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農曆七月十六 明覺法堂(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August 25th, 2010 ( July 16th, 2010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99年8月25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弄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剛剛想到之前聽到的一個故事。天主教教宗,長年生病;有一天他的幕僚在開會,宣佈一些重大的事情,他們住所是很高的樓房,底下是歐洲圓形廣場,擠滿了信眾來關心教宗。他的幕僚打開陽台上的門走出去,面色凝重的對著大家宣佈教宗已病危,心臟出了問題,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救他的命~就是要換一顆健康的心臟;可是這顆心臟需要由健康的人身上取得。苦無方法,因沒有人可將心臟捐出,所以就將此訊息宣佈。
信眾畢竟虔誠,為大局著想,全部人都在廣場非常熱絡,熱烈的喊出「用我的心!用我的心……」越來越大聲,此時他的幕僚心裡燃起一絲希望,本來處於絕望狀態,現在竟然有那麼多人要捐出他的心臟給教宗用,真是太好了!
可是現在又遇到一個問題,因為太多人要捐心臟了,那怎麼辦?到底要用誰的?大家那麼虔誠,如果沒用到他的,也不公平。在苦無方法時,看到大樓上面陽台窗台上的鴿子,在那飛來飛去,突然靈感一現~可用鴿子的羽毛往樓上丟,羽毛就會飄到底下的支持者身上。他就想,好吧!就撿起一支羽毛往底下丟,這根羽毛黏在誰身上就用他的心臟好了!底下的支持信眾就太高興了,有機會捐心臟是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當他拔起一根羽毛頓然往天空一丟,結果羽毛慢慢飄……,大家很熱絡「用我的心!用我的心……」,當羽毛越飄越近時,大家還再喊「用我的心!用我的心……」,又越飄越近時,大家就開始「呼、呼……」吹,「用我的心!用我的心……」「呼、呼……」一直吹,到最後卻沒有人真正要捐出自己的心。
這樣你們想到什麼?所以,參去!禪門公案有很多,參究。事實上很多事情沒有答案,要存乎一心。剛剛講的那個故事當然不是禪門公案,不過也蠻值得讓大家深省,看你們在人世間要做哪種角色?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性空真覺,周遍法界,在一切時於一切物當中,要起觀照之心,離心意識而去觀察體會這個人世間的一切。所謂的五蘊,一切法本空,空就是沒有他的體性,所以為什麼叫我們「放下」,叫我們放下一定有其道理,如有一法可得,也就不用叫我們放下。眾生迷於欲求,迷失在依照他的欲望,望外他求。事實上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諸佛菩薩殷殷切切勸戒眾生,當放下即放下。事實上,一切皆當放。放下內在執著、分別、妄想之心;外在即無諸多煩惱、牽掛、苦厄。
人因未能無念,故為陰陽所縛。「陰陽」就是在人世間佛家所講的五蘊。換言之,陰陽是不是亦皆該空?因為五蘊皆空,為什麼了不可得,一切是個幻相,我們相似的幻相累積而成,因為現在量子科學家發現到這件事情,因為一切無物質的存在,物質是我們的幻相產生的,連續的幻相,相似的相續相。三十二億百千念於一彈指之間即已產生,我們人的感受很粗,所以我們常說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常常是在一種不知道的狀態下,認為知道的生命狀態。
「佛」為什麼不去翻譯它?它涵融一切,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盲修瞎練,以盲導盲,那就會誤了我們的一生。要清楚之前,一定得去理解。理解才能產生定,清淨之心才能起用為智慧;智慧因應一切我們所面對到的。換言之,放不下的人即沒有智慧,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人世間的現象。現象包括現在的苦、樂,清淨也只是一種現象而已,所以淨、染皆離,皆放下,超越十法界,回歸我們的真如自性。
現在的佛家用詞太過於深奧,事實上佛家用詞在中國的文字來說是一個便體,便體文比文言文淺太多了,只是我們現在的人多數缺乏文言文的素養,所以會覺得它比較深奧難懂。可是話說回來,如果中國文化離開了佛法,好像大家都不知怎麼講話了吶!你們是否發覺到,在你們生活當中常常脫口而出的習慣就是佛家的用詞。因為隨隨便便就不管任何宗教都會跟你講「隨緣」,中國文化好像沒有這兩個字,是佛家用詞才有這兩個字,所以它是一個涵融共通的一種生命狀態。
換言之,整個宇宙是一體的,一體的用不同的現象去應對而已,也因為眾生有不同的念,所以產生不同現象,可是它本體還是一處。化除內在的矛盾,外在即無這些對立衝突。「空性」不容易了解,所以我們人很難放下。也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努力,要不然駐足於原點,我們就永遠不能脫離這個周旋,周旋就是六道輪迴。事實上,六道輪迴亦是空,四聖法界還是空,它都是假名而立;換言之,一真法界還是一個假名而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亦是虛妄,佛陀又沒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唯實報莊嚴土是真實。
「真實」是我們的六根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無法去緣到的。也就是說它超乎我們一切的邏輯,它是一個親證的世界,唯有我們按步就班去落實成長,親自去證實到才知道,證實到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無法言喻。眾生迷於此世間,我們所講的愚痴,愚而不覺,痴為迷惑,所以我們不覺,又迷惑,認假成真。所以才要再來個藉假修真,藉著這世間的存在稱之為假,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那個是假的嘛,正確的觀念思想行為還是假的啊,所以兩邊俱捨,頓念即回,萬緣放下。
方便這樣跟妳們講,最近開放多一點時間給你們,很多帶著疑惑,很多很久不見的。不會啊!有時候也要訓練……我們說佛陀住世時,有人問:「祢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的心念,祢也都明白,為什麼還需要我們問?」佛陀這樣回答:「你若不問就不重法,法則不重」。所以眾生容易耳邊風。換句話說,我們若想要,就會較珍惜;若直接給我們的,我們會〝靠俗〞(台語:不珍惜),〝靠俗〞對我們的人生起不了作用。這不是特指佛法,只是人好像就是這樣,很少人能當下珍惜別人所給予的而得到利益成長。所以要留下較多的時間讓你們發問。
最近七月,也讓你們了解一些常識。在古時候,佛法好像也沒有超渡法會這件事,在現在反倒變一種常態,好像佛教就要去做超渡,換句話說這是一種風俗民情,對佛法也是種錯誤的見解認知。我們要先去了解超渡這個形式,大概是從唐明皇「開元之治」時,安祿山「安史之亂」,那時「安史之亂」戰亂非常嚴重,有很多死於戰場的士兵。當安史之亂結束後,在各個戰場上蓋了一些寺院,來緬懷悼念戰亡的兵將,類似現在的忠烈祠,那時用開元寺,因為那時候是「開元之治」,所以大陸很多開元寺,通常有開元寺的地方,可以去查古時候典籍,幾乎都是當時的主戰場,所以設立開元寺請法師悼念他們,才有這個儀式。漸漸傳下後,當時的平民百姓也效法皇朝的儀軌,有時也請法師去悼念他們往生的祖先,所以漸漸蔚為一種風氣。
真正成為一種較根深蒂固的風氣是在清中末以後,因為到那時候已經甚少佛家子弟去研經讀教,所以慢慢的正確教育的佛法已經斷層、遺失,所以大家就以為佛教是這些超渡法會。所以學佛的人,若沒有深入經藏就不明理,不明理難免這些根深底層的貪、瞋、痴、慢,這些因子都很難去除。所以也因為有這些……那時候做這些儀軌就有錢賺,漸漸成商業行為,所以蔚為一種風氣,比較少去真正修行的出家眾,難免貪財;而平民老百姓因未學佛,所以他也不懂,誤以為花錢就可以消災,所以這稱之為「盲」,盲目的「盲」。一代傳過一代,一代沒有教育過一代,所以一代不知過一代,直至現在我們所遇到的,遇到七月時就要去化解。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它是一個儀軌。
那有人問,那來到現在難道就沒有超渡的功能嗎?「超渡」,要去了解,能夠超渡就只有幾種現象:花錢請人作的,主法師要有很深厚的功力,事實上,「超渡」是自己親人做最有效益,因為「最真誠」,我們自己替自己的祖先做最真誠,但若我們不知如何做時,請法師教我們做,那是最好的一種超渡方式。若說像以前已經迷失變於形式上的,可能是一種打空包彈,變成活人安心,好像活人也甚少安心到,因為一年過一年,一年做好幾次,就表示他不懂,所以他有不安心之處。所以我們要去明白,甚至透過這個去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佛法。
來到這個時代宗教的、教育的(一般將它定位為「原始佛教」)……「宗教的」就現在與民間信仰結合在一起的,已經失去教育層面的佛教。「觀光的」,當時的佛寺是一種教育的機構,國家常設的教育機構叫做「寺」。所以當年佛法傳到東土,裡面的法師就是老師、經典就是課本、去學習的就是學生,它直屬皇上管轄,所以它層級非常高。好像六個部是宰相所管轄,宰相上還要對皇上;九個寺就是「卿」,一般所講的皇上的愛欽,「卿」直屬皇上管轄,所以它不透過宰相,它的層級是很高的。
古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教育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好像世世代代的皇朝都有這麼一回事,一定是在這最末後這些較昏庸的皇上,不重視這些聖賢教育時,才開始變質,國運才開始走下坡。來到民國,好像沒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件事情,所以民國應該是歷史上皇朝裡的一個大亂世,你們剛好有幸生在民國。大亂世裡還有一個好處,為什麼?若在這裡成就,就是打十八銅人出來的,所以娑婆世界的成就速度會比極樂世界快,可是墮落的速率也會比極樂世界快。這就是佛家講「轉」這個字。為什麼叫「轉」?它沒有一定「好」或「不好」的人、事、物。譬如說極樂世界是不是一定好?不過,它就是慢慢的,沒考驗啊!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是不是不好?不過,它有考驗啊!所以但看你由哪邊去取決。我們若由大的地方去看,再看小的,你們的人生是好或是不好?所以現在就無法很直接了當的說它是很痛苦的人生、不滿意的人生。那個不滿意、痛苦的人生就是業障現前,業障若沒現前,就無法消業。業消福長!換言之,若沒這些業,代表你們沒有福報,因為沒有機會消業,所以福長不出來。所以對法的世界不究竟,也藉著對法的世界,去以假修真,「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那天與幾位同參分享,學習的過程次第之修,漸修,慢慢的、慢慢的,可是這個都還是方便說,畢竟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說到最後也無聲聞、緣覺,也無菩薩,唯有一法謂之「佛法」,「佛」~覺悟。所以在這世間就像在做夢、睡覺,你們睡覺起來,大約睡八個鐘頭,那我們需要花八個鐘頭起床嗎?不用嘛!可是我們對於人生的大夢,好像大家有被植入根深蒂固的思維,要經無量劫才可成就,應該是一念覺就醒來了嘛!就好像說你們睡覺,不管是睡八個或十二個鐘頭,有人頂多賴床賴一下下或幾分鐘,很少看到睡八小時,要賴八小時才能起床的,所以都是方便說。唯是一乘法,若是醒來就醒來了,還需要在那……,佛法就是這麼一件事情。所以你看那些經教是否有用?若了解,這些就很有用,若不了解,這些就像腳綁個鉛球在跑。所以這要讓你們了解,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可是不管無量劫,到最後還是要一念間,要累積,到最後放下(醒來);若從這角度,成佛就很簡單了,對不對!。
可是對相對法來講,世間人的根深蒂固的妄念,所以成佛好像是這個世間最難的一件事情,從現象層真是這樣子。「佛」這個字是覺悟的意思,為什麼來到中土不翻成「覺悟」?祂(佛)也是聖人的意思,可是也為什麼不翻成「聖人」?因為東方東土的「聖人」、「智慧」、「覺悟」這些名詞不足以代表祂,因為「覺悟」裡有三個層面: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只說「智慧」、「覺悟」而已,無法包含這三個圓滿的層面。「智慧」呢?「智慧」也不過「智慧」兩個字,可是在「佛」這一個字的「智慧」裡面有三個層面: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所以祂包含這三個層面,無量無邊,而我們一般講的智慧比較沒有那麼圓滿,所以尊重、也為保留它的圓滿意義,所以音譯它、翻譯它的聲音(佛),所以我們要藉著這些文字再回溯到它原來的義理。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所以有一些特異功能人士摸字(李嗣涔教授所做的實驗),有人寫「佛」字將它蓋住後摸它,什麼都看不到,只見一坨白光,有人看到「聖者」、「佛光」……等等,他不見得是直接看見「佛」字,所以換言之,「訊息」常存在宇宙之間,它有幻相稱作「物質」,其本體為「能量」,所以能量、訊息、物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三個狀態,每個人都一樣,你們也是物質、也有能量、也有訊息,「訊息」用中國人講的,就是你們都有氣質,「氣質」每個人遇到你們都感受得到,那「氣質」就是訊息其中一種解碼,所以教我們依義不依語,依照它(文字)的意思即可,不要去鑽研它本身(文字)。
有時候學者比較鑽研在文字上就有窘境,自己有所障礙,所以把所知見障礙了叫所知障,這些障再回溯回來,變成自己的煩惱,所以所知障是種障礙,煩惱障還是一種障礙,我們人世間在放下就是放下這兩樣而已,這兩樣的根就是我們見思惑,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造成我們的障礙,說明白一點就是執著、分別、妄想。來到這裡(指地球),大家就有酬償的使命,使命也許不是很偉大的去救渡眾生,但至少要把自己的業障消除,消除就好比在還,一念清淨心,業障即頓消,一念煩憂心,業障即滋生,我們要會捉摸到那個根源,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無念則陰陽不存,所以就無所礙,我們就可超越風水、算命、求神問卜,事實上也沒有超越,是涵融它,因為它在你裡面,你就不受他所礙。如果人……整個宇宙是一片雲,我們的自性就是那虛空,所以自性能生萬法,換言之,萬法即是你自性所生,你當然是可以去轉換它、改變它,一定要有基本認知。
留一些時間給你們……
雅聰師姐:師父,我想要請問,很多祖師大德祂們在佛法上很有建樹,但當他們要往生時,卻有不一樣的境界。我昨天看道安法師臨命終前十二天見到大迦葉尊者來度祂到兜率天……。
師父:兜率天內院彌勒淨土,他好像活到七十幾歲嘛!剛我講的開元寺那一段就是道安法師祂講的。
雅聰師姐:我想請問 師父,當這些聖者降生到這個亂世,祂們那時候也是亂世,可是祂們卻沒有一心去弘法,也沒有為自己的生活去做很多的……只是隨自己的師父去應化,我們在這眼前也在學習,可是我覺得自己的能力真的很少……。
師父:不會啊,所以我們常說的「直下承當」,用較白話文講就是活在當下,那用什麼心境活在當下,所以直下承當的意思比較圓滿,當下是什麼,就接受、去應對。那我們眾生有心,我們所講這些心意識,所以我們會很不想要,我們會先選擇,選擇我們要的,再去接受;不要的,就不想要。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未能無念,故為陰陽所縛」。陽則為好,陰則為負,眾生都不喜歡負面,惡的、討厭的、醜陋的,我們都喜歡美好的,所以為陰陽所縛。喜歡美好的,一旦喜歡上後,就開始迷失,長貪欲、迷戀,我們的劣根性慢慢滋長之後,又反撲回來,那個負面的還未遇到就開始不要了,就直接負面了。
所以「念頭」,這也是彌勒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所以我們「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什麼叫念念成形?廣說,我們一個念,就造成一個維次空間宇宙;狹說,它造成一個物質、一個人、事、物。「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些心意識、現象、能量產生,所以我們念念產生負面的,我們當然活在一種負面的人生境界中。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成就定功,所以為什麼講求禪定?若一個人定功,能夠定到無念時,我們是不是突破了?那時候時的無念稱為「寂靜」,清淨完全無的時候,你現的境界就是寂靜的世界,就是淨土,淨土中就沒負面的。再者說,古師大德,來到人世間(剛剛開宗明義,音聲唱完跟你們講的那一段)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所以各自會用各自的方式離開,那也是隨緣,並沒有自己的意思。譬如說,六祖惠能留下一個肉身,從唐朝到現在還放在廣東省,還未腐爛,應該也不會腐爛,看何時有天大的災難(天災可能會有些影響或是地球爆炸,祂順而燒毀)。所以,有的人示現留一些東西給眾生做點紀念。
紀念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佛菩薩的相,我們會由然生起恭敬心,所以他也是個教育表法工具。換言之,像六祖惠能留下一個肉身菩薩、金剛不壞之身給眾生,當看到祂就會想去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會了解祂的行儀,祂的言行舉止,祂當年應化的態度、為人處事,那才是我們要學習的。換言之,你有祂那樣的為人處事,你就有祂那樣的涵養、素質、能量,所以你就有祂那樣的靈性、祂那樣的生命狀態。所以你要留肉體,你就留,有人想要留,你就留給他。道安亦復如是,祂有祂自己的應化及與眾生的緣,所以你慢慢就可去了解,無從比較起,因為每個人的緣不一樣。
好比說,有的佛的教化區是一個娑婆世界,一般說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應該是最小的,有的是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室),有的是幾百個。幾百個、幾億個,並不是其能力不同,而是緣份不同。祂們生生世世過去與眾生結的緣不同,有可能這時候成佛的應化是這樣,祂再示現另外一次成佛的樣子跟造化,與眾生的緣又不一樣,祂的教化區又不一樣。不是說同一尊佛為什麼又下一次成佛?釋迦牟尼佛不是講,祂這次是第八千次來到中土,祂已第八千次示現做佛,示現的意思就是表演,表演給大家看。我們眾生比較魯鈍愚劣,所以對我們講道理我們無法了解,所以也要加上表演。
所以我們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在說前,演就是表演示現,我所知道的道理,把它做到就是一種表演。祂們無盡慈悲,倒駕慈航,生生世世倒駕慈航示現不同的戲碼,有人演壞的角色(壞人),有人演好的角色(好人),就好人和壞人湊在一起,你們才知道什麼叫好、什麼叫壞。遇到壞的,我們不要變壞;遇到好的,我們就直接變好。所以這亦復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也三個示現貪瞋癡,祂們都是法身大士,我們若不知道,就會批評、不如法。
又像當年唐朝的窺基大師和道宣律師的故事,窺基大師是唯識宗的開山祖師,道宣和尚是律宗的開山祖師,他們都是一代祖師大德,道宣和尚的功力不凡,他修行到每天都是天人來供養午齋。窺基和尚當年是玄奘渡他,玄奘有一天路過富豪人家,富豪人家的主人是尉遲恭(門神有一尊是尉遲恭),窺基大師出世在他們的家族。窺基大師的前生是一位在印度禪定功夫很深的修行者,當年他在深入很深層的禪定中,知道 釋迦牟尼佛要降生在印度,很高興有幸能跟佛一起修行,所以他說,他要再入禪定等 釋迦牟尼佛來,醒來再跟祂學習。
原來禪定功夫太深也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聽好喔!禪定太深是指四禪八定的範疇,第九次定以上就不是在我剛講的那一句中講的。他四禪八定的功夫很深厚,所以一「定」,過了四百年,醒時,釋迦牟尼佛已應世又入涅槃,沒等到,被祂溜走了。心想下一尊佛……彌勒菩薩成佛時,還要等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哇!定功有可能不到那個程度,所以他就投胎到尉遲恭家族。那時他年約20歲左右,玄奘過境看到這個年輕人資質非凡,善根深厚,想要度他。因年輕人氣焰高漲,故意刁難抗拒,趾高氣揚的談條件,玄奘就以善巧方便,「先以欲勾牽,後入令佛智」,答應他。他說,我要開三個條件,第一、我很喜歡看書,我要一牛車的書,玄奘一聽,覺得太好了,懂得求上進,二話不說就答應他。第二、我喜歡酒肉。玄奘心想不太妥吧,但看他善根深厚的份上,只好再答應一牛車的酒肉。第三、我喜歡女人。玄奘心想,這更不如法,但又看他善根深厚的份上,也答應了,結果七度八度,度到他開悟了。就是今天的窺基大師。
有一天「窺基大師」要過境「道宣和尚」的道場,道宣和尚知道這個人很不如法(什麼修行方式,酒、肉、女人……),就很瞧不起他,心想,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機會,就算計要讓他知道,什麼才是如法的修行,修行到~持戒持到天人來供養,讓你看看什麼叫如法。隔天,窺基大師就來了,好說都是大修行人,相談甚歡,直至中午,道宣和尚請窺基大師能不能留在山頭用午齋,窺基大師就答應。結果七談八談窺基大師要走了,又再留,又再走,又再留……道宣和尚心想︰天人怎麼還不趕快來,本想以天人送餐供養他,來讓窺基大師見識什麼叫做有功力、有德行。但數次挽留,時間已過午(過午不食),而窺基大師表示下次有緣再說,便離開。道宣和尚就很納悶,怎麼每天都送飯來,唯獨今天沒送飯來,壞了我的好事(要好好教訓窺基大師的好事)!。
隔天,天人準時到,道宣和尚問:昨天為什麼沒來。
天人答說:昨天有來,可是滿天龍天護持,我擠不下來。
道宣和尚:為何滿天龍天護持?
天人:聽說有位大乘菩薩過境!
道宣律師嚇到……直冒冷汗(我不過是個開悟的和尚,我憑什麼毀謗大乘菩薩)。
大乘菩薩和開悟聖者是不一樣的吶!所以「眾生以有思維之心,測度如來圓覺之智,了不可得」,「一切所見法,但以心為主,隨解起眾相,顛倒不如實」。每一個祖師大德都有他們應化示現的善巧方便,所以文殊菩薩會下善財童子在得定之後,文殊菩薩特地交代「不見善知識之過」,就是這個原因,他(文殊菩薩)只教他(善財童子)去廣學多聞,他怎知人家的境界到哪裡。所以不見善知識之過, 所以普賢十願教我們禮敬諸佛、一切眾生……現在的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一味禮敬,你了解祂知道祂如如來性德之流露,你給祂稱讚叫稱讚如來。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貪、瞋、癡」那三位,他就沒有稱讚,可是他還是照樣禮敬,因為他們示現不彰顯出來如來性德,他們用善巧方便去渡化那部分的眾生。
學員甲:我覺得自己在這樣的年紀跟人家那樣的年紀,能力差太多了……。
師父:不會啦,各有因緣,法無先後,法本(達者)為師,若這樣,我們看到六祖惠能大師,不就很鬱悶!二十四歲就開悟證果,他證到的果位與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如來等無差別吶!而且他還是文盲,所以以前沒有,未來也不會有,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未來很難找到文盲,而不是未來不會有這樣的開悟的聖者,不過很難找到文盲可以開悟的,所以你們要對自己有信心,你們不過與六祖惠能差在一個有讀書、一個沒有讀書。但是你的氣魄不能輸人家,六祖惠能惟求作佛,不求餘物,而我們不能惟求闔家平安賺大錢,不求作佛。(眾人大笑……)
天上天下無如佛,「佛」在人世間的角度是最難成就的,一旦你能成就,一切世間事,那一個不能解決?
所以,「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事就是人世間這些做生意、上班……等等。這個人世間遇到的人、事、物,可得啦!你可以去從商,什麼行業都可以去做;可是不可得為世間意,就是你不能執著它。世間意比較狹隘的講法就是迷信,你不可以去迷信它,所以佛當年禁止祂的佛弟子去求神問卜,因為世間意,不過你若有善巧方便,你有機會超越,這些變成世間事去渡化眾生;換言之,教你不要執著在世間意。譬如說,賺錢,錢並非罪惡,而是貪錢才是罪惡,要如理如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事實上,君子應該不愛財,他是隨順它而已。換言之,佛家講的「不求而得,乃謂真得」,你根本沒有要大賺錢,但你就有了。為什麼?因為佈施是因,福德是果,你本來就樂善好施,你本來就有財寶豐足,那是自自然然的。
換言之,你本來心就清淨到極處,心淨即佛土淨。我們若佛土清淨,沒有幸福美滿,你們還要去淨土嗎?很多人追求淨土、嚮往淨土,就是因為它太美好了。但那個「美好」也要放下,最後是這樣子。但我講這些,卻很少人願意聽,會說「美好」你都還沒給我,就要我放下(眾人大笑……)。所以兩邊不立,中道不存,要學蓮花,蓮花表淨、染皆離,清淨啊!我們執著個清淨,所以才叫淨土,清淨也要離。所以大化無形,解脫狀態,非文字邏輯所能測度、所能比擬!所以拉回來自己的進德修業,一步一腳印,亦步亦趨去接近即可,當接近的力道越厚、越深時,那就是直接醒來,不要在那賴床。
彌勒淨土……虛雲老和尚好像也在修彌勒淨土,彌勒淨土兜率天是欲界的第4層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六層天,兜率天分內院、外院,很多人要去兜率內院,還沒到,就被外院的富饒、幸福美滿……所誘惑了,所以就失去機會到內院,那就枉然了,還要輪迴。內院就不是這樣子,要往生兜率天內院(彌勒淨土)的人,它還是有個考驗,要往生兜率天(外院)的還算蠻簡單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兜率外院應該算蠻簡單的,又不需什麼定功,內院就要相當的功夫了。
學員甲:所以他並沒有再輪迴了?
師父:如果妳能到內院的話。兜率是知足的意思;換言之,若能去兜率內院的,幾乎都是候補佛,現在彌勒菩薩何嘗不是候補佛?有些人否定,認為地藏王菩薩才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祂把這些末法時期的事情交給地藏王菩薩,祂那稱為「代理佛」,不是候補佛,代理的和候補的不太一樣,所以代理的也很辛苦,代理的需要代理到候補佛出現,才可卸任。現在也還沒卸任,所以這種教育事業是最好的,是世間第一等事業。看這樣是否有答覆到你的問題?
一切諸佛菩薩之名號,皆是巧名安立,因為隨心應量,眾生有執著、分別、妄想,諸佛菩薩沒有,所以是應到眾生的妄想、執著、分別,祂也隨著妄想、執著、分別,所以當祂有說「我」時,是無我可說;若祂沒說我,祂就無法與眾生和光同塵,同塵一片,會覺得那是怪人,(眾生) 我要……,結果佛說我不可以說……,祂就執著一個「不可以」,所以是沒有執著,而不是要我們換一個執著的對象,所以執著一個空,也是執著!所以學修要如何成就快速,就是藉境緣來反觀自我。
所以修是修自己的,不是修外在的人事物,我們修行的人容易犯下這個錯,得少為足,一旦知道一些道理,我們常常會拿這些道理去修掉外面的人、事、物,所以處處碰壁,引來更大的困擾,那是一個最大的忌諱。所以一定要切記,是修掉自己的,不是修掉外在的。外在相對你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不卸除,依報不可能解決,藉由這些來學修我們的謙虛。順便跟你們說古師大德昇小座複講這些理路,為什麼小座複講,他們是遵照他們的老師所講的經,幾乎是原文不動,能記多少講多少,只是不添加自己的意思;換言之,不添加自己的意思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訓練自己的定功,你如果心不清淨,會想東想西。第二個是學習謙卑,沒有自己的意思,就是謙卑。所以小座不是為了讓我們站講台很會講,是為了修掉這兩個東西。
修謙卑就是修掉傲慢,一個修掉傲慢的人,他的心就容易清淨,心清淨,起用就是智慧,所以屆時就不用去修了,本然清淨,自性本然是清淨的,清淨又想要一個「修」就不清淨了。這講的就同我剛剛講的,睡八小時醒來了,要去哪裡將夢拿掉?都已醒來了,還想要將夢拿掉,所以又在迷惑裡。比喻之所以是比喻,就是不是真實的,但可以透過比喻讓我們去意會、品嘗真實的味道,有待自己的深入切實的落實,「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著力就是破釜沈舟,只有一條路;而我們因為有很多條路要選擇,所以無法著力,所以累生累世都無法了卻,所以生生世世遭殃。
師父:有沒有在法上或在生活當中……。
學員甲:師父,我們剛覺得大迦葉尊者今天……。
師父:有沒有來是不是?
學員甲:嗯!
師父:不要讓地藏王菩薩獨占鰲頭,對不對?
大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禪宗由祂所傳,拈花一笑,即悟得佛心印,事實上,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祖祖相傳,佛佛相傳,以心傳心,所以是「會得」。有時候很捨不得將你們的悟門堵住,也就是說不想把它講的分析的太清楚,太清楚會將你們的悟門堵住,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又很為難,若講不清楚時,又悟不到,就被誤會「誤」到。所以善學、善學,學習者自己要會去拿捏,我常勸你們聽而無聽,並不是要你們當耳邊風,而是叫你們不要去想,離心意識去接收,並非當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聽而無聽,不可去扭曲,依義不依語。因為說者無說,聽者無聽,只是在那種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能量的交互,彼此去作用、引導、提升,所有的文字最後都是能量的表法。
所以有些小孩,當你問他:「來這裡聽懂不懂」?若他們聽得懂,問的人會就覺得很慚愧,大人怎麼都聽不懂,小孩怎麼都聽懂;若他們聽不懂,你們來這做什麼?你們可想過這些?但他們卻坐得住,那就是那個能量,能量就是你們講的氣氛,那天你們問的……那個小朋友跟你講的,感覺很好啊,感覺很好就好了,幹嘛去捉摸那個文字?文字到最後也是沒有,這個文字,你到外星人那也用不著啊,你記那麼多文字要幹嘛?有可能你到那裡只需比手畫腳即可,且更簡單。若他們的層次較高,我們不須開口,他們就知道我們在想什麼了,你們講的心電感應,文字好像是多餘的,所以用一個方便用人世間講的叫「解碼」。換言之,講解碼還是方便說,還是多餘的,因為那個自性起用而已。所以有時候,你們那個靈感在接收,亦復如是,是先有那個感受,還是先有那個文字解說出來?(學員回答:感受)。對啊!你再用你所熟知的方式將它形容出來,那時候才叫文字嘛,不同人形容就用不同文字,都成立、都合理。所以我們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都對。從後腦勺看,雅聰長成什麼樣子?黑黑的。若由前面看?戴付眼鏡,各種形容都不一樣。
所以換言之,是告訴你們,眾生容易執著,我們殊不知生活當中隨時隨處都應該放下,換言之我們隨時隨處都在執著嘛。這杯子是凹的、還是凸的,蓋的方向不同而已,所以它決定凸凹,所以還是個假像。如果我們能從細微處生活中的小事件去觀察,我們在學習成長的速度就會非常快速,因為山河大地無非不是清淨法身的示現表演。清淨法身毗盧遮那如來,祂也在表演給你們看,但你們看不懂,你們只看的到大迦葉尊者、道安法師的表演、六祖惠能的表演,還好清淨法身毗盧遮那如來沒有那些分別、妄想、執著對我們記恨,要不然就鬱悶,「我們表演的比祂們還多,隨時都在表演,表演桌子、杯子、燈泡……給你們看,你們為什麼都都看不懂?」
為什麼叫燃燈古佛?點亮自己,照亮別人。古時候稱之為燃燒自己,因為古時沒有電,其意思是相同的。燈,點亮自己是表示燃燒出自己的法身慧命裡的真知、真見,我們的圓滿德性流露,這才是燃燒自己,所以才有燃燈古佛。所以古典裡的所有這些儀式要會去參。譬如說,供養油燈是得到什麼?你要去了解燃燒那個自性的心燈,這樣講人家不容易了解,所以用個形式去表法,表達那個教育意涵,那我們透過這個教育的工具在返聞自性、迴光返照,我們也燃燒出我們自己。所以基督教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燭光」。燭光是什麼?燭光就是你自己嘛!你把自己燃燒出來,你就放光、放亮。一燈能除千年暗,不要在那討論為什麼那麼暗,討論一千年還是過一千年了,還是黑暗,你就自己點亮,就照光了,越多人點就越亮,光光互照,屆時誰也不必爭誰,反正亮就可以了,這叫成功不必在我。
有時我很不想講,就怕堵住諸位的悟門,可是看看……又悟不到。你們對大迦葉有什麼期待?聽說還在現在的雞足山嘛!抱著世尊的衣缽再等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彌勒菩薩降生示現彌勒佛時再交給祂。你們說:「哪有可能?人那可能活那麼老?」不生不滅啊!老是眾生的妄想起用所產生的幻相,換言之,靈魂在六道不滅,超越六道叫靈性,才是真的不滅,所以哪有年紀的問題,為什麼?時空是不相應行法,時間跟空間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所以人的心若較清,其面相會變,面相並非一定會隨著時間增長,而感覺越老。
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年輕人會覺得〝臭老〞(台語:指年紀大),為什麼會加個〝臭老〞,他不應該讓人感覺這麼老啊;但有些人年紀越大卻容光煥發,你會覺得他老嗎?那時就叫〝老康健〞(台語:指年紀大身體還很健康),感覺不出來他老,表示應該要老,為什麼不老?所以,心想生,相由心生,但不是執著這個外相,但事實上告訴你們,祂(大迦葉)有沒有真的在那邊?真的有啊,可是不同維次空間。為什麼很多人發動軍隊去大搜索,搜不到?就像阿姆斯壯上了月球,在那(指月球)踩個腳印,再回到地球,說月球上什麼都沒有?人家嫦娥在那兒泡茶喝咖啡,心想那個人(指阿姆斯壯)在那幹嘛?不同維次空間,高維次可以理解低維次,低維次沒辦法知道高維次。若沒有,你們就不會相信《太上感應篇》上說的:「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你抬頭看得見嗎?「錄人罪惡,奪其紀算」,若沒有,哪有這些?祂在不同維次空間拿本簿子在記錄。
所以不欺暗室,不履邪徑,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所以「守口攝意身莫犯,行者以此得度世」,很簡單,將三業守住,就能夠解脫,脫離痛苦。
降低層次而言,道脈、儒家和佛家都相同。譬如說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對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佛家講的五戒,不殺、盜、淫、妄、酒,離開這個,就是仁、義、禮、智、信。五行相對你們的五臟器,肝心脾肺腎。所以一個人現於外就是耳、眼、鼻、口,耳竅、眼竅、鼻竅、口竅,它相對你的內臟,所以你們可以略為自己看診。譬如說,你的耳朵若較差,你的肝就較差;肝較差表示我們較缺乏仁慈的心,所以就培養仁慈的心;耳為肝竅,肝屬木,假如一個仁慈的人,肝就比較不會有問題。相對肺部的問題,義,仁義的「義」,講道義,義者宜也,和宜。心為火,火為禮,火為眼,眼為火竅;胃是中土黃色,再去對應講信用,若胃較差的,要注意,我們在講話時要信守承諾,不可隨便說說。腎為口竅,屬水,智,比較會去明辨事理。我們的五臟六腑就會較健康。這樣自己是不是就變成醫生了。所以不殺生、偷盜、邪行、妄語、飲酒,不就是仁、義、禮、智、信,到最後它們都互通。是不是又是依義不依語,不同的族類,用不同的語法,去表達同一件事情。
師父:剛你們聽到這些,有沒有那些不理解的?
師父:小朋友不知道聽得懂不懂?
小朋友:點頭!
師父:你看他們說聽的懂!
所以攝受,有時候,我們用一個單純的心,就直接接收了。我們眾生就是思維,會想,就越來越出去了,這就叫妄想,妄想會延伸,妄想深了就會分別、深了就執著。所以穿衣由裡面那一件穿,脫衣由外面那一件脫。先脫執著,有執著的人,要直接沒有妄想的很難,念念執著。所以修行道上,要訂目標,如果你們沒有目標,就會像無頭蒼蠅,什麼都好,什麼都起不了作用,所以最簡短的目標就先超越六道輪迴,就先不要有執著,分別就先放後面,但這樣又很遙遠。先由我們的生活不虞匱乏,不虞匱乏你才可以「信」,信心長養,相信諸佛菩薩講的真話。這是有階段性的,有的人較貪,要財寶豐足,但他不會因為有了不虞匱乏而知道要解脫,還要財寶豐足;所以再求財寶豐足,得到財寶豐足,還不知要求解脫,還要再求飛黃騰達……欲望無止盡延伸。佛菩薩很慈悲,你要什麼,佛菩薩就給你什麼,祂耐心等,看你何時覺悟,再度你。
師父:對我們剛剛的音聲有何疑問?你們未曾對音聲有好奇過?聽到有何感受?所以這就是我剛剛前面講的,照理在聽音聲的時候,應隨順音聲的律動去疏通自己的氣脈明點,有時我們身體有些較堵塞的經脈,有機會這個能量在引導貫穿時,你若硬撐,那就虧大了,可惜了。所以我們要順乎心性,合乎自然,生命成長也應該要這樣,而不是一種制式,一定要坐得怎麼樣,當然不要去影響到周遭的人……(不要)傷到人就可以了。所以音聲為佛事,一音通徹,天地之玉音,通幽徹玄,一呼萬山應,天地無不從。梵音、梵音,離欲寂靜是謂梵,所以梵音即被現在的科學家稱之為波動現象,也要讓它契入波動,清淨的波動,才不致造成我們現在五濁惡世。
現在地球越來越多的災難,因為無限上綱的欲求,科技、經濟一味的不斷在發展,所以導致人心一味的往那邊發展,所以你們就了解水災如何造成的?貪欲造成的。見微知著,若如此發展下,只會越多地方有水災,所以返聞聞自性,如果台灣不要有水災,要怎麼辦?要靠你們自己,卸除內在的貪,外在就沒有這些果。
師父:你們不是說看到大迦葉尊者……。
學員乙:師父,可以先幫我感謝大迦葉尊者,一次在排練時,有很不一樣的體會……。
師父:不會啦,祂也是無形的關懷照顧,明知我們有一些糾結。所以無形能量真的是感應道交,絕不失時。無形是相對我們眾生妄念而講的,所以感應道交著時接觸到的人,很具相具體,你們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真的存在,就是說鬼月,很多人遇到鬼,很多人要去民雄鬼屋……很愚癡,就偏偏不要遇見神佛,就偏要去找鬼。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依妄起用,也要往正的妄起用,保留正念而不要虛念往負面的念挪移,應念即至,隨緣到來,現在慢慢的你可以去體會我們講的靈性層面的交互,不只是現在而已,是說過去所接應到的較不同。
其實對你而言,是現在的較不同,而不是過去的,讓你慢慢去體會生命的層次在六道輪迴眾生的思維裡真的還是有它的等差,畢竟六道超越(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超越還有四十二個位次法身大士,每一級數的能量都不一樣,即便契入我們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菩薩的能力已經等同如來,不過尤有過去無始劫以來的妄想習氣還未淡化、消弭,所以依照的習氣而有它表面上的境界不同。我們去接受,無盡慈悲,祂也在表達,讓我們了解「心會」,「心會」不是一種文字上的問題,畢竟傳禪,禪真的是非關文字,妙理從何可尋?依我們般若智,所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古師大德殷殷切切勸戒我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惟論見性,不求餘物,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天人師、丈夫、佛。所以我們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一般講,躐等真是存在,超越那個「躐」,不是惡劣的「劣」,躐等是我們現在的跳級,它真的是存在,可是對眾生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放不下。所以我們若放下,我們就躐等了。換言之,不是諸佛菩薩特地對我好,對眾生有等差,而是眾生本身有等差之心。所以感應道交絕不失時的世界裡,只要但自卻非心時,你就昇華,昇華即應,就沒有時差。你說的在雞足山也好,還是在文明巷寧靜園也好,其實只是你們的一種我們所說的依妄起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勸我們若見諸相非相,談何容易?所以見如來如何可得,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就是不去見他,就沒有非不非的問題,所以回來,過去的禪師也好、現在迦葉也好總是離不開禪,就這樣對你比喻。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畢竟遇明師、聞佛法是何其有幸之事,畢竟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那也有幸,讓你這一生由谷底真實好像也見不到明天的那種生命狀態的處境,藉由法的洗滌,也不乏過去生的一些好友,總是在禪門裡的激勵,不論是師兄弟、同修、同參祂們較為努力,來到今世可以助人。我們可能過去生較怠惰、取巧,以致速度無法跟上,但是我說的好朋友總是大菩薩帶小菩薩,學長帶學弟,不捨眾生,追到這個地球,用較激烈的方式慢慢雕、琢磨,玉不琢,不成器。
迦葉智慧之尊,當年示現年長之輩,告訴你們佛法無邊,無形可依,真的也無法可說、我們的生命歷程裡,也蠻幸運的有些機緣可以去會得這種氣味。譬如說聽詩,可以感覺詩背後的那個意境,不執著這個詩文字的本身,生命真如生滅,可是也不能虛耗,我們有些使命,來到這也讓過去生的學長,其實是同學,來到這變成學長,學長提攜、引導我們,派一些工作給我們,這工作變成我們說的我們也有一些責任,也就是說,我們不可以說要或是不要,祂們也是有祂們的執著,總是也要用一些較激烈的手段。事實上,不執著在一,因為諸佛菩薩不一不異,虛空法界總是共同一法身,我們慢慢參、去悟。道業、家業、事業三不離,三而一,一而三,總是拿一個去捉摸,落實其他就會等量提升。不會啦,妳的心懷感受得到。
學員乙:師父,我要回家……(哽咽)
師父:不會啦,妳已在道途上了,窺到曙光,就往曙光的方向去挪移,總是歸依歸依,你們說回頭依靠也好,實無所依,何來所歸,當下即是。所以剛剛跟你講直下承當,事情遇到就面對即可。
學員乙: 謝謝 師父。
很多能量的事情,因人、因緣而異,有些人很難想像;有些人會感受到。就是說有時候家中有人要回去,譬如說你們上班要回來也會感受到,你們沒那個經驗嗎?若你媽媽去遊玩要回來時,有時你也會感覺要回來了,那就是一種能量。當我們心較清淨時,水面沒有漣漪時,山河大地很容易照的清楚。另一個比喻,當一件衣服純白時,滴一滴墨汁,就馬上看到了。像我這件衣服馬上就看得見(師父穿純白上衣),宜靜那件就較看不到(學員穿印有黑色筆墨字的白色上衣),因為有那些書法字墨,你就不知道那點是被滴黑還是那個字的點,這是個比喻。所以能量隨時存在,是我們比較會將它擬人化、靈學化,其實它都一樣。
你們剛剛有沒有什麼疑問?第一次經驗,未曾看過這樣?
為什麼可以感應道交直啟?因為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只要我們能夠契入清淨法身,哪一尊不能通?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可以通達無礙了,更何況一切諸神、諸鬼、諸地獄。但我所講的這個是你通祂,並非祂通你。所以是不是通靈?又不是通靈。因為佛家講自性啟用,一念自性通,為什麼叫一念?放下即得。十方三世一切皆在你掌中,掌中是個比喻,要不然你們學佛不知道佛的境界到哪裡?你們要如何學?你們要不要知道佛的境界是什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樣就講完了。
無所不知,汝之智,無所不能,汝之德。無量相好,無量莊嚴,汝之相。所以你的相好、智慧、德能本來就完美無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一切諸佛,佛佛道同。所以通不通靈,就沒時差,只是有些人要有因緣。所以有人去拜會時遇到文殊菩薩在靈山說法;也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所以就是告訴你們為什麼佛家常講「一時」,「一時」就是機緣成熟時,機緣成熟時突破時空,不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小時某一分某一秒,並非這麼狹隘,所以因緣成熟時你有那個緣,你就可以會得。若你沒那個緣,你就會不得。換言之,那個深入的定也是助長那個緣,所以要如何突破?無法期待外在過去生有沒有緣的時候,只好靠自己深入修練自己的定功,依戒得定,依定啟慧,所以又是那個智慧在運用、在解析,可是是你那個定功突破,突破維次空間。換言之,為什麼啟用叫智慧?當你有維次空間的限制,表示你智慧不圓滿,所以定功突破了表示你智慧也圓滿。讀書,要會讀書就要修定,有定就過目成眾,像錄音機一樣,當然錄音機比較〝憨慢〞(台語:沒本事的意思),因為需要去按它才播得出來,所以是人的自性最厲害,所以才叫你們自性自渡。
師父:所以你以前不知道什麼叫「易感」?你現在知道了吧!(師父對學員乙問)
學員乙:(點頭)
師父:好嗎?以前會感到不好,很恐怖。沒辦法啊,她以前都遇到恐怖的啊!現在你遇到好的,怎能說不好?若通到好的,你怎能說不好?為什麼?如果我們去接觸到更高層次好的,祂會幫我們提升。所以在靈界的世界裡有時候他們說指導靈,有些靈修也這樣講,只是用詞不同,為什麼不叫你們往那個世界去捉摸?因為不確定因素太高了。一般會遇到的指導靈有時候層次很低,那就把你指導到很低的層次。譬如說,你同事的老婆遇到的指導靈是動物靈。人,人道比畜生更高層次,他還被畜生控制,你怎麼耐何的了他?你們就會問為什麼人的靈性既然比畜生高為什麼還會被畜生控制?因為他的妄念,他依妄起用,內在的貪瞋癡即感得外在的迷邪染。
迷邪染就是我們講的鬼魅魍魎,鬼魅魍魎就是現在西方我們很多人聽到的很可愛但卻是很恐怖的東西,稱之為「精靈」,不要以為精靈長兩個翅膀很可愛,「精靈」就是東方人講的鬼魅魍魎,鬼有很多種,跟人一樣有很多種。人好像也不會讓人感到較安全,對不對?所以平等看待。所以如果你遇到高層次的,那就恭喜你;但要即席即離,一直上去,比如說你遇到高層次的,你執著在那邊,那你就只到那個高層次,除非你遇到的是圓滿佛,無上正等正覺的指導靈,但問題是通常一般人較沒有那樣的福報;若遇到,通常也不必了。知道嗎?若能遇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指導你,通常也不必遇到,你的人品已經非常好了,所以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所以還是要靠自己修學才重要。
所以我並沒有否定靈修,但靈修背後若沒有如來正法的教育,通常容易走火入魔,因為你常會遇到一些不確定因素(低劣的靈),你以前不是看到很多……?所以不建議啦!你現在那麼好,還有迦葉尊者幫你淨化。
那妳就說,我也有, 我有地藏王菩薩……(師父看著學員丙講)
學員丙:我想分享一下,昨天是7月15日,往年有慣例在家門口拜拜,因想今年家中有供奉地藏王菩薩,我沒有什麼……能夠去幫助這些好兄弟,所以我心想在拜拜時念地藏王菩薩……。
師父:託地藏王菩薩代勞……。
學員丙:我就感覺我們的地藏王菩薩……,就真的感應道交,當下我就念地藏經給這些眾生們,然後整個磁場就很祥和……
師父:我們自己有心開意解的感覺。
學員丙:對!以前往年在普渡時,拜到一半時就會下雨,……
師父:就很煩。
學員丙:就很煩……。
師父:他現在在講,之前未曾告訴我吶!
學員丙:對,今年門口拜完,以前拜拜時,我會注意香燒的時候,香是不是很混亂,今年的香不急不徐,整個能量磁場真的變的很好。我就感覺眾生們都有在那邊聽經聞法,有些真的就……。師父,我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對不對,祂們有些就直接上……。
師父:請地藏王菩薩來照護……。
學員丙:對!
師父:總是……靈性提升,至誠則感通嘛,所以我們佛家才一直強調生命的狀態,並不是說我們的儀軌多繁複,而是在至誠之心,不求回饋,所以它的原理原則沒有離開真誠。換言之,真誠就是沒有造作虛偽,對應到我們自身很多狀態也比較能夠放得開,也較隨順,比較不會顧慮到周邊人事物的看法,慢慢的也活出自己的生命光采。以前就較活在別人的眼光下,現在因有學修所以就較明白如來聖教所引導的,地藏王菩薩無盡慈悲的照顧,也讓我們有這個信心,把家裡帶領出來,走出陰霾,畢竟3個小孩還在長大,嗷嗷待哺,所以我們自己有一些信心的支持,無形的力量真的是很有受用,佛菩薩的照護力,好像更為踏實,即便看不到、摸不著、聞不到,但感受無法騙人。我們在形容香(不急不徐),是不是那種情節?
學員丙:就整個很寧靜祥和,心非常非常的清淨,而且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些眾生很歡喜。
師父:所以讓你們去體會一點,超渡這件事情不一定要化蓮花、寫疏文、燒紙錢,它是靠真實功力、真誠之心。所以倓虛老法師晚年影塵回憶錄裡那一段就在講類似這樣的狀態。他有一個朋友劉先生,他們一起開中藥舖,有一天中午的時候在打盹,打盹看到兩個鬼(那兩個是他的朋友,已經死了),因為打官司,劉先生打贏了,他朋友輸了,所以懷恨之下自殺,後來找他,他當下感覺害怕,心想一定是來報復的。但看到他們的面容和善,好像不是來復仇的,所以問他們有何事?
兩小鬼:「是否可以請你幫忙?」(這兩小鬼請 劉 先生幫忙)
劉先生:「我什麼都不會,要如何幫?」
兩小鬼:「超渡」。
劉先生:「我什麼都不會,要怎麼超渡」
兩小鬼:「你只要答應就好了!」
劉先生心想竟然那麼簡單就答應,就坐著。那兩小鬼一人踏一腳,膝蓋踏肩膀就上去了。過沒多久,他又見到一個化境,這次又更親,出現死去的老婆跟女兒,因有之前的經驗,這次就直接有需要……,所以就又踩上去了。他不是白白如此的功力,是因為他讀《楞嚴經》八載,他很專一且深入,所以他本身就有功德,所以只要服務到,就超渡了。我們現階段未達到他的專注力、德行及讀《楞嚴經》八年的專注度,所以階段性藉著地藏菩薩及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加持力也真的有用,可是加持力從何而上?加持力是從至誠感通而來。換言之,我們如果沒有真誠心,誰要加持我們?若加持,那就不合理、不公平。
所以我們若了解,就變得很簡單啊,待人處事一味真誠,隨時隨處即感得諸佛菩薩護念、龍天護持,所以人生的境界也會比較順暢,周邊的人事物也會因我而得到諸佛菩薩長時護念、龍天護持的能量給照護到。我們能給人的……你們一定要相信那是福德不是功德。是功德轉化成福德,那個人得到福德,功德無法給人,功德需要自己去立。所以功德需自性內見,並非佈施供養之所求。
譬如古時進京趕考,現在較偏僻的鄉下也有這種現象。在很偏僻鄉下的庒頭,每個孩子都 較愛玩,讀書都中輟,若有個讀到博士回來的孩子,大家就放鞭炮、掛紅聯,他家的人就較受尊重,「一子得渡,九祖升天」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若自己得渡,我們的祖先,上下九族會讓這些天地鬼神較為禮敬,所以他們就過得較好。並不是我們得度,他們也跟到極樂世界。升,是靈性提升,有的(祖先)放下才超越;沒放下的,提升頂多到忉利天,所以教育很重要。他們很多聽到經,感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護念,他聽到、了解,他頓時放下,他也上去。所以你們念經不是白念的。
時節交替的季節如果比較有一些靈感的、靈性的感受,它是正常,我們一個學覺悟的人要去了解:「時時是好時,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希望你們把人拓寬,眾生皆是好眾生,而不特指人,不是人是好人,鬼是壞鬼,這樣就不可以。神、鬼,通常眾生在世俗可遇到的鬼神,多數都在四王天以下(四王天、鬼道、鬼獄三道),也很少能真正遇到忉利天級數以上的。要如何契入?就是我們自己提升,提升我們要有那個願、心,才得以應。就好比你手機若未開機,祂要如何撥打給你?諸佛菩薩就是24小時待機的,我們眾生未開機,去打給祂稱為「感」,祂要如何「應」,無法「應」啊!所以它都是有條件的,不會莫名其妙。
從這個角度希望諸位善護自己的身、心、行。五戒是人的標準,那是最基礎的。殺盜淫妄是性戒,不管你有沒有受戒,只要犯了都有他的因果、業障。酒戒屬於遮戒,遮戒是防預戒,預防的意思,它是怕你碰到了這種東西,當然現在不能那麼狹隘是酒,毒品……等等,這些會讓我們神識不清而犯下四個性戒,都叫遮戒。善護!善護!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所以我們也要活活潑潑,不可讓這些法綁死。聽好喔~是我們自己要活活潑潑,不是法本身有問題。戒是性德之流露,跟以往很多社會人士、知識份子的理解不太一樣,他們會認為是政府的一種愚民政策,訂這些規條較易管理。事實上,並非如此。不管有訂、沒訂都是存在。所以太上老祖講:「事實就是事實,無關乎你信與不信」。所以聰明的,趕快落實;笨的,也不知道等到下輩子的哪個下輩子,睡較久,睡較久就算了,還做惡夢。而我們是做好夢,也不要睡太久,快醒來就好了!今天就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