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 攀越巔峰 --- 

 

「人生系列講座」是講者透過學習分享的方式,可以有一個讓自己反芻、督促及學習成長的機會。這樣的心得分享的過程之下,也讓其他同參有著借鏡跟觀摩參考的機緣。在自利的過程,也兼具了利他的效果,這是  師父上人對我們教育的巧妙鋪陳。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4).jpg

 

飄逸優雅的沈嘉瑩老師,生活經驗豐富,對於生命有著相當的體認。身在這五濁惡世當中,對於修行的觀點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觀察思考,並且向內檢視自己、反省自己。並認為世間萬事、社會萬象,沒有一件不是佛法的顯現與教導。」

沈老師的人緣很好,交友廣闊的狀態下,常常看到身邊的朋友藉由五花八門的修行來改變自己、轉變命運,也不乏朋友們邀約一同參與修行,在和光同塵的參與下,她也會很肯定的與朋友分享:「我是佛教徒,我的上師是 弘聖師父上人,我是屬於一覺元家族的。」沈老師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輕鬆優雅的氣度,不管在哪裡與人相處都是很愉快的感覺,在其中也能窺得沈老師對於學修的定見。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5).jpg

 「神山之旅」──體悟最深刻的旅程

 

緣起是在2014719號,跟隨 師父上人到馬來西亞,這是應馬來西亞弟子的啟請,到東馬斗湖的一場弘法講座。心想:「跑那麼遠(馬來西亞)應該是去觀光旅遊,雖說要攀登神山,想起以前在台灣爬山的經驗,都是穿高跟鞋走難走的路,也都難不倒我,這次應該也不會爬很難的山。」一派輕鬆的就想去攀登這座高山,沒想到去到現場的狀況,全然不是如此!所以這趟旅程給了沈老師很大的震撼,所幸這趟旅程有 師父上人同行,因此全體上山的人員也都很順利平安的返回。如此一趟旅程,讓沈老師有著許多體驗跟領悟,除了無私的分享「神山之旅」之外,還分享了最近一年學修的心路歷程。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1).jpg

   

   沈老師細心的帶來神山路線圖和當天的登山照片實景,讓人身歷其境,加上演講內容主軸分明、妙語如珠,讓聽眾就像實地經歷了一趟「神山學修之旅」。

此次的「神山之旅」是由馬來西亞的弟子啟森師兄和端容師姐所細心安排,上山的路程只有六公里,每一公里設有一個休息站,而在天黑之前必須到達標高3272公尺的山莊,登頂的山路只有一條,就算沒有嚮導也能清楚了解登山路線。

當天僱有兩位挑夫幫忙背全團上山過夜的行李,師父上人穩定輕盈的步伐領先在前,部分師兄姐也努力的跟隨在後,沈老師不疾不徐,從容的在中段隊伍,以自己的體能足以負荷的狀態下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慢慢上山。但是同行的高阿姨身體狀況不佳,遠遠落後,讓隊伍分成三段。整趟過程就像是學修的過程,前頭有明師的引領,學習者踏著過來人的腳印,一步步往登頂的路邁進,越趨山頂越難攀爬,甚至連下一步該落在哪,都不曉得。好不容易上山了,卻又馬上下山,真正的考驗才要展開了。整趟路途,沈老師看見自己與神山風景和 師父上人及同行同參的學習關係。一路上有喜悅、有驚喜、有艱辛、有相互扶持,最重要的是依著對 師父的堅定信願,攀越巔峰。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7).jpg

     

  最後,沈老師談論在2014年甲午年的困境,分享遇到困境是如何向明師請益,並依明師指點去落實化解,感恩及恭敬的態度讓全場感動。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10).jpg

   整場講座最辛苦的還是 師父上人

 

在百忙之中,師父上人每個月要撥時間參與南北場的講座。除了參與以外,還為與會的學員們開示。其實在每一場講座的背後,師父上人要花數倍於講座的時間,各別引導講者,協助整個講座的過程能夠更加順利美好。在此,我們除了感謝 師父上人用心以外,希望各位也能夠珍惜每一場講座的學習機會,真實得到學習上的獲益,這才是舉辦講座最大的目的。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3).jpg

「福慧人生講座」下次繼續與您一同福慧相長,歡喜再見!

 


 

           學習心得分享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9).jpg

陳芳美老師

 

論語中言及君子有三德:「仁者無憂」,講座中沈老師舉了塞翁失馬這一則故事,為仁者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心中有仁道而無善惡對法,豈有任何煩憂?「智者不惑」,莊子的無用之用,參天大樹也好,不會叫的鵝也罷!有用、無用當中的隨應變化,才真是真正智慧般若的運用!「勇而不懼」,登神山路徑的陡峭、高山氧氣的稀薄、體力的考驗……若非學習者的堅定信願,哪來這份勇氣直下承當?聽完沈老師精采而詼諧的分享,腦海浮現君子的修持原來就在二六時中,感謝一覺元有明師隨處指引方向,提供方法,傳授理論,更有發心共同學習的同參們,因為您們的共同扶持,彼此切磋,學修之途縱有迷惘、膽怯、疑慮,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提起觀照力,隨處皆是諸佛菩薩的示現,我永遠都只能虛心學習!些許感悟和大家分享。

感恩,再感謝!

末學 芳美合十

 


 

沈老師的文筆優美蘊含法味,我們整理了本講座幾段嘉言讓未參加講座的同修欣賞細讀。

嘉言選錄(一):

上山難,下山更難,真正的考驗才要展開了。但是我心中雪亮,我心中明白,因為,已經有一座聖山,矗立在我的心底,任何時候,我都會仰望祂,尋求一股超越、支持的力量。而每個人的人生,也是一直在走一條自己的路,這是一條單行道,也是一張單程車票,沒有回頭路的,我們也在這條路上,不停的走。這當中,會碰到許多沒有指標的分岔路口,你得做出決定,而每一個決定,就決定了你現在站立的位置與你現在所看到的風景。

嘉言選錄(二):

心中有一座聖山,走在人生的路上,有堅定的信念,克服貪婪的祈求。你看柏拉圖(附註一)這樣子的考驗,是不是考驗著他的貪婪跟他的抉擇、智慧。生命就可以自自然然地隨著大自然的韻律,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時更迭,很自然而然,日夜運行,太陽下去了,月亮就上來,月亮不見了,太陽就升起來。萬物消長,花開花謝,那樣子的自在輕鬆了。當人生的路來到終點,我們要拔旗,我們希望旗幟上寫的是「福慧雙修」這樣子的旗幟。

嘉言選錄(三):

我們在一覺元跟 師父上人學習,當然就是學「修福與修慧」。福慧圓滿是兩足尊,這個就是佛了。師父說過一首偈,我很喜歡,這首偈是這樣子的:「隨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回去趕快看喔!在一覺尊佛像(畫卡)的後面,很好的偈,很好的詩。又說自性是佛,每個人的生命狀態,本來就是具有圓滿的本質。為什麼會落入痛苦的深淵之中呢?這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這個是 師父上人的工作,至於如何修行才能求到這些福報呢?請各位回去看《明覺講紀》,或者每個月農曆的初一來出席「明覺講座」。師父一定會告訴你們很多訣竅,還有會告訴你們答案。

嘉言選錄(四):

因為殘廢不必去當兵,所以就保住了生命,這時鄰居才恍然大悟,了解塞翁那些話中所隱藏的智慧。是的,在我們的生活裡有很多事情,到底是福還是禍?都不是表象可以判斷的。凡事只要平常心,順其自然。順心如意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遇到困頓挫折的時候,不要灰心喪志,保持一種從容的態度,這是值得用來勉勵自己,也值得來學習的,這是塞翁的故事(附註二)。

嘉言選錄(五):

你有用,可能招來毀謗、招來嫉妒、招來陷害。可是無用呢?你又招來欺負、招來輕視、招來踐踏。所以大智慧的人是要超越相對的道德的,是要順應自然的天道,不偏執在某一個方面,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很像。有時,要像龍騰飛於天際;有時,要像蛇蟄伏於洞穴,就是躲在洞穴裡面不要動。有時進取,有時退縮。

以順,順就是順利的順;以和,和就是和氣的和,以順以和做為考量,這樣才能悠遊自在而不感覺疲累。各位,這是大約在兩千三百年前,莊子告訴我們的人生智慧(附註三)。

嘉言選錄(六):

「當我們來到人生的分岔路口,沒有指標,前途吉凶未卜,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我很慶幸我有一位明師,給我指點、給我幫助、給我安慰,讓我能夠平靜、安寧、沉著來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跟事情。我也告誡家人,不可以忘記 師父上人的恩情。

 


  

附註一:

 <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經典對話 >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2).jpg

(圖、文:轉載自網路)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柏拉圖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卻空著雙手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怎麼空手回來了?
柏拉圖說道:當我走在田間的時候,曾看到幾株特別大、特別燦爛的麥穗,可是,我總想著前面也許會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沒有摘。但是,我繼續走的時候,看到的麥穗,總覺得還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後什麼都沒有摘到……
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還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
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柏拉圖去做了。許久之後,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 
柏拉圖說道: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朵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並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當我後來又看見很多很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依然堅持著它是最美麗的信念,不再動搖!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附註二

 < 塞翁失馬 >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8).jpg

(圖、文:轉載自網路)

 

以前在北邊的邊塞地方有一個人很會養馬,大家都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馬從馬廄裡逃跑了,越過邊境一路跑進了胡人居住的地方,鄰居們知道這個消息都趕來慰問塞翁不要太難過,塞翁一點都不難過,反而笑笑說:「我的馬雖然走失了,但這說不定是件好事呢?」

過了幾個月,這匹馬自己跑回來了,而且還跟來了一匹胡地的駿馬,鄰居們聽說這個事情之後,又紛紛跑到塞翁家來道賀,塞翁這回反而皺起眉頭對大家說:「白白得來這匹駿馬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喔!」

塞翁有個兒子很喜歡騎馬,他有一天就騎著這匹胡地來的駿馬出外遊玩,結果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跌斷了腿,鄰居們知道了這件意外又趕來塞翁家,慰問塞翁勸他不要太傷心,沒想到塞翁並不怎麼太難過、傷心,反而淡淡的對大家說:「我的兒子雖然摔斷了腿,但是說不定是件好事呢!」

鄰居每個人都莫名其妙,他們認為塞翁肯定是傷心過頭,腦筋都糊塗了。過了不久,胡人大舉入侵,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徵調去當兵,但是胡人非常的驃悍,所以大部分的年輕男子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用當兵,反而因此保全了性命,這個時候鄰居們才體悟到,當初塞翁所說的那些話裡頭所隱含的智慧。

您會不會發現,其實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註定,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您就越會有這樣的認知,一件事情是福是禍,往往不是表象可以判定的,凡事順其自然,遇到順心的事不要太得意,遇到沮喪挫折的時候也不要太灰心喪志,塞翁的生活哲學值得我們學習呢!

 

附註三

 < 有用與無用 >

 

2015年4月12日 福慧人生講座 花絮 --攀越巔峰-- (6).jpg

(圖、文:轉載自網路)

 

有一天,莊子和他的學生在山上看見一棵參天古木因為高大無用而免於砍伐。莊子感歎地說:「這棵樹恰好因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當天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到了朋友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中的僕人說:「家裡有兩隻雁,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將那一隻不會叫的雁殺了來招待我們的客人。」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便向莊子問道:「老師,山中的巨木因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裡養的雁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我們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律,但已經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世了。」

 


 

感謝沈老師摯誠的分享沈老師那優美的文學造詣,再搭配上有趣的小品故事,讓整場講座豐富活潑,大家都收穫滿滿!很高興,沈老師七月即將在台北太極藝術教室再次與大眾分享她的人生體悟,讓台北的學員們也享有眼福跟耳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