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聖上師 一覺元會員大會致詞 

2017722日 台中東海大學銘賢堂

Remarks by Master Hong Sheng at Yi Jue Yuan Association General Assembly

in Ming Hsien Hall,Tunghai University, Taichung on July 22nd, 2017

 

弘聖上師 一覺元會員大會致詞 2017年7月22日 台中東海大學銘賢堂.jpg

 

首先感謝諸位同學,因為我們都是學習成長的人,所以叫做同學,能夠踴躍支持,在炎炎夏日裡,大家還願意來參加學會的這種會議。

那為什麼這樣子講呢?因為在世俗,通常聽到學會的會,人數不會過半數來參加。那麼看到您們常常每一次的活動都這麼踴躍,這是一個必須要提起的感恩之心。那麼,再來就是感謝諸位理監事們跟會務工作人員。長年來,長年當然包括學會未成立以前的這些學修過程裡面,為眾生去分憂分擔分勞的這些歷程,他們也真的是盡心盡力。當然,在這個時候希望諸位也能夠多多去包涵,至於在這個人世間行事上,也多因這個「緣」不一定具足,所以,在行事上不一定能夠去圓滿。可是,佛法告訴我們「發意圓成,圓滿功德」,在事相上得看眾生的福報。那麼,只要一個人能夠去盡心盡力,也就是值得去稱許的一件事了。

那麼,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成立學會?那麼在我們以前的概念裡,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什麼必要要成立學會,坦白告訴大家。當我們在人世間隨著這個緣,在跟眾生這些所有的生命體來來去去的時候,無形中也就慢慢去凝聚,在這個凝聚的過程,事實上是不假刻意的,也沒有預設立場的。所以,基本上很多人問我們說,您們一覺元學會要發展什麼?沒有要發展什麼東西。那麼您會不會覺得奇怪,沒有要發展什麼東西,為什麼還要去成立?因為秉持著佛法教我們的隨緣布施,它當中還有一個心態叫做「應無所住」,這是菩薩修持的一個態度---「無所住行於布施」。那麼在布施的層面叫做盡心盡力,無所住就是我們一個起心動念都沒有,那麼,單看一切眾生的緣。那麼我們只要能夠去卸除自己,那遇到的緣我們就盡心盡力去幫助,去所謂現在世間人在形相上叫做行善。但是,佛法為什麼不講善法而講佛法?就是因為不能夠停留在善的層面,形制上有這個概念,可是理體上有那個「應無所住」之心,一定要提煉出來,因為它才能去產生智慧,所以叫做佛法,佛者覺也。

那麼會產生也是不知道為什麼跟著我們學習的愈來愈多了,這個是無法去預期的,那無形中也必須要有一點責任,對待的責任。那麼這也是一種隨緣應化的態度,以前,您們看過那個蜘蛛人(電影)嘛,「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那事實上我們能力也一點都沒有,來到這個時間,是需求的問題。人家需要,你就多做一點,那人家不需要的時候,不需要你就放下,就不要做了嘛!所以,我們在行事當中常常勸勉要用一個態度,什麼態度?比如說,從財務的方面來講,有錢就做,沒錢不做,不做那個需要用錢的事,那麼,您就可以「近名利而不沾,明機巧而不用」。那麼錢多就多做,錢少就少做,所以在做的過程裡面是非常輕鬆、愉快、自在。那麼也在這樣的歷程裡面,這個歷程也就是所謂的紅塵裡,在滾滾紅塵中去歷事鍊心,鍊就我們自身這個金剛不壞之心,當然這個心要導回那個體性。

所以,在一覺元學會成立以來,也常常期勉諸位理監事們,在行事上一定要秉持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可是,這是一個標題,這個標題如果沒有內容的話,這種標題常常會被我們自己的見思煩惱、見思惑、塵沙惑給訛化、扭曲,最後變成一種表相看似積極卻是攀緣的生命運作。這樣也會帶給我們生命一種反撲,也不是真實究竟圓滿。所以,在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原則下,我們去理解它的理體。這一個「度」字提煉出來,我們就想到佛陀告訴我們「未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所以,在做事的人的角度,他是感謝一切眾生給他機會,能夠透過服務眾生當中去鍊就自己的德性;而從被服務的人的角度,他也感謝那些服務我們的人,能夠在生生世世的所謂討債、還債、報恩、報怨之中,我們被服務於不著心,那麼同時兩個結合在一起,共成十方法緣。這時候就不叫「業緣」了喔!這也就是華嚴修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基礎概念。當然,如果它只停留在概念的範疇裡面,那對於我們的人生還是了無意義,因為那是一種表相的學術。那麼,來到我們這邊,我們就會深刻的去警示自己,一定要把這些概念變成實際的「行」。那麼這個「行」,也不涵蓋、不停留在只是一種外表的行為而已,身、口、意修行的深入度要把它提煉出來,這就是學會成立要做一個表率的方針。

那麼,我們學會也希望能夠成就為古時候穩定社會的一個基礎。我們知道中國老祖宗社會穩定的力量總是來自家庭,那以前很少講家庭,而是講家族,那現在有家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麼,現在要把這個聖賢之道從家庭裡擴及到家族裡,已經有斷層了,不太可能了!只能期待現在有一個名詞叫企業家,我們對於企業家這三個字的概念是什麼?是那一個經營企業的人,叫企業家。那麼,我們必須把它擴及那個企業家不是那一個人,而是企業是一個家,可是,我們要期待所有的企業家能夠有這一個胸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不如隨著眾生希望我們成立學會,必也正名乎的同時,我們就以一個學會做為一個家族的概念,希望有緣能夠來到學會的,大家都能夠秉持這個真修實證的概念,而不只是一種紙上談兵的思惟,去把無上甚深微妙法用一種非常簡樸而實際的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您們這一群叫做一覺元學會,也就是一個真正如來家庭,那這一個家就可以去穩定整個社會。 

那麼,如果我們有幸,菩薩護念的話,我們能夠當中成就六和敬的團體,在這個地球就沒有這一些災難。所以,遠比起我們在發展這些科學、環保,應該要怎樣的醫學的發展,都要來得實際!因為整個虛空法界就是一個能量的作用的問題。那麼,能量又從我們的心性產生,那麼能夠以心為主導,畢竟一切法從心想生,希望每一位有緣來到一覺元學會的同參都可以精進去落實,知道一條做一條,知道兩條做兩條,不貪也不急,叫做不疾不徐。不疾不是叫我們停了,那是要我們進行也不要急迫。這樣子,「法」就可以自自然然在生活當中彰顯出來,那一覺元學會在這個21世紀就有它存在的意義。那如果大家不是往這個方向去彼此鼓勵支持的話,一覺元學會哪一天該收起來也是必然的,是這樣子。

所以,希望我們論實質而不論形式,每一個人都能夠去成就,為這個社會分擔一點責任。就好像前幾天跟幾位同參在分享啊!年輕人啊,我問他們,您們活到現在,有沒有想過您們可以當一個救世主?啊!當然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很惶恐、搖頭(怎麼可能!)。那麼,謙虛是必要的,可是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古老祖宗的這些名詞的形容,我們要懂得它的義理,要深具信心;不過,不傲慢、不貢高。但是不傲慢不貢高不是代表自己要過著一種卑賤的生命觀。所以,一覺元學會希望帶給諸位一種真正的認命,它不是宿命。所謂認命,就是認識您生命存在的理則,您惟有透過真正認命的基礎,您才有辦法再去修命、造命,那麼到修命造命的境界,人生「識得一則萬事畢」,一切煩惱苦厄皆該消弭。所以,它是一個真正要利濟蒼生的機緣的凝聚,希望大家能夠自我勉勵。大家如果都可以自己去提升起來,我就沒事了嘛!就可以雲遊去。那雖然我的年紀不大,可以雲遊這種事情還是滿嚮往的、滿吸引人的。可是,雲遊也要有它的基本條件,所謂是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那麼為什麼後面告訴您們這些,因為我們所有的人在這一個地球,最後都有那個斷氣的一天,斷氣不是結束,那麼在您斷氣之前,您能夠蓄積多少能量?科學家講的能量,佛家講的「萬般皆不去,惟有業隨身」,您那一股「業」到底要凝聚什麼?那個就很重要了!關係到您有沒有辦法在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當中自在的雲遊,所謂的遊戲人間嘛!那也有別的星球、別的人嘛!那也有天人嘛!我們規範都叫做「人」嘛!那您有沒有辦法在這整個虛空法界裡面遊戲神通,這是您們生命的本能,只要照著正確的理論、方法、方向進行,人人都可以辦得,它不是一個無稽之談,而是一個高度的哲學、一個高度的科學,有待諸位去落實、精進、奮發,去彰顯出真正的如來正法,感謝諸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