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禪行--祝聖寺法堂前
師父上人開示內容
地點:中國 雲南 濱川縣 西山-祝聖寺
時間:2013年09月19日
紀錄組恭敬整理
導遊小桑:這裡面是藏經樓,背後這裡是法堂,法堂是打坐、交流、學習的場所。在虛雲法師來雞足山以前,這個地方基本上是沒有法堂的,只有在虛雲法師到這裡以後,才重新規劃了佛教學習交流的儀式、經典,慢慢的規劃起來,這邊就是祝聖寺現在整個的規模。
師父上人:這裡就是一般人所謂的上課的地方,為什麼需要正信?因為一直以來佛教的衰敗就是少了教育這一塊,只有儀式崇拜,這樣人容易流於一種迷信,迷信當然不能美化人生,所以要把宗教,除了「宗」以外,還要把那個「教育」給恢復回來。「教」恢復回來,你才能契入所謂的人生最高無上的宗旨目標,才可以美化人生。
所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年去印度的時候跟你們講說,你們遊歷一次印度看到的都是什麼東西?那些古蹟都是地基。所以來到這邊基本上也是地基永遠不壞,這些已經來來去去,諸法因緣生、因緣滅,在因緣散的時候就有一些顯示於外在的人事物會來加以迫害。剛剛小桑他講的,文革時期的迫害是最嚴重的,那是人為的直接迫害。在虛雲長老建寺以前的那些時代,多數還是屬於一種大自然的毀傷,所以還保留了很多這些建設,因此那時候的迫害並不大。可是你看,成之也人,敗之也人,人往外追求,迷失也是人。人自心圓證,成就還是人,所以我們都是人,佛是人做的。剛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要給自己一種正向無上的勉思,朝那樣的目標去努力「不退初心」,後面一句才是「成佛有餘」。
所以以佛教來講「宗教」兩個字的意義,並不是一般的宗教概念,一般的宗教概念是一種索求的保佑,而「宗」特指「宗門」,也就是禪宗;「教」指教下,除了禪宗以外的八萬四千法門所有派別統統叫做「教下」,所以有顯密。宗教,顯密圓融、宗教圓融,事實上是不二,只是因應眾生根基有所差別,所以才有這種不同講法,不然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