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然驚豔的「中」「華」「文化」釋義
—弘聖靈覺禪師 「中華文化與當代的鴻溝」講座有感
文:陳迎晴
陳迎晴老師
人生最大的幸運,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與覺者相晤。短短九十分鐘的講座,已然啟動翻轉生命的樞紐,對相熟的,弘聖上師座下的學子而言,每一場講座都是叩響渾沌生命的暮鼓晨鐘,擇隻字片語而實踐,便可受益無窮。對初初認識 師父上人的朋友而言,這是一場殊勝而精彩的相晤,講題—「中華文化與當代的鴻溝」,看似平常而普通的題目,師父上人卻演繹了一場驚艷絕倫、令人耳目一新的世說「新語」,讓本來熟爛上口的「中華文化」四字,有了令人眼睛一亮、別開生面的認知。原本以為自己的華人血液,早已生養在中華文化當中,誰知覺者一席言,為我們打開中華文化的殿堂,重新認知中華文化的燦然開闊。
主辦單位—〈一覺元學會〉的用心安排,講座同時也邀請孫文學校張亞中校長,以及 師父上人昔日大學同窗—陶藝家章格銘老師,及室內設計師莊民宗老師,與曾為同事現為北投文物館洪侃副館長等蒞臨致詞。這幾位不同領域的卓越貴賓是當日能與 師父上人近身相晤的幸運者,張亞中校長致詞時欣慰「吾道不孤」,有一覺元學會這麼一群人,仍然努力捍衛著台灣本該有的價值,追求一個祥和溫暖的真善美世界。而昔日同窗談到 師父上人時口徑頗為一致:皆有「不知同學是高人的驚訝!」在那同窗四年,失聯數年,再見面時,昔日在迎新會上搖滾熱舞的俊俏青年,已成仙風道骨的 弘聖上師,半信半疑中用放大鏡檢視 師父上人的一言一行,卻看不出人格上有任何的破綻與瑕疵,並且對 師父上人不曾讀過佛經卻滿腹經論稱奇不已,而洪侃副館長也大有「此君應從天上來」的驚嘆!
世俗的中華遇到覺者的中華
弘聖上師開示中華文化生命之義理,多元文化,涵融並蓄。
講座中 師父上人開示:歷代以來,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知雖正向、良善,但很難普及於各種不同的族類,原因是人類對生命有誤解的質性,以致我們看到「中華」兩個字,浮現的就是一種國家觀的概念,因此,建構在政治體制下的意識形態,鴻溝的產生便必然而不足為奇了。佛陀言:情識作用,剎那生變。眾生的特質便是俱生煩惱,而煩惱的產生也是因誤解而來,因此填平、卸除鴻溝的要件之一,就是不要有對立觀。所謂中華文化,中華二字的義理是一種生命狀態的闡述,「華」者,花也。百花齊放,美不勝收,代表多元文化多姿多采,一如「華嚴」,猶如花園中百花皆妍,各自綻放自己的美麗,涵融並蓄,包容無盡。
「中」者,中道之理,所謂「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多元文化必須同根共體,否則便容易形成對立,如何能多姿多采又彼此不相妨礙,這是一種生命美德的展現。「德」者,得也,收穫之意。「德」是因「道」運行而來的結果,所以道是因,德是果。而「華」如果是一種結果論的話,「中」就是一種原因,代表同根共體,也就是同體。而常言所說的生命共同體,其實只是一種方便說,依傳統文化的精髓義理而言,真實說即是同體。例如人體有50兆的細胞,這50兆的數目代表多元,彼此不一樣,湊在一起便形成一個人體,這些細胞互助合作,互相幫助,於焉產生一個健康的身體。
「中華文化」是生命本然的兑現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實其高深的內涵,正符合了我們生命的本然,它不是因歷史悠久而稱之,而是五千年來,凝聚了這種生命運作的狀態,由於時間的積累,在中土地區機緣成熟形成而來,因此是生命本然的兑現就是「中華文化」。因為人類對外相的定義與追逐,以為中華文化就是中土地區這樣的一群人所擁有,其實不然,其理如同佛陀降生古印度,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當時古印度的學術單位,體解到了四禪八定的生命境界,也意欲脫離六道輪迴的牽制,卻在知見欲開未開的臨界點上遇到了窘境,然而感應道交,絕不失時,釋迦牟尼佛以人身顯化,點破這些修行者的知見,幫助他們突破瓶頸,一經點化他們便能契入,這樣的一種運行,也就是一種「中華」文化。
鴻溝因「不了義」而來
當因緣生滅,時序轉到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的像法時期,佛法大傳東土,也就是以地理觀稱之為中國的地方,當年古印度那些追逐者的智慧,因緣流傳到中華國土,時日一久,以致之後聽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字眼便與國家有關係,也因此,我們很難從中華傳統文化中得到真實生命的受用,因為中華傳統文化,漸漸變成一種知識常識的傳習而已!當代即便有政策上的推行或認知上的生根發展,可是此「根」非彼「根」,並非 師父上人所揭櫫的「中」的義理的「根」,因為少了落實,於焉鴻溝的產生也是必然。
世間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事無常。然而禍事無常,師父上人笑稱美事也會無常,所以應以平等觀看待之,因此,「無常即是真常」。世尊以俗諦言說:苦空、無常、無我;《心經》說:無苦集滅道;《涅槃經》又言:常樂我淨,都是以不同角度而言說,這就是世間概念的文化,若以真實第一諦所謂的了義法,則無所謂文化的概念,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我」即是中道第一義諦,也就是說,中華的「中」,不是地域上的中,而是義理上的中。了解了這個義理,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一切「花」,也就是中華的「華」,就是文化層面的一切展現。當人們執迷在這樣的範疇,於是便形成了對比、好壞的比較,如若你能進入定淨的狀態,甚而超越四禪八定的高度禪定,就會頓然發現,原來所有地球人類的文明的最終極都是一如的,兌現到地球便形成琳瑯滿目、形形色色、百花齊放的現象,而這些都是因緣生法,如果不是以這樣的觀點來理解中華文化,我們永遠有這個時代的鴻溝,國與國的鴻溝、區域與區域的鴻溝,這些鴻溝種種,都因我們不了中道第一義諦而兌現出來的,如果我們無法掌握生命核心本體,不理解「苦樂不二」的概念,鴻溝於焉產生。
中華傳統文化的誤區與悟區
中華傳統文化,「傳」者,承襲之意。然而文化種種,良莠不齊,莠者固然無法傳承,優良者也未必傳襲得了,因為不了解其美好,生命的運作也就不斷地變、變、變…,若能以「中道」所兌現出來美好無障礙的生命狀態來發展,如此不斷地延伸,儘管「華」字也會不斷變化,但秉持「中」字的精要過日子,就是過著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人。
文化是什麼?只要有人之行跡所產生的形形色色,記憶下來,作為行為典範去運行你的生命,稱之為文化。文化可以各異,但生命核心不能有差池。若看不開這樣的差異,生命的差池就會隨著文化的展現而有所衝突,反之,若能搞清楚、弄明白文字背後的深度義理,「人誤我不誤」,便能以理解兌現出人生的美好。要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基本的概念,當你觸及時,你到底是在運行什麼?關注什麼?學習什麼?其實不外乎三種關係,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三者中核心中的核心,又在於人跟自己的關係,換言之,若能真正地把自己搞定,我們就能通透明瞭什麼叫做中華文化,也就入中華了,所謂的華嚴世界,歸本心,入法界,回歸自性清淨圓明體,「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生命多麼天真自在!
回歸「中華」體性,也就是我們的能量本源,當我們的命運順遂,也意味著我們生命體的核心本源能量俱足,佛家稱之為福報。福報有不同的層面,其一,由布施而來;其二,你的清淨圓明體自然因應中「華」所兌現出來的一切現象,其本身即是福報。自性本有,這就是中華的義理,也是救得了全世界、全宇宙眾生的不可思議能量。
開拓靈魂眼界的一場講座
學子們在典雅的木造建築裡,聆聽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有幸在這幽靜的北投山腰,典雅的木造建築裡,聆聽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舊詞彙演繹出了新境界,在座的聽眾想必都是第一次聽聞,用靈魂視野講述「中華文化」,不僅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也啟迪了我們嶄新的思維,重新面對“文字”的解讀,原來中華文化穿越了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孔孟學說、諸子百家,也不是地理上的國家名稱,而是超越二元對立,更宏觀、更具深度的佛理哲思。師父上人的闡述,幫我們扭開了記憶的亮點,重新檢視看待文史的眼光,那些曾經讓人類引以為榮的歷史文明,都不及真正通透生命來的重要,不通透,我們就只能不斷地重新輪迴相同的變,而至永劫……
這場令人驚艷的「中華文化」釋義,醍醐灌頂,帶給聽者一個大大的驚嘆號!感謝這一場講座,感謝 師父上人又再度為我們點亮了生命靈光,也期許自己真的來此一生,不枉此生!感恩!
學生 陳迎晴 敬筆
2022.7
附註:洪侃副館長目前已升職為北投文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