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元 文萃 【第九期】 

2015年9月出刊

The 9th Issue of Yi Jue Yuan Digest in September 2015

 

一覺元 文萃 【第九期】 (1).jpg

 

 文萃【第九期】內容簡介

 

弘聖師 開示

學修的正確態度—敬師 重法 實修

人道的基準—五常

 

🔰信而有徵🔰

聽「無住」的兔子往生自在

 

🔸學修心得分享🔸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廣東學修行一年後省思

 

💫聖賢故事💫

積德昌後

 

精彩全文延伸閱讀:

文萃 第 9 期 【信而有徵】--聽無住的兔子 往生自在

 

一覺元 文萃 【第九期】 (2).jpg

一覺元 文萃 【第九期】 (3).jpg

 

《一覺元文萃》以三個月為一期的方式發行

每一期內容含括了「弘聖上師法語」、

同參們的「信而有徵」或是「學修心得」以及古聖先賢的德育故事。

讀者歡喜展閱,契入感悟之法句中,信受奉行,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必能感應道交,心生法喜,受益匪淺,

共同踏入學佛的殿堂,圓滿成就無上大法。

 

 

【一覺元文萃出刊--因緣】

 

因緣會遇,開啟了明覺正法南傳的契機。

馬來西亞同參喜逢一乘圓教法雨、求法殷切、至誠感通,20136月 弘聖上師應當地同參熱情邀約,殊勝的馬來西亞弘法之路於焉成行。

馬六甲民眾,純善樸實,禮敬諸佛菩薩,「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師父上人應機教化,同參大德欣聞法味,歡喜諦聽,當地賢達陳玟生拿督領受正法,蒙受法益,發心護法、弘法,祈願法雨廣施,澤被馬來普羅大眾。

有感於馬來西亞同參求法若渴、常轉法輪之學法信願,師父上人應眾生所請, 遂有《一覺元文萃》之誕生。大馬同參善緣深厚,求法得法,以真誠信願感得《一覺元文萃》期刊之發行,以此接續 弘聖師父上人法緣,亦為正確學修態度做了真切的表法。

 

 

【第九期--聖賢故事】

 

《積德昌後》

    袁安。初為功曹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案行。見人皆埽雪。至安門無行路。除雪入。見安僵臥。問何不出。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孝廉。後為楚郡太守。楚王英謀逆。連繫者數千人。顯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誣。死者甚眾。安到郡。先往按獄。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頭爭。以為阿附反者。法與同罪。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當之。不以相及。遂分別具奏。帝感悟報許。得出者四百餘家。安至司徒薨。初安父沒。母使安訪葬地。道逢三書生。指一處云。葬此當世為上公。須臾不見。遂葬其所。故累世隆盛。子京。敞。司空。京子湯。太尉。湯子逢。司空。隗。太傅。(袁安傳) 

袁安東漢汝陽人(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北)字邵公,為人謹嚴持重,有才德,尚未顯達時,當功曹史。有一次,洛陽下大雪,地面積雪丈餘,洛陽縣令親自出來巡視,見家家戶戶都掃雪外出求食,但巡行到袁安門前,卻無通路,命人除雪入內,見袁安僵臥在床,縣令問他為何不出門求食,袁安回答道:「天下大雪,人人都飢餓,不應干求於人。」縣令賞識他的才德,於是薦舉他為孝廉。 

後來袁安升為楚郡太守,恰當楚王英謀反事件被牽連入罪者,多達數千人,顯宗大怒,而官吏檢舉更緊,由此遭受脅迫而含冤認罪,被判死刑者甚多。袁安到郡後,先往獄中按察,清理出許多無實據罪證者,條條列出,掌校理的府丞,和掌理文籍的掾吏,都叩頭爭論,以為如此做法,有阿附叛徒的罪嫌,依法應與同罪,袁安說:「我這樣處理,如有不合,身為太守,自當承擔,與你們不相牽涉。」於是一一分別上奏,皇上感悟批准,由此洗清冤情,獲得釋放者,有四百多家。後來袁安累升太僕,官至司徒,在職去世。

當初袁安父親去世時,其母命袁安尋找葬地,路遇三位書生,指一葬地說:「葬於此地,當世代為上公。」說罷忽然不見,於是袁安便將其父安葬此處。因此子孫世代隆盛,其子京、敞都官至司空,京子湯,官居太尉,湯子逢,位居司空,隗位列太傅(上公)。此雖是神明指授吉地應驗,實由袁安累積陰德感召,所遺下的善報。

 

——敬錄自《歷史感應統記語譯》

 

 

*****歡迎流通 隨喜功德*****

TO REJOICE AND FOLLOW IN MERIT AND VIRTUE

 

  🌟 歡迎至全台 北、中、南各區法寶流通處恭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