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農曆二月十六 明覺法堂 (屏東)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on  March 23rd, 2008 ( February 16th on Lunar Calendar )

 

2008年農曆二月十六 明覺法堂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jpg

  

日期 : 2008年3月23日

地點:   屏東東港魚問屋

紀錄組恭敬整理

 

(課堂一開始,師父即直接回答雅聰師姐心中的疑慮及近期工作上的問題)

這些夥伴、好朋友有共同的理想和不是只為了金錢考量,以這個做人生的宗旨去落實這些教育,搞不好你們氣候成熟也可以自己在外面弄一個屬於自己可以落實的理想,也省得在那邊「我有理想,卻還要任憑別人擺布」。我有跟你講過嘛,只是我沒有說現在我們就要這樣做,因為很多事情是要累積能量,那表示什麼?我們說難聽一點,如果妳的老闆很好,何必要這樣?如果妳的老闆本來就在推行這個理想,跟妳是同一陣線的,妳何必要這樣?他如果沒有成長,就一定會有這個衝突,我們不能怪人家,我們要先有心理準備――「道不同不相為謀」。不過,如果在「道不同」發生了,我沒有足夠能力,又要如何不相為謀?對不對?要先培養能力啊!可是,我培養能力的時候,不能說人家不對啊!我們不是不知道那些現象,只是我們比較不從那個角度去說,是要讓你們有一個穩定的心趕快成就自己比較重要,成就自己,自己的餘力去幫助對方,如果對方不接受我的幫助了,我再另闢天地,這樣才對。所以,做事情有許多〔眉角〕(台語:喻獨到的方法)自己要去沉澱,何況我們有很多角度還不能去說。

雅聰師姐:對啊,師父有講過,只是那時候我們聽了卻不了解。

師父:不會啦,不足為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知道道理就好了,未來慢慢去修正。聽好哦!是慢慢去修正,不是一聽到「不要緊」就真的什麼都無關緊要,然後在那邊等,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努力去修正,過程當中會有的一些弊病是合理、可以被接受的,透過這些弊病的產生,我們就如同照鏡子,知道原來還有這邊不足,再去挪移、再去修正。並不是「都不要緊,反正路上一定會遇到阻礙,所以本來就這樣,也不用去做什麼」,不是這樣,是要隨時長養我們自己的觀照能力。所以,你們若了解了,你們就要往比較正向的方面挪移,而不是「一個人的性格怎麼樣」去看待。對方的心確實是很浮躁,他就聽不下去,你要他怎麼辦?所以說我們要隨緣,我們能夠幫助他就儘量幫,但幫到哪裡要適可而止,可是,沒有繼續不是代表「因為對方這樣,就討厭對方」,不是這樣,是沒辦法呀,對方就不接受我們的幫助,你能怎麼樣?又不是我討厭這個人,我不要幫助他。

學員甲:那是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沒辦法幫助對方?

師父:這是其一,其二是對方因緣不足。

學員甲:那我們怎麼去了解說是因緣不足還是能力不足?

師父:統而言之,都是因緣不足。

學員甲:自己能力不足也是因緣不足?

師父:對啊,再來就是一個問題了:你了解了是因緣不足或是能力不足都於事無補,是要先去培養能力再說。我舉個例子,有個人被毒箭射到了,傷口幾近潰爛、疼得要命,醫生要幫他拔箭敷藥,他說:「不,等一下,我要先知道箭是從哪個方向射的?這是什麼毒?是什麼人射的?先查清楚再拔箭。」那他就先死吧。應該是要先拔箭、敷好藥了再說啊!所以,因緣不足也好,能力不足也好,其實統歸啦。

我們說在這個世間就返聞聞自性就對了。不管是因緣或能力不足,即便我們說對方就是心浮氣躁,那何嘗不是來考驗我們的耐心和能力?就從這個部分去著眼就好了。

他那個部分是為了……因為你們是當事者、你們會遇到,沒辦法,為了講那一個理讓你們了解而已,否則那件事我也不曾講過,講一個事情是看機緣,而不是必然一定要去講,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講什麼,什麼時候不必講。

另外,電話中我也說了,不論找誰,結果都差不多,那是對象的問題,不是教的人的問題。滿天諸佛菩薩多不多?你告訴我哪一個比較好?如果每一個都要找,找得完嗎?即便你知道的都找不到了,更何況還有不知道的。所以,你們要去了解,「佛佛道同」!「道」理體上都一樣,可是這個「道」你不能把它理解成講話,不能只是這樣,有時候講話是不一樣的,因為切入的角度不一樣,這個「道」是它背後的理體性都一樣。

比如說,他們都是學美術的,都是美學碩士,他們教學的方法不一定一樣,但他們都有能力教小孩子。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如果一個小孩他每個美術老師都要學,最後可能這樣:「威呈老師教我這樣,義孝老師教我那樣」,回去就亂了,「郭莉玲老師教我這樣,怎麼都不一樣?洋葱老師(雅聰師姐)妳是不是找錯人了?」會有這樣的問題。那你說是這三個老師的問題嗎?不是,是這個孩子的定性夠不夠,如果他的定性夠,三個老師的優點、精髓他都學得到,如果定性不夠,他只會在那邊比較三個老師。

我舉個例,我媽媽之前有做泡菜,你們都有吃過,你們吃的可能是她原來做的口味。有一次你們○○師姐吃了就覺得很好吃,就跟我媽媽建議:「有的人喜歡吃辣一點,如果做一些辣味的,配合不同人的喜好,可能銷路會更好。」我媽想想也有理,她就開始想:「若是辣味,要辣到什麼程度?」結果二種口味出來了,同一個人吃,本來只吃一種覺得很好吃,當二種一起出來,他就忘記原來第一種的好,說第一種沒有辣的口感;吃第二種時又覺得有辣的部分,卻沒有第一種酸甜的部分。你看看,有了選擇性就失焦了,就不知道這兩種的優點。

我也感謝上天慈悲,讓她有這個經驗。在我繪畫的部分,某某法師也都會跟我媽媽在背後討論,說我怎麼都不畫一些人家看得懂的?人家看得懂的會比較好出售……等等,我還是照常畫,那她就會唸。倘若我要再想一個「畫人家看得懂的」,那我就會像她的泡菜一樣。所以,有了那次泡菜經驗,我就比較少被說怎麼不畫一些人家看得懂的,因為當我們有經驗,我們可以體會別人,若我們沒有遇到這件事情,我們永遠以自己的認知去認知別人。泡菜各別去吃不也都很好吃嗎?你做辣味的,也會有一群愛吃辣的說它好吃,就是這樣啊!

我曾和瑞騏討論過手機,人家不是沒本事一開始就做出最好的,為什麼要一步一步製造出來?當大家適應了這些之後,也發現少了某個功能,一旦新機種增加這個功能,大家就趨之若鶩。工廠不是沒本事一次就做出什麼功能都有的,是一點一點給,大家才會珍惜,才會覺得自己拿到的很好。如果一開始大家都同樣拿到很好的,他反而會覺得不太好,那樣品牌就很難維生。所以,事相上要有訣竅,就是你們所謂商場上的操作手法,理體上是為眾生著想,這個在佛家叫做「慈悲為懷,方便為門」,善巧方便很重要。

很多事情各有因緣,有的人嚮往那個、有的人喜歡這個,一個人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好了,自己盡所能地把本分做好,其它就解決了。如果還不能解決,你再想辦法也沒用,為什麼?你本分都做好了就是圓滿,如果你本分做好,想去解決外在的問題仍解決不了,你設想,你本分沒做好,解決得了嗎?更解決不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自己走的路、該修正自己的部分,修正好就解決了,其它人對我的看待那不重要。

至於我要不要幫助人家,那要隨緣,如果我講了,對方要聽,我就多講一點;如果我講了,對方不聽,就不要那麼傻去產生對立,我們就以退為進,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的意思不是叫你不積極,是先避開這些衝突,把衝突的時間拿來繼續長養自己的內涵,再去好好照顧學生,好好用心,想想自己的教育要怎麼去推行,我們沒有時間在那邊衝突。說真的,有時候人家和你打了一仗,他自己一覺醒來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人家都忘光了,你自己卻還很鬱悶。為什麼?心神不寧嘛!他自己發生什麼事有可能都記不得了,結果我們心思細膩的人卻牢記在心,你說冤不冤枉?

雅聰師姐:為什麼要朝令夕改?

師父:「一時風駛一時船」要學當駕馭帆船的高手,並不是在一個筏上面插一支帆就能行,還得要看風勢從哪裡來,否則會翻船。

師父問女淇師姐:你們那裡「佛七」有什麼狀況?或是妳有什麼心得?這裡有的人沒有參加過「佛七」。

師父問眾學員:你們有打過「佛七」嗎?

雅聰師姐:沒有。

師父:我也不曾,妳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是「佛七」。

女淇師姐:「佛七」就是連續七天一整天一直念佛,念「阿彌陀佛」。

師父:因為那裡是淨土宗的道場,所以念「阿彌陀佛」,得連續七天。妳要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要參加「佛七」?會達成什麼效果?

女淇師姐:大家參加「佛七」精進,也是希望能止息妄念或是妄念少一點。有的人是想求生淨土(極樂世界),能夠念到一心不亂。

師父:一心不亂的境界就很高了吶。

女淇師姐:至少要先伏煩惱。

師父:「口唸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念佛」。之前,我跟○○○的哥哥談到「抄經」,「抄經」有效嗎?不能單就「抄經」這個動作本身有沒有效,要先看條件,如果你的理論方法、方向、用心都對,「抄經」就有用;如果都不對,當然沒用。舉個例來說,開車就會到高雄嗎?不會開就到不了,但你不能否定開車有可能會到高雄,所以它不是絕對數,要看條件嘛!一個會開車的人卻開得七零八落,有可能也到不了。不會開車的人呢?他就算不開車而搭別人的車也能到得了,所以要看方法跟用心。

「念佛」俗諦來講是為伏住我們的散亂之心,所以拿一個好的念來伏住。因為我們平常二十四小時中,自己能覺知和不能覺知的妄念隨時在產生,妄念就產生妄的世界,依正莊嚴,依報隨著正報轉。妄的世界就產生痛苦的人生,有快樂也有痛苦,那如果有痛苦,表示這個快樂就不是真快樂。「快樂」跟「喜悅」的差別在哪裡?「快樂」是相對的,「喜悅」沒有相對,「悅自心中來」它不是因著外在的人事物令我們滿足,我們才快樂的,「喜悅」是就算沒有外在的人事物,我們仍然每天歡歡喜喜。「快樂」之所以是快樂,就是因著外在的人事物,我們被影響而有快樂和痛苦,所以靠不住。

「念佛」就是用一種美好的念……佛號代表美好,不同的佛號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我們都會念啊,我們的意識型態都認知我們知道什麼是「釋迦牟尼佛」,有可能我們並不知道啊!有的人「阿彌陀佛」念了一輩子,你問他「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他說:「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我也不知道,就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這個我也知道,我指的是「這個稱號表法什麼?」就好比我們世俗人取名字,爸爸媽媽幫我們取名字,也希望這名字有個意義。那「阿彌陀佛」也有意義,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智慧。所以,我們有妄念,倒不如想個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無量的壽命,祂是一個美好。「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是「清淨、慈悲、寂靜的覺悟者」,它中文的意思是如此。所以,當你念「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你就要想「自己有沒有清淨?」而不是只想指望祂。

期待外在的叫做「外道」,內心圓證的叫「正法」。所以,學佛或是任何宗教都平等,包括基督教說的「外邦人」也好,其實基本上並不是相對我基督教以外的宗教都叫「外邦人」。有時候他們從言詞表面上去解釋,我們說它是一義,但不見得是正確的那一義。從理體上,你如果不如理得法,基本上都是「外邦人」,就像佛家說的「外道」,不如理得法學道的都叫「外道」,並非你是佛教徒就代表是正法。所以,藉著「阿彌陀佛」的聖號,本願威神加持,讓我們比較寧靜祥和。我們訓練這個功夫,到最後「理一心不亂」時,那個層次就很高了,那時候就可以慢慢契入他們所謂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的階層以上。否則,如果還「口唸彌陀心散亂」,那就連「凡聖同居土」也去不了。

再者,有人只取「念佛」這一句而已,就是只取(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有時候也難免會有瑕疵,因為這是符合現代人的習氣。現代人的習氣比較糟糕,滿足貪、瞋、癡,他就願意這樣做。理體上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現在眾生都把「發菩提心」捨棄,以為只要「一向專念」就可以成就去極樂世界這個美好的世界,那怎麼可能?(師父對某學員說)你的公子在問「抄經」,白天如果去殺人放火,晚上再回來抄經就可以嗎?當然不行!什麼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標準就是要符合極樂世界的條件,什麼樣的人才有條件移民到那裡?叫做「諸上善人」!也就是善的人才可以去,你如果不善,就不及格、不可以去。善的標準在佛家叫做「十善業道」,意思是說發菩提心的人基本上是去行十善的人。十善做到的人,他不一定想去極樂世界,他如果想去極樂世界,再加上一個願――迴向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他就可以拿到那張綠卡,買機票到那裡,這是比喻,不是真的坐飛機會到。

所以,是這個道理,要裡外一如才可以,比如剛剛說「口唸彌陀心散亂」,如果「口唸彌陀心專一」就可以,「心」專一,「行」一定也專一,「行」專一在哪裡?十善的標準!所以,要圓成佛道很簡單,十善就解決了。聽好哦,是十善的圓滿,不是說《十善業道經》拿著就解決了,是裡面的諸理、諸事相我們去行到圓滿,如此你就證得「妙覺」。「妙覺」知道嘛,等覺菩薩是菩薩,祂行六度,六度做到圓滿才到哪裡?到菩薩而已,還不能成佛。十善即便大家都說是佛法的基礎,可是十善圓滿就成妙覺了,所以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當然我們不見得一定要去極樂世界,只是說那是一個保證。但是你如果還有一個「去」……,說真的,這也是俗說,也不是真實說,要自心清淨!我們說「欲得佛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你的依報就是佛土、清淨土,那有去、來嗎?沒有啊,這才是正法。

我們要慢慢拉到一乘圓教的境界,這會有很多眾生聽不懂,聽不懂沒有關係,我們說「上功不昧下行」,再高的理想還是要從一步一腳印做起,一步一腳印的圓滿,就是那個境界的圓滿。那天有人告訴我最近很流行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在講「次第」這樣,不能否定啊,可是,學任何法門都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論、原則、方法跟方向、用心,要不然學任何法都沒有實質上的助益,但是非實質上的氣氛感染還是有。所以如果說真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則名天人師、丈夫、佛」,「天人師」、「丈夫」、「佛」都是佛的十大名號之一(佛的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要學道,看很多經書都無益處,因為我們還未識自本心。反過來說,看經書就是要我們回過頭來識自本心,有為世界這叫「對法」,佛法是不二法,二邊同時具足,我們要從體性契入才可以。所以,我們也不要說得太高,說要做佛、去極樂世界,我們先把人做好就好了。

那天我對家勝、○○○提到,「念佛」從實相來說:「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所以,「念佛」要我剛剛說的那兩句才有用――「覺察身心,勿令起惡;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這叫「覺」、這叫「佛」。念是念什麼?是想,憶持……「持」是做到,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一直去做、很努力去做,勤了,最後就了佛道。如此「念佛」好像沒聽過吧,隨意聽一聽,這樣有時候就讓你隨意聽到真話、宇宙的真實相了。有時認真聽,聽到的是第一層、第二層,要讓你爬到第十層的,隨意聽有時一口氣就讓你聽到第十層了還不知道。

所以,無聲之聲、無心之心嘛!我們說做很多事情有時候不需要太刻意,有一句話:「不須著意求佳景,自有奇逢應早春」,輕鬆一點,先將我們的精氣神顧全、飽滿了,做許多事自然有它的出口、出路。為什麼?精氣神是內在,內在如果飽足,你的思考各方面都很清晰。好比清淨的湖面,你不用做什麼,它就把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那叫「自然」,一旦我們想要怎麼樣,就有波動了,一有波動,想要看清楚,卻反而會看錯。比如看見這杯子了,我刻意很努力、睜大眼睛看,一瞠目反而就看不清楚了。「瞠目視物」是不可能清楚的,本來這樣好好的,卻叫眼睛努力睜大,睜大為了看清楚,結果卻模糊了,這就是不自然。

「佛七」,七是一個數字,佛家不同宗派的一個圓滿表法數字,不執著在那個「七」,重點要著重在那個「佛」。念佛七天,那七天有沒有「覺察身心,勿令起惡;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果有,我跟你保證,就不說七天,二天就讓你頓時身在極樂世界。倘若真的做到,一念就到了,問題是做不到啊,做不到就得要訓練,做不到又不訓練,那就傷腦筋了。我也沒參加過佛七,所以有機會、有空的話,我們也可以去參加一下、觀摩一下。所有的祭祀科儀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意義,為什麼?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但我們不能有規矩時,卻忘記「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們不能綁死在那個規矩裡,一定要從規矩超越,契入那個理體才可以。如果我們還未能超越那個理體,那個規矩還是很重要,要不然眾生很奇怪,你不讓他有個聚焦,就不知如何生起恭敬心。

比如說這裡沒有佛桌,叫你們恭敬向佛求一下,就不知要對哪個方向,有的人手就自然舉起,手舉起來是不是規矩?要不然不知道如何聚焦,當看到佛像在那裡就聚焦了,內在就產生作用,內感外應,我們說諸佛菩薩是高等的能量磁場,就來相應,那他就在這個內感外應的過程裡達到提升的作用。假設這種狀態能夠變成非常密集,密集到你二六時中都這樣,你不成佛都很難。但眾生很奇怪,念佛一年,佛在眼前;念佛兩年,佛在半空;念佛三年,煙消雲散,佛……他家的事,冤枉就在這裡。所以,四個緣裡面的「無間緣」就非常重要,說白話一點,就是指我們的精進程度,若能不退初發心,當世必得成佛種。如果一個人能夠保持他的初發心,初接觸佛法時的那個喜悅、歡喜心保持不退,一輩子就成佛了,不用三大阿僧祇劫。

說到「三大阿僧祇劫」手腳都發抖,三大阿僧祇劫是從什麼階層開始算起?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還要三大阿僧祇劫,法身大士都已經超越十法界了,不是六道輪迴而已,超越六道輪迴才阿羅漢。所以我跟○○○的哥哥說,若依我們的標準,佛法入門班是「法身大士」,就算不要求那麼高,一般就好了,那也得要「阿羅漢」。也就是說要進入佛的領域學佛法,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先斷掉執著,斷掉執著的生命體是「阿羅漢」,但是他還有分別、妄想。不過,沒有執著就超越六道輪迴了,他就比較有保障,輪迴的世界沒有保障。現在做人很好,一不小心在生活當中無意間折了福,下輩子還可能做人嗎?我們有能力把握嗎?沒有!這叫輪迴的世界。好,幸運一點,升到天上和玉皇大帝當同事,每天輕輕鬆鬆,沒遇到佛法還是會墮落。那就是有執著的世界,都在三界裡流轉,不好玩。

所以佛陀慈悲,勸人學佛(生命成長)要依了義,不要依不了義,不了義就在輪迴的世界裡享個福、受個苦。我們現在都有,沒關係,《金剛經》勸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都會遇到事,若以健康的心理去看待,叫做「若見諸相非相」,痛苦是來考驗我的,那你就是佛了。我們現在的人是「痛苦就是痛苦、鬱悶」,這是凡夫,和你的事情有何不同?沒有啊,都一樣。佛成佛了還是要餓肚子,馬麥之報,過去的業障嘛,正常啦,要用一種平常心去看待,以平常、積極、樂觀進取的心境去超越,所以是「既超越又存在」。如果有本事這樣,五濁惡世出世尊,你們的功夫就比極樂世界的眾生還高,極樂世界沒有痛苦的考驗,有痛苦的考驗還能超越,豈不是功夫比較高?

我來提一下你們認識的釋迦牟尼佛,現在是賢劫,什麼是「劫」?所謂一大劫是四次中劫,一中劫是二十次小劫,一小劫是四次地球從生成到毀滅。地球從生成到毀滅乘以四、再乘以二十、再乘以四,是我們講的「一大劫」。百千萬劫難遭遇,你看那時間多長,在無量劫的世界裡要去把持。我們這個時代叫「賢劫」,古佛不說,今佛從「莊嚴劫」三尊,賢劫會出現一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所以今佛科判來講是七尊,到釋迦牟尼佛是第七尊,但祂跨了兩個劫。祂本來是在彌勒佛之後才成佛的,為何提前在彌勒佛之前?因為祂勤修忍辱,比任何人還勤,所以彌勒佛落後祂六十億萬七千多年以後,才來娑婆世界成佛。所以世尊有這個功夫――勤修忍辱,我們凡夫沒有,凡夫被打一下就呼天喊地。釋迦牟尼佛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祂還感恩他成就祂的忍辱,甚至還發願:將來成就時,第一個度的就是歌利王。「度」就是幫助,你看人家割祂的肉,祂還要幫助人家。那個歌利王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確實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度他了。如果是我們被割肉會怎麼樣?生氣,生氣就又墮落了。所以我剛剛說,佛跟凡夫的事都一樣,但是心不一樣,所以境界不同。那不是安慰,是真的境界不同,不是我不要這樣想、就怎麼樣就好了,是你不這樣想就真的有個「好」在等你。

師父:你們最近有什麼事要問,有沒有什麼要了解的?

小光師兄:我看《十善業道經》上有提到:「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不太了解,請師父開示。

師父:這是六祖惠能講的,你看的《十善業道經》裡本來沒有這兩句,是淨空法師在註解時引述這個來解釋《十善業道經》裡的某一段。「若真修道人」就是指如果是一個真正想要生命成長往上提升的人,他的眼睛不是看不見、看不清世間的是非人我,如果沒有這個分辨的能力叫「愚癡」。所以他是絕對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覺察能力,了解這世間的是非人我,可是他不會冤枉到把這些是非人我,放在自己心上染污自己。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的意思是這樣,不是說他看不見。

我比喻來說你罵我,我沒事就好。如果你罵我,我鬱悶、嚥不下這口氣,我回去又存著這個鬱悶,誰冤枉了?你回去沒事了,我回去還氣得要死。醫學有報導,生氣一分鐘要用三天補回來,細胞都受損了,要用三天才修補得回來,如果我每天生氣,我不是全壞光了?我如果生氣十年,我要用幾年補回來啊?不好玩吶!所以,你兇你的、我歡喜我的。更積極的是你兇我、嫉妒我、害我、毀謗我、罵我,我還要感恩你。有人去跑法會,為了什麼?為了冤親債主、因果的關係,交了一堆錢為了消因果,但人家罵一罵我,我一毛錢也不用交就消了。「處逆境,遇逆緣,無瞋恚,業障盡消」,就這樣而已,「你罵我」是不是我的逆境、逆緣?問題來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聰明人,我不把他的過錯放在我心上,心無瞋恚,平靜,他來消我業障吶,真好!不用花錢,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道人,往生命靈數更高層次提升的人,是比一般人更有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會冤枉到不把握機會。

小光師兄:謝謝師父。

師父:五百世前,忍辱仙人(釋迦牟尼佛)何嘗不是如此?暴君(歌利王)割祂的肉,是不是祂的逆境逆緣?祂還感恩他:「如果你不這樣對我,我怎麼成佛?」成佛是為什麼?佛――覺也,是福慧雙足尊,就是智慧、福德具足圓滿的生命體,世出世間無人能比,福報、智慧無人能比,所以你成就我變成如此,我怎麼能不感恩?問題來了,你是要做修道人或者不是,差別這樣而已,如果不是,我就無法說了。因為人家是若真修道人,才不見世間過嘛,你如果非真,只是假裝一下、假得很像,那我就無法說了,你要去見世間過是你家的事。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人生命為自己負責,如果大家都這樣,是不是世界美好?那淨土在哪裡?(學員回答:眼前)就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了。

在座也很多人都有體會到,有真正去落實這些生命教育的,我們範圍寬一點,不單指佛家教育,我們說生命教育、這些覺悟的教育有去落實的才算數,你們有沒有發覺?你們周邊的人有時候會汰舊換新,慢慢地變善緣,以前那些是是非非的人會比較疏遠,這叫「依報隨著正報轉」。我有沒有叫人家不要來找我?我有沒有叫這個好人來找我?沒有啊!我自己在調節,我的正報在挪移,這些依報的空間、人事物也在挪移。

再補充一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物質環境、緣、人事環境,就是你們所謂的人事物沒有好壞,好壞由心造、起於心嘛!有人說這是安慰的話,問題是他還沒去做,他說這是安慰,我們可以理解,如果去做了,他會發覺這是真的,不是安慰的話。所以,佛法很科學,希望大家去驗證,現代的話叫做「實驗」,有這些材料,你要去實驗做看看才會知道,如果只知道這些材料而沒有去做,就無法知道。所以它不是學理,它是真實就是這樣,以下那些迷信的就更跟不上了,所以它更不是迷信,更不是怪力亂神。人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問題是他(孔子)到晚年學《周易》(易經),他本來以為《周易》是怪力亂神,後來才發現它有深透的人生大道在其中,並不是怪力亂神,是這些東西被宗教團體搞得變成怪力亂神。

你們自己的身心平衡還是要去照顧,就是說不要把很多事情當做是特別,人生的過程裡面產生的一個火花,如果在這個期間把它當做煞是一回事的時候,你就會斷送了其它本來在進行的正軌。如果你用平常心去行正軌,火花出來時,用平常心去面對,兩個人都會具足美好,而且路會走很長。我的意思是說,很多都是在感情的世界裡面昏了頭,要保持一個清醒和平常心的對待,才不會互相牽制。奠基在這個基礎,才有可能一加一大於二,不要說到大於三,大於二就很阿彌陀佛了!大部分都一加一小於一。一加一小於一就是過去一些宿世因緣,去了緣就好了,還沒遇到的,我們就要避免一加一小於一,要互相勉勵,訓練一種平常的對待,那一加一才有大於三的可能。不是蹦出一個孩子叫一加一大於三,是自己一個人能夠發揮的功能、能夠做很多的事,兩個人各自都能夠做很多的事,都有正向意義的。結果結合在一起,這個要限制那個,那個要限制這個,兩人都成了半吊子,這樣叫「小於一」。如果在一起,這個扶持那個,那個扶持這個,都認同對方,那就大於三了,因為又多了一個助力,我是比較奉勸從那個方向挪移。

雅聰師姐:師父,《地獄變相圖》算不算怪力亂神?

師父:不是啊!你覺得你拿香拜拜是不是怪力亂神?我再拉回前面說的,抄經是不是怪力亂神?是會與不會決定,而不是它本身。你有沒有相信人存在?說不定鬼道眾生在那邊說:「喂,這位鬼,你怎麼那麼怪力亂神?居然相信有『人』,相信人在初二、十六會拜拜送食物給我們吃,怎麼可能?」這是把不同維次空間用一種比較藝術的表達而已,重點在背後的教育,是在那個《變相圖》告訴人「因果」,世出世法沒有能夠否定因果的道理,每一件事情都有因果。你吃這個、吃那個都有不同的果,並不是吃了都一樣,是細微的果產生了,我們不知道而已,我們感知能力不夠細膩,感知不到。吃這個有這個的營養成分和卡路里;吃那個有那個的營養成分跟熱量,不一樣,不然你們看現在的行業什麼最多?瘦身美容!為什麼?就是我剛剛舉的例子,如是因、如是果而已,都是因果。

真的啦,沒有那個因,你去不了地獄,地獄只有兩種人去得了,一種是乘願再來,叫做菩薩;一種是受罪的。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就否定,就變成怪力亂神。所以,怪力亂神與否是在於我們的心,怎麼去對待這件事情。要不,我舉個例,在座有沒有人沒看過乩童?沒看過沒關係,東港很多,改天拜託家勝帶去觀摩一下。那看過的人你如何否定(乩童)?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假的不說,真的呢?說它怪力亂神。威呈那天剛好遇到,讓人怎麼不相信有這麼一回事。

威呈師兄:我家就是有一些問題,我回去時,媽媽就說下午要問神明,要我一起去。她就問我哥哥為什麼都不出去工作?神明來了就寫了一個名字「三井」,我就嚇到了。我奶奶生了四個小孩,第四個去世了,七歲的時候就死了,我爸爸跟其它的親戚都沒有印象,之前有申請戶籍謄本,我有看到第四個名字就是「三井」,祂不但寫出來還寫一個「四叔」,我嚇到了,真的有這一回事。

師父:那個扶鸞的又不知道,那你說有沒有?有啊!接下來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了。你是禮敬祂的,你在長養自己的……以現代的話來講叫做「氣場」、「正向能量場」,因為善的心念產生善的能量。我們如果只是執著在求神問卜,難免會捲入所謂怪力亂神的那個世界,可是它是同一件事情,要看這兩個人的心態怎麼對待來決定,但是你不能否定那個世界。孔子也說:「敬鬼神而遠之。」他不語怪力亂神,但他沒辦法否定有那些現象。比如說我們有自己生命成長的主軸,可是我們不能連這個世出世間發生的事情的包容力都沒有。

若相較於我們遇到的,這個還算小case,我們自己遇到這種事不會去說,因為在我們的生活裡是平常,你會去強調這個領域,表示它對你來講是特異。所以很多事相我比較不去說,因為我也怕人家用心不對,往怪力亂神那邊挪移,要預防勝於治療。說真的,宗教講的「天地鬼神」,在西方科學家叫做「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體」,它是用詞(名詞)不同而已,形容同一件事情。世出世間什麼事都這樣,就一個杯子來說,英文叫cup,日文發音也跟英文很像,還有台語的說法,國語就叫杯子,說法不同,東西是不是都一樣?就是這樣而已。所以釋迦牟尼佛慈悲,第二條說什麼?依義不依語!依照它的意思就好,不要執著文字,意思是說你們可能要重新定義「天地鬼神」這些名詞,重新用一個心境去認識它,不同維次空間的能量磁場。

科學家講「人處在第三度空間」,能量很奇怪,我有一隻狗叫「將將」,這裡有沒有人被牠嚇到過?有嘛,很奇怪,牠被繩子綁得緊緊的,你離牠那麼遠,牠不過叫一下,你就嚇得要死,牠有咬到你嗎?那你說有沒有能量磁場?牠都還沒對我們怎麼樣,我們就嚇得要死了。(學員回應:還沒進門就會怕了)所以能量你看得到嗎?看不到。摸得到嗎?摸不到,也聞不到,不過就是有啊!只是它凝聚的因素跟介質不一樣。我們不要說狗,你們認識的人那麼多,不一定大家交情都很好,但是你們對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的人讓你滿心歡喜,又沒請你吃飯,你歡喜什麼?又沒對你阿諛奉承,不過是坐在你對面而已,你就是很歡喜。有的人又沒得罪你,你看到就很討厭,那你說有沒有磁場?就這麼一回事。

人就是要不斷拓寬心量,拓寬到什麼程度?跟「遍虛空法界」一樣大,「遍虛空法界」不好了解,就是拓寬到跟整個宇宙一樣大,這樣你就成就了,學佛就是學這個。以道脈的說法就是「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天人合一」則一通一切通。台語說「一理通,萬理徹」,到那個階段人世間就沒有痛苦,為什麼?什麼事都能解決,哪還有痛苦?你沒事還覺得沒樂趣,英雄無用武之地,好不容易有這把功夫,竟然沒事。所以,慢慢藉著有為法來訓練,用一個比較正確的心境去超越、去提升,之後我們自己的理、體、相契入無為法,就如《金剛經》講的「無所住」,可是又沒放棄有為法――「行於布施」。菩薩「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是有,因為有為的世界裡會遇到,「無所住」是心超越它,那麼人會很快樂,如果只有「無所住」(偏空),沒有這些事,那我們又沒有比石頭還厲害。

雅聰師姐:師父,我今天上了一整天心靈成長課程。

師父:好像上了也沒什麼成長,還一堆困惑。

雅聰師姐:他們居然跟我說我這個人……

師父:「不會划船,嫌溪流窄」,你沒怎麼樣,我就是嫌你不好啊,我指的是一般所謂「潛能開發」的,大家都在開發,「你有那些現象是因為我的能力好,因為我開發了妳的潛能,如果沒有是妳自己笨哦!」

雅聰師姐:他是叫我不要常常犧牲自己。

師父笑:偶爾犧牲的意思嗎?不是常常就是偶爾。

雅聰師姐:他的意思是不要犧牲自己,要寵愛自己,就是要覺得自己配得上什麼、什麼,然後我就傻眼,很難理解。

師父:文字上很難去說,問題是當妳不理解的時候,他又沒有跟妳解釋。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再三強調「末法時期依義不依語」?就是有的人也許講這句話是對的,只是我們不了解。我先說妳的部分,我沒有說對方講的對或不對,我是讓妳了解理體上這個理,是他要表達什麼比較重要。可是當妳不了解他要表達什麼的時候,妳不是在浪費生命嗎?都花那麼多時間跟我說一件事,我還是不了解,這不是在浪費生命?然後又不講得讓我明白。所以我們先不說對方對或不對。

雅聰師姐:我只是不懂,大家不是說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師父:我告訴妳,如果到了某個境界以上,就沒有犧不犧牲的問題,因為那是本分,哪有犧牲?我為了你好,我哪有犧牲?那是我本來就應該要做的,哪有犧牲?他如果是要表達這個,我不能說他不對,問題是「他是不是(表達這個)」再說。若不是這個層次,不要犧牲自己奉獻的,那就是自私自利嘛!我沒看過一個自私自利的人能幸福美滿,所以如果是這個角度就錯了,這你要自己去參。我若說真話,她(雅聰師姐)現在在講,我們就要知道那邊的世界,那我講了就難免論是非,沒意義嘛,我若沒有一點功夫,還說人家那些是非,我失德又造業,那豈不是冤枉,對不對?

雅聰師姐:謝謝師父。

師父:好比妳昨天問我的,這不是秘密,可以說。假設我有某種狀況,人家叫我吃個什麼就可以解決,我說一句話就解決了――心病還得心藥醫。比如說,你有心病,我跟你說這個蛋糕吃了就會好,蛋糕吃了是會飽、心病不會好,所以要實事求是,要不然那些心理醫生都混不下去了。靈性的問題要用靈性的方法解決,身、心、靈三而一、一而三,絕對不會只有一種就解決其它的,所以要一併解決,只是這三種的比重不同,該從那個角度切入的問題。所以那整節課上完,妳有什麼感想?

雅聰師姐:好累!我還是一直在等六點我要坐車來共修,我從早上八點半就在那邊等。

師父:都是這樣,都在外面舞弄一些……我不是說妳,我是說這個理。我解釋一下,免得誤解,就是在外面的世界舞弄得烏漆抹黑,再回來清洗,抹得越黑,洗得越費力,包括很多靈山系統的不也是這樣?我曾說過,假若我有選擇,我最不喜歡幫人家治病,但是我沒辦法選擇,為什麼?「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哪有辦法選擇?所以「假若我有選擇」,為什麼會假若?本來假若是不存在,是為了說法故,所以來一個「假若」。為什麼?生病一定三方面――身、心、靈,亂搞、沾染了一堆東西就生病。然後治療好了,又跑去嫖、賭、飲,「嫖、賭、飲」是比喻的說法,就是又去亂搞,然後一定又沾染了一堆再來,再清一清,又好了,好了之後教育他,既不聽教也不學習,又再去,這樣沒完沒了,我不先倒才怪。所以假若我有選擇嘛,問題是我沒有,沒有要怎麼辦?期望眾生精進一點,不要讓我這麼累。不會啦,那是過程。

少陵師兄:最近兩天都覺得滿喜悅的,只是有件事覺得很奇怪,像我今天看到很久沒見面的家人,或是看到路上的人,以前沒有那種感覺,以前不會覺得他們很苦,現在覺得他們很苦。我是很高興,可是看別人都很苦,是我太敏感了嗎?

師父:不會啊!那是來提醒我們存在的意義是要做什麼?其實這世間只有一種行業,就是「服務業」。任何一種領域都要用「服務」的心態,要不然會很鬱結,你以為KTV服務生、賣東西的才叫服務業喔?你沒有那個服務的心態,真的會很鬱結,所以只有一種行業,就是服務業。那我們存在的價值意義是什麼?有時候不只是自利,自利是為了把我們的色身工具跟能力提升上來,還是要去服務群眾。如果大家都已經比我歡樂了,那我何來的服務對象?

我也期望那是你的目標,為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成不了佛,我如何成佛,對不對?我怎麼能如此自私?所以我們要藉著我們的色身、我們的學習、我們的精進迴向給眾生。當然,不要太攀緣,我們的心思一直以來做很多事情容易攀緣,要慢慢去修正讓它隨緣。我們說「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緣跟著變就是眾生了,至少我們也要做佛菩薩「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那你看到他們的苦難有什麼樣的心境?你是很捨不得嗎?

少陵師兄:不知道怎麼幫起。

師父:不知道的時候就表示我們要充電,有電,你不用知道你也在幫他了。所以這表示什麼?好像大部分的人自己這段時間都有所成長,不然哪有新的問題?沒問題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沒有成長的;一種是不用成長,已經圓滿了。

師父問Sona師姐:妳的工作室……? 

Sona師姐:工作室目前有不錯的成績,好像推太快了。

師父:就是最後換得一個字――「累」嘛!包括你們在練習的時候也太攀緣了,所以也是累嘛!原本建議你們拉出去外場練習是為了更輕鬆、更愉悅的心情去成長,結果……我們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們卻選擇覆舟那方面,那誰有辦法?

Sona師姐:嗯,對!

師父笑:沒關係,慢慢修正回來。

Sona師姐:師父,宣傳就是在戶外團練的嗎?

師父:戶外團練的宣傳是附帶的意義比較重,而不是以宣傳為目的的思考。所以要去理解一件事情,之所以戶外團練,重點在練習,練習平常心,因為室內跟戶外有別的是室內沒有眾,沒有陌生人在看,沒有你不可確定的事情。拉出去戶外就有,可是那就是要訓練我們的平常心,以至於你正式表演的時候用一顆平常心,效果會最好。

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我們只有第一次是這樣,之後都不是,之後就刻意了,「哦,效果不錯喔!」就攀緣了,就要設計一套到外面練習。我告訴你,設計一套出去叫做表演、不叫練習,是去外面慢慢想、慢慢設計,不是設計好了才出去外面練習,所以做法跟心境是不一樣的。要慢慢來,不要躁進,那會翻船的,可不要翻了船才要補救,要預防勝於治療。學佛做什麼?就是讓還沒發生的壞事都不要發生;沒發生的好事都讓它發生。

Sona師姐:之前我都沒有做過行銷,我也沒有開過店,傳單的部分我請卓穎幫我做美工。

師父:廣納建言嘛!不過,廣納建言不是囫圇吞棗,你得要去篩選。有的人是善心人士,但他也許沒有這個領域的遠見,那也沒用,可是你不能否定人家的用心。術業有專攻,去請教一些比較專才的人,你身邊不乏這些人,是你會不會用。我常說做一個領導者不是樣樣自己有,是要自然善用,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讓會的各自去專司,這樣大家都好。再來就是人家憑什麼會去護持?利和同均嘛!如果有一點私心,希望建構自己的好,自己好了之後再別人好的時候,有時已經來不及了,人心難測,自己要去把握這個重點,了解嗎?

Sona師姐:了解。

師父:佛法、任何生命成長課程如果只是談玄說妙,不能讓你運用在日常生活,乃至讓我們的生命有所提升、真實得到利益的話,那都是假的。所以我們要會運用,運用回來,當很多人還在浮浮沉沉,我們已經上軌道了。今天阿Ben有來找我,他今天去枋寮教課,在等車大約十分鐘的空檔來找我。我只對他說兩個字,也就是你們的共通問題――愛現。是不是這樣?妳自己去參。本來好好地去做就對了,就愛現,想這樣、想那樣,然後就翻船了。

「利和同均」意思是我們要會調比分,我們去效法基督教《聖經》裡面講的:人要把所得百分之十拿出來奉獻。它不是教你固定一千萬拿出來奉獻,你賺一百元,如何拿一千萬?你賺一百元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十元嘛,沒影響,當你賺一千萬時,也是百分之十。問題是人都有一個缺點,我賺一百元,我願意拿十元出來,我賺一千萬卻捨不得拿十萬出來,越來越少,所以一定要訓練這個等同心、平等心,眾生好就是我好。當然裡面不是每個人都有接觸成長,所以也無怪乎,有的人看到一些短利的時候,難免會有自己的名聞利養現前,這可以理解,無需責怪。但是我們理解的人要把它挪回來,惡芽冒出來的時候要趕快除掉,不是把那個人除掉,是將這個事件轉化,不要繼續延伸不好的心思。要返聞聞自性,知道我自己還有貪,所以我要接觸這些事相來修正我的貪。

我不是說妳,我是說和這些夥伴在一起,不見得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標準,當然要用高標準去引導低標準。「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如果「取法乎下」看要怎麼辦才好。我以學佛來比喻好了,我們把目標定在「成佛」,有時候我們非常努力,有可能也只到阿羅漢的層級或只到天人的層級。如果我們將成長的目標定在「天人」,你看慘不慘,永遠就在三惡道、人道混來混去。等而次之,我們若是定在「未來世若還有機會當人,我就心滿意足了」,那一定都去三惡道的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標準拉高一點。你剛剛沒聽懂,我說若以我們的標準,入門班是「法身大士」,拿出去不就全台灣佛教界都倒?所以這是對我們自身的要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就對了。

有時候看我們很輕鬆,內方外圓,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候一般人聽了會覺得:「怎麼這樣。」對別人是都好、隨便就好,「隨便」是方便說,「隨便」(台語音同「欽裁」)另外有一個意義,欽是皇帝、裁是裁示,皇帝的裁示是御旨,你沒看宮廟都是領御旨的,對不對?我們是要當「太御旨」。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我們說自然法則、自然律、自然的趨向,現在的用詞叫潮流。真的啦,現在傳法很難,為什麼?「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年輕人會的,我們多少也要會一些,否則說我們是老叩叩、跟不上時代,「我們這是街舞的,你們在那邊阿彌陀佛、如是我聞,還得要坐好……」,不然你們問她,她在創業啊!學佛跟創業若沒關係,又為什麼要學佛?

Sona師姐:我是學了佛之後才創業的,學佛後才知道該怎麼做。

師父:她在說她的歷史,好像不是只有創業而已。

Sona師姐:對,我家庭幸福美滿、身體健康,也變比較漂亮了,可是還有很多要修正的。師父,像共修這樣我有學怎麼做人,自己修很容易,可是走出去很容易被人家影響,被長輩影響、被外界影響。現在我跟師父講的一樣,曬黑黑再回來淨化。會不會太老實了?

師父笑:不會啦,所以選好的講就好了,你們自己去對應,現在的好就是以前的反面,壞的我們就不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燭光。她就是一個標準,學佛前、學佛後,電視上瘦身不是都這樣?什麼前、什麼後的,只是他們有些是電腦繪圖修過的,那個我們就不說。

Sona師姐:我有帶照片,學佛前跟學佛後,跟各位大哥大姐說明一下,我年紀很輕,我身體本來很好,後來知道有心臟病、甲亢(甲狀腺機能亢進),人家一般值如果只有一百,我的甲亢是人家四倍,四百多。我心跳都是一百一十起跳,可是我是舞者。接觸佛法以後差很多,這張白色是我甲亢,這個是比較好一點點,如果有機會我去拍個近照再給大家看。這裡有三張,一張是沒有污染之前,一張是世俗名聞利養之後。

學員笑:本人現身說法。

師父:她印證,佛法要印證,我們不能傻呼呼的,要隨時觀照:我這段期間這樣做,有沒有真的變好?如果沒有變好,可能我方法錯,或是學這一門錯了,我們要去修正。

學員乙:有的人說經過墓仔埔時,如果會怕就唸「阿彌陀佛」。

師父:這方面她有經驗,可以跟你分享。(問Sona師姐)經過十二淑女墓,妳是怎麼唸的?

Sona師姐:在剛認識 師父時,師父只跟我講過一句話,我就覺得 師父的名字好像很不得了。有一回我屏科大的學生載我經過公墓(十二淑女墓),載我的是男同學,聽人家說坐在後面的女生會被拉走,因為祂會嫉妒,我那時候很害怕,然後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師父保佑」。

師父笑:很多人拿我的名字去用就解決了,真的是……,難怪我覺得肩膀重重的。

Sona師姐:還滿有效的。念佛不專心的時候,想起師父的臉就會比較有效,不然會亂成一通。

雅聰師姐:那這樣我外婆出院算不算也很有效?求救電話撥過去,師父人都還沒到,當天下午就出院。

師父:「能量」這個問題是不可思議,一般宮廟難免被怪力亂神,是因為他們穿鑿附會很多不是很正確的思惟在裡面。比如說人生病,以前不是有一些神蹟?其實科判起來就是現在所謂的「推拿」,既沒打針、沒敷藥,也沒讓你吃藥,只是抓一抓、調整一下,經脈按一按就好了,以前人比較不知道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樣好神奇喔!所以認為有神蹟。不過,這種東西又跟不上音聲、咒語、真言,真言、密咒唸出去,發音精準就可以把一個人的這些問題都解決。更高的是什麼?「心念!」但「心念」在這個有為的世界比較不容易,原因是眾生的信願比較低落,比較沒有那麼高,所以要給你卻推不進去,你會擋住再回授回來。「心念」就是你們說的意念,所以念佛就是這個道理。

學員丙:我有一個朋友在運動時,念了兩個小時的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一直念,一心不亂。他最近說他眼睛一閉上,觀世音菩薩就會在他眼前飄來飄去,很奇怪。

師父:飄了之後呢?

學員丙:他眼睛張開就沒有了。

師父:這件事情對他生活有什麼幫助?

學員丙:沒什麼幫助,不過他很歡喜心,念到可以跟觀世音相應。

師父:理體我先不講,表面講,這是好現象、好境界,可是不要執著,執著馬上頓時變壞現象,所以他可能還有連結到後面那一部分。

學員丙:怎麼說?

師父:執著嘛,我告訴你,佛菩薩會的魔都會,神通那些很簡單,只有一樣他不會,佛菩薩會說法,魔不會,說法不是講經,講經魔可能也會,他就照本宣科去說。說法是要稱性,為什麼說法不是叫「說話」?說話人人會說,說法不見得會,法要合乎體性。就是說一個有貪瞋癡的人,他就不稱性,就沒有辦法說法,諸魔沒有戒定慧,這是他不會說法的原因。佛菩薩之所以是佛菩薩,就是祂離貪瞋癡契戒定慧,所以祂是稱性而說。如果你的朋友把它當做是平常,那是好境界,執著了就變壞境界。所以,知道有這樣就好,還得更上一層樓,你本來是要去第十層,我在說第五層,你說:「好棒哦」,那你就會停在第五層。

學員丙:我在我家唸《地藏經》的時候點檀香,很奇怪,那個香很快五枝都點燃了,我就一直打嗝,不知這是什麼原因?

師父:那就是有一些靈,你有時候比較易感。

學員丙:我如果很誠心請,我就會打嗝,就好像馬上會有那種感覺,好像神明……我是沒看到也不知道,那個香會燃得很旺。

師父:類似一般人家講的「發爐」。

學員丙:我自己有時候會怕,那天很靜,我女兒剛好不在家,我就想唸一下《地藏經》,我唸經通常會分心,一下子想這個、一下子想那個。那一天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專心唸,當我專心唸的時候,就好像有一個電波來,我的耳朵聽到「嗡嗡嗡」,也不知道那是什麼聲音,突然嚇一大跳,全身都麻了,「這是什麼東西?阿彌陀佛!」我不敢繼續坐下去,我身邊又沒聲音,到底什麼東西在我耳朵裡嗡嗡嗡?《地藏經》裡有提到,佛在忉利天對佛母說《地藏經》,裡面不是有提到「獅子吼」或什麼聲音?我聽到那個聲音像打雷又不是打雷。

師父:那只是一種現象。

學員丙:我嚇到三天不敢唸經,我怕萬一〔發〕(台語:類似降乩之意)起來,因為我去美濃,那邊有一個通靈的老師,他說我唸經不是很專心,如果我很專心的唸經,即便附近有火災,我家都不會波及到,他又說了很多很深的話,我也聽不懂,他就叫我要一心不亂一直唸經,他說我的身分會〔發〕,我很害怕。

師父:會〔發〕喔?等一下不曉得人家要不要跟你分享?

學員丙:我會怕,三天不敢唸經,我女兒又不在家,不然等他們在家我再唸好了。

師父:Sona妳聽到這件事有什麼感想?他怕會〔發〕。

Sona師姐:不要想就好了。

師父:等他說完我再說,我是說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分享經驗?

Sona師姐:我有一次在枋寮跟 師父及一些藝術家老師吃飯的時候,我很三八,人家請我喝小米酒,我不想喝,所以我喝很快,喝得有點醉了,我就爬起來學濟公師父的樣子。我現在不敢學,會感應道交,恐怖啊!

學員丙:妳是會自己〔發〕起來嗎?

Sona師姐:我的因緣可能也比較特殊,剛開始我也不知道,根本沒什麼經驗,我連「阿彌陀佛」都不知道怎麼念,一直隨便念而已。後來經過 師父的引導,然後一直提升,我提升到現在如果清淨心足夠,不要退轉、很精進,直接這樣翻譯就可以,現在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就不會有那個干擾。

師父:就是說「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自己修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是自己修,哪有我在修你的,對不對?問題是沒人引導啊!走火入魔也好、走偏了也好,這個機率本來就存在。可是絕對不是因為唸經而變這樣,倘若如此,那「經」就有罪了,如果「經」有罪,怎麼叫「經」?我剛剛不是說我們要檢視嗎?不能蜻蜓點水,你如果想再深度了解,我才好繼續說,要不我就不說人家的部分,這樣你聽得懂嗎?你不說我也知道那些現象,重點就來了嘛,我們要讓自己的磁場越來越平穩,我以「磁場」來說,道脈說「氣場」,「氣場」的平穩不是從外在來,我們每個人內有貪、瞋、癡則感得外在的迷、邪、染,所以你發現很多跑靈山的會嘔、會打摔等等,有的是本來不會,有的是被抓乩,你們所謂先天會的就是過去因緣比較深厚,今世又遇到緣。有的本來不會卻後來會是因為一直追求,用心錯誤,結果被乘虛而入,因為內的貪、瞋、癡越來越長養,外的迷、邪、染則應。他又常去那樣的環境嘛,那樣的環境就有這些靈,你們所謂外在的磁場能量,當祂比我高的時候就侵入了,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有那些現象,一堆問題就來了。

至於會嘔、會打摔就要看各人因素不同,不是說每個人都齊頭式平等,都同一種動作而已,有的會唱歌仔戲,有的會流眼淚、打哈欠等等,總之都是非自主性的,這些大類都歸在易感體質。易感體質在這個世代二十一世紀是多數,只是有的人不知道而已,有的人有一些反應,但他不知道這種現象,就會以為打哈欠是沒睡好、睡眠不足等等,那麼奇怪,每次見到我就打哈欠,走出去就好了。有同參一看到我就開始流眼淚,那時候第一次和他們一起來,一看到我就這樣,一整個路上都這樣,他們以為感冒了,我說不是,那是在清理體內的一些穢氣,他是易感體質,其它人不知道就覺得很奇怪,本來一路都很好,進到我家就這樣,出去又好了,那是我家病毒很重嗎?到今天為止,我第一次見到她到今天多久了?

Sona師姐:快八個月了。

師父:快八個月了,沒有一次不是這樣,哪那麼巧?只要看到我就感冒,我走了又好,再看到我就又感冒。

Sona師姐:我只是一個例子,我還看過很多不同現象的。

學員丙:看到 師父會這樣到底是什麼原因?

師父:那就是能量,我的能量大過你,我就在影響你了,也不用作法,能量本身就是這樣,哪由得你做才有、不做就沒有?所以有時候這些音聲也是在調節,不是只有你,包括他們現在就比較不會受不同空間的影響,都一樣啦!像之前第一次來這裡時,就被伯母看到……若相較當天的狀況,你這種情形是小巫見大巫。

學員乙:有一個人聽到師父唱音聲就哭到跪下。

學員丙:為什麼會這樣?他有做什麼壞事嗎?不然怎會聽到音聲就……。

師父笑:我們不能那麼不公平說人家做壞事,我們要中性看待,他講的是現象而已。他(指某學員之友)和靈有一些往來,他也是某某的乩身,很多的靈都能入他的身,當他自己的肉體沒有提升到某個層次,這個肉體就會壞,就是一般講的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就不堪受,那個靈的能量很強進入時,身體就再損一次,所以他就有所顧忌,會擔心再繼續下去連命都要沒了,如何當神的代言人?就當下跟我求情要我當和事佬,跟某某神明溝通一下,人情留一線,法理不外人情,有話好說。結果我一唱,他就被押著跪下了,我沒叫他跪哦!他們做證明,我沒那麼蠻橫。

所以,各有因緣,沒有對錯,只是我們要用正常觀看這些現象,不能用一種歧視的眼光,跟我們不一樣就覺得奇怪這種事,因為每個人因緣不同。只是我會比較期待這個領域的人,這種過程縮得越短越好,如果它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那是可以被理解的一件事情,如果他把它當做一個目的地,一輩子就毀了。那你說要如何超越?很簡單啊!你沒遇到更高層次,你沒本事將自己提升,更高層次表示是更好、更大的能量。所以我說兩個字叫做「淨化」(進化),先淨化之後才有能力進化。那個能量磁場要去哪裡找?她一個禮拜搞定了,她周圍那些乩身羨慕死了,一輩子乃至可能無量劫都沒辦法改變,因為沒遇到。

善導大師說了一句很實在的話:「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你遇到什麼緣你就變成什麼。所以孟母才要三遷,第一次旁邊是宮廟,有人在起乩作法,她覺得不好,如果繼續住在那邊,將來孩子長大就不會叫孟子了,於是搬家,給他較好的環境,長大就變孟子。所以,環境也只是能量的干擾或者是感染的一種而已,他們的經驗是這樣。

說真的,身體被入侵是很痛苦的,不知道的都很嚮往。為什麼一開始很嚮往,最後卻痛苦得要死?嚮往時叫他不要,他不聽,因為沒有踢到鐵板,只好等他踢到鐵板再來救。但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踢到鐵板就侵入了,一輩子就完了。

我常跟人家分享,跑靈山的果報就兩種,這不是我說的,是當年有一位同參去跑靈山,我們勸阻他,結果他跑了全台灣三百六十幾間宮廟都很熟了,回來後跟另外一位同參分享,跑靈山的果報就是兩句話:「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聽好,是認真跑的那一種,如果只是在旁邊蜻蜓點水的不算。另外一個同參聽了就覺得奇怪,他明知道會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為什麼還要繼續跑,為什麼?吸毒的人知道吸毒會怎麼樣,還是繼續吸啊!已經沒有辦法,上癮了,要戒毒很難嘛,短短的時間讓他覺得不好玩,趕快拉出來就還來得及。怎麼改善才是重點,不是現象如何,所以我才跟你再三強調「平常觀」,嗡嗡嗡……,不理它、繼續念我的,嗡嗡嗡,……把它拉回來就好,念念念……想到要喝下午茶,「不行!不行!」這樣就好了,把它當做「下午茶,不行、不行」這樣就好了。久而久之你在「經」裡面就會得力,得力之後整個狀況就會比較淨化,就比較沒干擾,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不是說每個人都會這樣,是你這個生命體過去一些因緣的必經過程。說一個理讓你了解就好,若要深入了解再說。

所以我要反問你,你聽到音聲的感受是什麼?

學員丙:我聽了很歡喜。

師父:「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所以你不是凡人,你很歡喜就是踴躍歡喜,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而且你除了歡喜心外,還有一種不陌生感……。

學員丙:對!

師父:不陌生感表示什麼?可能過去生也聽過。為說法故,讓你知道一下,你光是看到我就滿心歡喜了,我都不用說話,在那邊的時候就這樣了。

學員丙:對!

師父:在那邊時,他又沒說半句話,我怎麼知道他的心境?我如果亂說,他說:「沒有哦!不是這樣」,那我豈不是被抓包?就是說「通」嘛,我們要把握一個字――「真」,「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所以,要了解別人最簡單的就是把對方當做自己,等同心看待。「當做自己」還是方便講,對方就是自己,整個虛空法界是一個有機體,眾生不了解彼此,不了解就很難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了解還不見得可以幫助你,不了解更不用說。「不了解彼此」就是眾生把自己當做自己,他忘記整個生命就是自己一個,他把一個眼睛當做自己,鼻子是別人,嘴巴是另一個別人,彼此不相干,但是當鼻子在爛,爛到這裡(靠近眼睛),他才發現:「原來不是別人,是我自己。」所以我剛才不是講,世出世間只有一種行業叫服務業,別人在爛我們就要趕快去幫助不要繼續爛,否則等爛到我們感覺到已經來不及了。

用一種同理心對待眾生,你就很好了解對方,那你說為什麼?沒有為什麼,本來就是這樣,你說:「你怎麼知道?」我就是知道。在他們的世界就認為是不是有現什麼相給我看?有聽到什麼聲音?都沒有啊!看不到也聽不到,但就是知道。所以佛家說末後的境界就是「自性通」,一念自性通,為什麼叫「自性通」?因為是本能,每一個人具足的本能,所以本來就有。「離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我說白話一點,離開一切的妄想、分別心,你就回到自己的本能,那個本能就是三明、四智、五眼、六通,就都知道了。

總是希望有一些正向的幫助,這比較重要,很多事情要合緣,奠基在合緣的基礎上去超越,不然請你去讀《楞嚴經》你要嗎?看到《地藏經》還是比較歡喜。「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惟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所以藉著我們適合的工具去成就,那是最好的,每一個人適合的不一定一樣,因為過去生中的因緣不同。

我剛剛說《無量壽經》後面那一段寫的:「若有眾生得聞佛聲,……」,很多人會唱,你如何判斷是不是佛音?很簡單,《無量壽經》有講到八個特色,自己去看就知道了,如果不符合這八個特色還說是佛音,就誰也不用和誰爭,依經典說的算數,依法不依人。至於境界的問題,你說我們怎麼知道是佛境?沒辦法說,唯佛與佛能究竟,佛與佛知道而已,菩薩也沒辦法了解佛。你說要如何確定那些境界?其實不用去確定,你只要知道怎麼做就好了,做到有一天自己就會知道了。

易感體質要把它調整一下變成敏銳的體質,由敏感變敏銳,敏銳是收放自如;敏感是受外境的干擾,自己無法自主,所以它在一線之隔而已。你就把握一個重點就好,凡是我們在參的、在修的、在應的,都不離「要離貪、瞋、癡」,用這個最大的原則,我做這件事情也是為了修掉我內在的貪、瞋、癡,我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這樣,如此去訓練,我們自己就心口如一了,心是意嘛,口是身行,也都如一。人家在說的「三密」是什麼?「唵、啊、吽」,身、口、意都一如。

念佛就是要念到身、口、意都一如,在嘴裡唸的不叫「念」,那叫「誦」,誦經跟念經不一樣,誦經是嘴裡唸出來就是了,念經還要現在的心有(今心),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是念佛,都是在誦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為有唸有保佑。

學員乙:這樣唸會不會唸錯?我那天騎車經過〔墓仔埔〕(台語:指墳墓),覺得怪怪的就一直唸,越唸越覺得雞皮疙瘩都起來,本來沒唸還不會,越唸就越冷起來。

師父:那就叫什麼?太歲頭上安頭,多此一事。念佛是為了讓我們心清淨,我們如果心清淨,多一個念佛就是不清淨。

學員乙:我經過兩個〔墓仔埔〕,路很長,那邊很多墓地,就好像聽到有人在敲牆壁、在蓋房子,但又看不到什麼,等騎到墓地旁邊又靜悄悄的,也沒看到人,我很害怕,就開始唸、唸……,越唸就越冷。

師父:那叫疑心生暗鬼。

學員乙:我以為是唸錯了。

師父:我們就平時念,你若平時有念,你走到那裡都很自然,就不會因為這樣又有一個相對應。你說的那個現象就是我們突然生起這個念頭就又加深那個的反射,所以你就起雞皮疙瘩。平時要練功夫。

學員丙:清明節快到了嘛,我們有時去靈骨塔祭拜祖先,沒唸還不會,越唸腳就越麻,進去那個塔裡面會這樣子。

學員甲:有人說去住旅館時,一進去就要先說:「不好意思,好兄弟,我晚上要住一下。」

學員丁:我和朋友去日本時有帶小孩去,我孫子整晚都不敢睡,導遊就說去到房間時,門一打開就先說「請」。

師父:我們這裡有人放CD就解決了,所以,科技是一件好事,什麼能量能夠複製?音聲的能量,用CD將音聲複製就可以帶著走。如果是氣功,一個一個發功,發到最後我先慘,發功十個我就虛脫了。若是音聲的話,你一千個、一萬個一起來,唱一次就解決了。氣功能夠錄製到CD裡嗎?去到旅館,氣功趕快播放出來?音聲就有這個好處。所以為什麼有「音聲」這個法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是文殊菩薩特別為娑婆世界眾生選的殊勝法門,楞嚴二十五圓通末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六根、六塵、六識再加上七大,總共二十五個,眼、耳……耳朵是第二個,為什麼把它拉到第二十五個?就是壓軸,戲劇的高潮都是最後才出來,如果演兩分鐘就出來,人家就不要看了。

在娑婆世界音聲很殊勝,這不是我說的,是文殊菩薩說的,所以我們就用音聲的方法。音聲也是只有一樣,其實是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叫做「總持」。「三密」三而一、一而三,拓寬,心、佛、眾生一如。藉著這種心境,平常你們說的那些都是在練功、練習,練習到一個程度就有辦法跟人家比武,當然不是勸人去比武,但是要有備而無患,練「心清淨」的這個功夫。道家是用一些外在的氣來導回心的清淨,佛家是直接教我們心清淨自然導萬物,最終末後都一樣,可是過程中方法、理路不同。所以你說的那個,只要音聲一唱下去就解決了,該閃的閃、該提升的提升、該安心的安心。

學員乙笑:就不會唱啊!

師父笑:如果你會唱也不用唱了吶,你自己就是了、就沒事了,就不用再多一個「唱」,唱是為了對方好,又不是為了自己的心會亂。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公益必自昌」秉持這兩句去行,就沒什麼事不能解決。越簡單越好,不要舞弄得太複雜,一通一切通,重點要把握住「萬宗不離其一」,不要在末梢枝節逐項去琢磨,把握這個「一」,所有的都能通。

少陵師兄:師父,我後來想想,Po那些照片好像不太妥。

師父:什麼照片?

少陵師兄:就是我Po在師父部落格裡的(世界海微塵剎土),那是我自己認為的,但是後來像○○一直問我那個是什麼?那個又是什麼?

師父:其實還好啦!因為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那是一個對有為法的認知,它沒有對錯。有時候有這些外在有為世界的引證,也容易讓無明的眾生對佛法生起信心,乃至也更鼓勵科學家做更深入的研究,不要將科學、佛法切成兩邊,有時候科學來印證佛法。事實上,佛法不僅是最高度的哲學,還是最高度的科學。一個中性的現象本來就這樣,如果我要雞蛋裡挑骨頭,我還是有辦法挑出骨頭,就做該做的而已。所以,秉持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在心的完滿之餘,同時去周全事相,事相在有為的世界、對法的世界很難有你們所謂的邏輯認知的美滿。○○問你,其它人有問你嗎?

少陵師兄:有人說我著相。

師父:就有人會問、有人不會問,你如何滿足所有的人?就把自己做好就好了。

雅聰師姐:師父,剛剛的第二句話是什麼?

師父:哪一部分的第二句話?

雅聰師姐:多行不義必自斃……

師父:多行公益必自昌,或者是必自益也可以。我們的人生觀比較是這樣,上功不昧下行,其實是不二,無裡無外、無出無入。所以若是你們說的「定」,就是一般知道的……(師父問少陵師兄)你讀過《楞嚴經》,有一個名詞叫「首楞嚴大定」你知道嗎?「四禪八定」有聽過嗎?「四禪八定」都在輪迴的世界,「首楞嚴大定」超越十法界。六道輪迴上去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再上去,所以惟是一定而已。好比六祖「惟求作佛,不求餘物」,要有那種氣魄,如果要修禪定,「首楞嚴大定」就解決了,哪還在那邊初禪……再修一下二禪……四禪,「在色界天了,好棒!和大梵天王做夥伴」,然後再加緊腳步,八定、四空定,哇!真冤枉,非想非非想處天,福報享完直墮地獄,中間都不用經過,那個福享盡了直墮地獄,因為他沒有積福、反思的機會。所以,你說那種福報是好還是不好?要看角度,如果他前世沒有這麼修,又怎麼會有這樣的福報?不過,不究竟啊,所以那個福讓他不知道成長,就一直墮,這叫做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所以這都在四禪八定的範疇內,要超越!

名詞不重要,我們用世間的理體文就好了,「貪瞋癡」有時候也很抽象,就妄想、分別、執著心較少就解決了,修行就是修掉這三個而已,沒什麼撇步。說更簡單的,所有的宗教在修什麼?兩個字──心量,一般說「心胸寬大」,就這樣而已。要心胸寬大,你不能不去逼著自己把自己的自私自利放掉,自私自利越重的,心胸就越不寬大,越輕的就越寬大。以世間的用詞來說就是這樣,有些佛家術語聽不懂就放下沒關係,為什麼?「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所以要符合現在時代需求,它們表達的都是同一個理。否則如果要用佛法以前的文字,那更沒有人聽得懂,佛法是變體文,已經很方便了,不是文言文,否則現在的人聽不懂。

人家說時間到了,看大家最後還有沒有什麼問題?(師父問Sona師姐)妳現在是唱得如何了?好像也沒什麼進步。「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一定要去體諒這一點,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有第一名也有第四十名,你不能說第四十名的是老師教不好,是要靠自己精進。如果說不會,心裡沒有這個動力或是沒有這個能量灌進去,那是我對不起諸位。如果說已經灌進這個軟體了還不會,那是自己訓練的問題。你教我畫圖嘛,你教我什麼顏色該怎麼調,但是我沒有去畫,我就不能怪老師。所以,去長養一切諸善根。

雅聰師姐:師父,為什麼園長說他會擔心我被騙?

師父:因為他站在他的角度,這樣而已。對法的世界裡,妳如果比較好,另外一方面是不是我比較欠缺?說真的,這個園如果沒有妳早就倒了,妳是一個軸線,妳周邊的這些同參好友大家挺妳、幫著撐,如果靠他自己去執行,早就倒了。假若妳有自己成熟的意思與我違背,妳是不是就自己飛出去了?我當然怕妳被騙。在他的角度妳是被騙,在妳的角度是期望對方頭腦清醒一點。對法的世界,真的啦,沒有對錯。

雅聰師姐:是不是我表現出來的樣子讓人家覺得我沒有……

師父:如果我們擔心自己表現出來的樣子,就自己慢慢去修正,包括說鋒芒不要太露,樹大招風,這是真的。很多事情我們知道就好了,要不要顯於外再說,要去判斷我顯於外的時候是對事有幫助的?還是徒增誤解的?

雅聰師姐:所以這個地方要修正。

師父:對啊,不然我問妳,之前我牽狗去散步時,妳在路上遇到我,妳會覺得我頭上寫著兩個字「修行」嗎?

雅聰師姐:不會。

師父:對啊,如果一個修行人讓人覺得越修越像修行人,那就失敗了,如果越修讓人覺得越容易相處、越平常,讓人看不出他是修行人,那就值得學習,這也是我們自己要努力的,本來就這樣。好比昨天有一位蔡師兄來,我不認識,已經六十幾歲,他說他有一位師父是上師,非常高尚,路邊攤的不吃,只上餐廳。這樣我就知道了,就知道他修到哪裡了,你們聽得懂吧?這樣就好了,也不用再論了。某某上人,人家說他是普賢菩薩再來,他喝茶只喝第二泡和第四泡,其它都不喝。幫幫忙,普賢菩薩修「普賢十願」成就,祂也教「普賢十願」,其中一條叫「恆順眾生」吶,我還挑第二泡和第四泡?所以,依法不依人,名字當然我不講,是為說法故,舉這個例子來告訴你們。所以,假若修行有層次,我們對自身的期許當然是要層次高一點,層次高一點,生活就越來越平常。

雅聰師姐:大智若愚?

師父:也可以這麼說。上善若水,不要稜稜角角的,「方」是對內、不是對外,「圓」是恆通(內方外圓)。聰明難,糊塗真的更難,你沒看我們有時候也裝得傻傻的。我曾跟○○○講過,趴著趴著比較不會中彈,要不然若全世界的人都要找我,我不先累死?就有緣人就好,我們期望身邊的人幸福美滿,這樣就好了。你們幸福美滿,你們自己又有身邊的人,不需大家都期待我嘛,你幸福美滿,你身邊的人又因為你而幸福美滿,這樣就好了。那他們又有他們身邊的人,延伸拓展出去就好了。所以,有時候跟人相處就是這樣,得過且過就好,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對別人……都好。

有一次家勝說我一件事情,我也沒注意到,有可能你(家勝)忘了,但是我說了你一定記得。好像是說到「吃東西」,你跟人家說從認識我到現在,人家請吃東西時,「不用問 師父,他什麼都好,吃這個好不好?好啊、好啊!吃那個好不好?好啊、好啊!沒有一樣不好」,就這樣啊,所以走到哪裡都很歡喜。假若你是高級的才要吃,路邊攤買的、夜市十元的就不要,同一樣東西就非得要「華珍」的,這邊「華珍」算是比較有名,那還要修嗎?

我們說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人的存在是為了大家好,而不是我認為什麼是理想,我一定要怎麼樣。大家「有沒有那個緣」的狀態,也是緣決定,不是我的意思決定,即便這個緣不具足,就「好好做自己」這樣走下去,未來會怎麼樣,得失從緣,那不是誰跟誰的問題,是緣分不具足,不具足我們就要放下,我們下面還有一片天地要走。如果緣分具足就繼續,不具足就走我們自己依止的那個部分,不能感情用事。

我和你很好,我每天殺人放火,「你挺不挺我?不挺我沒義氣哦!」所以不能似是而非。什麼叫「義氣」?失去了義氣才要義氣,就是現代人都沒義氣了嘛,所以才要一個義氣框架回來。真如本性是自自然然,本來就不會有所失當,所以幹嘛來個義氣?孔子當時說「禮崩樂壞」,現在連禮樂都沒了,哪來的崩壞?要崩壞也要有個禮樂,對不對?所以那時候制禮作樂,現在就不用期待太多,只要秉持孟子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燭光,「識得一,萬事畢」就沒事了。除非有人需要我才會有事,沒人需要我就沒事,趕快將頻道切掉,好,該走了,諸位自求多福。本來就是這樣,天黑了該睡覺,手機就關掉了,不然要怎麼樣?除非真的有人需要、有那個緣要二十四小時開著,你看多累?所以你們若有福報可以關機,我也很羨慕你們。

師父問學員丙:你曾在外面聽經嗎?

學員丙:很少。

師父:但也曾、有經驗嘛,和今天聽的有何不同?我一生只說法、不講經,我不看經又怎麼講經?那你會覺得奇怪:「沒看經卻能說法。」十二部經藏之中,乃識得本心,不識本心,說法無益;不識本心,縱說得十二部經藏,亦是魔說。我前面不是說了?五祖弘忍說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則名天人師、丈夫、佛」,佛需不需要講經?祂可以講經也可以不講經。很多事要自己去參,「參」具體說就是體會,我用比較簡單你們能了解的講法是「體會」,不然大家都不知道什麼叫「參」,若用比較佛學的說法,什麼叫「參究」?世間話「科學研究」,佛家不講研究,因為研究落在思想,就錯了、障礙了,佛家是叫我們離心意識。「心意識」是什麼?分別、妄想、執著的心,離這些心去研究叫「參究」,很難吶!

《心經》你們看過、聽過嗎?第一個字「觀」就做不到了,離心意識的觀察叫「觀」,做得到嗎?如果沒本事做到,接下來的都不用講。「觀自在菩薩……」,如果沒有離心意識就無法自在,菩薩是覺有情,你如果沒有離心意識要如何覺有情?都是多說的。那如果會的,後面也不用念了,《心經》第一句就全部說完了,後面都在解釋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都不知道了,何來「照見五蘊皆空」?觀照而後照住,照住而後照見,前面觀照都沒辦法了,如何照見?後面才來形容祂的生命體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等等。那十方諸佛是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說佛法修的只有兩個字──「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叫做「無上正等正覺」。證得一切智(正知正見)是阿羅漢、道種智是菩薩、一切種智是佛(妙覺)。所以,有正知正見才是阿羅漢而已,阿羅漢連妄想、分別都還沒斷。

有時候我們講的一進入就是「一乘圓教」――佛家的最高領域,然後再慢慢的說下來。所以你會發覺,「淨土」大家都在說,他們比較少聽到我說「淨土」,我如果說「淨土」就是像剛剛那樣,是一乘圓教的淨土,不是俗諦的淨土。俗諦的淨土是讓你還有個依賴,一乘圓教是「欲得淨土,當淨其心」,自己要先淨心,隨著自己的心清淨,佛土就淨了,解決!這種人絕對往生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以上,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已經很不簡單了,還有一個「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那個一進去就是上品了。九品嘛,上品上生、中生、下生,中品上生、中生、下生,下品上生、中生、下生,一進入就在最高層。

師父問學員丙:外面一般人家上課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這樣一直唸嗎?

學員丙:對啊!

師父:不同層級,都合理啦,我們幼稚園的時候也是要老師唸一句,我們跟著唸一句。不過,我是把諸位都當成上根的人,佛見眾生都是佛,那不是上根的人嗎?諸位都是毘盧遮那佛示現再來,來教我,只有我是學生,感恩諸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