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明覺法堂(台北)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pei, Taiwan
on June 29th, 2014
時間:103年6月29日(日),14:00~15:30
地點:太極藝術(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號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那個娑婆亦即堪忍,我們現在的末法時期,也就是所謂的五濁惡世。我們現在的眾生,既活在堪忍的世界,又活在五濁惡世的時期裡面,總不離一個「苦」字,一個「煩」字。這些煩惱、憂慮、牽掛揮之不去,統統來自於我們的累世累劫錯誤的起心動念、錯知錯見,這些觀念思想行為的一種失衡,不如是,如是我聞啊。我們現在就是「不如是」,所以產生了所謂的這些病意的一種生命狀態。如果以比較高等智慧的生命體來看待我們,我們都是一種病體,這種變種人是屬於那一種越變越沒能力的那一種人。但是看電影時,變種人似乎都有特異功能,對不對?現在我們卻越變越差,本來有圓滿的德能相好,被我們越變越慘、越變越糟、越變越髒。
那一天才跟幾個神交流,想到以前四禪師來的時候,常常跟我們說,祂常跟我說:某某某啊,趕快,趕快離開這個世界,你不知道這個世界的人多麼的髒,人髒死了,髒死了,祂是用這樣的口氣,人髒死了,髒死了。所以一旦有人出現在祂旁邊的時候,祂都會這樣,畏畏懼懼的,就只有我跟你(指四禪師)不一樣啊!我們要「堪忍」,要忍受一下。所以你應以什麼身得度者,則現以什麼身,做為一個教育者,其實每一個人照理上來講應該都要發心,去做一種教導發育的事情。「教」是一種「隨順眾生」的一種分享,流衍出去而已。而「育」發育這件事情是,眾生自自然然吸收到正確的知見,消化了之後,往上提升的一種生命自然的現象。所以教育並不是一個特別,或者是我們一般講的特別有優越感的一個事情,其實只是一種本分。那麼在教「外」以前必須要什麼?教「內」,所以老祖宗教導我們什麼?「正己化人」,克己復禮致祥和。第一個世間要祥和,你的內在一定要祥和、調和,這個叫做無量的無上正等正覺、無量的清淨平等正覺,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本然。那麼這一個美好的德能相好是我們的本能,剛才講的,我們就是從這一個地方,開始迷失了,開始變種了,越變越奇怪。乃至於現在又有什麼基因改造的,變得還不夠還要再繼續用主動意識再去變。現在的人很痛苦,很多人不能理解什麼叫五濁惡世?世尊當年也講這個時代,末法時期叫做「飲毒食苦」的時代。耶!這個時期特別好懂,飲毒食苦啊,飲喝的就是毒,但不是說這一杯啊(師父指講桌上的茶),這一杯應該沒有啦。吃的就是什麼?苦啊,你看我們現在只要進去便利超市,哪一罐飲料沒有毒的?可是我們習慣成自然了。
那一天正男跟我分享一個問題,他說吃雞蛋有沒有問題啊?當然我知道許多人吃素的前提下,雞蛋有一些考量。對以前吃素的人來說,雞蛋它當然是葷,因為以前雞蛋不像現在飼養的蛋雞,牠們就是土雞,然後生出蛋來就撿拾取用。有一些土雞可能受孕,所以那一顆蛋裡面就不是一個純粹的蛋白質物質,牠孕育一個生命在裡面。廣義來講眾生,那個蛋也是眾生。從廣義來講,沒受精的蛋這一種眾生,跟植物的眾生也是無二無別,乃至我們吸的空氣都是眾生。吃素的人就會有這種忐忑,來到這個時代可能比較沒有以前的人的這種忐忑。所以以前吃雞蛋、鴨蛋等於吃葷,所以吃素的人就要去避開,因為他有持戒,持戒的人總是不可犯戒。來到這一個時代好像安全了,因為都是蛋雞,所以就沒有吃到葷的一個顧慮,可是現在的人卻有吃到抗生素的顧慮。所以抗生素這個顧慮,可能還比起我們吃素的這個心,還要有一些雜染。可是抗生素也不只是在蛋裡面而已。
那一天我看到一些新聞報導,它就在講現在我們吃的……,美國還是歐美國家啦,基因改造的生物科技很昌進。其實生物科技越昌進代表什麼你知道嗎?就是大自然法則被破壞得越嚴重的時代。因為改造基因,改造了嘛,基因本來就是一種自然律,自然律就是所謂的因果。那我們來到這一輩子有一些缺陷,也就是過去生在造作因的時候有些錯誤,所以來到這一輩子結的果,那個業力顯現會有一些缺陷。這一個缺陷,是我們應當用一個正確的態度去接納它,接納之後你才有機會去消這個業,這個錯的能量。消了之後再把它轉化,你再多造善因,正確的原因,所以命運這樣改。
然而我們現在不是這樣思維,我們不願意造善的因,我們想直接把缺陷去除,再用我們錯誤的巧思,巧思好像很好對不對,前面加個錯誤喔,錯誤的巧思,然後再去改一改,兜一兜,補齊不足。你看天下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你生生世世造作的業力可能……,假設造了三輩子好了,三輩子造惡,結了這輩子的一個惡果,然後我們要用基因改造的技術。才幾年啊?幾年的時間就把所有好幾輩子的業力給化除掉,就一個公平交易的法則來講,好像不甚公平。所以我們現在人習慣了什麼?不勞而獲,習慣了這些之後,古人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想要有白吃的午餐,所以經常會拉肚子,這一個基因改造的理路就變成這樣。
歐美國家現在用基因改造的技術去改造一些植物,植物就有抗病蟲害的功能。有了抗病蟲害的功能,短時間內它的收成會比較好。聽說只要這個農藥一噴過去,它就有抗農藥,所以它不會死掉。假設是玉米好了,它就不會死掉。可是雜草全部死光光,昆蟲全部死掉,土壤也遭受破壞,剩下的就是玉米還活著,請問你敢不敢吃這個玉米?可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吃這種基因改造的玉米,而不自知啊。為什麼會抗蟲害?因為它有蟲的抗體。玉米裡面有用蟲的基因跟玉米兜在一起,植物卻用蟲的基因。如果從吃素的人的角度來判別,它已經含有葷的因子了,蟲是不是葷?吃素的人吃了毛毛蟲,還能說自己吃素嗎?
現在很複雜,所以叫五濁惡世,污穢糾結在一起,所以讓我們一般沒有一些通力跟深度的佛學涵養的人,「學佛」涵養啦,這樣比較好,佛學不太好,學佛涵養,學佛有修,佛學不一定有修。所以有學佛涵養的人他很難釐清這一個問題。總之,現在的吃素狀態也夾帶很多葷的基因,造成縱使是吃植物也都是吃葷了。因此現在持戒的人很辛苦,持不殺生的戒非常辛苦。再者,整個地球環境都破壞,其實這一些植物本身也是有問題。我們再拿這個破壞大自然法則的心,產生的這個現象,再去想要回過頭來,養我們的身心靈,所以了不可得,因為它不相應。所以我們現代的人有越來越多的奇奇怪怪的疾病都產生了。奇怪的病出來,為了好溝通就要定義名字,就有以前從來沒聽過的這些奇怪的病的名稱。我小時候沒聽過癌症啊,慢慢長大有癌症,以前我又分不清楚「癌症」是不是跟「炎症」不一樣,結果是一樣的東西,程度不一樣。還有一些奇奇怪怪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這也就是整個大自然法則被我們人類給破壞掉了。大自然法則很多人狹隘的想,以為是這些大草原、青山綠水,其實不是啊,那個是大自然法則的一個現象而已。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不是常常假日都要去踏青嗎?親近大自然?你從這個角度,現在哪裡有大自然可以親近?沒什麼大自然可以親近。真正親近大自然就是什麼?你恢復因果理路,你去了解因果是怎麼回事,你的身口意,依著因果的原則原理去什麼?落實,這一件事情你就本身親近大自然了。
那時候的親近還是一個方便說,因為親近還有一個對象,其實那時候你就叫做大自然,你這個人叫做大自然了,所以你走到哪裡都在親近大自然。所以學法要快速成就,改變自己的人生,得要從義理著手。我們現在的人義理不好懂,因為沒人跟我們解釋,自己的悟性又不夠,所以常常在事相上捉摸。事相上捉摸就會有盲點,有不知道的地方,而在不知道的地方忐忑不安叫做「疑」,你不確定叫「懷疑」。所以「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菩薩在修持成就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的疑。菩薩尚且最大的障礙都是懷疑,我們眾生豈不是?所以我們如果用著「不確定感」去學修成長,我們是生生世世不得成就的。那麼「成就」一般人不一定有關痛癢,另一句話叫無關痛癢,所以把「成就」兩個字換成大家好懂的,可能有切身的,就是所謂的「受用」,得不到利益這件事情。
我們皓首窮經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學修成長,最後得不到好的受用,不是很冤枉嗎?所以這些事情都是人類依於貪婪的建構上,去運作的人生產生的現象,跟這些理體的變質。所以為什麼當今必要之急,就是恢復古聖先賢的教育,把這些教育趕快重拾回來,那麼我們就可以恢復大自然法則,我們每一個人也就是大自然。就不必往外去篩選,去望東望西。那麼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裡面,眾生耳根最利,所以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依循著音聲的方法門徑,是一個很特別的路徑,也是一個很相應,很容易契入的方法門徑。為什麼呢?就基於眾生的耳根利,耳根利就是我們的五根、六根這些質性,耳根利就是最敏銳的意思,其他的感官都有些遲鈍,這是娑婆世界眾生的特色。所以佛出娑婆界,還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一切眾生的不能成就,生命不能得到好的受用,都出於什麼?源自於「不清淨」這一件事情。所以文殊菩薩揀選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還教著我們「清淨在音聞」。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的耳根最利,所以用什麼方法讓我們清淨是最得利的,那就是:音聲。可是這個音聲不能狹隘只是在一般人所謂的「發出來的音聲」這一件事情。畢竟後面還有一個「返聞聞自性」,才能「性成無上道」。
「欲取三摩提」,「三摩提」就是一種「得定了」、「超越了」、「開智慧了」的意思。你要得到這一件事情,智慧相對於煩惱,換言之就是說,我們要在人生裡面得到「沒有煩惱」這一個生命狀態。「實以聞中入」,這一個「聞」就很重要了,就用我們的根中性,耳根去對待。不是在一個耳識的層面,深層的一個角度,也不是說好不好聽而已,而是要回過頭來,簡單方便講叫聽內在的聲音。可是世間人有對法的概念,一講聽內在的聲音又跟一個外在對立,這樣又不對了。所以如果有對法,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就不是真正覺悟之法,人生如果不是親近真正覺悟之法,也就不會得到遠離煩惱這一件事情。所以在這種音聞的受用裡面,就是教著我們接受,用耳根去接受,不要去思維、不要去想、思考、不要去判斷,只要去感受就好了。長時這樣子做的時候,我們心容易平靜下來,當然階段性,階段性剛開始,我們心不定的時候,不善用這一個方法的時候,我們就慎選,可以藉在外在他力的運作的時候,容易讓我心比較平靜的這一個做法。好比說你們要聽音樂啊、聽歌啊,也要階段性選那種我們一聽就覺得比較舒服、平靜的這種東西,不要故意去找那些吵吵鬧鬧的,一聽神經好像就會繃得很緊的這種音樂。
譬如說以前常常去看演唱會,我們剛才也好像是演唱會,不知道會唱那麼久?之所以提演唱會這個事情就是,我們也從來沒告訴諸位說,當你們聽元和妙音耳根圓通的音聲法脈的時候,一定要閉著眼睛。你們在座有沒有人?要求你聽的時候一定要閉著眼睛,你們還合掌,好恭敬喔!我有時候唱得自我陶醉時,看到各位都好恭敬,我就不能敷衍你知道嗎?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是你們的督促力量。從來沒有人要求你們,可是你們為什麼會這樣?你們有沒有想過?不想當然好,不想落得清淨,可是有時候在一個教法上要去思維一下,那個是方便講,思維一下就是讓我們不會不清不楚,可是清楚了之後,還是得放下。一般我們去看演唱會,就看見大家在那邊甩頭、起乩,你知道嗎?你不會覺得那個場景很像嗎?譬如說你站在後排,前面一聽到指令:神來了,趕快起乩。所有搖滾區的人全部都起乩,大部分都是武駕,只是差在你手裡拿著螢光棒而已,不是鯊魚劍,你知道嗎?鯊魚劍旁邊的大家都流血了。大家依照一個指令就跳起來了,那個就叫做觸動、擾動,讓我們的心越來越浮動。所以自自然然我們遇到不同外力的磁性,就會勾引我們內在的種子。
我們每一個人內在都有所謂的善根種子跟惡根種子,那麼什麼叫善、惡?我們現在講的是對法的善,不是所謂「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個離兩邊的完美無瑕的善,不是。那麼這個善,我們行善,內在的善根種子被觸發出來的時候叫做行善,而行善我們就會升三善道,未來就升三善道。三善道是什麼?人、天,天為什麼叫三?這時候通常把阿修羅放進去,天道的阿修羅。所以人、天、阿修羅加上「天」,那麼天有二十八層天,很細微的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升到這邊,六道輪迴比較享受的一個世界,就可以過著比較舒服的日子,升到這邊,大家很喜歡,可是你看還在六道輪迴裡面。那我們內在的惡根種子,被外在的惡緣觸發了,我們就墮三惡道:畜牲、餓鬼、地獄,很煩惱也不能解決的不好的、痛苦的日子。這個善、惡被觸發出來,依照世間的緣它還不能超輪迴。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我們選的音樂還在這兩邊而已,也不是所謂耳根圓通的一個宗旨。畢竟,佛陀興出於世間,做一個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什麼?祂不是教著我們要去善道享福的,享福的另外一個解釋叫做什麼?消福。因為我們有福報,我們執著福報,所以讓我們生命靈性不能提升、不能超越輪迴、不能永脫痛苦,所以要把這個福報消掉。消掉沒了,你就不好執著了啊,不好執著就容易放下啊,容易放下就超生了。可是眾生偏偏會因為沒有福就痛苦,因為執著那個沒有,執著沒有就嘔,所以下三惡道。下三惡道就是什麼?受苦的啊!受苦就是消惡業,所以惡業消了,也就不痛苦了,也就再往上提升了。所以提升、向下,提升、向下,那個完全的執著沒斷除就不是了!。
所以聽到好的音樂,美好的音樂,讓我們善根種子啟發出來,不是真正的這個所謂的「清淨在音聞」,善還有一個動心,清淨沒有動心。所以聽到那些比較負面的音樂、吵雜的音樂,會把我們惡根這個悸動,這個要講到科學家講的那個波動現象了。我們這整個世界並沒有物質的存在,物質的存在是所謂的念頭起用的波動現象。然後它指導著所謂的微中子,微中子的排列組合的一種震盪波的一種現象,產生的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越激烈的就表示世界的形形色色越多,形形色色越多也代表著什麼?煩惱、憂慮、牽掛越多。這個波越平緩,也就是這個心境指導微中子的波動越緩和,越緩和也就是什麼?越匯歸,匯歸叫合。當合的時候,我們的煩惱、憂慮、牽掛就少了,有這麼一個理路。可是它沒有達到完全的平,因為只要還有起心動念,就沒辦法。
所以聽到善的音樂會讓你往好、歡喜走,他的歡喜又不是一種喜悅,那個「悅自心中來」的現象,而只是一種快樂,就是屬於善道。那麼躁動的或者是悲傷的,昨天好像看新聞有看到金曲獎,在播出療傷系的歌手,名字不好講啦。我聽了就是加深悲傷,怎麼會是療傷系呢?你聽到他唱歌,唱的內容跟旋律都很悲傷。我不知道現代人的概念就是這樣,去KTV唱歌,我失戀了,點一首失戀的歌,很多好友陪伴著,大家拿著麥克風,一邊唱一邊哭,然後安慰啊!安慰……,哭哭哭哭完了,你的失戀的感覺也沒有不見啊。只是點一首歌來加強我失戀的感覺,這樣怎麼來療傷?那個叫做什麼你知道嗎?你本來很痛,我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這種經驗,蚊子咬到很癢,癢到一直打它,打它這個痛感壓過癢感,對不對,所以你覺得不癢了,可是他卻更痛更慘啊!有的是會痛,現在打得更痛,就忘掉前面那個痛,你看不痛了,這個不叫療傷,這叫轉移而已,轉移。那麼,這個有時候加深了,就是佛家講的那一句話叫做「習苦為樂」,你加諸了更多痛苦讓你忘記前面那個痛苦,前面那個痛苦並沒有不見啊。你在退痛苦的時候更慘,你多一個加上去的痛苦退嘛,退掉你又回來又發現前面那個痛苦,所以這個就不叫療傷,真正的療傷是化解的意思。
所以你聽了一首歌能夠讓你豁然開朗,明白了、放下了,那麼就解決了,這個就超越了善惡法。所以基本上耳根圓通最最基礎要以這個為起標,這個還不是它的本意。「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祂不是只出娑婆界,教育著眾生,剛講到,佛陀在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為什麼?是教我們幹嘛,其實就是教著我們,了透宇宙人生的真相。了透了之後,你明白了,你就沒有任何九法界的痛苦,這時候是九法界喔,已經不是狹隘的六道輪迴了。所以佛法本來不講六道輪迴的,佛法偏偏又開放、包容、尊重一切的眾生的生命現象的存在,要不然怎麼會禮敬諸佛呢?禮敬過去佛,固然已經成佛了,禮敬當今佛固然也成就了,那禮敬未來佛呢?未來佛是什麼?是眾生還未成就,為什麼還要禮敬?因為他有佛性所以禮敬他。他沒有彰顯出來的佛性,那個習氣深厚很惡質那部分呢?尊重,對不對?尊重。尊重現象,因為存在即是合理。
所有的眾生皆因著因果關係而顯於外在的現象。所以如是因,如是果就叫做合理,只是他不一定相對正確的生命叫做好。所以就是在這一個空間,正常的角度裡面去努力爬升,讓我們成就為「正確」。可是,如果你不能接納原來的「非正確的正常」的話,你心裡就有一個污染,你就沒辦法建構在正常的基礎裡提升變成正確,我們就沒辦法了,只能永遠在六道輪迴的錯誤。所以六道輪迴最早在這個地球,應該是當年的這些瑜伽行者,古印度瑜伽行者,跟這些印度教、婆羅門教,這一種深度修行禪定的這些修行者的一個親證的一個境界,可是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當年釋迦牟尼佛應著如是感而如是應,來到地球,教著這些高度的修行者知其所以然。應知其所以然,所以他才有再超越的機會,否則就會被蒙蔽。他了解了,原來這是依妄起用,妄裡面最深厚的執著起用的世界,才有這個六道輪迴。所以佛本來也不講這個,因為六道輪迴是善惡法,佛法是覺悟法,覺悟是離兩邊的,善惡、是非、對錯,沒有這邊,這邊丟掉,丟掉不是要除以二再來一個中間,不是,中間又是一法。
所以,妙哉它的言詞叫「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所以中道兩個字也是假名安立,希望大家去體會那個味道。那麼,離兩邊之後,契入四聖法界,這也不是真正佛法的究竟義諦,它是一個前方便,可是也正確了。所以離了兩邊,契入清淨,這時候只有我們剛講的,若從音聲至少要從這邊起標,標準要從這邊開始算起,不能停留在世間的這些善惡而已。那你要試著在聽取這世間的音聲的時候,包括噪音喔,你聽到噪音……你去接受一下它,接受一下它,你就可以體會,原來大自然的噪音也有它的旋律節奏在那邊,有一些規律。當你符合了它的時候,你自己受用了就是一種清淨,因為這樣是你自己超越的,不是它那一個介質本身,可是這一個功法不容易,不容易達到。我們第一個遇到不好的就抓狂,操煩,煩的要死啊,都是這種。所以從這一個角度才有返聞聞自性這句話,如果聽到任何聲音我們都好了,為何佛菩薩還一直殷殷切切勸著我們要返聞聞自性、反躬自省、內化、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就不用苦口婆心講一大堆這些,提醒我們、引導我們啊。
所以當我們理解之後,契入清淨是低標,尚且連清淨都要放下,就是說你不能迷戀在清淨中,喔……聽了好清淨喔,好捨不得,你看捨不得那個清淨還是一個業。所以清淨,真正的清淨就是說,啊!有沒有都好,所以清淨的世界跟六道輪迴,啊!我都好,都好的時候,你這時候不離此而達彼,你沒有離開六道輪迴,可是達彼,彼岸的意思。你沒有離開這邊,可是你的生命已經脫離了六道輪迴,達到彼岸了,彼岸就是覺,覺悟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你離開迷惑了。所以意思是說從現象來講,你沒有離開你的生活,可是你也達到了清淨不煩惱的生命狀況了。你看那有多好,你也不用往生極樂世界就能辦到了,現在的人又在那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期待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對不對。不做上善人,阿彌陀佛要來接,就很為難,不是我壞心不接你去,你去了,大家是諸上善人,破壞規矩,會被排擠,人家不讓你進去。我若讓你報名你也會很痛苦,因為不合啊。所以只好怎麼樣?只好自己再努力一點,成就諸上善人,成就沒有執著的善,這樣子就可以契入。能返聞聞自性,就能性成無上道,所以這個返聞到極致,也就是超越了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後,對於清淨的四聖法界也不執著了,你才能「真正」的清淨,加個真正,那時候已經契入一種平等性。平等性就成就佛道了,就契入一真法界了。那時候生命圓滿無瑕,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教下講的─「大開圓解」;修淨土講的─「理一心不亂」,你就可以契入這個實報莊嚴土。所以那時候即是極樂,即是華藏。
那麼講到華藏,一般講的《華嚴》教海裡面的一個世界,毘盧遮那佛依報的境界,鮮少經典有去形容這一點。鮮少還是方便講,基本上佛講的經,幾乎只有這一本經提到以金剛為地,其他的都是以寶、琉璃、黃金舖地。唯獨華藏世界是以金剛,金剛不壞物,你們讀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不對,就是那一個金剛,你看毘盧遮那如來的願力多殊聖。極樂世界是這一個二十層大樓(華藏世界有二十層)的第十三層,我們娑婆世界也在這邊,同一層不只兩個單位世界而已。華藏世界一般人很難理解,當然成就了圓滿之後,匯歸於華藏,它的什麼?精華區,一般你們好懂叫極樂世界,所以契華藏即契極樂其實等無差別。
很多人知道要去極樂世界,不知道要去華藏世界,這也不打緊,因為階段性去極樂世界比較方便、比較簡單,去華藏世界不太容易,因為那要練家子,沒有祖先別業庇庇蔭啦,大家好懂。去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力開方便法,所以你不必斷煩惱,你伏住,「願」往西方,你就可以去。可是華藏不容易,去華藏世界你得要斷煩惱,斷煩惱容易還是伏住而已?當然是伏住比較容易啊。所以努力的念佛也不錯,不失為一個路徑,可是也期待諸位能夠用著嚮往華藏的功力去迴向極樂,那麼你去極樂的品味比較高,而且也會比較有把握。
所以契入華藏的方式,就必須要在我們生活當中鍛鍊什麼?「即身成佛」的態度,每一件事情都要圓滿具足,「一即一切」的概念要用上去。那麼一即一切,譬如說大家好懂的六度萬行。你喝水的時候也要六度萬行啊!喝一杯水同時要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那麼你在KTV唱歌的時候也是一樣啊,KTV唱歌不是去傷心跟享樂的,有機緣嘛,遇到隨緣。拿著麥克風希望代表一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一種態度,你透過麥克風你就利益了KTV所有的族群。那時候就真的是療傷系的了,你懂嗎?你所有的感情失落的朋友跟你去,都不用點歌,就聽你唱歌大家就昇華了,這個演唱會太值得了,你知道嗎?
所以要將這個心境運用在生活上,以此類推,你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統統用上去,這一個狀態叫做「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叫做次第修,圓融就是一般講的「頓悟」好了,這樣你們好懂。一般不是頓悟就是次第,次第容易頓悟難,禪宗講「悟後起修」,還是要修的,不是悟後沒事了,悟後還是要修。那麼一般教下就是你知道多少做多少,努力做,做到的層級是你下一次知道的基礎,一直往上。所以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殊途同歸都具足,可是唯獨《華嚴》的修法,是一種非常巧妙的「一即一切」,它在行布當中、次地當中就圓融了。所以它在圓教初住菩薩,乃至於到所謂的等覺菩薩的修持方式,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樣修上去,統統在修什麼?文殊十波羅蜜,普賢十大願王。初住也在修十波羅蜜,二住也在修十波羅蜜,當然也等同在修十大願王,可是它修的圓滿度不同。所以你看十波羅蜜一併俱全,剛講的六度萬行,十波羅蜜就是把智慧,般若這一件事情再細說拆開,後面叫方便、願、力、智。
所以一般在《華嚴》教海裡面修的,不是只有一般我們講的菩薩道六度萬行而已,它是直契文殊的圓滿智慧。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個,後面加上方便、願、力、智。意思就是說,你前面的般若,所謂的布施、持戒、忍辱,你每修一個都具足了這十個。怎麼會具足十個?因為你每修一個,譬如說你修布施的時候,你裡面含有方便願力智,有這個高度智慧在裡面,所以它才叫做布施波羅蜜。一般在大乘教海以下的都沒辦法稱做布施波羅蜜,因為它沒把方便、願、力、智用上,所以它頂多就是修布施度這樣子。可是布施度,度是一個鼓勵,因為波羅蜜沒有你就度不了,所以只是修布施。那麼修布施還是有一個對法上來講,所以把方便、願、力、智用上了,你那個度就取得了,也就叫做波羅蜜。
波羅蜜是西來語,中文解釋叫做什麼?到家了、成就了。一般說你功夫練到家了,我們常說的練家子,是這麼一回事。你如果了解這一個脈絡,你就知道你的生活就大自在了,不用換工作、不用換環境、不用換對象,看到對象氣得要死的,不用換對象,他就是來成就你十度萬行、十大願王的菩薩再來。所以這樣子的態度運作人生跟落實,就叫做「即身成佛」。你每一個剎那當中你就成就圓滿佛,把這些時間兜起來,你這一輩子就是佛菩薩再來了,不必去,還要再來,再來去了之後還得要看緣,再來,麻煩。所以要善於學修,善學者,善於圓滿,圓滿一定要有整體思維,不好一樣一樣來,一樣一樣來顧此失彼很麻煩。我們生生世世就是常常這樣,東掉、西掉,失去太多了,所以這一輩子養成了什麼?掉三落四的習慣。掉三落四,世間人叫做什麼?「糊里糊塗」,那麼糊里糊塗就叫做眾生,糊塗佛嘛叫眾生。那你把糊里糊塗改正過來你就清楚明白,就覺悟了,你那時候叫做什麼?覺悟了那時候叫做佛。覺悟的眾生就叫做佛,佛,糊塗的佛就叫眾生,所以等無差別,自己就是的意思。如果你自己不是那也不要學了,對不對,都是別人比較厲害,我們永遠是什麼??「黑肚蟲」啊,那就不用學了,所以這就不是真理。
當年本來不講六道輪迴,可是因應眾生的執著見,所以也跟他們講一下。從這一個例子來講就是告訴我們,要論心不論事,要論實質不要捉摸在形式上。「未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所以一切的成就,你們會發現,最後也就是自己的圓滿而已,跟外在的人事物都無關。學修是修自己,不是叫別人修,自己的圓滿也就是一切天下的圓滿了,這一個理非常難懂啊。有人說,耶!我自己調的不錯了啊,怎麼外在還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狀態。你有一個「怎麼外在還有這些」的想法的時候,表示你自己修的不好,你以為你修的不錯,那個「以為」就是一個,這叫幻相、假相,干擾你的。所以真實的生命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
那一天一位同參跟我說:「師父,我覺悟了沒?」這樣,覺悟了沒?我說:「沒有!你覺悟了你就不會問人了」,對不對,問人就沒有!沒覺悟。「啊!沒覺悟喔,覺悟是什麼樣子?」「覺悟絕對不是你這個樣子,覺悟什麼樣子?講不出來。」所以當你覺悟了你就知道,是這回事,所以這個叫做「如實」要印證它。我還會不會口渴?你喝了就不會口渴,所以如實啦,不要太有太多的這些人生的預設立場,妄見啦。善於走鋼索的人,他是專注的,用走鋼索比喻我們的專注,我們人生就是不專注,雜心啊、散亂心啊,所以要把這個心濃縮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外在的人事物不打緊。
我們常常每次看到你們的時候,就有很多那個……,如果用漫畫方式比較好表法啦。漫畫不是都會有一些OS嗎?人物頭上面有一朵雲,就有OS啊,你們就有很多OS,你知道嗎?你們自己是那個角色而看不到啊,然而我們就是看漫畫的人啊,你們在那邊……,好有趣的漫畫喔,對不對。所以你說這樣遊戲人間多好,那自己呢?自己的OS拿掉,看一下別人的OS你會覺得很有趣。OS就是那個人怎麼這樣?有夠鬱結的、有夠煩的,擔心東,擔心西,都是這個啦。這個都是外在,就把那個OS擦掉啊,本來就很輕鬆自在。因為我們常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要做庸人,當然現在講法故啦。昨天有人來協談,我們最後也講這個,就不要想太多預設立場,天下本無事就好了,後面馬上跟你說,對!庸人自擾之,庸人自擾之,你看又一個念了。你看大家都有一個特色喔,你講天下本無事,假設四個人坐著,四個人,那你講,啊!天下本無事就好了,這樣,大家不是,對!天下本無事,天下本無事不是這樣耶,大家一定會,你看!庸人自擾之,庸人自擾之,都在討論庸人自擾之。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們的選擇都會是庸人自擾之,剛剛人家告訴我們,天下本無事不見了,所以我們永遠做那個自擾之的庸人。
所以學修,古師大德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可是不一定究竟。學修要看自己的階段,譬如說很好的方法是什麼呢?以前講的自知錄啊,自知錄就是一般我們現在講的功過格啊。畫個格子,每一天從早到晚回家的時候反省,嗯!我今天做了幾件善事,勾起來;做了幾個錯事、惡事,你就去評斷,那用這個來反省。這個方法對一般初學者不錯,可是不能把它當做永遠,如果當做永遠就超越不了。那麼,真正會的人是把這些也放下,一概每天都提醒自己往善的、往好的、往清淨的方向去努力就好了。曾經的錯事就丟著吧,為什麼?因為只要你回想一次,你的阿賴耶識田裡面就種一個種子了,你就知道我們為什麼六道輪迴沒完沒了吧。我們固然會喜歡善,可是我們是不是常常在想操煩,我們操煩,只要想一個操煩,就植入一個種子了,你看我們一天想幾個操煩?數不完,對不對。數不完還是客氣講,假設你有十個煩惱,你是想得到的煩惱十個,那你們就知道量子力學,彌勒菩薩講的,每一個想得到的一個念裡面就有什麼?一千六百兆個操煩,你懂嗎?所以一千六百兆乘以十,你認知你想的十,其實已經再乘以一千六百兆了。所以那細微的種子都植入你的阿賴耶識田了,這個生命的總資料庫,生命的那個種子儲存區,你就一直在儲藏惡的種子,操煩的種子很嚴重喔,很害怕。那人生又惡的機緣多,你遇到就澆水,老是跟你澆在你儲藏的惡種子,所以你的人生就沒完沒了的痛苦,是這麼來的啊。
所以想好的就好了,會的人就是這樣啊,所以行布不礙圓融啊,統統好,你就不礙圓融,行布、次第,統統不為礙。你才有辦法慢慢體會得到什麼叫做「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一個生命境界。那麼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不容易,那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可是我們不能不嚮往之啊,對不對,即便現在辦不到。那誰可以辦到?法身大士辦到;誰可以往那個方向挪移接近?大心凡夫。
所以學《華嚴》只有兩種人有資格,一個叫做法身大士,一個叫做大心凡夫。法身大士我們現在沒條件,對不對,我們還有一個機會叫做大心凡夫。那什麼叫做大心凡夫呢?從字面意義顧名思義叫做心量廣大的凡夫,我們現在是心量狹隘的凡夫。你就知道心量廣大到哪裡?廣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也就是說,你必須肯定一件事情,整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我自己,是一個我自己。整個宇宙一切眾生只有我一個是學生,其他的都是老師,耶!你這樣你才會謙虛啊,沒有那一種心量廣大的人很傲慢的,也沒有那一種很傲慢的人心量廣大的。所以你要謙虛啊!為什麼叫「謙受益,滿招損」呢?因為你心量廣大那一個人叫做謙。所以因量大而福大,福大叫受益,所以謙受益,滿招損,所以它是不同的角度去闡述同一件事情。
所以心量廣大的我們,還在六道輪迴的眾生,乃至九法界的眾生,都是眾生。心量廣大才有辦法去接受《華嚴》教義,因為《華嚴》教義不可思議境界,它直接契入了真佛體性,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也就是那一個一乘法。佛陀本來來到這一個人世間,來到九法界的至善圓滿的教育,本來就只有這個。唯有契入這一個一乘圓教,《華嚴》教義裡面,我們才有辦法真正了透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自己是人生,整個生活的環境、虛空法界叫做宇宙,宇宙裡面有時間、空間,我們活在這一個假相裡面。所以這些問題你才能真正明白,明白它背後的理、事、因、果、體、相、用……等等這些背後的一個義理。你了解義理後,你才能懂得現象的一種形形色色,所以理即一,相萬般。所以萬般於一,一是不二。萬般之相是什麼?是幻有,合一之理是什麼?空無的體性,所以叫做真空。所以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所以真妄不二,這就已經契入的一乘圓教了。
當你理解真妄不二的時候,你們現在的人生有什麼好煩惱的?沒了,多自在,講到這邊應該下課了,大家成就了。一般講隨文入觀啊,對不對,聽好,隨文入觀不是說我們看看書啊、看經典,喔!我懂的意思,不是這個。懂的意思很不容易了,對不對,看經,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喔!我知道了,五蘊聽過師父講過就是那個微中子,具足色、受、想、行、識,喔!我知道了,我隨文入觀了,不是這樣子啊。隨文入觀是你要觀自在菩薩,你現在就是觀自在菩薩了,所以觀自在菩薩所有的能力你都有了,你已經入境界了,你辦到了,而不是知道而已。所以隨文入觀不容易,要訓練。誰可以隨文入觀?放下的人啊,相應啊,但是誰不能入觀?執著、分別、妄想的人,心不清淨的啊。我用著我的知見、經驗法則要理解這個經典,永遠不能隨文入觀。所以教下,靠著要讀很多經典成就的人的捷徑就是「隨文入觀」,而不是廣學多聞。一本經就好了,死心塌地在讀經的狀況裡面都不要想。所以當年好像智者大師在讀經的時候,那時候就化境契入,他當時已經到了靈鳩山了啊,他說現在釋迦牟尼佛靈鳩山一會還沒結束,因為他坐在其中一個位置聽祂講課,那叫隨文入觀,契入了啊。所以你們看經典應該要這樣啊,看一看,嗯!我現在在紫竹林,對不對,觀世音菩薩的紫竹林,聽觀世音菩薩在演說什麼?耳根圓通章啊。在演說這些返聞聞自性的一種,祂成就的心路歷程,你是在那邊了。然後聽著,聽著你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看看看,耶!誰在講耳根圓通章啊?我自己啊,對不對。誰是觀世音菩薩?我自己是觀世音菩薩啊,那時候就隨文入觀了,這個方法很好用,大家好好努力。
有些人讀《地藏經》的,我就是地藏王菩薩了啊,方證菩提要去度他,對不對。這個也是要大心凡夫才有辦法,所以從這些啦哩啦渣,我們佛法八萬四千法,無量無邊的法,統統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法你要契入,統統要心量廣大。心量廣大就不計較,人世間什麼事都可以過啊,為什麼可以過?因為幻相啊,幻相就沒什麼可以計較的,沒什麼可以計較就可以過啊。會計較就是駐足了,就執著了,你的心量就少了。你那個顧忌在一件事情,你的心量就是那麼小,所以說要超越它,心量廣大,福至心靈,靈性就往上提升,心境、心靈就靈驗了。靈驗你的德能就出現了,展現出來了,德能裡面當然有相好,所以德能、相好一併修持。
所以「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的修持就是福慧雙雙並進。否則古時候的人說,福慧雙修階段性福在慧先,這是依次第來講。真正會的人是福慧並進啊,你修福的同時就在修慧,因為你在修布施的同時你就在修福,你就在修不執著、三輪體空,那你在布施的同時是不是就開慧了。你在修清淨心的時候,你就有慈悲的長養,慈悲就是一種福的因素,慈悲心的人才願意奉獻,所以他就有福的一種回饋。這是次第講,真正你開慧了,真正的開慧就有福了,因為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所以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如果你直接開慧了,不清淨的人不會開慧,所以你心就圓滿了,沒有障礙,才會清淨。沒障礙你本具之德能相好,這叫福,這就顯露出來了。所以福慧於一念間,一念間就修圓滿了,那一個圓滿不是說我這兩件事情一二圓滿了,是你整個盡虛空法界圓滿了,裡面的無量福、無量慧統統雙雙具足圓滿。所以要成就福慧雙足尊不是難事,就看什麼?我們有沒有這一個肯,同不同意;這一個願,希不希望。有這一個肯,就會去落實,就會逼著自己做,這個就是價值觀的確立。高竿的人價值觀確立的同時呢?也就是結果完滿的時候,要不然怎麼叫一即一切。先發願再來執行,執行當中有障礙,再退轉一下,退轉一下再喘口氣,喘口氣再怠惰一下、再享福一下,享福一下生命就往下掉,再踢到鐵板很痛,再來,啊!不行了,還是要再重新來過,趕快再去找善知識告訴我一下,沒完沒了啊。所以心為什麼有辦法收放自如,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念劫圓融,可以在什麼?剎那頃刻頓現,所以整個宇宙本來就是頓現。
科學家研究的宇宙大爆炸形成的是,在整個宇宙現象裡面的一個小現象,在那個世界頓現出來的一個小現象而已。所以科學家有待努力,當然我們雖然不是科學家,也不一定是親證。可是基於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的善根長養了之後,我們能夠相信佛陀所說的,祂們的印證,那祂們的應證也就是我們未來要去親證的。所以佛法不能變成一種學術而已,而是一個著著實實可以履踐,可以圓滿證實的一個生命之學,所以有待大家去努力。
剩五分鐘,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疑惑?
同參:就是弟子這幾天跟余瑤師姐有連繫,她的母親最近有一些狀況,所以不能來跟 師父請教問題。就是最近她的母親精神狀態不太好,甚至在上上禮拜的時候留言給我說,「她好像走到盡頭了」,那時提醒余瑤師姐去關心一下。當時余瑤師姐就到她媽媽家去陪她,也把 師父在雲南的時候,給她們新的開示再次給她媽媽聽,然後也把無住的音聲放到她的電腦裡面,跟她溝通一段時間。當時她媽媽已經覺得有很大的啟發,有所改善。但是就這禮拜四,我再跟余瑤師姐連絡的時候,她說到就是她媽媽這幾天住在她家,心情不好,是因為感情的問題。她媽媽問了余瑤師姐說:「如果要信佛該怎麼做?」余瑤師姐媽媽本來是基督教的,她是想了解說怎麼樣做才能夠給她幫助。當時余瑤師姐也只能跟余媽媽解釋一些理路,然後教她拜佛、念佛,給她佛珠。還有之前她在佛寺,有居士送給她的能量聖經。星期三晚上她們一起拜佛、念佛,她媽媽念佛的時後就哭了,心情也舒坦一些,但是還是希望能夠跟 師父請教說,「她現在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到她」。
師父:她那邊如果有現有的法寶就去薰修,就可以了。因為法非定法,她也不在台灣,常常你們這樣傳輸來傳輸去,當中也會漏失。
所以人要成長,不是好高騖遠,是你現有的資源,你趕快把它完善,它就是基礎了。所以某些人是要從儀式契入,都好,所以基本上要學佛真正要從「明因果」開始,了解因果。剛剛你們提供的那個,當然是因為你們已經了解,很多同參是因為他已經稍微知道佛法是什麼了,它可以帶給我們人生什麼樣的好處,再有這些儀軌,他才真正能夠契入。要不然只是一種短暫的依靠而已,長遠來講不一定有受用。所以要在這個時間讓她有一些因果的教育,那麼有一些法寶裡面不是她去看,她不是有DVD嗎?對啊,那就去看就好了,長時薰修啊,從那邊開始。至於我們這邊有很多的一些方法,我們也不提供,因為她在那邊啊。所以佛法就是兩個字「務實」,沒有一定的啊,因人而異。她階段性能夠這樣,透過她現在這些周全的介質去完成,我剛講就是她未來再提升的基礎了。如果現在這些沒有完成,說還有什麼?那肯定是沒有的。
所以一個學修者,會因她的學習的過程的階段不同,而面對的課題也不同。為什麼要八萬四千法?表示眾生的根器不一樣,眾生的因緣也不一樣。所以如果大家都一樣,那釋迦牟尼佛就不用講四十九年了啊,就講一項就好了。拜佛有用,念佛……,就大家都念佛就好了,經典翻開就念佛,《金剛經》就念佛,《華嚴經》念佛,這樣就好了,你懂嗎?當然啦,十地菩薩不離念佛啊,當然那時候的念佛跟我們現在的念佛的目的不一樣了。那時候是「念佛為因,成佛為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很高竿的。我們現在念佛是什麼?求保佑啊,對不對,你看差多遠?人家是我就是佛了,還保佑什麼?我為什麼要念佛?我要保佑人家啊,不是求保佑才念佛,我們現在念佛要求保佑,對不對,所以你看階段都不一樣。
所以她們現有的法寶去涉獵,她也看得懂字嘛,你們好心,當時給她的(DVD)是有打字幕的,對啊,所以也不錯啊,她聽不懂台語也可以看得懂字,對啊。基督教也好,我印象中應該是天主教吧,,聖母瑪利亞是慈愛的,都一樣的嘛。所以明因果,你就能夠去把所有的宗教融合在一起,為什麼宗教現在人多籓籬?彼此不相接受,就是因果理路不懂,更不用講深層的所謂的智慧之學的法理,那個不用談。所以一個明因果的人他就知道什麼?剛才前面講「自然法則」。我們人生為什麼會想不開、看不透?就是我們不懂得自然法則是怎麼樣?我們硬要怎麼樣?硬要怎麼樣就違背自然法則,所以就會不如意,不如意久了就會想不開。所以學佛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白學佛是什麼?而不是怎麼學佛?對不對。你不明白你怎麼學?所以要明白學佛是什麼?學佛就是要你明白,做個明白人而已。喔!明白人大家喜歡才來學耶,學佛就是生命會變不好,我為什麼要學?所以學佛就是要把我們的好樣子表演出來給人家。
所以為什麼常常鼓勵他們,余瑤要督促、鼓勵把自己成就起來,她身邊有太多人需要,你們也是啊!你們身邊也很多人啊,對不對。現在還在鬱、凝、氣、怒的這種啊,還有人想不開的,都要靠我們自己表演好,再來說「耶!學佛從哪裡開始?」你看我的樣子就開始了,你知道嗎?喔!這麼好,對對,開始了,他就會來請教你,啊你這樣是怎麼做到的啊,你就跟他分享個兩句,喔……是是是。如果你沒有好樣子,學佛怎麼開始?你看我的樣子就開始了,那我不想開始,變成這樣子。所以那些法寶先勸她去涉獵,涉獵之後她會有體會,有體會再說,所以不必預設立場。我們也不講得很遠,因為我們很務實,可以了喔。你看啊,她紅斑性狼瘡不是也恢復正常了。
同參:對!她現在已經差不多,半年多了指數都正常
師父:對啊!其實她那五天就正常了
對啊!這是真的啊,只是眾生信心不足,那五天去雞足山下來就跟她說,「沒病了」。只要你回去不把病再想回來,病是想回來的,我們在座有病號,可能因為在座有病號,所以剛剛音聲唱那麼久。要有信心,不管你的身體怎麼樣?要對自己有信心、對佛菩薩有信心,然後把自己的見解換成佛菩薩的,一直履踐就對了,你本來就該健康。所以為什麼當時我下山的時候我跟她說,好了!你只要不要回到武漢又把病想回來就好了。病想回來叫擔心,懂嗎?擔心叫做信心潰堤,我們信心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你要成就必須要有信心,你要成就你的健康,你也要有堅定的信心,意志談不上喔!意志還有硬撐,信心不是硬撐的,就是圓滿具足那一種意思。所以她回去也真的有一陣子信心稍微退轉,好像又擔憂啊,然後又建構,信心又起來。她不是回去才好,她是好了回去不讓它再復發,現在不是都正常了。
所以她媽媽的問題能不能如是解決?可以啊。紅斑性狼瘡叫什麼?物理,對不對,一般叫物理,你剛講她媽媽是心理,心理、物理一如啊,都一樣的意思,只是它的顯相不同。所以通用同樣的理路它就可以解決,一樣建構信心。如果明白因果理路了,明白了之後,我相信沒有人敢談感情了,懂嗎?那一個人就開始自在了。那一天,耶!今天沒有來喔,昨天喔,問我,問我說對象,那個白馬王子什麼時候會出現?白馬王子很可怕啊,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懂嗎?六道輪迴淫為本,三界往返愛為基,就這一件事情,大家還……要跳下去。結婚,女人昏了頭了,對不對,男人看到女人也昏了頭了,兩個就結婚了。當然你們很多結婚啦,你們可能不一樣啊,你們是結而不昏啊,一加一大於三,這樣就對了。昏頭的那種都是一加一小於一,通常我們人是這樣。他不是說一加一生一個孩子喔,生兩個孩子大於三,不是那個意思。是我們人喔,一個人有他的能力,他的作用,對社會的作用,兩個人都很有能力。照理說兩個結合在一起,是不是互相凸顯對方的優點?他的能力作用就更大對不對?這叫大於三。對社會更有意義、更有作用,現在是不是都這樣?不是喔。現在都是兩個很有能力放在一起,互相折損對方,就小於一了,你看多冤枉!哪有學佛的人在幹這種事情呢?學佛是最有效率、效能的人生。
我們以前常勸著眾生,不是眾生,勸著學員,眾生太廣大家會害怕,勸著學員說,你知道為什麼學佛嗎?因為你想當天下第一等積極的人才,你才來學佛,第一等人才的意思。那麼另外一個角度是,不是天下第一等人才,學不了佛。所以這跟社會價值觀是扭曲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學佛的很消極,不事生產是社會的毒瘤,難聽出來了,其實不是這樣子,是誤解。是學佛的四眾弟子做了錯誤的示範,每個學佛都把放下當放棄,所以誰喜歡?一個真正能夠放下的人,是不是天下第一等人才?放下內在的執著、分別、妄想,你才願意努力面對你人生遇到的一切境界。你願意努力,那就積極,你不被打倒,所以你叫做第一等人才,學佛是這樣的人。
所以用在我們的病,那我就知道怎麼做了啊;用在我們的事業,就知道怎麼做了啊;用在人際關係,統統知道怎麼做啊。那誰能夠不被外境的人事物干擾?放得下的人啊!放得下啊。他在煩惱我,鬱凝氣怒你生氣,是遜斃了的人,對不對,督促啊,我不是啊,我是很積極的人才,第一等人才,怎麼可以被人家影響成鬱凝氣怒呢?你看到討厭的人就,唉呦!我好歡喜喔,第一等人才,你每天都在快樂。所以要善於把握機緣,剛剛有聽到一些《華嚴》的應對,你人生就是《華嚴》教義的訓練場,趕快撿起來用,你們就活在華嚴世界裡了。那時候叫「金剛為地」!你看,什麼那個什麼(寶物)鑑定團都吸引不了你了,你懂嗎?你也幫幫忙,掛在這裡哪有什麼?我們家滿山都是整塊的。對啊,你去極樂世界誰會把琉璃……,琉璃那也是古時候的話,琉璃就是現在的翡翠。極樂世界整個,它不是星球,我用星球來比喻你們好懂,它整顆星球都是翡翠,你踏在地上都是翡翠,而且還是冰種的、水頭的,統統是這個。誰會在地上挖一塊來戴在這裡,喔!好名貴喔,三十萬、一百萬、一千萬,頭腦壞掉,對不對,是我們這邊是這樣子。所以依報隨著正報轉,為什麼?我們這邊地球人的人心不好,人,正報不好,所以感得的依報不好,所以我們這邊叫做什麼?砂石土礫啊,我們這邊的大地是這個。所以你們應該不會把石頭掛在這裡,像那翡翠一樣啊。
古時候的寶很多吶,寶藏啦,現在越來越少啊,你看人心就知道,所以依正莊嚴啊。為什麼極樂世界這麼美好?它連樹都是寶石啊,你都不用戴在這邊,你的屋子就是寶,因為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諸上善是正報,那些自己的寶是依報,所以沒有人會掛在這邊的。它只有那些菩薩來到這邊才會掛一下,因為這邊的人就這麼一條就很滿足了。它在那邊這樣一條很不好意思,所以不同,這叫比較級。這樣跟她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