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旅─尼泊爾‧印度 紀實

 

<>即之也溫佛陀心

 

20121110

瓦拉那西(Varanasi

 

朝聖之旅,心誠體也勤,沒有「睡到自然醒」這一回事,大部分的行程都要摸黑起早,早晨6:00我們已在開往瓦拉那西(Varanasi)的車上。清晨喇叭聲還不太多,隨著太陽越來越高,喇叭也會慢慢甦醒,很快地我們又會淹沒在噪音喧囂之中。瓦拉那西,集佛教、印度教勝地於一身,故有「聖城」之稱,而舉世聞名的印度聖河─恆河,則是不能不提的存在,悠然流過此市,造就印度美麗與哀愁的河畔風光。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4).jpg

鹿野苑遺址

 

此行從菩提迦雅到瓦拉那西,大約有5小時的車程,巴士呼嘯的車輪,輾醒了寸寸的睡意,而其實最該睡眼惺忪的是思瑜,身為領隊的她,晚睡早起是不得不為的責任,以往帶團恨不得能多一點休息時間,獨獨遇上了我們反而不想休息,還極度壓縮睡眠時間與我們相處,深怕錯過驚奇,想必本團的與眾不同與師父的精彩〝表演〞,讓她如同經歷一場「少年Pi的科幻之旅」,此刻,感慨萬千的思瑜正迫不及待地徵求心得發表,比我們心切多了。初初大家發言保守,既而踴躍表達,有淚眼有笑語,尤其思瑜對師父深深拜服,儼然已成了我們一份子。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3).jpg

迎佛(五比丘迎佛塔)

 

瓦拉那西首站到達鹿野苑(Sarnath)正是釋尊首次講經說法的地方,釋尊托缽徒步千里跋涉,於此地初轉法輪,在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也是佛教徒朝聖必來的聖地。進入鹿野苑之前,我們先參觀了五比丘迎接佛陀的遺跡,此地空曠,高高低低的遺跡錯錯落落,我們隨著師父上上下下,放眼眺望。回程時,我不慎在一處斜坡摔個四腳朝天,臀部直接著地,剛好是多年宿疾所在,痛得眼冒金星,深怕就此癱瘓,幸好站得起來,彎得下腰,又得師父金口告之「消業」,即刻放心,當下欣受這皮肉之痛,事後與同參戲談:「這一摔如果能夠開悟,不知多好!」,同參回以:「想太多!」,我搖搖腦袋,果然還是愚笨如常。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2).jpg

隨緣消舊業

 

分別踏訪了佛陀為五比丘講經說法的地方,斷裂的阿育王石柱、佛陀與弟子協談的會議所及供奉佛陀舍利的達美克塔,在充滿綠意的草坪之中十分醒目。印度的佛塔已成了佛陀教育的象徵意義,是否供有舍利已無關緊要,我想起那首佛印禪師的偈語:「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更想起師父開示的:「佛在何處?佛在我們身體力行履踐經教義理之處,階段性,透過地藏的大願、觀音的慈悲、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四修德的圓滿,那是我們清淨法身自性佛的圓顯」。看過了那麼多的佛塔遺跡,我們自身的那一座靈山塔呢?切莫讓它成了遺跡才好。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1).jpg

人人有個靈山塔 (五比丘迎佛塔)

 

行程即將接近尾聲,儼然已和我們像是一家人的司機及小弟Rajar力邀師父到他們家中,我們像要拜訪親戚一般高興地前往,司機家是一間水泥建築的樓房,迎入室內便受到熱情的招待,分別介紹了他的太太及兩個兒子,大兒子已出了社會工作,小兒子也已是青少年紀,但因為重度殘障一直待在房內,看得出來司機是一位顧家及慈祥的父親,對於孩子的關愛溢於言表。進入司機屋內,師父便先行向他家裏供奉的神祇致意,禮貌十分周到,接著為司機全家祝福及開示,三言兩語便寬慰了司機的心情,也一語切中他大兒子的心事,鼓勵了青年也撫慰了為人父親的心情,這期間奇霖師兄代為翻譯溝通,我在旁專注聆聽,一邊在心中暗譯學習他翻譯的語言,發覺他用淺顯簡單的英文,作了兩方都容易明白的溝通,我因此更有體會,也了解自己的不足與盲點,執著於文法及修辭反讓自己的表達不順暢,有奇霖師兄的示範讓我有了額外的收穫。離開時,師父也貼心地往小兒子房內為他祝福,司機一家滿心歡喜恭送師父並陪同我們前往Rajar家裡。兩家相距不遠,但必須換搭〝嘟嘟車〞,一種由機車改裝的併裝車,師父則搭乘類似野狼125機車,呼嘯而去帥氣十足。臨出發一刻,偉宏師兄到我們車旁,可憐兮兮地說他被排擠,我們大笑著請這位〝棄兒〞上車,道路凹凸不平,我們就在這種彈起落下的巔跛中到了Rajar家。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9).jpg

歡喜接待(司機Laday、 師父 上人、導遊小石)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8).jpg

拜訪友人 不亦樂乎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7).jpg

座上客,師父 上人所到之處 皆令眾生生歡喜

 

Rajar是個年輕靦腆的大男孩,內斂寡言,對家人的關愛安靜地放在心裏,不擅表達,師父一目了然,對他家人懇切祝福也對Rajar多所鼓勵。看著這兩家人在師父的祝福下散發著愉悅的笑容,我們的心也漾出了暖意,佛陀心如此親切溫暖,誰人不心生歡喜呢?導遊、司機、小弟這三人在這次的帶團中,有了不同以往的意外際遇,對我們而言也是美麗的插曲,我們一生當中不知會與多少人擦肩而過,有的佇足停留有的各自東西,再深情的朋友,假設就此天涯兩端永不相遇,那麼現在的生離也等同死別,緣份也難以永恆,「因緣生,因緣滅」是否也可以如此看待?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6).jpg

一音演說法, 師父 的祝福直通Rajar家人的心地

 

我們與領隊思瑜的相識,是另一種偶然,或說是一種自然,也許彼此本就在緣份之橋的兩端,相遇相識是機緣和合的結果,然而催發這種緣份的是師父的個人魅力,由於導遊、司機、小弟對師父的禮敬,方有這意外的「印度民宅之旅」,正如此刻我們帶給思瑜不同以往的經歷,向來只有領隊帶著團員溜搭,只有本團有此奇緣反帶著她串門子,無怪乎思瑜要驚嘆此行意義非凡,勝遊名山古剎!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十) (5).jpg

盛情款待(Rajar

 

2012/12/19Monica敬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