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農曆六月初二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uly 23rd, 2009 ( June 2nd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98年07月23日,20:00〜22:00
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德威街60號(黏黏屋)
紀錄組恭敬整理
人世間的衝突,比如說什麼狀況下就會溝通不良?可是,我不是單方面講一邊能力不足而已,或者是兩邊能力都不足。我們方便說,兩邊的明理程度如果都沒有到達一個標準,那麼有的人要講、要表達他的意見,有的人卻不要聽,那這一個狀況就達不到那種溝通的效果。所以要怎麼辦?退回來啊!「把自己內在的矛盾、衝突調解;外在的對立就沒有了。」這是真理,不過,現在這麼說卻很少人要這麼做,因為階段性有難度。它的難度是什麼?它的難度在於我們累生累世的習氣,習慣了,習慣了不是這樣子,以致於突然要這樣子做就有點難。
葉師姐:那要怎麼處理?
師父上人:所以,我們每天的功課就很重要啊!每天,我們要找一件事情去訓練一件事,訓練平靜。
葉師姐:我每天也有在做功課,做一個小時。
師父上人:可是,你的功課有沒有達到它的效率?那也許不是這個功課不對,也許是我的心態不正確,或者是人家教我的理論錯了,那這裡面就有很多參數要去做微調,如果微調能越調越正確,就解決了。那麼如果全部都正確了,只剩下什麼問題?時間啊!那這個時間的問題還得看這個事件的嚴重度,就好比冰塊若比較大,一把火,就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才能讓冰塊融化。那如果是很小的冰塊,同樣的那一把火,它一下子就融化了。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體性、生命狀態跟累生累世所累積的問題的嚴重性不一樣,方向跟形式也都不一樣。可是,它終歸一點,那就是我們內在的心性、心境上出了一些問題才會產生,每一個人都一樣哦!好比有的人說:「我的事業比較不順是為什麼?是不是我的腦筋比較不好,不懂得想東想西、想一些[撇步](台語:比喻妙招、絶招)去經營事業?」其實說到歸結處都不是這樣,(師父笑說)說到歸結處就是我們的福報不夠!那麼福報從哪裡來?一切福田不離自性啊!六祖是說:「不離方寸」,「方寸」大家比較聽得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還是往內在回溯的問題啊!那如果我往內在放下貪、瞋、癡,我外在相應的就是覺、正、淨。覺、正、淨裡面沒有這些負面的生命狀態,所以,導歸回來就是正面的生命狀態。
那麼一旦你的道業深入、精準了,你的事業跟家業都會一併幸福美滿。道業、事業、家業是三而一、一而三結合在一起的,並不是說可以暫時先放下事業去求個道業,聽人家說「道業若好,事業就會好」,我就不去工作了,跑去人家說的修道,這樣的修道就變成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了不可得嘛!離性覓菩提,終身不得道!你離開你自己去往外要找一個菩提智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它沒有離開你的體性,那說到極處是「整個宇宙是我們創造的」!所以,佛法一直以來,它叫做「教育」,而不是宗教,因為宗教有一個「第一因、第二因」,哲學在說的「原因」那個因,也就是說有一個萬能的天神,祂創造了整個宇宙,有外在的一個萬能天神,這才構成宗教。那佛法沒有告訴你說外面有一個萬能的天神;它告訴你:「那個天神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真如本性自現境出來的啊!
所以,「法性」變現出來兩個……以白話文來說,叫做「精神世界」跟「物質世界」,以佛家的術語叫做「見分」跟「相分」,見分是精神世界、相分是物質世界,都是從我們的法性變現出來的,那個「自證分」是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才是創造宇宙的那一個「生命狀態」,不能只說「人」而已,因為有時候我們會認知「人」是人道,那又不盡然可以去解釋啊!所以我們依義不依語。那麼既然是我們創造出來,一定是我們可以去轉化、改變的,所以,真正能夠改變命運、人生生命狀態就是什麼?「修行」兩個字啊!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前提有一個「錯誤」嘛,我們把我們內在的錯誤修正掉,現出來的外在就沒有錯誤的了,沒有錯誤就是正確的,一般你們把它定義為「幸福美滿」。
所以,內在很重要啊!但是現在對人來說,內在太抽象了,以致於一直往外、往外,習慣了往外。所以我比較喜歡講「是換一個習慣」,那這個習慣有所謂的軟體習慣跟硬體習慣,你接觸的境緣,基本上都是你的習慣產生的。「習慣」有人說「個性」,這個都是非常外層的,其實它最終就是裡面的體性,那個生命主體。也有人說「靈魂」啊!事實上,靈魂也不是本體,靈魂只在六道輪迴這些維次空間還存在,超越六道輪迴的維次空間就沒有靈魂這件事情了。「靈魂」一般講就是我們的法性,迷失的法性叫做靈魂,覺悟的就叫法性,它是同一個東西。所以,關鍵是在「迷」與「覺」的差別。那麼有的人是做夢的時候有礙,有的人不是夢、好像是化境,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會很清楚。那麼那種東西要如何化除?解鈴還需繫鈴人嘛,還是要回溯回來我們自己心境的調節。
所以,八萬四千法其實終歸一法,就是「寂靜法」。所有八萬四千法是為對治八萬四千大類的塵勞煩惱而立,不然是本無一法可立。意思是說本來沒有、無一物嘛,何處惹塵埃?就是眾生迷了,才惹了很多塵埃,以致於要生很多「物」來撥除這些塵埃啊!所以,法是藥、眾生是病,佛說一切法,本是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古代人常說的什麼「無我」啦、「空無」啊,那些名詞說得好像很談玄說妙。其實,如果你去了解它,它是非常實際、很紮實的,是我們生命真的可以去受用的一個生命狀態。只是說,這些用詞離我們的習慣太遠了,我們是在這個時代長大嘛,西方的教育大過東方的教育,所以我們長時薰修什麼?長時薰染西方教育的習慣與模式,那西方教育模式並不了解這一個層面。
那天有一位學者來請教,我告訴他科學跟佛法之間的關係,慢慢的,現在科學家也滿不錯的,他們也很努力。然後現在新的發現都還滿能夠去印證佛法講的是對的,以前講「迷信」的部分,他們現在自己推翻了那個迷信,因為科學參數的確跟在佛法後面走。那麼這位學者就說:「對啊!對啊!很多科學都依據哲學理論。」我跟他說:「佛法不是哲學」,它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哲學是落在心意識的對法當中去思惟,所以哲學還沒有離開邏輯思惟。可是,佛法是教你們放下邏輯思惟,不是否定它,是放下。因為邏輯思惟最關鍵的就是對法〜是非、邪正、好壞,然後從這個概念去分辨、去推測、推論,然後去設想、去想像這整個世界的生命狀態。那常常「一切所見法,但以心為主」嘛,這個心是所謂的意識心,「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所以,我們常常活在我們的認知、以為是對的生命狀態裡,其實是不正確的,是被這個幻相給自己干擾了。是啊!一切所見法,但以心為主,是那個心意識的問題。
一般來說,「心意識」是古代的用詞,現在叫做什麼?分別、妄想、執著。意思就是說我們都用分別、妄想、執著在待人處世,用分別、妄想、執著在理解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受的樂或受的苦,所以,這一種東西是錯誤的假相,而我們把它當真了,我們一當真,就會被它所礙。那被它所礙其實也是本無,因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啊!不過,我們被這個虛幻的假相(太根深柢固的執著、分別)迷惑,沒辦法去理解,於是產生這些諸多的苦難。所以要如何解決?你就要抓到那個根源,我們得要知道整個生命的理路是什麼的時候,我們才能真的去做到,要不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半信半疑:「真的是這樣嗎?生命真的是這樣嗎?」那一旦產生「真的是這樣嗎?」的時候,又是我們的心意識了,我們又以心意識去理解它。所以,顛倒不如實,都產生不了美好的生命狀態。
那麼八萬四千法為什麼只是一個「寂靜法」?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欠缺的就是什麼?清淨啊!所以,「釋迦牟尼」另外一個名就叫做「寂靜」,白話一點叫做「清淨」。釋迦牟尼的「牟尼」這兩個字叫做「寂靜」,寂靜一定是清淨嘛!那「釋迦」是「能仁」,仁愛!所以,你就發覺,為什麼來娑婆世界示現的叫做「釋迦牟尼佛」,而在極樂世界示現的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所以祂們那邊的最低標是一定要有清淨心。而我們這裡不是,我們這裡的眾生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不清淨,不清淨就是煩惱很多;第二個就是不仁慈,不仁慈就是自私自利,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就是這兩個大特色。
基本上,《維摩詰經》、《地藏王經》都有說啊,我們把娑婆世界的範圍縮小到我們的地球好了。地球叫做「閻浮提」,「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只要「想」就是罪了,那就是在形容我們地球人。我們有時候說:「我就這麼有愛心,為什麼經典上說我想就是罪?」因為我還是我認知的愛心嘛,所以還是對立的愛心,只要是對法的世界,就不可能美滿。那要怎麼超越這個?就要從內在心性去調節,與外在毫無關係。所以,古師大德才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啊!所謂「境緣」,包括我們的夢也是一個境緣,我們的大夢就是我們的人世間,我們以為的現實生活其實是個大夢,也是夢啊!所以,永嘉玄覺大師才告訴我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他所說的是這個大夢,人生這一場大夢,當你覺悟了,哪有喜、怒、哀、樂、愛、惡、欲那些東西,都沒有啊!那沒有了,才有辦法回歸清淨本體。
那清淨本體了無一物,了無一物並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所謂「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們會把「空」認知成什麼都沒有,事實上又不對了啊!所以,只能用一些名詞去方便講,引導到一個接近聖諦的說法,因為純真聖諦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辦法用言語、用人世間任何想像去形容它,唯證方知啊!除非你做到,你才能知道。可是,我們不能知道,卻有方法可以讓我們去做,做得到,這一部分就是要靠著我們眾生的善根、因緣、福報。我們如果比較欠缺善根、因緣、福報,我們不會去相信的,那我們不會相信,我們就不會想去深入了解它。一旦我們不深入了解,我們就不會去做了,就會產生「疑」〜疑惑、懷疑。所以,菩薩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就是疑,懷疑!不是疑情哦,是懷疑,那疑情又是一個動力。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很悲哀啦,我們連名詞上都搞不清楚了,怎麼去成長?比如說懷疑啊、疑情啊!我們問卷一下,在座有沒有人可以大概分別這兩個名詞的?懷疑和疑情不是都有「疑」字,哪有什麼不同?它的不同就是它的真體性、它的心境問題。「懷疑」就是你講了一大堆,我也不去試圖了解就否定、就疑惑,反正我就是不要相信你啦!那「疑情」是也許你講了一大堆,我還不能了解,因為我不懂,我不懂、不能了解你講的是什麼,可是我存著,我存在心裡就好了,先不要去否定它。我以中性的態度去看待,既不贊同也不否定,可是,我存著你有這麼一個說法。那你存著的時候,已經植入你的阿賴耶識田裡面了,未來會隨著你的生命的流衍和不斷的接觸人、事、物,會有一種因緣引導啟發、接觸到你原來不懂的那一句話或那個道理、那個生命狀態,你頓然了解,那就是佛家說的「悟到」了。當你悟到了,你任何言詞都無法去形容,那一種狀態就叫「疑情」。
那我常形容說「疑情」就好比我們生命體的靈性的反芻作用。就像牛牠有四個胃,牠把草吃進去,並不是吃了就馬上消化啊,牠只是吞進肚子裡一陣子,對不對?存在肚子裡,四個胃輪來輪去,最後反芻出來,嘴巴又咬一咬,再吞進去才真正消化嘛!也就是說牠從吃草到消化完全,當中是有一個時間差的,那牠不因為會有這個時間差,最後才能消化掉,就把這段時間否定了,然後就不吃草。「吃草,我哪知道有營養,我吃進去還得那麼久,我哪知道。」如果因為時間差就不吃,牠就先餓死了,對不對?所以,我們靈性亦復如是,好比牛的反芻作用這樣。
所以,才叫我們離三相,離三相去理解這整個世界和聽經聞法,這樣很快就契入那個清淨狀態,所謂的離「言說相」、離「名字相」跟離「心緣相」。言說相就是什麼?就是我們說的用詞、態度,我們不同人會用不同習慣的言語嘛!名字相就是一般說的術語,各個行業、各個法門有不同的術語。可是,他們都在表達同一件事情,我們不要執著在跟自己不一樣或不習慣的術語就否定人家,那這樣就有分別心嘛,有分別心又落在心意識了。剛剛講,分別、妄想、執著,就是這三個心態讓我們卡住,以致於人生成長不了的。除了名字相、言說相以外,心緣相就包含得比較寬廣。離心緣相就是離心意識,叫你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用心意識去理解、去判定,那這樣子你就越會回歸那個「無我」的狀態。
那當你沒有一個「我」的時候,你哪還有一個「我被障礙、被干擾、被影響」?就是我們有一個「我」,(師父笑說)我們不管意識形態或是潛意識層,我們的根深柢固都有一個「我」啊!而那一個「我」是最重要的,以致於那一個「我」是堡壘、是不可侵犯的,所以,一旦有那個「我」,我們就有一個「我被障礙」。那如果往內在把這個「我」拿掉,外在任何事情都干擾不了我了,那時候叫做什麼?若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就回歸了啊!我剛才不是講過嗎?整個宇宙是我們創造的,那你就回歸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也回歸你了。是啊!自他不二,一旦自他不二的時候,就全部都是自己了,哪會被另外一個誰來把我障礙?就沒有了。
當然,在這一個狀態的過程是要訓練的,訓練其實本來也沒有,那為什麼現在都要訓練?因為我們累生累劫的習氣。只是訓練什麼?把習氣放下而已啊!所以,如果有一個人能夠頓然把萬緣放下,那就解決了,就不用說那麼多了,是啊!也沒有話說了,因為已經做到,唯證方知啊!做到就好了,哪還要說那麼多,對不對?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話了,但沒辦法啊!所以,(師父笑說)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了四十九年?我有時候……看到祂這樣講四十九年也不禁搖頭,不是說祂能力不好啦,是覺得替這個地球眾生很惋惜,因為我們的根基比較差,以致於祂要講四十九年。我們的根基如果都是那種上上根的,祂說一次就好,我們就都飛天鑽地了,我們也沒有這些問題了。沒辦法,我們就不是那種根基,對不對?所以,不同的根基用不同的方法,這樣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要訓練寂靜、清淨,「清淨」一般有時候也很抽象,所以才來一個配套措施叫做慈悲,愛心啦!其實佛家基本上比較少講「愛心」,因為到大愛的狀態,它還只是整個地球而已,地球以外還有外星球啊,怎麼辦?我們愛不到!所以,整個宇宙星球用愛地球人的大愛去等同愛他們,等同喔!愛他們,這個就叫做「法緣慈悲」。那法緣慈悲再提升,沒有條件但書去對待一切宇宙的任何眾生,一切喔!沒有條件但書,那個就叫做「無緣大慈」,那種慈悲就是佛菩薩的慈悲啊!所以,在於這個地球眾生比較方便的訓練,可能從這一個角度會比較有所依靠,比較具象一點點。我有愛心嘛,我用愛我自己的心去愛我家的人,這樣去訓練平等嘛!可是,這樣還不行,我要用愛家人的心去愛我家族的人嘛,現在的家族不是都會有很多衝突,對不對?那就是彼此不愛彼此,只愛自己嘛!所以,「愛緣慈悲」不行啦,愛緣慈悲要擴大變成「眾生緣慈悲」。我從愛自己到所謂的愛家族,愛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家族、我的國家,都不算眾生緣慈悲,那個都還不夠,都還在愛緣慈悲而已。
所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訓練,訓練到一走出去,每一個阿狗、阿貓……我都很愛他,那這樣無形中就在訓練了。訓練,你會「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無形中你就會發現愛人、愛生命(生命的範圍比較大,不只是人)並不是那麼一件困難的事情。那這一件事情是對立在哪一個部分,你知道嗎?對法,就是剛才說的,我們地球人有兩種習慣很差,一個就是煩惱很多、一個就是自私自利,是對治這個自私自利的。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不願意去愛別人的,所以用「愛別人」這個對法回過頭來對治自己的自私自利。你願意奉獻,你的自私自利相對就越降低,那你的生命就越美好,然後慢慢拓寬、拓寬。
那麼要拓寬出去,事實上,一昧我們這樣子都不了解的愛,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才要去聽經聞法。聽經聞法就是讓我們了解,解門,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我們越了解越深入了,我們對這個愛的擴大就越有信心、越踏實。那越做越深入的時候,我們這些干擾或什麼的就都不見了,因為我們會做到整個宇宙。那整個宇宙不是只有這個平面的宇宙空間,我們望遠鏡看得到的這種宇宙、這些星系,不是只有這樣而已,還有不同維次空間不處在第三度空間,重重無盡啊!它是一個立體的,不是平面的,我們現在太空梭可以飛的範圍,就是一個平面角度而已,平面的宇宙啊!好比我們看到銀河系這樣,以為是立體,對不對?它還是處在比較稍平面的空間啊!那透過這樣的訓練,把我們提升上來。
那「病」拉回來講,先告訴你們這些理路,一個人生病一定不出這個物質(肉體)、心理跟什麼?靈性,所以才叫身、心、靈。我們人如果還有心跟靈的問題的話,我們的肉體就比較難透過醫學的方式去解決,醫學的方式變成是一種輔助了。那麼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說我們的病除了這個肉體以外,還有所謂的冤親債主和業障。那業障一定要透過自己的懺悔〜懺其過去前愆、悔其未來不二過(不再造),它是對內的,而不是說宣告天下而已。我忘記是今年年初或是去年年底,蔡老師帶我去一間佛寺,我剛好在他們的公布欄看到「懺悔」,在解釋「懺悔」,他們要解釋「懺悔」給那邊來來去去的信眾知道,也不錯啦,有這種公布欄去表達一些善知識。我看了之後,唉唷!怎麼「懺悔」是這樣的(師父笑)?它說懺悔的意思就是你要找一個人或是找很多人來,你要告訴他(他們):「我錯了,請原諒我!」(學員笑)那個公布欄上是這麼寫著。那我就對帶我去的蔡老師問說:「你覺得有什麼狀況?」我是問他看到這一篇的心得,他回答:「嗯~對啊!很有道理啊!」
對啊!某個角度來說好像也可以,不過,這就是佛家所謂淺說、深說、廣說、狹說的問題。這也是一說啦,也不去否定它,因為你如果剛好是……比如說我如果得罪他了,我請他原諒我,好像也沒有錯嘛!但是,問題就來了,我不能只請他原諒我,而我都不改正啊,對不對?這就不是懺悔了。那麼很多人就會變成什麼?我好像在國中時期曾對人講過一句話,我說:「誠實是最初的基石,卻變成現在的人最後的盾牌。」你有沒有發覺?現在的孩子不管怎樣做錯事,大人總是說:「你只要誠實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這樣有夠好的,我盡量做錯,我只要誠實就好了。」我就一直做錯事、一直和人家打架、一直作弊什麼的,然後被老師抓到了,「老師,我承認!」這樣就沒事哦?(師父笑說)變成這樣子了。本來是教我們「誠實是本來就要有的」,對不對?你不能故意做錯事情啊,不是說不能犯錯,不自知的狀態下犯錯,情有可原。可是,對自己就不是只求外在原諒我,它是對內啊!對內懺悔。懺悔是你覺得自己不對,那你必須發願去改變人生,要相對去付出、改變自己嘛,那才是懺悔。
以前的歷史課本也有提到一段,好像是中古歐洲騎士那段,我依稀還記得。(師父笑說)我的歷史課被人當掉,現在卻在談歷史,是高中歷史或國中歷史我不記得了。它就談到中古歐洲騎士,他們常常要去戰爭嘛,拿那個長槍戰爭,殺死很多人,夜深人靜睡覺時都不得安寧。那他們就會去找神父告解,透過一個有洞的窗子,神父坐在那邊,他在這邊告解、告解,「好,心安了,好棒!好棒!」就回去睡覺。隔天一醒來,第一件事情又去殺人,然後又戰爭了好幾天、整個星期。戰完了,回來又夜深人靜不得安寧,又去告解,周而復始。那麼事情有沒有解決?他告解,這個神父只是聽他講,並沒有教育他:「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放下什麼,我們應該心態往哪裡走。」所以就少了「教育」的這一個層面。有時候,宗教改變不了人生的原因在這邊。那當然,諸多人會說:「很多人有個安慰也不錯啊!」可是,畢竟不究竟啊!如果能更好,為什麼我們不要更好,而只停留在那種安慰呢?所以,不能只是把我們的目標轉移,而是要把它化解、卸除,把我們人生的問題卸除。
那之所以佛法自始至終教我們一個字而已〜覺!它其實並沒有教我們要去做善事,(師父笑說)沒有教我們去做善事啊,因為你如果覺悟,你自己就知道怎麼做善事了,所以不需要強調一個「善」。那強調一個「善」也不對,那是不得已才叫我們有一個「善」,因為善、惡是對法,是六道輪迴超越不了的因素。所以,以人間為基石,這樣講好了,以凡夫為基石,六道輪迴的三善道都是凡夫嘛,你們講的那些天神都是凡夫啊!祂們是比較高級的凡夫,而我們人是比較低級的凡夫,這樣的差別而已,都是凡夫。為什麼?因為祂們根深柢固的執著,有一個善就有一個惡,當特別強調一個「善」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的「惡」在對應,擺脫不了束縛。
那麼唯是一論~見性啊!我們如果執著在善、惡對法的善,我們永遠超越不了六道輪迴,那種修佛就是叫做「依不了義」了,四依法教我們依了義而不依不了義嘛,我們偏偏很多修佛的都依不了義。所以,行善,又不能否定它嘛!可是,要把握住一個關鍵,要離相為善,我們眾生都是著相為善:「一個善比一個惡還好」。所以,善、惡叫「染業」,善也是染(汙染),惡固然是汙染,這兩個還有對立的時候,我們就超越不了六道輪迴,等於說我們的生命不能自主的意思。只要你是在六道輪迴的生命,即便你是享福的,你也不是自主享福;或者即便去受苦,你也不是自主受苦的。那受苦完了,知道再積一點福,「我不要這樣」然後再積一點福,又著相修福的時候,你未來又被分發去比較享福的世界。分發是比喻,其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創造出來享福的世界。可是,當福太多、太好的時候,我又忘記了人生要成長,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又開始折福,享福卻不知積福就是折福,一直折、折、折,折到最後,啊~又不行了,又要受苦了,就又去受苦的世界。
所以,才說六道輪迴從欲界天的最底層到無色界天的最高層「非想非非想處天」都不是真正生命美好的狀態,才叫我們要超越生死嘛,依了義啊,不依不了義。那當我們放下執著,超越六道輪迴這個生死輪迴的狀態時,我們始有資格修佛,那時候才是佛法的入學班,叫做「阿羅漢」。阿羅漢沒有執著了,見解會比較正確,所以祂證得了正覺,覺了!正覺,正確的覺悟了。證得這個覺悟,祂的言行舉止都是善,那時候不必強調說要組一群人來做善事了,因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是善事。那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麼要組一群人來做善事?(師父笑說)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言行舉止、日常生活都是惡,所以才要強調。
所以,你有沒有發覺?供需的問題啦,人生就是供需的問題。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人需要我們,我們就該走了,供需啊,又沒人需要你,留在這邊幹什麼?對啊!那我們大家都有機會留著,就好像還有很多生命狀態需要我們。所以變成什麼?我們要去把它完善啊!因為需要我們,我們才要去奉獻、付出嘛,那是我們的本分啊!不過,說真的,也沒有「奉獻付出」這些言詞啦,那都是方便講,我們只是去「應」而已,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有人需要這些,我們就對他回應,這樣而已。
所以,你要發現一個關鍵,內在都是一塵不染的,沒有執著,甚且沒有分別跟妄想,都沒有。只是以階層來說,到了沒有妄想的時候(還有妄想的習氣存在),契入什麼?契入實報莊嚴土!降下來是方便有餘土,再降下來是凡聖同居土。就是說我們還有執著的時候,我們都在凡聖同居土啊!當然,有凡、有聖嘛,那麼那些聖並沒有執著,是我們有啊!所以他們來對我們應,讓我們提升。所以,外在其實是一種參數,是來提醒我們的東西,你這樣去看待,有這些障礙啊,它不間斷在催促我要往上提升,那它催促我往上提升,我不能盲修瞎練啊!我要去了解正確的理論、方法和正確的方向,要慢慢去提升。
所以,基本上我們比較不喜歡談「境界」,生命成長盡量不要去追求境界,要去追求什麼?追求德性內修的那個實質。好比說那就是現在人家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般說孝道、師道,這兩個東西是最重要的啊!孝道、師道如果有落實,落實圓滿,那些境界本來就有了。那麼一般來說,「境界」有的人說神通道力,那些東西本來就應該要有,不需要追逐就可以有,這樣就比較不會被反撲。我們如果是無形中追求來的那種,因為我們有一個「我在追求那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容易被反撲、被干擾。那麼有一種是報得,先天的,過去生有這些因素,所以,來到這一生有這些緣和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體有關係,會干擾。另外有一種是現在去追求的,結果被搭上,感應道交,所以有諸多這些層面。
那你說要怎麼做?(師父看著葉師姐)我可能要反問你,你平時是怎麼做功課?再去把它做微調。
葉師姐:之前我有認識一個師父,他本來統統沒有在教,直到十年前才開始教,我做的功課是「心念」,心念就是念咒語,咒語念完再練丹田。那因為我現在有工作,晚上回來就很累了,所以都沒有做功課,我想這樣也是不行。後來就改變一個方式,就是早上五點起床,六點就做功課,功課做到七點十幾分。那這個禮拜他又叫我去,很麻煩的就是說每次都叫我去到桃園,因為那個佛堂在桃園。這個禮拜有去,回來就覺得很累。
師父上人:說真的啦!千江有水千江月,你說佛菩薩在哪裡?
葉師姐:在自己心中啊!
師父上人:對啊!問題是你怎麼讓祂到你心中啊,這才是關鍵。所以,開池不待月,水滿月自來!問題是我們沒去灌水,所以月不來啊!我們有挖池子,可是,沒有水。所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我們有池、沒有水嘛,要去補足。而你現在講的都是功課的形式,並不是功課的理體,不是它的理論方法。
葉師姐:現在變成說有一種感應,做功課是一個形式而已。
師父上人:這樣有可能是心外求法,你會去求保佑的狀況,就變心外求法了。那心外求法就容易感應嘛,感應到你的心思不夠穩定的那些東西,那些就會來障礙你。所以,那些可以沒有嗎?可以啊!問題是你的功課的理論、方法要對,理論、方法要求清淨啊,不是去求一個保佑。所以,這些方法本來是要訓練你平靜、清淨的,你卻變成做得越不清淨,你會考慮這、考慮那,就不清淨了嘛!何況你還一堆「都沒時間做」的顧慮,就不清淨了嘛!一天工作完回來,一想到那些功課就煩,沒做又不得已,心會不安嘛,對不對?功課就是要讓我們心安的,我們卻適得其反。所以,這個就是我剛才一直在強調的,理論、方法不正確,同一個東西,會的來做有用;不會的來做沒用。關鍵在於哪裡?在於理論、方法,兩個做的結果不一樣,可是,是同一個東西哦!
你念咒,你知不知道「念咒」是什麼意思?有沒有人教你?比如我若要叫你念咒,我也得要告訴你為什麼要念咒、咒要怎麼念,這樣對你才是負責任啊!就是如果我要教你這樣,我要把這些細節講得周全,我才有盡到責任,而不是像現在坊間:「你回去念一百零八遍就對了,佛經念一百零八遍……」什麼都一百零八遍就對了,佛法又不是做計件的,對不對?它是做品質的。至於什麼樣的品質,我們也得知道啊,是「心清淨」的品質。所以,會的人一句就解決了,他一句就清淨了嘛!而不會的人是無量句都不能解決。那麼何嘗不是我們累生累世過去生也都有在做這些?為什麼那時候做、做、做,到現在還要再做?因為一直以來的理論、方法都不對。
那你說念能不能幫助你?是真的可以幫助你、幫助我們大家,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行化他的那種問題。可是,問題是不會的人幫助不了,所以不是咒本身的問題,是我們心態錯了啊!所以,你現在就要去微調,比方說你自己念的咒,我並沒有叫你換,你就以原來念的咒持續,你要訓練在念咒的時候要萬緣放下,因為你在訓練一件事〜心清淨,如果沒有一個焦點,心會無所依靠,沒辦法清淨,所以才方便抓一句咒語來訓練我們的。所以,你要明白「念咒」這一件事是什麼,並不是說念咒語就能夠產生好多能量來包圍我、降妖除魔,不是這樣的。是透過外在的咒去引導內在的自性清淨出來,那時候你就有能量磁場,那時候就不受外在干擾。
「咒」我得先跟你講,「咒」這個東西有兩層意義:一個是跟鬼神溝通的言詞、語文。比如說有時候你偶爾聽我們在說「ko no yo ko ……」,方便講,是不同維次空間的語文,這一種是有意思,是可以翻譯的;那另外一種咒語是沒有意思,所以也不用去翻譯的,它只是純粹一種發音,那它可以去治病。可是,這個發音要精準,聲音大小、發音要精精準準,才有辦法達到那個目的。那麼基本上,在唐朝末後都是用當時的方言去記載咒語,一傳十、十傳百嘛!當時又沒有錄音機,所以,傳一傳就變怎麼樣?發音不準!這一定是常態,所以就沒效了。除非你自己有德性,再回過頭來念這一句也許不精準的咒語,就還是有效啊!所以你要先了解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們接觸了才不會有閃失,「咒」簡單講就是這樣。
現在有很多人在學咒語,我說要先搞清楚這兩件事情,要不然你只是學得知識、常識而已。「某個時代有這麼一句咒語,記載這個咒語是要幹什麼的,它是出自哪裡……」這些都跟我們無關、跟我們生命狀態無關,一般說考據學、做學術。可是,我們要的是對我們生命可以學以致用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常識,知識、常識讀書就有了。其實,現在的人如果要知識、常識,我也不鼓勵去讀書,他只要有一台筆記型電腦就什麼都有了,對不對?上網按一按就有了,記那麼多要做什麼?是啊!利用科技幫助我們嘛,要學以致用,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智慧啊!
那智慧有兩者來源:一種是根本智、一種是後得智。所謂「後得智」,我們勤於做法布施即有,法布施!一般人家說布施是因、福德是果,對不對?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法布施是因、智慧是果,這個智慧就是後得智,它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必須要你心清淨,心清淨起用就是智慧,這個叫「根本智」。根本智〜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也就是說一般你們常講的「依戒得定,依定起慧」,那一個智慧叫做「般若智」(根本智),如果沒有證得般若智,所有的後得智都沒有用。比如說根本智必須要「煩惱無盡誓願斷」,這一句話就是幫助你取得根本智(般若之智)的方法,你取得了之後,就有學習後面那一句話的基礎了,叫做「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後得智。所以,後得智是工具,是智慧的工具,有智慧、沒有工具,你還可以行遍天下,還是一樣啊!如果有工具呢?更方便啊!有加分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只要加分題而不要那一百分的基本題,對不對?所以,這些東西都要搞清楚,咒語亦復如是。
古時候的人說如果要「清淨」這件事,人家說念經有三層意義嘛,第一種是為了「修定」的,訓練到我們有定、有清淨心這一種東西;第二種是為了「解經」,要了解的;第三種是為了「印證」。那如果是第一種,來到這個時代,基本上都稍微要去做調整了,因為這個時代,我們人操煩比較多、我們的根基比較低,以致於我們在長時間不容易把握住那個清淨。所以,現在才有一個比較常態、常數的大數法則,變數我們先不講,大數法則之下,「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句話是這麼來的。要不然咒、經、佛是平等的,因為「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嘛,因為「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沒辦法,我們現在的根基就比較差,所以我們才變成念經不如念咒、不如念佛,因為佛號最短,透過外在的佛引導內在的佛性出來。
所以,第一個就是要一門深入,第二長時薰修,要把握住這兩句話。當你念咒的時候亦復如是啊,你萬緣放下,不是念個五句,是念到你清淨啊(師父笑)!至於如何念到我們清淨,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有的人念十句才會清淨,有的人念十萬句還不會清淨。那就是我剛才講的,一顆冰、一塊冰塊和一座冰山,那是不同的,它花的時間不同、用的方法不同,這樣比較合理。因為應病與藥、隨方解縛,不能規格化全部的人齊頭式平等,都要怎麼樣,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體質、每一個人的因緣、每一個人的生命狀態都不一樣,所以用的方法也不一定要一樣。「咒」是這麼一回事,你可以去做修正、微調。那其他的呢?
葉師姐:我昨天晚上有修正,感覺就不一樣。
師父上人笑:你還知道要修正,上次聽的有回憶起來這樣。
葉師姐:不是啦!也不是這樣講,因為……
師父上人笑:突然有一個貴人給你訊息:「要修正一下。」
葉師姐:感覺是早上做的功課有一點能力不足,晚上好像要把它補足的那一種感覺。沒有做到,我就是要有決心要把它繼續做到,就是這樣子。
師父上人:對啊!有可能你這一次做的和之前不一樣,就是因為這個決心。通常我們下決心,那個恭敬至誠心就比較接近真心。「我下了決心了,一定不是要求保佑!」如果是求保佑的那一種,你的決心是不可能出來的,因為你隨時都是投機取巧比較多(師父笑),對不對?
葉師姐:嗯!自己有那種感覺。
師父上人:你是計件的嘛,人家說念五十遍,你念、念、念,四十九遍!五十遍!你就是不會多一遍,「有了、有了、好了、保佑到了」,這樣都無效啊!
葉師姐:對啊!那種感覺自己也曉得不對。
師父上人:所以,要先了解嘛,為什麼說現在的人沒聽經聞法真的是很難去成長?因為不明理。有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我們會做到一塌糊塗,我們會做到我們的生命狀態還是一樣改變不了,然後再來質疑,有的人就又回到:「這樣到底有沒有用?這些方法到底有沒有效?」那有解無行呢?增長邪見啊!有的人只要讀,他不願意去做,這種人通常都增長很多邪見。邪見相對正知正見,不是說他邪裡邪氣,不對的見解就叫邪見。那誰的見解才能堪稱正確的標準以上?阿羅漢!所以我們都沒份,(師父笑說)就是說我們現在如果表達:「我感覺怎樣」,那個「我感覺怎樣」都不對,因為用阿羅漢的標準才叫正確嘛,那是佛陀講的。所以,除非我們這裡有人沒有執著,他說:「我提出一個比較客觀的……」,那就真的客觀啦,因為他沒有執著嘛!
那他為什麼還會講一個「我提出」?因為那個「我」是恆順眾生而有的我,他如果不說這個「我」,眾生不知道嘛,那就是永嘉玄覺大師說的「分別亦非意」!你們還有沒有分別?有啊!你們說這是茶、我也說這是茶,問題是我的心清淨啊,因為我如果不說是茶,會很麻煩,對不對?沒辦法和你們溝通啊!所以這時候我有沒有分別?有!可是,我的分別不是一般眾生的心意識的分別,是清淨心回應而已。去到另外一個國家,他說這不是茶啊,我們也隨順他說這不是茶,我拿一杯「這不是茶」給你喝,這樣嘛,那我們在這裡說「這是茶」,隨順才不會有那些衝突。所以,於外在圓、於內方嘛,內方外圓,處事圓融又不失主軸。
所以,要去調節,你要把握現在是越簡單越好,這個時代啦,如果你喜歡那個咒,你也清楚那個咒不是我剛剛講的那兩者了,一種是要和鬼神溝通的,對不對?這種的目的要放下;一種是要治病的,也放下,我跟你保證都無效。(師父笑說)為什麼?和鬼神溝通,你得要知道祂們的意,對不對?要不然你怎麼跟祂溝通?那再者是什麼?治病的,要精準嘛,可是,唐朝以後就不精準了啊!那並不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祖先一代傳一代。(師父笑說)你若不相信,不然這樣好了,現在這一位是第一個,一號,然後在他耳邊講一句話就好,一句五個字就好了,傳、傳、傳到這裡(最後一位),看看會變成怎樣?「咒」現在就是有這個迷思,所以我並不鼓勵人家從那個角度去修行。
不是說「咒」不好,是我們的能力跟現在的時代共業比較不具足那個福報,所以,要用我們現在有把握的方式。要不然就是什麼?恢復德性!恢復德性就「開口發聲,真言滅罪」嘛,都是咒、都是真言,這個方法就要先恢復德性。那恢復德性很簡單嘛!我們就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分別、妄想、執著?」「有喔!有夠多的!」這樣我們沒有德性,就這樣而已,所以我們說出來的咒都無效啊!(師父笑說)好,我們如果捫心自問沒有,那這樣就有德性,我們說出來的就都是咒,對不對?就是真言了。比如印度南方有一個國家叫做「消融」,他們那個國家的子民都很純質,所以他們任何人講出來的都是咒、都是真言。當別的國家要來戰爭,他們並不需要召集一群人:「我們來訓練兵士,我們要集多少家的男丁去訓練一組軍隊。」不用啊!當對方要攻過來,他們就唸一唸就好了,對方就退了,他們的方法是這樣。所以,重點在那個純質,他們的腦筋不會轉得很快,不像我們現在這裡的人那麼精明(師父笑)。所以,就這幾個方向,自己去調節。
至於外在的,我們說「病」,業障是這樣靠自己發願去化除,冤親債主可以階段性靠他人去做溝通協調,調解嘛!好比現在我們也有調解委員會,對不對?出事情就找調解委員會,那我們過去的冤親債主也類似這樣,也是可以。不過,調解委員會就要有分量、有信用嘛,不能是一被講到調解委員會的名字,就被大家有所批評,對不對?那樣就無效,虛空法界類似這樣也有嘛!那如果這兩個層面的問題解決了,醫療的部分就會比較順暢,這是說真的,如果重點在這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一旦解決,也不用醫療了,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轉化掉了就好了啊!肉體是我們的依報,我們的第一道依報,那我們的夢境也是我們的依報,我們的工作、我們人世間所有一切我遇到的,都是我的依報嘛!要怎麼解決?調節,往內在調節,正報解決,依報就解決了,這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那這個就叫做「修行」,往內在修正錯誤的,外在就正確了。
那一般人家說做法會、做超度有效嗎?階段性有用,可是,不是究竟圓滿。究竟圓滿要靠我們自修,自修德性~修德,然後恢復性德,這才是一勞永逸。但不得已,因為我們沒辦法,所以這些法會和外在這些迴向,它就好比是一種階段性的給予而已,拉長時間啦,先穩住,穩住而先不要爆發這樣,問題先不要爆發,先穩住再化解,可是,這個力量如果沒有持續,它還是會再返回來。那就是江本勝博士做的那個「琵琶湖的實驗」,他找了一位得道高僧,九十幾歲了,帶著一群人,一百五十人或三百五十人?我不知道,反正就帶一群人,然後就在這個湖畔,只跟它們講幾句話而已,意思是表達說:「你變乾淨了」。因為琵琶湖是日本重度汙染的湖泊,他們對它表達說:「你變乾淨了」、「我們喜歡你」、「我們愛你」,都表達這個正確的訊息、美好的訊息。
結果表達三天或是一個禮拜,每一天好像兩小時這樣,結果檢測專家去檢驗,這個湖水恢復正常指數,變乾淨了,維持了大概半年的時間。那半年之後,又汙染回去了,為什麼?因為沒有繼續「我愛你」,(師父笑說)對不對?「我們喜歡你,你變乾淨了」沒有繼續啊!可是,最後又汙染回去,你不能否定前面那段變好的時期嘛!所以我說不是究竟圓滿。不過,也不無小補、有一點效果,但是,重點在於至誠之心!意思就是說那樣短暫的至誠之心有用,對不對?那我們恢復性德是什麼?是恆常的至誠之心,所以一勞永逸解決了,修行是這件事情。
所以,修行其實跟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關,問題是我們如果對「修行」兩個字不甚理解,我們就又會覺得那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對不對?大家都跑到山頭、跑到廟裡,遇到[鬱卒](台語:形容心中愁悶、不暢快)就跑到廟裡,都不要面對人世間的這些鬱卒,變成一種逃避。所以,眾生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嘛,乃至於現在的宗教多半是迷信,我們也沒辦法,我們也要去認同,是啊,現在的宗教多數是迷信啊,(師父笑說)因為真的是迷信!我為什麼這麼說?不是宗教本身是迷信,是這些信徒去參的時候不了解,以致於表現錯誤的那一面出來,所以變成迷信。
所以,我們自始至終比較強調拉回來教育的層面,而不是宗教。我們剛才說所有的宗教有別於佛法,「佛法不是宗教,它是教育」的原因在這邊,因為它沒有第一因、第二因,它就是說「你自己創造你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是佛」。那如果以「上帝」的角度來說,《聖經》說:「人的肉體是上帝的聖殿,上帝住在聖殿裡。」所以,如果從這角度來講,也是等同一樣啊!不過,我們眾生有根深柢固的執著,包括多數的基督徒也不願意這樣去理解,他只願意相信外在的那個上帝,他不願意理解原來他的肉體裡面也住著一個聖殿。所以,就像現在很多修佛的人,你如果告訴他:「你要萬緣放下,你自己就是佛了。」他會說:「好難喔!」對不對?好難啊!那你都覺得好難了,要如何叫別人跟著你修?所以,都是我們自己的迷思,而不是那個義理的錯誤。
那眾生皆有佛性啊!為什麼我們現在在那裡做[黑肚蟲仔](台語:比喻渺小、沒有能力、窩囊)?(師父笑說)因為我們累生累劫不認真啊!不認真、怠惰,所以被當掉,當掉再重來。那重來就要把握機會,重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人身難得吶!如須彌穿針、爪上塵,「爪上塵」不是「早上」的晨曦,是比喻指甲裡的塵埃跟整個地球的土壤相比的比例,做人的機率就像這麼少,又如盲龜浮木啊,所以,做人很難!很難!那現在做「人」的人也很少很少,我是說躲在這人皮裡面是人的,也是很少很少,(師父笑說)是鬼的比較多。鬼不是指外在會障礙我們的那個妖魔鬼怪,不是!是貪啦,「貪」是餓鬼道的業因,貪就是鬼,貪婪!瞋恨~地獄嘛,五戒十善中品~人嘛!
所以我為什麼說現在住在人皮裡的人也很少了,你們就去觀察,不然我們問自己就好了,我們五戒十善有做到中品嗎?如果沒有,我們就不是人了,那是人的標準學分。也就是說過去生的哪一生不等,有時候跳躍,我們就是有做到五戒十善中品,我們現在才有資格當人。那我們現在來到這裡做人了,從小教育環境不甚好,被汙染了,無形中汙染於不自知,所以我們是不是那個時候出生,那個時候五戒十善的標準就不一定了嘛!那有的人比較幸運,又遇到佛法,他又往上拉了,所以他可能是人皮裡面的什麼?阿羅漢嘛!對不對?他裡面是阿羅漢,或者是天神也不一定,五戒十善做到上品,他就是神了,高級凡夫算得上。可是,多數都是貪的時候,就變成人皮裡面是鬼了,輸贏就在這個而已。
那現在你戴著這個人皮的工具的時候,你趕快借助這個工具、借住這個環境,去把我們裡面的能量、靈數提升,我們說學分啦,趕快把它考到、做到的時候,你未來就有把握嘛,你未來就有把握你要做什麼。那如果是比人的學分還低,你未來都沒把握人以上的學分嘛,但以下的有把握,(師父笑說)不過,以下的也不用把握了,隨便轉就往下掉了,哪還需要把握?那麼這個問題,學校教育沒在做,卻跟我們有緊密關係。不然,我訪問你們,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我們有幾樣是現在運用的?或者說有幾樣是我們現在需要的?很少!我用另外一個來比喻,我們喜歡那些珠寶、那些名聞利養,可是,這些好像沒有一樣比起空氣讓我們來得需要,我們卻不會收藏空氣,對不對?我們會去收集骨董、珠寶這些,人會去收集這些,卻不會去收集空氣,不過,那些我們都不需要啊,空氣才是我們最需要的,這是人的迷思啊!
「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嘛,來到這個人世間,需要的有就好了,其他的就算存也要存在對的地方,至少也要存在堅牢庫,對不對?我們的銀兩要存在堅牢庫,堅牢庫有多好你們知道嗎?堅牢庫是你要用就隨時有,你還不用怕它會倒店,(師父笑說)現在存在銀行,銀行有可能會倒,對不對?跟會(民間互助會)也可能被倒,有哪個是不倒的?要說保險,保險公司有時候……有沒有保險也不知道。不過,我告訴你們,這些是形相上,論實質,保險還是要靠自己。比如說如果我是有這個堅牢庫的人,我存得很飽足,我的保險公司也很穩固啊,所以,成事還是在自己,而不是在外面這些。來到人世間,都只是我們那個堅牢庫的什麼?能量的形式轉換!你們說鈔票有沒有用?也不一定有用啊!沒鈔票難道就會死嗎?也不一定會死啊!是你現在需要鈔票的時候,堅牢庫就把那些能量轉換成鈔票,這樣才對呀!至於誰拿來?佛菩薩很慈悲,祂自然就會派人幫你送過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我們自己可以去創造美好的人生。
所以,你要專,在念的時候要專一,不要去數次數,你在數次數的同時就不專了。所謂專就是制心一處,一念叫專,我們如果有分毫想其他跟這件事不一樣的,就不專了,那叫做「二」。世出世法得成於一,而敗於二、三,我們不能那麼冤枉落在二、三念,所以,在做功課的時候是要萬緣放下,手機也要關掉,最好把你家的電話線也拔掉,對不對?所有的干擾全部放下嘛,一天不接電話又不會死,對不對?就算兩天不接也不會怎麼樣。所以,制心一處,你若和咒相應,就去念咒,制心一處把它念好。那其他的還要嗎?其他都不用,你只要能專,一通一切通了嘛,就不用去碰這個、碰那個。
為什麼有人要看很多經?其實說真的,假若我們沒有那個緣分是需要做教育的、需要跟人家分享這些理路的,基本上,經也不用看。那為什麼階段性還得配套措施要看?只是為了明理,可是,我指的是不要多看經,連經也是「一」就好了,不管是持咒還是持佛號,「一」就好了,都是「一」就好了。因為我們是要解脫的嘛,我們不是要讀得很多後得智的,解脫最重要!所謂解脫,簡單來說,你們要的是做佛,不是世俗的這些榮華富貴而已,做了佛,這些榮華富貴都會有,都很簡單就能擁有,是看你要不要而已,到那個時候,世間的榮華富貴讓你塞牙縫都不夠。
所以,唯是見性,不是在那邊廣學多聞,那「煩惱無盡誓願斷」是比較迫切需要的,而不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那不得已,要站講臺的人他得要有一些工具,因為他要面對很多不同族群的人,他需要為他們著想,所以他才要去讀很多工具,這個叫不同的經典。可是,前提之下也要你有把握,有把握什麼?心清淨,不被影響。因為如果心不定,看經看越多會越昏沈、越迷失,你會越糊塗,因為你沒有行(落實),你沒有功夫嘛!沒有功夫,卻有工具,工具是來傷害你的,不是來幫助你的;你如果有功夫,工具是來幫助你的,就不是來傷害的,所以重點是我們的功夫先要取得。那這個功夫多好?可以運用在我們各行各業,任何行業你都會是佼佼者。
所以,清淨很重要!釋迦之所以是釋迦,就是這個時代、這個世界需要清淨。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叫我們一定要「清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這是現在的用詞,(師父笑說)清淨就對了。這個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大家心裡有疑惑:「好難哦!」(師父笑說)主軸是這個方向,至於細微處、微調,各人因素不同,那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其實,你把它淨化,淨化掉就好了,那淨化不是在那裡[敕](台語:形容道士畫符的動作)!(師父笑說)好啦!好啦!讓你今天回去好睡一點。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我們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要真實心中作。我們說人人自有靈山塔,何妨靈山塔下修,直了心地,從我們的根本去把它轉化,我們的枝、葉、花、果就自然會去轉化。
你們有什麼疑問嗎?今天不用寫紙條了(師父笑)。
安宜師姐笑:本來要寫的,好了!
師父上人笑:好了哦?!如果好了就……。 (師父、學員笑)
師父上人(問葉師姐):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聽音聲的時候。
葉師姐:比較清淨,更沉靜。
師父上人:所以我們要淨化嘛,身心靈各方面一併做淨化。可以從「解」入,可以從「行」入,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嘛,要說的,說無量無劫、無量無邊都可以說,但合起來的理是「一」而已。所以,「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我們把那個智慧的太陽、那個光日顯出來嘛!我們說「淨極則光通達」,若清淨到一個極處,我們的智慧就通達無礙了!佛家在講的「光」,通常都是表法,叫做「智慧」,不是真的那個太陽光這樣。所以,坊間那些在看「光」的,那就是在提醒我們要看到我們自己的智慧,不是在那裡說:「現光給我看,你是正神,如果現不出來,你是邪神。」(師父笑說)是不是這樣?那是日光燈或者省電燈泡,你如何知道(學員笑)?哪裡是現光給我看的就是正神,沒有現光的就是邪神,對不對?人家電視上那個模仿秀也化妝得很像,模仿的人站在本尊旁邊,有時候也分辨不出來啊(師父、學員笑)!那阿修羅、天魔又更厲害,易容術是這樣想一下就有了,還不用化妝個老半天又得要貼,對不對?(學員笑)所以,還是靠自己比較穩當。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唯是自性自度,說到最後,佛有沒有眾生可度?實無眾生可度,唯眾生自性自度啊!所以,靠自己呀,以現在的言詞就是「自助而後他助,他助而後天助」嘛,對不對?那相信,要先相信自己,信自而後信他,信理、信天、信神啊!要相信自己有那個能力,相信自己的內在是我們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字是純淨純善的那個善,不是善惡對立的那個善。「性相近,習相遠」之後才有「性惡論」跟「性善論」,那是習性的角度嘛,所以三者都對。所以,當我們在看事情的時候,我們才能涵容、包容。
古時候有一位禪師,他的一位徒弟跟他說話,他都回答:「是、是、是……」。那另外一位徒弟說的是另一套,他也回說:「是、是、是、對、對、對……」。這時候第三位徒弟就有疑問、疑惑了,就說:「師父,您這樣就不對了」,意思是說這樣太鄉愿了,「大師兄說的和二師兄說的都不一樣,您怎麼都說對?」結果他就對這小徒弟說:「你說的是、是、是……」。這叫做什麼?「正看成嶺側成峰」的那個理路嘛,就是說我們看的角度不同,卻都在形容同一個,哪有不對?所以,在這個人世間,就是有「只有我們這個角度才對,別人都不對」,衝突、矛盾才一堆嘛,那這個理路把它擴大,就變成和不同維次空間的衝突啊!
那天,有人問我說二十一世紀是不是很多魔、很多憂鬱症的時代,我說這是時代共業,(師父笑說)你如果沒有那個共業,你也不會來二十一世紀啊!怎麼能怪到時間而已,對不對?有人說生在台灣,台灣好亂什麼的,我們如果沒有那個共業,我們也不會生在這塊土地啊!所以,自作自受用,好的也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的,不好的也是我們自己自受。比如說如果你受的好是你命中該有的,任何人都沒本事把它搶走,那如果你命中該有痛苦,也不是任何人造成的啊(師父笑)! 所以,要去了解,人生,自己是主人,自己是那個編劇家,自己是主宰。所以要從主宰去改變才對,而不是從被創造物改變,人世間的境緣、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被創造物,精神、物質都是被創造出來的。我們回到我們的法性〜我們的自證分,如果有一個叫做自性般若(智慧),這個就叫做「證自證分」,就是阿賴耶識田裡面的四分之一,一般我們說我們的菩提覺性(悟性)。法性是自證分,覺性(悟性)是證自證分,所以,當我們有覺性、悟性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受苦了,那我們也沒離開這個法性。
所以,轉八識為四智,前五識、第六識分別、末那識(第七識)執著、第八識阿賴耶(妄想、無明),轉這八識為四智。哪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跟成所作智。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四智」如果聽不懂,用兩個字代表就好,那就是一般人家說的「理智」;「八識」如果聽不懂,用兩個字代表叫做「感情」。所以,不要感情用事啦!要轉感情用事為理智,理智就是聖賢的教育啊,也就是現在失去的。(師父笑說)現在不能說高道德標準,因為前一陣子被人家說是高道德標準的都抓進去關了,所以我們現在不能用這個名詞。他們說他們都是高道德標準,結果都關進去了,所以我們現在要用聖賢的標準,去導正我們的人生,使之趨向幸福美滿。
最近你們在「法」上有什麼疑問嗎?(師父笑說)不一定是「法」上,生活上也可以。
小光師兄:師父,常常聽您說「不忘初心,成佛有餘」,那要怎樣才能夠不忘初心?
師父上人:首先要了解「初心」是什麼,就是說「若能不退初發心,當生必得成佛種」啊!「不退初心,成佛有餘」嘛,那不是成佛而已,還有多出來的,你看有多好,對不對?而我們現在的成佛在那裡望之項背、在那裡不可求。「初發心」就是形容我們剛接觸一件事情的時候,台語比較強烈講法,都會[興興](台語:比喻興趣濃厚、態度積極)對不對?很有動力嘛,那個初心啊!那修佛的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初心不足,也就是持續力不足,而不是他的理解度不夠。每個人的本能都有那個良知良能,怎麼可能理解度會不夠?那是被業障蓋住而表相上好像不能理解的問題而已。所以變成什麼?極力把業障消除而已呀!
菩薩最大的善根就是什麼?精進!所以,如果能夠保持最初接觸的那一種動力、那一種嚮往、那一種熱情去做這麼一件事情,當生必定是成佛有餘,就會一生就圓滿了。當然,我們也不要求到高標準~一念就要圓滿,說實在的,(師父笑說)也應該是一念就要做佛,對不對?念劫圓融啊!不會的~無量劫還不能做佛,會的~一念就做佛了,一念放下而已啊!所以,訓練兩個字〜放下,不退初心,不退「放下」的初心!那二六時中淨念相繼,那個「淨」就是放下,放下萬緣你才會淨嘛,那這一個念頭相繼,是不是就一直保持了,那就是那個初發心。
所以,修佛的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念佛一年,佛在眼前;念佛二年,佛在半空;念佛三年,煙消雲散」(學員笑),對不對?「什麼是佛?」不知道啊!(師父笑說)那這就是違背「不退初心」,你如果「念佛一年,佛在眼前」一直持續,有可能三年就走了,走了還能馬上再來,來去自如啊!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嘛,說也無處可去嘛,去、來本無,因為一切幻化啊!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所以,用著那種中道思惟去保持,要成就是很簡單的事情。(師父笑說)我們現在有時候不敢這麼講,怕走出去被人家質疑:「說什麼簡單?」這麼難的事都被我們說得好像我們都很不重視,所以現在要說「很難!」(學員笑)要在外面說很難啦,要做到其實是不難,難解易行之道嘛!出世間啊,世間法是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它有階段上的不太一樣。那出世間是什麼?你的知之非艱、行之惟艱表示你「知」的不足,解得不夠深,所以你解錯了,所以做不到。如果你的解很深入,解、行是同時,本來就做到了。
所以,華嚴四分證:信、解、行、證,那是不得已才拆成四個階段來講,否則是四而一、一而四,佛法它自始至終都是不二法,不二法是同時。包括整個宇宙它也不是大爆炸產生的,可是,現在的科學發現到大爆炸而已,那也沒辦法,對不對?事實上,它是頓現嘛,它不是進化論,即便有某些科學家也發現好像進化論不太對,可是,進化論還是主軸嘛,這樣就好了,我們這樣對人家點點頭就好了。我們如果永遠是進化論,我們就沒能力進化了,那是頓現。所以,它就像電影銀幕啊,二十四格、二十四張底片一秒鐘嘛,你怎麼知道?它在那裏動,你怎麼知道它一秒鐘二十四張底片?你把底片拆開出來看,每張都不一樣,到最後咻、咻、咻、咻,它在那裡動啊!
人世間也是一個大投影啊,它不只二十四張底片嘛,它一彈指九百生滅,這是俗說,一彈指就九百張底片了,你看那速度有多快!以致於我們沒辦法察覺。那彌勒菩薩說的又比較接近,又更多啊,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個底片已經跑過去了,你哪能知道,你哪知道我們人世間這樣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對不對?一彈指啊,那你看一秒鐘多少?再乘以四嘛,速度快的,大概一秒鐘彈四下,三百二十兆乘以四,一秒鐘。那電影銀幕一秒鐘二十四厘,我們就發現不到了。所以,現在的科學家很努力啊,希望趕快去證實一下。
「初發心」很重要啊,那不退就要看功夫嘛,這種東西很難去說,只能去做,因為說久了、看久了就忘記去做了,(師父笑說)那無形中就又退初發心了。好比我這樣比喻,我們在座有很多人都在看一些老法師、居士大德講經的DVD,那有誰是從接觸到的第一天到今日是中間沒中斷過的?(學員默然)所以,你看有多難(師父笑)!對不對?難免都會有某些因素啦,當然,因素形形色色不等,但它的理都是一樣,結果也是一樣,結果就是「沒有」啊!不管它是什麼理由,結果就是沒有。
所以,一個要成就的人,他當中一定會受到很多考驗,不過,一般來說,也不要把它想得很嚴重,沒事隨便遇到[艱苦罪過](台語:形容非常痛苦難過),就說是魔考、魔考(學員笑),如果要六欲天主來考你,你也得要有相當的功夫,要不然祂來考你做什麼?(學員笑)你們說的天魔波旬在六欲天,就是欲界的第六層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祂在「他化自在天」啊!那我們連要去四王天都沒本事了,祂是要來考我們什麼?(學員笑)你也幫幫忙!對不對?我們都直接要掉下去了,祂還……?(師父笑說)所以,沒有那麼嚴重啦!除非你有相當的功夫要超越六道,祂就緊張:「糟糕,要超越了,我又要失去一個魔子魔孫了,趕快!」這才來考你一下、阻擋一下。
所以,世界很寬闊,剛才講,菩薩最大的善根就是精進,那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懷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啊!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如果不笑,不足以為道的尊貴嘛!所以,怎麼看都好。那我們說我們要平等、要有飛天鑽地的境界、要和諸佛菩薩[喬平大](台語:比喻平起平坐),你說,那有可能嗎?你們本來就是佛,哪還需要[喬],對不對?問題是階段性的過程,如果要和諸佛菩薩、諸天神[喬平大],你也幫幫忙,也要和地獄眾生[喬平大],(師父笑說)可是,我們通常下面的都不要啊!所以上面就辦不到。當我們能夠在看到地獄眾生、餓鬼道眾生、畜生道眾生,我們也平等待之,那時候你就和諸佛菩薩平等了。
所以,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是我們一個體性,我們一個啊,又沒分,不分家。當體會到那時候,你們就契入所謂的方便假名叫「一真法界」,不是說離開這十法界,外面還有一個一真法界,不是,是你涵容了。整個宇宙是我們自體性,意思就是說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體,那我們就是整個宇宙裡面其中一個細胞,我們這個細胞有沒有離開這個有機體的生命?沒有啊!好比說你這個人的六十多兆個細胞有沒有離開你?沒有啊!可是它可以各自獨立,它各自獨立,都在你裡面,都是你。那迷了,就以為那個細胞是「我」嘛,悟了、覺了就知道所有的細胞都是「我」,是我們創造的。所以,我們就有天職義務去為這整個社會、整個地球、整個宇宙盡一點心力,是天職義務!所以,當你的弘願大的時候,我們的初心就比較不會退,那如果在學的過程中處處會想到自己,初心就絕對會退。所以,把那個自己換成整個大自己,我們如果要想到那個自己(小自己),也要想到整個宇宙的這個自己(大自己),那你的初心就比較不會退。
這空間是比較擠,不然,照理說是要動一動,對不對(師父笑)?你們坐在後面的有什麼疑問嗎?昨天廣論有什麼心得?(師父笑說)有幾位是初見面,聽得還可以嗎?會不會都聽不懂?或是講得太淺了這樣?(師父、學員笑)我們都沒有準備啦,說真的,也不知道要準備什麼,之前我們就時常說:「有人要聽,我們就講;若沒人要聽,我們就落得清閒。」想一想,有時候真的比人家在學道的還慚愧,聽說人家要講一小時得要準備將近四十天,初機的時候,這樣想一想,我們太隨便了!(師父笑說)不過,過程不一樣。
這裡有幾位是初見面,剛才這樣講,有什麼疑問嗎?有沒有要指教的?我們比較偏向於如果可以用座談的方式,可能會對諸位的生命狀態比較有效率。因為講經跟說法之所以不同在這邊,不是說我們[叩叩阿度](台語:比喻傻傻的一直做)講我的專業,不是這樣,我的專業與你何干?對不對?希望大家有各自想要了解的,當下就可以去討論。那其實我是比較不傾向用「討論」,因為佛家有一句話:「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會讓我們越遠離真理的就是「討論」。為什麼?剛才我們前面有講過,因為我們都還沒有證到阿羅漢果,所以我們的「我覺得……」都是不對的,(師父笑說)就是一大群不對的在那邊攪和。
所以,我們說法的時候,一定要「依法不依人」,那為求方便起見,又要「依義不依語」,以方便各個族類的語詞不一樣。可是,我們又不能離開「了義」,所以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那再於契入聖諦,就要「依智不依識」才有能力契入。佛家到現在很冤枉嘛,都變成在做善事的宗教,這樣對眾生就很冤枉!乃至於現在的名詞,所謂的「人間佛法」也諸多定義不同,那就產生諸多的結果和方向。那如果它是以人間為基石、佛法為究竟,那是一個很圓滿的次第。可是,通常好像少有聽聞以佛法為究竟的,變成降格以求佛法來符合人間的需求的心態和人性的滿足。
那其實這是不對的,如果這樣對,佛陀就不會鼓勵我們超越輪迴了,因為我們在人道就好好了嘛,在輪迴裡面不上不下的這個階層,就不用去修了嘛!就是因為要去了解它,把定義定清楚,我們的方向才會正確啊!比如說什麼是「以人間為基石」?比方有人說:「人都做不好了,要如何成佛?」如果這個角度是對的,那我們要把人做好啊!有基礎了,我們再往上提升啊!可是,「人」的標準,當我們在做善事的時候,我們通常在久而久之之間落在對法的見解裡面,我們又忘記人的標準是什麼。就好比我剛剛講的十善,十善業道做到中品,五戒做到中品,五戒、十善做到中品,把人做好是這個標準,那我們如果不知道它的學分,我們以人間為基石,我們通常會自認為:「我們做人善良就好了」。不過,這個善良如果不符合十善業道的標準,可能就不是真的善良,而於我們不自知的狀況下,我們就很難以佛法為究竟了,那就比較冤枉,那就變成來人道這一遭,頂多積一點人天福報。
所以,六祖當年在唐朝就很不忍心的對眾生說:「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不是布施供養嘛,不是去做善事在求的啊,它是要見性!那見性和做善、惡沒有關係啊,它是要離相,至少要離四見、四相,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這種東西不是善惡對立。好,我們如果善惡對立的世界超越了,已經究竟了嗎?也沒有啊!那時候契入一個境界~淨,那就是你們常在說的四聖法界,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藏通佛這四個位階。這四個位階在極樂世界是什麼?若以華藏來比喻,在極樂世界叫做「方便有餘土」,我們如果往生去方便有餘土,在華嚴,這些階層就是「信位菩薩」。
那什麼樣才是「實報莊嚴土」?是要圓教初住菩薩以上,一般人家說「諸佛菩薩」,已經等同佛了,祂也是佛了,只是祂還不圓滿,可是,佛所有的神通道力、辯才無礙都有了,都一模一樣。只是差別在哪裡?習氣不同,習氣本身不礙事,那祂剩下無明的習氣,就是「分別、妄想、執著」那個妄想的習氣而已,那麼那個時候不能用功了,不能努力的意思,那個時候是隨著時間,那個習氣自自然然就淡薄了,所以,那個時候叫做「無功用道」,這叫做「佛法的究竟」!
那無功用道到末後向上一著〜等覺菩薩,再向上一著變成什麼?妙覺!也就是眾生在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那個時候,那前面的叫做「分證即佛」。那麼這些學分我們不能不了解,我們如果不了解,我們永遠是以人間為基石,最後可能連人間的究竟都沒有,有可能掉到下面了,我們不知道嘛!(師父笑說)因為貪心為善也是去餓鬼道啊,瞋恨心為善也是去地獄道,愚癡心為善也是去什麼?畜生道嘛!所以你才看得到餓鬼道也有鬼王,對不對?你們說的鬼神就是餓鬼道的鬼王。那麼鬼王祂的福報很大,可是,祂可能還有貪,祂前生的財布施是因,以致於祂下餓鬼道還能做一個有福報的餓鬼,所以,一碼歸一碼。
所以,心境上的問題比較重要,唯論見性啊!就類似六祖當年說的:「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來山頭「參」是要做什麼?就是要做佛的啊,說那麼多。那我們現在「參」是為了求保佑的,我也一樣~說這麼多,要求保佑的。(師父笑)什麼是做佛、做菩薩?那個太遠了。所以,各有因緣,套一句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人生的成長最後達到的那個狀態,單看你遇到什麼緣,如果我們只遇到了一般說的外道的緣,我們就是一直心外求法、心外求佛,我們就會忘卻本來是佛,忘卻本來真佛,我們本來就是了。好,當有人跟你說:「你本來就是佛,只是你現在迷失,你要藉著什麼方法,你要恢復你的佛性」,問題是不管什麼方法都是方便的,它沒離開「你自己就是佛」,那你才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再去落實正確的理路。
至於外道與正法的差別,佛家講的,心外求法的即是外道,標準就在這句話而已,意思說「依他性的都是外道」,而不是說別的宗教是外道哦!如果別的宗教它也是相信自己就是那個阿拉,「我就是阿拉,只是我現在是迷失的阿拉。」回教嘛,穆斯林;「我就是上帝,我現在是迷失的上帝,我現在是還沒做到公正、公義、博愛的那個上帝。」好啊!那上帝在教這個,我就去做這個,一旦做到了,我就是恢復我的本能了。上帝的那個本能是什麼?全知全能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公義、公正是原因嘛,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全知全能。
所以,神奇莫測、通達無礙,神通是果;天心謂之神、慧性是謂通,要有「天之心、慧之性」這個因,你才有神奇莫測、通達無礙的結果。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不能只要結果而不要原因,我們如果只要結果而不去了解原因,我們就會迷失,那就枉走這一遭。我們過去無量劫這樣被當掉,希望這一次不要再被當掉了,不被當掉就是當生成佛嘛!除了不退初心以外,當然都要了解正確,所以,還是有一個方向、理路的問題。那麼「精進」這兩個字是中性的,它有所謂正精進和邪精進,我們如果很精進在錯誤的事相、方向,我們會加速遠離我們的目標,所以這些都要搞清楚。
在這個時代,依法不依人,若有機會去聽經聞法的人,他就會越了解。可是,聽經聞法不能雜,要「一」,為什麼?「雜」讓我們無法在聽經聞法的這個狀態裡面三學具足,如果沒有這三學具足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佛法。哪三學?戒、定、慧!你喝一杯茶,你有戒定慧,你也是佛法。你念經、念佛、持咒若沒有戒定慧,也不是佛法,那是常識、知識,那是世間的佛學。世間的佛學是為了自己這裡知道很多,可以用來賺錢而已(師父笑),講課賺錢啊,我得要知道很多工具,但還是改變不了人生、改變不了生命狀態。所以,這樣的學就冤枉了,就是說該怎麼受苦還是怎麼受苦,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
佛經裡面好像有一條說「學佛第一個果報就是下地獄」,(師父笑說)因為學錯了,我們如果做一個最錯誤的示範……佛弟子做錯誤的示範,影響眾生都往錯誤的方向走,我學佛的目標當然是在地獄啊!所以,才有一句話:「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僧並不特指出家人是僧。在這一句話裡面,這個僧指的是所有的修行人,修行人做了一個最錯誤的示範,那這些人通常是第一個下地獄的。所以,才有我們常在說的:「還有第十九層地獄」,第十八層很吵啊!因為第十八層都是十惡不做的在那裡開party啊,習性不改嘛,當年在人道的時候習性不改,然後在第十八層地獄那裡開party,開得有夠吵的,三更半夜。那他們樓下的就敲天花板:「你們安靜一點,我們不能睡覺。」那他們想一想:「咦?奇怪,我們是最惡劣的人了,已經在最低層,怎麼下面還有?」「請問,你們是誰啊?」「我們就是當年教你們的老師啊!所以我們在第十九層。」(師父、學員笑)沒有把人家教好啊,所以有十九層地獄!
那事實上,天堂跟地獄的場景都一樣。有一個人,上帝帶他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你要先參觀地獄還是天堂?」「我先參觀地獄好了,把好的留在後面。」那到地獄的時候,就看到一張很大的長桌子,然後參觀祂們吃飯。晚餐的時候,桌子上面放了很多豐盛的食物,他就說:「地獄?有這麼豐盛的食物,怎麼叫做地獄?不是來這裡受苦的嗎?」結果,祂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筷子有一丈長,地獄的人就是筷子一夾起來都想要給自己吃,不願意給別人吃。筷子一丈長嘛,所以自己都吃不到(學員笑),大家都在那裡餓著,很痛苦!那他看了:「這樣我知道了,地獄眾生真的很惡質。」後來又去參觀天堂,咦?不是一樣嗎?也是一張桌子,也有食物,看一看,並沒有比地獄還豐盛啊,怎麼叫做天堂?可是,人家多幸福美滿!也是一丈長的筷子,彼此夾給彼此吃,大家都吃得飽飽的,差別只是這樣啊!所以,還是在於回溯回來我們的心境,捨己為人的是天堂,自私自利的是地獄,單看程度的差別,那受苦、受樂就有差別了。
那麼希望也不要只是去天堂,一般在說的天堂就是現在的忉利天玉皇上帝那裡,為什麼?忉利天是十善上品,西方說十誡嘛,同樣的意思。所以,從科判來講是一樣的,只是從名詞上跟認知上來講是不一樣的,那這一部分就是所謂的「依義不依語」,了解了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你就了解那個意思了。那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有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依語不依義啊!所以產生這些問題障礙。那就是我們前一陣子最流行的那個名詞,叫做「意識形態」,意識形態越深的,人生就會越痛苦。
「初發心」這樣回答可以嗎?(師父笑說)我們這樣好像不是在回答問題,一個問題就講這麼久。
你們最近都還好嗎?看一看,好像不是耶(師父笑)!不會啦,青出於藍尚勝於藍,當然,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我們現在也是很多狀態都青出於藍勝於藍啊!比如小孩子,小孩子很難教,想一想,我們自己以前也是很難教,(師父笑說)這一部分青出於藍勝於藍!所以,想一想也很合理啊!那麼我們就要把它扭轉回來,轉化,轉化成另外一個方向的青出於藍勝於藍。那我們這裡有很多都是小朋友在轉化爸爸、媽媽的,我都說:「好險!好險!滿跟我配合的。」(師父笑)事實上,「教育」這兩個字,老師有沒有教?其實說真的也沒有,「教」是令他自己發育而已,一般說「教學」,事實上,若以這兩個字來說,應該換你們坐在這裡的,你們知道嗎?(師父笑說)因為是你們學啊!教學啊,那學的人要講,要學著講,對不對?
現在的人欠缺耐心,所以,現在只要有耐心,你耐心個十年就好,你的人生就全部改觀了。你只要一本善知識,你去花個十年,你就是那本善知識的大師了,不是專家而已,是大師!問題是現在的人不要相信,(師父笑說)「幹嘛那麼笨?花十年在一本書而已。」對不對?可是,這麼笨的方法就是可以讓你做大師,就是可以讓你通透宇宙一切諸理。那奠基在那個基礎,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然後一層一層提升。至於有沒有提升,那就是你的深入而已,越深入,相對就越提升。
所以,現在要叫人聽經聞法一年,怎麼覺得好難喔!對不對?而且現在人的根基比古時候的人的根基還低哦,那古時候的人要不斷聽經聞法十年才有一點點轉化,而我們現在的人一年都做不到,所以合理呀!(師父笑說)我們現在的人要轉化人生很難!可是,條件參數都一樣,比較可惜啦!所以,為什麼要不斷重複?不然你自己說,釋迦牟尼佛不間斷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祂的學生才有些是因為四十九年不間斷聽法才會轉化,四十九年啊!我相信我們現在也沒有人有到九年的,對不對?所以,那個就是不退初心,人家一直聽,聽了四十九年。祂那些學生不會對祂說:「老師,你之前不是講過這句了嗎?」(師父笑說)「你沒有做到啊!對不對?再聽一次!後面還有五、六十次,還要講。」(學員笑),這樣他就很可憐了,「是不是我還要聽到五、六十次才做得到?」(師父笑說)不見得!
今天有很多都是初見面哦!(師父關心安宜師姐)你真的沒問題了?剛才聽了一首音聲就沒問題了哦?這麼好用!
安宜師姐:阿嬤出殯那天,我本來想要感應阿嬤,就沒有帶護身符,結果不是感應到阿嬤。祂可能是要來聽聞佛法的,可是,這樣跟著,我不舒服。
師父上人:跟著你哦?所以你要給祂啊,我剛才有說過嘛!(安宜師姐點頭)那不舒服要怎麼辦?
安宜師姐:還是一樣啊!讓它(身體)不舒服。
師父上人笑:沒有啦!不是不舒服就不舒服,是要想辦法改善啊!
安宜師姐笑:所以我就來了。
師父上人:那你要知道怎麼樣才能改善嘛,我們世出世間都一樣,我們遇到事情,我們就要去了解,了解我們要如何轉化才有轉化的機會啊!一樣嘛,為什麼要來?因為需要,那就滿足需求就沒事了。所以,如果是要聽聞佛法的,就讓祂聽聞佛法嘛!說真的啦,現在確實是這樣,鬼道的眾生比人道積極太多了,因為現在很多的靈媒都在透露,人家鬼道都自己主動要求要聽經聞法,那我們現在這人道卻是要跟他頂禮三拜,還把經典都送到面前了,他還對你搖頭(學員笑),差別這樣啊!所以,需要,就令其明白嘛,階段性你如果有《地藏王經》,你就放給祂聽。
安宜師姐:如果放 師父的(音聲CD《無住》)呢?
師父上人:也是可以,這樣皆大歡喜就好了啊!人是隨緣啦,在隨緣、了緣之中去棄因絕果,那如果沒有緣,也不會來相會。所以,要怎麼樣去把我們以為不好的緣轉化變成好的緣?只要朝正向的方向,兩個都在提升成長,何嘗不是一種好事的一種激勵。那也讓我們去體會一點,有可能我們自己缺乏動力,我們要很周全去做一件聽經聞法的事情,這個動力有時候也比較淡薄,(師父笑說)而我們好像也很需要啊,所以如果有一個動力來讓我們去落實,也是好事!時間一到,自然就好了,滿足需求了就好了。
安宜師姐笑:好了。
師父上人笑:對啊!現在沒事了。
師父上人:你怎麼沒有順便問一下,那天咱們去,祂有沒有好好的?有沒有很歡喜這樣?
安宜師姐:師父是說阿嬷?
師父上人:對啊!那天不是去你們那裡嗎?這個要解釋一下,他們的阿嬤前一陣子過世,我們就得去到靈堂為人家﹝呼音﹞(台語)(唱頌音聲),(師父笑說)很[硬斗](台語:此處形容非同小可)!我告訴你們一個小插曲,我們在靈堂淨化,在為祂祝福,他們是說迴向超拔,我們都得單槍匹馬,我一個人啊!那我在唱的時候,你們面對我嘛,我是不是就面對你們、面對外面了?那隔壁也有靈堂,結果隔壁正好在[叩叩鏘](台語:比喻誦經做法事),請了好幾位出家師父在那裡[叩叩鏘],他們有好幾位,我們一個人而已,何況又沒有[叩叩鏘],音量比不過人家。那我就呼音,然後看見他們(隔壁靈堂)後面的親屬就很認真哦!「認真」就來了,專注!很認真的看著我(學員大笑),你看他們的親人冤不冤枉!所以,關鍵就在這邊,我們要超拔眾生,除非你這個儀式做得很周全、很專注,要不然就是要回歸德性。要儀式,也得要法師有德性,要不然都是做給活人安慰的而已,至於往生者有沒有得到幫助?再說啊!(師父笑說)就換祂在那裡說:「還是我自己念阿彌陀佛比較穩當。」
不會啦,主要是你媽媽有沒有比較釋懷啊?她不是還在罣礙那個冷冰冰什麼的嗎?(附注:如芬師姐的外婆在醫院過世後,遺體立即送到殯儀館,當殯儀館人士為外婆衣不蔽體的淨身時,翻來覆去且趕時間的做法讓媽媽覺得很不尊重外婆,再加上聽到 師父上人說最好八小時內不要碰遺體,所以心裡忐忑不安。)這個問題順便再講一個常識,就是說我們人往生的時候,包含生物也是,往生的時候,八到十二小時內最好不要去碰亡者。這個連帶很多問題,因為最近很多人問我,前一陣子有人問我捐贈大體、捐贈器官這個問題,那我說:「你問我的哦!我的個人意見哦!我是偏向不要。」在外面我不敢去說,因為這(捐贈器官)變成一種潮流,思惟上的潮流。
那為什麼不要?依「法」來講,人的神識(靈魂)要走的時候,八小時至十二小時嘛,最保險是十二小時,一般正常是大概八小時就離開了,那神識在離開的過程,你觸碰到祂的肉體,祂的感受是加倍放大,所以祂會很痛苦,很痛苦就容易起瞋恨心。那我們知道起負面的心境通常就是往下掉,貪、瞋、癡嘛!瞋~地獄,癡~畜生,貪~餓鬼,所以,起貪、瞋、癡,那個念就引導我們往三惡道走,所以為什麼我建議不要嘛!不過,為什麼也不反對?我只能說建議,因為如果你有辦法修到菩薩位階,你已經離四相、四見,你怎麼被割都無所謂了,所以這還是自己決定!
那有人說:「會不會沒愛心?」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如果說我好好的、有機會往生,往上超生去做佛了,我倒駕慈航回來利益的眾生就不是一個人!斷人生命,四十九天轉眼就又去投胎了,很簡單啊,換過一個身而已嘛,很簡單。可是,斷人慧命,可能這個人無量劫遇不到了,就是無量劫都要在那裡生生世世輪迴,非常痛苦的。所以,斷人慧命的罪比斷人生命還嚴重,是這個角度啊!所以,祂如果起瞋恨心,就下去了,祂就沒機會聽聞佛法、這些智慧之法。生命不是這個肉體,生命是祂的靈識,祂要提升的機會就遙遙無期,你看,下輩子還要當人?爪上塵、須彌穿針、盲龜浮木啊!那眼盲的烏龜游一游,然後撞到那根浮木,你看,那個機率有多小!那祂死去,換一個生命而已。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當然是不建議啊!除非我們自己修持很好,人家動到我們,我們不會起瞋恨心,但是,看一看,這種人好像很少。那天幸好有人去翻了經典,你們知道到什麼時候才有能耐?十迴向菩薩!(師父笑說)圓教初住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迴向」才有資格!如如不動,能夠什麼都割給人家這樣。
所以,某一個「善」所產生的「惡」,我們是很難衡量的,所以,慈悲常常多禍害,方便亦常常出下流,當中就是少了「智慧」這兩個字,智慧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真相。那慈悲通常建構在我們的感情用事,所以才要教我們「依智不依識」,那感情用事你沒辦法去說,因為感情就是迷惑嘛,你去跟迷惑的人講正確的事情,就會變成你迷惑,對法的世界就是這樣,非得要有些許的善根、福德、因緣才有辦法去接受。所以叫做什麼?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依止大法!當然,我說的是比較寬闊的,不特指在極樂世界,一般從極樂世界的角度是「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得生彼岸(彼國)」,那這個範疇還太小,我們只說一乘諦,亦復如是啊!
所以那時候就要另外一種力量來為祂提升,那如果又沒遇到這種力量呢?地藏王菩薩在那裡就很冤枉了,「我好不容易拋兩個上去,你還丟二十個下來?」(學員大笑)對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啊!那祂不就永遠在那裡不成佛?!(師父笑說)這樣我們就對不起地藏王菩薩了!那麼若要對得起地藏王菩薩,我們就要趕快成佛啊!對不對?我就做佛來感念地藏王菩薩的大恩大德啊!所以,是價值觀和對「法」的理解度的問題。
所以,你媽媽要去釋懷這個問題,不知道嘛,不知者無罪嘛!不會啦,我們那天去也順便解決了,不只是有形的,無形的也要化解一下,要不然那是層層疊疊的。(師父笑說)所以,你不知道那個音聲是從太平間要唱到靈堂又唱到國際舞台?唱到法國去(附注:師父上人曾受邀至法國表演),對不對?什麼地方都可以唱,我想一想,好像也沒有任何音樂是這麼好用。(師父笑說)說到這個,我下個禮拜還得要去加護病房,當然,這種事情是越少越好啦!所以,從一個角度來講,醫院越來越多就表示什麼?表示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照理說,醫院要越蓋越少才對,因為醫術如果先進一點,病人應該是要越少越好,要不然開醫院幹什麼?但沒辦法,這是時代共業啦!
古時候有兩個職業是最為世間人所尊敬,一個是「老師」、一個是「醫生」,因為這兩個職業是不定價的,古時候是不定價。那這兩個職業都過著甘於清貧的生命狀態,為什麼不定價?因為學生要學,那他家境苦寒,你要老師如何定價?你定一萬元好了,學生覺得那是天文數字,而一萬元對富賈一方、富可抵國的那種員外,他覺得那個連塞牙縫都不夠,所以,古時候這兩個行業定價是沒有意義的。那以前的醫生是懸壺濟世,所以叫做「義診」,義者~宜也,是適宜、適當的意思,而不是免費。他們不定價,但不是免費,是權宜變通,比較窮的人他沒錢買藥,我給他啊!所以,佛家隨喜的概念是這樣,隨喜不是一般講的「結緣品,免費」這樣,隨喜是雙方歡喜啊!一個人如果比較貧窮,他來,我們不忍心讓他有負擔,我們隨喜我們的能力幫助他,這也是隨喜啊!那如果很有錢的,他都不願意付出,卻都要得到東西,那也不叫隨喜。如果是這樣,社會就會變成劫貧濟富,劫富濟貧已經不如法了,何況劫貧濟富?所以,古代的醫生是這樣,那麼義診演變到現在就是免費問診,對不對?其實不是的,是適宜、適合的意思,適合雙方的診療叫做義診。
那現在這兩個行業越來越不為世間人所尊重了,沒辦法,起於心性的問題啊!所以也是我剛剛前面講的,還是內在的問題,如果你內在有這些名聞利養,久而久之,當然不為人所尊重,那你可以滿足某一個層面嘛!比如說,現在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說要去讀醫學院,但畢業後都要義診這樣就好了,你們有誰會送他去(讀醫學院)?醫學院七年就得先繳多少錢了?那畢業後告訴你說要義診,現在的人的價值觀,二話不說~不啊!所以,包括現在○○醫學院的生意比○○醫學院還差,我說的是學生,不是醫院,因為學費比較貴啊!這就是價值觀在扭曲。
所以,學道的人就是要學這個定性、定功,唯有心定才能去辨別世間的是非邪正,比較不會被人誘惑、被人牽著鼻子走,他才有定見可以去判斷。可是,他因為有定見判斷,又沒有分別,他有「了別」的能力,他不會有分別的心,所以就不會因為這些人世間好的、壞的來影響到自己的心,但是他不是愚癡,愚癡就是分辨不出來。所以,那些名詞一個一個去搞清楚,我們就很容易契入了,我們如果都搞不清楚,我們對名詞本身就會有誤解了,那要談何修正?就沒辦法,那沒有修正就沒有修行。
如芬師姐:師父,我有一個疑問,本來家裡的長輩希望阿嬤的骨灰放在元亨寺,一方面離家近,一方面想說阿嬤年輕時,不管多忙,每天都會抽空去元亨寺誦經,應該和元亨寺很有緣,結果擲茭請示後,阿嬤選擇去拷潭的納骨塔,我心想:「人已經過世了,怎麼還會執著骨灰要放哪裡,是祂跟那邊有緣分,所以才要去那邊嗎?」可是,到了拷潭之後,我忽然感到阿嬤對我說祂不要在這裡,但我不敢講,因為那已經是最後的儀式。
師父上人:不會啦!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就好了,那後面能做的事比較重要,祂的靈性的提升比較重要,當一個生命的靈性越提升,就越不執著這些。比如說在後代子孫的角度,你說是把它拿去撒在海裡或是拿去種樹都無所謂啊!骨灰這個事情,只要不造成環境汙染就好了,可是,祂的靈性比較重要嘛!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後嗣都會去祭拜祖先牌位,那是一個表法工具,慎終追遠啊!當我們有一個依止的時候,那個念容易集中,我們的迴向力比較容易傳達到祂那邊,所以真正是這個迴向力讓祂提升,而不是那個骨灰怎麼樣子。因為地球都會爆炸了,你還想那些骨灰?對不對?好,我們說我們在座每個人有一天都會走,我們也可能有骨灰,那有的被蟲咬一咬就好了,對不對?好啊,都沒有了。結果我們都很在意這些東西,假設很在意、很在意,「為什麼你就有骨灰,我就要被蟲咬光光?」對不對?很在意啊,那你要在意到何時?地球爆炸了,成、住、壞、空嘛!生、住、異、滅,空了,我們要去哪裡找啊?我們也沒本事在意了。所以,重點是在祂的靈性的提升,我們就是有越深層的執著、妄想、分別,所以我們的靈性一直提升不了。
所以,那是家族全部的問題,我相信以你們的角度,你也沒有參酌意見的立場,對不對?說難聽一點,就是輪不到你們決定。那既然是沒有輪到我們決定的事,我們就把它放下,我們可以做的,我們趕快揀起來做。所以,迴向力不是特指你阿嬤,是情與無情的一切眾生,整個虛空法界皆是我的責任義務嘛,那裡面有沒有我的阿嬤?當然有啊!對不對?有沒有祂的冤親債主?還是有啊!所以這一個迴向力可能更寬廣,那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祂也會比較好。祂如果去投胎,因為你們的迴向力,現在四十九天後去投胎當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嬰兒,人家也被照顧得比較舒適。
那麼迴向力有用,可是不是究竟,功德力才是究竟,一子得度,九祖升天,這個角度可能比較穩當。所以,《地藏經》光目女和婆羅門女的故事,那就是我們的一個學習方向,她的媽媽……不要說骨灰什麼的,就已經在地獄了,受苦都來不及了,還顧慮骨灰在哪裡?對不對?那她怎麼辦?精進嘛!修行嘛!自己成就功德力,她母親就上去忉利天了。那順便也跟你們講一個常識,超度,透過他人的超度,最高級數只能到忉利天,玉皇上帝那裡,如果當今有一位法師對你說:「你花個幾萬元給我,我幫你媽媽、幫你親人超度到極樂世界。」表示是天大的騙子,這個常識我們要有。所以,忉利天享福啊!那這個典故可以參考「梁皇寶懺」,「梁皇寶懺」是怎麼來的?是梁武帝的愛妃過世,他請寶誌公禪師為他的愛妃做一個法會,超度、超拔他的愛妃,所以才有「梁皇寶懺」這一件事情。那寶誌公禪師據說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意思就是說觀世音菩薩親自來幫梁武帝的愛妃超度,都只能到達忉利天,那請問當今有哪一位法師的功行比觀世音菩薩還高?然後可以幫我們的親人超度到極樂世界?
忉利天以降是「福」,所以可以嘛,再上去要有禪定的功夫,得要靠自己。夜摩天、兜率天……那些,要有一些功行才有辦法上去,那功行不是別人可以給我的,「福」這個東西可以。所以,你們念,念一些功德力迴向給虛空法界的眾生,祂們都會得到,祂們都會比較好,不過,祂們會因為你們念給祂就解脫嗎?不會!祂會比較好過而已,祂不能解脫,所以,解脫還是得要「教育」。我之前比喻的,如果祂去當美國人了,你燒金紙給祂有用嗎?(學員笑)沒用啊!你燒了金紙,祂的帳戶又不會比較多銀兩,祂美國的那個帳戶並不會比較多銀兩,對不對?所以,這些當中有很多迷思。
那麼印光大師說燒金紙只有餓鬼道收得到嘛,餓鬼道要收得到的話,你還得知道祂餓鬼道的地址、帳戶(師父、學員笑),你才能精精準準送到,如果當中產生一個瑕疵就送不到了,就變成被孤魂野鬼搶走,你也不知道啊!所以還是以功德力迴向比較穩當,至少祂在任何生命體……比如祂如果是在餓鬼道,祂也可以在餓鬼道比較有一點能量,有能量也比較有福報一點;如果祂是投胎去當一隻貓、一隻狗,祂也會比較有福報,比較不會去當流浪狗、流浪貓嘛;如果祂投胎去做人呢?祂也會做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祂如果去當神了,也可以當個比較有尊嚴的神,比較不會讓這些眾生供在神桌上,在那裡[氣身惱命](台語:形容非常生氣),對不對?看到眾生來,趕快走!為什麼?又要來求一千萬了(學員大笑),都不努力,只知道要來求一千萬,一看到就腳底都涼了。
所以,現在的人很多疑惑,我想一想,也是很有道理啊!(師父笑說)很多人問我說:「我家那個在不在(意指神明是否在位)?」我剛開始都會覺得這哪還需要問?感應道交絕不失時!後來很多人問,我想想,有道理哦,因為問的人大部分都不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我都不相信我家的神明在那裡了,祂要如何在那裡?感應道交絕不失時!你都無「感」了,祂要如何對你「應」?!我就只能說:「我來的時候,就有在這裡,我走了就不知道了。」(學員笑)(師父笑說)因為我們很誠信,所以感應道交就立即到啊!相信你們如果有至誠之「感」,祂就隨時「應」。那祂也不是要坐在這個木頭偶像裡面嘛,如果是,祂哪有自在、哪有神通道力?對不對?得被人家抱著走,祂不就比人還沒能力?(學員笑)那我們還要拜祂?所以,諸多迷思。
那麼這裡面有一些教育的表法,佛像刻得很莊嚴,我們要學祂那個莊嚴,祂用那個「莊嚴」在教我們,我們要學,那我們看到佛像,我們就要提醒到「要莊嚴」。「莊嚴」比較白話的用詞叫做「美好」,生命的美好叫做莊嚴。那我們看到祂這麼美好,我們就要落實在我們的人世間,待人處世,用一種美好的心境去應對。那這樣子我們就會廣結善緣、廣植福田,廣結善緣、廣植福田,我們的命運也就會變得比較好。「禍」、「福」這兩個孿生兄弟,我們就選擇了那個「福」的孿生兄弟。那一不小心,就變成「禍」,你沒注意到那兩個字長得很相似嗎?(師父笑說)對不對?一做錯就是禍了啊!
所以,佛家是不會教人求福報的,是不得已,有這些人祂要應,「好啦、好啦,你就聽不進真話啊!至少你也不要太苦,就給你這樣,這樣就好了。」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因緣未成熟的人,沒有辦法!三不能嘛,無信、無緣不能行度、眾生無邊無盡度不完、定業不可轉,祂沒有辦法度。所以唯是教育,教育,我們自己就可以散發出我們自己的真如體性,那時候就換你們救苦救難,而不是受苦受難了,那麼救苦救難和受苦受難也是一心,翻過去就到了。所以,十萬八千西方之處有一佛國叫做「極樂」,對不對?那我們的太空梭要飛到什麼時候啊?何況我們也沒有那些錢可以買太空梭,我們不就是一世無望了?所以,去內十染、行十善,再除八邪、行八正,西方極樂即在目前,即在眼前啊,這裡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了。那個十、八、里,那些佛國度就是我們內在的十染(十大類的汙染)去除掉、圓滿十善!八邪去掉、圓滿八正道!極樂世界就在眼前啊!所以那是我們體性的問題。
所以,阿嬤的問題,我們晚輩的就要趕快去隨時感念,去為祂做一些迴向,你們知道嘛,那些理論、理路你們都知道,七分之一祂拿、七分之六你們自己拿,從這個角度,你們去評斷:「我有沒有做得法喜充滿?」如果沒有的話,祂七分之一的也沒有,對不對?那我如果感覺:「我念佛念得一段時間好歡喜!」你迴向過去,恭喜祂,祂拿到了。那麼差別在哪裡?你賺七十元,祂得到十元嘛,你如果賺七千萬,祂就得多少?一千萬,差別是這樣,是你在決定的,而不是祂決定,那你希望祂得到多一點,你就要多賺一點。所以,還是自主性嘛,你如果要指望一個[叩叩鏘]的、剃光頭的,他是領到你的五萬元就好了(學員笑)。(師父笑說)有時候職業化就是有這個弊病,職業化之後,人會迷惑啦,良知良能本來有,迷惑掉了。
師父上人笑:小克?
小克師兄笑:小克說要下課了。(附注:師父上人已經說法兩個半小時)
師父上人笑:他說要下課了,還有問題嗎?再留十分鐘給你們。
如芬師姐:師父,我婆家的二姐想要幫我公公預買一個塔位,可是,那間寺的規定是我公公必須在那裡皈依,所以二姐就要我先生請公公去那裡皈依。
師父上人:其實這種問題……人家沒學、我們有學,我們要自在、隨緣。不需要預先啦,就說我媽媽好了,也沒有預先啊!我父親的靈塔在那邊,我媽媽不用啊!隨緣啦!這麼講好了,我打個比喻,我們買一個塔位在某某堂,你可以把握這幾年來到斷氣那一天為止……(師父笑說)要不然比喻我好了,沒有人愛「死」,我拿自己當比喻,你們幫我買一個塔位在某某骨塔,我幾年後才會死也不知道,對不對?好啊!我如果硬要滿足這個願望,我就要趕快死啊!對不對?我早一點死才能住進去那裡嘛!如果晚一點死,像這幾年常常地震,骨塔震垮,不就都沒有了?
如芬師姐:所以,根本不用去做這種事(預買塔位)。
師父上人:對啊!隨緣啊!當中的事情千變萬化,你怎麼能去預設立場說:「我買了這個地方,它就一定是要等到我?」沒有這回事啊!那沒學的,我們就隨順,我們了解的,就要有我們的定見,越自在越好!學道是越學越解脫、越學越自在,不是越學越束縛的,當然,前提之下是不隨便的那一種,是脫化、不是脫節,自在!隨緣!
搞不好你們幫我買了一個塔位在那裡,結果我搭飛機遇到爆炸,燒得連骨頭都沒有了,那我要放在哪裡(學員笑)?(師父笑說)對啊!那是你們都無法設定的!好,這是不好的講法,我如果比較[精光](台語:此處比喻有成就、精明能幹)呢?我像六祖這樣:「好,吾行矣!」就走了,我留下肉身,你們要怎麼把我塞進塔位?(學員大笑)你們也沒有辦法啊!沒辦法,不能都說負面的,期望我們可以好一點,對不對?這麼大一個人,你要怎麼塞進去?(學員仍大笑不已)沒有辦法啦!所以,自在就好了。他們要怎麼樣,我們有能力就隨順它,這樣就好了。
安宜師姐笑:師父,這樣要不要買好幾個去組合?
威呈師兄笑:要買好多個在一起的。
師父上人笑:那還要拆掉,對不對?還要花工程的錢。(學員持續大笑)
如芬師姐笑:所以,我二姐交待這件事情,我和先生一直沒辦法去做。
師父上人:問題是你得要和她溝通,你有沒有那個能力啊?因為老人家有老人家的想法,不是我們可以……我們要去隨順他嘛!「孝」還要有「順」,孝、順,孝順啊!你不能他不要的,你們還……。當然,不是指這個例子,即便長輩某些觀念不盡然是正確,可是,某些階段還是要隨順他,那麼在隨順的同時,拉出這個時間跟空間,我們趕快成長,當我們的各方面成長到那個總能量超過他的時候,他就容易受我們影響,那時候就沒有那個「逆」的問題了,自然就會調和。所以,在某個階段來講,還是要「順」,所以叫做「孝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