就要以這個做準則。

你只要有自己,什麼叫「自己」?「自己」很好理解,你有沒有情緒?你做事、處世待人會不會依情緒運作?如果會,那你就是自私自利,就是這樣而已。那你是自私自利就不用學法了,因為你永遠學不會!因此卸除掉自私自利是開始學法的第一步,所以各有因緣。比如說,我是用畫畫來打掉它,我們的機緣啦,就是把握住當下! 畫畫也不是我去找的。我們從小胸無大志,會畫畫也是糊里糊塗自然接觸到的,這就是一種因緣之下。那我們有一個好說就是,遇到的我們會比較認命,認命不是宿命觀哦!「認命」你看這兩個詞「認命」、「宿命」在不同的領域解讀又不一樣!當然我們這邊會告訴你的是,「認命」是你要認識你的生命!而不是那種「喔,好無奈哦, 我認命啦」,那個哪有「認命」啊,你有一個很無奈你就沒有認命了。

所以,跟「認命」冥合,我們認識了我們的生命是什麼。比如說,我們小時候生活也不是很優渥,日子也過得不是很自由,「嗯,必有其因!」對不對?你也許不是很知道它的原因是什麼,可是,你看你的態度是「必有其因」你就不會往外怪了!這時候你開始認命。你開始要認識命了嘛,那為什麼你還不完全認識,因為沒人教你,對不對?第一個你自己又還沒開智慧,所以也沒辦法自己知道,那這時候你至少可以接受嘛!接受就是「認」的第一步,你不能接受你就永遠不認命。那兩個「認命」都沒有,那個無奈的「認命」也沒有,那種認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命是怎麼一回事也沒有,統統沒有。所以,這樣一個生命體就是標準的六道眾生,而且後面加個「求出無期」。

你看,學法的人即便是六道眾生,我們還可以「剋期取證」哦,「剋期取證」是求出有期哦,是你自己的氣魄決定哦!你看,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不證菩提,不起此座」,人家這邊要求了。所以「剋期取證」,坐下七天開悟證果就來啦!那我們如果沒有這種氣魄,我們就是求出無期於六道當中。現在常常三惡道的比分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你不要小看啊。

那你說人身難得,難得在哪裡?我們一般人不會去理解這一件事情,「嗯,就男女結婚,就生孩子啊!我就被生下來啦!」現在人口在暴漲怎麼會難得呢?對不對!七十幾億人口不斷在增加,怎麼會難得呢?「此消彼長,此長彼消」,來來去去嘛。所以,即便我們都知道佛經告訴我們人身難得,是像爪上塵、盲龜浮木、須彌穿針,對不對?像這樣的我們還是很抽象啊,你能想像嗎?為什麼須彌穿針?因為你從來沒爬到……叫做什麼?喜瑪拉雅山。你從來沒爬上去過,你能想像須彌穿針是什麼意思嗎?你看哦,你們以前聽過嘛,你們以前「哇,好難哦!」什麼難?你站在喜瑪拉雅山頂 -- 珠穆朗瑪峰   (聖母峰頂),然後繩子掉下來、丟下來,我們在山下,我們在這裡好了,在台中然後繩子剛好穿過那個洞!很難對不對?你有沒有想過,你爬得上去嗎?從你已經在那邊丟下來都這麼難了,你沒想到你爬不上去那一段,有時候你爬到山腰你就高山症死掉了。比這個更難!所以,人身難得就像這樣子!非常難、非常難,所以要珍惜生命!

 

修行要務實,要從生活人事當中斷掉自私自利開始,

做到了就從那邊開始發展

珍惜生命!你看,我們現在人只要說珍惜生命就又自私自利了,﹝惜命命﹞(台語:此處指過於珍惜身體)對不對?燉補啊、保養啊,這個不是在珍惜生命(師父笑)!這個是在什麼?做工具的奴才,做你這個機器人的奴才。這是機器啊,你是裡面操縱的那個靈魂。所以那個才是你的真正生命,只是你要換到這個工具很難得,做這個人身。然後你看,你要不要愛惜?你要愛惜你就要順乎自然律。那你順乎自然律,你才能去真正體會到禪師講的「睏了睡,餓了吃」,那是自然律。他的「睏了睡,餓了吃」是不起心、不動念的意思,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佛了。

 

禪門的話頭統統都是定中境界,如果沒有「參」去,

而直接拿來用的話,就變成了「狂禪」、「狂慧」,

出口都是佛言佛語,然後做的都是三惡道的

所以,人家禪門在講的那些禪話頭,統統是定中的境界,我們不能覺得很高尚拿來自己用,你要「參」去,你不是直接拿來自己用。那如果拿來,我們就常常變成佛家在講的「狂禪」、「狂慧」。什麼叫「狂禪」、「狂慧」?出口的都是佛言佛語,然後做的都是三惡道的。我們講的,「講的三界外,做的三惡道」,都變這種樣子,以致於有學佛的還比沒學佛的糟。因為有學佛的……依我們現在人,很聰明啊,記這些佛言佛語超厲害的,然而,就會把這些佛言佛語兜在錯誤的理路上,然後去訛化跟人家爭辯。拿個佛言佛語人家也不能回應,對不對?也反駁不了,因為那是佛言佛語啊,可是兜的地方是錯的。那錯的即便是錯的,人家也沒辦法回應。所以就變成一種所謂的造業,消遣佛法、消費佛法。所以,這樣的人多數都是下阿鼻地獄多,因為他等同毀佛謗法。

嗯!要講啊,那阿鼻地獄長怎麼樣啊?不知道?其實你們都忘記了,因為我們都去過,都忘記了。都被關過,關出來太久了,所以忘記了。其實也不用太久就會很快忘掉!你們孟婆湯喝下去,對不對?其實這叫隔陰之迷。一隔陰之迷,所有的過去生生世世忘光光了,那個塵埃蓋得太厚,以致於在當年 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候,說到地獄景象,阿羅漢聽到流出血汗。你看看那多恐怖!為什麼阿羅漢祂聽到可以出血汗?因為祂可以回憶起。阿羅漢這種生命體已經證得了,因為祂有正定了,三昧力嘛,當然祂可以知道自己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所以過去五百世當中,祂曾經有幾世在地獄的景象,祂想起來,哇!嚇到出血汗。我們現在都是一種很含糊的概念。含糊的概念也沒關係,就從務實的基礎上去落實就可以。

 

睏了睡不是拿來怠惰的藉口,而是鼓勵我們趕快順乎自然律往上,

還沒做到的話稍稍勉強你自己,「勉強自己」叫做自然

什麼叫務實?你懂得的啊,比如說我們剛剛講,或你懂得又認同的那種地方。你們認不認同自私自利啊?不認同,對不對!這是不是很具象,你就從那邊對治起,我做人做事都不要自私自利,這樣就好啦!那邊就會開始發展了,在你們生活當中就做到。他也不必去什麼「八關齋戒」啦、去打佛七啦、坐禪七啦,統統不用,它就在你生活當中,這叫修行。那你生活當中就是一種自然嘛,所以是「睏了睡」嘛,千萬要知道哦,睏了就睡我們千萬不要拿來當做功課怠惰的藉口哦(師父笑說)!我們常常會這樣子,那是境界不同,人家在定中的境界,人家是鼓舞我們趕快順乎自然律往上。那什麼叫自然?你現在還沒做到,你要稍微勉強你自己那叫自然,你懂嗎?你要加一點「勉強自己」那叫自然。那真正不用勉強就能合乎道法運行那叫「法身大士」,那叫「無功用道」。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你要謹記,「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要常常薰修這個東西,你才有督促力去修行。要不然我們「直接睏了就睡」啊,那一睡就不起了我告訴你。你的覺性啦,覺性就睡死了,那就沒希望了。這樣可以明白那個「睏了就睡」!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