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聖上師講述🔰

暇滿人身

 

 【暇滿人身】.jpg

 


 
 

♦️ 弘聖上師 開示法義 ♦️

這個所謂的一句話,叫做「暇滿人身」。「暇滿人身」是佛家的術語,一般聽到都不太懂,你們以前聽過「四事因緣」,所謂是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有的人說「明師難求」,都好,依義不依語。為什麼特指「人身」難得?翻遍了所有佛經,從來沒有聽過「神身」(天人身)難得、「畜生身」難得或者「餓鬼身」難得,更不用說「地獄身」難得,在這個六道,只有特地講「人身難得」,那是因為我們「人」處在三界六道這個維次空間裡面特別地什麼?苦樂參半! 

從這一個角度,佛法裡面又常常聽到「富貴修道難,貧賤修道亦難」這兩句話,「貧賤修道難」就是說當一個人窮到一個極處的時候,你要叫他學習成長,他說:「我都吃不飽了,你還叫我做什麼道理、要為人家好……,你先給我一碗飯再說。」對不對?他是聽不進去的,他沒有心思去想生命要如何更好、如何往更高層次提升,他只想知道下一餐在哪裡就好了。至於「富貴修道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好到不行了,「哪有什麼比我更好?那些理路是多餘的。」對不對?你跟他講:「生命要更好,前提就是要吃苦耐勞」,他才不要哩!他說:「我福報這麼好,還要跟你在那邊吃苦耐勞?」所以他就失去這個往更高層次境界提升的機會。

所以,生命狀態太好也不行、太差也不行,太好代表「樂」、太差代表「苦」,苦樂要參半。那苦樂參半水平又不會一模一樣,苦稍多於樂一點,一個人就比較會有出離心,出離心就是要遠離苦難,「我不想再苦難了」這樣。一旦「出離心」沒有出來,你告訴他再多的理路—「人生境界可以多好多好,可以怎麼樣離開不好」,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沒有這個嚮往。 

所以,「人身難得」的原因在這邊,六道裡面的三惡道太苦了,而且有的又沒有自主性,因為它業障比人道重,比如說你現在要怎麼叫一隻小狗在這邊學?「狗啊,坐好,這樣聽得懂嗎?」牠聽一聽就快要睡著了。但是現在你如果拿一塊牛排放在這裡,牠就馬上跳起來了,所以牠眼裡只有怎麼吃、怎麼睡而已。那我們養的阿金還有怎麼摸(師父、學員笑),牠看到你們都會叫你們摸牠,對不對?當然,不是每隻狗都有像阿金跟善福這麼大的福報可以待在一個學修場,然後每天身邊來來去去的都是學法的人,來就跟牠們互動一下「法」,所以牠們在無形中就耳濡目染。

我的意思是說不可能有一隻狗能主動來你家敲門說:「我要學法!」(學員笑),牠們能學的都是被動性。雖然也不時聽到以前的佛寺有雞往生、有狗吃素也往生燒出舍利子的案例,對不對?多有,可是你看,這些多有的故事畢竟於全球的狗類也只是幾隻而已,所以還是少之又少,這個叫「別數」,「別」就是不同的意思。那我們講的是常數,常數來講「人」,「人身難得」是這麼一回事! 

那人身已經很難得了哦,釋迦牟尼佛形容說如爪上塵、須彌穿針、盲龜浮木。「爪上塵」是指什麼?你在地上抓一把土再撒掉,撒掉後還要把手拍得很乾淨,拍得很乾淨表示指甲縫裡的灰塵能掉就盡量掉,剩下的是你怎麼甩都掉不出來的,可能得要用牙籤摳,整個地球的灰塵跟你的指甲縫裡面塞住的灰塵作比較,那個比例你能想像嗎?祂說你要得到人身的機率就像是那個比例,你能想像那有多難嗎?!那麼「盲龜浮木」就是指一隻眼盲加上盲目的海龜可憐地在海上游,海龜是不是都要吸氣?這個要有一點常識,很多人以為海龜像魚一樣永遠在海裡,海龜是用肺呼吸的,牠是爬蟲類,當牠在大海裡抬起頭來呼吸,剛好撞到一根浮木,你看這個機率有多難!

再說「須彌穿針」,這個就更難了!佛家講「須彌山」就是這個世界裡最高的中心,然而它講的世界不是指地球,是這個宇宙。我們現在看到銀河系的圖是不是一種碟盤狀、中間高高的,我們地球在其中一個太陽系的邊邊,如果依銀河系來講,須彌山就是高高的那個地方。那麼有人站在那邊丟一條線下來,你站在地球上拿著一根針,那條線從那邊一直飛到地球,剛好穿過你手上這根針的針孔,做人的機率就像這樣。 

我們把範圍縮小一點好了,範圍太大就很難想像,地球最高的地方是喜馬拉雅山嘛,大家對喜馬拉雅山比較有概念,也不要用「馬里亞納海溝」來做比較,因為它太深。比如說正男你爬上去,因為你去過西藏,你再一次登上喜馬拉雅山,在得高山症與未得高山症之間(師父、學員笑),喘著氣把準備的一條絲線丟下來,然後真菡站在印度大平原,手裡拿著一根針,這條絲線剛好從針孔咻〜穿過去,得人身的機率就像這樣,你們就知道很難了吧! 

所以你們不能用地球觀去看待,要用宇宙觀,「地球觀」你會覺得人滿為患,要不是有那麼多人,怎麼會把地球搞得這麼汙染,討厭死了!對不對?那麼你就會覺得人身很好得。何況還有很多國家以前還在節育,都節育成這樣了還是那麼多人,人身怎麼會難得呢?因為你把它侷限在一撮裡面去看就是這種概念。所以不能用「地球觀」看待,生命要以生命觀來講。 

那人身已經很難得了,前面加上兩個字叫「暇滿」,「暇滿人身」更難得!「暇」是來自佛經有一個術語叫「八無暇」,「八無暇」的意思就是我們以前常講的「八難」。那麼六道有三種苦,一個是「苦苦」、一個是「壞苦」、一個是「行苦」,苦苦也就是所謂的八苦,那八難當中有「苦苦」這件事情,苦苦也涵融了八難。「八難」是指什麼?它包含了三惡道,所謂血途、刀途、火途,血、刀、火途也是佛家的術語,我們現在是講「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樣大家好懂。 

什麼叫做血途?血途就是形容畜生道,咬來咬去嘛,流血、很痛苦這樣。那麼刀途就是餓鬼道,為了爭奪搶食,拿刀砍來砍去。因為餓鬼道想吃也吃不到,有一種鬼是喉嚨也窄,即便你給他很多東西吃,他吃了就痛苦。那他又餓又很想吃,很想吃就會狼吞虎嚥,越狼吞虎嚥越痛苦,你看,就是這種生命狀態。你們在人道有過這種經驗嗎?曾經噎到過?所以我們都曾經當過鬼,還有那種經驗的那個質性會帶到人間來(師父笑)。你想想看,我們噎到或者是嗆到的時候也很痛苦,這都算是,餓鬼就是我們當時那個感覺大概再乘上十億倍,你就能想像他在吃東西時的狀態。所以為什麼現在一般修密會有煙供……等等,因為餓鬼道吸煙就不會噎到,可是你想想看,有幾個人每天燒煙給他們吸?所以他們多數的時空都還是在那種痛苦的狀態,這個叫做刀途。那麼火途是什麼?「火」瞋恨嘛,那就像在地獄火裡面燃燒痛苦至極,所以地獄道就叫做火途。「途」是途徑的意思,就往那三途走。

那麼八難其中有一個就是生在「北俱盧洲」,我依我們現在這個以人為主的小宇宙來講,它有四大部洲,我們現在人類這個地球在「南贍部洲」,那北方有一個「北俱盧洲」、西方有一個「西牛賀洲」、東方有一個「東勝神洲」,這些是一個術語,也就是說我們處的這個平面世界有這四個大區塊的宇宙。那我們處的南贍部洲算是很幸福的,因為有佛出世,其實除了北俱盧洲以外都有,南贍部洲比較特別,還有很多龍天護持,很多菩薩都會來這邊,為什麼?因為緣,特別有緣,而且這邊人多。那麼北俱盧洲也是八難之一,它在八難裡是什麼特色呢?就是前面所講的「富貴修道難」,北俱盧洲的福報非常大,大到無法想像,所以他們認為佛在那邊教他們成佛是多餘的、不需要,「我們現在生活得這麼幸福,你說還有更好的,多餘、多餘,不需要!」那邊的人聽不下佛法這個覺悟之法,因為太享福了,所以它也是八難之一。

八難還有一個叫做「世智辯聰」,什麼是世智辯聰?它跟辯才無礙不一樣哦! 世智辯聰就好比世間有一些很聰明的人,一般所謂很會耍嘴皮子,讀書的記憶力也不錯,很容易就能夠兜一些道理,那麼常常就會愛辯,然後辯論技巧也很好,所以常常會把對的變成不對的,把變成不對的才叫對的。你們現在的文化不是也有經歷過?大學不是有辯論社嗎?你有沒有發現一定有一方贏嘛,對不對?辯論社一定有反方跟正方,正方就是前提設定是正確的價值觀,反方就是設定是錯誤的價值觀,各自都有一群人來為他的價值觀辯護,那麼難道永遠都是正方贏嗎?不是啊!很多時候是反方贏的。從價值觀來講,反方明明就是不對,如果你自己拿來用,你是不喜歡的,可是卻也可以辯論成對的,這就是西方思潮訛化整個生命正向昇華的文化特色,當然,不是全面都這樣,可是卻是一個不對的狀態。

所以為什麼佛法教著我們不思不議?你們講「不可思議」,不思不議就是你不能去討論它也不能去思考它,思考它就是有辯、有正反,那只要在正反的層面,你辯贏了,它也不一定是對的,但是贏了。當這個不對的被你們這一群人辯贏了之後會形成什麼?形成另一波文化,而莘莘學子慢慢長成,一般人都會去追逐贏的那一方嘛,對不對?他分辨不出是非邪正,反正贏的那一方就是對的,於是漸漸地整個文化就產生所謂「積非成是」、「似是而非」這種生命狀態出來。我們人一旦符合了「似是而非」跟「積非成是」的理路,我們自己又被扭曲了,正確被錯誤給扭曲了,以致於我們也認為錯誤是對的,於是我們的不幸福就開始生長了,「不幸福」生長是不好的事哦!(師父笑)所以世智辯聰沒有智慧,它是聰明、不是智慧,佛家強調的是「智慧」。 

那智慧跟世智辯聰的聰明有什麼不一樣?智慧的對答叫做辯才無礙;聰明的對答叫做世智辯聰。辯才無礙的人是什麼?他有涵養,他前一個關鍵就是知道是非邪正,所以他不會訛化,他不會為了贏而贏。他清楚這些是非邪正,乃至於是非邪正的基底擴大,他就清楚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體、相、用、因、緣、果、理、事背後的理路他都清楚,所以他是屬於理智的,而不是訛化的。那麼世智辯聰的人很難學佛,因為他會為反對而反對,他還會講出一番道理來建構他的反對的力道,讓那些很老實的人恨得牙癢癢地。老實的人做得對,卻被那個聰明的人把他講得讓他實在是……,那這個世智辯聰就造成學習的障礙了。

還有一個是什麼?聾盲瘖啞!就是雖然得了人身,可是他有殘缺。他眼睛瞎了,不能看佛經;耳朵聾了,聽不到;嘴巴啞了,沒辦法去請教、溝通什麼;總之,這個人身有障礙就對了。所以,「暇滿人身」是人身難得裡面的最難得,那個「滿」叫做「十圓滿」,譬如說有的人得人身了,他也沒有聾盲瘖啞,可是他很忙或者障礙很多,他想要學習,然而親人的價值觀相左右、相對立,以致於他無法好好學,在學的過程裡面百般阻礙。或者是他情執太重,想要學又罣礙什麼……等等,你看,即便得了人身,既沒時間也沒自主性,如此就不圓滿。所以能夠得到「離八無暇、得十圓滿」的人身是對於學習成長最圓滿、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旦這些條件具足,你在學法就簡單了,剩下的就是時間。

那麼學法又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學著怎麼學」的階段,一個就是「真正開始學」。那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還不一定學著怎麼學哦!我們現在是瞭解一下如何學著怎麼學(師父笑),一層一層來,先瞭解啊,因為你根本都不知道,你哪來學著怎麼學,對不對?如果依佛法的標準,真正能學法的生命狀態是「阿羅漢」,阿羅漢的條件是什麼?是完全沒有執著的那個人,你看多難!佛法的標準在這邊,他是完全沒執著,而我們連「稍微不要執著」都做不到,你懂嗎?

所以我們要先瞭解:「啊!原來是這樣」,瞭解「原來是這樣」並不是叫你打退堂鼓,而是要認知一件事情:「哇!原來我們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原來生命不是我們想得這麼狹隘」,你懂嗎?人類是很渺小的。既然生命不是那麼狹隘,我們為什麼要糾結在生活當中不如意的事情上?那個糾結就沒有必要了。一旦你瞭解它的廣度、深度之後,你才知道原來人生的價值觀要定位在哪個方向,當你也瞭解到步驟,你才不會盲修瞎練,然後搞不清楚狀況就糊里糊塗地自認為:「反正這樣做就對了」。

所以我們就要先理解到「該怎麼學」,首先,你的問題就抽出來了,就是生活當中不要執著。

 

🌱延伸閱讀 : 弘聖上師 說法影音 2015年12月28 台中明覺法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