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心靈 宗教音樂 療癒效果佳
源自中古世紀 吟誦唱片長銷全球
現代音樂治療師採用 紓解情緒良方
根據文獻記載,宗教音樂是最早的療癒音樂,起源於人類歷史之初,宗教活動運用音樂,調適會眾及信徒的心靈及情感,達到對宗教信仰的殊勝體驗。
曾榮獲美國葛萊美音樂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的西藏音樂《西藏聖樂吟詠》,是西方接受東方宗教音樂的指標。專輯收錄流亡印度的西藏僧侶,日常修行的經文吟詠、唱頌、祝禱等內容。
西藏喇嘛的吟詠,以頭腔為共鳴點的低沉複聲唱腔,據說能釋放強大能量,引導聽者進入冥想狀態。這類音樂,對於不論有無宗教信仰者,在心靈壓力與生理病痛的療癒效果奇佳,成為宗教治療音樂。
羅馬天主教教士錄製的吟誦類唱片,在全球各地一直是長銷唱片,其宗教內涵與精神、吟誦聲音,有助提升內在寧靜,昇華心靈,被稱為新靈魂音樂。事實上,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有吟誦經文傳統,有助身心靈連結,這種透過自己發出的聲音,與身體共振,自古以來就被當作醫藥妙方。
音樂治療的歷史可溯至中古世紀歐洲,根源於宗教僧侶的吟誦,現代音樂治療師或聲音治療師仍沿用中古世紀的宗教音樂,作為治療音樂之一。
「音樂安寧學」創始人泰瑞莎‧施洛德,是音樂家、神學家、教育家、臨床醫師,在病人臨終時,透過聆聽音樂演奏,減輕痛苦與恐懼,安詳走完人生旅程。她主持的「聖杯安息方案」臨床治療組織,廣推音樂護理療程近三十年,遍及美國各地。
《玫瑰頌》光碟內,泰莉莎收錄了愛爾蘭、羅馬尼亞、西班牙、以色列等地的搖籃曲或傳統歌謠,特別是宗教氣氛濃厚的曲目,改編成以人聲、豎琴與大提琴合奏的版本。此專輯具有醫學的實質療效,有助紓解心理、緩和情緒。
在歐美,必須在受認證的大學完成專業課程,通過執照考試,取得國家認定合格證書後才可執業。六十五年前,美國密西根州州設立全球第一個音樂治療學位,一九八八年,美國才成立音樂治療協會,負責制定訓練與實習標準,訓練五千多名音樂治療師,將音樂用在復建、特殊教育及社區。
【人間社記者觀蘅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