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後記

 

《越》劇觀後感 (37).jpg

末學從小因學習傳統戲曲表演之故,而一路在表演領域持續發展轉為職業,比一般人多機會能站舞臺獲得掌聲,時間久了,開始迷失自己,貪、嗔、癡、慢、疑習氣開始像種子一樣,發芽、蔓延覆蓋末學的自性,當時站舞臺的目的只為了競爭、名聞利養,因為舞臺主角只允許有一個,所以你必須比別人強,當別人比你強時,末學心中產生忌妒之心。從小在傳統戲曲裡演繹忠、孝、節、義的故事情節,但卻沒古聖先賢的這般胸懷,反而心胸是越演越狹窄,也因如此,開始造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不良、家庭失和,得失心很重的傲慢與自卑,沒正確聖賢教育的引領下,末學心靈變得很孤僻,在藝術這條路上,嚐不到藝術能美化人生得甘果。

「越」劇後記 (2).jpg

因何而學

在人生的路途越走越窄之時,仍然因傲慢而無法看清自己早已是陷入迷路的窘境,因為自身我執深重,而無法接受、面對自身問題,導致四處走不通。這時認識了 師父,師父花了很多的心力鋪陳、教導末學,『重新』也『從心』讓末學明白藝術的真諦,並非是為了追求名聞利養,而是擁有更大的心量,盡本分用戲劇的正向能量來回饋社會,但自身若無法如理如法落實於生活之中,則一切均為紙上談兵。末學認識 師父五年多,這些年 師父五年如一日用言行身教做給末學明白,但末學慚愧的有如頑石,過程中測度、懷疑心都有,但 師父從未失去耐性,一一印證古人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美德,末學深深的被 師父的行儀感動著,也才漸漸明白古聖先賢的教育離我們並不遙遠,只需『用真誠之心』去落實,人生哪來的窘境,所有的困擾全是來自自身的貪得的欲望,真正卸除貪、嗔、癡、慢、疑也才能真正所謂的『真誠』,人生本就自然自在,師父的演繹全在末學眼前一一證實,此時末學才願卸除我執,也願將師志為己志的方向努力,也明白為何藝術無法美化人生,因為用了錯誤的所知所見去運行,如此如何而能成就美麗的花果呢?師父的種種破迷解惑,讓末學找回對戲劇的信心,也更明白藝術表演存在的意義

「越」劇後記 (3).jpg

從何而修,如何而轉

一顆樹的根很重要,但我們往往只會想看見頭上的花果是否美麗,但都遺忘美麗的花果需擁有扎實的根,古聖先賢也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需有次第的從修身做起,千萬別亂了次序,就如 師父所說,一件衣服若扣錯了第一個扣子,後面整排都錯了,當時末學不昰全能明白其中的深含理路,但 師父總是慈悲的對末學說,從弟子規做起,知道一項就做一項,日積月累,慢慢深入,因為一字無量義,末學越學越感受到,這浩瀚的宇宙中原來末學只是那麼微小,更該謙恭,落實在生活之中。就從孝養父母、尊師重道做起,以前總覺得父母為子女付出本是應該,而做子女的末學,從未體認哪來得應該,那都是不孝,也都是眼裡只有自己的自私,從未對父母付出與真正的關心,也常用自己認為的關心方式關心父母,但並不昰其實並不昰父母所需要的,得一次 師父與家人在飯桌用餐,原本父母要末學點餐,末學開始點餐,其中一樣甜點是 師父點的,末學當下不明白,師父也只說這甜點口味特別,末學當下沒想太多就點了,之後菜一一上桌,末學發現母親並沒什麼食用,直到那道甜點上桌,母親眼睛為之一亮,並表明這是他最愛吃的東西,末學心中慚愧,而   師父總是處處為人設想!  師父也教導末學凡事用真心即可觀察的到,果真在 師父身旁學習真是莫大的幸福,無時無刻都在教育末學將法運用於生活之中,末學無比感激,師父就是如此不辭辛勞身教,末學依教奉行,無形中改善了家庭與事業,得人生的真樂!

「越」劇後記 (4).jpg

依何而行,有何體會

行、住、作、臥皆是法,在雲南禪行中,參學禪宗大師過往行跡,體會到古聖先賢的生活,是簡單、純淨、樸直,而隱含處處禪機,來自心中那份無我的心量,師父則是現代版活生生的示現在末學的眼前,但過往末學所知見(障)太重,完全無法感受這份心量,直到從學習弟子規開始,再加上 師父不斷的教導,末學彷彿是被扒了好幾層皮,才感受到來自自性的那份純淨光芒。

在『越』劇期間,這回站在舞台和以往感受不同,那份感受並非是站在舞台表演拉開大幕才開始,而是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沒有好壞之分別,只有末學行儀是否如理如法,整個過程團隊合作,感謝大家讓末學學到不少,也感受到自身還有很多不足,但越學越法喜,末學感謝所有參與的每一份子,因為有大家的盡心盡力讓越劇更加完整,也從沒想過一個便當,因僅遵循著 師父教導以弟子規的長者先幼者後之理,會讓參與演出的趙美齡老師,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大家的和諧融洽讓每頓飯吃的都很溫暖,趙老師知道末學分身乏術,在排練場不斷主動去教導雙雙、家德、家成的表演,一次又一次很有耐心帶著他們排練,末學感動在心;可可堂的努力與配合付出,實也讓末學安心,能更專注在表演上,進到劇場排練時期,大家相互打氣、關心,  師父加入排練時,也從未浪費任何一分一秒, 師父身教、言教處處到位,還撥時間為大家開示,能量不可思議,師父所到之處四週都會起微妙的變化,樂隊老師開始融合的搭配著演員,讓演員在舞台上也演得很舒服自在,洞簫廖錦麟老師還特地排隊去買紅豆餅佈施給大家,後台的工作人員也曾跟末學說劇場好久沒有這種團隊合作氛圍,副團長朝緒,也分擔很多武打、道具制作的部分,也很有耐心的教導演員,常常演員還未流汗,他就先流的全身汗,一遍又一遍反覆,直到動作到位為止。飾演徒弟之一的家成跟末學說,第一次演戲有入戲的感覺,有在演戲。編劇衿懷、行銷萊恩、舞監妙菱、家妹牧容……常徹夜不休息的還在幫末學處理很多前台、網路、舞台製作的繁瑣事項,只為了能成就此戲……後臺太多感動的小故事,都來自大家點點滴滴的為他人付出,後台才有這份和諧氣氛,當大家都放下自私自利時,我們所處之地,不就都是天堂。有此成果,也都是   師父平日的諄諄教導,教育末學心胸寬大,放下心中的我,此時有些小感受,在生活中落實弟子規,卻帶給整個團隊有那麼大的力量,這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改善,是   師父的巧妙鋪陳,以身教力行,這麼多年從未放棄末學,家成有真正演戲的感受,末學心有慼慼焉,也是 師父教育末學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從原本快放棄藝術的末學拉了回來,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字字頗深,跟生活、事業、人都息息相關,從中落實才有真正的感受,做了才會明白,而做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當不明白時,做事的依據來自情緒,心中常有期待與期許,當不盡人意時,而有種失落情緒的反應,人與人之間也因有那份期待,當意見相同時,會互相相挺,但出現落差時,兩人立即翻臉, 師父常說到的,『情識是剎那生變』,完全靠不住的,只有依法做事才有那實在感。

「越」劇後記 (5).jpg

在製作「越」劇中,末學實分感謝有這機會,讓末學體會很深刻,明白「感恩」,感恩兩個字很容易說,但若要用真心說卻不容易,需要先卸除自身的傲慢、執著,才能體會出其中的深度,也才能長養內心的恩義、道義、情義,感恩須要真誠。末學才懂感恩父母,對末學十分支持,在排練過程中,父母為團隊辛勞張羅吃喝,不讓末學為他們擔心,這是末學最大的福份,感恩 師父讓弟子的心回家,全家一起學法,讓我們家庭很溫暖,也有堅強的凝聚力。

「越」劇後記 (6).jpg

總結

藝術的美感是用心去感受,在現在的速食主義裡,迷惘的向前追逐時,倒不如停下腳步,重新『心』感受,我們道德文化的根,如同樹根是否已被自身習氣,侵蝕的體無完膚,俗語說『食果籽就愛拜樹頭』,飲水要思源,而我們往往只探究果實的豐美,而忘了豐美的果實養成,是因為有扎實的根。

感恩 師父教導,有 師父教導才有今天的末學,也才有元和劇子,也才有「越」劇。 

無限感恩

末學 珞晴 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