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慈悲、智慧、圓融之旅
芳美老師(右)、真菡師姐(左)與 師父上人合影
一直以來跟隨著 師父國外學修之旅,內心除了無限感恩,更有無言的感動。
能成行一定有諸多善巧因緣的聚合,感謝所有同行的學員,更提醒自己做好該有的敏銳觀照攝受力,避免有遺珠之憾方才是出發前應有的心態。
和光同塵 人和為要
出發前,大家集合在觀止中心一同等待小巴接送去機場
18日晚上高雄明覺法堂結束之後,無意中和佩玲師姐言及要如何到機場一事,小妍老師突然提出:「老師,您們怎麼不一起搭車?」當時的我愣了一下,「咦!有空位嗎?」「當然!沒問題。」我心想,對呀!可以一起團體行動也好呀!為何總要三思五慮的!和諧是一種當下的直覺,沒有絲毫的勉強,更毋需多慮,順應時緣,這是我的課題,當然不假思索就應諾。
歡喜道場
此次出遊成員獨特,兩位藝術家的真摯單純,一位音樂人的豪放不羈,一位上海高級主管的豁達大度,兩位充滿活力的歡樂製造者,一位隨處優雅從容的女士,還有遠從武漢渴求追隨正法教育的善女子,更重要是菩薩座前發心啟請 師父到普陀山弘法的佩玲師姐及小沈師兄。各個都是佛菩薩示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樣貌風華,唯一不變的是:內心堅定不移的學法願心。我當下的感受很簡單,放下自我,融入群眾,莊嚴也罷!戲謔也可!原來輕鬆以對,學法應該是這麼的單一,絕沒有太多的「眉角」,太多的束縛,假使學修該是如此沉重,豈非令人望之卻步,裹足不前?能學得「內方外圓」的真諦,才是自己該精進的部分。因此,恣意大笑,聊天聲不斷是此行的最大特色,席間吃了佳餚,喝了紅酒、黃酒,大夥兒和樂融融,笑臉迎人,我感覺幾天內年輕了數歲,這種輕鬆愉悅是以往未曾有的感受,好神奇!原來這也是一種慈悲,「菩薩所在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這種融洽的情景才是印證 師父說法時所形容的菩薩境界。
千手觀音 無量布施
普陀山是充滿觀音菩薩的道場,菩薩表法無限慈悲,慈悲就是仁慈博愛,把我們的真誠愛心推廣到虛空法界,愛一切眾生就像愛自己一樣,自他不二。我們該向觀音菩薩學習如何修慈悲心,如何將慈悲心擴大,到愛護一切眾生。如何將仁慈博愛,落實在各個不同的社會,落實在各個不同的族群,教導我們怎樣去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現千手千眼,師父在開示中也說明「千手千眼」是表法的,不要認為觀音菩薩真的有一千隻手,那你就完全錯了。千手是表雙手萬能,千眼是表觀察入微,眾生苦難,極其微細的地方,祂都看得很清楚,眼到手到,看到之後,沒有不幫助,沒有不伸手援助的,表法這個意思。我們看到這個像就要想到,見到一切眾生苦難,我們要勇於協助,這個造像的功德就殊勝,不可思議。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心,每次讀到這八個字,內心總有無限的悸動。當年 先父過世之際,我也曾跟隨著電視頻道專念《地藏經》迴向給亡者,當時不懂任何義理,只感到菩薩慈悲,祂會帶著父親前往良善之處。而今稍微認識到專念的不可思議,更知道該有的理論方法。我來到菩薩的莊嚴道場看見諸多不同的觀音菩薩的造像,豈可入寶山空手而歸,徒然祈求祂的庇佑,應當效法祂的六度萬行,將慈悲心確實落實於生活上,將「對不起、謝謝您、請原諒、我愛您」著實紮根於心,片刻不離,才不枉來普陀一遊。
此行在普陀山足足走了兩天,每天都有兩萬步左右的行腳,馬老師因腳傷行動比較不便,但她有 師父的能量支撐,同參的溫情輔助,一路上總是笑臉迎人,絕不喊苦。如此行誼和菩薩有何兩樣?學習的堅毅願心早超越了身體的痛處,光是這樣的信願就是很棒的典範,隨時隨處皆是自己效法的對象,原來學習是該有如此的感悟,如此一來才能真切的體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深層含意;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敞開心扉,笑臉迎人。達到人人是好人,仁愛之心徹底應用於人與人相處的和諧境界。
人身難得 明師難求
普濟眾生
佩玲師姐在第三天的下午,終於完成她在普濟寺大殿前所發下的心願:將 師父啟請至普陀山,因此她一入大殿便虔誠跪在觀音菩薩面前,向菩薩傾訴自己的歡喜,頓時,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揚起,梵音繚繞,柔和迴盪,絲絲入耳,安撫真摯的心靈,佩玲師姐熱淚盈眶,回到殿外 師父開示,提勉我們要珍惜此生,因為此世能為人身,有如須彌山頂拋下一絲細線,而你我手中拿了支針站在山底,絲線便剛好穿過針孔,這樣的機會有多難得!這輩子來當人,又能出生南方中土,遇到一位千載難逢的明師覺者,這又是多麼殊勝的因緣。會有此際遇乃累生累劫的等待,我們都是考不過關的學生,今生再度遇見又是重修班,再不提起精進力,再敷衍苟且,得過且過,未來豈是一個慘字所能形容?聽到此處我暗自感到愧疚,回想這一年多來,梵音的洗滌,經常是眼淚鼻涕橫流,隱約從內心深處有說不出的慚愧,莫名地羞於見人,似乎是曾經做了很多錯事,說不出的酸處縈繞心頭。原來,都是逃學者,都是重修者,都是留級生……。
惠能大師曾說過:「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開宗明義便揭示出,佛性人人本有,不假外求,只是我們都是累生累劫的迷邪染,總是欠缺奮力一著的精進勇猛之力,所以六道浮沉而不自知。出離心難生,了生死的決心更難確立,徒然有明師指引卻依舊茫茫然,普陀山普濟寺前這一會,說入我的心坎,說得同行學員各個激動不已。一方面感恩此生有如此難得的因緣,另一方面更是要警醒自己學修要並濟,否則人身難得又怎樣?明師難遇又如何?是往生的殊勝抑或往死的沉淪,選擇權操之在己。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由不得自己敷衍以對,我暗自內心期勉著。
後記
尊敬的 弘聖上師
返國後,在圓通慈航(普陀之遊)的群組裡,眾多法喜仍在醞釀,跟各位分享杭州靈隱寺天王殿前的二首對聯。「鷲峰從天竺飛來,乃生成佛地。鹿苑弘泉唐施濟,為汲引聖湖。」「自離兜率天宮只因擴演宗風瑜伽論說傳東土,指點善財童子若要參尋佛果毘廬樓閣在南中。」大家看出深義了嗎?「峰」、「弘」、「聖」、「東土」、「南中」「毘廬」……,諸位看倌們各自好好領悟,一切盡在不言中。想在此生成佛機不可失,但必須有善財童子的魄力與能力和學習的精神,善人、惡人都是佛,都是幫助我成佛,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人人都是自己的老師。我成佛了,是諸多眾生成就我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神就在此地。此乃宗門常說的「會麼」,迷或悟之間,參去!
真、善、美,種善因 得善果
末學根器駑鈍低下,乃六道俗世凡夫一個 ,哪有資格以善財童子自居?只有期許自己以祂為榜樣,努力參學求清淨心,往回歸本性之路平穩前進。感恩!
末學 芳美 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