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教師的慈勉⚜️

【一日平常】

我們是依止,還是依賴上師?

 

一覺元 2020親教師的慈勉 --【我們是依止,還是依賴上師?】 (1).jpg

 

 

一日平常─落實的真切與深度

一覺元學會依止上師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 

🔸提問三  我們是依止還是依賴上師?學修如何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而不會踏入誤區?

 

 

師父您剛剛說的,那我們遇到了一位善知識,我們也依止了, 那方向有了,那剛剛說到要落實就是連那個方法,這個是不是說匯歸到我們自己自身要去執行,那就是匯歸那個一?有時候我們很難拿捏,平常我們在學修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做得很認真、特認真,就是可是就常常有時候跟正知正見是偏離的,我們怎麼樣去修正?然後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不會踏進誤區?

 

【師父上人開示】

 

一覺元 2020親教師的慈勉 --【我們是依止,還是依賴上師?】 (2).jpg

 

我們以前在學習美術的時候啊,常常有一句話叫做:

「你究竟是在練苦功?還是苦練功啊?」 

那「練苦功」可以幫助你的功夫提升;你「苦練功」只是永遠僵滯在那邊,然後越練是越苦,對不對?越苦是越僵滯,然後依於各方面的人情世故也好,跟你自己的所謂利害得失、面子的問題啦、什麼執著啦……這些等等的作用,你還是一直持續下去,所以這種生命狀態沒有什麼發展的,沒有什麼那個美果會產生的。

所以在練功叫做「練苦功」,因為倒過來「苦功」你知道它有一種難度要去面對,那你知道,所以你會想要去克服,所以它不是埋頭苦幹,不是埋頭苦幹!

那我們現在人就是也談不到這個,有時候你們現在在講的這些問題,都有一些前提的不理解。什麼前提?就是──「你依止了一個上師」其實這句話根本不存在,因為根本沒有依止一個上師!你只是有接觸一個你以為的老師,也許他真的是善知識,可是你以為他是善知識,你當成你是「以為」的時候,對你的生命體系他就不是善知識,對啊,那你以為你依止了他,其實不是!你只是賴皮著他,依賴著他,對不對!

「止」,有一個心定的問題,對不對,那「賴」是什麼?依賴。依賴就是…就是巴著他,希望他能夠給我好處,對不對,那常常給我的好處、我的需求,都是我生活當中我的欲望不能滿足的那一些,我巴著他,希望他給我,一般世俗講叫做「求保佑」。

依止不是求保佑,依止是有一個穩定的心境,然後依從他給你的教誨,你用這一個穩定的態度去執行,你有一個執行的層面。那你因為遇到他,所以你的心平了,對不對,你就必須要有這種很強烈的這種感受,你才夠稱得上依止。

那麼我們現在人不是,我們現在人就是…假設說慕名者眾嘛、知音者稀嘛,我們慕名而去,聽說一個人,跟他接觸也不錯,他也常常能滿足我很多的欲望,對不對,那你看,滿足了一個,還要滿足兩個,滿足了三個、四個之後,第一個欲望又有缺口了,又要回過頭來修補第一個欲望,又要滿足一下……你看,永遠在這種框框裡輪迴,這個就不叫依止。為什麼?因為你這種生命狀態,你遇到這一個,假若他是善知識,你遇到他,你心還是浮動的,你不會因為因遇到他,他講的道理,明白,所以我有一種放下的態度。有放下的態度,你才有依止的氣息,所以你的心才會越顯平靜,那心越顯平靜,這個平靜出來了,你才有辦法真的學法。哦,不然你浮動的心你是沒辦法的!你頂多就是我們…我以前常常講的,叫做「瞎攪和」嘛。

跟著一個老師,他講的道理你也覺得很好,「很好」可能是一個緣吧,對不對,並不一定你的生命體系真的是珍惜他的,所以你也會接觸,不斷接觸他。可能在這個時空,也…也算幸運沒有遇到別的,也沒有別的機會,或者是也算悲哀,幸運跟悲哀有時候是兩道路,對不對,兩道路又同一,同匯歸於一點。為什麼這樣講?啊,悲哀是我也沒地方去,幸運是我也沒地方去,這樣,剛好就這樣吧,對不對!你說你有沒有方向目標?沒有!統統沒有方向目標的。

所以,「依止」它是有一個方向目標的,「依賴」沒有方向目標。所以第一句話他都還沒完成,他怎麼可能會有後面一大串的說:我們以為自己很認真在學習,什麼做功課什麼的……就沒有這些,那個都叫做「盲修瞎練」,你懂意思嗎?

你不是拿了一本經來一直看一直看,你就叫做功課啊,你要看得對,對不對?那光是看得對,就可能對有的人就琢磨了四、五十年了吶,要看得對吶!要不然你說,我們認識很多婆婆媽媽以前,對啊,她們都比我們以前早接觸佛法、早學佛啊,她們都比我們認真吶,一天花多少時間在念經,可是念了四、五十年還是煩惱憂慮牽掛啊,不但沒減反增吶,對不對,那那些經到底是真假?她也跟你…她也可以跟你背《金剛經》,也可以跟你背《彌陀經》,也可以跟你背《地藏本願經》,對啊,你有可能都還背不出來,那她功課做得足不足?這就我剛剛講的苦練功啊!就〔屈咧〕(台語:彎著身子)浸泡在裡面而已。那這個浸泡是死水,死水!死水長蟲生菌對不對,浸泡在裡面,裡面你可想而知未來會怎麼樣。

所以第一個是要有依止,真正依止的概念,你才有辦法依循他告訴你的方法去做,這時候才達成真正的功課。而不是聽、依賴或者說接觸一個老師,然後他講了很多的理路,然後你聽明白,你的明白是你知道這些了,對不對,那我常常講的這些是所謂的知識常識,那你就自己拿去用,那時候是不成數的。那時候就…就看似一種概念叫賭博,有的人剛好賭到,對不對,賭到,賭到就是說剛剛好對了嘛,那就幸運嘛。多數的人那個理論方法沒深入,態度沒深入去理解透晰,他拿起來用就用錯了,所以就沒效果,是這樣。

所以「依止」得先搞清楚!上不上師是稱謂啦,加個上師就是符合依止啊。對啊,你依止嘛,依止就是到這邊了嘛,再也沒有了嘛,對不對,再也沒有了嘛,那你才能叫這個人上師啊!不是他要你叫他上師啊,是你有依止,止就是沒有再往上了啊,所以就是最頂層了啊!你…你選擇這個老師,我再也沒有別的,那他…他叫做上師啊,你懂嗎?呃…那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對於這些名詞,都是人家怎麼叫我們就怎麼叫嘛,對不對,我們不知道那個深厚的義理在哪裡嘛。

對啊,所以我們現在人頂多你們在叫上師,或是有的人叫上人什麼的這些名詞,頂多就是什麼,就是老師啊,我們世間概念的老師啊,還是這個時代世間概念的老師,而還不是古時候的老師啊。古時候的老師,面對老師的那種尊重度是極度吻合的,我們現在的老師是講難聽一點就是奴才嘛,我要會一個東西,你要幫助我會嘛,隨call隨到嘛,對不對?對啊,要不然哪有以前…以前這種教學哪有家長還要去跟老師理論個什麼的,還有家長還要叫老師、指導老師教我的小孩,那就不是教啊。

所以我們現在的這一個名相的概念,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所以學習很多狀況得要先把你自己在學的這個人跟先把這些名相的定義先定義出來,你才能依循它去做,那才能講到後面那個「那怎麼這個做功課到底有沒有效果」這個東西。喔,因為你沒有前面那一段,你的理論、方法、方向一定錯;你沒有前面那個依止~真正的依止的態度出來,你一定沒有恆常的持續力,你沒有。

那你看,你理路、方向要正確,理論要正確,方法要正確。方法裡面包含了態度,對不對,態度!態度包含了你的那個概念啦、認知的概念啦、你的用心啦、你的精力要怎麼運用啊、你有沒有保持恆常啊……簡言之叫做「精進」嘛,精又進嘛,精是「專」嘛,專是「一」嘛,進是「不間斷往前運作」嘛,這個就方法,所以這三個關鍵具足,絕對不會有那些問題也就是說:欸,怎麼學那麼久還是沒怎麼樣?絕對不可能!

如果我們學很久還覺得「欸,怎麼老半吊子沒什麼效果喔?」這個一定是你的方向、理論、方法搞錯了,裡面必然有錯的部分嘛。好,那依止上師幫你達到這三個,喔,依止而不是依賴。依賴上師他幫你,你還是達不到這個,因為是你的心態有錯,那個方法上有錯。所以這裡面參數要~簡言之如果你在講佛法上修持的話它要百分百精準,百分百喔,差一點都不行,差一點就到不了位嘛。就我們以前講的:豎一條線,喔,從底下上去是佛,你差一度就不是啦!差一度你運作越久距離越遙遠吶,那不是啊,所以都在「調角度」啊!調角度而不是叫你蠻幹啊,對不對,你一直一直往前行叫做蠻幹吶,可是會的是在調角度啊,調對的再走,你走一步就是達到一步啊,走兩步就達到兩步啊。你只要角度錯,你很努力,它就加速你背離嘛,背離!你看這兩點的距離是不是越來越遠,本來還很近,那所以「依止」很重要!

 

一覺元 2020親教師的慈勉 --【我們是依止,還是依賴上師?】 (3).jpg

 

 延伸閱讀 : 第六期《一覺元會刊》特別企劃 •一日平常

                    👉2020 親教師的慈勉 | 一日平常 影音    

                           🔰 親教師的慈勉--為什麼依止一位上師,是學修成就的重要關鍵🔰

                           🔰 親教師的慈勉--什麼才是最終極的依止一位上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