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目前分類:🔸弘聖上師 智慧語錄 (506)
- Jan 14 Sun 2018 08:44
▪️「釋迦牟尼佛」是什麼?
- Jan 11 Thu 2018 09:06
▪️「善觀」
- Jan 10 Wed 2018 09:59
▪️「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 Jan 09 Tue 2018 00:05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Jan 08 Mon 2018 10:03
▪️「淨、染皆離,回歸真如本性」
- Jan 07 Sun 2018 02:38
▪️「菩提心」
- Jan 06 Sat 2018 09:09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 Jan 05 Fri 2018 09:45
▪️「未解己縛而能解彼縛無有是處」
- Jan 03 Wed 2018 00:09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 Dec 21 Thu 2017 09:20
▪️「佛教自始的意義」
- Dec 14 Thu 2017 08:07
▪️「何謂修行」
何謂修行
「修行」要再重覆一次,是「修正錯誤觀念思想行為」,不是光坐在瀑布底下沖水,也不是在那邊享受芬多精。我們說很多靈修者喜歡到山林裡面,山林裡面很多芬多精可以幫助我們洗滌,包括養生,養生之後我們的心會比較舒暢一點,心舒暢,靈就比較沒有障礙,三者會等量提升。可是這還是一種我們說階段性的助力,那從養生的角度是很好,可是不能永遠只是依賴這個,一定要導回自性的開發、自性的流露。
那這些也只是一種依報的現前,但現在的人相反,所以,我們剛剛講說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坐在瀑布旁邊吸收這些負離子、在森林裡面吸收這些芬多精,好像和我們改個性沒什麼關係吧!所以,這些是幫助的,正助我們要搞清楚,正就是徹底把我們錯誤觀念思想行為導正過來,那麼副就是這些……人家說靜坐、打坐可以心平靜一點,嗯〜這個也可以幫助你,也沒差。這裡有很多人有念佛、拜佛的功課,那個事實上也是一種助修,如果你每天念佛,你不知道念佛的真實第一諦義理,你還是沒辦法,所以口念彌陀心散亂,人家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那是一種助,你也透過念佛讓心會比較清淨一點,那麼保持這個清淨心,清淨的當下個性就改回正確了嘛!我們說污染的心不正確,清淨的心是正確的,可是你能不能把這個保持恆常?在你二六時中應對人事物的時候、在你生活當中應對進退能保持這種清淨?那個才是真正的念佛。那麼慢慢從觀想、觀相或者是持名慢慢導回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剛才講的徹底把自己個性改回來。「改」事實上也是一個方便講、方便用詞,因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啊!那你去改什麼?那是對治我們迷失的眾生說「改」這一個字,事實上回歸嘛!所以回頭依靠!事實上,依靠亦無一物所依,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回歸……很多東西是導歸兩個字〜放下,放下即得。
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次第,那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每一件事情的對待,它同時有悟也同時有行,換言之,理事圓融,它同時具足它理的深度,它也具足它事相的周延。所以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離真空,當我們自己從那個心境上去契入,那麼肉體或者是這些物質的現象就不甚重要,它是藉著一個幻境讓我們修真,藉假修真,不執著於假也不執著於真,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所以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導歸回來的時候,我們回歸我們清淨法身,只要我們導歸少分的清淨法身,我們生命能量的作用即不可思議,要善用。
所以心性的能量完全沒有污染,現在日本的核能恐怖的要命,對不對?其實很多國家都有核能,也不知那些要如何消化,這造成這些夢境的污染,我相信即便大家知道是夢,也不喜歡做惡夢嘛,對不對?現在的世間是大夢,如同永嘉玄覺大師在《證道歌》裡面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明明知道那是夢,我相信也沒人喜歡做惡夢;明明知道在睡覺時會做夢,也沒人要做惡夢嘛,不過卻常會做惡夢啊,那個惡夢就是我們的妄念產生的。所以善於植入善根種子,惡根種子不好剔除,它要現前你才能消化掉,所以善於避開惡緣、種善根種子,我們的人生就會汰舊換新,愈來愈順暢。
我們對經教要活,要不然就會修到讓我們身邊的人覺得我們怪,你知道嗎?會覺得很討厭。菩薩所行之處皆令眾生生歡喜心,我們是走到哪裡人家怕到哪裡,對不對?這樣就錯了。所以第一件就是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們不曾聽過恆順如來的嘛,對不對?更何況我們還不是如來。當然,我們也不能反過來叫人家「你要恆順我這個眾生」,不能這樣子。我們是要成長的人,恆順周邊的人,他們好就好了,很多是有因緣的,人家要不要成長……等等,都是有因緣的。只要把自己調整好,時機因緣到了,周邊就轉化嘛,也不費吹灰之力,那是真正的修行,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現在都是很吃力,花盡九牛二虎之力,不但不如意還更傷心、更鬱悶、更氣憤,對不對?那就不是修道。
「道」畢竟不離生活,道法自然,我們說「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學法的人最常落在一個窘境就是拿著法去要求別人,其實不是這樣,是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並不是修正他人錯誤觀念思想行為,他人需要用感化的,不是去修正他的。
節錄2011年農曆四月初二說法內容
- Oct 14 Sat 2017 08:04
▪️「消業很重要」
- Sep 18 Mon 2017 08:34
▪️「智慧從哪裡來」
- Sep 14 Thu 2017 00:03
▪️「貪婪是毀滅的原動力」
- Sep 11 Mon 2017 00:03
▪️ 依止自性
- Aug 25 Fri 2017 00:39
▪️ 開懷常樂
- Aug 18 Fri 2017 10:13
▪️ 順眉菩薩與怒目金剛皆是無盡慈悲
- Aug 17 Thu 2017 00:19
▪️ 世間求學,各自表述;出世修行,上師說的算!
- Aug 05 Sat 2017 09:13
▪️ 不想才能悟
- Jul 26 Wed 2017 00:08
▪️ 一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