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元 文萃 第 16 期【學修心得分享】
這般「用」心
The Intention
文:顏素慧
一日,在平日運動的地方,看見一棵樹幹上綁了這樣一塊牌子「請勿偷摘菜!」有人在這空地上種了些菜,幾個月下來好不容易慢慢長大了,還來不及採收就被別人私自摘了去,心裡惱怒,為了防止菜被偷,便立了個告示牌以示警告!這好像也無可厚非,一般人都會這麼做的,不是嗎?
同樣是種菜,法申老師在《了凡四訓》的課堂上,講了一個老菩薩的故事。這位老菩薩也有個菜園子,一天,鄰居跑來告訴她:「啊呀,妳的菜又被人家偷拔了,老是這樣被偷也不行,要趕緊想辦法呀。」老菩薩聽了,二話不說,趕緊到菜園子立了一個牌子:「喜歡的,可以摘回去吃」。鄰居看到覺得傻眼,但老菩薩說:「這樣,來拔菜的人就不會造業,犯偷盜罪了。」法申老師還講了另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的摩托車被偷了,人家好心跑去跟他說,要他趕快報警。沒想到他聽到後說:「喔!還好他是今天騎走,如果是昨天騎走,摩托車還沒修好,騎了容易出車禍。」
人心都是肉做的,卻有這樣的差別。前面的人煩惱菜被偷,一定不快樂,為了維護自己之利,立了個警告牌。但後面這兩個菩薩知道自己的東西被偷了,當下卻不起任何怨、恨、惱、怒、煩,反而先為對方著想,這般無我,這般用心,將心比心。人的心念竟可以這樣天差地別!
日前,整理舊檔案,發現有兩袋放置多年的文件袋,拿出來看,是十來年前跟兩位長者借來的東西。一袋是珍貴歷史老照片,一袋是兩本國外絕版書籍,這都是當年因工作關係而借來的。被翻出來時,非常羞愧,因為它們都是自己當時曾經起了貪念而沒立即歸還的物品,如今躺在自己的檔案櫃裡。
自從學法後,很多事情再也不能唬弄或遮掩,即使是陳年舊帳被翻出來,也要如實面對。因為「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立即去找出多年來未曾聯絡的電話號碼,雖然心裡很忐忑,但提起勇氣──撥過去認錯並深深道歉。心想對方生氣責備是必然的,然而,沒想到電話那端傳來的,竟是這樣溫暖的回答:「東西在你那兒,那太好了!有你保管,我就放一百二十個心了!」「您是專業,東西在您那,肯定保存得比我更好!」兩位長者忘了這東西是借給我,以為丟失了而難過,但在接到電話的當下卻滿懷著慈悲溫暖,反過來對我表示感謝和信任,不讓我尷尬。他們心裡不是先想到自己,而是先想到我的感受。《了凡四訓》裡說「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兩位長者便是這樣的心念與胸懷。
而我自己,在學習《了凡四訓》之後,才知道「改過」比「積善」更要緊,改過如同把自己這個容器裡的髒水清理乾淨,積善如同在容器裡裝進乾淨的水;不改過而拼命行善也是不完善,清水倒入髒水裡還是濁的。儘管很久遠以前老早不記得的過犯,近日常會突然冒出來,讓自己嚇一跳,然而了凡先生說「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皆存乎一心而已!
《了凡四訓》講的是人生命運的運行法則,以因果闡述之。逐漸深入學習後,日常生活諸多的應對進退便有了清楚的導航,體會到天地萬事萬行存乎一心一念!
✨ 延伸閱讀 : 文萃第16期【學修心得分享】--這般「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