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農曆十二月初二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anuary 5th, 2011 ( December 2nd, 2010 on Lunar Calendar )

 

2010年農曆十二月初二 明覺法堂(高雄)弘聖上師說法講紀.jpg

 

時間:1000105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女淇師姐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我們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學道當以定慧為本,與定慧無關的一切放下。那定慧其實也是個抽象名詞,它是一個本性,它是一個本覺本有。我們人會把它階段性去切分,我們說戒、定、慧,依戒得定、依定開慧,那其實定慧等一,在言說上、文字上、名詞上有二,那事實上佛法是不二法門,它是一如,就是說極定裡面即有慧,極慧裡面即有定。

所以,我們不能把我們的人生切碎、切散,它是一個總體(整體),那它只是從體上來講或作用上來講的問題而已。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學術分析太習慣了,把我們分析到最後都忘記了我們人生生命的總體。每一個學問都講求分析、歸納,現在世間的學問是如此,那從哪裡歸納?如果沒有一個總體,從何歸納起?所以,自性非常抽象、不易懂,但求行……不是莫求解,就是說不必去求它的目的。古人說:「但問耕耘,莫問收穫」,即應定靜安慮得,它是一個自然律,那後面有所得也是因為前面有所定。

其實定跟得是等同,沒辦法,我們習慣次第太久了,我們忘記了原來生命其實是一個頓現,一次就解決了,一個整體在一剎那之間就即得。換言之,現在的科學家說宇宙怎麼產生的?有很多說法嘛,比如說「大爆炸」,為什麼?因為發現星系很多星球都依著一個圓心往外一直擴散、一直擴散。那古時候的科學家乃至生物學家也說是一種「進化論」,其實說到極處,它也是依念起用,是頓現。那「頓現」是現在人非常不容易去理解的,比如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你一念起即有一個形,你們所謂的物質世界即然產生,裡面一定有精神世界,它是同時的,它並不是誰先、誰後,頓然頓現。所以,因為它頓現,我們才有可能去頓悟,它若真的是漸次,我們永遠就是漸修嘛!那我們都知道佛說法依真、俗二諦而說,那俗說才有次第、真說沒有次第,所以,要解決我們的人生應該從我們的念頭去調節,而不是從外在的枝葉花果形形色色去追逐。

那依妄滅妄了不可得,我們常常會問「為什麼?」,常常這個「為什麼?」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妄想),我們用這個「為什麼」再去問一個為什麼,其實沒有那個為什麼呀!台語有一句話說「若是若是就不存在」,「如果」這件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那我們常常會去用一種假設性,科學嘛,有一個假設,然後我們在追逐這個假設去印證那個假設,那當我們所有的參數印證「『假設』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的時候,就覺得這個是符合。那有時候……我們說世間人說的「眼見為憑」不見得是真的嘛,對不對?就我們現在人世間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比如說「光波」,超出太長的、太短的我們都看不到啊,一般你們說的紫外線、X光或是紅外線,我們肉眼就看不到了嘛!可是它存在啊,那如果眼見為憑的話,那一些存在不就不存在了嗎?就是假的了。

所以,佛家說五眼、六通、三明、四智是我們本能,那我們本能不是這麼狹隘在這個眼角膜的侷限,所以,眼角膜是一個工具,它不障礙我們的見性。當年釋迦牟尼佛跟一個王(波斯匿王)說:「眼睛愈來愈老了、愈來愈糟了,那有什麼是不變的呢?」所以當祂帶他去看恆河的時候,祂問:「你小時候看恆河和你現在六十幾歲看恆河有什麼差別?」「恆河這個景象沒有變。」換言之,我們的見性、我們的聞性、我們的嚐性、觸性通通沒有改變,就是有那個真性存在,我們才能感知這整個宇宙的形形色色。那麼我們不瞭解這一個層次的時候,我們錯以為是我們的眼睛在看,眼睛是那個工具;那我們錯以為是我們的鼻子在聞,但是鼻子也是那個工具;我們耳朵在聽,耳朵是那個工具。所以才叫我們「反聞聞自性」,那個「聞」不是特指耳朵,是回溯回來我們的性,一般說「捨識用根」,用我們的根性去體會這個人生,我們才不會有偏頗,要不然我們眼對境、眼對色、眼對相就起迷,那就是我們人的知見。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我們說無明生三細,三細遇緣……境界為緣長六粗,所有人世間的煩惱苦厄油然而生。我們若要化除我們的苦厄,就從內回溯回來,當慢慢的體會到我們內在本然的時候,宇宙你才能知道它為什麼產生。換言之,整個佛法它就是告訴你們:「你們是怎麼產生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你們從哪裡來」,現在的科學家、哲學家終極目的,共同一個到至今為止還沒理清楚的不就是這一個大問嗎?「宇宙怎麼產生的啊?」、「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啊?」、「怎麼會有我?」我代表你,因為你在你的本位立場,你就是我啊,那佛法已經把這個講得非常透徹了,可是,超出人間的邏輯。

人間邏輯喜歡問為什麼,用「為什麼」去問,永遠問不出一個結果,因為不相應。所以,「放下即得」確是一個最簡捷的路徑,可是眾生卻習氣深固放不下,放不下就得不到,那得不到又要再用這種思惟「為什麼」去問到底的時候……古人說:「打破砂鍋問到底,又問砂鍋在哪裡」,就破掉啦!其實問到最後也是沒有。所以,佛學叫內學、佛典叫內典,其實它只是叫我們回溯回來調節我們的心境而已,那心平靜萬物化而生,所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因為畢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因為它具足,所以才能生成萬法。那萬法就是現在宇宙萬有現象,自性就是宇宙萬有本體,那個本體就是你們的本能。

所以很多人不瞭解我們在學什麼,你們在學什麼?諸多角度都可以講得通,你們在學個天人合一嘛,天人合一是什麼?就是沒有你我、沒有自他,自他不二嘛,天人都合一了。那這個天不是那麼狹隘,如果是基督教的角度在講什麼?上帝和你合一嘛,你是上帝、上帝是你,上帝創造了宇宙,你創造了宇宙啊!所以,包括現在夏威夷的土著,他們基礎上都有這個概念了,宇宙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人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有責任義務,對這個宇宙的形形色色有責任義務,因為它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換言之,我們說比較淺一點,什麼責任義務?這整個宇宙的災難……再縮小一點,這地球是宇宙的一份子,地球的災難我們有責任義務啊,因為它是我們創造出來的。那創造出來的好當然也是我們,它的不好當然也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對它有責任義務。

太上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是這個人產生的嘛,那禍小至生病、大則整個星球的災難,或甚至星際大戰,或無限延伸整個宇宙的毀滅,這叫禍嘛!無門啊!唯人自召。那好呢?小至自己的心安體健,大至整個星系的和平、整個星球的安穩沒有災難。所以小大不二,它都來自我們,那個「我」就是那個心念,那那一個心念就是那一個上帝。所以,「魔佛一線隔」,就是在說我們的心念〜一念即佛、一念即魔,所以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是魔還是佛。換言之,撒旦、上帝是不是也亦復如是,你可以決定你是……那個肉體是給上帝住的聖殿,因為上帝住在聖殿裡,人的肉體是上帝的聖殿,我們也可以換一下,對不對?(師父笑說)把上帝趕出去,換撒旦進來住,撒旦也住得很爽快,對不對?那撒旦住得爽快,我們人就不舒服了,所以,回溯回來靠自己的能力可以。

人的念力真的不可思議,它小可以化除自己的身心障礙,大甚至可以改變整個星球的運行軌道,這是現在的科學家還無法去理解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去改變它,是念成形、識,所以形、識的改變也可以回過念來調整嘛!所以,淨念〜淨化自己的心念,那整個宇宙就被我們淨化了。只是說我們在這個世間有共業,人與人之間在無始無明之中、生生世世輪迴裡結下非常多所謂的染業,我為什麼不講惡業而已?因為善業也是污染。那慢慢提升,二邊放下回歸清淨,清淨還有一個業叫淨業,再放下,淨染不二,二邊皆不著、不執著了,而始能契入真實……我們所講的「一真法界」。

所以,二邊不立、中道不存,藉著這種心境去看待世間,畢竟整個世界「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世界是什麼?一切法。所以,它最後是不可得的,連佛也不可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成佛者他也不自己感覺是,小乘須陀洹果他都已經不覺得他成須陀洹,所以是名須陀洹。就比如說你們現在當人,你們也沒有每天牢牢記住你們是人,對不對?你們已經淡忘這件事情了,你們走到哪裡你知道你嘛,你不會一直說「我是人、我是人」,對不對?不會走到哪裡就先介紹:「我叫做『人』」。所以,不代表說你不知道,可是已經沒有那種……那個叫不二,已經沒有那個感覺,那叫做自然。所以道法自然,我們要契入自然律裡面,過著我們比較輕安的生命狀態。其實是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我們人生哪來那麼多煩惱憂慮牽掛?對不對?

最近有時候建議同參去看劉素雲居士的分享DVD,人家也是這樣講啊,她說看到人家有煩惱憂慮牽掛就覺得很奇怪,怎麼會有那麼多煩惱憂慮牽掛呢?她要在她的生活當中找到煩惱憂慮牽掛還真是不好找。那是不是沒有事相、人事物?不是啊,人事物依然,可是煩惱憂慮牽掛是多餘的。滾滾紅塵歷事練心,歷事練心有時候是在鍛鍊我們,那事實上有什麼好鍛鍊的?回歸而已啊,你要鍛鍊成一個什麼樣子?有時候我們也覺得很奇怪,當然,這是言詞上的善巧方便,教著我們去成就嘛!那本無一法可得,要成就什麼?對不對?沒辦法,世間人呀,所以很多人以前不瞭解,說為什麼有的話是對的,卻在某些時空對某些對象講了就錯了?因為需求的問題嘛、對症下藥的問題嘛!

那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法法都對啊,但一個人全部都套進去用,有可能處處走不通,對不對?畢竟人家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每一條道路都對啊,但你只有兩條腿,你要怎麼同時走那麼多路?要如何拆開?我們還〝憨慢〞(台語:比喻沒本事)又沒分身,能夠一次分身無量無邊往那裡走。如果有分身也不用走了,就等於你到家了,到家了就不用再分了。所以,回溯回來,如果諸位在人生當中有一些困境,不要說是成就自己,就消除業障嘛,業消福來,福至心靈,最重要還是心的靈驗,是心念,不是肉體的心。現在科技很發達,肉體心如果比較不好的還可以換心,那既然可以換心,我們怎麼不換心念,對不對?我們的心念也是可以換。比如說我們肉體生病,我們會去照顧它,我們靈性生病,我們也要去照顧啊,換一個心境,事相就沒有那麼多障礙了。

剛才說好像很多人最近有一些欠安、有一些問題,所以留多一點時間給你們。

建勳師兄:師父,我最近在看DVD,就發現自己有《弟子規》的誤區,發現真的是會有很大的問題,明知道不能走,可是卻又不停止。

師父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如飛蛾撲火,對不對?有感覺要如何改善嗎?

建勳師兄:如何改善?其實我都會深呼吸,然後讓自己頭腦變清楚,就忘記了。就是把自己的心變得更靜這樣子,那如果心比較靜下來的時候,我就不會想那麼多,不知道正確的方法在哪裡?這是這陣子遇到的。

師父:不會啦,所以,我們學法……剛才說了,當以定慧為本,那不好懂,換個用詞好了,學法應該從理體上、理路上,而不要在事相上捉摸,事相是為了讓我們瞭解理體的。就好像道脈、道家這些陰陽五術、算命、紫微斗數等等,這些術你說它對不對?它沒有對、錯啊,可是,它究不究竟?那要看各人,有深入的就可以有究竟的機會。可是,如果執著在那些相上的那些技倆……所謂的這些術本身,那它會障礙住我們,因為它不夠究竟嘛!用一個形容好了,它就好像是道的一個枝葉花果,那麼去碰這些枝葉花果是慢慢深入、深入回來根嘛,那根即一、枝葉花果多嘛!

枝葉花果叫做「事」、「相」,那個根叫做「理體」,理體可以生萬物、萬相嘛!那我們如果學法是捉摸在那些枝葉花果、執著在枝葉花果的時候,我們就會阻斷我們回根的這個路徑,所以,我們最後就會處處走不通,就變成學一個法是大家來附和我的、來順應我的,而不是學一個法。比如說根是順應所有的枝葉花果,枝葉花果不見得順應其他的枝葉花果,也就是說枝葉花果它如果往那個根處通,它是通的;可是它往其他的部分也許不通啊,直線距離的時候它可能不通,那就是我們人的執著。那一定要了解嘛,是如來恆順眾生,不是眾生恆順如來,如來不要求眾生恆順祂嘛,可是祂恆順眾生,祂也隨喜功德。

所以,誤區嘛,當然誤解了才有那個誤區(誤解的地方),那我們就去了解它嘛,既是誤解,我們就搞個清楚、弄個明白,換言之,我們可能看《弟子規》或學《弟子規》有盲點。你的方法是一個治標,也不能說不對,畢竟養生為始、證道為歸,深呼吸一下、身體輕鬆一下有幫助我們心境,那也不錯啊,可是不能永遠停留在那邊。就好像說你們諸多人都有在學法、聽經聞法,那是不是只是停在那邊而已?不是啊,我們看是為了要做嘛,如果說「行」……相對於你那個「解」的時候,是不是不能只停留在那個「解」?還要去執行啊!那麼,你「行」後面還有「證」,對不對?如果講「證」……相對於「行」來講,在「行」的後面的話,我們又不能停留在那個「行」而已。

所以,到最後是信、解、行、證變成一(不是四),是把它拆開變四樣嘛!它是階段性,階段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生生世世帶著習氣,一下子做不到,所以階段性。可是,我們要明白,它是階段性,不是不要它;不執著它,可是也不能把它丟掉。「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可是,階段性還沒有契入的時候,法還是不能捨,對不對?那法不能捨的時候,就要去搞明白、弄清楚。你若有不了解的地方,你就要再更深入啊,找人為你解釋那是什麼意思、在生活當中怎麼微調。

所以,修行是個人而不是團體,團體很難修啦!因為修行是修自己嘛,那團體……你修別人能修得成嗎?所以,為什麼古人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們說領進門在一個團體,大家就已經解決了?沒這麼好的事情啦,(師父笑說)應該說沒這麼便宜的事情啦!所以,得透過自己的努力嘛,努力去聞思修,我們說把握的還是剛才那一句話〜戒定慧,處處訓練回歸內在的定心。所以,如果這樣就沒誤區可踏了吶,為什麼?逆境才是仙境吶,順境是凡境(凡夫之境界),換言之,如果你們人生沒有遇到逆境,你們沒辦法鍛鍊你們清淨的心,沒辦法去檢測你們到底有沒有清淨的心,所以,逆境成就你的時候,它就是仙境啊!中國古人用「仙」代表好的意思,不是……這若沒解釋,有人就又誤解是要做仙、做神、做佛、做阿羅漢……,就在那裡分很多這種東西(眾人笑),它是用一來代表一切,就是美好的意思啦!

凡境(凡夫境界)、俗境代表我們現在有諸多煩惱憂慮牽掛的世界嘛,用一個來代表。「順境即是凡境」,還好我只是凡而已,我還不是三惡道,這個就是依文解義,捉摸在文字上,所以,我們要去理解它,如果沒有大浪……前幾天新聞還在報導,很寒冷的天氣有人去衝浪,你們就看……若沒有那個浪,他要如何衝?他就是趁著這個時候去訓練啊,訓練衝浪的技巧、技術,有可能他們那些都是衝浪選手要準備比賽,若是這種天氣剛好有這種大風大浪時,對他是好事還是壞事?就變好事了啊!只是比較冷而已。要不然他得要做一台機器,現在也有水上樂園不是有人工海浪的那種?你看要花多少錢做那個,對不對?要模擬海浪,還不能像真的海浪這麼有力道。所以,逆境啊,對我們而言,在那裡顫抖、冷得要命,那是受罪受苦;可是,對人家卻可以成就他的衝浪技術,他若沒有成就,他就得不到他那個行業的冠軍嘛!所以,逆境、逆緣是成就自己。

你看現在又講到成就,剛剛我們又說哪有什麼好成就的,(師父笑說)所以這個叫做對法啦,了解它的意思就好了,最後的成就還不是會恢復平靜,也不是創造一個什麼豐功偉績啊!譬如說成吉思汗,他好像是當時中國版圖最大的一個朝代,他就很自負。後來年邁了、已經很老了,結果郭靖來……郭靖當年也幫他闖天下,遇到久年的戰友,他們就去荒漠打獵。皇上出遊嘛,都會有一群小兵小將跟隨著,他就和郭靖騎著馬閒話家常、相談甚歡,談到興致來就拿起箭射鵰,結果一射出去,半隻也沒射中,就看到鵰在那邊飛。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因為射不到啊,就要找一些理由來搪塞我們的箭術已退,然後就跟郭靖炫耀一下:「想當年沒有人有比我們這麼大的豐功偉績」。郭靖就對著成吉思汗說:「大汗,那算是哪門的豐功偉績?」成吉思汗就覺得疑惑,然後郭靖就跟他說:「你的豐功偉績是建立在無數破碎的家庭之下,有很多人沒有父親、有很多妻子沒有丈夫、有很多母親沒有孩子,你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下成就的,那算哪門的豐功偉績?」他聽了就也蠻失落的。

所以,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若得要〝相殺〞(台語:在此比喻戰爭)、要踏著人家頭上爬上去的,那好像也不算什麼真的豐功偉績嘛!所以,佛陀、孔子、穆罕默德、耶穌基督他們的豐功偉績就真實是豐功偉績,因為他們是創造無數幸福美滿家庭,家庭來比喻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福祉這樣,他們是這樣創造嘛!那大汗他是建構在無數破碎的家庭啊,有這些角度啦!所以,我們沒辦法去當成吉思汗,當然我們也不願意去當成吉思汗,也就是說你們現在若有比較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認同我的話,可是,我們可以成就我們自己。

自己是什麼?你們可以當第二個孔子啊,你們說:「沒有,那已被亞聖孟子當了」對不對?(師父笑說)要不然第三個也一樣嘛,都平等啊,做到了……「四河入海,無復河名」,所有的溪流流到海之後,它就沒有溪流的名稱了嘛,它也沒有那個「古老的海」和「現在的海」的差別,它都平等性。換言之,你們諸位都可以成就釋迦牟尼佛啊,不一不異嘛,你們現在瞭解的是三千年前那一個,三千年後你們也可以成就另外一個啊,你們的能力跟祂等無差別,那就是學佛的好處。學佛為了成佛嘛;學儒為了成儒,像孔子一樣,為了做聖、聖賢嘛;學道為了成道嘛,道是神,做神啊!聖賢也好、神也好還是佛也好,總是勝過於人啊!

所以,好自修行,要由自己內在的心境起伏去化除掉,而不是事相上。所以,誤區、霧區其實也是一個假相,那個誤解的誤,踏進去好像迷霧的霧,山中霧氣啊,你站在遠處看很美,你闖入了卻不知出口在哪裡。所以,我們要會用我們的人生,我們不是否定它,那個霧區(誤區)有時候站出來看也蠻美的,用這樣的心境就好了。這樣可以瞭解嗎?

古師大德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是修道人,這些應該不必解釋,不過要讓你們更植入強心劑,「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的人」那個就叫「修道人」,不是那種穿道袍、上面還畫個太極的,不是那個。道士不等於修道人吶,你知道嗎?剃光頭穿袈裟也不等於修道人吶,我們是要由本質上去講,真正有在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的那個人才稱為「修道人」,要不然只是一種這個世間各行各業、各種形象的存在而已,它不等於修道。所以你說在那裡做〝黑手〞(台語:指修機器而把手弄髒弄黑的人)、〝做工〞(台語:以勞力工作的人)的是不是修道人?他若是在那個場域待人處事依著正確的觀念態度在修正自己,那個就叫修道人。

所以,「學者」我們沒機會嘛,因為學者還要拼死拼命在那裡背書嘛,(師父笑說)我相信你們應該沒有那個耐心去背一堆書。我們之前說學者……假設是現在的用詞叫「博士」好了,從小學算到博士要二十年,當中要確保沒有留級重考喔,像我們這種比較〝憨慢〞(台語:比喻技藝不佳),留級又重考的就沒辦法了。二十年你可以當學者,然後有幸被分發或是去應徵,有哪一所學校要你,你可以在那邊當個講師,好一點的當個助理教授,再好一點當個大教授,頂多也不過如此。那個我們現在好像比較少人有份啦,因為那需要很拼,拼個二十年這樣。「覺者」我們都有份嘛,覺者就是「學」擺在前,學者就是「學」擺在後嘛,只是研究而已,並沒有去落實它。那「學」不必搞那麼多嘛,因為條條道路通羅馬,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球面上所有的點都跟圓心直線相通嘛,所以,我們要回歸那個圓心。人人有份,不用搞多,要搞專〜專在落實,落實了你自然就開智慧、自然就證實到,覺者是這樣。

所以,基本上若說一般人家念佛三年、五年好像就很容易成就了,對不對?其實之前有聽人家說佛經好像沒有這樣講,佛經好像沒有講:「念佛三年成就往生」,我們不能這樣子去往這個路徑嚮往或設定目標,這就是什麼?我們常說的「依文解義」,事實上,佛經講的比這個更快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七」代表多的意思,「一」代表一,就是剎那嘛,所以,三年……這幾句話有沒有包含了,對不對?有啊!所以,學經就要活(活潑),不能死在教下,死在教下我們常常就會變成佛呆子,你們曾聽過書呆子嘛,我們學佛也可能會學成佛呆子吶,很多呀,不要變成佛呆子。

三年心要得定不難,只要照著正確的理論方法;十年要開悟也不難,只要照著正確的理論方法,關鍵就在正確的理論方法加上我們的耐心和精進。所以,「親因緣」諸位都有,「所緣緣」、「無間緣」是諸位,只有一個是外在〜「增上緣」,諸佛菩薩是增上緣,它才佔四分之一啊!所以你看所有希望……我們自己佔了四分之三吶,對不對?所以自己沒有成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對啊,你們就佔四分之三了,對不對?比較佔優勢啊!所以,設定一下嘛,給自己一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有一個目標比較不會懈怠。

三年……只是現在的人說要放下也很難啦,譬如說念佛、念佛,為了要往生淨土,現在很努力的念、念、念,那阿彌陀佛來了說明天要帶你去,「沒啦,我那孫子……,你也等我把我那孫子處理好」對不對?(師父笑說)所以通通放不下。如果放得下,專注若一日就解決了嘛!所以,我們不容易放下,我們就從訓練,我們說我們根基若比較差,我們就多個幾年嘛;我們根基比較好,少幾年嘛!上者一念間……我們現在這個時間一念試看看,若不行,我們可能不是上(上上根人),對不對?我們現在可以試驗,一念間……(師父笑說)咦?飛不上去,還坐在這裡(眾人笑),對不對?那我們也不一定要做那個「下者無量劫」的呀,對不對?所以,照著規律、方法去落實。

不管是不是誤區啦,有一個誤區讓我們繞一遭知道那是誤區也值得,所以一體兩面嘛!我就舉一個例子,前幾天聽你們吳老師在講,說去參加Sona她們的成果發表會(舞蹈表演),舞蹈表演當然音樂聲會很大嘛,老人家沒有參加過這種活動,他為了要讓我們的Sona高興呀,「人家有來邀請我們去……」畢竟恆順眾生嘛,對不對?人家有來邀請,他就很慈悲和一些同參去。結果人家Sona也很禮敬,「吳老師來,一定要很慎重的對待他」!通常最前面是最大的位置(眾人笑),我們不知道我們去聽演唱會,最前面的是搖滾區嘛,搖滾區就是在那裡high的嘛,然後他就坐在那裡。

(師父笑說)結果回來他就跟我說:「我回來後,差一點去看耳鼻喉科」,震耳欲聾啊,剛好坐在喇叭旁邊(眾人笑)。然後他才向我感恩啊,你們知道嗎?因為之前我跟他說不一定要去,心意到即可。你們就知道嘛,我們若認識的人多了,周邊的緣我們就無法確定嘛,所以美金師姐對他說:「師父,你要去啊,人家那麼熱情,你沒去讓人家高興一下?人家就是要你去,你去了人家就高興啊,所以你一定要去」。他聽了說:「哦,這樣哦?曉戈說不用去,妳說一定要去,這樣要怎麼辦?」那她們比我還大嘛,這樣你聽大的好了,(師父笑說)就去了,去了就差一點看耳鼻喉科了。他們後來好像有去sogo逛了一下,就開始在那邊拍耳朵了,好險!確保耳朵沒怎麼樣,要不然這下子耳朵若聽不到,要說法就零零落落了(眾人笑)。

假設我們正常人來講,那是不是一個痛苦的經驗,人家好說是有修行的人,他才體會到啊,所以他才來感謝我,因為他察覺到我們的心意啊!有些活動我們心意到即可,可是,有些活動我們去參加,那不是只是在情感上面,那是在一個理性上面去對待。沒去不一定代表不重視,對不對?有去的也不一定代表他很重視嘛,後面這個你們聽得懂嗎?(師父笑說)我不是說吳老師吶,你們可不要隨便對號入座(眾人笑),我是說我們生活當中。比如我們有時候看到有些人很有禮貌,那不一定代表他有真心,對不對?他有可能陽奉陰違啊!有的人他可能大剌剌的,也許他沒有表現得畢恭畢敬,可是,他內在還是蠻真誠的啊!

所以,這就是大乘佛法在講的「論心不論事」,你做一件事情是看你的心,而不是看這個事相本身,要不然永明延壽大師那一段怎麼成立?他當時還沒出家的時候,在國家的稅務單位當個小官處理國稅,他就常偷國稅,偷國稅做什麼?去放生啊!這種行為已經累積N年了,結果有一天東窗事發被抓到。偷國稅是唯一死刑,這個唯一死刑一定要奏摺呈送到皇帝那邊,皇帝看到……因為呈到皇帝之前一定會有一些審問,問原因啊,「你為什麼要偷錢?」、「你偷錢去做什麼?」……等等,筆錄做得很完整,然後呈到皇帝那邊。

皇帝看到「偷錢是為了去放生」,皇帝就覺得很奇怪,一般偷錢不就是為了要用在自己身上,哪有偷錢去放生的?他就覺得怪怪的,也覺得蠻有趣的,於是就跟問斬官說:「要不然你要斬首時看他鎮不鎮定,如果他很鎮定,你就不要斬了,把他帶回來我這邊。」之後斬首官真的要過去斬頭了,要斬頭時還問他:「你為什麼要偷錢去放生,背上這種唯一死刑的罪名?」他不慌不忙的說:「我一條生命換無數條生命,值得!值得!」斬首官想起皇帝講的那一段,於是就不斬了,把他拖回去見皇帝。皇帝就問他、就了解啊,了解後就赦免他的死刑,因為他不為自己嘛!然後就問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說他要出家,於是皇帝回過頭來做他最大的護持,這叫論心嘛!

(師父笑說)現在我們聽到了(這個例子)呀,於是我們就開始回來公司行號偷錢了(眾人笑),去買兩隻蟋蟀說自己也有在放生,「你偷了多少?」「我偷二百萬而已。」兩隻蟋蟀多少錢?四元(眾人笑)。所以,論心不論事,它沒有一個標準有如刻度表,或像法律說要依哪一條規章,不是啊,是捫心自問嘛!所以,佛法到最後是非常活潑的。永明延壽大師據說是阿彌陀佛再來,你們都常常在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念到這一條?阿彌陀佛來到了中國,偷國稅去放生,表演這一齣戲給我們看。

(師父笑說)這好像跳太遠了,剛才說到震耳欲聾,他就向我感謝,因為當時大概不太了解為什麼跟他說可以不用去,那老人家就不必在那邊〝兵兵ㄅㄧㄤㄅㄧㄤ〞(台語:形容音樂聲吵雜),對不對?有一個心意支持就可以了。後來人家就怎麼想,「這件事情很好,終於讓他體會一件事情……」,因為通常我們是理上可以了解嘛,事非經過不知難,就是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若事相沒去經歷過,我們有時候那個深刻度沒那麼深嘛,所以他才回想起我曾經跟他講的一段話。我們這裡也有一些同參學音樂,之前我在台北,長年在地下樂團打混啊,(師父笑說)當然,現在這樣很難想像,我們在地下樂團大概有十幾年。所以,你們吳老師遇到的那個算是小case,對不對?那你們也知道嘛,瑞騏有一次和我去練團,練兩小時他就受不了了,他就說:「那不是人幹的!」

我們聽別人表演時是最好的狀況嘛,就是那些聲音的balance,它的平衡、它的悅耳度都調到最好了,我們是參觀的。可是,那個表演者在練團的時候是什麼?那個是聲音所有的參數都是在最糟的狀況,要進去從糟的狀況慢慢調整成平衡,練成了之後再用這種比較悅耳的聲音帶給大家,我們就是在那種世界十幾年嘛!沒有發瘋算是很阿彌陀佛了。他就體會到那時候我跟他說的,之前不是常有海洋音樂祭、熱門音樂比賽,我們就說常有一些名列前茅的都多少有一些憂鬱症、躁鬱症,那時候他也不是很理解啦,理上可以認知,可是事相上很難去體會,這次他終於體會到。第二件事情就是他也體會到,終於能夠體會Michael Jackson的感受(眾人笑),真的啊,Michael Jackson畢生只要有一天能睡得安穩就好了。那就是什麼?震耳欲聾嘛,把我們整個靈性和肉體的這些電子海的排列組合都打亂,所以,身影響到心、影響到靈嘛,我們就很難睡。

所以,同樣是音樂……之前也有聽說,有人說聽到我們在講音聲、音韻治療、音聲可以對待一些……比如說牛聽莫札特的CD,有很多都乳量變多……等等,所以,多數的人聽到這些例子,他就一個想法而已,就說他知道了,音樂可以怎麼樣,譬如說音樂對人是好的,對不對?可是,這裡面有瑕疵,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前面沒加上是什麼音樂。所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音樂可以讓我們心靈寧靜祥和,可是,它也可以讓我們躁動、躁鬱、憂鬱,一樣啊,所以,那是看你接觸的是什麼東西。所以,吳老師……你看那就是我要跟你們講的,去一次而已,我們世間人是不是很……「哦〜真是難受的經驗」,對不對?難受的經驗裡面就有一些智慧產生。是不是一體兩面?是看你如何轉啊,對不對?如果他有那個體會,他是不是感恩那一次的經驗,對不對?

那一天我缺席啦,因為我們有工作,所以沒辦法去,(師父笑說)現在在這裡說……(眾人笑)。換言之,我比較沒這個業了嘛,因為我們十幾年都在那裡〝兵兵ㄅㄧㄤ ㄅㄧㄤ〞。我們那種〝兵兵ㄅㄧㄤ ㄅㄧㄤ〞比那個還吵哩,因為你們那個是放CD還好,我們那是樂團;你們那個是開放空間,空氣畢竟還比較好,我們都在PUB裡,烏煙瘴氣,所以沒有一件好的。燈光昏沉沉的,對視力不好;音樂吵雜,對耳朵不好;空氣污濁,對鼻子不好;那邊都是酒,對嘴巴不好,(師父笑說)就沒有一樣好的。你們不知道我們在那邊十幾年要如何爬出來?我們還有爬進去救幾個人出來(眾人笑)!所以,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是看我們的心境要如何轉,不是那個地方啦!當然,我們說地藏王菩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作,對不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祂在地獄是度眾生,我們在地獄被眾生度走啊!

小光師兄:師父,能不能請教一個問題?之前我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今天突然想到,就是有一個……他說「憶往期來念」那是一個錯。我有一點搞不懂為什麼「憶往期來念」是內心的一個錯誤?想請教 師父。

師父:以前有人修行是使用「功過格」,一般你們說「自知錄」,我們的念……「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那這當然講到最極處了,凡是起心動念就落在是非、落在對法,所以它本身就是「過」了嘛,這是從極處來講。那如果以俗說、在次第的次階來講,我們不是會去懺悔嗎?有自知錄嘛,每天在那裡……(師父笑說)不過,若這樣講,不知會不會有人翻船?我兩邊都講好了(眾人笑)。「自知錄」有時候我們也會鼓勵人家去做,它有一個提醒的功能,提醒自己一天下來心想好的多少、心想不好的多少?言行造作好的多少、言行造作不好的多少?是不是圈、叉、圈、叉都出來了,對不對?你就可以開始從那邊去反省。不過,講到末後,人起一念又在阿賴耶識裡頭又落一個種子,你若想過去做了幾件不好的,你就又落了。

所以,為什麼跟你們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後面又一句「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自淨其意」非常重要,淨化掉,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凡是是非、凡是現象來到我這邊都淨化掉,你就沒有判斷了,沒判斷是不是頓然消匿,對不對?罪業何處消?懺除業障消,懺除業障是除掉了嘛,不是叫你再去生一個。好啊,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罪業又產生了嘛!我們一彈指就三十二億百千罪業了吶,你們知道嗎?你們說「我只是有念,怎麼會有罪?我是善念啊」,善念不是業嗎?對不對?就是這樣子啊!所以有時候講起來很恐怖。

(師父笑說)那要怎麼辦?不要想就好了,不要想又變什麼?落「空」啊,對不對?又比白痴還白痴啊!那還修什麼修?所以,是叫我們放下妄念,你還是有所謂真念,清淨為是,隨緣應化,隨順因緣,該想去想、不該想就放下。為什麼我這樣講?對啊,該睡就睡、該起床就起床啊,對不對?你工作時該想就想,想完就放下啊!等一下該如何就如何,不就沒事了?但我們不是,我們是不該想的想一堆,該想的又想不出來(眾人笑);該睡的睡不著,該清醒的卻在那邊腦鈍鈍,對不對?眾生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不能預設立場去設定太多事情,逆來順受、順來看透,隨緣,(師父笑說)不是又隨那個攀緣,這個角度就要用參的。從那邊講,你可以了解嗎?(小光師兄的回答因收訊不清,故略)你主要是看《了凡四訓》,你都在做什麼?

小光師兄:指看完之後嗎?

師父:也可以這樣說。換言之,你看它無非就是學嘛,學的時候,你都怎麼修?

小光師兄:就是要照他說的那些去做。

師父:理路啦!

小光師兄:對!

師父:因為它有事相嘛,很多人會死在事相裡,死在事相可能又不對嘛!你們自己去說嘛,因為古人畢竟有古人的生活方式,要不然你說你現在要去造橋鋪路,有人要讓你鋪嗎?對不對?真的啊,你說我有錢啊,我看到這裡的路不好,我要造橋鋪路,人家鄰居不見得要讓你鋪吶!所以,要脫化,要有一個比較活潑的心態去學法,學他們的精神內涵重要,事相上有時候會碰到,有時候不一定相同,那就不要去計較了。

師父:看後面的有沒有(問題)?還是威呈你要不要對大家宣佈一下?

威呈師兄:這是我們第三次辦的心靈講座,也是今年的第一次,這一次我們的題目是「務實唯是,本立道生」,主講人是 張棋研 先生,就是小克師兄。我們的日期是訂在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六,時間跟之前一樣,就是晚上八點零八分到十點,地點就在這邊,報名方式可以電話報名、網路報名也可以,所需要的資料就是姓名、住址、電話跟E-mail。打電話就直接打給我就好,直接講這些資料就好了。

師父:慢慢會辦一些我們所謂的講座、課程也好啦,透過多方面讓我們去體會,譬如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當然也有講法是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等,意思一樣。有時候我們修行會有盲點,那如果常常有去了解一下周邊同參他們的……不代表說所有的人都修得很好,可是,有每一個人的路徑跟一些態度、一些挫折和怎麼轉化,有時候可以值得我們去參考、學習。

學法不能去閉門造車,當然從兩邊去講,有時候說那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什麼衝突?閉門造車是進入一個死胡同,用自己的思維在理解自己的所見所聞嘛!為什麼要修行?就是要叫我們放下自己的思維,那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思維、經驗法則去學法,哪一法可以成就?通通不能成就,我們只是換一個法來建構自己的思維而已。所以,學道者切記!切記!就是說用著自己的執意去對應所有的這些科目……我們若會的,是用這些科目、這些法來修正掉我們自己的思維嘛!你說「那自己如果對呢?」,你自己對的部分,那法上也講了啊,法上講的,你跟它一樣的那個部分就是對的啊;如果你跟法上講的那部分不一樣的,你就是錯的。所以,如果你自己是對的呢?那也等於跟法一樣了啊,你還是在學法,那還是沒有自己啊!

所以,離四見、四相,它是一個方向。四見四相第一個根深蒂固的就是我見嘛,我見就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人生的煩惱憂慮牽掛就是從這一個根產生的。執著這個身是我,於是產生我、我、我、我的什麼……一大堆,只要人家跟那個我的不一樣就衝突了,所以邊見就出來了。邊見久了,偏見就出來了嘛,見取見、戒取見嘛,延伸無量無邊那個錯誤的見解就出來了,所謂不正確的……凡所有不正確的邪見就產生嘛,那這五個非常根深蒂固,要拔也從這邊拔而已。

所以,為什麼會有誤區?因為我們帶著這五個態度嘛,進到任何領域都會有誤區。那要沒有誤區,不是離開這些人事物,是你的態度正確了就清朗了。比如說你若開車進去大禹嶺,起霧了,你們難道不能開嗎?你打燈就好了,慢慢開就好了啊,你也可以開得過;或是等一下呀,你又不一定會掉下懸崖啊,等一下,霧散了就好了啊!所以,不是固定方法,沒有說執意一個方法能夠怎麼樣。古人說:「山不轉路轉」,它不轉,我轉嘛,就沒事了。

所以,講座未來可能陸陸續續,不定期啦,當然,如果諸位想講就可以報名。你們可以講你們的學習心得、自己的體驗啊,當然,它宗旨主軸就不離五個層面〜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只要符合這五個的,你們都可以勇於報名,也不乏是跟同參交流的一個機會。我們常說站講台其實「利、害」參半啦,當然,如果有前面那些理解的正確心態,站講台是一個進步很快速的助緣。為什麼?你必須督促自己嘛,因為你講出來的要負責任嘛,你若不負責任就背因果,不管你要不要負責任,你都要背因果嘛,因果的法律規條比法律還細緻,法律有漏洞,因果沒有漏洞,誰也逃不過。所以,它必須要督促你,你必須要很警惕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態度行為,你誤導眾生,你下地獄嘛;你成就眾生,你上天堂嘛!所以,一事兩面啦!

那你們說:「哦〜這樣很恐怖,那我都不要」,(師父笑說)你都不要,你就永遠不會上天堂,所以要有勇氣。以前我常鼓勵人家能講盡量講,可是,最近要再有一些煞車系統,因為講的人如果不知道這一個層面,他就真的會盡量講,然後長養劣根性而不自知。一直講、一直講就一直長養劣根性,所謂那些傲慢……等等,然後傲慢出來了就會跟人家比較看誰講得好,結果我比不上人家,嫉妒出來了啊,就會貪圖這些名聞利養。我講得好,人家就會給我掌聲;有掌聲了,太好了,我貪這個掌聲,我要跟進……等等,這是會與不會的問題,不是那個講不講的問題。

剛才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親菩薩學小乘毀謗大乘,後來知道大乘的殊勝,跟他哥哥說要割掉三寸不爛之舌,以示懺悔造下無量無邊的罪。他哥哥比較有智慧,畢竟修大乘嘛,智慧可能更勝一籌,就說:「幹嘛割掉呢?既然以前用三寸不爛之舌去毀謗,現在就用同一個三寸不爛之舌來稱讚,不就得了嗎?」所以,「懺其過去前愆、悔其不後過」謂之「懺悔」,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人是沒業障的,只是在於業力深還是願力深的差別而已。那業力深……在一念善即轉為願力深嘛,所以,我們不是怕業障現前,我們是怕我們的善念提不起來,所以,平常的修也不過是確保這個而已。「善」還是一個表法啦,你們可以把它理解到清淨、理解到圓滿無瑕,都好。那當然不是那個善惡對立的善,因為它還有個對立。

(威呈師兄提醒時間快到了,剩五分鐘)

師父笑:還有什麼問題嗎?都沒了喔?

「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上功不昧下行,我們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真的,佛法是不二法,所以,我們卸除內在的對立、比較……高下的比較、你我的比較……等等,回歸!我們說不計較嘛,不計較的人生才能贏得全世界,換言之,這個贏還是方便講,所以你爭我讓,畢竟「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一旦爭(諍)了,言字邊的諍也好,沒言字邊的爭都好,一旦爭了就失去清淨本體。其實是因為都打亂啦,因為本體是不會失去的,就是說你們的佛性是不會不見的。所以,善用你們的親因緣,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的種子我們通通具足,沒有哪一個人特別悲哀、特別走不出來,不是啦,是你怎麼去成就你的所緣緣。所以,有三惡道、有人天、有聲聞、緣覺、有菩薩、佛啊,你們到底要去緣什麼?緣什麼就是接觸什麼、接近什麼?你們最後就變成那一個啊!這一個部份是任何人勉強不來的,諸佛菩薩即便住世,還得靠自己。所以,佛實無眾生可度,唯眾生自性自度。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