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法寶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四句話是《太上感應篇》的總綱領,相信許多人都可以朗朗上口。
弘聖上師曾經開示:所謂的《太上感應篇》,為什麼叫「感應」?有感必有應,感是因、應是果,所以,另外一個名詞是《太上因果篇》,你發出什麼樣的因,你一定感得什麼樣的果。
《太上感應篇》原是道教的勸善之書,但印光大師曾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薩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試問,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不孝與殺生的果報,那倫理道德養成科目如何能落實與得益?因為唯有具備正確的因果觀,才能明瞭業因果報而不生惡念,進而擁有深厚的正知正見,未來將不墮三惡道,修習《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經》才可能契入。說到這裡,相信有許多學員才恍然大悟,原來平日花很多時間讀誦《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經》,卻無法得到法喜與人生問題的改善。原來是現代人因果觀過於貧乏與淺薄,不似古人的敦厚與懂得敬天,所以距離當人的標準就越來越遠,更不用談升天成神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要拯救現今是非顛倒、混亂悲慘的世界,最快的方法就是全力推廣因果教育,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因此,因果教育列為一覺元學修科目的首要。
一覺元除了開辦《了凡四訓》因果教育課程外,《太上感應篇》隨身小冊,可以時時提醒我們因果的重要性。因為斷惡修善是趨吉避凶之道,而招禍或得福都是取決於人的起心動念。世人在起心動念時,若有絲毫差錯,果報就會天差地別。
也期許各位同修在生活中可以做到「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感恩!
*****歡迎流通 隨喜功德*****
TO REJOICE AND FOLLOW IN MERIT AND VIRTUE
🌟 歡迎至全台 北、中、南各區法寶流通處恭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