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曆十月初一 明覺法堂(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November 8th, 2018 ( October 1st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107年11月08日,20:00~21:30
地點:高雄國際會議中心603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學員們:師父好!
師父:大家好!請坐。
學員們:謝謝 師父。
師父:今天一開端就有疑惑嗎?
真菡師姐(主持人):師父好!末學在這邊代替一位同參提問。
「師父上人好!師父說:『五十個人念佛,速度、參數都一樣,但不一定能契入念佛法門。』請問 師父,什麼是念佛法門?學生靜薇敬上。」感恩 師父開示。
師父:好,請坐。
真菡師姐:謝謝 師父。
師父:念佛法門有從所謂的廣義上來講跟狹義上來講的,有淺、有深。我們知道嘛,「心有所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所以我們的「念」產生所有的生命的境界相。佛是如來之相,如來是佛之體,「佛」也是一種方便形容的一種生命狀態的一種象徵,依體性來講,無相、無色、無味。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顧名思義,什麼叫念佛法門?就是你想成佛的法門。你想不想成佛?想成佛,你就必須念佛!所以,三福(註:淨業三福)也告訴我們「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是「念佛為因,成佛為果」的因果,也就是說,你透過念佛~「心念佛」的方式來成佛。那麼「佛」是什麼?佛是無念!所以你那一個「念」必得要冥合、吻合於所謂的無念,依「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生命狀態,你才有辦法依此路徑而成就無上佛道。
那麼五十個人參數一模一樣,不一定能念佛而成佛,因為它在於「會」與「不會」的問題,所謂禪門講:「會嗎?」對不對?我們「不會的」,所有一切佛法讓我們運用起來,就會像是荼毒我們法身慧命的利器。你看,這時候佛法荼毒法身慧命,是一般人很難去理解的;那麼如果你是「會的」,它又是成就我們法身慧命的一個很好的工具。所以「法」就像藥一樣~上等良方的藥,你會用的,它就幫助你養生健身;你不會用的,它來傷害你,所以在於我們會與不會。那什麼叫會、什麼叫不會,你就要把這一些理體搞清楚弄明白,而不是只是嘴巴上「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那這時候出現一個「彌陀」的字樣!「彌陀」是依持淨土法門所念、持名念佛的一個名號,也就是說我們一般稱的「阿彌陀佛」。所以透過念阿彌陀佛,我們可以成就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吻合了阿彌陀佛的義理,我們也就成就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不是一個,它是一個學位,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只要吻合這個學位的義理,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的這一些威神德力,我們也統統有!祂有的這一些境界相,我們也統統有!那祂的境界相是什麼?就是極樂世界。那麼我們現在的境界相是什麼?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五濁不堪,娑婆世界堪忍,痛苦到一個極限,可是眾生的程度還可以忍受,這個叫堪忍,總之,它是一個不好的境界相。
那什麼叫不好、什麼叫好又依眾生的標準來講,因為,佛沒有標準,佛沒有念、沒有意,所以就沒有一個什麼標準。那麼所有的一切佛法在講的標準,都是依眾生的標準來設定標準,眾生有什麼標準,它就產生什麼樣的對應的法藥來對治我們。所以,我們認為一個極樂世界很好,我們就必須要去透過修持彌陀法門,才能成就極樂世界。
這時候假設五十個人念阿彌陀佛,參數都一樣,可是他在念阿彌陀佛的參數不吻合真正往生的條件,這個時候,五十個人在念佛的狀態裡面,也就等於不是念佛法門了,這一個是以狹說來講,狹說是特指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的這個念佛。那麼如果從理體上去說,所謂「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這叫念佛。也就是說,我們心心念念、隨時隨處都在什麼?都在吻合「佛」的生命狀態,那一個就叫做念佛!而不只是一個思念上,「思念上」這時候在所謂的意識層上,在我們的分別見上、執著見上,取決一尊佛的聖號來念、來依循、來吻合、來修持,那這一個是所謂的狹義上講的。
那麼我們真正的深度義理的念佛辦不到,因為那必須要無念,所以我們階段性就可以透過一個「執著於佛號」這一個功法來鍛鍊。這個淨土法門~念佛法門,在一個狹隘上講的念佛法門,我們世間在佛門八萬四千法裡面,它特挑出一個淨土法門來講述。那這一個淨土法門的特殊性,也就是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力的作用,其他的八萬四千法基本上多是自力法門。那麼依彌陀淨土法門,它是雙力法門,就是說二力:一個是自力、一個是他力。如果沒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依祂當年依五劫願力成就這一個極樂世界的條件參數的話,我們很難透過一句「阿彌陀佛」念可以成就。
可是偏偏在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特別講述了「持名念佛」!它有辦法若一念到若幾念啊,若二念、若三念……若七念,那麼他就可以去成就無上佛道。這一個無上佛道又有所謂的等差的問題,這一個等差是怎麼而來?這個等差是因我們眾生的這一個自力的程度不等而有所等差。那麼依無上佛道,本來講「無上」已經是沒有等差了,那這是講最末後終了的一個階段。也就是說,你只要往生,透過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進入了保證班,你永不退位了。所以在那個地方,你就有辦法直契圓滿佛道,也就是究竟位的佛果,有辦法!從這一個究竟位的佛果上來講,它叫做「無上」,這一個就沒有等差。可是,能夠進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不一定一進去就是這一個功夫;那要一進去就是這個功夫,必得要是我們現在在做芸芸眾生的時候,透過持名念佛就有辦法念到這個功夫,你才有辦法去到那邊就直了圓滿佛道,要不然,你都還得在那邊修持佛法。那邊也是修持佛法的,只是那邊的修持佛法比我們這邊保險,因為那邊沒有惡緣。
所以你就知道,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現在念佛的人,假設你在一個念佛堂裡面念佛,你們五十個人的參數都一樣,那你一小時好了,或久一點好了,三小時!我們現在三小時,很多人念佛要他的命嘛,對不對?(師父笑說)「要我的命!三分鐘都〔盹龜〕(台語:打瞌睡)去了,還三小時!」那你看,光是這一點,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念佛法門的這一個學習者了嘛。那當然,我們給自己貼近一下,有辦法三小時都很專注,一個負面的念頭、一個雜念都沒生起來的前提之下喔!你在這三小時,五個人或五十個人很認真地念念念,然後念完了之後,三小時總是會到嘛,對不對,三小時到了呢?是不是鳥獸散了?假設你們在二樓,念完了要下一樓回去了,那個二樓的門口打開,一踏出去就開始東家長、西家短了,你看,這個是不是念佛法門?當然也就不是啊!那我們現在講的是以實質上來講啊,當然現在的眾生你要叫他方方面面、凡事凡物都以實質來依持標準的話,那等於要了我們的命啦!所以現在如果處處都要依實質,可能沒有一個眾生要學了。
所以,佛法善巧方便,它就因應眾生……剛剛是不是講那個標準?佛沒有標準,祂因應眾生的標準,祂就一直降,降降降……降到像我們這個時代二十一世紀,這一個特別混雜的這一個時代,降到最後不是法門也勉強說它是法門嘛。那這一個「不是法門也勉強說它是法門」,依所謂覺悟者的引導教化,它又有它不是法門而成就法門的這個叫做價值,價值跟它的作用。那如果沒有這一個善加引導,這個「不是法門的法門」我們中間會透過它來成就三惡道,就會是這一個景象。那這一個成就於不是法門的依準的條件參數下,是有所謂的正確的引導,這正所謂是佛法告訴我們的「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所以有這一個「後令入佛智」,就是正確正向的引導;「以欲勾牽」,就是我們眾生的標準太低,所以要滿足於我們的習氣的標準上,我們才願意有所進程,那個往前挪移的這一個生命狀態才願意提出來。那一個學習者,他只要沒有往前的概念,那什麼都不必講了,什麼都不必講了!
所以,剛剛這一個問題,「五十個人念佛,不一定是念佛法門」,老實講,應該本來是簡而易懂的事啦,你看,那這是古時候的人啦!現在來講,都很麻煩,因為現在如果隨隨便便講個真法,都隨便得罪人,得罪人。他就跟我們說:「我們都是笨蛋!」那「我們都是笨蛋」,大家還接受吶;這時候「你們都是笨蛋」,這時候出去可能就上報了,對不對(師父、學員笑),說某某師父亂罵人!你看,從佛法的角度,「我們都是笨蛋」是不是真的?真的啊!迷嘛,我們迷而不覺啊。「迷」是比「笨蛋」還笨蛋的吶!笨蛋是「迷」的產物,「迷」是它的根本嘛,那佛家還講「迷」,對不對。
你看,我們對文辭有意識形態,所以要慎選!當人家講我們迷失了,後面加一個「失」,你不會覺得是多不好的名詞,「我迷失了」你還會給自己安慰:「啊!對,我迷失了!」然後自艾自憐,然後得到很多同情的眼光,「欸,這也不錯!」自己會覺得不錯,那你就甘於迷失。那這時候講個「你迷信了」,欸,這時候就有點對立了喔,好像罵人。那你迷癡,然後把「迷」換成剛剛講的「你笨蛋」,這時候迷癡又換一個字叫「白」,「你是白癡喔」這樣,你看,就〔犽起來〕(台語:發脾氣)了,對不對?你看這些名詞有可能比形容生命比較惡質的狀態名詞,我們會聽了很高興哦……也不一定很高興啦,聽了不那麼生氣啦,還不到高興!反而生命很貼切地形容的時候,我們聽了心情很不好!
所以你看,這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如果沒先解決的話,我們無法透過念佛法門成就佛道,因為我們對「念佛」兩個字又有意識形態。我記得我以前在一個中醫院裡面,跟一個醫師在對答的時候,那個中醫師是基督徒,跟我們很要好!然後在聊天的時候聊這些佛法,他也說有點想瞭解佛法是什麼。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如果不是,就免談!對不對(師父笑),你看,意識形態啊!所以,你跟他打好關係也是一種「欲」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後面他想要聽,你就跟他怎麼說。
有一個老媽媽是他長年的客戶~病患啦,就來了,聽了很好奇,然後醫師也很熱情來介紹啊:「這是學佛的師父;這是修淨土的......,你們聊聊。」
我說:「哦!淨土很好啊!淨土很好,淨土這個四土三輩……」
「你不要講!你什麼都不要講!」就馬上了喔:「我們修淨土的,你什麼都不要講!」(註:師父模仿急躁激動的語氣)
「嗯?」我說:「為什麼修淨土『什麼都不要講?』淨土不是要往生極樂世界嗎?」
「你不要講!不要跟我講極樂世界!我們只能講『阿彌陀佛』四個字!(註:急躁激動的口吻)」這樣喔,對。
「念阿彌陀佛是要去哪裡?」
「極樂世界啊!」
「對啊,那對啊!那我現在跟你講極樂世界多美好……」
「不要講!不要講!只能講阿彌陀佛!」(註:急躁激動的口吻)
那你看,依你們很難想像嘛!可能因為我們比較像〔甕中蚊〕(台語)(師父笑)。〔甕中蚊〕聽得懂嗎?甕中蚊啦!〔蚊仔〕啊,〔蚊仔〕就是蚊子嘛,嗡……(註:師父模仿蚊子的叫聲)那個飛來飛去那個嘛;阿〔甕〕~〔甕仔〕嘛〔甕仔〕就是甕子啊,甕有大有小嘛,甕中蚊叫什麼?見識不廣啊。我剛剛沒有罵你們啦(學員笑),我們要謙虛嘛,大家一體謙虛來應對。我們生活當中應對外面的形形色色,我們就像那個井底之蛙,也許見識不夠廣博所以不能理解,外面很多不是像你們想像這樣。很多的法門,即便你跟他修的是同一個法門,你們的知見、概念,都完全不一樣,那這個就是深淺的問題,跟被引導的問題。有的就是說,他只能念阿彌陀佛這樣!欸,這時候又換過來了啊,有的人「阿彌陀佛」念得好好的啊,一些老媽媽、老婆婆念得好好的,那她沒讀書、她什麼都不懂,她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或者就加個「南無」,「南無阿彌陀佛」這樣。
這個就之前……你看,意識形態又出來了,我記得之前好像嘉財跟我講過一個事情啦,這不是故事啦,這是他現實生活遇到的。自從他學佛之後,遇到很多身邊以前學佛的人,就開始靠過來、喜歡講佛法,然後他學了,也喜歡滔滔不絕講啊、跟人家分享。然後分享到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很好!」的時候,聽說有一個他們的合作廠商的經理,非常地嚴肅跟他說:「不能唸『南無阿彌陀佛』,絕對不能有這種想法。」他就納悶啊:「我們師父說可以啊,『南無』很好啊,『南無』是表達一種謙敬、至謙、尊人、尊敬的意思,尊敬的某某某那個意思啊、恭敬的某某某那個意思,怎麼會不好呢?」然後這一個經理就跟他說:「你不能唸『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南方沒有佛!(學員笑),南方沒有佛!」所以凡是加個南無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的統統不行!欸,現在的佛法已經演變到變這種地步了吶!比較詳細的情形,可能要請教嘉財再跟你們講啦。(師父笑說)嘉財在台中還是現在在高雄?不知道!改天遇到他,你們再去請教他。反正這個就叫知見,知見不斷延伸。
所以剛剛講說,那五十個人,我們即便在那三小時裡面,每個人的這一個外在形式的參數都一樣,唯獨有一個參數你很難把握一樣,可是這一個參數如果不能把握一樣,外在一樣的參數也就等於不一樣了!那個參數是什麼?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在「當下念的起心動念」,那個是最根本的參數。所以為什麼他不一定能成就念佛法門的原因就在於這一個點~我們的起心動念不如佛。人家是「無如佛」,沒有一件事情不如佛的、不吻合的意思,樣樣都吻合的!我們是沒有一件事情是吻合的。在這種狀況,我們嘴巴唸的那個佛,頂多就是一種文化層面的涉獵薰染而已。
就像我們現在人,很多都有讀經、也有看佛書,然後佛書也善於整理。這是善於整理,不一定等於善學,等一下再跟你們講「善學」這個東西,這個非常重要,這個關係到這五十個人他有沒有辦法進入念佛法門。那麼每一個從基礎性發展的這一個階段的時候,這個時候都可以講:「是!統統是念佛法門。」剛剛講嘛,欲勾牽嘛,如果你一下要拉到他入本質的話,他就不要了,所以從這個角度「是」。那從這個角度發展,每一個人的念佛法門都不一樣,都不一樣!因為它有關乎到每一個人深入去摸索的狀態不一樣。
所以,你接觸了嘛!接觸,你去理解,理解還不一定理解了,加個「了」就是到位了,你正在理解而已,學習,所以這個時候叫「學」。「學」還有層次,「學」還沒到理解了,沒到「理解到位」,你就修不了!所以理解到位,你開始有能力修,這時候不是已經修到了,這時候是正要開始試試看,在這一個初階段這邊,就開始啟動一種生命狀態叫做摸索,你要一邊去摸索!把你所學了、所瞭解了的這一個生命狀態,要去什麼?驗證出來,這一個驗證叫「做」。依你的經驗值、你的生命的慣性,不一定能夠吻合,所以你在做的時候你不一定會做到,對不對?所以在你做還沒做到的過程,你憑何而能做到?都是一秒一分地、緊湊地摸索生命狀態的連續。那這一個摸索,不斷摸索、不斷摸索,不斷摸索的過程裡面就會產生一個生命狀態叫做調整,微調!你做了之後會發現~這個叫實驗嘛,發現好像不是我瞭解的那個樣子,這時候你就要再回過頭來再去調整:「那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對?」當然,這一個問題又很複雜,前提是什麼?我們所瞭解的是對的前提。那你看,光是「瞭解得對」跟「要做到」,這裡就讓你們搞得生生世世了。
你們這一輩子還做人嘛,對不對?那你們這一輩子做人又遇到佛法,表示你們生生世世基本上也都還不錯、福報都夠,都有供養一些經上講「無量諸佛」嘛,你供養到無量諸佛,你可以聽到佛號啊。那這一輩子再來,表示過去生生世世都修錯!都有學有修,但學得不到位,那個叫解得不到位、修得不到位,所以等於沒有。所以來到這一輩子,基於你有學有修,在都不到位的狀態底下,這時候就是結個緣,又結上緣了,跟它有關係了,跟什麼?那個「它」就是跟佛法有關係。那假設是在念佛這邊,你就是跟念佛法門有關係。
依持這一個關係,你投生來到這一個世代,這一個世代又有佛法存在的時候,你比較容易遇到,因為你有條件。那你遇到的時候,你又延續著以前學習的這一個慣性,它會帶著來嘛,我們的習慣嘛!它跟你的腦子沒有關係,它跟你這一個場、這一股能量來到這邊有關係,所以來到這一輩子我們又遇到了,這時候緣結上了的時候呢,是不是等於又有成就的機會了?有成就的機會,可是不必然成就,所以這時候又繼續接續著「過去生生世世有沒有如理如法去學跟修的機緣」,接續上而已。
換言之,如果來到這一輩子我們接續上,又延續著過去生生世世那個學得不到位的慣性跟修,「修」就是做得不到位的慣性、或不夠精準的慣性,我們這一輩子又是再重蹈覆轍以前,所以我們還會有下輩子,那這一輩子就跟上輩子、上上輩子、無量輩子的價值一樣,再一次跟下輩子的某一尊佛再結個緣這樣。
你說:「沒有啊,我跟阿彌陀佛啊,我念阿彌陀佛啊!」所以這時候就是跟下輩子。所講到的「下輩子」,你們都要有一個概念,就是相對於這輩子!就是相對於這輩子以後的輩子叫下輩子,而不特指緊接著這一輩子的那一個輩子,這樣這個概念可以理解齁?所以它就不一定是緊接著的那個輩子了,它可能是你的下十輩子或下一億輩子,那個叫下輩子,又接續到佛。欸!下一億輩子算很快了啦,你懂嗎?依我們現在的人這一種三惡道的基因,下一輩子還能遇到算不錯了,算是很有福報了喔!所以,雖然我們現在有學過佛,覺得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對於芸芸眾生,這個已經算是很、很、很阿彌陀佛了!你看,現在人講:「阿彌陀佛!」佛陀有保佑啦,你知道嗎?所以下一億輩子還可以遇到。這時候頂多就是產生這個價值,我們下輩子又比較容易跟佛再結個緣;下輩子會不會再怎麼樣?再說、再說!
所以,「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這句話就非常非常地重要!那這句話回過頭來督促我們,願不願意去促成那個「會」與「不會」的問題。但所謂是善學者能成嘛;那不善學者,學習生生世世都沒有用。這一個事情,也是一個學佛的人的基本概念,所謂的基本常識要去理解的,要不然,我們眾生著相就會一直往外奔馳,往外奔馳就會為外在的人事物境界給再汙染。
所以我們隨便舉個例啊,我們人常常會以時間來計數嘛,比如說,「哇!他修得比較久」,我們的腦袋裡就會等同另外一個概念出來:「他修得比較好」,對不對?比較久等於比較好。那佛法告訴我們:「法無先後,達者為師」。「法無先後」就是什麼?學習佛法,沒有在論先後的!是你做到的算數,所以「達者為師」,做到的~到達的意思、達成的意思,做到的算數,那個意思。
相對於人來講,做到的,不一定要比較早啊,也不一定要比較久啊。「上者一念間」,你看,禪門告訴我們,上上根人他一念就到了~到位了。所以,他也許到了七、八十歲才開始學,對不對,可是他在七、八十歲……八十歲,接觸佛法的第一天,他就開悟了,會這樣。這時候又「久」的問題,那你說:「啊,可能他活得比較久!」(師父笑)你看,這個都是我們眾生的錯知錯見。欸,那從這個角度我們再拉下來,龍女十歲成佛啊,她才十歲而已就成佛啊,那她有沒有活得比較久?她也沒有接觸很久吶。你想想看,十歲成佛,那從幾歲可以開始學?你總不可能呱呱墜地就開始嘛,開始念《心經》、背《心經》,對不對?她都還在吃奶的,又不會講話。所以大概也像《弟子規》這樣嘛,三年童蒙養正這樣學,所以人家大概估計也就是五、六年的學習就可以成佛了,而且成就的是超越十法界的那個佛,而不是超越六道輪迴五回的這個小乘佛,不是這個!
所以,法門它得要透過摸索,那麼嚴格來講,每一個人所接觸的法門也都不一樣,其實形相是一樣。它的來由有可能可以是一樣,可是一旦接觸了,在那個接觸點的時候就起變化、就不一樣了,因為要跟我們每一個人的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在那邊翻攪。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形態不一樣的那個剎那點,接觸到一樣的東西,那個剎那點就叫不一樣了。所以,怎麼樣把這一個不一樣,再依循那一個接觸的方針去什麼?那個方針有一個概念叫做標準,接觸的那個標準,理解清楚來對治我的不一樣的意識形態,這時候才上軌道,這時候才成為一個門~一個法門,門徑嘛,門徑路線的意思。那它有門徑路線、有一個方向性,你得往前挪移,你才有上這個法門,也就是說,你才符合這個法門的概念。這時候,才有機緣可稱為說:你不斷這麼地鍊、這麼地修……世間叫修,你不斷這麼地修,你最後就可以達成,從這邊才算起。
那麼我們多數的生命體不是這樣,比如說,以前我勸人家讀《十善業道經》,那我也常常跟人家講,《十善業道經》你如果有辦法三年很專注地深入它,你就可以成佛了。那是不是只有《十善業道經》?不是!是所有的一切經都一樣,《心經》可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可以,甚至《弟子規》統統可以,只要你會的話、你吻合那個功法的話,三年沉浸在裡面,你勢必成佛!把這個換成你念佛,對不對,你念佛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彌陀佛」才能成佛?不一定!只是念「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所以可以讓你帶業往生,這是一個特殊法門。那麼依持其他的法門,他沒辦法帶業往生,他必須要消業才能往生。
那念佛可以帶舊業,這一個就是「念彌陀法門」。這一個學習者他帶業往生也有條件,他是帶舊業、不是帶新業。所謂新、舊業在哪裡決定?在你斷氣的那一刻的前後決定,或當下~你斷氣的那個當下。臨命終斷氣那個當下,如果你的念完全是阿彌陀佛,完全喔,這時候要加個「完全」,你這時候在那一念以前的錯知錯見那叫「業」,不是一筆勾消,是一併伏住!一併伏住,然後起不了作用。所以你這一個剎那,你就可以把境界相換成極樂世界,換成那個沒有惡緣的那一個世界,那叫極樂世界。這一個力道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使然,祂當年所發的願,所以這時候就是外力;那我們自己那一念要是「阿彌陀佛」,是自力。所以,念佛~念「阿彌陀佛」法門,(師父笑說)這時候要特別強調,它是二力法門的來由在這邊。
那其他的法門不是啊!其他的,你要超越六道輪迴,你要完全沒執著嘛,也就是說,你六道輪迴的這一個業要消!你也許四聖法界的業還沒消,可是你六道輪迴的業要消,你這一個消掉了之後,你那時候純然靠自力,你自力就有辦法超越了。所以這一定要很清楚,不是誰跟你一點靈,你就超越三界,不是這樣!唯獨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才有。那你看,就算本願威神加持,剛剛也講、講得很清楚,你還得要有「自力」!你完全沒有自力,你沒辦法去到極樂世界;那「他力」的作用,非常強大,是這樣。
那麼在這個狀態底下我們念佛,它的平常就很重要了!這時候為什麼講平常很重要?很多投機分子聽到這邊,他的概念跟我剛剛講的會不一樣,他聽到這邊就:「太好了!我平常就不用太認真修,因為既然說臨終那一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那我就賭啊,賭它一把吧!」投機分子嘛,這個叫做笨蛋嘛,我們剛剛講笨蛋嘛,對不對?你想想看,我們人世間所有的事情哪有不勞而獲的!所有要辦到的事情,是不是都有一個練習?練習得越純熟的,是不是越容易做到,是這樣。所有的這一些人間的事業還是這些術啦,武術啦、藝術什麼,統統是這樣嘛,平日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嘛!即便你會,也是知見的會,也不是所謂的生命質性的會,你沒有那個吻合。所以你看,這時候叫「會不會」。
假設你念經三年絕對可以成佛!欸?可是有的人念經,念念念念,甚至還沒三年,他可能就會有疑惑了啊,有疑惑說:「欸?不是古師大德、師父說,這些,我們只要契入三年就有辦法成佛嗎?怎麼現在越念,好像時間快到了,也沒有比較清淨?一天一天逼近,日子快到了,也沒有一點佛的氣味、佛的訊息,統統沒有啊!」這時候你會怎麼樣?你會起疑心,對不對,那你起疑心之後,你還會起謗心,謗啊,毀謗的謗啊,毀謗的心啊,叫謗心啊。那謗心之後,你會付諸行動,所以你對整個佛法以及教導你的善知識,就會起絕對的負面觀感。那從哪裡來?從那個「疑」出來,所以這一個叫做極度不會的人。
所以,會的是什麼?善聽、善思、善言、善行,那麼前面都加個「善」。這個善不是做好人好事的那個善,這個善叫做「會」、這個善叫做「對」,是這樣講,所以都加個「善」。那你看,這四個字的第一關鍵在於善聽!你光「聽」,你就要善聽。那善聽不容易喔,以前常講:「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叫做真正善聽。那你看,我們光是聽這一句話,我們就聽得〔霧煞煞〕(台語:一頭霧水),哪裡怎麼善聽?!我們光人家教我們「善聽的樣子」,我們要理解這個樣子都很難,或者是理解這個態度也都很難。
所以善聽,以前在佛說法的時候,常常也講述幾句話啊,祂常常在講之前教著佛弟子「諦ㄊㄧˋ聽」,諦ㄉㄧˋ聽,都可以!「諦聽,善思念之」,你看看,還加上「善思念之」。諦聽、諦聽!諦聽是怎麼樣的聽?就是離心意識去用耳根接觸,這時候我不加一個「聽」了,把「聽」換成「接觸」。那依「聽」來講叫做耳根嘛,那依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也耳根最利,也耳根最犀利!最敏銳啊的意思。所以娑婆世界諸佛菩薩行教佛事,常常以音聲來運用,所以,佛以音聲作佛事嘛,那祂常常又「以一音而為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以常數法則──耳根最利。那麼耳根利的在娑婆世界,從某一個角度來講應該說,耳根利的這些眾生,形成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在《易經》上也告訴我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麼你看,多數的生命狀態都會一群一群同質性的!你們大概怎麼樣的文化,就形成那一個族群。事實上,是你們都有這一個質性湊在一起,形成那個文化。
依佛法也是啊,剛剛講這一些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也是依眾生的同質性的八萬四千根性、八萬四千習性,而湊合在一起形成這一個對治功法,所以形成這些法門,要不然,依佛的本位立場來講,一個法門都沒有!因為沒有習染,就不需要對藥,所以就沒有法門。那這時候因應眾生,就要有無量無邊法門,那你看,祂又憑何而能產生無量無邊法門?因為祂有所謂的入空性的生命狀態。空性本然存在,不是祂創造,所以我們用一個「入」來代表。「入」就是祂理解了生命的這個質性,所以祂的言行有善言、善行、善思、善聽,統統吻合於這一個狀態,所以祂的狀態也就是如來空性。依於祂的慈悲願力也都建立在空性的角度下,所以依這一個「空」,祂的慈悲能夠應化一切妄見的出生無盡,這個也可以說是「說無盡」!所謂是「如來慈空說無盡嘛,那麼佛慈稱性」,是這個生命狀態。
那麼我們眾生因為不解「空義」,所以我們執著在「有邊」。執著在有邊,那一個執著成立了啊!執著成立之後,這一個人透過「有」,生命的干擾痛苦有一種激發力,這時候願意來理解什麼叫「空」,「聽說『空』很美好!」這時候他偏偏又再一個「執著在空邊」。執著在空邊偏於空,他還是有執空的痛苦,所以也解不了。
所以你看,我們眾生是以一個「對法」的概念在理解這些佛理的時候、聽這些佛理的時候,他就叫做「不善聽」,他就不叫「諦聽」。所以諦聽是要教你離心意識的浸染、沁染,接觸的意思。你只要離心意識,你用耳根叫諦聽,你用眼睛叫諦觀,加個「諦」,真實第一義諦的諦。那這時候我們就叫做「會」!也就叫做「善」!那你善的時候,你就不會「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或曲解人家的意思。我們眾生為什麼會生謗心?這個就是我們根深柢固的執著不肯放。那不肯放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所有善知識所闡述的這一些佛理,來到我們的生命體系依我們的根深柢固的執著去扭曲它,當然,依一個「執著」是省略講法啦,它還包含「分別、妄想」!分別、妄想、執著的這個生命狀態去把它扭曲,所以從第一個接觸叫做「聽」的狀態底下,已經失準頭了、它已經訛化了。
所以再往下這一個善思,善思不是叫你思考,佛家用「思惟」兩個字,常常用思惟兩個字,不是要用思考。那思惟又加個「善」,所以就又不是我們人間的邏輯的那一種概念,它是叫你去體會瞭解的意思。「聽」叫「受」,你「接觸」,那個叫touch到了,一接觸到了之後,你就必須去體會它,用整個生命去理解它的意思。在體會理解的時候,你加個「善」,你就不會落入思考,所謂思考只是我們的一個生命狀態的某一個部分而已。我們的生命依體會來講是整然,它有感受性的部分,有思惟性的部分,它有所有所有一切的部分,包括能量的體受部分,統統有!所以身心靈一如的狀態,這個叫善思,也可以叫它善思惟。那麼你有這一個過程,它涵蓋了摸索,摸索從這邊就開始了喔,它才有辦法精準。那漸漸精準了,後面才有身行的運作嘛,所謂十善業道這個「口業」跟「身業」的範疇就出現了,就是善言、善行。所以從諦聽!諦聽就是所謂的剛剛前面講善聽。
這個善思再拆開,另外一個叫「念之」。那善思,就是剛剛講的善思惟,對不對,那「念之」拆開兩個,就是所謂的善言跟善行。那你就知道,這個「念」不是你們坐在那邊想,佛家在講的「念」不是那個東西。所以,你如果瞭解到這邊,還不是很深入嘛,這都只是一個皮面的概念而已,應該就夠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那五十個人在那邊念佛都不是念佛法門了,對不對?他光聽人家告訴他:「你要念佛!」光在聽人家告訴他這個的時候,已經是他的概念了,已經不是「你要念佛」的概念了,對不對?那他再去什麼?再去想:「阿怎麼念?哦,原來怎麼念!我們五十個加在一起依眾靠眾地念!」你看,這也是一個「想」對不對?要不然在家裡會〔盹龜〕(台語)啊、會懶散啊……等等。所以,「要思考一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思」,就不是所謂的善思,這個是我們世間邏輯性、世間依常識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上的思考而已。
所以就開始在想這個,湊在一起:「嗯,依眾靠眾!欸,真的比較有精神吶,真的也比較念得下去吶。」為什麼?因為〔盹龜〕(台語)會被人家笑啊,所以硬是撐著啊,眼皮再怎麼痠都是撐著啊!所以大家多數念佛不會從正面看人家嘛,對不對?不知道會不會很恐怖啊?(師父、學員笑)不是這樣、就是這樣(註:師父模仿低頭打瞌睡、用兩手把兩眼的眼皮撐開),就是很多奇奇怪怪的樣子都產生了,所以這個不是所謂的善思。
你看,就是每一個關鍵都錯!對不對?錯到最後,三個鐘頭念完了,這時候也錯了啊,他以為三個鐘頭就叫做修行,其實不是!你看,那叫不會。我們不會,三個鐘頭不是修行;我們如果會,三秒鐘都是修行。因為三秒鐘就可以讓你直了佛道了啊,那不是修行?!所以它有一個「冥合、不冥合」的問題,只能說,那這個聊勝於無嘛!這三個鐘頭總比不是這樣過日子好嘛!那怎麼說呢?這三個鐘頭至少被關起來嘛,被關在那邊不會出去做壞事啊,對不對,要不然犯人為什麼要關在籠子裡?呃……不是籠子啦(師父、學員笑),監獄啦,監獄有那個籠子的概念。為什麼要被關在那邊?他心理改了嗎?不一定改啊,對不對,他的這一些所謂的惡念有沒有解決呢?也沒有啊,他的行為習慣也沒有解決啊。可是呢,他被關幾年,至少外面的世界少讓他傷害幾年啊,這是其一,這是以眾生的考量。那依他自己的考量呢?至少這三年,他關三年,他也少三年傷害人的造業啊。所以你看,我們如果是這個概念,「我們念佛」跟「我們被關」不是一樣的意思嗎?!對不對。
所以,以前我常常遇到在上課或者是跟人家交流的時候,都會有人質疑啊,說:「師父!『師父』不是要剃光頭嗎?」剃光頭才叫師父,那我們怎麼能叫「師父」。我說:「我怎麼知道大家叫我師父啊!叫大家不要叫我師父,從來也不知道什麼叫『師父』」。師父是很沉重的!以前講過,「事其君、事其師、事其親」──君親師!那叫「師」好過日子,傳授一技之長就好了,或者耍耍嘴皮子,收收報名費、講師費就好了!叫「師父」不是啊,那叫個「父」還不能收報名費,對不對,為什麼?義務教育嘛。你爸爸、你媽媽在家裡煮飯給你吃,你有繳伙食費?沒有嘛,對不對?對。所以你看,叫個「父」就有一種義務的概念啦,義務!那除了這個義務以外,它還有所謂「親」,親就是什麼?關懷照顧,他不是只有你來找他他義務面對你吶,他還要主動看到你有什麼疑難雜症、你有什麼人生的苦境,心受傷了啊什麼……等等這種,餓肚子了啊,還要主動去扶持你。所以現在的師父大都不比以前啦,以前這一個責任是基本態度啊,那現在有時候學生也不領情的。欸?怎麼講到這邊來?(學員笑)
那剃光頭嘛,對不對,剃光頭!好像也有一點道理啦,語義之下就是說,剃光頭的比較有在修行嘛。有一天我就想到那個監獄嘛,我說:「那如果是這樣,監獄所有的那個受刑犯都是師父啊!對不對,剃光頭嗯?對!」後來想想,欸,他們有時候比我們還修行吶,對不對,我們現在這樣沒有被抓進去。那我後來想一想,觀察到現在的佛制啊,現在叫什麼?「塔寺堅固,鬥爭堅固」嘛,對不對,塔寺堅固,鬥爭堅固!那麼這個代表什麼?塔寺就是那個佛寺,出家的地方。那因為我們現在講的,就不是真正的出家那一種啦,要不然這樣就有一點謗僧,不太好!為了讓你們明理用喔,對。
這時候,我們「出家」的概念跟以前不一樣,以前人出家的概念是要成就無上道,基本上是社會的第一等人才,他才有資格出家!那當然,所謂的窮人家送進來的那一種,在以前是比較少的,這一類是那些出家師父的慈悲,為了要照顧這一群人,就有點像開孤兒院那樣,收留這些人。所以這出家裡面就有兩類的人,一種是真正出家,一種是什麼?收容中心。你被出家環境收容了,這一些人當然也要符合出家佛寺的這一個規律、軌範,所以他們好像出家是這樣,一般是這樣。那我們現在比較少有真正「第一等人才」去出家的這一種概念,那以前的天下第一等人才不是我們很會電腦、很會做生意、很會什麼……,不是這種社會人才的這一種第一等人才,而是什麼?而是聖賢標準的第一等人才。那這一種人才是什麼?是針對一件事情──生命的問題!而不是生活的問題。那我們現在在世間的一種普世價值在比較第一等人才,基本上都不離生活的這一種標準,對不對?所以出家不是這樣,它是生命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是世間對於生命理解得最高度的這一層人,你才有資格出家。為什麼?「出家」他只有一個工作,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有分兩類,一個叫弘法,一個叫護法~護持。護持,一般做行政;弘法,這個如果用你們現在的娛樂圈比較好懂,就是藝人跟經紀人啊,他……(師父笑),跟整個公司嘛、整個製作團隊嘛,製作團隊就叫做護法,製作團隊撐著一個藝人去露臉,去弘化,這個叫弘法,就這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是佛門喔,不是娛樂喔,那這個內容都是佛法。那這兩件事情就只有一個目的──令眾生覺悟,就這樣。為什麼?因為它是生命的問題,只要你不覺悟,一般我們佛門叫開悟,只要你不開悟,你生命永遠有問題,是這樣的概念。只要你開悟呢?生命沒問題了。沒問題要幹嘛?沒問題接下來就是幫助那些有問題的,讓他沒問題是這樣,那一屆傳一屆、一屆傳一屆,是這一件事情,所以出家是這個。
所以如果你對人世間有絲毫的留戀,你辦不到!因為只要你有留戀,你生命必然有問題。如果你懂得放下,那時候叫開悟,這時候變成你生命沒問題,所以你開悟;或者是你開悟了,所以生命沒問題,這時候已經融為一體了!融為一體,兩邊講都對,所以就為了這件事情。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所以這個時代才有「塔寺堅固,鬥爭堅固」之事,為什麼?因為我們多數嚮往佛法的人,並不是真的是希望佛法帶給我們了生脫死的智慧,而是希望透過佛法來再奠基我世間法的基礎上,去建構更高層次的名聞利養用的。所以這時候依名聞利養的導向,這個佛法,就是我拿來鬥爭的工具,我如果學得越好,表示我鬥爭的功夫就越高。
你看,光耍嘴皮子,世智辯聰,人家辯不過我,對不對,比人家厲害!沒有學佛的人,講不出這些佛言佛語、乃至於形容生命狀態的語彙。所以講話,光是言語……你們現在不是常常政論就要辯論嗎?對不對?光是言語就〔減一缺〕(台語:短少、不足,比喻矮人一截的意思)了嘛,對不對,就沒辦法,所以要努力學佛,所以這叫不會的!不會的就學成這樣。那當然這個是不止是出家,在於學法的體制裡面,所有的佛弟子幾乎都有這一個問題,因為他的價值定義不明確,所以越學就越慘,越學越慘!那這個慘到慘到極處,就是透過學佛下三惡道。
這一個「透過學佛下三惡道」又更快的是下地獄道!那地獄道,學佛去的非常多、非常多!這一個我們一定是要很深刻去理解到的。為什麼?因為我們都在這一個機緣底下,只要你不踩煞車,這一個路徑是很快速,正所謂古師大德告訴我們:「地獄門前僧道多」。那台灣諺語也是啊:〔地獄專關關講師〕啊!你看,又特指講師,他很會講啊,很會講、很會辯啊。然後我們盡是把所有的佛言佛語的這一些智慧邏輯拿來為自己的什麼?造謠生事做辯解,唯一果報,還是地獄。因為這一個事情不比世間法,在世間法,你頂多就是有一個對象而已;在佛門,你等於斷人慧命。那世間法,頂多的對象就是你們之間的仇恨糾葛而已,那麼在佛法,它關係到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在跟有學佛涵養的人的本身,你並沒有結罪,可是你的罪比一般世間法的結仇還重的原因是因為:你會造成有學佛涵養的人的負面的形象,讓眾生生謗、生毀,所以令眾生不願意積極去學習,這時候是跟十方眾生結罪。那這一條就非常地嚴重了,所以學法的人一定要很謹慎。
關係到我們念佛,亦復如是啊!所以剛剛講到出家跟剃光頭,前一陣子我就想到說,剃光頭的,看一看,還比我們出家的環境好修行,對不對?你看,它的規律啊,「放飯了~」。那個佛門也是啊,佛門不是幾點起床嗎?有規定嘛,三點,對不對,做課啊;監獄也是啊,幾點起床啊,有做他們各自受刑人的課啊。然後吃飯啊,吃飯!佛門吃完飯有出坡啊,出坡就是勞動服務,受刑人也要勞動服務嘛,受刑人也有喜歡基督教的,就牧師來輔導嘛;喜歡佛教,就法師來輔導嘛,對不對;佛寺不是也一樣嗎?法師上課啊,都一樣喔!你看,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我們沒有受刑的狀態底下,我們會亂,嗯!受刑的角度裡面,它的亂的機會還比較少,不是完全沒有,而是比起我們在外面的……一般講叫做比較自由啦。現在人的自由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啊!」對不對?(師父笑)前幾天還在聽,聽人家講一個歌手唱這個。
從那個時代到現在,好像現在的社會越來越亂、越來越亂,這不叫自由啊,世間法的自由是:「只要我喜歡,影響到別人就不可以啊,是這樣;不影響,你喜歡,沒人管得著!」那麼出世間法就比這個更要求喔,不是只要你喜歡、不影響到別人就可以吶,「只要你喜歡,不符合戒就不可以!」因為這叫出世法。那為什麼加個出世?「出世」兩個字如果你們沒有正確的理解,你們學習會覺得:「那干我什麼事!有必要這樣嗎?」啊!我換成兩個字,「出世」就是完全沒有煩惱,「出世法」等於完全沒有煩惱憂慮牽掛的法!那從美好的角度叫:出世法等於圓滿的幸福美滿之法!這樣就有關係了啊,對不對?所以這一個需要「戒」才辦得到。那麼前面我們講的這一個「只要我喜歡,不影響到別人的自由就可以了」,這個叫「禮」的層面,禮貌的禮、禮節的禮、禮數的禮。所以「禮」是世間標準,那麼「戒」是出世間標準。所以依持「戒、定、慧」才有辦法有機緣成就無上佛道;依持「禮」頂多只能成就六道輪迴裡的人間聖賢。
依持「禮」是人間聖賢以上,他還不一定能成就所謂的神界的聖賢。神界也有聖賢,也有只是普通神啊、平民神啊,都有!跟你們人間都差不多。也有很窮的神啊,對啊,你們有去過廟子嘛,你們為什麼要燒那麼多金紙給神?他就比你們還窮嘛(師父、學員笑)!他比你好、比你有錢,幹嘛還等你匯錢給他啊,對不對?那你匯那一點錢,要叫他轉一個更大N倍數的財給你,那不合道理!所以也有很窮的神。
很有錢的神,他不需要你送這個,他可能希望你給他別的業績,別的業績啊!比如說一個學校老師教學,他也要業績啊,他教授的學生,如果這一班考上大學是全校最多的,他的業績就好嘛。如果全部都放牛班,都去〔匪類〕(台語),然後事隔N年,只要那些在外面偷拐搶騙的,上報的全部都是他的學生,那這個就……(師父笑)有點丟臉,所以有這個業績的問題,對不對。當然,依佛法來講是隨緣,那業績是一種督促啦!就是說,這一種督促是希望我們在教學的人跟在學習的人,都要努力地督促啊。
所以你看,如果你沒有善聽,前面所講的話你就會依你的自由意志去定義,那你自由意志定義,你又會出錯。那你出錯,這個錯就像黴菌一樣,你只要有一個,你就不斷蔓延延伸,所以它會吃垮你整個人、整個生命狀態,那它就是黴菌的意義。如果你不瞭解黴菌的意義,你可能又有你自己的定義,那你又會生謗、又會譏毀,是這樣。
所以「法門」,嚴格來講,在於每一個人的自體上,它不在於你去外面有什麼法門的道場,不是那個!那個是一種我前面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生命狀態的產物。你們都喜歡這樣,你就去,你們一群人就成為那樣的法門,那是形式。如果你不瞭解剛剛前面我們講的那些,你這麼「嘣」一進去的時候,你慣性的思維就以為:「哦!每天做同樣這些事情,我就是在修行。」其實那跟修行完全沒有關係。
就好像你們來這邊,這邊有什麼功法?假設有念佛班,你們念佛是不是在修行?聽完到這邊,你們就知道了,那要看你會不會了,對不對?不是來一覺元就叫修行、別的地方不叫修行,不是吶!你不會的,你來這邊也修不了行,可是你可以跟這邊曾經提過的諸佛菩薩結一個善緣,跟彼此結個業緣~這時候我不說是善緣喔,而是說跟彼此結個業緣!因為你們不一定懂得「善」的拿捏,所以你們彼此在認識彼此,常常我看到的是在那邊延伸遐想、延伸妄見,所以你們結的多數都是業緣,我不敢說~惡緣,因為這時候又……(師父笑說)又會得罪人,很多都這樣。
所以「修行」,最好最好的狀況是一條線,一條線直契!那我們實在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現在人的業力就是這樣啊,來到這個世間,你不能不認識人嘛,人家也會來認識嘛,那修行又得要什麼?學習普賢菩薩,對不對,什麼叫恆順眾生,不能稜稜角角。在這一種狀態底下,汙染源又高、那你的意志又薄弱的狀態怎麼辦?所以你就更需要善聽、善思、善言。剛剛講善言,這個「言」,只要聽到的佛法,講出去就錯,這時候常常是我們的善思不足、善思錯了,你後面的善言跟善行絕對會錯,絕對會錯!這時候,錯的依準又在哪裡?執著!所以你只要有執著,你的言行絕對錯,這是以生命真常的角度來講。那為什麼?因為這一個基底就是自私自利。
所以從第一個關鍵來講,你接觸一個法門,你的諦聽~善聽,從這邊就算起了。如果你是帶著執著在聽的,你必然不善聽,所以你後面延續不善聽,也就是說,訊息來到你身上已經錯了,你這時候怎麼善思,對不對?你怎麼去思惟錯誤的訊息?所以這時候後面都不用講、都不用加個「善」了,因為根本沒有了。那你看,一個一個關鍵喔,你善聽的前提,你不一定會善思喔,所以你不善聽的前提,你必然沒有善思、善言、善行,所以它有一個延續性,那我們就要從第一個關鍵去訓練起~什麼叫善聽?善聽就是……比較好懂的~就是剛剛我講的「不執著去聽」。
這時候你看,這一句話又很難懂,什麼叫做「不執著去聽」?很多人就:「放空!清淨心!聽師父講過,不執著就是清淨心,那我清淨,什麼都沒有。」那樣也不對!因為你又想了一輪,又都是你自己!所以呢,這個很難,對不對?所以要不斷接觸,這時候善聽之前又要加一個關鍵──不斷薰染。所以「長時薰修」很重要!通常能開始體會到善聽的人,都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長時薰修,而且一門深入。
最近又有一個同參跟我分享他的學習心得,他說最近好像在謄寫我們上課的一些文字,謄寫的過程裡面,他終於發現說:「原來師父講好多喔!」這樣。我說:「對啊,講很多啊,為什麼會這麼訝異呢?」他說:「對啊,沒有謄寫之前都沒有……」前提是這個學員跟我認識十幾年了,十幾年了!我說:「十幾年,你都沒有聽到?」然後最後終於也是一個良性的發展,最近謄寫終於理解到「師父講好多」。
你看,那以前沒有謄寫也是天天聽啊,而且以前我們互動的機率比現在更久!因為以前我認識的人少嘛,認識的人少、又常常會來找你,你又二十四小時一天,那當然分配時間就很多啊。現在很多人找,被share(英文:分配)掉的時間很多,所以每個人分配到的時間就不多,這個也是一種業力啊,一種業力!那你怎麼克服這個業力?你就必須要力爭上游,這是佛家講的相應的問題。所以,我現在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很多的學務上的這一種互動。
那講回剛剛講那個例子,就是說以前啊,我印象好像一來找我,就是一整天嘛,早上來找,然後:「師父,要不要去吃中午餐?」也不錯啊,反正沒人來找,我還餓肚子啊;有人來找,欸,有人就有午餐啊。我說:「好啊、好啊,去啊!」就跟他去吃了午餐,要say bye bye 了?不!「師父,待會兒午餐吃完,我們再回去泡茶。」「哦!好啊、好啊,泡茶。」天下沒白吃的午餐,你看看!(師父、學員笑)對不對,泡茶用我的茶葉、用我的茶水,對不對。
好!泡完了啊,繼續講,不會只泡……喝茶啦,一定又講嘛,對不對,又聽。欸,黃昏了,又晚上,「哦!晚了吶,師父,吃晚餐。」「哦!好啊,欸,不錯啊,吃晚餐。」又去吃,吃又講啊,又邊講邊吃啊。那吃完了之後,要 bye bye 了?沒有!「師父,我們等一下回去,晚上泡茶。」(學員笑)晚上泡茶,一晃,哦!十一、二點了,快一點了(註:凌晨一點)這樣,好,說再見!這時候說什麼?「啊!明天要上班」這樣。他們要上班啦,不是我要上班。幾乎常常這樣啊,只要來,就是這樣,都待一整天,好長一段時間,認識十來年,你看,終於最近發現我講很多。我說:「你以前都是什麼來啊?!(學員笑)對不對。」那個就只差沒看到他額頭有一張符,否則我會嚇死,對不對?(學員笑)哦!原來是一個大體跳進來,對啊(師父笑),那裡面的靈魂都不知道跑去哪裡?!
所以你看,講了十年,那以前我講可多了。然後不要說善聽的問題啊,連聽到都沒有啊,哪有善聽的問題?!善聽是你有聽到,而不善聽是有聽到扭曲它的問題。可是,「以前有講這些嗎?」是連聽都沒聽,整個封住。我在想說,這一定是有高深的定功!對不對(學員笑),有高深的定功~〔怎麼講都講袂翻車〕(台語:不論怎麼講都無法改變對方的想法)的意思。總之,最近有這一些法。
你看,又是法務!你做了之後,你有那個心契入,你會體會到!你看,這叫薰修。那這個法務是什麼?我在謄、跟我在看視頻、跟在看那個講紀,或者是在聽師父講,你只要不會善聽,你就必須創造「不間斷」這三個字的生命狀態。那不間斷,你又要契入,還得加上一個「專注」,不間斷於專注!那我剛剛形容的那個例子又有一個冥合,就是他在謄~在打,你在打字需要比較專注,還是不用打字聽人家講話?打字嘛!「打字」很少人打到睡著的嘛,除非工作量太大、過勞那一種,通常那個如果趴下去,就可能不太想要起來了,是這樣。你「聽」,聽的常常睡著吶,對不對,睡到人仰馬翻的都有啊,對。(學員笑)所以這個叫做功法,你看,你得要摸索啊!
你一打的時候,你發現你專注力出來,那打又有一個特質──重複!假設你現在聽喔,聽錄音帶講過了喔,你說:「有啊,剛剛聽師父講很多啊!」
「阿……阿師父講什麼?」
「嘶……嗯……(註:師父模仿努力回想的樣子)我下次調錄音帶,對不對,我下次看視頻再來那個……」就會這樣忘了!
那你打字,你不會這樣「啪」就過去嘛,你要倒帶。因為你打的速度跟不上我講的速度,你得要倒帶。這時候就會激起你什麼?「那兩個字是什麼?」這不是思考喔,這是你要知道那是什麼,對不對?你們聽我講過去,你不會「那兩個字是講什麼?」就噗~嗚~一陣風過去了,對不對?過去了,你也覺得很舒服,很舒服,久了之後就離開了啊。所以,很多人來聽我們的法堂都覺得很好,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回家好睡覺(師父、學員笑)!對啊,所以這個叫做──你要去摸索。
你看,從摸索的角度,有「心」上的摸索跟「行為」上的摸索,還有你的「意識層」的摸索,統統有!我們現在讀書人叫做「重複於不間斷」,如果沒有這個生命狀態的運作,你在學法是幾乎不可能的!依照現在二十一世紀於五濁惡世的這一些人類的根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長年來,我們不斷講兩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原因在這邊,而勸誡諸位不要去廣學多聞。不是廣學多聞不對,是只要你把次第放在第一位,它就變不對。
你看,這時候就叫做不善行,行為的行,連你學習的狀態都不善行,那必然是什麼?必然是你前面的不善都成立,從「不善聽」出來,對不對。比如說,我們常常在講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善聽這個,就會自己自動delete嘛~自動消音嘛,對不對?「一」,就沒了,對不對;到「修」,出來了,對不對。這個想到「一休和尚」了是吧?(師父、學員笑)一、修,哦,中間都沒了!然後想到,直接要修了,然後就開始去又涉獵很多了,這時候我們又跟我們俱生的雜染之性冥合,這時候叫相應,我們容易很雜,所以雜心修道,終不成就!
我們這一生又來到這個人間,又有機會遇到佛法,又有興趣去接觸;有的遇到,不接觸,他沒興趣啊;有興趣接觸,又覺得又有一點點氣味相投,有的就到這邊。可是,又基於我們過去生染雜的質性,我們又帶來的話,我們這一生又不能成就,因為雜心修道,終不成就嘛。「終」不是終身喔,是你什麼時候開始不雜心,從那邊開始算起才有可能可以成就;不是那邊算起就可以成就,是有可能而已。換言之,在那一個點以前都是雜心的話,那就是廣結佛緣啦,最好是這樣!廣結善緣,次一級;廣結業緣,更糟;廣結業中之惡緣,那又更慘!所以對這個時代學佛的人,能夠以「雜」來廣結佛緣,已經是邀天之幸啦。所以在這一個時代,教育者也不能要求太多,也要分一些門檻層級,世間叫「要簽契約」,對不對。
以前我常常看到很多跑宮廟的來,然後就慌慌張張地:「師父,怎麼辦?」
我說:「什麼怎麼辦?」
「我能離開那個宮廟嗎?」
「嗯?你現在不是離開了嗎?(學員笑)對啊,我這邊不是宮廟啊,你不是離開了嗎?」(師父笑)
他說:「不是啦!我要講的是~我發現很多問題,我想離開,很怕!」
我說:「有什麼好怕的?對啊,有問題就離開啊,對不對。進百貨公司,火燒了,你就逃出來就好了啊!」
他說:「不是,不是!我們進之前都要簽合同啊,有的剪頭髮給他,有的畫押啊什麼……」
我說:「哦!現在還有這樣喔?」我就說:「那個根本沒用啊,你們人世間簽合同有用嗎?你耍賴不是就等於沒用了嗎?對不對,耍賴嘛!」
當然啦,因果不能這樣啊,對不對,因果!人言謂之「信」啦,只要你講了就算數啊,對不對?後來我才知道,很多都有這種恐怖的跡象啊。
然後他說:「怎麼辦?」
我說:「你要好好修啊,這是好事啊,對不對。你簽合同,會讓人家下符、降頭、做法,最後傷害你,多好!要不然你不會認真學啊,對不對?」
所以來我這邊,最好是在外面都被下降頭的那一種(學員笑)。我以前有遇過啊,家裡被下蠱還是降頭啊?那個名詞我搞不清楚!被他們的傭人下降頭,那一陣子這一個學員認識我是最積極學法的時候,他的生命也是我觀察轉化幅度最好、幅度最大的時候。之後呢?之後所有的危急都排除了,我們都幫他排除了之後,就開始墮落了,對。你看,人就是這樣啊。
所以如果你是剛開始,或者是跟一百家宮廟簽合同的,那個最好!來這邊學習,那時候《弟子規》完全服服貼貼,「父母呼」,馬上應!(學員大笑)對不對?對啊。「父母責」,「啊!師父說得是!」,誰敢跟你衝啊?多數剛來的這樣喔!我剛剛講的那個例子只是其中一個啊,不是唯一一個,有很多同質性的都這樣。後來幫他們家處理好了,幫他們人調解好了,我以前形容就是:後面沒有狗在追了啊!就開始搞怪、捉弄,甚至還毀謗,後來就不會跟你「父母呼、應勿緩」了,就避,避到我找不到他,對啊。後來呢?後來找到了要跟他講道理,他開始大吼大叫、罵你、還諷刺你,都有這些,現在的眾生就是這樣。當然希望你們不是啦,對,如果是的話,跟我保持距離,我也安全一點。所以你看,這個就是我剛剛講的那個範疇門檻。
所以,古師大德他即便來到這個世間,他都沒辦法像以前古師大德那個時代的教法,都沒辦法!可是那樣的教法真能成就。那我們現在能不能用那樣的教法?可以!可是沒人要學,沒人要這樣子訓練。那只要你不是這樣,這一個世代多數古師大德再來、諸佛菩薩再來,通常不是定位在選佛場。「選佛場」聽得懂嗎?一個道場進來就是要做佛,那個叫選佛場。你們現在在選舉嘛,對不對?你們現在是選惡與什麼?選惡與遜,是嗎、是這樣嗎?(學員笑)古時候是選「賢與能」嘛,(師父笑說)現在是選「惡與遜」嘛,都這樣,所以整個時代崩盤啊!那這個叫「選」嘛,所以來到道場,古時候基本上就是選佛場嘛。「佛」不是賢與能而已啊,那「非世間將相之所能為,故曰大雄」,對不對,所以座落在大雄寶殿裡,讓我們效法學習,這是佛!
所以,古師大德來到這個世代,基本上都不會設定在古時候的唯一標準叫做選佛場,而是來到這個時代多為眾生結點未來世的佛緣,定位在這邊。定位在這邊的狀態,教得也高興,學得也歡喜這樣!最好,來,都對人家〔褒一下〕(台語:誇獎一下),說:「哦!功德主啊,啊!你不簡單啊……」都是這種。那這種,如果你們對自己有氣魄、願景的話,你們就得自己要很清楚,這樣的對待不是不好,可是對你,不能成就!對你,不能成就。那你要人家對你能成就的那個方法,得要你有認知,你去求。所以這個時代的教員,不會主動去用以前的方法。
前一陣子,我跟幾個同參有機會在談法的時候講到說,以前古師大德不是你們現在看傳記這樣而已,好像每個都慈眉善目。你看,光講個虛雲長老好了,虛雲長老啊,眼睛永遠看不到他睜開啊。他不是永遠沒睜開,他是那個隨時在訓練禪定吧,入定三昧!所以他眼睛都微張啊。微張,他很高嘛,高高地看起來就好像永遠閉著嘛,永遠都是這樣如理如法,慈眉善目這樣嘛。欸,你知道他教學生是要用藤條打的嗎?嗯,你們不知道嘛!所以如果這樣你不知道,「你看!師父,你怎麼這樣……講話這樣這麼重?你看人家虛雲長老都很慈悲。」對,是!(師父、學員笑)藤條「啪」,還怎麼樣?還公眾要那個學生趴在以前那個木板凳,木板凳趴著,然後褲子扒開,這樣打的,對啊。
套一句那時候誰?洪金寶教學,打他兒子的那個經驗,他說:「你要打幾下?」兒子做錯事嘛,「三下!三下好了。」通常打三下都不會只是三下,都至少要七、八下,十來下。兒子說:「怎麼這樣?背信,食言!」對啊,他說他不是因為食言所以這麼胖嘛!(學員笑)我是說洪金寶,對,聽說是最靈活的胖子嘛,對不對。
他是怎麼樣呢?「好,你說三下!」他就藤條一甩下去「啪~」,快要皮開肉綻了。一般我們打是怎麼樣?我們小時候也常常被打,我媽媽常常〔捽〕(台語:鞭打)我啊,對啊,所以我可以很感受那種味道(師父笑)。可是我媽媽就比洪金寶那個稍微慈悲一點啦,稍微慈悲!我媽媽說:「你要幾下?」「三下!」啪啪啪就三下了,對不對,啪啪啪速度。可是洪金寶多聰明,他三下,「啪~」開始跟你講話、講話,對不對。
這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嗎?就是這一下打下去,第二下還沒進去……還沒打的時候,這一下才能痛到骨子裡。痛要有時間嘛,接觸到皮「啪」,然後開始痛嘛。痛有程度、有深度嘛,所以他就等,等到痛到你的骨子裡的時候,極度地痛的時候,再來第二下。「啪~」這第二下,加碼第一下的痛到骨子裡,所以會double兩倍,對不對。通常他會設定一個規矩就是:「好!幾下,你講!可是我打的過程你不能動,你只要動就歸零。」那你就知道嘛,如果你啪啪啪,一秒鐘三下打完,就沒了啊,痛一點點而已喔。「啪~」跟你講話講兩分鐘,「覺得怎麼樣?」「喔!」(註:師父皺眉頭,模仿一副疼痛的樣子)痛到動嘛,「欸,剛剛那兩下不算,重來這樣!」是這樣。
所以,虛雲長老他們以前打人啊,就是這樣啊,那學生才會成就啊,個個成就。現在呢?現在打下去就被抓去監獄修了,那時候我就成了真正的師父了(學員大笑),對不對,剃光頭!對啊,那時候好修行,對,有時候我還真想說……。欸,虛雲長老當年也被關過嘛。哦!這世界,外面實在太恐怖了,想說哪一天也被抓進去關一下,也可能比較好。虛雲長老被抓去關的時候,在那邊沒事嘛,好修行,沒人干擾嘛!這沒人干擾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對不對。那時候都在幹嘛你們知道嗎?那時候你以為他是在監獄裡?他在籠子裡沒有錯!他的肉體在籠子裡,可是他天天入定去忉利天內院跟彌勒菩薩相會,喝茶、聊天、聽法,後來想:「不想回來了啊!」不想回來啊,說:「哦!我能不能就這樣坐了?」就……就來了。當然,他沒有犯罪啦,那時候很多誤解啊,被毀謗、被抓去,冤獄啦,現在叫冤獄,然後不想下來。彌勒菩薩說:「不行!你……」意思就是說:「你還有業、你還有責任。」叫他趕快下去,他又下來,你看。他說:「哦!〔足衰〕(台語:真倒楣),又下來!」所以古師大德是這樣。
李炳南老居士不是古師大德,他是大德,不是古師,他是民國初年的台灣的一個大德,亦復如是啊!還講經班而已吶,學講經的。他幾乎都用藤條打的,打誰?他的學生六十歲,六十歲打屁股,對不對?對。你可不要以為這樣:「嘿~」像阿嬤、阿公在疼孫子那種吶,不是那一種吶~玩樂的,真的是甩下去的啊,這個時代不行!
所以如果你們要成就,你們要有這種所謂的氣魄啦,當然,不是叫人家要打你啦,可是你要這種氣魄,你才有辦法。放心啦,你們再跟我多親近,我都不會用藤條甩你們(師父、學員笑)。你看,最近這種時代,人心亂嘛,對不對?那時候陳奶娘娘降詩是吧!「二一世紀人心亂」,你看看!什麼再來?「佛陀再來人說法」。就是「再來人說法」,所以很倒楣,你懂意思嗎?對啊,祂如果以那個看不到的身來說法,就了事啊。我們現在不會去找神找麻煩嘛,因為神退駕就沒事了啊!
所以以前人家來,我跟波芽老師說:「欸,我們是不是也要放個壇香爐在前面?來的時候,我們就嗚嗚嗚~〔拜請、拜請〕(註:師父閉目、身體微顫,模仿神明入駕的樣子)(學員大笑),對不對。」然後跟他講喔,你再怎麼破口大罵,他都說:「是是、是!神尊,是、是是、是!」你罵他、罵他,甚至打頭,對不對,「哦,是是是!消業、消業!」你看,這樣喔。然後呢,你退駕喔,他也不會恨你喔,你還要故意裝作:「欸?剛剛是什麼事情啊?」(學員大笑)「哦!感恩,感恩師父!讓那個神尊來幫我那個加持。」你罵他、數落他、打他,他說加持,我們現在好言相勸,怎麼講我壞話?!所以有這個時代背景不一樣。
所以,法門要知道:法門在個人,不在於你接觸的那個對象,你要善聽、善思、善言、善行。所以,在我們未真成就之前,我們的言行要非常謹慎,那麼我們的「聽」要很深入。那所以,你們不知道從何著手起,你們就把你們自己放出來,這個「放出來」的意思就是說,你們沉浸在那個場裡面,專注就對了。所以真正專注的人,思考是不作用的,是不作用的!為什麼我們要思考?因為我們專注不了,所以我們要思考,這是世間生命的運作。依修持佛法或者是不要特指佛法啦,出世法、成就聖賢之法,必然於專注能夠成就。那你就要專注啊!那你說:「可是,師父!這一次專注,出去都忘光了啊!」沒關係啊,你還有下一次啊,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啊,所以「久久精思,方乃調熟」,用這樣的方式。那這樣子用在念佛的角度上,你就能開始體驗、體會到什麼樣叫做念佛法門。
所以,真正念佛法門對於你們個人來講,不是一個定義,是一個狀態的體驗,懂嗎?所以它不是說:「欸,你們筆記抄好,現在跟你們講兩個意思叫做念佛法門, A……, B……(註:師父比劃一橫線,比喻條列式),這樣。」那個不是,那個叫做文字。所以,一定要離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交光大師講:「捨識用根」。不容易懂,可是你要不斷去嚐試;很抽象,所以就從你們最具象的概念去捨起,那個叫做放下執著,不要一直用著執著。那執著有一個特色就是老愛定義!老愛定義,然後老愛分析、老愛歸納是這樣,佛法這個東西最多。欸?那這時候是不是又矛盾了,對不對?所以你就知道,佛法為什麼這個東西最多?因為眾生這個質性最多。所以佛經,當然,我看過的書很少,不能以我做標準啦,我看過的、涉獵過的,幾乎沒有像佛經這麼嚴整地歸納分析的、跟它的邏輯性的。
可是你看,佛告訴你:「不假思索!」祂能夠把你們世間的生命模式做到最好、最極致,可是祂告訴你:「這個不是真的!」嗯,那你才會信服啊,對不對。那要是祂做不到然後跟你說:「你們那些都是假的。」你說:「酸葡萄心理,佛酸葡萄心,自己做不到。」比方說:「啊!要萬緣放下啊,錢乃身外之物。」「哼!自己不會賺錢,在那邊酸葡萄心!」對不對?所以,祂是國王嘛,全國都是祂的最……最有財富的那個,祂放下,所以你會信服祂嘛。
所以,祂的示現都是在告訴我們,那些東西都不重要,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你們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的成就,必然與你們這個世代多行者需要契入長時薰修不可!你只要沒有長時薰修,你無法體驗到這一些佛法的名詞它到底在表達什麼,那你不知道它表達什麼,必然你不知道那個境界相。其實我們很冤枉,它表達的所有的境界相,都是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本來的樣子,所以放下即得啊!
那真正要契入念佛法門,你得從理體跟形式上去深入。一個已經真正開始專注於念佛信心滿滿的人,你就不用叫他去解了,懂嗎?那現在很多人會兜錯,我剛剛講的,有些老伯伯、老媽媽很虔誠地一直在念,念到心都無罣礙,他的一生就是見到孫子也阿彌陀佛,女兒也阿彌陀佛,那往生的老伴也阿彌陀佛,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候我們學了,「啊!沒有『理明』,怎麼會『事即』呢?」對不對,我們跑去跟這樣的老太太說:「欸,你要看《無量壽經》,你要多讀《無量壽經》才會真正體驗。」你這時候就是障道,你懂意思嗎?
所以法非定法,法門也非定門,只要你符合這一些正確的功律,加上長時薰修,你自然會體驗到什麼叫法門。可是偏偏我們多數的眾生在什麼?在長時薰修會潰堤,他會停、會一暴十寒、想到再來,所以依這樣的質性,我們生生世世都不知道法門是什麼,那更何況「念佛」兩個字。所以,會念的,嗯~成佛了!不會念的,十輩子還是眾生!有這一個質性。所以希望你們從「會」著手,放下執著,你就慢慢會體驗到「會」,這樣可以明白嗎?
真菡師姐(主持人):謝謝 師父開示。
師父:沒時間第二個問題了,嗯。所以學法並不難,只要你的心對了,其他都對了。那這一個「對的心」又很抽象,那我們眾生也可以從具象的角度去著手,什麼叫不對的心?就是自私自利。「你學佛為什麼?」有時候你們這一個課題一定要去把它弄清楚,要不然你學了一輩子,你都不知道你在幹嘛。那你不知道幹嘛的狀態底下就是什麼?情識作用,剎那生變!這時候好,明天就變不好;這時候感恩,明天就變悔恨,都有這一些狀態,所以只要你的這一個價值定義沒有拿捏妥,往下走都是危機。正所謂四念處講嘛:「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你看,你都會苦!那「觀心無常」,你那一顆妄心無常,隨時變來變去;好壞,換來換去;愛恨……不是分明喔,是攪和在一起,那更可怕!最後講什麼?「觀法無我」。所以從哪裡做起?從那一個「無我」做起,把「我」丟掉。
那「無我」,佛家在講的是一個很高層次的狀態,我們至少很具象於我剛剛前面講的自私自利,對不對?凡事想到我自己而去運作的,都是根深柢固的「我」!於這一個基底,你絕對善聽不了,後面的善都免談。所以從放下自私自利,於我的存在、我做任何事情、乃至我學法,都是帶念一切眾生的福祉著想的,從這邊訓練起。我也只能告訴你從這邊訓練起,而不是你這樣就到位了,因為連這樣都要去摸索,要不然我們又會自我定義:「我都是為眾生啊!我會定義這樣啊!」結果你全然是為自己,你還定位「我就是為眾生啊!」
所以,接下來就要去驗證,那從哪裡驗證好契入?三布施!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聰明智慧」你比較不好懂,可是,法布施是因,換一個,「少憂少惱是果」,這樣大家就好懂。聰明智慧什麼樣子?不知道嘛,對不對,所以「少憂少惱」大家就比較清楚嘛,所以它都有這一個質性。只要這三布施不斷願意做的,你就可以去體會到我的自私程度到哪裡。那你就會越來越淡薄啊,最後導到心法上一派清淨的時候,那時候的三布施就是圓滿功德,所以那樣的人聽,他叫做諦聽,真正的諦聽開始。也許我們標準不用那麼高,可是你要不間斷往諦聽的方向挪移,後面的善思就會跟著來,善言也就跟著來,善行也跟著來,這就都跟著的!這你不用再假思惟,假思惟又叫不善了,所以有這一個關係,用在念佛,必然成就!這樣可以明白嗎?感謝!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所謂善護三業啊,必能成就諸上善之人啊,只要我們是上善之人,念一句佛,就接近極樂一步啊。那麼上善之人,能夠去成就極樂世界的基底,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之人聚會之所。所以,我們即便念佛不把我們調理成上善之人,我們也很難念佛成就,所以,所有的成就,都必須要有它前方便的條件,這環環相扣,我們一定要往這一邊概念去理解跟落實,所謂「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感謝諸位,請起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