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聖上師 說法開示
2015年5月23日靈隱寺-藥師殿
Instruction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Lingyin Temple at Hall of Medicine Buddha
in China on May 23rd, 2015
靈隱寺藥師殿 所供奉的「東方三聖」:藥師佛、月光菩薩、日光菩薩
地點 : 靈隱寺-藥師殿
時間 : 2015年5月23日
--- 收錄於《圓通慈航》
釋迦牟尼佛到人間教化眾生,已經八千次!
沈老師:
有八千個這樣學位的佛,來到人間來……
師父上人:
沒有,他講的是特指這個悉達多,祂已經來過八千次。
沈老師:
那一次是第八千次!
師父上人:
祂回我們這一個放牛班,教了八千次了。
沈老師:
是是是!哦,瞭解,謝謝!
師父上人:
教到現在,我們還是放牛學生(師笑),多難調化!所以我們要加油,知道嗎?
香客:
釋迦牟尼祂的原名是叫什麼?
師父上人:
釋迦牟尼……
香客:
祂的原名,在成佛之前的名字?
師父上人:
成佛之前,在印度這一位叫悉達多。
香客:
悉達多?
師父上人:
對!悉達多的意思,中文叫「一切義成」。一切義理的成就,叫一切義成,印度話叫悉達多。而 釋迦牟尼佛就像教授,「悉達多教授」,所以是悉達多.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意思。
香客:
悉達多教授?
師父上人:
什麼科系的教授呢?教慈悲、清淨的科系,所以悉達多是−− 慈悲清淨的教授!而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者謂之佛。
( 一行人走至藥師殿前)
師父上人:
藥師。
沈毅師兄:
藥師殿。
師父上人:
月光菩薩、日光菩薩。
沈毅師兄:
日、月二脅侍。
師父上人:
對,依十二願成就。
沈毅師兄:
師父,日、月二脅侍聽得比較少。
香客:
日光跟月光?
師父上人:
對!那代表什麼?明!所以藥師如來琉璃淨土,沒有黑暗,光明照耀啊!很多人都很冤枉,聽到藥師兩個字就只是會生病來求祂,不知道祂有無量的寶藏要去挖,唉!很冤枉!五蘊皆空,一塵不染。所以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是五蘊,對不對?五蘊就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簡言之,就是物質世界跟精神世界汙染成形的基本粒子叫五蘊。
沈毅師兄:
五蘊是?
師父上人:
五蘊不是五臟內腑哦,不是!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看得到的,感覺得到、摸得到的這些。所以「色」代表物質的意思,用你們現在的話叫物質。「受、想、行、識」就是精神,我們有心理活動跟物質活動。那麼五蘊皆空就是……其實萬法一切由心造,《金剛經》上講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五蘊是一個假相,那麼五蘊濃縮到最後,依科學的講法就是所謂的微中子、量子力學這些電子海。我們所有的物質是不是這些質子、中子、電子的不同排列組合而成的?
在佛家講「一合相」,那一個一合相就具足了色、受、想、行、識。它不是切成五個東西,它是一個基本粒子具足了這五個特質,叫五蘊皆空。那為什麼叫皆空?因為它剎那生變。它是一個幻相,它不是真實的,它是依人的妄念起用產生的這一個幻相。就好像我們做夢一樣,有形形色色,一旦我們醒來了,夢在哪裡?夢是曾經,曾經也不存在了。
所以整個我們的人間,整個宇宙的幻化就是這麼一回事。可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它著著實實存在,比如說這些 (意指藉這些藥師殿的佈置表法) ?因為我們有堅固的執著。那麼《大般若經》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整個宇宙。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形形色色是怎麼來的,它講得非常細緻,就是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來的。所謂無明不覺,一念無明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所謂我們這些見分、相分、自證分都已經產生了,也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一下變現出來整個宇宙。
所以宇宙的形成並不是大爆炸,大爆炸是宇宙形成裡面的一種現象,而不是大爆炸產生宇宙。所以宇宙的形成,是我們的一念不覺當下頓現出來。那我常用一個比喻,好比我們在看電影,是不是投影機投在那個屏幕上,它是一下子就全部出來了?還是投出來先有一個人,再有一棵樹,再有什麼?不是!它只要底片是怎麼樣的圖案,它是同時出來就整個都是了,我們這整個宇宙就像這樣。可是細緻到我們無法想像。
彌勒菩薩,天王殿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這整個宇宙的形成,就是心現識變出來的。那它的頻率震動有多快? 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的意思。一彈指,速度快的人一秒可以彈七次,你再乘以七,這就是我們整個宇宙形成的一個理路。你看,假到我們以為它很真。
那麼以前,有碰過攝影的人都知道,以前的電影是用那個底片在跑的,現在叫數位。對不對?底片跑一秒鐘二十四格,跑過去我們以為是真的,才二十四格哦!那你用七乘以三百二十兆,就是一秒,我們現在的境界就是這麼細緻,所以我們認假為真。因此佛法才告訴我們說,這些假的形成就是那個五蘊。所以五蘊皆空。五蘊本來就是沒有的,剎那生滅。因為我們的執著,根深柢固的執著把它誤以為有,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我們以為有的世界受災、受殃、受難,很冤枉!因此如果不學法,這些高度科學永遠不能理解。
心外求法,了不可得,真正的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遇,明師難求
那麼很多人不瞭解佛法是什麼,他以為往外追逐的那個求保佑、求欣慰、安慰的本身就是,其實不是!佛法它基本上教了五個科目,用現在的用詞叫: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這五個次第不能對調,它前後都有一些密切關係的連繫。智慧很重要,最重要,智慧就是「佛」的意思了。你要得到佛,你前面要有什麼?倫理、道德、因果觀。如果一個沒有倫理、道德、因果觀的人,他的貪瞋癡會太重;貪瞋癡重的人,他就有得失心;有得失心的人,心就不定;心不定就沒有智慧了。所以這三個觀念跟所謂的落實非常重要。倫理、道德、因果,有了這個的基礎,你自自然然會開智慧。
為什麼科學、科技擺最後?因為科技是工具,那麼我們現在的二十一世紀,為什麼把地球搞得這麼汙染?就是因為我們把科技擺在第一個,我們不要倫理、道德、因果觀。所以我們沒智慧去駕馭科學,直接被科學反撲回來了,最後我們就自受殃。自己遭殃,也怨不得別人。那麼一旦你有智慧,你的科學只要用了,就是利濟蒼生的。
所以你看,我們現在的科學再怎麼發展,也都沒有彌勒菩薩厲害!偉大的科學家!彌勒在講唯識法相,祂把整個宇宙怎麼產生的、我們人是怎麼來的、萬物怎麼形成的、來是要幹什麼的、我們做人要有什麼意義、要用什麼心態對待整個宇宙、整個宇宙與我們到底是什麼關係,講得太清楚了!只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不學,都迷心他求,「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我們只要一到佛寺,就只是祈求人家保佑我,我們自己都不改個性!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佛法論實質,四眾平等,只要你做到的就算數。要不然,你有沒有發現四大菩薩,中國最有名的,只有一個示現出家相,其他都示現在家相!這就是告訴我們:眾生著相。我們老是被外相給迷惑,而用堅固的執著去讓自己在一種對立的狀態裡面受苦、受殃。
如果我們破除了這個,回歸自性本然的話,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就是−− 做到的算數!那不在外相。所以當年六祖惠能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已經在教無盡藏比丘尼了。那時他才二十幾歲,他三十幾歲才剃度啊!你懂嗎?世間人就會有這一回事,心外求法。所以為什麼要學佛?就是為了破除我們內在的執著心、分別心、妄想心, 一旦沒有這個心的時候,你就回歸自我體性了。那像惠能可能也想說:「不要啦,也不要造成眾生困擾,就被當作笨笨的就好了!」
維摩詰「身雖不出,心早出」;
祂在 釋迦牟尼佛時期示現居士身,是在家佛
師父上人:
你飯吃得飽就好,你還要分辨是媽媽煮的,還是爸爸嗎?還是我兒子要孝順我,煮一碗飯,我說不能吃?(師笑)
真菡師姐:
所以剛剛那一位出家師父說,不是出家眾就不要在這邊說法?
師父上人:
我沒有說法,我跟你們聊天。(師笑)出家者,有四個層面,順便讓你們瞭解:「身出心也出」有如 釋迦牟尼佛;有一種叫做「身出心不出」,就是表面已經剃度了、穿袈裟了,可是心裡一堆煩惱卸除不掉;第三種叫做「身心皆不出」,就像我們博地凡夫;有一種叫做「身雖不出,心早出」就像維摩詰一樣。當年 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時候,有一尊在家佛,有一尊出家佛,那 釋迦牟尼佛叫著大目犍連、舍利弗……等等大弟子去見祂的時候,要以禮佛右繞三匝、三跪九叩的儀式去朝拜祂,因為祂是佛。所以不在外相。尚且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對不對?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禮敬諸佛?儒家也講「毋不敬」嘛!我們看到一花一草,都要當作佛來禮敬,哪還有外相!所以永嘉玄覺說什麼?「分別亦非意」。那如果我們不是「亦非意」的話,那就實是分別的博地凡夫。所以不在外相的問題。
大殿內專注閉眼傾聽的信眾來自內蒙,抓緊機會,在 師父上人開示後的片刻,與 師父合影,並立刻邀請 師父上人至內蒙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