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農曆四月十六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May 29th, 2010 ( April 16th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 99年5月29日 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弄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SONA師姐音聲唱頌
女淇師姐音聲唱頌
阿雲師姐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山高豈礙白雲飛,竹密不妨流水過,所以你在人生當中,逆境,順緣,逆緣,順境,其實一如。萬般皆由心所造,所以我們的境緣其實是我們的自現,所謂的自現境。那緣呢?人事環境;境:物質環境。所以我們活在這個六道輪迴裏面的眾生,總是被這些形形色色給干擾,外是相,老袓宗講一句話,相由心生,那相不是只有我們這個肉體,這個臭皮囊,它是一個最小最貼近的相,有些女孩很愛漂亮,她不知道最好的美容的方法,就是有一顆美好的心,心現識變,一切諸法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所以,會的人是從一心轉起,不會的人是從無量無邊的色相去調節,那調節到最後有沒有用?還是沒有用啊!因為我們從投影出來的螢幕要去改變它是不可能的事,我們要去從底片徹底轉換,那底片是心,投影出來的螢幕是我們的人生的境界,解鈴還需繫鈴人。
所以,用一種比較開闊的心境,在隨緣裏面去了緣,了結也好,明瞭也好。透過了緣的狀態去提昇,去~棄因絕果,做一個超越的生命狀態。事實上,有沒有一個地方或一個境界可以超越,事實上也沒有,它只是放下而己,回歸嘛。
所有的名詞都是設教,設下一個教育的表法去引導眾生,所以隨心,隨眾生心門,引入一乘法,一乘是什麼?(唯求作佛,不求餘物)。那個求還是方便說,因為本來是佛,理當是佛。
理當是佛,用亦當是佛,所以體用不二,心動亦是不二,心是動之本體,動是心的作用,所以我們的作用是來自我們心現識變。我們說:見分,相分,自證分,它在阿賴耶識裏面有四個分佔了三個,還有一個所謂的叫做證自證分,那是我們的悟性,覺性。
所以佛者覺也,這是我們的靈覺之性,那叫做佛。它無關乎宗教,設教本是教心,為了標的,我們說標準的標,導正我們迷失的心,佛與眾生唯一差別其實是覺跟迷的差別而己,迷失了~我們墮入了眾生凡位,覺悟了~我們提升契入聖位,聖人沒有這些得失心,所以他不為這些業力所影響。
所以,一旦入為聖位,一切業拘他不得,業是結果,善有善業,惡有惡業,只要有一個業,它就產生一個障礙,只是因為善來障礙我們,還是因為惡來障礙我們的差別而己。所以兩邊不著,中道亦不存,的的確確把自己生命狀態拓寬。
心量大福就大,那福至則心靈,那心就比較靈驗,心靈就開慧。所以福慧要雙修,階段性福在慧先,因為貧賤修道難,富貴修道也難,可是剛好大部份都是小康家庭,小康上不上下不下,換言之,苦樂參半,苦樂參半還可以維持生命,然後也可以去體會苦、也可以去體會樂,體會到苦的時候,我們有離苦的心,體會到樂的時候,我們有得樂的心,所以離苦得樂。
所以瞭解了人,人道亦復如是,人生有富豪也有貧賤之人,那我們剛好在小康這段~很幸運。若六道輪迴來講,有很幸福的天人,也有很悲哀的三惡道,那人又剛好在中間,所以也是很幸運,佛家講:人身難得,很少說神身難得,更少說地獄身、餓鬼身難得,大家不想要的,就沒想要去難得了。所以「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中土難生,現在的體會就越來越重,為什麼?中道中道之所在,即為中土,所以什麼是中道?中道其實兩邊不著,中道亦不存,那叫中道,一般人說的中庸之道。可是,這樣講對我們現在的人還難免抽象,所以我們才用一個「依偎~依靠道德良知教育的地方」,方便比喻叫做中土。
那現在多數的國家,並不認同、也沒有去推行所謂的道德仁義禮智這些價值觀。多數的國家……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常出國,環遊全世界的,可以去體會到,因為我們長處在井底,所以有時候我們是井底之蛙,不太了解原來世間這麼亂,當然有黑暗的一面,就有美好的一面,所以原來世間還是這麼美好的。所以我們又美好又黑暗,這不就自我矛盾,對不對!
所以你們才去了解真的是「萬法由心所造,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心想變現出來的,它又是虛幻,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叫我們應作如是觀。我們有常常如此的看待,我們的心就比較容易放的下。我們常說的:「看卡開(台語:看開一點)」,不會被我們發生的周邊人事物來〝甲咱礙〞(台語:妨礙我們),〝來乎咱煩惱憂鬱牽掛足鬱卒〞(台語:讓我們煩惱之意)。
那這件事情好像跟年紀無關,要不然你們問他們(做問卷調查),(師父數現場的小孩,示意向小孩做問卷調查)這裏有五個小朋友,其中有一個比較大,所以不列在裏面,五個小朋友你們問他們有沒有煩惱?你們不時都看到他們皺眉頭,你們那麼〝細漢〞(台語:年紀小)是在煩惱什麼?他們攏嘛煩惱,對不對,像那個茶倒完了,沒有茶可以倒了,(現場有一位小朋友把瓶裝礦泉水喝完了),是不是這樣。
煩惱~ 煩惱是我們與生帶來的習氣,聽好!是習氣哦!不是說人本來就是這樣子喔!是人性本善,那有些人說根深蒂固的,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事實上,應該是確切把它理解叫習性,習性難移,那「難」不是不行,它只是難而己。
換言之,「難」就有另外一個面叫可能,那「難」不太可能,它還有一個可能性,所以我們眾生的惡心所比較多,有二十六個,善心所才十一個,就像道脈說的三魂七魄,三魂好的,七魄壞的,換言之,惡的力量的種子多過善的。 (種子是對本身來講),那環境,環境叫緣嘛,惡緣好像打開電視也多多少少是八十分以上是惡緣,你們看到都是不好的。尤其是最近看電視,不是那個死的,就是去跳下來的,要不然就是被殺死……,都是這種。
無形中,善因遇到善緣,它才結善果,那惡因遇到惡緣,它才結惡果。換言之,善緣遇到惡因,它也不會有事情啊!惡因遇到善緣,也不會有事情啊!換言之,因緣生,有因遇到緣才結果,所以,一般不太懂得直接修心的人,他至少要去懂得避緣,或者是創造緣,譬如說,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我們因不要有,種子不要丟,你再怎麼澆水施肥都不會長大,都沒有發芽的機會。
所以,你不要丟惡的種子,不要造惡因,你再遇到任何惡緣,通通不會有事;你不要丟善因,你遇到任何善緣也不會有善的結果,是那個意思。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比較失落,什麼都不要丟,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善業會轉化成惡緣,惡業如果被一個有智慧的人遇到也會變成善緣,那叫做「逆增上緣」。
換言之,我前面講的這段,是我們還沒有覺醒出來!我們還沒證成那個有智慧的人,我們更要有頭腦,我們說沒智慧至少也要有常識、知識。要去了解,了解我們就可以去避免,二十六(指惡心所)遇到百分之八十(指惡緣)的機會很大,七相對三(指三魂七魄),七遇到百分之八十的機率也很大。所以,現在的人,憂慮煩惱牽掛的習氣比較多的原因就這樣。
六道輪迴的故鄉在三惡道,三善道是頭出頭沒,那個頭出、頭沒是什麼?就像一個人在游泳,(你們裡面有很多會游泳的,我是不會游泳,所以把我丟下水,我不知道會怎樣?)沉在水裏面幾乎是八、八到九的比例,所以頭出是善道,頭沒是下啊!甚至,常常也會整個身體在水裡面比較多。所以,一個游泳的人,不可能整個身體站在水的上面,你們不曾看過這樣游泳的吧!(現場同修笑)對不對,就算水上芭蕾也是這樣,出來一下,所以這個叫頭出頭沒,在水裡面叫三惡道。(時間跟比例是這麼大)。所以能夠當人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們若沒有去了解這些,我們很難去體會佛經為什麼講「人身難得」,那有什麼?當然不能用台灣比喻,台灣〝甘那〞(台語:好像)缺少小孩,現在在全世界生育率最少的。不過,相對其它的生物,我們人好像多到不行,相對其它那些稀有動物,稀有動物恨得牙癢癢的,都是你們人越來越生越多,佔領我們的森林,污染著我們的世界,所以人身難得。
我們說地球,不是看地球人,還有外星人,這麼多人若死掉,要跑去那裏?隨業受報,隨著他的業力引導,業力就是總能量,業力是結果的力量,結果就是總能量,所以,佛家跟我們說,「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其實是業把我們帶領,隨身是一個方便講,隨著我們的身,其實不是,是業力變現出我們的身,要倒過來講,業力這個總能量。我們講三惡道是故鄉,換言之,我們造的惡業比善業多,所以我們去三惡道的機會就比較大嘛。
所以,為什麼習性難移,就是因為我們三惡道的習氣太深厚。所以即便上輩子很精勤努力(當然有些人上輩子去〝黑白〞(台語:喻亂七八糟)過日子,不夠精勤努力,從天上掉下來那種),好不容易上輩子從三惡道爬出來了,這種就是非常努力了,然後去升級,還勤修十善中品、五戒,所以才有資格,十善中品、五戒這個能量,把我們分發來到人間,讀這一班(做人),人道這班不是指我們這一班,外面也都是人(師父意指不是只有在這個共修教室)。
可是來到這個學校,不見得會遇到正確的課題,就比如說,我們去讀書,有朋友(習氣更深的朋友)邀我們去翹課,要不然上課找我們去打撞球、打電動,我們以前打電動,我們學校外面的店生意都很好,打快打旋風(電動遊戲的名稱),我還記得,那時候很熱門,(快打旋風),所以撞球店跟電動玩具店通常合在一起這樣,所以常常翹課,翹課就沒有讀書,沒有讀書考試就考不過,就緊張了,(後來)就被留級,留級再考壞就會被退學。所以,你們上輩子若是人,現在就叫做留級,你們上輩子若是天仙、天神,現在就叫做退學,你們是從天仙被退學出來,沒辦法繼續讀,你們上輩子若是豬、狗,這輩子就叫做升級,恭喜你啊!對不對?
所以要破妄顯正,算命的算我們上輩子是天仙下凡不要太高興,天仙下凡就兩種,一種是被當掉的啊!被退學的啦,不是當掉,當掉是留級,天仙下凡是被退學;一種是倒駕慈航,這兩種人的特性不太一樣,如果我們是第一種,就是可能是多數,就來這邊還會很痛苦的這一種,肯定我們掉下來是被退學的。另外一種就是算命的說我是天仙下凡,我這一輩子真的快樂到不行,然後我這輩子真的有能力去幫助所有的人,這種人是倒駕慈航的,所謂倒駕慈航是什麼?考到學位,他現在回來教學生。
譬如說:同一個學校,有學生跟老師,那老師是不是早就畢業了,考到文憑了,有那個能力了,有能力再回來嘛,回來這個小學,教小朋友小學生,這種叫做倒駕慈航,這種就比較沒痛苦,當然我們是比喻,比喻之所以是比喻,就是不是真實,是透過比喻讓你們去意會,所以叫比喻。要不然有人就會雞蛋裡挑骨頭,就一直說:「沒有哦!現在做老師也很多痛苦耶」,對不對?
確實現在當老師真正有很多人都有很多痛苦,因為小孩〝歹教〞(台語:不好教),現在的小孩〝歹教〞,就是被我們教出來的,我們把孩子教到很難教,我們還要再教他,所以兩個在那邊〝凝〞(台語:氣在心裡),就說老師不好相處。所以,這個通通在習氣的範疇裏面,我們有那個根深蒂固的習氣,我們一旦沒有遇到~剛才說的兩項:「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我們沒有遇到中土,我們就失去了正確的知見(正確知見成長的機會我們就失去了)。「中土難生,明師難求,佛法難聞」,沒有中土,佛法很難聽聞得到,換言之,沒有中土,也很難遇到明師──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導師、教師、教員這樣講,換言之,他是過來人。
很多人把這四句省略變成所謂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也沒有錯?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它告訴你原因跟結果,過程就直接跳過,為什麼?想當然耳,你本來就該知道啊!殊不知我們現在的人根性不足,不比以前,想當然耳,我們真的是不知道,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己得,是不是佛法己聞,不盡然嘛。所以中間的過程就是中土難生,明師難求,明師可以去開示,讓我們理解佛法,所以佛法就可以聞得到。
佛者覺也,換言之,回識一智,智慧而己,不是這些因果的問題。那聽好!我不是說沒有因果,是要超越它,剛剛講,在隨緣了緣的生命狀態裏去棄因絕果。換言之,是什麼?隨份過日嘛!隨份過日,安守本份,一切接受的狀態下,你才能去棄因絕果啊!
如果不隨份,現在的人妄想紛飛,換言之,有一個所求,就不容易隨份,那這個所求跟所謂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的那個求不太一樣,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的求,是所謂如理如法,如理如法一定是不離那些奉獻、服務、布施。我們講的,總和的佛法亦是如理如法的求,換言之,學佛要幹什麼?要得到幸福美滿人生嘛,透過幸福美滿人生的基礎,去提昇圓滿的人生,圓滿的人生「人」也許要再昇華一下,圓你圓滿的生命狀態,所以,圓滿的生命狀態不見得是人的生、人的一生或是人的身體,不一定是這樣子而己,那要隨緣,那個是看這個圓滿的生命狀態它有什麼「緣」,它才化現,所以「應以什麼身得度,則現以什麼身為之說法」。
換言之,在鬼道有一種生命狀態叫做焦面大士,那焦面大士就是你們所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喬裝,喬裝聽得懂嗎?喬裝就是化裝,像現在中天娛樂台那個,畫到讓你不知道是郭子乾還是蘇貞昌,那焦面大士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換言之,祂面對這些惡鬼啊,大家〝歹甲那啥〞(台語:形容很兇悍),祂還在慈眉菩薩,就沒人要理祂,所以祂就要比那些更兇,示現一個鬼王,用一個鬼王身份去教導發育它們,那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則現以什麼身為之說法」。譬如說,我們現在的人道就好了,你若在工地做監工,你在那邊溫文儒雅,沒有人要理你,你就要和人家翹腳嚼檳榔,這樣人家才會聽你的,乾脆聽你的,那你的工作可以做好就好,可是你不能受污染啊!
所以地藏王的行業不好當啊!因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對不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渡盡,方證菩提」,不好當是因為我們若入地獄,我們就多一個地獄眾生,就回故鄉啊,你們知道嗎?回三惡道、六道輪迴的故鄉,我不是說針對生命的故鄉,所以,人貴以自知(自知之明),我們若是怨天尤人,我們就不知己,我們如果會怨天我們就不知命,不要先說知命,我們得先知己,了解自己的生命狀態,然後要往哪裡走。所以,知己知命者,不尤人不怨天,這是一個檢測。
所以,佛法理論它是一個高度科學,它最後講求驗證,實驗證明它,那實驗是誰實驗?自己實驗,誰證明?自己證明。所以,科學講究如此,佛法更是如是,未解之前,信與不信皆是迷信,我們要給自己一個空間,去了解那些義理,然後去落實它。落實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當中有什麼變化,一個善因它就會遇到善緣變現出善果嘛!這個還是靠自己去驗證,那不是聽人講的,當然有一種人比較特殊,他善根深厚,他不用去驗證他就相信了。那有一種人,我們說的,比較因緣淺薄,他再怎麼實驗一百次都是對的,他還是否定,有啊!現在的社會就是都這樣啊!這叫做〝九怪〞(台語:意指冥頑不靈)。
所以,上識予以示轉,中識予以勸轉,下識予以證轉。上識示以法,下識顯以通,為什麼要到顯以通呢?就是一般說的神通,就是要證明給他看,下下士,證而不轉,己經證明了還是不能轉化嘛。所以,一般佛家來講到三轉法輪而己,就是所謂的示轉.勸轉跟證轉,那好像還沒有出現四轉的,因為第四個沒有轉嘛!證而不轉,所以就不列入在三轉法輪裡面,人家都己經轉了,對不對?希望我們不要當三、四種,不要聽說我們不要當第四種而己,我勉強還可以當第三種,(眾笑~)所以希望在最底限也能勸我,我就要趕快轉化人生了,不要到要人家證明給我看。人家會說:「我哪那麼閒證明給你看」,對不對?
生命寶貴,時間~我們講:大禹惜寸陰,吾輩當以惜分陰,因為大禹是聖人,他做得到惜寸陰,那我們很難做到,所以,我們退而求其次~惜分陰,換言之就是說,人家若珍惜一粒米,我們至少不能低過兩粒米嘛,我們不夠一粒,二粒也要給它吃乾淨,像〝囝仔時準〞(台語:小時候),吃飯時常聽長輩跟我們驚嚇,說(吃飯)掉了滿地,〝吃甲親像貓仔面〞(台語,意指滿臉都是飯粒),不過,你說這樣好不好?就某個層面來講,迷信也總比不信好,真的啊!當一個人怕他長大(尤其是女孩)變作〝貓仔面〞的時候,他會很〝儉食〞(台語:珍惜食物),那透過這個好像不是真的會變成〝貓仔面〞的一個手段,促使他去珍惜物命、愛惜物命的時候,愛惜物資也是一種布施,那布施是因,福德是果,一個比較有福的人,他的人緣就比較好,他的人緣若比較好,那就不是他外表美醜的問題呀!那是一種氣質啊!
換言之,美醜沒有定數,也沒有標準嘛,所以,唐朝就愛比較胖的,現在就愛瘦到不行,現在的模特兒好像都很瘦,有時候不是很健康。所以,不要說親戚,在很多時尚界也是這樣子啊!都己經不支倒地了,他還是要繼續瘦下去啊!我們適可而止,就是說無過之無不及,才是中道。那中道用在人生的所有都行的通,中庸中庸,人在自知的底層,他比較容易去知命,換言之,他會比較認命,認命不是很消極的看法,相反的,認命它可能是一種很積極的人生觀,它可以長養出最大的接受度跟包容力。換言之,我們人有最大接受跟包容的時候,我們業消的機會就提高了,業消福則來(業不消福不來),那福是什麼?是我們生命本具的德性德能相好,通通是本有的,是我們(眾生)去迷失了,都以為在外面,都往外求。
所以,古人畢竟是古人,畢竟有他們純質的一面,所以,相對的,也比較有他們的智慧。人家講:「越奸越巧越貧窮(台語)」,越奸越巧的人,他的果報可能就越貧窮。天公疼傻人,那個傻不是沒智慧的意思,那個傻是〝憨〞(台語) ──老實人,老實人叫傻人,老實人就不會〝想空想縫〞(台語:意指妄想),不會〝想空想縫〞的人,他的心是定的,心是定的,就是清淨,所以,「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他就比較有福報,好像老天爺比較疼愛他,老天爺哪有比較疼愛他(而)比較不喜歡誰啊!比喻說,我們用太陽來講,它好人壞人都照,對不對?紅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都是照樣照,除非你自己躲起來不要讓它照,它也照樣照,它也沒有因為你躲起來而不發它的亮啊!它還是照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當中的太陽系,這個小宇宙。偏偏我們有人被照得很熱,又對它破口大罵,熱的要死,〝歸粒汗歸粒汗〞(台語:喻很多汗水)一直流,偏偏沒有太陽又活不下去,這就叫眾生。
那佛菩薩是什麼?佛菩薩就用太陽去比喻,祂無私無悔,祂也無所求,祂也沒有因為照你就希望你對祂卡好一點,祂即便你對祂破口大罵祂也是照你,反正它沒有照你你會死掉,除非你躲起來,你若躲起來,若快要死掉時,你自己就又會跑出來,所以這個叫做隨緣,它絲毫不攀緣,緣份不成熟,它不會像線鑽進去你家內,它就在那裏等,所以,諸佛菩薩是無盡的耐心。
我們講的世間聖人──孔子,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即為不教,他就不教了。這麼傻。說這個角是90度(老師拿面前的桌子比喻),還問我這個角是幾度?現在又跟說這個角和那個角是一樣的,所以這個也是90度,「夫子!明白明白」,「那請問夫子,那這一角呢?」(眾大笑~)不以三隅反啊!當他問到第三角的時候,這一角扣掉,因為這一角是樣本,都還是在那邊,夫子明白,可是這一角呢?的時候,夫子就不教了,啊!這太笨了,等他那一天變聰明,悟到的時候,再來找我。
那佛是什麼?出世間聖人,祂不一樣,祂跟你講一次不懂,祂跟你講兩次,不懂講十次,十次不懂,祂還是很歡喜,跟你講一百次,講一百次講一千次一萬次通通不懂,你還是要了解,祂還是跟你講。這輩子不懂,下輩子祂會等你的(眾笑~),祂只是跟你講,當然就是這樣子,下輩子不懂,下下輩子繼續等,這一劫不懂,下一劫再找。
地球有所謂的成住壞空,可是我們生命沒有生滅,所以沒有死掉,它只是轉一個色相繼續去活而己,生命是這件事情,不生不滅的意思。所以我們講那是靈魂,人會死掉靈魂不會死掉,工具會死掉壞掉,靈魂不會,靈魂會帶著它的業力,就是祂靠著那些總成績,看要分發去哪裡,繼續去做什麼生物這樣子的意思。
可是這個是相對六道輪迴的想法,六道輪迴是靈魂,只要出六道輪迴其實也沒靈魂,所以靈魂還是會滅,那個滅不叫滅,是轉化而己,那換個名詞就變成靈性,靈性就真的不滅了,覺悟的靈魂叫靈性,迷失的靈性叫靈魂,靈魂有迷失不同不等的程度,所以才造成六道輪迴不等的生命狀態,所以,他的苦受跟樂受也不等,那是這麼來的。換言之,他的不等都沒有離開執著的心、分別的心、妄想的心,這三個具足根深蒂固,這三個叫做習氣,習氣很深,所以習氣難移,他沒有能力轉化。
成住壞空是所謂的中劫,佛家說的是大劫,一大劫是四中劫,一中劫是二十小劫,地球生成到毀滅,有的人是這麼講。深說,廣說,狹說,淺說各不同,不過,我比較喜歡用這個版本:地球從生成到毀滅乘以四,再乘以二十,再乘以四,這是一個大劫。所以,佛,一劫(大劫)這麼久的時間你都還聽不懂,祂會很耐心的,沒關係,下一劫我再等你,就無量劫這樣,一直等、一直等……,等不是等你變會了祂再跟你講,是等你只要想知道我就再跟你講的意思,你可能還是不知道,沒關係,我會再跟你講的。所以,就類似君子不妄語,君無戲言,這世間的角度都這樣子,更何況是出世間的佛菩薩。
當時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他說什麼?感恩啊!你成就我的忍辱,所以我下一輩子下一世一定要先度你,所以,他也履踐諾言,他下一輩子(就是這一輩子)的釋迦牟尼佛(悉逹多),當年太子,印度那個王子,他開悟的時候,菩提樹下五個比丘,他第一個度的就是陳憍如尊者,陳憍如尊者就是當年的歌利王。一個刂,我們講的脾氣比較不好,比較無理智的國王。為什麼會被割截身體,因為當年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忍辱仙人,修行者的意思,他修忍辱,然後講經說法很好,也很有智慧,有一天歌利王帶著他的宮女跟一些侍從,要去山林打獵嬉戲,打著打著,看到宮女都聽修行者在說話,他就〝起屁面〞(台語:生氣),他就認為修行者在拐那些宮女,在惑眾那個意思。所以,他〝起屁面〞生氣就把他捉走,一截一截割截身體,那這樣叫凌遲而死嘛。(忍辱仙人:)讓我死了吧!死的痛快就好了;(歌利王:)〝那通乎你呷那好〞(台語:怎麼可以讓你那麼好過),一塊肉一塊肉割,那叫凌遲,那樣多痛苦,也因為如此,祂有機會成就祂的忍辱般若蜜,所以,本來在賢劫第四尊佛應該是彌勒菩薩成佛,釋迦牟尼佛因為祂忍辱修的更深度,祂超越了彌勒佛,現在的彌勒菩薩,未來的彌勒佛,祂超越了祂,所以祂成為第四尊佛,彌勒變作第五尊成佛。那祂(彌勤菩薩)現在都在兜率內院,在那邊預掛。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祂就履踐祂的諾言,要度他(憍陳如尊者),所以第一個被度,開悟證得阿羅漢,就是憍陳如尊者,我們看人家這樣,人言謂之信嘛,對不對。所以現在我們人最欠缺的可能就是言行如一,言行不如一即為騙,所以說聖人先行而後言,賢人言而行,說到做到那個意思。聖人──我做到了,你不瞭解我才告訴你,有可能我己經服務你了,我才告訴你,我有服務,不是說,我要給你服務,你在那等,等、等,等兩年三年四年都還沒有服務到,這種叫什麼?叫做言而不行,是騙人。騙人就是一般我們這種凡夫,都在騙人。那剛才我們說的:「越奸越巧越貧窮(台語)」,如果我們連信守承諾都做不到了,我們怎麼去開創我們美好的人生呢?所以有時候,即便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我們都要去履踐,如果你沒有能力履踐,你要去跟人家講清楚。
佛家的心是非常細緻的,所以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嘛!他非常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學佛的人為什麼會比較幸福美滿,當然,你們不能看現在坊間錯誤示範的這一種,「師父你說的哪對?」我明明看到很多佛教徒都〝甘苦濟掛〞(台語:喻生命狀態不好,一堆煩惱),這是現在普遍社會。換言之,就是我們剛講的那個關鍵可能沒有,人身難得皆已得,中土難生好像也生到了嘛,明師難求求不得,佛法難聞聞不得,所以,後面兩個沒有,那佛法只是一種表相式的,可是偏偏佛法論實質而不論形式,聽好!它不論形式並不是否定形式,它只是告訴你說,兩個取其一的時候,你要偏重在實質,這兩個如果能夠同時去完善也很好。
為什麼?形式可以接引眾生,它可以利他利己,督促自己去契入實質,那有一種是已有實質,他也不必執著只是實質,因為他有實質了,有許多人跟他有緣,他可以去幫助他,幫助人還得靠形式,畢竟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像我們現在印像中很死死板板的,它可有可無,可是它沒有離開真如體性。換言之,它沒有離開我們的純淨、純善的本知、本有、本覺的這個生命狀態。
我們比較不講一般的基礎,因為基礎,人就有分別、有高下,其實基礎是為了要和人之間去溝通交流的一個用詞而已,換言之,基石即是,佛法是你基石的圓滿即是無上道的圓滿,所以它是不二之法,它有別於哲學,它超越當今的科學,那不是它不是科學,它是非常先進的科學,因為它沒有離開信、解、行、證,可以去證實到的即是嘛!它有基石,基石在倫理道德因果,倫理道德因果有契入的人,他才堪稱真的有智慧。
那第四個是智慧(前三個是倫理、道德、因果),有智慧的人才能去運用科學(第五個),而不被反撲,甚至有智慧的人才能去推行跟去發明真正對人類對所有一切眾生有利益的科學,有智慧的人如果發現這種科學不能利益眾生反而會害了眾生,他就會把這個科學毀掉,為什麼?他不會留一種傷害性的東西禍害子孫,那就是中國……為什麼現在的人有一個迷思,為什麼中國的科技遠遠落後於西方,那以前不是都好像蠻先進的嘛?那就是因為中國的古老祖宗有智慧,他知道如果未來的子子孫孫沒有仁義道德理智的基石,他就會亂用這些科技,最後搞到毀滅,地球已經毀滅好幾次了,很多的文明已經好幾次的毀滅了又重生又毀滅,這就是缺乏剛才說的那些。
所以,缺少前面那些東西(倫理道德因果),就得不到後面這些(智慧),不能得到圓滿的生命狀態。人往高處爬,那個真的這個高處,不是狹隘的所謂的一般世間這種的名聞利養──地位高,地位崇高,然後得到很多的利益,金錢什麼的,不是這些。
人往高處,那個是他的靈性,那是一般有學習淨土的人,他要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是你的靈性決定是提升的,有這個機率嘛。換言之,有提升的機率有沒有沉淪的機率?也有啊!那就是我們不要的。所以,靈性提升,心境界就提升了,那心的境界提升,一切萬法由心所造,你的萬法,這個自性能變能現,能生萬法,你的萬法就提升了,就美好了啊!
所以,心淨即佛土淨,生則決定生,你真的提升了,那你有沒有離開?你也沒有離開啊!那些來都用比喻,比如說:你看電視,你只要有遙控器,理論上是N個頻道,當然現在節目大概有一百多個,好,我們就拿一百多個(來比喻),只要你有遙控器你要哪一個頻道不行,可是你切第一個頻道,電視在你前面,你切第二個頻道,電視有沒有跑來這裡?你切第三個(頻道),電視跑來這裡,那不就嚇死人了,對不對?所以,其實那個螢幕就叫做境界,可是誰主宰?我們自己主宰,那個切遙控器就是我們的心現識變,所以,我們只是轉換頻道而已,你要看讓你歡喜的節目,你就自己轉嘛!你要看悲傷的節目,你也是自己轉出來的,我們常常看電視就〝調〞(台語:躊在那裡)在那裡。
譬如人家連續劇在那〝哭甲三暝三日〞(台語),在電視演了〝三暝三日〞(台語),當然我們才看了一個小時,所以,時空是不相應行法,所以才說有一個黃梁夢:以前有一個讀書人,要去進京趕考,考經過一個屋子,屋子裡面有一個修行人(道士),他在那邊煮黃梁,黃梁是不是黃高梁?不是哦!反正就是煮黃梁就對了嘛!黃梁沸騰的時間也並不會很久,讀書人就在那兒打盹,打盹就開始夢了,夢到他進京趕考,然後考上了什麼,又繼續夢..夢..夢..,夢完了他的一生,裡面有這些人生的造化、這些喜怒哀樂,通通在裡面,結果他醒來之後,那個道士跟他講:你夢那麼多有比較好過嗎?最後的夢還不是一場空,他就很訝異啊!怎麼這個道士知道他在夢,他的一生是不是幾十年了,對不對,我們少說有十年以上(後半輩子人生),醒來的時候黃梁還沒有煮好,換言之,就是說我們夢常常已經夢了一輩子,可是我們現實人生只有一分鐘二分鐘,這就是佛家告訴我們:「時空本是不相應行法」。
時間跟空間,本來就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是什麼?就現在的人說的抽象概念。換言之,美國的高度科學家他們在講:發現在某種條件之下,時間跟空間是不存在的,換言之,因為它不存在我們才有辦法去改變,其實也不用去改變,如果它鑿鑿之已存在,我們就不能去改變,就是說電視裡面螢幕真的有,你要怎麼切換,就是裡面你看到是立體的真正一顆球在那,對不對,你要怎麼切?所以它還是虛妄的,它只是因緣聚合而已。
(讀書人)做了一輩子的夢,最後道士跟他講,道士為什麼知道?因為道士有禪定、定功,禪定突破時空,所以他可以知道那個讀書人的時空,契入,所以這個是什麼?科學家發現在某種條件之下,對不對,他們只能用高度數學去算出來某種條件,但不知道這個某種條件是什麼?這個就是你們所熟知的禪定。換言之,只要有禪定,隨著你禪定的功夫越深入,你就突破的越廣越深,這樣而已!
剛才說的故事,那個讀書人最後就是呂洞賓,呂洞賓是天仙下凡,人家也都有他的宏願啊!〝天頂多一位金仙,不如凡間多一個聖賢〞(台語),出一個聖賢,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把天上的金仙放下,來到人間,做聖做賢去幫助這個人間的人,那就是我剛才說的,天仙下凡有兩種,一種是去乎人踢下來的,退學呀!那有夠〝鬱卒〞(台語:心情不好);一種就像這種,他來他沒有〝鬱卒〞,他也到處要去拯救世間的人,拯救完之後,你們說的教書的是不是也會去進修,進修是不是會加給,加給以後再去教書是不是薪水就會比較多。所以,他來他就是要功果,收成的功果帶回天界,所以,往高處爬!畢竟我們不是水,水往低處流,不過這樣子對不起水,這只是比喻,畢竟上善若水,滴水能穿石吶!你不要小看它,它沒有執著,所以上善。
一般我們講擇善固執嘛!因為有那個固執所以這個善也不是圓滿的善,對不對!這個是世間對立的善。所以,上善若水,因為水它沒有固執,你把它裝在圓的,它就是圓的,你把它裝在方的,它就是方的。它流,流到石頭就〝ㄒ一ㄝˋ〞(台語:意指轉彎),如果說我好恨你好恨你,我就是不要〝ㄒ一ㄝˋ〞,我就是一定要突破你我才要過去,它還是會見縫插針,柔弱生之徒,像水一樣。所以常常很多高度的哲人、哲學家、思想家他們都用水去比喻,我們人生要向水學習,佛家也是。供水,水是清的,所以佛家沒有在供茶的,換言之,它是個表法,而不是能不能的意思,也不能執著絕對不能供茶,會得來什麼天譴……,不是這個意思。所以,既然是個表法,就有它的教育意涵,供水是清澈無比,是教我們心看到水,眼睛看到水,就要想到我們的心要跟水一樣的清澈、清淨的意思。水擺在桌上,只要沒有地震,它不會有紋路,〝無風無搖〞(台語:沒有風就沒有搖動,意指平靜),它的水面是非常平靜的嘛,當我們眼睛看到水的平,我們心就要想到我們的心有沒有像水一樣平等。
所以,水的表法,就是在佛家供水是平等清靜的意思,你有平等清靜的時候,是不是依定開慧,依戒得定,依定起慧,你有平等清靜你就成正覺,為什麼?因為覺,覺悟是高度智慧的意思,是從清靜起用。一杯水具足了清靜、平等、覺。清靜、平等、覺是什麼?有人唸《無量壽經》嘛,你們不知道每天看水就是在教你讀一遍《無量壽經》哦!你們在讀怎麼那麼快?對啊!我們一秒鐘讀完了,(現場笑)那我們在讀怎麼那麼慢!
所以,一切經書因人說有啊!萬法本自人心。設教,只為教心,若已見性,何須聽經、看經對不對!廣學多聞,只會讓我們轉加昏沉。所以,這個部份就是世間人的貪念,他想要多,多則嚼不爛,嚼不爛就沒有辦法消化。只是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最後結果還是一樣,觸類旁通。有(廣學多聞),是你有緣,你才需要去這樣,知道這知道那。你若沒有緣,你知道這知道那要幹啥!所以,我們現在教育浪費了很多的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國家資源……,通通浪費到。就好比如說:有一個小孩,從小到大一直學一直學,學了很多東西,他的一生用得到嗎?他的一生如果還是在那煩惱憂慮牽掛,他學再多東西,可以讓他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他何必去煩惱憂慮牽掛,當然,我不是否定「學」的這個東西本身,而是要看你的價值觀跟你的智慧在那裏?所以,廣學多聞~四弘誓願的第三句「法門無量誓願成」,並沒有否定掉它,可是它的前提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你要先取得智慧啊!那知識、常識、跟我的一技之長,通通是工具,你有智慧你就可以善用工具,利用這個工具去創造你美好的人生,那不是它多少的問題。
剛剛講的那段是為了~對法嘛,法是藥眾生是病,因為我們眾生多執著在「多」,所以,你才叫它一個「少」,契入。一個人已經從「少」、「一」得到清淨了,起般若智慧,無知無所不知的能力的時候,這時候,他執著一個「不要多」,也是執著。多、少其實是不二嘛!是隨緣應化而已。
我常說,有人要成長的,當然,我這樣方便去作個階段,多數的人他希望我的人生當下的問題解決,無可厚非,可是,再提升叫做……我人生也許有問題,也許也沒問題,可是我覺得人生本來就要成長,這個是在進步,這一種人,通常問題會越來越少,人生的責難、災難會越來越少,因為他懂得預防勝於治療。
第一種人,人生的問題為什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常是這樣,是因為他臨時抱佛腳,他不懂得預防勝於治療,他只知道說出問題的時候我應該怎樣把它改變,只是斟酌在這一點,可是他平日沒有去長養學習的時候,他其它的因是不是也在,只是它還沒遇到緣,當其它的這個事情解決掉了,(又有)其它的事情又遇到緣又冒出來,沒完沒了,一直耗在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才說,掉了瘡疤會忘了痛,希望掉了瘡疤不要忘了痛!更何況現在多數人是瘡疤還沒掉就忘了痛,所以學法的人是最積極的,也具足最有效率的人生(最積極的人生),是因為他隨時都在超越自己,不是跟外在的境緣去做超越,是把自己超越上來,超越上來還是一樣你自己,換言之,「魚躍龍門成龍,亦不改其鱗」,那鱗片還是在啊!「凡夫成為聖賢亦不改其面」,對不對!看起來都是一樣,只是它的內在心性不同,所以,我們不應當從外面去捉摸去追逐,應當從我們內在去轉化。
所以內學內典,內外則為一如,內於心外求的時候,我們內就會失衡,所以現在很多文明病,其實也不能說文明病,是因為不文明才來生病,眾生就……跟他講一個文明病,聽起來感覺卡高尚,病就是病,那還有分高尚不高尚,對不對?文明啊!我們是認知自己的文明,而否定掉其它的文明,所以那也只是對比,那個還不是叫文明。放下執著,才有能力提升,放下分別,沒有分別執著的時候,貪瞋慢慢契入文明。所以我們也要搬來文明巷沾一下光(師父目前居於文明巷),這條叫文明巷嘛!(眾笑~),所以在在處處都是表法啦!我們講溪水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當我們看到山河大地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那個善學的人?
所謂善學的人,以現在白話來說,就是「他懂得反省自己、反躬自省」。他看到外面的境緣,不好的,他反省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好的有沒有,沒有趕快跟進,如是而已。外面的境緣有沒有直接跟我們講個道理,沒有跟我們講個道理,可以它已經意含了裡面的真理,真理超越文字,我們習慣講道理,所以我們習慣用文字,換言之,執著文字還是個執著,不執著文字還是什麼?執著那個「不執著」。
看到山河大地……所以當我們搬來文明巷的時候,我們就要想到我們有變作文明人嗎!不是文明巷叫起來好像很高尚,那剛好文明巷裏面也有個寧靜園吶!就是這個社區,你們看那牌樓寫「寧靜園」,看到「寧靜園」,(就想一想)我們夠不夠寧靜?其實是那一個表法,所以我們現在街道有很多這些名字都有它的意含。
好比說:〝凹仔底〞(台語:某地名)過去那邊有很多路,有曾子路、孟子路,我們看到有沒有想到孟母三遷,對不對?他能成為亞聖.那我們呢?他還沒有遇到孔子,他只遇到孔子的著作;孔子剛才講過,那種(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了嘛,更何況孟子都還沒有遇到他(孔子),他就學成了。你看,他(孟子)跟他(孔子)的時間相差將近百年左右,換言之,孟子出世的時候,孔子早就作古了,作古他怎麼能成為亞聖?這個叫做「善學」。「善學」沒有時空的差別,善學是自性起用。所以,那就是很多人不瞭解我們在學什麼?「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以「觀十方三世之音,聞聲救苦」,祂只聞聲去救苦,祂沒有想到自己要怎樣,祂沒有說,我救一個我就在功過格上又打一個勾,對不對?不會這麼遲鈍。我們這麼講,內學內學,跟自己負責而已,包括守信用這件事情,也是對自己負責。
最近我常和我們同參去分享很多這些故事,這都是真人實事,沒有辦法,只好拿自己作工具作教材。常常我們自己點頭說要怎樣還沒有跟人家講,我們就要去做到了吶!我們現在的人,是我跟你講了你還不要做到,那有些……這個比較適合私底下講,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那很不好意思。該留一些時間給諸位(剩10分鐘),以往上課都這樣,剩10分鐘……小孩的部份是說剩10分鐘就趕快下課了,對不對?提早下課,老師問學生還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就下課,就變成大家都不要有問題,等老師說下課。
師父問:有沒有問題啊?
大家無回應….
師父:好厲害~真的!(眾不好意思的笑)。
不是陳老師教的,那天不知是誰問我,你聽得懂嗎?嗯!聽得懂一半,聽了我很慚愧,我只聽得懂一二,你聽得懂一半,那是不是這樣?
學員:師父,請問一劫是多久?
師父:一劫,劫數的劫,方便講,地球你有概念嘛!從生出來到爆炸,我們只能想像,這個想像是最近才有的概念,地球從生出來到爆炸乘以四、再乘以二十、再乘以四,這是一劫的時間(一大劫)。
這個時間,我們都不知去投胎、輪迴、受苦、留級、退學、升級又退學又留級……,不知幾億、億、億……萬倍了啊!所以,真的吶,佛法難聞吶!「以此法緣微妙音,今生同證無上道」,希望諸位能不退初心,成佛就有餘,畢竟「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若能不退初心,成佛還會多出來,實在有夠難想像,成佛還會多出來,很難想像成佛還會多出來,回歸!那個都是一種比喻的鼓勵,成佛就成佛,還會多出來,不是也很奇怪。
回歸嘛!自性本來就回來了。禪宗在講就比較直接了當,明心見性啊!但問題就來啊!我〝馬攏知影〞(台語:也知道)要明心見性,可連明心見性是啥都不知道,所以才有這些哩哩渣渣的,希望大家不執著在這些哩哩渣渣本身,但望能夠聽而無聽,交光大師也給我們鼓勵:「捨識用根」,菩薩也殷殷切切交待我們,離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意思就是叫我們不要想太多。
我們現在的人就是想太多,想太多就雜,我們說:「雜心修道終不成就」,不要說道的層面,我們光說養生為始的部份就好了,思多就血氣衰,身體〝帕派〞(台語:比喻將身體搞壞),那身體〝帕派〞就在那裡〝懶絲〞(台語:不起勁),還要去學什麼道?所以「養生為始,證道為歸」,它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所以,它在同時當中都提升。
所以誠心,心呀!佛教說身、心、靈,它是一如,我們的靈性也沒有離開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肉體階段性好像也障礙住我們的靈性,可是如果我們可以善用這個工具~肉體,它又可以幫助我們的靈性(提昇),為什麼?畢竟借假修真,如果沒這個假體,我們要修嘛也很飄渺虛無!也不知道要從哪裡做起。
就像說~靈界,當然我指的靈界是比較狹隘,精準講的靈界~六道輪迴的無色界天,我們說福報很大,大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時候,純靈的狀態。換個現在用詞就叫純能量,他沒有色身,他的福報,大到他不要修了,不要修怎麼辦?等到他的福報享盡以後,他的壽命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還沒有超越六道輪迴哦!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八萬大劫,你有概念了嘛!他們的壽命是這麼長,我們才一百年,對不對,假設一百年左右這樣,所以,他看到我們比浮游還不如。浮游你知道嗎?有一種生物叫浮游,壽命一般大概是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我們看它二十四小時,我們還要等一天,有夠久的。我們對他們(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來講,浮游都不如,一秒就沒有了。〝恁甘知〞(你們知道嗎)?生出來馬上就沒有了。
所以,「國土危脆,生命無常」,只有一件事情好像最積極努力,就人從生出來一直往墳墓走是最積極努力,分分秒秒絲毫未停歇過。希望我們用以求死的心拿來用求生,我們求死的心已經變慣性了吶!我們都不用求就一直往那裡走,那很恐怖吶!所以無常無常,但願能夠用這樣的精神,用在好的~就求生,叫做「往生」。
往生是活著去的(才)叫往生,不是死了再來怎樣才叫往生,死了就往死。所以,往生是我們活著神識清楚,我們考的學分,我們自己填什麼志願,嗯!好,我們要去那邊了,這才叫往生。所以,現在是錯解名詞的時代,我們也不要那麼計較,我們出去遇到這些人事物的時候,也不要太那個(執著),不然人家會覺得你很難相處。厚!「我的某某某往生去了」,他的面相不好,「那有?那個叫往死」,你在扯人家後腿,不要這樣子,對不對?要說:「喔!對對,往生〝過身〞(台語:指過世)去了」。所以,以前叫〝過身〞,過一個身體,像車子壞了,過車過戶嘛!不是這樣子嗎?車過戶,過一個車,再繼續開。〝過身〞,換一個另一個道的身體,怎麼樣的身體,人道就有好幾種身體,人道就有好幾種「人的這個工具」,所以借假才能修真。
生命,雖然我們常說慧命重過於生命,可是,生命還是要去珍惜它啊!因為借著生命可以去提升學習怎麼長養慧命。什麼叫慧命?慧命就是智慧的生命,就是我們的靈性,我們在說的「覺性」。我們的生命是工具,所以,生命一般在六道輪迴裏面,人死掉,經過七七四十九天(以正常來論),就會換一個工具(身)。才四十九天吶,我們剛不是講那個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八萬大劫啊,那你四十九天,拜託!你哪有死啊!你就睡一下、瞇一下,連睡都沒睡又活起來了。生命即便要很珍惜它,可是相對慧命來講,它(生命)很快就可以得到,那慧命的珍貴在那裡?你這一輩子沒遇到,你可能無量劫都遇不到,這是慧命。所以佛家講斷人慧命比殺人生命還要嚴重。
斷人慧命的果報在阿鼻地獄,殺人生命冤冤相報,過了就沒有了,就還了。我殺了你,斷了你的生命,換我給你殺,那就沒了。我給你殺,我四十九天又換一個(身)。所以,它好像相對來講比較事小,這是比較級啦!如果我們有大的比較,我們心就可以拓寬嘛!就比較不會在這人世間〝雞仔腸鳥仔肚〞(台語:意指心量狹窄)。明白的人,他真的就可以去做到。好比安士高大師,二次來到中土,是為了來這邊還命債的。他過去生去誤殺了人二次,後來來到中土,有一天,他跟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交待說:明天有什麼人從哪裡來,要把我殺死了。他把我殺死以後,你們不要把他捉起來,不要捉去衙門,要不然冤冤相報會沒完沒了。因為我過去生誤殺了他,所以這一輩子我是來還命債的。人家就很坦然啦!殺了就感恩啊!趕快,讓我再換一個更好的,對不對?我們被這個工具(肉身),障礙住我們的靈性。當然不會的是這樣,會的已經沒有這個問題,會的是拿這個肉身去利益眾生,又是很好的工具嘛!
所以,(當年)老子常說:「我有大患,患在唯吾有身啊!」我有很大的憂患,因為這個肉體,這個肉體處處障礙,很不自在。所以,他現在有可能在無色界天,過著八萬大劫的日子,因為那邊沒有肉體,他有那個願,我們從科判這樣給他推論,剛剛這樣回答可以嗎?(現場笑)。
師父:還有幾分鐘?
學員:時間已到。
師父:沒關係,看大家還有什麼問題,不然一趟路程那麼遠來,什麼都沒得到回去,其實什麼都沒有就回去也蠻不簡單,真的啊!
師父:釋迦牟尼佛當時~燃燈佛為其授記!對不對!得無所得,無智亦無得,得無所得乃為真得,不求而得乃為真得,通通是真得,真得有沒有?其實無啊!所以真空妙有,虛空含容一切。
師父:小朋友有沒有問題啊?還是等下課等很久了(現場笑), 坐的好痛苦哦!這樣嗎?
學員:師父,我有個問題請教 師父,因為我有小朋友的媽媽跟我分享,他們家的小朋友在夜市,在阿公的牛排攤唱 師父的音樂,是「我喜歡這樣唱」那張專輯,那阿公生意本來沒有什麼人,但是小朋友就在旁邊唱那首祝福,很奇妙的事,是當小朋友在唱的時候,客人就自己一直上門,一直上門,生意就變的很好,為什麼唱我喜歡這樣唱也是有那麼神奇的效果?
師父:我不知道,不過好像我在枋寮的時代,剛好威呈在這裏應該知道,美女她的學校,義孝他那個學校,我是聽說,有人拿那個「我喜歡這樣唱」那張去聽,那個七、八年的過動兒就好了。當很多人在說聽音聲的時候,大家不會覺得很神奇嗎?音聲是哪一塊(CD)?是我喜歡這樣唱,大家就啊~~,怎麼會這樣!所以等量提升啦!能量這件事情不可思議。「菩薩所在之處,皆令眾生得歡喜心」,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他若可以借著音聲,畢竟「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來自心性能量,純淨純善的,它不在於形式。
只是這樣講難免對這個時代的眾生會有一個比較不周到的引導,為什麼?因為眾生都落在兩邊知見,所以我們要跟他說不二的時候,譬如說,當你超越輪迴,超越四聖法界,契入一真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對不對!可是當你契入一真常寂光的時候,連因果都空了啊!那是究竟啊!可是我們為什麼很少講連因果都沒有,都空了?因為眾生兩邊知見,他辦不到,能力上還沒回到寂光淨土。可是他又有他的習性,劣根性。他不要努力,他也不要去為善,他認為為惡也沒差,所以他這樣就有衝突嘛!他就會墮到無記空,無記空就會惡取空。比如說讀《金剛經》的人,他不但沒有見解空性,他還造無量無邊的業。
聽好,我不是針對《金剛經》這樣講,是因為《金剛經》是在跟你表逹空性。很多修行者,他比較好高騖遠,他不要真正從內心去修正他的習氣。他剛好讀到《金剛經》:「空、無」,就都無,他就以為什麼都沒有。就無惡不做,無善不為,通通爲就對了。他還是落在……因為他心沒有去放下,他事相上認為都沒有。所以他不但得不到美好的空性,而且他又惡取空。
所謂惡取空就是我剛講的那個狀態,他以為沒有嘛,可是他不知道他沒做到還是有,那個意思。所以,形式上譬如說,我很怕人,跟人這麼講的時候,人家說:不會啊,反正也沒差了.你甘知?可是江本勝博士實驗最醜的結晶的音樂,卻是……很歹勢說「搖滾樂」,我以前就是玩搖滾樂啊!
學員:可是我喜歡這樣唱也是搖滾樂啊!
師父:這個我就不好意思說(眾笑~)。
所以,很多東西是一定要去證明它啦!不是誰說了算。只是我告訴你那個理路,那個理路是什麼?是你的心只要對,你做什麼事都對,就沒有這個形式的限制,如果有形式的限制的話,我們就不自在主宰。
問題就來了,我們要心對很難,我們不能直接說從形式說都不要緊,知道嗎?所以我們要從內心先做到再說。之前我會講一段「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對不對?可是如果你是「脫化」的那種人,你沒有規矩你還是畫得出方圓。所以說畫畫的人,為什麼……你們練書法的人有沒有在畫「蚊香」?你們寫「一」嘛!對不對?懸腕嘛!為什麼一直要練?那個練就是規矩嘛!練久了,練叫做「戒」,所以依「戒」得「定」,你練越久了心定在那邊,你越寫就越好。越好比喻開「慧」,所以「依戒得定,依定開慧」嘛。很多人己經到了開慧,所以他是「道共戒,定共戒」,表面好像沒有戒,可是他本身就不會犯戒,所以他這時候不用來個太歳頭上安頭,還要拿一個規矩來在這裏畫圓。他一隻手畫起來就很圓了,他不用再拿尺在那裏畫,拿規矩在那裏畫。不過,要到那個層級的人畢竟不太容易,所以,我們階段性還是不能放下規矩。
就像說,當我們還沒做到類似……我講一段好了,當年我們要去法國,2007年1月,到坎城表演的時候。前一個禮拜,林強帶我去行天宮,行天宮不是進去裏面,是坐在外面,坐在外面賞月這樣~兩個大男人這樣好奇怪(現場笑)。他就問我一個問題,曉戈曉戈(即 弘聖上師),那我們現在的音樂,我們下個禮拜要去法國表演了啊,那我要注重什麼?音樂注重什麼?我說,你不用啊!你就這個禮拜好好繼續去長進,進步,心性提升,你當下做就是了。換言之,「你心性沒有提升,你在技巧上怎麼捉摸都沒用」。
我以前也是玩搖滾樂啊!可是,也不諱言,我看到我現在很多以前搖滾樂的玩伴,大部份的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我又很不捨說搖滾樂不好,因為如果你的心性已經超越了,它只是一個工具。就像說,你不能說鬼不好啊!,鬼王是觀音菩薩化妝在那裏演,你甘知?你看到焦面大士也跟他說醜,對不對?就不合理,所以這是佛家妙境,妙境啊!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不二,善惡不二啊!當看你的體性有沒有超越。所以,「脫化」就無礙,我們若沒有那個體性,沒有做到,我們要「脫化」我們就變成「脫節」。「脫節」就會造成無量無邊的痛苦人生,「脫化」就會給你幸福美滿的不得了。所以,那個音樂就像這樣子啊!不會啦,他們在牛排攤那邊(夜市)是他們心境好,不是音樂好。
學員問:師父,那小朋友現在很喜歡唱您的歌,可是音聲不是不能亂唱的嗎?
師父答:那也不能這樣講,你說不能亂唱,我就是要把它亂唱要怎樣?現在就是亂啊!你知道意思?所以,我們對待人事物通通要有一種謙卑恭敬的心嘛!並不因為我喝白開水我就不用(指謙卑恭敬的心),我喝這三千元的茶就要比較重視它,不能這樣子。所以,一律平等,剛才不是講了,對不對?白開水供茶的時候,是要你學得清淨之心,平等之心呀!那對這樣這樣,對那樣這樣,那就不平等呀!所以「事相不論,唯論自心」,以一心待一切之人事物,你的境界即為一真。直接就超越了,就超越入到你們說的一真法界啊!
「哼~哪有這麼簡單?依照佛理那是要怎樣怎樣,那是有很難很難的」,真的啊!很難很難的是因為我們放不下,對不對?放不下就很難很難很難,難到最後讓你說不可能,要不然~真的啦!現在多少修佛的人跟他說:你當世要成佛,他說:那有可能?那是要遇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還是從法身大士算起耶!無量劫在說誰?在說六道輪迴的眾生。
所以剛剛不是講,小朋友有時候在問,師父你不是說那個非想非非想處天才八萬大劫而已,你怎麼現在又說無量劫。沒啊!他八萬大劫他沒機會再上去了啊!所以他又下來,又在那邊攪來攪去,所以他有可能在六道輪迴N個八萬大劫,那是無量劫。無量劫叫先修班,對不對?契入一真法界叫超越四聖(法界),換言之,十信位菩薩都沒有份吶!
可是也不用那麼擔心,三大阿僧祇的阿僧祇即不可數之意,算不完叫作阿僧祇。祇就剛講的那個數字,不可數。為什麼造成這樣?三者何者?「貪、瞋、痴」嘛。所以我們內在具足的貪、瞋、痴〝算祙了〞(台語:算不完)就無法用秤去秤,是一個無止盡的數量。所以它也是一個無止盡的質量。為什麼?我那只是一個概念,哪有質量?因為一念起用,所以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念念成為物質;形皆有識,每個物質,識就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質的產生是這麼來的。所以,一彈指而已喔!四分之一秒,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所以我們世間的這些礙都是從這裏來的,從貪、瞋、痴出來的。貪、瞋、痴也是一種表法嘛!就是說我們妄念的意思。貪、瞋、痴,所以無量無邊的數量造成無量無邊的質量。
我們說的物質,它有質量,不可數之意!我剛才不是說,一個人若一心放下,就放下了,三(貪、瞋、痴)頓念即無,即為頓超如來境地。經曰:「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上上人一念間就到了,下下人迷心外求,這..怎樣怎樣,那..怎樣怎樣。慢慢的慢慢的,到了無量劫的先修班,終於取得入學班資格了,即證阿羅漢,對不對!阿羅漢慢慢進入佛門修,所以出家若以形式上來講,出六道輪迴的家,那就是阿羅漢。所以剃光頭,穿袈裟.應該都是阿羅漢才對!應該啦!我們不敢要求現在的眾生,入佛門~入佛門就是阿羅漢,第一個〝坎站〞(台語:能力達某個位階)。所以我的無量劫已經告一個小小的段落了,現在要往那三大阿僧祇劫去進修、去提升。
佛說法有起因、深奧的領域,我們要去了解它的本體性,不能在他說的外在去執著。譬如說喝牛奶,當然不是喝我們那個牛奶、生乳,白牛等等這些通通是一個比喻(指牧羊女擠牛乳餵佛陀的故事),嚼揚枝淨口,對不對?那就是叫我們清淨,身口意三者,皆為清淨,禮,這些十染即為十善,也不是叫你去找個十善。
所以他們唱得高興,當下歡喜心,沒有妄念的歡喜心,那是一個清淨的磁場,歡迎的磁場。那好的磁場能量就可以去聚合好的人事物來嘛。所以,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我們去店裏走走,生意就爆衝,對不對。那又沒去了,又想一個去,沒去還不要緊,又想一個去,結果生意爆跌。所以依報隨著正報轉,我才會叫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提起什麼?我們先不用說觀照力,觀察的能力,觀察我的起心動念跟我的人事物的等量,提升還是下降的這個關係。那久了,我們有所體會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原來就是這麼真實。所以,要信佛不容易,某個階段要透過我們去驗證。我們自己證實到的,我們才會死心塌地,死心塌地我們才會精進努力去落實。精進努力落實到了才叫做真信。
剛才我們前面說到那段:會〝生貓仔面〞(台語)這個,譬如說迷信,那階段性迷信也總比不信好,對不對?因為他基於不信所以他什麼都不會去注意,在造業折福當中也不自知,對不對?迷信總是還會害怕,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造惡。所以,一定會去找好的做,所以階段性超越不了六道輪迴,還可以怎樣?還可以比較偏向善道。對不對?這樣也不錯呀。再超越去證信(迷信提升起來),我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子。搞清楚了我就不會迷信嘛!我也不會因為不迷信而不信的那種而亂做嘛,為非作歹。所以我證信我就明白了嘛!可是也許我還沒做到,我先知道可是還沒做到,所以要積極努力去做到,做到了就叫做真信。
所以,佛家只有一說吶,就是真信,前面都是方便的,「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而說」。那方便的能夠導歸真實,就是我前面說的那一段:「隨其心門,隨眾生心門,引入一乘法」,眾生心門不同嘛,我們說的,此彼根性利鈍,有所差別。法即無高下,因應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所以隨機應化而已。
你說音聲,要說到這段才能跟你說,不是搖滾樂還是什麼音樂的差別,是「心量」的差別。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因為眾生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心量都很大,對不對?我們都覺得我們都很高層,所以我們都用我們的認為,都沒有關係!啊就出事情了。所以論實質不論形式,
真的啊!那也不簡單耶!這裡有的比我年長,你們小時候有機會聽到佛法?就算有,你們可以坐的住?(現場笑)現在大學生耐心只有十五分鐘耶!二個小時要準備扣掉十五分鐘其它時間的笑話耶!大學生坐不住,不好意思,這裏有大學生(現場笑)。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統一統計喔!你們都是不簡單的,所以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聞此大法嘛!善護!善護!
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我們精進勤了,若能不退初心,成佛必當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