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畫像,話相」人生講座花絮
Highlights of "The Realization After Watching Master Hong Sheng Painting" by Teacher Shen
受邀開講2016年的第一場福慧人生講座,沈嘉瑩老師將這一場「畫像,話相」的準備過程視為一次無價的清涼法堂開示,讓她得以從2015年的紛擾中沉澱,安頓身心,以更開闊愉悅的心情迎接新的開始。而一覺元的同參又何其有幸,透過沈老師細膩的觀察,精巧的語彙與描述,一起重返了「師父畫畫」的那個當下--2015年8月5日,在王泰融老師的大畫室裡,師父上人畫「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莊嚴場景。這場跨時空相遇何其殊勝,因為隱約中我們彷彿看見了,阿彌陀佛,正在畫阿彌陀佛。
畫像
在座多數同參對於繪畫領域並不熟悉,因此藉著沈老師專業的解說與搭配的照片紀錄,讓作畫過程顯微出細節、格放重點,師父「以畫說法」的全貌才得以呈現在我們面前。她說道,佛像畫在人物肖像領域的地位是相當特別的,因為畫師不但要有一個虔誠堅定的信仰,熟稔經文,態度更要恭敬嚴謹,繪製佛畫時,佛的外型須依循經典,不能隨意塗抹更改,在面容上要給予人莊嚴、肅靜、圓滿之感;同時,對於線條、色彩的掌握亦要有札實的基本功夫。有了這些前提,一尊充滿慈悲、智慧與平等的佛像才得繪製應眾。因此,許多美好的佛畫都可以幫助佛弟子利用視覺去集中精神觀想、靜心,堅定圓證無上菩提的信心,所以佛畫的效果,有時候是等同於聽經聞法的!
而 師父所畫的佛,並非具體的物質形象,而是充滿強大能量的自然層次,有時是一個圓點,一個頓點,或是筆尖不經意彈出的一撇,或是佛像、畫布上那種若有若無的線條等等,在這些強大的能量聚合之下,一尊佛的形象慢慢顯像,栩栩如生矗立在我們面前。
看著 師父神閒自若揮毫的神態,以及畫布上那尚未完成,卻已光耀四射,能量飽滿的畫作,沈老師大受感動:「實在是太美了,這根本是《金剛經》嘛!《金剛經》上所說的,『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所指的,不就是 師父的畫嗎︖ 」
沈老師想像 師父畫畫時,調色盤裡應該是擠滿很多色彩,而他所使用的筆一定也是特大號的,甚至是像刷油漆的筆刷一樣,這樣創作時才能豪邁地大筆揮毫,結果看到的卻是......「師父的顏料簡直寒酸到不行,他的調色板只有四個顏色,擠出的顏料像是牙膏的份量,只有那麼一點點......」而那油彩卻像是耶穌的靈糧,怎麼畫、怎麼塗抹都用不盡,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就連畫筆的號數也讓她驚訝萬分,她看見 師父畫畫的筆刷竟然比中楷毛筆還小,這麼大幅的作品竟然從頭到尾就靠那一支筆!沈老師解釋,一百號作品幾乎就是一個成人的高度,「西方三聖」可是一幅三百號以上的巨幅畫作耶!
師父畫畫的神態,沈老師細緻的形容詞是:清醒、睿智、平和、優雅。他的調色板和畫筆乾乾淨淨,但是每一筆下去的色彩都非常純粹飽和,輕鬆又具足能量。至於自己呢?她自我解嘲說,她自己在畫畫時,常常因為懶得調色,所以每次總是擠很多顏色在調色盤上。那些顏料好像不用錢一樣,一次擠十幾二十個色彩也不心疼。筆刷也是,大小號畫筆就有二三十支,作畫過程弄髒了就換一支,可是畫到最後總是讓顏料和成一團,變得很髒很不清爽。
話相
中國字特殊的造字結構,留下了文字流衍脈絡。「像」最初是從沒有人字邊的「象」字演變而來,加入了人之後從形狀、容貌多了想像的意義。
而「相」既是容貌、外觀,亦是詳細清楚的觀察。眼根所攝受的一切色相,能牽引我們深刻的情感,因此許多深刻的執愛或痛苦的執著,亦從中出,想要究竟離苦,眾生唯有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四相之見,才能有初淺了脫。沈老師特別節錄了 師父上人於《明覺講紀》第四冊191頁的開示,分享得真實智慧的根本解決之道:
「其實你的人生,你自己的宇宙,都是自己的相續念頭變化出來的,就像電影播放一樣,一張底片一張底片放,一秒鐘二十四格,每一格都是固定的,一次頓現,連接起來產生相續的幻相,這個叫做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自己產生的,那整個夢是誰?是自己,是自己產生的,把眼前的人事物用智慧去轉化,轉煩惱為菩提,放下我執,放下即得,我們就可以看到那不生不滅的法性了。」
阿彌陀佛的自畫像
諸佛菩薩名號皆是巧名安立,阿彌陀佛沒有自畫像,只是當那一刻,不生不滅的法性透過畫布,兩者呼應交融時,沈老師彷彿看到閃耀金光的阿彌陀佛,足踏蓮花從畫布走向 師父,她看見一尊佛在畫著另一尊佛,阿彌陀佛在畫阿彌陀佛,「師父在畫自畫像!」師父畫的不是別的,正是自性彌陀。
以心傳心,心心相印
「師父畫畫」這一場無言的開示法堂,見微知著,我們要在顏色、空間、構圖、虛與實、顯與影中去找到與 師父對話的角落,當心靈清淨、沉澱了,定有一方是相應處。沈老師用「心心相印」四個字期勉自己與在座的同參,在學修上要更精進努力,從內心深解明師法意,才能深入這部無字經藏,體解菩提大道,覺登彼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師父末後開示:「告誡學人,真妄不二,現代人心思過於複雜,因此對於世間的知見要用更單純的心去看待。畢竟,本初圓融具足,一切萬法不離其宗,從來都沒有離開一,萬法都是從自性出,被訛化了才產生所謂的妄。而「見」, 是了解、明白通透,儘管現在的人無法立刻做到看破、放下,但若能遵循古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寶典去依從、接納,「但盡妄情,莫更覓真」,將不好的通通除盡後,原本就會顯出真實本性,無須再去向外尋找。」
相幻有,性空寂
金剛經是真實本性的流露,非僅是文字般若
「正因為所有諸佛菩薩名號全是巧名安立,若我們回歸到本然,即能見相幻有,見性空寂。禪語中對於寂寞、默然等名詞的描述皆是在形容一種不語的、美好的生命形態,若眾人依著妄心去理解,則容易曲解成好像是一種孤獨的、可怕的狀態。而《金剛經》,其實是人性的本然流露,非僅僅是文字般若,學人習法要能夠與生活結合,從生活體驗中去不斷經歷,才有辦法鍛鍊出金剛不可破、不可壞之心。」
行圓滿波羅蜜,畫出自性善相、淨相、覺相
現在社會都不斷在訓練思考,這雖正常卻不一定正確。因此 師父教導學員,要把訓練思考的時間減少,那麼無形中正確的比例會越來越多,日子就會越度越歡喜。當我們說到度日子,「度」是到家、圓滿的意思,而非是一種無奈的觀感。我們有幸遇到佛法,只要不斷努力,那麼即便生活當中有許多不如意也能藉著一念轉,讓世界開闊。當我們成長了,有能力畫出生命的善相、淨相乃至於覺相後,就要更進一步地為還在無明的眾生服務,為眾人畫像,話相。
師父上人 做畫「西方三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