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一覺元公告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01.jpg

 

敬愛的一覺元同參法友吉祥:

為因應廣大眾生需求及更好的學修環境,感恩南部同參發心護持。高雄《明覺法堂》於9月1日(四)(農曆八月初一)正式遷移至高雄國際會議中心6樓603教室。歡迎同參法友踴躍前來共霑法益,並希望廣邀有情眾生蒞臨聽法。感恩!

 

一覺元 敬上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03.jpg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02.jpg

 

高雄《明覺法堂》”新”上課地點及交通資訊如下

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交通資訊

地  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

高鐵

搭乘高鐵至左營站 → 轉乘捷運(往小港方向)至美麗島站換橘線(往西子灣方向) → 鹽埕埔站02號出口 → 步行約35分鐘即可抵達

台鐵

搭乘火車至高雄火車站 → 轉乘捷運(往小港方向)至美麗島站換橘線(往西子灣方向) → 鹽埕埔站02號出口 → 步行約35分鐘即可抵達

捷運

橘線(往西子灣方向)鹽埕埔站02號出口 → 步行約35分鐘即可抵達

市區公車

歷史博物館0(單邊停靠)0(單邊停靠)1125335660767782、建國幹線、91214219248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04.jpg

備有地下停車場

以次計費,每次50元。

高雄《明覺法堂》”新教室”05.jpg
  

〜歡迎同參法友們踴躍前來共霑法益〜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一覺元學會 會員大會影片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11月12日 明覺法堂(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November 12th, 2015

 

2015年11月12日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jpg

 

時間:1041112 20352200

地點:MUYA Space 2F(高雄市鼓山區河西一路1299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我們說若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現在整個宇宙的紛亂,總是來自沒有辦法契入所謂的清淨。那麼八萬四千法,法法通自性,而通自性的第一個關鍵,也就是清淨心,所謂的禪定三昧功夫,所以,所有的一切法門,終歸就是一個法,叫做禪定之法。那麼殊途同歸,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若要得到禪定、清淨,就得要懂得「放下」的功夫。我們現在的人欲望橫生,所有一切人世間的苦難,都離不開所謂的三毒煩惱,佛家講貪、瞋、癡啊!貪、瞋、癡是所有一切苦厄的根源。

反過來講,就是所謂的覺、正、淨,我們常常講,三皈依!三歸依!所謂歸依回我們的自性覺而不迷;歸依回我們的自性正而不邪;歸依回我們的自性淨而不染;所謂佛、法、僧者,就是所謂的覺、正、淨。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落實三皈,那麼我們就有這一個虛空法界裡至感而顯應的所謂護法神了,一般講的有三十六個護法神。那麼加上能夠修持「不」殺、盜、淫、妄、酒這個五戒的話,我們又具足了二十五個護戒神,護戒神是另外一個名稱啦,它事實上也是護法神的意思。那麼有三十六個加二十五個天神、龍天在照顧我們,我們的人生怎麼可能會有真正的苦難呢!?

換言之,現在佛法來到這一個時代,當然是一種沒落的時期,所謂是末法時期嘛!由正法衍而像法,最後墜落到所謂的末法。那麼「法」本無所謂的始末,是因為眾生的根器不斷向下沉淪低落,所以才相對上來講,顯出法好像有這一個正法、像法、末法。那麼是從何而來的呢?所謂是有在教、有在學、也有人在修,修了之後還有人去證實它,就是做到的意思,這個就叫做正法時期。那麼有在教、有在學,也許有在修,有多數也沒在修,所以,修又不夠努力,所以證的很少,這個就是像法時期。那麼我們末法時期是有在教、有在學,可是學的時候已經半吊子了,所以談不上修,以致於最後證的寥寥無幾,這個叫做末法時期。所以你看,這一個標準……這個法的正、像、末誰決定?還是我們自己決定,對不對?!

所以,佛法在這個三千年前的古印度這一次的出現,也是因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佛法是因緣法嘛,所謂是「感應道交,絕不失時」,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它不是一個刻意而要設置的一個方法門徑,而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只要眾生的需要,他需要的淺、薄、少,你也不能給他深,也不能給他厚、給他多,那麼如果他需要的多,你不能給他少,所以應得剛剛好,恰到好處,所謂《楞嚴》裡面講:「隨心應量」。

那麼在這一次的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感受到當年末法時期的婆羅門教,乃至於古印度有很多的學術單位,當然啦,他們這一個時代的學術單位,跟我們現在的二十一世紀的學術單位,名稱或許可以去方便闡述,可是,本質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有所謂九十六個學術單位,個個都修禪定。而現在的佛法,一般你們講的佛教的這個末法時期,也像當年婆羅門教的末法時期一樣紛亂沓雜,無所依從。那麼在當時有這一些深度修行禪功的行者(修行人叫行者),他們苦於知道六道輪迴的現象而未能知其然、知其所然,也就是說怎麼變現出來的呢?他們在深度的禪定功夫裡面,可以去突破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維次空間嘛,不同的維次,所以,他們可以通過這一個甚深的禪定,通到了最下的地獄世界、最上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可是,這些禪定的功夫還未達第九次第定。

也就是說這個禪定的功夫雖然有,可是還不能夠去斷掉煩惱,他頂多只能伏住煩惱,那麼伏住,表示煩惱還在,還沒有完全不見。這個世界就是煩惱起用,妄想啊,最深度就是到了執著,所以,執著是最深層煩惱的根,那麼就產生了這個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最頂層~非想非非想處,那麼最下層~地獄,我們大概夾在中間這個人道,那下面是三惡道。那麼他們的功夫可以去契入這些的世界,也知道它的形形色色,可是,不知道怎麼更加的提升去知其所以然,這時候就自然感應道交,佛法降世來到這一個古印度。

那當時就有很多人問說:「為什麼是在古印度,而不是在地球的其他世界各地啊」,這個剛剛有講到一個重點,因為古印度的這九十六個學術單位,個個都修禪定,而在其他的世界裡面,有在研究的、有在學習成長的,可是,不一定有修禪定的,所以最終還是在禪定的這一個關鍵、這一個基礎。那麼「定」從何而來?從戒律來,所謂是三學~戒、定、慧,也就是依定開慧,「定」是一個中樞紐,它的前因是「戒」,那麼最後的果報就是開智慧,所以叫做「佛」,佛就是智慧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不是在其他所有的國家裡面呢?在這個地球,因為多數的世界在那個時期都如何?都一昧發展現今的這一種學術,也就是不離所謂的心意識的這一個生命發展,我們叫做依識不依智啊,那麼佛法是叫我們依智不依識。「識」是所謂的情識作用,世間最淺俗可以明白的就是感情用事嘛,那我們現在對「感情」這件事情很熟悉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也在娑婆世界裡面,古諺所謂是「愛不重,不生娑婆」。那麼這一個愛不是所謂佛家講的慈悲,那一種完全無私無我的這一種愛,或者西方講大愛,無私無我奉獻的大愛。這一種愛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在講帶有感情的,親情啦、友情啦、愛情啦等等,(師父笑說)對阿狗、阿貓的那個照顧之情啦、喜歡牠陪伴的情啦……等等,就是有這一個東西,所以產生了娑婆世界。

那麼娑婆世界「娑婆」是西來語啦,這個西不是那個歐美國家的西,「西」是當時相對中國來講,西域嘛,那麼西來就是從印度那邊來。這個話呢,在中文上就叫做「堪忍」,娑婆世界叫做堪忍的世界,「堪」就是還可以啦,還可以忍受的意思。痛苦到了極致,還沒有over掉,到了那個臨界點,這個叫堪忍,我們就活在這個世界裡面。那麼當年釋迦牟尼佛降生,之所以降生到印度,就是因為那邊的修行者有在修戒、定,當然,也很想開慧,可是,向上一著始終沒辦法,也就是說很多……我們世間話叫做什麼?萬事俱備啊,只欠東風嘛。

當然,以前我常跟同參講,說我們這邊是東風一直颳嘛(師父、眾員笑),萬事老是不去備嘛,所以……。「萬事」的意思就是自己啊,那我們要成就,一定要先自己俱備條件嘛,那麼東風是幫助的啊,你們說的助緣啊!如果在命理學上叫做貴人嘛,對不對?那貴人不要把它太形象化就是一個人這樣而已,而是有一種機緣,好的機緣,你遇到這種機緣,它可以是人、事、物,幫助你提升、進步,這個叫「貴人」,那麼這叫「東風」。

所以,以前這些修行人都非常努力,修戒得定,可是「定」有所謂的超輪迴的定,還沒辦法有這個功夫,所以有這種苦境。也就是說他有這種嚮往,那這個嚮往就是一種什麼?感!我們在講的感應道交,感受的感,那麼自自然然就感得佛菩薩的回應。那麼當時釋迦牟尼佛就降生在這一個古印度的地區,繼續教他們如何去什麼?超越六道輪迴,也就是知其然以外,還要知其所然。我們瞭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後,我們就知道怎麼做了、怎麼看待、怎麼……,比如說用在我們的身、口、意,行為上就是怎麼想啊、怎麼講啊、怎麼做啊!那麼由此可以窺得我們現在人煩惱諸多,也就是我們都怎麼?想錯、講錯、做錯了,不應該、不應當有的這個行為,我們統統去犯、去做,那麼應當要有的行為,我們卻都忽略,乃至於有時候不是忽略,是故意不做,所以造成這一種貪瞋癡演變出來的這一種苦厄人生、苦厄的境地。

那古印度當時那些學者,當然,當時的學者跟現在,你們就知道啦,有很大的不一樣,為什麼也講學者呢?行者是現在在講的啦,那麼名詞它會隨著時代、文化和風俗民情的不同而有所變異,這一個也就是所謂的世間道理,世間道理會變來變去的。所以,我們常勸勉著諸位,乃至於當今的學修人,學修人就不是只有在那邊研究的啊,我們剛剛講,還得要修戒定慧的、要出世法的,是要徹底的把六道輪迴的煩惱給了結的這一種人。

那六道當然包含我們人道嘛,對不對?說「六道統苦」,對你們可能也會太遠,其他的道其實我們都很熟悉啦,只是不想去承認,忘記了而已,(師父笑說)比如說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會發脾氣,對不對?那就是活在地獄道裡頭啊!每個人都會懷疑,對不對?愚癡!所以我們就在畜生道裡頭啊!那我們偶爾有良善,對不對?十善中品,我們現在是標準的人道啊!那天道也曾經去過,我們在人間也有所謂的人間天堂,上品十善加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如果我們在人世間落實,我們現在也就在人間天堂啊!

那天堂又有級數,天堂再上去,西方講天堂只講一個嘛,而佛家的三世觀講得細微啊!其實西方包括這些基督教、天主教,它也不是不講輪迴,它只是不把那一個他理解的事相用這兩個字去形容,事實上,有所謂的什麼?地獄啊!有所謂回天主的國度啊!這個好像兩世說,包括我們現在是人,那還是三世啊!只是他們的「天」講得比較窄化。而佛家理解到這一個維次空間是眾生所心現識變出來的,換言之,有多少個天堂?無量無邊!有多少個人道?也無量無邊!你們講現在不是常常在研究外星人,對不對(師父笑)?天上又掉下來什麼東西,有沒有?一大堆,無量無邊的外星人啊,因為我們的這一個宇宙重重無盡。那麼心現識變出來的世界,只要你有一個念頭,你就產生一個宇宙,一般佛家講「世界」啦,世界是比宇宙還大的。

我們現在人對世界觀跟以前的人不太一樣,我們現在講世界,好像都是講這個地球、我們這個世界,對不對?可是佛家不是,你看,「界」是法界,「世」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你看這有多少個時間流在裡面了?那麼「界」是指無量無邊的法界,一個法界裡面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佛家的這個大的宇宙宏觀是重重無盡的。而且,在不同維次空間裡面,又有重重無盡的不同維次空間,所以,我們僅是這所有無量無邊裡面的一個小微塵數裡面的一個什麼?奈米再深入叫做量子,分子、粒子再下去叫微量子。那這個微量子裡面又具足一個佛世界,所以重重無盡,以此類推。

那麼降生在古印度的時候,教著他們什麼呢?因為他們最終沒有放下執著,所以當年釋迦牟尼佛第一個基礎教育,就是教著人怎麼放執著,可是,發現多數的眾生也聽不懂。所以,「執著」這一個課門其實是佛法的最基礎班啦,可是,變成我們現在人間的最高級班,有沒有?(師父笑說)最末端,你看。所以,那個標準表示著我們的涵量的大小,如果我們學習的人把目標跟心量訂得太窄、太近的話,我們就永遠沒辦法瞭解真實的生命體系是什麼,也無法瞭解佛典裡面在闡述的是什麼,統統沒辦法瞭解。

所以,瞭解佛法的第一關鍵,你就是要怎麼做?先對治「執著」這件事情。那麼執著建構在哪裡?建構在「我」,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生活當中訓練掉「我」這個東西,比如說我……。那麼「我」在佛家來講叫做什麼?五個所謂的見,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個見用兩個字代表就叫做「我見」。「見」是見解的意思,比如說你看待你這個身是「我的」,所以它叫做「我見」。也正因為你看待它是你的,所以你才有這個身會病、會痛。

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這一世的五百世以前,曾經為所謂的忍辱仙人,當時他在修忍辱嘛,忍辱功夫修得好。然後遇到一個暴君,叫做歌利王,歌利王看他修得很好,越看……(師父笑說)若以現在很粗俗的話,叫做「越看越不爽」這樣子(眾員笑),實在是越看越……,因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我們人只要不修行,就有俱生煩惱,與生俱來的意思。什麼叫俱生煩惱?就是有著傲慢、嫉妒跟什麼?貪欲!那為什麼他很不爽?因為他有深度的嫉妒心嘛,然後又看到了忍辱仙人在森林裡面修行修得很好。

那麼他為什麼會去那邊呢?歌利王喜歡打獵啊,那就像以前我們中國的皇帝有沒有?閒暇時都會帶著他的侍從們去山裡面打獵那個意思。那歌利王就看到很多的侍女去請教忍辱仙人問題,然後每每都可以讓她們很歡欣,回答得都非常的精準。那歌利王就見不得人家好啊!當他看到他的宮女怎麼現在的偶像都變成忍辱仙人,(師父笑說)不是我了這樣,就心生嫉妒、瞋恨,於是就去問忍辱仙人:「聽說你在修行,在修什麼?」忍辱仙人說:「忍辱」!他說:「好,我就看你多會忍」,然後就將之凌遲而死。凌遲是什麼意思?凌遲就是一塊肉一塊肉削掉啦!一般來說,一刀斃命還比較痛快一點,他不是,那個就是要折騰人用的,一塊肉一塊肉的割。

忍辱仙人並沒有起任何瞋恨心,為什麼呢?在佛法上講,他已經契入了羅漢境界,至少小乘須陀洹以上。那個境界是什麼?離四相的,所謂《金剛經》講的:「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無這四相,哪裡有一個他在那邊被割、受苦?所以當時他被割的時候不起瞋恨。不但不起瞋恨,忍辱功夫還修到極致,真是好!那時候還發願感恩歌利王,最後一著成就他圓滿的忍辱功夫。所以他感恩歌利王凌遲之,把他凌遲而死,然後發願未來世有一世一定成佛時,要第一個度他。所以,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時候,第一個度的就是五比丘時代在鹿野苑,第一個大比丘就是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尊者就是當年把他凌遲而死的歌利王投胎來的。

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對不對?你不知道真正的慈悲願力有多大。「慈悲」為什麼以前我們常講是解藥?它可以化解一切世界……剛剛你們聽到世界啦,不同宇宙的法界的一切眾生的衝突對立,唯有慈悲能化解,對立是沒辦法辦到的。用一種所謂的以毒攻毒、以暴制暴啊,這樣是沒辦法的。因為眾生不學成長,俱生煩惱一定會無限上綱的蔓延,所以,你暴我,我更暴你,那個恨會不間斷去長養延伸。那麼忍辱仙人功夫修得好啊!修得好,所以超前了彌勒菩薩,成就了賢劫第四尊佛啊!本來若依所謂佛法的流衍的話,彌勒菩薩現在應該是成佛了,可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的忍辱功夫修得特好,所以超前了。

這個也告訴諸位,真的是法非定法,有志者事竟成。在佛法裡面,法無先後,達者為師,不是先修的先贏哦,是會修的先贏。那當然,很多同參一聽到,既然是這樣,不然現在慢慢來就好了,那樣子就永遠不會贏了,你懂嗎?(師父笑說)對啊,意思說你有跑的,不一定能跑到啦,那你不跑的,一定跑不到。那有在跑的,不一定可以跑第一啊,是會跑的才會跑第一啊!所以,由此我們就知道,大禹跟我們無二無別,他惜光陰,我們當也惜寸陰啊,寸光陰寸金。那現在人喜歡用錢來表述啊,當然,古時候的這個金是代表那個不變的真如體性,那你要去把握它,絲毫不能空過。就像菩薩在修持的過程裡面,從來沒有空過過,念念為眾生,可是祂卻又不執著,所以「無所住,行於布施」,這是菩薩的布施典範。我們只要學習菩薩布施的樣子,我們就可以很快的契入大乘學修。

那麼剛剛講,離四相就沒有這一些問題了,離四相就契入了小乘羅漢的族群,那麼這一個層級只是叫做羅漢,你要再升為所謂的摩訶,摩訶、摩訶薩,菩薩摩訶薩,這一個「摩訶」加上去,就是一個「大」的意思。「小」就已超越六道輪迴,加上一個「大」,比如說我們講阿羅漢超越輪迴了,前面再加個「大」,大阿羅漢,這時候已經超越四聖法界了,所以這時候叫做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大乘學修的目標,小乘學修的目標在成就阿羅漢、四聖法界,它有所不同。那麼大乘學修的基礎也在小乘,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教化的時候,祂講:「不學小乘,而修大乘,非佛弟子」,祂也告訴著我們說「我們沒有基礎,不能好高騖遠」的意思。

那麼來到我們現在的時代呢?在中土的這些老莊,事實上,不能講取代了、替代了小乘啦,剛剛講嘛,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什麼降生在印度,而沒有降生到其他國度,包括了中國?因為當時這一塊土地的修行者還未成熟。他有在修行,修所謂的「無我」,可是還沒有到極致,所以還在一個世間法裡面。比如說儒家修,依人道有執著心的修法在人道,那麼依道家,有執著心的修法在所謂的天道,天有二十八層,每一層裡面又重重無盡,又很多個層級,就像人道一樣。所以,他終究是沒有出離世間啦,這個世間也就是所謂的三界,六道輪迴的意思,沒有出離,因為他沒有真正的開智慧,可是所謂的四禪八定是有的。

那麼這一個四禪八定可以剛剛我們前面講的伏住煩惱,可是並不能斷煩惱,你得最後連這一個禪定的執著都要放下,你才有辦法證得第九次第定,而出六道輪迴。在這一個時候,我們就取得了修佛的這個……叫做上課證,(師父笑說)可以修佛了啦!那換言之,我們現在真正在講佛法都是一種方便,一種安慰現在這個時代好高騖遠的眾生講的啦,所以,不修小乘而修大乘,非佛弟子。那麼現在小乘比較失傳了,我們現在多數以老莊做基礎,因為老莊是善,從這一個角度裡面,有這一個基因的生命體,他要契入大乘是相應的。因為即便這樣講,中國的這一個文化,吸收了佛法的東傳之後,也理解了一件事情,所謂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雖然不直接特指「戒」這一個字,可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跟符合所謂世間善的標準,它也符合「戒」的一個涵養了,所以也等同有戒。那這時候「定」~深入的禪定就會顯出來,一旦深入禪定契入之後,自自然然開智慧。

智慧不用去追逐,也不是你想辦法得得到的,更不是從你思考來的。西方哲人說「我思故我在」啊,那這句話是對的,「我在」嘛,那哪個我在?世間的那個我在嘛,我思故我在,那「我」在,不就是痛苦在?(師父笑)所以,不管是道家的無為還是佛家的不執著,第一個都在修掉這個「我」。一旦你能夠瞭解到這些理路的話,在人世間,你才能夠往這一種脫化的人生境地去昇華,脫化啦,才不會到哪裡都束束縛縛的啊!那我們聽到「束縛」兩個字,也常常又有意識形態去解析它、去認知它,比如說到一個地方,人跟人的相處很束縛、規矩很多,都是這一類,對不對?你哪知道你不用跟人相處,你都很束縛,你會餓,束不束縛?現在會餓,沒東西吃。就是說,你只要有痛苦,就叫束縛啊!

所以,為什麼所謂學習成長都叫著我們解脫,對不對?有這些名詞,自在!隨緣!你不隨緣,你就得不到自在。你沒有依持三學,你就得不到解脫。那解脫是從哪裡來的?從禪定來的。甚深的禪定到了一個程度,不定因緣下遇到一些不定性的人事物,你就會突然覺悟,那時候叫豁然開朗,也就是所謂的開悟。所以,「開悟」這件事情也是從甚深禪定來的,無有不修禪定而能成就的啦!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法法都是禪定方法,佛法上的專有名詞叫「三昧」,只是你透過哪一種方法而修得禪定的不同。

比如說有人修華嚴,對不對?那他在華嚴裡面得到的禪定,那時候就叫「華嚴三昧」。那麼有的人是念佛,念佛你們比較熟悉,在念著念著的過程裡面非常專注,得到了禪定,就叫「念佛三昧」。以此類推,有的人學般若、學覺性……,他就得般若三昧……等等。那麼這個三昧是樞紐,它不是目標,所以,包括禪家,一般我們講的禪宗,也不是修禪定的,也是修開智慧的,只是它有這個名稱上的呼應,禪宗嘛,修禪定。那禪定是他們的手段,得到這個手段之後,運用得宜,他就開智慧,所以,禪宗最後還是得開悟、得覺悟的。至於我們呢?亦復如是啊!除非我們還喜歡世間的煩惱、憂慮、牽掛啊,如果不喜歡,你就得咬緊牙根,在生活當中逼著自己必須要去符合戒。

佛菩薩的言行舉止就叫「戒」,那這個大概可以去切分啊,所謂「佛心曰禪」啊!「佛言曰教」啊!「佛行曰戒」啊!所以,基本上,禪、戒、教,它是一,而不是三。那麼在說詞上,「戒」在佛法通常會用「律」來講,所謂的律宗,修持戒律的。至於禪宗跟教下,所有一切非禪宗的方法門徑的,統統叫做「教下」,就是他要看很多書啊,不是看書啦,看佛經。(師父笑說)書還是少看一點好,因為是遇到這個時代,會擾亂嘛,對不對?禪、淨(教下)跟律宗(就是戒),那它是三而一、一而三,不能切分。

那我們現在的人聽到戒就會害怕,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的習氣跟原來美好的那一個自己離太遠了。本來你的樣子是很好的,佛心嘛,對不對?你本來是佛心,所以現在只要有好心人就說是佛心來著,對不對?佛心本來是一切眾生的本能啦,因為我們迷失太久,習慣負面太久了,把佛心都忘光光了,所以才要學,那麼學,就要把它裝進來。而且學的標準要不斷往上提升,畢竟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下,就得其下,何況下還有下,所以,標準要拉高。

那麼這一個標準拉高,通常也不是叫著我們只是一種嚮往,以前佛法的教學是不必那麼繁瑣的,一旦講了,所有的學習者都有他的共識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因為習氣染雜得又比三千年來的這一些歷程上更加的多了,所以,對於一個訊息來的時候,我們通常是用我們自己的意識心,也就是我們的觀念,用我們自己的觀念去定位它。一旦你在學佛的時候,你看到所有經書的這些名相、術語,你是用自己的理解跟經驗法則去定位它的話,你終其一生都修不成了,因為你還沒得清淨心,你的理解就是什麼?就是你的妄想。那所以修佛在剛開始、初階段,是教著我們不要想的。

所以,古師大德祖祖相傳,都有一些不成文的默契,那這不成文默契是什麼?第一件事情持戒。可是,這個戒跟剛剛講的戒又不太一樣,這一個戒就是學習者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五年學戒,當然,以前的要求也有到十年、二十年。那麼要持到什麼程度?只要你進到這個佛寺裡面修持,但還沒有開悟,你都還要去持。那持這一個戒是什麼戒?這個戒是老師的教戒,以前叫做師父、弟子嘛(徒弟),徒弟跟從師父,至少五年要完全符合師父的教戒,教戒的另外一個名詞也可以叫做教誨,對不對?意思說師父開給徒弟的條件啦!這個都還談不上什麼比丘戒、比丘尼戒啊、沙彌律儀啊,或者是在家菩薩戒,都還談不上哦,這一個程度的戒只是聽話而已,然後在聽話的過程當中,這五年完全沒有「為什麼」,就是以師父說的算數。

那這個事情在我們大中華傳統文化裡面的各行各業也都存在哦,只是現在因為西潮教育來了,這全部都被打破。所以我們現在人都變笨,西方教育來就變笨了,沒智慧嘛,叫笨嘛!那麼大中華的這一個學問,就好像以前有什麼?三年嘛,學徒啊,這三年都是聽師父的啊!就拿雕刻來比喻,都是一樣啊,都叫著徒弟幹嘛?打掃應對進退而已。當然,(師父笑說)以前沒有這些電話費要繳,若依現在來講,就是你幫我去繳費,去711幹嘛的這樣,就是跑腿啊,一直做、一直做。然後這學生也不能問:「師父,我何時可以開始刻了?」刻木偶、雕像嘛,不行,師父就是透過這些狀況在觀察學生:「你心定了沒」。當然,這一個層級的心定還不是佛法在要求的那種心定,你看,連世間法的成就都必須這樣要求,更何況是出世間法?所以這也叫做「五年學戒」。那一般世間是三年,對不對?好像三年幾個月出師那個意思。那麼這就是符合,這個就是成就的祕訣。

你們聽得很熟悉的兩句話,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是我們在熟悉了這些名詞之後,我們又有自己的意識心去熟悉它,對不對?所以現在我們聽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會不會突然很害怕?你聽到的時候會不會很害怕?如果不會的話,就要警惕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成就嘛,對不對?我指的是低成就,低成就就是開悟,那我們還沒開悟,如果現在聽到這兩句話,不會哆嗦一下,那就有問題了,你知道嗎?就表示我們已經疲乏了,表示我們這一輩子不會開悟了。所以,你還沒開悟之前,你以前又常常聽這兩句話,你現在如果聽到時會震驚一下,那表示你還有救哦,你知不知道意思?因為表示你會反省啊,反省:「我長年來……」有的人十年、有的五年、有的七年、八年不等,這兩句話不知道聽了幾千次了,對不對?怎麼我現在還沒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現在怎麼還有我的人生的問題都不能解決?!這樣就叫有問題。

那有問題了,我遇到了真正成就的祕訣的這個訣嘛,人家講「千里求法,萬里求訣」,表示那個「訣」一兩句話更珍貴嘛,我聽到了這個口訣,我還是不知不覺,那不就問題大了嗎?所以,「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學道不是往外要去找個什麼,是你在你的人生裡面,遇到的一切人事物、境緣,包括我剛剛講的「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這一句話,這些善知識所講的任何一句話,你如果都沒有往內在去做一個呼應、相應的話,那麼你就永遠不會與諸佛同一類了,你懂嗎?

所以,學法首重的就是正確的態度,一般的學徒五年學戒,就是完全依照他的師父這五年所開出來的條件,包括你要聽話啊、師父講的照做啊、你以前所學的統統一概否定、一概不予承認啊!就像那個mission impossible這樣嘛(師父笑),你若被抓進去,以前的都作廢就對了,不能拿來論述,這是最基本的,因為他要封我們眾生的眼、封口、封耳。為什麼全部要封住?因為我們眾生的一切染雜,都透過這些眼門、口門、耳門在無限上綱的發酵,然後擾亂我們內在的心性,這個發酵就是我們最前面講的那個三毒煩惱,叫做貪、瞋、癡。一旦一個人貪、瞋、癡深厚,他就沒智慧,一般我們現在講就是笨、愚癡,所以,貪、瞋、癡的根也在愚癡。

那依愚癡起貪欲,貪不到,延伸瞋恨,而它的根在愚癡,所以這三個會不斷惡性循環,惡性循環!惡性循環!那最後循環回來哪裡?又癡,對不對?愚癡。愚癡又貪、又瞋、又癡、又貪、又瞋、又癡,所以他的愚癡就不斷一直在加深,一直在加深!一直在加深!一個人如果貪瞋癡不斷蔓延,是不是就越來越笨那個意思。所以,古之這一個師徒,第一個關鍵一定就是教著五年學戒,這五年就是要讓你依世間法~比較不笨,當你比較不笨的時候,你學東西才學得到。那更何況佛,對不對?學佛的人是天下第一等人才才辦得到的。那麼我們現在不是天下第一等人才的時候,是不是沒望了?所以我們就透過佛法,學著怎麼做天下第一等人才。所以,佛法怎麼講都通,法無定法,《金剛經》上也常常闡述這一個道理給我們去理解。

可是,在這個學戒的過程裡面,這個時代大概一百個人有一百個都會篩掉了,那所以才要加。加成一千個人呢?應該也是一千個人被篩掉了啊!那大概一千萬個人起跳吧!應該會有一個,在這一個五年初步而已哦!那麼這個如果沒有的時候,我們就是蔓延世間法,即便我們把我們的人生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塞進了我們認知的佛法的這個接觸,我們還是在世間法的運作,所以我們的人生問題不能解決。現在這個時代,不但人身的問題不能解決,連鬼身、畜生身、地獄身跟天人身都不能解決。我怎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現在人的思念已經雜亂到整個不同維次空間都錯亂了,所以這個時代靈性障礙的人特別多、特別多。

那麼這個時代,在自己生理上有奇奇怪怪的病的也特別多,都加個「特別」啦,特別的意思就是說不是以前沒有,而是現在比起以前多得太多。講以前完全沒有也不太公平,可是以前都是一種少數,而我們現在好像沒有的人變少數,那少數久了,就會被變成異類。然後結果是只要錯的多,現在人間講什麼?叫做「積非成是」,對不對?那麼積非成是,它還是非啊!它還是不是啊!可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在積非成是的生命狀態裡面,很有定見的毅然決然獨排眾議:「我還是堅持那個是」,而去撇除那些非?我們常常最後就是同流合汙了嘛,所以,這個「同流合汙」的名詞背後也是被影響出來的嘛!

所以,要學佛的門道你們得要知道,在我們前面講的那些都做不到的時候怎麼辦?得靠自己有一些毅力,對不對?有一些智慧的理解。那都做不到的時候怎麼辦?就是創造一個所謂的軟體、硬體的環境給自己,比如說只要有這些正知正見的人事物,我就去接觸、我就碰觸這樣,可是又不能雜。那麼真正聰明的就是自己在家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這一個定功先給訓練出來。那「定」相對「雜」、相對「妄想」,所以,「定」相較來講,就是從「專」來的。我們現在的人心浮氣躁,就不專心,所以它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那麼叫我們直接契入空性、放下即得不容易,所以就要知道是訓練出來的,你的生活只要能夠避開所有的惡緣,你在這個時代要成就,也是不難的。

那什麼叫惡緣?比如說現在的媒體幾乎都是惡緣啊,包括報章雜誌,對不對?朋友也是,你看(師父、眾員笑),大家聽了,在座彼此互相看一下:「原來你就是惡緣」(眾員大笑)!朋友只要是那一種常常會跟你在那邊說三道四的啦,東家長西家短啦,那些是非人我蔓延延伸啦,你們若在一起就開始在說這些,這種叫做惡緣。那如果朋友一來就告訴你佛啊、我們要成就啊,對不對?那你會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跟這個朋友訴苦,他馬上跟你說:「我們學佛的不能這樣啊」,這種人叫做善友。所以,它也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還得看你怎麼去應對。

所以,創造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這個時代,這是第一關鍵啊,那如果沒有的話,其他的就怎麼樣?就……就免談了,你知道嗎?(師父笑說)就結個善緣就好了。結個善緣可能就像阿雲她們以前讀那個萬佛,每天都要唸萬佛唸一次,就是說機率問題嘛,對不對?我現在趕快每天唸萬佛,萬佛佛號啦,那希望下輩子……,反正我也注定不會成就啊,下輩子也在六道輪迴,所以至少還有萬佛不斷唸,下輩子看看能不能跟萬佛其中一佛有結個緣啊,對不對?那這樣想,通常也沒希望啦,你懂嗎?因為還是思慮雜。

所以,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遇此大法。什麼是大法?佛家加個「大」就是「無上」的意思。所以為什麼叫「大方廣佛華嚴」?前面加個大,「大」已經講完了哦!為什麼佛寺的正殿,不是第一個殿,是中間那個正殿,叫做「大雄寶殿」,對不對?因為畢竟非世間將相之所能為嘛!世間的將相很厲害、很威武,叫做英雄,對不對?那它為什麼再加個大?因為連英雄都辦不到的事情,所以,他辦得到,叫做「大雄」。英雄辦不了出世間啊、辦不了解脫啊,你看看我們自古歷史上多少英雄現在都在三惡道,在人道威武幾十年,卻要在三惡道幾千年。像張飛啊,(師父笑說)不是電視的那個張菲(眾員笑),那個大將軍,對不對?像岳飛啊,他們現在也都在鬼道啊,你看,英雄耶!那還有很多也都在地獄道啊,這都是值得我們去借鏡。

意思是說我們學習的人要務實,不能好高騖遠,不能太過於……台語叫做[虛華](意指虛浮誇大、不切實際),對不對?喜歡這些花枝招展的世間的……佛家講名聞利養,那它是要帶我們往三惡道走,我們又不自知。所以,能夠捨掉這些名聞利養的人,他當然得到永生嘛,西方講永生,佛家……講永生也會啦,(師父笑說)就是說安慰一下眾生、引導一下眾生啦,要不然實則不生不滅嘛!就因為不生不滅,所以也沒有這個生滅,也就叫做「永」嘛!所以,才有一句話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我們現在人不是都在求往生嗎?對不對?那它告訴你生,生是什麼?靈性的昇華是決定有的,可是有沒有來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所以如來者,諸法如義,它不動不搖、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所以祂也沒有來去。

那來去是世間人想不開而產生的幻相,並且在這個幻相又太過熟悉而不自知,麻痺了,麻痺卻以為是真的,所以認假為真而有所來去。然後我們就會看待生死非常的嚴重,這個不是叫嚴肅,它叫非常嚴重,那你看待它很嚴重,你就不輕鬆,你就看不開了,所以你就會真的被生死給套牢,因為你的作意在那邊啊!作意,一切法從心想生,一旦你每天在想生死,你勢必超越不了生死。事實上,生死本來不存在,就像你們的夢,一般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事實上有沒有夢?你們在座都沒有夢了啊,還是現在有人在做那個……現在還不到深夜嘛,對不對?這個時候叫做什麼?酉時剛過的夢,對不對?

比如說我們小時候在上課時常常會閃神,有沒有?飄出去,老師在上面一直講,然後一敲下課鐘,神識馬上回來知道下課,前面什麼都不知道(眾員笑),常常會這樣,做夢啊,你要不要這樣?你不覺得那個叫幻相嗎?所以,我們的真實,你們現在講的真實人生就像這件事情。你看,你在那個上課時間已經飄出去了哦,老師有沒有在黑板講台走來走去寫粉筆?他照寫嘛,可是,我們都沒印象了耶,因為我們飄出去就……眼睛雖然張著,已經看不到了,對不對?(眾員大笑)

我有個學長還更妙,他還真的像周星馳這樣,貼兩個眼睛在眼鏡上這樣(眾員大笑),(師父笑說)直接睡。對啊,以前我們大學有一個學長,可是,人家拉陶拉得很厲害,陶瓷做得很好。這叫各人有志啦,他的志向在做陶藝嘛,一旦上國文課就打瞌睡了,那打瞌睡還怕……算有良心的這一種(眾員笑),因為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啦!那他為什麼要畫兩個眼睛在眼鏡上?他說不這樣會對老師不好意思啦,你懂意思嗎?就是說你直接趴下去……,對啊,(師父笑說)他說他也很不想這樣啊,可是就沒興趣,他還真把他眼鏡貼兩個眼睛。你要關心他的心,體會他的心境,所以叫大乘學修,啊~你就明白,人家他對陶藝有興趣,所以做得很好。

那我們亦復如是啊,行行出狀元。行行出狀元,八萬四千法也都可以成佛啊,所以單看你們的方法、理論跟你們的方向,方向也就是態度、用心、心的嚮往(志向),單看這三個條件,如果這三個條件是符合正確的,你們一生成就也是必然的。那麼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具足,這三個條件都跟自己有關係,你們生生世世要成就也很難。所以,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一念間就可以成佛,這是真的,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啊,你本來是啊!可是,如果你人世間的擔憂沒有方法去撇除掉的話,你就是無量劫。那麼無量劫,就有機會在你這一個大的假夢裡面,去跟無量無邊被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幻境,裡面當然有人事物嘛!那這個「人」又拓寬,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你們講的天神,我們也涵蓋在這個「人」裡面。所以你們就會跟這些不同維次空間,乃至於你現在所處的空間的所有人事物,有負面的糾葛,負面就是你不願意的意思。那麼你要怎麼超越它?你得從你自己內在的認知觀念給調整起。

所以,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就修禪定。那現在你們聽到修禪定,不是叫你們去面壁坐在那裡的意思,你就要知道換另外三個字叫「清淨心」。所以,若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天地就是所有的宇宙萬物都在你裡面了嘛,那既在你裡面,你本來如是啊!哪裡還有這些糾葛、瓜葛?所以你就超越了。那那時候「悉皆歸」的意思,也就是你就做主宰,就做自己的主人了。你這時候不會被任何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給干擾,或者是給決定、給左右,意思說你做回真正的主人。當你是真正主人的時候,就能得到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解脫,也才有真正的快樂可言,要不然我們做人統統沒辦法,一定要往那個方向。

剩下一點時間,看諸位有什麼其他的疑惑沒有?

義隆師兄:我的太太是一位節儉的女性,也很勤勞,多年前一開始撿拾回收物品回家,我以為是要貼補家用,所以不以為意,未料這些年下來,家裡漸漸成了資源回收場,撿拾的物品只進不出,目前連走道的空間都受影響。為此與太太屢次溝通,反而越堆越滿,不知不覺中,我的意識開始煩躁及心生怨懟。請示 師父上人,面臨這樣的狀況,我應該如何做才是?感恩 師父上人!

師父上人:請坐。第一個啦,一定要有耐心,就好像我為什麼剛剛前面講到忍辱仙人?沒有人喜歡人家對我們不好,對不對?為什麼忍辱仙人看得開?不是他天生看得開,我們天生就比較遜一點,是因為他有比我們更早的機緣去明白,瞭解宇宙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謂宇宙人生是什麼?宇宙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環境裡有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這叫宇宙,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所以,宇宙人生就是你自己的意思嘛,你有自己,所以你有你的空間活嘛!那有的人因緣比較廣、能力比較強,就地球來講,他可以環遊世界嘛,所以他的活動範疇就比較大,他心念上的一個受用可能也比較廣。為什麼講到這邊呢?因為我們得從大的真實相去明白,才能再回來面對,要不然這不是一個人叫著我們怎麼做,我們有辦法就這麼做的。

所以,業因果報沒有離開,就是說我們這一輩子得到的一些眾生給我們的困擾,必然事出有因,只是我們這一輩子不一定知道。那麼這個因有前因、近因跟遠因,所謂加個「遠」字,就是上輩子我們都忘光的那一種時期叫遠因,遠因又有無限多遠。比如說你若一輩子,就有近因、前因了,對不對?你若兩輩子,是不是又疊上去、又疊上去,那我們都有無量輩子。所以剛剛講到冤家宜解不宜結啦,那這種事情怎麼辦?依報也真的可以隨著正報轉,依報隨正報轉,所以我們要在這個境界相現前的時候去訓練這一個耐心啦,就是說你越是跟著它起伏的話,你事情是越不能解決的。

那我剛剛前面講啊,修行人,為什麼要叫修行人,你知道嗎?你不是修行人,你就解決不了問題,你所有人世間的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頂多你以為能解決的,那只是你過去生曾有的福報現前,讓你人生比較順暢,你以為是你聰明才智解決的。如果你不是修行人,就是這樣,前面加個「以為」,意思說你不用以為,它也本來就沒事,你懂嗎?所以,因為我們人世間有太多不能解決的事情,所以才要加上修行。那麼修行人是不要求人家跟他講道理的,換言之,修行人也不要笨到老是要去跟人家講道理,你懂意思嗎?能夠跟你講道理,而能夠彼此互讓的,他本身也就是一個明理人。明理人有時候你不必跟他講道理,他有一些時空因緣,自己會體會到一些心境,他自己也就會生慚愧心。你不用講,他也會做一種正向的生命狀態的運作,那他只要做正確生命狀態的運作,我們也就不會有這些糾葛了。

所以,修行人要去理解真理,不能老是在道理上去捉摸,尤其是自己要改變命運的這個人。那麼真理是必須要去受的,道理……為什麼我要跟你講道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不想接受你那樣,所以我要跟你講個道理,那你接受我的道理,你不要對我這樣,對不對?真理不是,真理是明白,他會去想,為什麼今天這個事是我遇到?你懂嗎?我也遇過類似的事啦,(師父笑說)你知道嗎?可是我現在沒有了。我現在沒有了,可是我從來沒跟我遇到類似的事的這個對象講道理,要求他不要這樣,因為我知道他不會聽我的,你懂嗎?那講還徒增一個衝突、對立,他會更氣,對不對?他更氣,他就越什麼?他就越要這樣(眾員笑)。是啊!你越講,我就越要這樣,我就看你越氣,我就越高興(眾員笑),眾生有時候就是這樣。這個就是他不明理,你懂嗎?那他既然不明理,你就不要去跟他講道理。可是,你可以透過真正的修行,這個事會改善,一定會改善的,要不然我們就不用學了,你懂嗎?佛法是覺悟之法。

所以,這個就是佛家在講的「依報會隨著正報轉」的道理,那我加個「會」是對你講啦,因為如果不是針對你的話,是「會」要拿掉。「會」加上去跟拿掉有什麼差別,你知道嗎?那感覺是不一樣的,依報跟著正報轉!很肯定,對不對?依報「會」跟著正報轉,是有可能你從來沒聽過,會有疑惑,所以跟你講會這樣,你懂嗎?它在表達背後義理是一樣,可是那個感受不一樣。所以,「依報跟著正報轉」是真理,依報是什麼?就是我剛剛講的宇宙叫依報,宇宙人生的真相嘛,依報,那依報裡面有我周邊的人、事、物。你要怎麼轉?轉就是轉變、改變的意思。真理是你周邊的人事物是跟著你改變的,我們不能傻到回過頭來要它改變,我才來歡喜,你懂意思嗎?

那就是我生生世世有這個基因在,你們現在人講基因啦,那我們在佛家叫做什麼?有這一個種子在啦,意識種子在。所以,彌勒菩薩的「唯識」就把這些事情講得透晰,祂也告訴你說整個宇宙是我們自己心現識變出來的。心現出來,那時候是一種所謂的真心,現出來是一個美好的世界,絕對不會有你們現在遇到的所有的疑難雜症,統統不會有。可是,因為我們意識起用,這個阿賴耶識啦、第六分別啊、第七末那識啊,這個東西起用了就識變嘛,變就是轉嘛!

我們通常講轉,是會往好的方向叫「轉」,講變是往壞的方面。所以,心現出來美好,識就又把它變了,改變,不斷變、不斷變。換言之,識是我內在的末那、第六意識跟阿賴耶,用比較白話來說,就是我的執著心、分別心、妄想心,都是我內在這個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境界,我這個執著越強的話,它不會變好,它不會轉好,它會變得更不好,這是一個你們可以理解的邏輯。那麼我變不好,是不是我又看到,我又更不滿意,又更執著要怎麼樣,所以它又變得更不好,你看,就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路徑,首先要去明白這個道理,當我們明白之後,我們就會如何?啊~遇到了,即便我不喜歡,也要往正確的方向去訓練。這時候就是變成「啊~沒辦法講,就把它放下,我每天也要過得快樂」,你知道意思嗎?我每天也不能被這些物質垃圾轉化成我心理的垃圾,你懂嗎?你要先從心理的垃圾去除掉,心理是正報,垃圾不是啦,依報隨著正報轉啊,所以我要反過來了,我不能被它給左右,一直引導成物質的垃圾多、心理垃圾跟著多,要轉過來先踩住。所以這時候就有很多方法手段,所有一切佛法的門徑也就在訓練這個。為什麼修佛能境界變好?也統統沒離開這個理路。

所以我剛剛是不是講清淨心?那你現在就不能再去往那些東西看啦,它在,我們不否定,可是我們就要趕快,與其用眼睛去看那些東西,這個時間拿來看什麼?看一些善書、看一些善知識、看一些善的訊息,我們心就開始在轉,往正向的哦!你轉到的這個力道足的時候,臨界點,你會發現:咦~對方怎麼越來越開竅了,對方是突然如何?出去時不知道怎樣?心花在開!他自己就會收拾了,真的會這樣子。當然,這個有待諸位去驗證、實驗,因為我若做到,你們就做得到啦!

那有時候的境界還得看「緣」這個參數,比如說有可能對方這個習慣沒有改,可是,很奇妙,你的人生境界一直在走,你就都遇不到對方的這個習氣,可是他自己還有這個習氣。我剛剛說我有遇到類似的,對不對?我現在是屬於後者,對方這個習氣應該還沒改,可是我已經遇不到了,你知道嗎?所以,要有這個理解,有這個理解,你慢慢去修,加上耐心。為什麼?《金剛經》也跟我們講啊,「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簡言說「一切法得成於忍」,「忍」就是六度裡面的忍辱度,耐心啦!耐心不是壓抑哦!耐心是寬容、接納、隨順,這個叫做忍辱。

所以,應該換一個思惟去看待我們的另一半,畢竟……這在佛法來講,叫做「可憐憫者」,他的人生體系出問題了,人生體系,若你們現在來講,生病啦,生病不是只有肉體嘛,心理跟行為上的不妥當都是叫做「病」嘛!我不喜歡用「病」講,因為你們會加深,會出問題。那佛家講一個人出問題就叫「可憐憫者」,「可憐憫者」就必須要我們比較明白的人多花一份關懷跟包容去對待。那如果你能夠往這一個方向去訓練的話,老實講,你們為什麼會結成夫妻哩?在座很多嘛,都是夫或妻的角色,(師父笑說)古時候講到這個,就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關係,對不對?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夫妻是緣,報恩、報怨,對不對?無緣不來!就是這樣。所以,緣有報恩、報怨的啊,那如果出世來讓我們煩惱的,那就是來如何?向我們討債的,討債,你就要更加還他。

然後,這個在西方就叫做「愛家人」,不管怎樣就是家人,要用「愛」去對待。可是,有時候這個「愛」字太過於浮面,我們不知道背後的理路,「我憑什麼要這樣啊?他就在糟蹋我,我為什麼要這樣?」所以,佛家告訴我們背後的原因,為什麼你要更加愛他、你要更加的寬容他、對他好?就是因為你有欠他,所以要用愛、用慈悲,這個態度才有辦法化解冤結。所以,結果論是一樣的,你有沒有發現?只是東方解釋得比較清楚,西方解釋得比較粗糙,差別這樣而已,可是那個行為的對待都一樣。所以這個就是什麼?有志者,事竟成!你只要有這個概念,不斷這樣去對待,然後……我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做一些佛事啦,不斷迴向也會有不無小補的力道啦!

那為什麼一個人會這樣?你要先去瞭解,他有他自己的業障跟冤業。所有人世間的問題,都叫做「業」,它不一定叫「障」,業障、業障嘛,障叫障礙嘛,因為所有人世間問題產生的都是一種結果,結果就叫做「業」。那麼這一個結果讓我不高興就叫做「障」,所以就有業障,或者是我不喜歡有這樣的結果,它就是叫業障。所以在他個人來講,他也沒有離開這個理路,他有這一類的業障。那業障怎麼除呢?業障必須要懺悔才有辦法除掉,當他自己沒辦法懂得這些道理的時候,自己是沒辦法懺悔的,這時候必須靠周邊的人做一些正向的能量去傳輸給他。

為什麼我們業障除不掉?因為我們的能量不好,你們現在人講的,磁場能量不好嘛!磁場能量不好,我們的頭腦就不清楚,我們的體力就不好,我們情緒就會不穩定等等,往負面的都叫不好就對了。那如果你的能量好的話,你這些狀況自自然然就變好了,就清爽了,頭腦就比較清楚了,行為就比較正確了,都會變這樣。所以,在佛家正能量怎麼傳輸?就是那兩個字,叫做「迴向」,「迴向」在西方就叫做「念力」,你做念力,你用一個什麼樣的想法,然後用念力傳給他,他的能量跟你的能量是會互融的。

比如說我們在座彼此也都是互為作用,你們知道嗎?你跟旁邊的也互為作用啊,你們一群跟我也是互為作用啊!這意思說你們坐在底下的若病號比較多(眾員笑),(師父笑說)那我就比較倒楣,你們知道意思嗎?我若沒修,我就先倒在這裡了(眾員笑)。所以我們要精勤的修,我就要期待我的能量大過你們所有的總合,那你們來的時候,我才不會被你們給如何?無心的扳倒啦(眾員大笑)!(師父笑說)因為你們不會害我啦,可是,我們會做了一些錯誤,跟我們有沒有心,有時候常常沒有關係啦,你懂嗎?這也就是我們生生世世很冤枉來到這邊,還有很多人生苦境的原因。我們過去生生世世也有在不自覺有意無意之下做錯、得罪人而不知道嘛,所以這輩子就是會跳來跳去,於輪迴當中就會兌現。

佛家講迴向,那迴向什麼給他?迴向智慧、迴向清淨、迴向美好這些啊!所以有的人會念佛,念完會迴向,有的念經啊,對不對?那有的人做了一件善事啊,比如說有的人做了無畏布施、有的人去放生、有的人什麼……等等啦,這個事相講不完。我希望你去瞭解這個背後的理路,只要懂得理路,你怎麼做都好。做了那麼多迴向,為什麼有的人迴向有用、有的人迴向沒用?就是有的人有做到,有的人沒做到。「到」這一個字加上去,關乎到什麼?心有!意思說假設我念佛,念佛念得佛號的能量很好,迴向給他,我做個迴向嘛,想著他,希望他得到,他就有了哦!因為念力是一念頃刻遍虛空法界,它比光的速度還快哦!

太陽光照到地球表面八分多鐘嘛,我們有沒有感受到太陽光的熱?有啊!對不對?所以我們的念力就是一種能量的本源,念力的速度又很快,頃刻即遍虛空法界。所以為什麼念佛有用?因為你透過念佛,念到心有專,心像那個放大鏡把陽光濃縮嘛!你看,太陽的光照到我們這邊,目前為止,依台灣接受到的光源,應該沒有人會被燒死嘛(眾員笑)。你再去試試看哦,一樣這樣的太陽光,你拿放大鏡放在你手臂上聚焦,看你會不會被燒。你看,同樣的光哦,總合是一樣的,可是一個就是集中,有沒有?一個分散,分散的沒作用。所以,念佛或者是……我廣的來講,做很多佛事科儀有用的那種人,通常是在做的過程很專心,他很專心的時候,他就是把他的好的能量濃縮在一點,就像放大鏡把光濃縮一點,這時候傳輸給「我希望他變好」的那個人,他就會得到。

那至於你常常做這樣的事情,他什麼時候會變比較好?那就要看程度了,第一個是你的火候,第二個是他不好的程度。他的症狀若比較輕,你又火候很深,他很快就改變了。他的症狀若比較重,你的火候不太夠,他不太容易改變,就這個配比。那做迴向給人的人,自己得六分好處,這是《地藏經》上講的,對方得一分好處,所以再怎麼樣,你自己都會好,你懂嗎?所以,我會勸你們從這個角度,不要去講道理了,他們也不會聽啦!與其花講道理的時間在那邊,卻又引起很多的煩惱回來,你不如把講道理的時間、討論跟他講明白的時間拿來自己趕快做,趕快修持自己。自己是正報嘛,依報隨著正報轉,所有的人的自己都是正報,你趕快把時間爭取回來,把正報調好,一直調好、一直調好,你依報自自然然會改變。

那個方式就叫做事半功倍,你懂嗎?你們人世間這句話好懂啊!那如果你用原來的方法,會事倍無功,不是功半哦!是無功哦!因為它是在輪迴糾葛裡面的事情,跟世間你做一點點、做很多、還有成功不相干,那可能都完全往負面一直走。所以,要做這種事半功倍的事,回來把自己調整好,就會有作用。那調好的時候就會帶動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出來,包括你周邊的人都會……,假設啦,你學修有所改變,我跟你這個人接觸,「咦?你變得越來越好,你以前會對我這樣,我會氣,你現在怎麼都不會?」當越來越好的時候,也許到最後我會好奇:「你是如何變這樣的」,那你只是跟我分享而已啊,「我就怎麼樣啊,又沒什麼」,嗯~我就好奇,就也想跟你一樣去學。

當你有辦法把他影響到他也學的時候,那改變的速度就快了,因為那時候是他自力改變的,他自己在改變。那他們現在沒辦法改,是因為他的知見裡頭還不到位,他還不瞭解這些會造成很多的困擾,他不知道。那他有沒有能力知道?他絕對有能力知道,可是,依照他們的人生,他們現在沒有機緣知道,所以,沒機緣知道的時候,我們就一步一步往前推他的原因,我們先要做「希望他變得有機緣知道」的事,如此就已經在幫助這件事情改善了。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明白?還有問題嗎?沒了,時間好像也到了。

如果因緣具足的話,不斷在迴向的過程裡面也偷偷的播個《無住》淨化一下,也會有作用啦,音通心地,聲達性海啊!這是從科學的角度,叫做所謂的振動波,波嘛,宇宙的形成是波動現象,你波動的頻率怎麼樣,你就形成怎麼樣的世界,世界裡有人、事、物嘛!換言之,從老祖宗治病的方法裡,中國《黃帝內經》還是《書經》遠古早有記載,最高段的醫術是音聲,但因為失傳,很多人不會用,最後變成所謂的針灸、推拿、點放、拔氣。那這個又要不斷試煉跟這個人要有修,而現在修的人又少了,對不對?學一個表面的功法,不到位,所以最後才變成湯藥,煎藥啊,已經進去體內了,對不對?或者做成藥丸啊,吞下去。

那藥丸跟草藥煎藥,有可能又比較自然一點,不是化學的。當這個把脈啦,更深入醫理的程度又低了、又更不好了,所以變成打針,對不對?吃化學藥劑,吃下去。那這個又沒辦法,又不精進,最後就是切掉。切掉是不是事情解決了?沒解決!切掉,你的業力在,你這一輩子一直切切切,切到死掉,即便死掉了,下輩子這個業力在,下輩子還會再得,然後還會再加利息,所以沒完沒了。你們就知道,為什麼光是我們一生……我們一生也沒多少年啦,我們從小長大的過程,小時候就覺得這個世間不是頂美好啦!當然,有的同參比較年長,那時候會比較美好一點,雖然不是頂美好,可是現在比以前不美好。光是人的生病,我小時候很少看到人家在醫院插管的,對不對?現在醫院一位難求,要插管的在那邊排隊。你看,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現在的人就是以前的人再投胎回來的啊!那以前沒解決,現在投胎回來又要再加利息,所以現在進醫院插管的多,就變這樣,層層疊疊。

所以你如果不斷在這個惡性循環的邏輯裡面,你未來還會更慘。我剛剛講的那個,就是不要往那個方向,踩一下煞車。當然知道過程會累了一點,可是,要有這個信心扳回來,你就會慢慢好起來。有這個訊息啦,所以,播個音聲,音通心地,聲達性海,用振動波去改變他的腦波(眾員笑),對不對?用聲波改變他的腦波,一旦他的腦波改變了,心情會不一樣,也許行為模式就會調整一下。(師父笑說)這是有科學論據的啦!現在人要講科學,你懂嗎?事實上,科學很落後,不過,科學現在人信賴啦,就去講科學。那佛法它具足圓滿的科學,所以,講科學也不衝突,可是它要加個圓滿,這樣應該就可以了。還有嗎?沒有了,那今天就到此囉,感謝!(師父上人從座位起身,眾員或是跪拜或是起身合十,恭送 師父上人離開法堂。)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