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雲南行心得感想
 

旅程從一開始偏頗的心態,著於對外在事相上的期待、遇境界的心境起伏,自己容易無形中會向外去追尋。才發現這顆心,所顯現出來的情緒,原來是有這麼多執著、分別、妄想在裏頭並沒有如想像中已經放下。

幾場的印度行講座,聽師兄姐分享在印度看到的許多神奇事情,心中起了個念,希望即將到來的雲南行能親眼看看,雖然  師父總是說這是正常現象,要帶著平常心去,但心中深處的那分期待其實是存在著,就這樣踏上了旅程。

 

                《雞足山禪行》牧容心得分享 (2).jpg

                《雞足山禪行》牧容心得分享 (1).jpg

 

才走第一天的行程,就讓我很想行李一拎直接回台北,當地的飲食、衛生條件,雖然在事前也都有被提醒(甚至已經比印度還好太多了),在當時都覺得自己沒問題就是要融入當地。但用想的容易,境界一來要實際做到才知道還差得遠!看到桌上的菜色,實在很擔心食物吃下肚我的敏感腸胃會不會出問題,可是不吃要爬山又會沒體力,只好將就吃白饅頭,洗手間又不是這麼的理想….等,無形中這些煩惱開始產生,延伸出情緒,再加上對那分期待的失落、想回去、後悔的念頭一直籠罩在腦海中,當時都還沒察覺是自己『心』的問題,情緒直到第二天,師父在車上講到,有沒有學習到什麼才是比較重要,我懊惱的看著窗外,我到底學習到了什麼?!難道要用這樣的心情度過後面這幾天嗎?!

回想在紫雲閣上完廁所時,從鏡子裡看到身後一位長者,因看著水龍頭的水一打開是這麼的細小,開始小埋怨門不能鎖、水又不能沖,當下還沒察覺對方每一句所講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現鏡,心中也就告訴自己忍吧!不然能怎麼辦,情緒沒有消化只是把它暫時壓下,只覺得能有這樣的福報,生長在台灣真應該要好好珍惜,生活上的差異,「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實在是很貼切當下的心境。但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難呢?看看 師父完全沒有,還是一樣的平靜自在;當地人也沒有這些情緒,甚至在更早以前,物質條件更沒有這樣,還不是都可以過,都是自身有太多的執著分別在裏頭,把心都給障礙住,讓自己被外在的境界所轉,好醜起於心,其實冷靜想想也沒有這麼糟,當心念一轉,後面幾天遇到同樣的情況,其實會覺得還蠻有趣的。

 

                《雞足山禪行》牧容心得分享 (3).jpg

 

常常自己很容易將法與生活脫節,功課是功課,都沒有學會去用上,當沒有境界來考的時候都自我感覺良好,一考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好。在爬石階時,因前一天肌肉痠痛的疼痛感還在,執著、怠惰的習氣又會在你分散精神的時候跑出來,爬這漫長的石階就如同自己學法的情況,總是不斷在與壞習氣拉扯,不同的是在日常生活裡頭,定功不夠一發脾氣,馬上是直接退回到原點,重新開始爬起。

比起古人對佛法的信願,自己真的是需要好好的加加油~

 

                                                        牧容 敬筆
2013/9/1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遊雞足山~

 

《雞足山禪行》麗雲學修心得.jpg

 

雞足山回來約20天左右,有一次協談時 師父問我:「阿雲啊!妳到底有沒有去雞足山,不要只是身體去,靈魂也要去啊!其他人都法喜滿滿,滿載而歸,妳還在沉澱…。」

10/16 師父在「不咖啡」(一間咖啡廳的店名)

師父再提一次:「阿雲啊!妳趕快再去一次雞足山。」

這讓我正視這個問題,昨晚重新再把雞足山禪行的照片從第一天到第五天從頭再看一遍,試著回想這次的主軸「禪修密法」,既然是禪行密法,應該是處處是禪機、時時是密意,信手拈來應該有很多的悟處覺受才是。 

一趟雞足山下來是體力、腳力的累?是不夠用心?或根本沒提起觀照力?只是行屍走肉,要不然怎麼會有體無魂,都說聞、思、修、證,連「聞」的觀照力都沒有,後面更談不上思修證了。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在華首門時 師父用手推石門的剎那,同時將我的心門打開了,以心傳心 師父要我們真正的發起菩提心,將此深心奉塵剎,無私的奉獻是無倦怠的,是無有疲倦的。要去雞足山的前一晚, 師父為了9/28教師節的事,本是我們弟子該努力的,卻讓 師父如此費心與同參mail來來回回徹夜未眠,當天照樣與我們出團。   師父從以前就一直在表演給我們看,可我們的心被塵垢矇住了,根本看不懂。

面對周遭人事物的過程,內心有一絲絲的煩惱都不是真心,以前接觸的佛教,自認為的修行,都是在外相捉摸,回想拜師滿六年, 師父的告誡其中一段「行願未能切真,只因心在自身,若非度眾心真,輪迴累世累身」,當時收到 師父的mail時很難過,覺得自己都是真的啊! 師父怎麼會說是修假的,那我之前修的到底是什麼?現在想起來還真難過,難過的是以前真的是修假的,自以為的真,若沒有明師指正,無量劫也出不來。

嗯!提起觀照力,從「心」看雞足山的照片,回想整個禪行,試著從個中學習 師父的精神內涵,以前看 師父的照片只覺得 師父好帥,現在從心看 師父的法相總讓人很安詳、很溫暖,有一股定的能量,光看照片「心」就能定下來,從照片中 師父對每一事物,總是那樣專注輕柔,就如同對待一件極為貴重的寶物,真正做到眾生平等,等無差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現在知道我們這個法門是頓修, 師父說:「在每一個時刻的一時頓修,不離二六時中的形式,活在當下,直下承當即是。」我想這是最深的禪行了,以前 師父要我細細品味「直下承當」,因為自己的粗行粗意無法體會箇中奧妙。 師父,弟子經過這一年的執事磨練,雖然老是歸零無法累積,成長速度又也很慢,但現在弟子懂了。 

師父您一直在表演給我們看,是最深的禪修密法,最後弟子以祖師殿的對聯做結尾:「梵聲和雨來天外,禪室留雲入座中。」

 

阿雲 敬筆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場--紫氣東來雞足山禪密淨行第二講 敬邀入場~

台北場--紫氣東來雞足山禪密淨行第二講  (2).jpg

台北場--紫氣東來雞足山禪密淨行第二講  (1).jpg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