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日 印度行系列講座(台北第五場)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內容

 

2013年10月27日 印度行系列講座(台北第五場)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內容.jpg

  

時間:1021027日,14:00~16:00

地點:太極藝術教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我們說施與受同福,因此講的跟聽的都同受益時時是學處、時時是行處,在學修上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不是對象的問題,所以我們講:「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很多人不了解佛法的深密,所謂的密義,秘密那個密,可是它並不是一個秘密,秘密是不可告人的嘛!所以我們常講說一個有秘密的人,是人生最痛苦的那一個人。而佛家講的密,是指深奧,不好理解,而不是秘密。現在的人思惟太過複雜,這些貪瞋癡的障礙太過深厚,所以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也不好懂。

早上跟李叔叔在早餐會報的時候(眾人笑),就講到一個問題,他說:「現在人對於是非邪正的判斷好像知道的機會甚少」,我說其實不是啦!我們現在的人就算沒有智慧也有聰明嘛,這個是非邪正靠聰明基本上就可以大概分辨得出來,只是說分辨得出來之餘,不願意去什麼?「行」!落實那個「認為的是」,而一直在習氣上牽繫,在這個「不認為的是」(就是「非」)的一種習氣運作,而變成一種深固的習慣。

所以,現在人並不是笨到說分辨不出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對的不太願意去做,不對的不太願意去改,所以「改個性」這件事情最難。偏偏現在的人又期待改命運,希望命運變好啊!不好變好是不是改命運?可是卻不了解,你想改命運之前一定要改個性,個性改到極處就是所謂的改念頭。所以為什麼要學習?要「修」?一般把學修放在一起,「修」就是去落實的意思,落實了,你就成長了!一般白話叫做學習成長。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希望命運變好,就這麼簡單而已啊!每一個人也許在命運裡頭的對象的看待是不一樣,可是那個感受其實都一樣的,你要好,你要舒暢嘛!換言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你要你的人生沒有煩惱憂慮牽掛,這是每個人都一樣的!只是他快樂的建構也許對象不同而已,可是它的理體都一樣。

從這件事情來講,我們從「果上」是捉摸不了的,求不到的。以前在佛法學修上你們看到的這一些林林總總的儀式,乃至於印度,然後現在有所謂的南傳小乘,中土(大中華地區)的這些大乘,其實統統是一如!只是它的形相不同而已,這些形相也是為了令我們「舉外明內」,透過外在的刺激,藉由外在的一種警示、一種表達,進而回溯而達到我們內心的一種轉化。所以舉外明內,回到內心的明白跟落實的時候,我們的命運就改了。所以這些佛法,乃至於一切宗教的這些形式、科儀,在佛法就叫法會,天主教叫彌撒,各個有不同的名稱,其實它就是一個活動。

藉著這個活動,其實是要表達內在的涵養,比如說剛剛講的「靈山塔」,我們去印度不是有很多舍利塔嗎?對於舍利塔,很多人就會問說:「裡面是誰的舍利子啊?」其實,舍利塔跟舍利子是無關的,舍利,表「不壞」!它就好像說金剛舍利,舍利代表一種真信,所以用舍利來表達真理的意思,塔裡面通常供養著、供奉著舍利,所以叫舍利塔。可是真正的塔裡面不一定有所謂的得道高僧燒出來的那一顆一顆亮晶晶的舍利子,不一定是那個東西,那個還是物質。

舍利塔是告訴我們誰是塔?我們的肉體是塔啊!所以我們的真心,乃至於回歸到自性,那個叫作舍利啊!那麼為什麼要繞塔?「繞」是運作的意思,你要把你的真心,透過你這個塔(工具)運作出來,在你的人生裡去應化,這就是一種所謂的修行。它不是叫我們到全世界各地去,然後一個塔、一個塔去給它繞、繞、繞……,你們說至少要繞四十九圈還是一百零八,對不對?然後一直繞、繞到頭昏腦脹了,你看能不能成佛?(眾人笑)所以這還是得不到它本質的義涵。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要有舍利那些所謂的形式?因為人的根基隨著減劫,越來越汙濁了,根基不好是結果,原因是我們過去生所創造的能量不夠好!假設說我們人生是一齣戲,那麼要演這齣戲當然先要有劇本,要先寫出劇本才能來演這齣戲啊!寫劇本的時候是「過去生」,在演劇的時候是現在「這輩子」,演完的結果就是「下輩子」了,是這樣子的意思。所以,我們現階段在人生的運作過程,如果你覺得是不好的,不夠幸福的,煩惱憂慮牽掛多的,是這一種的,表示你過去生劇本寫錯了,你懂嗎?你是主角,你演錯了。如果你這一輩子不趕快改劇本,你又照這樣繼續演下去,你下輩子會更慘,是這個意思。這個劇本是靠著我們自己去運作的,所以那個「塔」的意思,是這麼油然而生。

因此,我們要知道佛法它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你就會把佛法當宗教,而且是當成一種錯誤的宗教看待。回歸遠古時代,真正所謂的宗教統統是教育。重要的、首要的、為一切眾生所尊崇的,就是「宗」的意思;而「教」是教育、教化、教學的意思,所以,一切「真正的」宗教,不是現在我們所接觸的不管是民間信仰也好、還是西方教派,比如說基督教、天主教,還是這些穆斯林,還是佛教大乘、小乘,統統不是這個表相,如果它們是「真正的」這種宗教,就一定有教育。「教育」就是有人教、有人成長,發育的意思。

只有人告訴我們一種真理,而我們沒有去成長、發育,這也不叫教育。所以教育一定是「師資道合」,那麼它就可以幫助你改劇本,因為你先知道啊!知道,你開始著手寫了啊!那你又去演嘛!所以你改劇本就一定可以幫助你改變命運。如果現在的宗教失去了這一個義理的話,你再怎麼樣去崇尚、朝拜,「朝拜」也是我這次去印度第一次聽到的名詞啦!以前沒有什麼朝拜。到了哪裡?小石不是說:「這邊可以朝拜」(眾人笑),我也站在那邊「到底要朝拜什麼?」(眾人笑),你們懂嗎?朝拜什麼?他以為我們也是他們習慣認知的那些所謂的朝山團,一些民間信仰不是有組團去拜拜的這種,比較白話叫做進香團。我們不是啦,可是他們分辨不出來嘛!所以你就知道,從這一個理路你就可以了解,現在人是普遍分辨不出來宗教的本意、定義。

所以,佛教,「佛」是覺悟的意思;「教」是教育的意思。換言之,有一種理論方法,可以讓你達到「覺悟」這件事情,覺悟就是開智慧,有智慧便可以解決一切煩惱,這件事情就叫做佛教。所以,它跟那一個雕像無關,它跟那一本經書無關,它跟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各個不同族類、各個不同的大乘小乘統統無關,跟這個形相上統統無關,它跟你的「做到」有關。做到什麼?做到開智慧這件事情,所以,要開智慧這件事情是「果」,那麼有果必有因,這個因也就叫做佛法。方法出來了,對不對?有一個方法是你符合了它,你就可以產生一個結果,這個叫做佛法。所以,佛教就是覺悟的教育,佛法就是覺悟的方法的意思。

古時候沒有這些爭議,但是來到這個時代越來越低落,我們人的頭腦變得太複雜,會把一件事情越來越複雜化。舉個例大家好懂,以前小時候你們有沒有看過綜藝節目?有人先戴著耳機,他後面還有九個人,然後第一個人跟他講一句話,然後傳過去,傳到第十個就不一樣了,對不對?(眾人笑)如果是很單純的不要有自己的想法,聽到就轉述,就不會有這些個問題!可是你看,人都會加油添醋一下,對不對?比如說傳給他「我愛你」,然後李叔叔又傳給Sona「我是愛你的」,不一樣了喔!(眾人大笑)開始延續了喔!然後她又傳過去,為了表達這句話更深刻:「我真的是愛你的」,你看!第四個又不一樣了,以此類推傳下去,把原來那一個單純的三個字給扭曲了,扭曲到最後變成連那個「我愛你」的意思都沒有了。

我們整個宇宙的延伸就像這樣,宇宙的起源也就是我們的「一念不覺」嘛!「無明」嘛!「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六粗相:貪、瞋、癡、慢、疑出來了,越來越複雜,也就是我們白話講的,叫做「妄念起用」。當你的妄念產生了,整個宇宙就出現了,這一個宇宙裡面的形形色色就是你這個妄念深淺程度的不一樣,而產生的複雜程度不一樣,所以當你想「依妄解妄」的時候了不可得,它還是虛妄的世界,所以,這樣就叫做「愚」,所以一般講「無明」就叫做「愚癡」。愚癡裡面就會有兩種現象,一種叫做「貪」(貪心出來了),一種叫「瞋」(貪不到而翻臉,瞋恨心就出來了),所以,「貪瞋癡」這一件事情就產生了啊!貪瞋癡就造成煩惱啊!我們不喜歡煩惱嘛,對不對?所以,要怎麼樣覺悟?覺悟就是不愚癡!要怎麼修?方法就是「戒定慧」!依戒得定,依定開慧,那個「戒」就是叫你要有所把持的意思,所以符合諸佛菩薩的教誡,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一件事情就叫教誡,叫做戒、戒律。你常常符合這些戒律,你就在克制你妄念的延展了,所以你的貪跟你的瞋恨就會少,少少少到極處,愚癡也就淡薄了。所以「戒」就會得定嘛!清淨心久了,就得定。「定」產生的生命狀態就叫做「智慧」,所以這時候佛法就達成了。

所以,佛法跟世間法最大的差異就在這三個字,世間法的運作沒有「戒定慧」,換言之,如果一切的宗教沒有「戒定慧」這三個字的標準,它也就叫做世間法。世間法,什麼叫世間法?另外一個名詞叫做「痛苦的方法」,意思是說,你崇尚一個宗教,你最後還是得到痛苦。你本來是嚮往去崇尚一個宗教而得到幸福美滿,結果事與願違,這是不是痛苦?因為它沒有「戒定慧」這三個字。換言之,如果你以為你看經、念佛、持咒、參加法會、打禪七、佛七,乃至於去朝拜,朝聖,遊歷了你的人生,但你都沒有「戒定慧」這三個字,你還是在搞世間法。所以,不管你怎麼打禪七,你都是妄想,你不是掉舉就是昏沈,不是在那邊打瞌睡就是在那邊妄想。而我們現在的人又沒那麼有福報,以前就有禪師,那個打板師,就拿棍子給你打下去,說:「你怎麼可以打瞌睡!」對不對?現在的人不敢打啊!因為打下去你會翻臉啊!你會起瞋恨啊!你起瞋恨,他就造業啊!他說:「我本來是要當頭棒喝,一打下去你開悟的」,結果打下去適得其反,所以兩個都造業嘛!這個很不划算,所以要了解它的義理。

佛法來到了這個時代,就產生了很多樣式啊!本來只有一個叫做「教育」,教育你開智慧,就這樣子而已,所以它無關形式!當你開智慧之後,你運用任何人世間的形形色色,它都是幸福美滿的工具。只要你沒智慧,你有再好的人生境界,你都會起煩惱,比如說,最簡單大家可以理解的,錢多好?還是錢少好?單純來講,你會說錢多很好啊,對不對?那你去觀察,現在很多有錢的富商,他沒有煩惱嗎?那你會說「大概不是因為錢吧!」有的是死掉了還不能入土為安,對不對?因為子孫要分財產,分不平的時候不准入葬,對不對?你看,痛苦到連死都要痛苦,你看看。

所以,不是在這個有為的物質上去計量,而是在我們的認知上,所謂一般講的價值觀,所以佛法來到這個時代,教育的本質開始改變了!剛剛那個「我愛你」變成「我真的愛你」,變成「我非常愛你」等等就開始延伸了!這個原本是教育的佛法就開始演變了,演變就產生「錯誤宗教」的佛法,什麼叫錯誤宗教?迷信啦!你只要跟祂朝拜一下就想得到幸福美滿;如果真的可以這樣,那佛陀就要問你:「你要多少錢才會幸福美滿?」你說:「耶……不多不少啦!大概一百億就夠了啦!」「一百億?」「你才拿十塊錢的水果來供養我,你要換一百億,公平嗎?」(眾人大笑)這叫賄賂,而賄賂也沒有賄賂成這樣的啊!對不對?

所以,很多是處於一種不公平的狀態,你看,這時候人分辨得出來,還是分辨不出來?分辨得出來呐!是非,現代人可以分辨得出來嘛!比如說,你們相信不勞而獲嗎?不相信嘛!那麼你們接受不勞而獲嗎?(眾人大笑)接受!你看大家都接受啊!好!再繼續講下去,你接受別人不勞而獲而你沒有嗎?(眾人笑)不接受了,你看吧!對不對?所以這時候自私自利起用了嘛!所以,並不是我們分辨不出來,而是我們的習氣不願意去做正確的事情,不願意做正確的事情就會產生錯誤的人生!合理嘛!所以當你能了解到這段,若你有錯誤的人生結果,你就比較不會怨天尤人,就能接受是我們比較沒本事,我們沒有努力,我們亂搞,所以我們才有這些錯誤的果要承受,這樣才合理嘛,所以,你就不會去跟人家做比較了。

再說這個叫「迷信的佛法」就產生了嘛!久了之後,迷信了之後,人迷了啊!而佛法本來是要教人開智慧的啊!「智慧」叫明白嘛!「迷」叫做不明白嘛!所以,開始走錯了,結果就錯了。所以,佛家有句話叫做什麼?「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一樣是在修佛的人,為什麼有的人命運這麼慘?為什麼有的人修了,改變命運變好了?因為在於他的初發心決定,他對了。誰修佛會變命運好?就是他知道修佛是要覺悟的,覺悟這件事情是要改掉自己不對的個性,什麼叫做不對的個性?像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諸如此類的、負面的這些身口意,這些觀念思想行為,負面的,都叫不對的,把它改掉,這個叫做「因地真了」,你正確了,你看待這件事情、接觸這件事情的起跑點對了,所以你只要慢慢照著這個方向做,剩下是時間問題而已,因為你本來就會幸福美滿;而且你不能設定你的幸福美滿,因為你做得越深入,你就越幸福美滿,所以你不能設定啊!因為後面有無限啊!你設定就沒有無限了啊!

剛剛講「因地不真」那一種就是我學習是為了滿足我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你看!完全違背了,這叫「因地不真」,所以你再怎麼學習,你統統得不到長久真實究竟圓滿的果報,統統得不到。你只會在過程當中好像有一些不錯的境界現前,可是它絕對不是因為你用這種心而得到的,而是你過去生中曾經寫過一個對的劇本,現在演對了一下,一下而已,然後就沒了,所以,人生事不如意常八九嘛!如意一二而已嘛!一二就是過去生寫對一二而已嘛!所以,(師父笑說)你這輩子有一二個幸福美滿的感受而已,合理啦!

這時候,迷信的佛法是不是產生了很多弊病了?迷了,所以你的那個起跑點……那個第一步會踏錯,這叫迷了。久了之後呢?有的人在這個環境裡面看到「耶!對啊,既然是迷信的佛法中有這麼多愚笨、愚癡的人」,你看看,奸巧的就出來了,因為有一些不法的,更深入不法的人,他就要利用眾生的愚癡了。因為當眾生愚癡,就會產生一個叫畏懼、一個叫做貪心,所以,很多不如法的宗教就產生了,利用你的畏懼、利用你的貪心來招攬你,然後把你教得更笨,如此他就有機會斂財、有機會騙色了。所以,現在坊間就有很多這種社會新聞出現,以前宗教是沒有這些事情的,宗教有一個天職義務就是安定社會、穩定人心,這是天職義務,這是沒有條件但書的。現在的不是,用技倆,剛剛你們看到那個龍洞就是這樣啊!來了啊!來了也不錯啦!幾千年沒見面了,會一會朋友,趕快回去、趕快回去,反正現在這邊沒有佛法了嘛,對不對?沒佛法你待那麼久要幹什麼?所以,那個偈不是出來了嗎?對不對?所以我們下山就很快了啊!咻……下山很快叫什麼?你「放下」要放得快嘛!

所以,這裡面有很多密意,當然你們剛剛有很多沒有講到啦!當然今天有很多當事人沒來也不必去講,為什麼?因為當事人才信而有徵啊!比如說,思瑜下來珞晴的那一段,就有談到為什麼下山那麼快啊?它其實裡面隱喻嘛!我們眾生就是有一個毛病,就是放不下嘛!如果你「放下」快的話,你「成就」就快嘛!所以,成就圓滿智慧的不二法門,就是兩個字「放下」而已。換言之,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乃至於一切宗教的聖哲,講了無量劫,在十方三世一切諸土中的教化裡面,統統只是在教著眾生「放下」兩個字而已啊!沒有其他更簡單快速的方法。

大家要理解、做到放下這個根基不一樣,所以產生了八萬四千種方法,無量無邊的方法,這些方法門徑也就是幫助我們做到放下的結果而已,那麼要放下之前要看破嘛!看破就是了解嘛!因為我們不了解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有一大堆方法,這些個方法是幫助我們了解的,所以放下就快啊!你快了之後,你就不用搞那麼複雜了,八萬四千法其實最後就是一個法而已,「清淨法門」,你放下就清淨嘛!所以古人講說「放下即得」。

現在我們愚癡了,我們容易受騙了,所以大家要去追求宗教,都是為著什麼而去追逐的?為著放不下而去追逐的。要不然你們不是都曾去拜拜、去朝拜、去朝聖嗎?你們去廟裡、教堂都在幹嘛?你去求祂給你,就是因為你放不下啊!你想要得到啊!你違反「放下」啊!所以你得不到幸福美滿啊!事實上這不是這些宗教的本意啊!它是叫你放下啊!放下本來就會很美好,那個不是你可以去設定的。所以,這麼一個流衍又開始發酵,一直延展,延展到現在,就變成有所謂邪魔歪道的這些怪力亂神的宗教,就都跑出來了啦!對不對?所以很多人就中邪了嘛!參加參加著就中邪了、打坐打坐就發瘋了,等等,這些現象就跑出來了。本來是沒有任何外靈可以影響我們的,中邪就是外靈來了,來干擾我們嘛!為什麼會被干擾?因為能量磁場的交葛是強弱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弱了,我們的能量場弱了,所以外在的能量場就有機會趁虛而入。我是用「能量場」來形容,一般你們講就是指那些鬼魅魍魎,他們就是一種能量場,他大過我們,所以我們就被影響,這時候叫做中邪!

想想看,如果你知道這個理路,中邪就太好解決啦!因為是你能量差,所以被影響,叫「中邪」!那你就想辦法把能量變好就好啦!什麼叫能量變好?最基礎就是你的精氣神要飽足!那精氣神飽足,基本上閉口守氣、閉目養神、耳內聽蓄精,三花聚頂就圓滿啦!你看這三個動作是不是都叫你做一件事情?「靜」!有沒有人說我為了很煩,我為了更緊張,所以我要閉目一下?(眾人笑)沒有!通常是你看到一個人很緊張,你會說:「你閉目一下、深呼吸一下」,對不對?寧靜一下。所以閉目養神、閉口守氣、耳內聽,統統是為了你能達到一件事情──「寧靜祥和,清淨」。只要你自己能夠這樣長時去訓練你的清淨心的話,你的氣場就好了、就強了,外在的這些鬼魅魍魎的氣場就沒你轍了,所以那時候叫什麼?叫驅邪了!就解決了!你也不用找什麼法師不法師的,有時候還找到不法的法師,還給你養小鬼的、什麼的…等等,對啊!社會就有很多這些林林總總的,所以這個叫做邪魔歪道的佛法就產生了。

久而久之又演變回來,有一種相較於這種邪魔歪還算比較良善的,就是觀光的佛法啊!像你們剛剛看到那些都已經是觀光的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沒被綁架啦,釋迦牟尼佛造福那些人群也不錯!心量要大嘛!(眾人笑)菩提葉掉下來,有錢的去買一買也沒差嘛!他買一個歡喜回去啊!只是說,越空虛的人越需要外在的建構嘛!對不對?所以你們這一次去,有沒有人買?沒有!表示你們都還不空虛嘛!(眾人大笑)還不必空虛到需要買一片菩提葉回家嘛。有時候我們講,印度一大堆菩提樹,為什麼一定要那一棵?那一棵也不是當年原本那一棵,真的啊!它已經是被燒掉、被砍掉,又重種好幾次了啊!也不是原本那棵啊!眾生就著在這種相裡面。

它雖然不是,可是它也有它的價值,就是那個表法的意義,人家說「思古之幽情」嘛!為什麼我們現在中國老祖宗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拜祖先」,這是很好的傳統呐!以前西方教育本來否定這個的,現在的西方學者都回溯回來在追逐這個東西,它是一個社會穩定的一個根基。人家說拜祖先,緬懷諸先烈,為什麼緬懷?你看一個會緬懷的人,他就有感恩的心,對不對?透過那個祖先牌位可以緬懷,不是祖先牌位的那幾個木頭拼起來有什麼神力嘛!而是你沒有它的時候,你不知道那個心放在哪裡啊?所以你家有那個神位,你緬懷的時候,你心是專注的,專注就起作用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專注在那個緬懷的時候,那種孝心、感恩心會出來,孝心、感恩心就是一種美好能量的根,所以你常常在長養孝心、感恩心的時候,你的能量場就好,這時候也就是另外一種驅魔避邪的方法了。

所以,有人常常會被干擾的,你就常常去感恩、常常去盡孝,孝親尊師。感恩這些身邊對我好的人,對我不好的人也要感恩,因為他對你的不好就是對你好,為什麼?因為他對你的不好就是幫你消業嘛!幫你消業好不好?好啊!業不消,福不來啊!換言之,對你不好的人,就是幫你提款的呐!提出福報來的。所以你了解這些理路後,你就沒有什麼不好的,所以這時候你的能量就好,你走到哪裡,任何的生命體都會因為你的能量好而被感染,等同提升,所以你既然是幫助他提升了,他怎麼還會來障礙你呢?就不會了啊!這就是古人講說的「量大福大」,所以,要快入華嚴,這是基礎。「大心凡夫」第一件事情是「量大」,心胸廣大,心胸寬大的人不會計較的。因為他量大福大,你們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福至心靈」嘛!對不對?心要靈驗,基本上是那個人福報大到一個極處比較容易靈驗!靈驗就開智慧啦!所以,要入華嚴,得開智慧啊!不開智慧入不了啊。如果你們大家都開智慧了,這裡就是華藏世界,這裡就是極樂世界啦!所以唯一一條路就是終極,就是智慧。

那這些觀光的佛教就產生了啊!你看看台灣,比如剛剛我有看到什麼幾千家啊?(學員們答:三千)有這些觀光的,如果會的也是一個好處啦!其實台灣的觀光算很有良心的啦!你們這次去雞足山哪一間廟不用買門票的?台灣的廟還不用買門票的啊,讓人家隨喜功德,自己如何發心是自己的事。雞足山是你要先買門票才能進去,進去還要買香,又要另計,統統是錢,這叫觀光的佛教,可是在末法時期這些觀光的佛教,會的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說,會的導遊帶團就可以透過這些觀光,教人家說這些代表什麼、那些代表什麼、我們要怎麼學,所以透過觀光方式又學會了。從這點就告訴我們,「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不是外在形形色色有障礙,而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處在一切人世間,沒有一處是不好的。換言之,會的人,他處在人世間的各行各業、各個再汙濁的領域,他統統有辦法轉化成高妙的佛法;不會的,他就算在佛寺內敲鐘、木魚、唸經、唸佛,統統是長養貪瞋癡,也不會成就,所以在於「會不會」。這個會不會就在你放得下、放不下,放下了就有了,不放下就沒有了。

所以學習,如果我們把思惟繞到最簡單的地方,我們不複雜的時候,我們頓時就契入了所謂的一乘圓教了。一切佛淨土,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所以方便假名字,引導於眾生,只是善巧方便要引導我們入歸一乘圓教而已。「乘」是什麼意思?在動詞上叫運輸、承載的意思啦!祂用這個來比喻,所以,佛在靈鷲山 講《法華經》的時候,就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有錢人,有一個大豪宅,然後家裡有一些小朋友,他的兒子在那邊玩玩具,然後玩到迷執了,迷執了嘛!結果這時候整棟房子燒起來,火災了,這個爸爸就勸這些小孩子趕快逃出去,可是小孩子貪玩啊!他以為你是故意騙他有火災,他不理的,繼續貪玩,眼看再不走就要被燒死了。

結果這個爸爸很有智慧,他就跟兒子說:「你們趕快出去啊!」,是「趕快出去啊!」不是說「趕快逃啊!」你說趕快逃他不要逃啊!他說「我現在要玩啊!」你若說「趕快出去,外面有更好玩的啊!有鹿車、羊車、牛車啊,那個比這個好玩幾百倍,要玩就去玩那個!」小孩子聽到會馬上衝出去啊!結果也沒有鹿車、也沒有羊車、也沒有鹿、羊、牛,結果只有一台馬車,那個馬車代表著「一乘法」,其他三台車代表著什麼?三乘,二乘,乃至人天乘。其實佛陀那時候不講人天乘的啦,那時候只有什麼?小乘嘛!二乘、三乘這個嘛!這些代表什麼?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祂們都不是究竟,可是阿羅漢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了。所以五乘(人天乘)是在六道輪迴裡面,講人天乘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太虛法師那個體系才強調人天乘,他強調人間佛法嘛!那麼講人間佛法,如果是要以它為基石,以佛法為究竟,也無可厚非,可是多數都把它引導成就只是「善惡法」,這樣很可惜。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這邊,我們學無量劫都超越不了六道輪迴,換言之,學無量劫也沒有資格學佛。學佛是要超越六道輪迴第一級數的,祂才有資格學佛。換言之,阿羅漢以下,說寬鬆一點好了,就是那個須陀洹,小乘初果「須陀洹」以下,統統沒有資格學,那時候只能叫做先修班。所以,佛法不容易啊!他必須要什麼?要有很深的根基跟很深的精進力,你才有辦法取得它的入學上課證,上課證就是阿羅漢。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三個比喻剛剛講的羊車、牛車、鹿車,這個都是善巧方便。你看那個小孩子,你跟他說這三個車很好玩,其實沒有這三個車啊!可是當他以為有這三個車而衝出去的時候,他就不會被燒死了,所以他就保住姓命了,那個命本身就是我們的自性嘛!就是妳剛剛講的那個摩尼寶珠!摩尼寶珠就是比喻我們的自性本然,本來是完美無瑕的。可是現在人貪,貪了這些五欲六塵、貪瞋癡慢,所以把那個原來的摩尼寶珠忘記了。我們這個肉體就是火宅,我們活在貪瞋癡的世界裡面,就叫做火宅,而且我們迷執在這個世界裡面,跳脫不出來,所以佛才善巧方便講了四十九年,講了八萬四千法,無量無邊法,就是為了以欲勾牽,引導眾生,使令入佛智,最後只是要入佛智而已。

所以,應對到上上根的人,直了一乘;中下以降,一乘沒辦法了解。也就是說,六祖惠能當時度的是上上根人,而上中下根人統統沒辦法契入上上根人的境界,所以這時候才有方便講,才從幼稚班,所謂的《阿含》,《方等》(小學),然後講般若二十二年,再回到《法華》,再契入《涅槃經》,對啊!涅槃是什麼?是遺囑!就是說我要走了,交代一下(師父笑),涅槃的精髓就是叫著末法時期眾生,要依靠什麼去學修成長?「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所以苦行林,並不是叫我們一定要跑到森林裡面被蚊子叮,叫「苦行」, 那個「苦」的意思就是當我們不能接受的人事物就叫「苦」。那麼「林」是很多的意恩,「很多」叫「林」嘛!我們活在這個痛苦很多的世界裡面,你們就在苦行林了,只是你願不願意修掉而已。所以修苦行,就是把你不願意面對到的人事物,認為會很痛苦的,你統統能去接受它,統統能夠超越它而不對立、不執著、不起妄念,這時候你的苦行就圓滿了。所以,佛法的深密,在於回歸理體的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形形色色,也就是說,不是坐在森林裡才叫修行,而坐在沙發上不叫修行。坐沙發上,如果不會的,他那個脊椎會側彎,也不怎麼舒服(眾人笑),對啊!所以還是「會與不會」的問題啦!希望諸位有幸這一遭在東土出生,能夠去把握你們學修的機緣。

最後講一段,前幾年在寧靜園的時候,有次我坐阿雲的車,在山上面,我說:「妳們以前都在修什麼?念佛念什麼?」她們說:「喔!我們都念萬佛」,萬佛,什麼千佛、萬佛,我沒聽過啦!因為我沒有跑宗教、跑佛寺,我不知道這些儀軌啦,是不是萬佛?

阿雲師姐:拜萬佛。

師父:喔!拜萬佛。然後我就「唉!眾生啊!就是花盡畢生的精力時間,只願意跟萬佛結個善緣,都不願意自己成佛。」參去!(師父與眾人笑)自己成佛要「一」,你拜萬佛,拜一千佛、拜一億佛、拜一兆佛,你頂多過去生跟這一兆佛曾經有過這樣「嗨!你好」,就這樣子而已啊!(眾人笑)你也不是祂嘛!對不對?所以,要念佛嘛!念佛不要停留在嘴巴,以為在那邊發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聲音就叫「念」!「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謂之「念」;「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是謂「佛」,所以「念佛」,你們往後知道怎麼念了嘛!感謝了!

       師父: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今天就到此,因為我們等一下四點半還有課程。有那個身心靈瑜伽,跟那個印度瑜伽不太一樣(眾人大笑)。聽說有那個卡到陰的,練一練都不見了,這個要真實去體驗才會知道,瑜伽不是一種運動啦!它兼顧運動,那不是一種運動,它是一種功法,所以它真的是身心靈三而一,一而三。可是身心靈三而一,一而三的狀態,你如果不了解心跟靈的話,你怎麼去運作?所以,得天獨厚,你們又遇到那個身心靈有在研究的,有在深入,真正在修行的老師,所以可以幫你們引導一下,是這樣。

李叔叔:那沒有提問,我們今天就到此,謝謝大家。

師父:感謝。

學員們:謝謝!感恩 師父!謝謝 師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