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教師的慈勉⚜️
【一日平常】
藝術美化人生
一日平常──落實的真切與深度
一覺元學會依止上師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
🔸提問六 師父上人年少時於作畫當中悟道,我們如何效法而能在生活中悟道?
師父上人是在少年的時候因作畫悟道的,想請 師父是不是可以分享這一段的經歷,您如何在作畫當中得到真實智慧?讓我們學修的人可以去效法,然後在生活當中能夠悟道。
【師父上人開示】
這個這個…這個名詞也不知道啦,因為這個是隨個人你們去定義的啦。
只是說我們小時候畫圖有一些學制上的概念嘛,所謂「學制上」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每每在學一個東西,它都有一個「常數法則」。我們藝術的異類的不講啦,變異性的那一種不講,常數法則它都有一個規律性,假設畫畫的這件事情是我們小時候都有一種所謂的基本的這一些「三度空間透視學」啊什麼……等等這一些基礎訓練,那老師在教也一定是不離這一個所謂的原則原理嘛。那它也不是不對嘛,因為基本上繪畫是一個視覺藝術,它本身就很現實面,它有一個你眼睛看到的,那剛開始一定有像不像的問題等等,然後依這樣的畫畫態度,再研究所謂的存在空間的這種東西。這是一個基本技法,技法之後才有所謂的你的表徵、你的探索這些哲思的問題、你要表達的情懷的問題,這些才慢慢加進去嘛。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在畫圖的時候,這樣學學學之後,當時就是常常聽到那個社會啊整個國家在講這種所謂的「藝術大眾化」的這些問題,「藝術美化人生」嘛,包括到現在都還有很多這一種所謂的思維跟標語,也許不等同,可是類似這種標語都很多。那時候就會覺得「哇!藝術美化人生是很好的事情」對不對,那我們就會更有熱情的去專研在藝術裡面。
但是在這一種所謂的基礎性教學上的這一種繪畫概念,我們就會體會到它有所謂的很強烈的「主賓」~主賓分明,前後啦、大小啦、主題客題的一種對應關係。那當然它也教你講究平衡,可是這時候主賓強烈分別的時候,你怎麼達到真正的平衡,這就是一個課題了。我那時候在畫畫的時候有這個,遇到有這個問題,所以在畫的時候我又發現到:如果依這一種我們基礎教學上的這一個繪畫概念的話,它用在你的人生裡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不可能叫做藝術美化人生,不可能!
因為你要怎麼美化人生,現在每個人的定位不一樣。那我的定位是──「你美化」這件事情叫做「你完全沒煩惱」,那沒煩惱表示「你不受所有的人事物影響」。那這裡面有一些問題在如果你跟所有的人事物處不好,你會受影響,因為它有一個反撲的力量。
所以如果依照傳統的那種主客非常明顯,永遠以主為最優越,客為所謂最什麼~最卑微的狀態裡面,你把你的人生你自己是主,對不對,你的人生像佛家講的「正報」,你永遠是主,那你帶著這個「『主』最重要」的態度在過你的人生,請問你哪裡會有什麼美化?你一定得罪很多人,處處到哪裡都令人家不歡喜,因為你都要以你自己做主嘛。人永遠存在著貪瞋癡嘛、分別見嘛、彼此嘛、執著嘛,那每個人都要當那個「主」的時候,所有的人碰在一起就是不合、就是爭什麼……等等這些負面的會產生。所以這些概念在畫畫的理解就開始改變,對啊,我自己在畫就開始改變。
然後這個時候是一種思維,它不可能讓你有所謂的悟處,思維不會!可是它會讓你明白一些道理,對不對,明白一些道理,可是我們世間人就會把明白一些道理當作悟。那當然我的定義不是這樣,會有一種豁然開朗、你透晰的那個意思,後來就用這樣的態度,第二階段就畫,一直畫。那畫在當中還有加進很多參數,就是「你不再是追逐你畫畫要表現什麼了」,這個對我們學畫的人是一個初階段很衝突~你不表現什麼,你幹嘛畫?所以,以至於我大學畢業後回高雄,遇到我高中老師,這時候不是國中,我剛剛講的那個時期是國中,高中老師他在問我畫畫的問題,因為我展覽一張圖,他也有點好奇怎麼會這個形式,他也問我這一些理路,我也告訴他說沒有要表達,他是很難理解的。「可是我們畫家就是透過畫面去表達我們的思維嘛,對不對?」可是對我來講不是!
在那個時期,國中那個時期,我剛剛講的那一段,緊接著很專心在畫畫的時候,那是只是在訓練自己的平靜,訓練!它沒有要「表達」任何東西,那可是它「有」東西。為什麼?比如說我們學生一定多數不是一個想像嘛,畫嘛,而是借景,你們叫寫生,那是一個過程。那我們在畫寫生一定有東西,對不對,寫生的物件,可是你只是藉著這個物件的境,在訓練你轉化到畫面上的這個筆跟彩跟水。假設我說用水彩好了或者是筆墨的這個琢磨在訓練你的「定靜」,那「定靜」藉著這一個方塊裡面做一個整然的世界的所謂的什麼?體驗跟布局。對啊只是這樣,它並沒有要表達什麼,對我來講是這樣啦。所以當你這一個狀態的時候,後來接觸很多佛法修學的人,才冥合於所謂經典上講的這個「棄思絕想」的一個運作過程,所以它是符合在修定的。就好像人家在打坐,打坐不是你坐在那邊要思考一個更偉大的創見嘛,不是這樣嘛,對不對。
所以我們畫畫,對我來講它也不是要去創新一個什麼形式,然後表達一個歷史上多不一樣的畫畫形式,來建構一個一席地位,都不是這些。它只是很純粹藉這個物件去畫,去做一個消除所有自己妄見的這一種所謂的過程,那這一個過程冥合於「戒 定 慧」,那你又專注在那邊,在專注那邊的時候,不受外在所有一切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以前小時候畫畫,當然現在很少有機會可以畫畫,一坐下去就可能可以六個鐘頭、八個鐘頭都不起來的,對呀,是可以這樣啊,所以那六個鐘頭、八個鐘頭全部都在修定啊!那為什麼修定?因為我剛剛講,我不是…我們不是在表達、要表達一個什麼,因為像現在很多藝術領域有一些類別、派別的,它都是要先寫企劃書嘛,我要畫一張什麼或者我要創作一件什麼樣的作品,我先寫企劃書表達,它代表什麼、代表什麼…一大堆先想在前,這時候你已經是所謂的佛家講的「妄想紛飛」了。當然,它也可以鑄造出一個於當今很吸引人的藝術作品,可是那是路線不一樣的,路線不一樣的!那我小時候不是這個路線,所以我們這種路線於名聞利養的世界是不被看好的。欸,可是我們卻體會到它對於生命的豐足是所有以前我們小時候在學畫的過程是得不到的,那個叫做「放下」。一個叫建構,一個叫放下,它不一樣的。那形式,形式這個介質沒有差別,都叫畫畫。
假設兩個都在畫畫,兩個都在畫這個靜物,一個是要「建構」出這個靜物的畫面的他要表達的美、建構他要表達的語彙、他想藉著這個要訴說什麼,對不對,都是這個。那我自己的不是這樣,是一樣藉著這個是要「卸除」掉所有這些,所以畫面從那個時候就自然會轉變,那個形式是自然轉變出來的,就有這些。所以在有一次,在那有一個時空點就「欸,大概就明白啦!就是…」那你說明白什麼?我也沒辦法告訴你啊!就「欸!喔!嗯!很好!」這樣,這樣就「嗯,對啊!」那是不是「悟」?隨便啦。
總之,之後所有的這一些煩惱幾乎就不存在了。在那個剎那就沒有煩惱這件事情,可是還是有人事物要去應對,可是對我們自身來講,沒有這個人生可以值得煩憂的事情,都沒有了。從那時候應該是初中二年級吧,對啊。嗯,大概是這樣吧。
🔰 親教師的慈勉--為什麼依止一位上師,是學修成就的重要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