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孩子的財富

 

最近認識一位朋友

自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一位先生

剛認識時  他總喜歡說自己是多壞多壞的人

後來  又提到他的家族有多麼多麼富有

而且也就是因為富有而造成他的壞

 

就像 師父說的 

同樣來當人  考過的總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各科的學分高低會造成我們對該科的反應能力不同

他的物質生活除了不虞匱乏  還高過一般人很多很多

但精神生活可就貧乏了 

甚至要看心理醫生  藉著吃藥來換取些許的安寧

 

他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高階主管  卻有著一個觀念

〜〜就算天塌下來,父母都會為他扛著〜〜

若以父母的角度來看  這八成是個來討債的兒子

果然沒錯  從小的養尊處優造就他的頤指氣使

對任何人經常是以命令、控制的態度去對待 

包括對扛天的父母也沒有好臉色

所以他的人際關係不佳卻絲毫不以為意

他的認知是只要他想要  無不能以金錢換取得來 

 

前陣子有一位親戚送嫻嫻一本小冊子

嫻嫻愛畫畫  小冊子方便攜帶  所以嫻嫻愛不釋手

幾次碰面  這位親戚注意到嫻嫻總是帶著小冊子

有一次居然對著自己同樣有小冊子的女兒說:

「妳看人家嫻嫻多珍惜這本小冊子,

哪像妳,東西太多了都不懂得珍惜。」

這位親戚家境不錯  逛街買東西可能是最大的樂趣

我心想:「女兒不懂得珍惜,難道是女兒自己造成的嗎?」

孩子的習慣通常是父母從小培養出來的

好習慣如此  壞習慣亦復如是

 

我自己不注重外表  卻虛榮的老是想刻意打扮嫻嫻

嫻嫻從小漂亮可愛  穿什麼衣服都好看

我最熱衷的一件事就是幫她添購新衣

我買自己的衣服總要考慮再三  還得經過老公同意才敢買

買嫻嫻的衣服可就甚少顧慮 

特別是有換季折扣  花個數千、上萬元是司空見慣常有的事

有時買多了還會忘記  標籤尚掛著  衣服已經太小不能穿

 

三年前離開職場   每月收入頓然減少大半

很慶幸的是之前並沒有養成孩子們奢侈的習慣

這也是離開公司後所體會到的一個收穫

雖然收入減少  一些經常性開銷卻也無形中減少很多

以前賺的多  家裡的開銷也大  每月所剩無幾

現在收入減少  開銷也隨之減少  日子倒也輕鬆得過

但儘管心境平常  可也不敢恣意浪費 

萬一老公想不開  把我趕出去怎麼辦

唯獨只要看到適合嫻嫻的漂亮衣服  還是忍不住心癢

所幸嫻嫻比我懂事  在學習到「衣貴潔,不貴華」後

她會提醒我衣服夠穿就好  不要常買新衣

即使非買不可  她也會提醒我貴的不要買

 

有一回上市場買菜  看到一些童衣蠻不錯  我又心癢了

其實當天沒打算買嫻嫻的衣服 

就算臨時起意  也應該先買菜  尚有餘錢再買衣服

我居然先買衣服  還買了好幾件  然後就不夠錢買菜了

當日下午  嫻嫻在外婆家發生一個意外〜從樓梯上滑下來

直挺挺的像溜滑梯一樣  從十幾階高的樓梯上端滑下來

這個意外可把嫻嫻和在場眾人嚇一大跳  因為從來沒有過

外婆家的樓梯已經熟悉的就算閉著眼也能走

怎麼就無端發生這麼一個意外

所幸只是背上稍有淤傷  並未傷及脊椎 

透過 師父的音聲和運用音韻療法

也就幫嫻嫻收了驚並處理好背上的傷

 

因為前一天沒買菜  隔天又得上一趟市場 

進了市場  眼睛立刻又被另一家賣童衣的商家給吸引了

於是忍不住又湊上前  才剛看上一件  正想問size

一句話打進心裡:「不要再幫女兒買衣服!」

隨即  嫻嫻前一天受傷的經過也一併浮現

我恍然大悟  原來昨天有驚無險的意外是一個提醒

提醒我:已經明白的道理  要隨時記得落實在生活中

 

我們總是希望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提供孩子生活上的豐足

如果孩子從小養成「要什麼有什麼、吃的好穿的好」的習慣

長大後  他們有能力也如此滿足自己嗎

是否能對金錢、財富有正確的態度

萬一不行  豈不造成痛苦  為他好卻反而害了他

再者  每個人的福報深淺不同

當因緣會遇卻無力承受福報時  必有災難隨之平衡

或許是大大小小的傷害  也或許是大大小小的病痛

想及此 怎好因自己的虛榮和自私的貪欲而折損孩子的福報

孩子都不見得懂得知福惜福  我們就已先為他蒙上障礙

 

話說那位從小物質生活富裕、崇尚名牌的先生

他說是老天爺懲罰他  讓他的右眼視力不良幾近全盲

師父建議他先看過《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有了信願後  也就大大提升恢復的可能性

之後又看了胡小林先生主講的《弟子規》

不但深切的反思自己因財富所帶來的種種錯誤思維

還勇於懺悔改過

短短一個多月  視力恢復到0.8

他的主治醫師大呼不可思議

依他的狀況  視力不繼續惡化已屬萬幸 怎還可能恢復

更何況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也因此  他更相信和落實聖賢教育

   

日前  無意中對他分享嫻嫻的遭遇

也許是觸及了他的切身之痛

他很認同的開始改變對女兒的教育態度

絕對不願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

他希望女兒瞭解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而且是金錢換取不來的

財富本身沒有罪  是中性的

是我們錯誤的觀念才造成負面的結果

於是《弟子規》變重要了  身教變重要了 

這些無形的資產才是守護孩子的珍貴財富

 

                                   如芬
2010/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