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旅尼泊爾‧印度紀實

 

<>古老小鎮的現代騎馬舞
 

20121102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 Nepal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2).jpg

遙望雪山


日前,領隊曾詢問眾人是否要參加自費的山頂飛行,坐小飛機親探喜馬拉雅山脈及最高峰聖母峰的壯麗景觀,收費200美金,但除了淑玲師姐躍躍欲試外,其餘都興趣缺缺,因此只好作罷。淑玲師姐之所以不能忘情於那ㄧ脈雪山,起因於她與 師父的初次相識,當時淑玲師姐第一次見到 師父,也第一次聽到音聲,沒想到神識幻化至雪山之境,而那皚皚白雪,疊疊山峰,至今難以忘懷,是以,淑玲師姐想親臨雪山之巔,一圓她的雪山之夢。

 

上午驅車前往卡提普小鎮,是一個傳統而樸實的小村,街道蜿蜒起起伏伏,村民和善而質樸,看來樂天知命,我們成群而過,好奇的民眾紛紛推窗向下一望,這裡的老婦人臉上佈滿了皺紋,蒼老而不滄桑,拿著相機對著他們拍照,也不閃躲,大有隨君自便之意,Sona師姐經過一間民宅,傳來騎馬舞的音樂,流行果然無遠弗屆,目前台灣正夯的騎馬舞竟然也在這裏聽得到,她即興地秀上一段,自娛娛人,也讓當地民眾笑開了嘴。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3).jpg

質樸面善,鎮上居民01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4).jpg

質樸面善,鎮上居民02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5).jpg

鎮上起舞


回程,途經一間販售紀念品的小店,很有地方特色,而且價美物廉,大家駐足觀賞,購買慾一來便停不了手,紛紛擠在小店裏採購,師父也貼心地為他的姪女選購了一只背包,並仔細地為其他不能成行的師兄姐們選購紀念品,那一條條象徵幸福的絲帶,有著 師父貼心的祝福及溫暖,相信師兄姐們收到時,也能感受到 師父那份細緻的心意。我的三流英文,此時派上用場,忙著幫忙討價還價,本來生意清淡的小店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看店的老婦招架不住,急忙找來幫手,我們也各有斬獲買到了一些小禮物,其實討價還價,有時也是購物中的一種樂趣,並非錙銖必較,只要皆大歡喜就好。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6).jpg

採買性格呼之欲出


下午轉往號稱世界最大佛塔的「博達塔」佛寺,塔頂四面繪有碩大佛眼,類似四眼天神廟,但比它大了許多,白色塔身金黃塔頂,飾以許多五色彩旗,頗有西藏的味道,聽說五色旗代表五尊菩薩,至於那一色代表那一尊就不及細研了,對我而言,精彩的倒不在佛塔本身,畢竟一路行來,佛塔的相似度頗高,「窺一斑而知全豹」。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7).jpg

博達大佛塔

 

反而是羅列四周的紀念品小販吸引了我的注意,琳瑯滿目,目不暇給,其中不乏精品,比之沿路所見要來得精美許多,紀念品也頗有地方特色,壓抑的購物細胞早就蠢蠢欲動,雖然知道此行購物不是首要,但還是禁不住心動,就在我流連於購物時,師父與師兄姐們已在大佛塔內,聽說另有一番「奇遇」,可惜我錯過了,離開時,他們身上都多了一條或黃或紅的絲線,聽說是來自於塔內喇嘛的祝福。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8).jpg

塔寺奇遇,塔旁佛寺入口


離開了大佛塔,轉往舊稱嬉皮街的泰米爾區購物,壓抑好幾天的購買慾,此時脫柙而出,師兄姐們迫不及待大顯身手,圍巾、披肩、大大小小的缽在我們的手上挑來揀去,強烈的購買慾原形畢露,或為自己或為親友置辦禮物,忙得不亦樂乎。此外,這是我們在尼泊爾的最後一日,手上的盧比過了境便不能再用,因此,此時不花更待何時,見獵心喜忙著購物的我們有時候會冷落了 師父,師父也不以為忤,反而悄悄地退至店外讓我們自在購物,時間快速流逝,導遊聲聲催促,我們欲罷不能意猶未盡,最後一刻導遊再下最後通牒不等人,只見Sona師姐身披數條披肩,從商店狂奔而出,連包裝都省略了,這一幕,把大家笑倒,大家在笑聲中轉往他處用餐。

最後一晚,導遊安排了道地的尼泊爾風味餐讓我們嚐鮮,用餐時還佐以尼泊爾音樂及歌舞,吃了些什麼其實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那隻碩大的要小費的孔雀,長長的脖子伸到面前,不給小費還不行。導遊臨別依依,連旅遊公司的老闆也來相陪,談性大發也高興地喝了幾杯,似乎比我們還盡興,無意中導遊小汪拿起了一只缽似在把玩,隨即敲起了缽來,此時 師父音聲再起,應和著缽聲有若吟唱元和妙音,隔桌原來喧鬧的洋人也靜寂了下來,還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師父唱音聲的樣子,這首首沒有文字的音律,或激勵或撫慰總能適時地安住人心,也伏住了我們稍稍竄起的酒意,而 師父眉心那一抹豔紅,是餐廳為我們點上的紀念,映襯在稍帶酒意的紅頰,竟然十分地俊美。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9).jpg

缽鳴聲應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二) (1).jpg

音現廣平


杯盤交錯間,話語漫漫…..賓主盡歡。

導遊小汪,昨夜興緻特別高昂,也許是帶團責任已了,也許是感受 師父的與眾不同,昨晚共餐的他,比將離境的我們還要high,頻頻勸酒,師父雖非出家比丘,但比出家人更知守分寸,而且對飲食用度十分節制,但也「和光同塵、恒順眾生」淺嚐小酌。有時候學法之人,容易落入戒條,不知轉圜,甚至對偶有不如法之事義正詞嚴毫不通融,以致眾生畏於戒律不敢親近佛法。然而,認識 師父以來,師父行止得體怡然謙和從未見 師父有任何不如法之處,種種行儀,歷歷在目,我們「以師為鏡」學習應對進退,受益良多,師父也教導我們學法應活活潑潑,切莫成了佛呆子。

                                                                                

                                                                                              Monica 敬筆

2012/12/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