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明覺法堂(台北)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pei, Taiwan
on August 31st, 2014
時間:103年8月31日,14:00~15:30
地點:太極藝術教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號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古諺云:「人棄常則妖興」,「常」──平常、真常、正常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一般講的自然之道,那是一個我們本來模樣的顯化,往外張顯的樣子。為什麼要一個顯化呢?因為因應這個娑婆,乃至於說整個妄想的世界,才有這些形形色色。本來模樣是不見、不取、不聞,問不得的,來到了我們這個人間,總是有業因果報的一種運作,所以才有這一個顯化。而符合了這一個真常,我們人就可以堪稱為人了。
在人道的常態約分為五,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五常」,古人講的「三綱五常」。這個五常講什麼?「仁、義、禮、智、信」,所以「人棄常則妖興」也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做為一個人,「棄」就是放棄、不符合的意思,不符合「仁、義、禮、智、信」的運作,我們現在就不是人了。這樣的狀態當然不是往上變神,是往下掉下去,所以叫做妖魔鬼怪。
所以你看現在我們這個地球,多像妖魔鬼怪的世界,妖魔鬼怪琳瑯滿目。這些妖魔鬼怪就是你們平常看到的很多社會現象,你們很難理解說「為什麼會這樣子?」你們常會問一個「不應該這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子?」那個「應該的標準」叫做正常失去了,違背了這個正常,所以你們會很納悶「為什麼會這樣子?」那麼這是對外來講,我們對外的感知能力都比較高。可是這一個理路,其實是從我們內而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常常在每天照鏡子的時候看看,為什麼自己不是正常的樣子?那個時候這個人就有救了。如果只是往外看,為什麼這個社會是這樣子,但常常是自己也是這樣子而不自知,忘記了,那我們的方向就錯了。
所以「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往外去觀察社會現象,然後做一些統計、做一些分析,最後可以出版論文,放在博物館裡面,讓有緣人去接觸,有一天也想要照這個模式去過日子,也不想改變人生,也去查個幾個論文,然後再把它的貼來我自己的論文,「東抄公,西抄婆」形成了自以為的學習成長路徑,這一個方向是一個很冤枉的路徑,因為這樣子的行為,生命還是不能得到轉化。
所以修行之所以是修行,它當然有別一般現在所謂的讀書、做學問,其實古人講「做學問」,他就懂了,因為古人的學問基本上都不離聖賢之道。現在的學校琳瑯滿目,一直在出現,很多學校我們都不知道它的名字。也就是說琳瑯滿目,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這些學校,為了什麼而存在?如果它是為了真正的人常教育的存在,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會因為更多學校的出現,而得到更大的淨化,可是我們偏偏發現不到這個現象,常常體會到的是越多的染雜。譬如說,以前我們常講慈善單位、慈善團體越來越多,那就表示什麼?現在越悲苦了,悲苦越來越多;醫院越來越多又表示什麼?現在病人越來越多。這也是違背真常之道,剛剛我們講的「五常」,如果越多是代表著把這些問題改善,相對來講,問題會越來越少才對,而不是越來越多,所以這些在現象上雷同,問題統統出在本質上。
剛講到修行不是現在的做學問,現在的學問是搞學術,以前的學問有一句話叫做「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焉」,所以以前在講的學問是非常深入的,它不是在記憶上,或者是一種知見上的琢磨,它就是所謂的修行,所以才有一句話:「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一個古時候讀書人做學問的基本態度跟基本願景。你看現在學校越來越多,從現象層是不是學術單位就越廣泛、越普及,既然越普及怎麼會像「妖興」的世界呢?妖興唸起來很接近〔僥倖〕(台語:比喻行為沒有仁義),真是糟糕到極處了,那妖魔鬼怪興旺的世界就像我們現在的狀況。
剛講到之所以修行不是做學術跟讀書的原因,在於它有一個練就的空間,也就是說它必須要去「落實」。落實不容易一下子達到,我們所知跟我們的落實是有距離的,這一個距離是來自於我們的習氣深厚使然,而不是我們的本能辦不到。最近在協談當中有一些新的面孔,總是最後一句話說:「師父講得好好喔!我們都聽了好歡喜喔!可是做不到啊!」、「可是不可能做到啊!」,做不到還好,做不到搞不好還可能做到,他就認定不可能做到,後面又加「根本辦不到啊!」我說:「那你們來幹什麼?」對不對?你來就是保證做不到,那你來幹什麼?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習氣,我們連做不到都養成了一種習氣了,可是真理上是絕對做得到的。
釋迦牟尼佛早在《華嚴.出現品》告訴了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我們的「做不到」,是因為我們留戀在妄想、執著的生命狀態裡,所以那些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圓滿無瑕的本能變成做不到了,變成好像合理,合道理可是不合真理。所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它告訴你是你根本不用努力吶!本來就可以自然得到的,自然就是不假刻意,不假修飾叫「自然」。就是因為我們人太刻意了,好聽一點叫努力,現在的人因為努力在錯誤的習氣太久了,所以相較在對法上來講,勉強上要加個努力來往正法挪移,要不然正法這件事情是不需要努力這件事情,因為你本來就是!
所以為什麼現在不是?因為前面「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就是我們生生世世努力太久在妄想、執著的世界裡面,讓我們忘記了本來的模樣是多麼美好,是自自然然就可以得到的。才在學習過程要多加一個「努力」,所以才講「著力今生須了卻」,你看,那個「著力」是不是努力?真理不是這樣,「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是依方便說來講,依我們眾生有惰性、有劣根性、有那一種不勞而獲養成的這些錯誤的習氣來講的。要不然應該是「道本圓成,不用修證」,你看,不用修正;「見聞覺知,本自圓寂」,本來就是圓圓滿滿,圓滿無瑕。所以佛家講說:「但以放下,放下即得」,放下什麼東西?就是放下我們的造作,因為我們的妄想是造作出來的,有妄想才有一個造作,它是相生的一個生命狀態。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在生命成長的過程裡面,體認到這一點,我們放下很快就得,得什麼?得無所得,不用多的一個東西,因為你本來就圓滿無瑕,所以不是在外面再多一個東西。
這一個波率,科學家講的這一個所謂的振動波、波動現象,本來是平緩的,就是因為我們造作了、我們刻意了,所以把這個波動現象越攪越亂、越攪越亂,振幅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烈。越強烈代表著我們的人生越多的疑難雜症,那個疑難雜症不是只有在我們這個維次空間,這個振幅如果亂到超出它本來還可以容許的振幅,到了振幅以外的空間,就是突破維次空間了,這時候「卡陰」這種事情就會出現。這些現象就是我們的振幅突破了這個三度空間,人道這個空間,波及到了不同維次空間。振幅越強,波及到的往三惡道的越多,你就會跟它交涉到,你跟它造成了感應道交,你感了,它來應,你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你只知道你有這些不好受,人間定位叫﹝卡陰,煞到﹞(台語:指遭受冤親債主干擾),見鬼了、遇到鬼,一大堆這種事情。
那麼你怎麼去除那些理路?「解鈴還需繫鈴人」,自己是最重要的啊!你要從外在所遇到的境界裡面去返聞聞自性、反躬自省:「為什麼我會遇到?為什麼不是他?」重點來了,我們前面講的,因為我棄常,所以我妖興啊,你懂嗎?為什麼不是他?因為他守常啊,所以他仁興、神興、羅漢興、菩薩興、佛興啊!他是那一個路徑興旺,而我是三惡道興旺,所以合理。從這個角度何嘗不是《太上感應篇》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命由我做,福自己求」,只要「永言配命」,福是自己求得的,所以就叫「自求多福」。那麼我們就是沒辦法永言配命,什麼叫永言配命?就是恆守五常、符合五常,你就永言配命。
「常言道」叫「永言」;「配命」是什麼?「配」就是符合的意思;「命」就是我們真常的生命理路,所以「永言配命」就是說,如果我們身口意的運作,符合了生命真常之道的話,福是自己求得的。這個「求」是「創造」的意思,而不是「強求」,要不然人家又講很矛盾,不是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對不對?那不是矛盾嗎?其實沒錯啊!「莫強求!」不要把那個「強」忘記了,強就是刻意,就是不如理如法,叫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一個「求」是如理如法的求,所以一字有無量義。那從這些典籍的深入,我們不講多涉獵,而是深入,深入的狀態裡面,我們就容易去契及到智慧的本源。
所以我們就好懂,同一個言詞,用在不同的境界裡面,它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如果你沒有體會到這一點,我們就很難接受世尊當年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勸著我們第一要「依法不依人」,第二要「依義不依語」,我們就很難體會這些。什麼叫「依義不依語」?不是一個言詞就一個意思,其實這是我們的妄想、執著見產生的世界,如果去除妄想、執著,本無一義,也因此能成就一切義,這所謂的「一切」,是依一切眾生的分別見而有、而立的,所以這「一切」叫做無量無邊,所以就有無量無邊的義。無量無邊的義又不能亂兜,之所以它會恰到好處,叫做相應,相應叫做恰到好處,這一個相應就會適時、適地、適人,就會應對得剛剛好,所以你看,這叫做大自在。如果我們有這一個態度,我們在這一個人間就真的叫做遊戲,什麼都好,然後叫做遊化,來這邊旅遊的,不是來這邊流浪的,流浪痛苦,旅遊開心。
這些最後都回饋到我們自己的生命體系,淺白說「解鈴還需繫鈴人」,還是得靠自己。所以自己要往內在的起心動念去做一個徹底的調整,起心動念不調整,光靠外在的行為模式要去導正,不太容易。因為我們內在不願意,會有一種反作用力,所以就抗拒,這個抗拒的來由還是那個習氣使然。所以我們就知道修行在修什麼?修掉錯誤的習氣,修正觀念思想行為,大家聽爛了,沒什麼感動對不對?只要沒感動,你就不會從它得到好處,你懂嗎?所以釋迦牟尼佛比較累,祂為什麼要講四十九年,前幾天我才跟幾個同參講,祂講四十九年講什麼?「嗯!祂講《華嚴經》、祂講《金剛經》、祂講《楞嚴經》、祂講《無量壽經》、祂講《彌陀經》」,數一數還有沒有?還有很多我們都叫不出來也沒聽過的經,對不對?那這樣你怎麼學?所以祂只講兩個字──「放下」,全部只講兩個字啊!
「放下」可能很抽象、很難懂,雖然知道說放下「分別、執著、妄想」,常常聽,可是每次都是把外在的人事物「放棄」,這樣就不對了。所以就換個字,祂就講「布施」,布施懂了,布施就是「捨」,只講一個字──捨,捨盡,捨盡了你就「如」了,所以祂講一個字叫「如」,人家聽不懂就講兩個字,叫「如如」。「如如」不好懂,所以再講,都不懂,那就叫「如如如」,一切皆如,對不對?所以真性不動不搖,自性本然,所以「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這個萬境不是只有地球,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如如不動就是不被影響的意思,你會被影響,你心就會起伏、你就會有痛苦。所以你不被影響,「如如」就稱心如意了。世間人要講到這邊他才願意學,「如如」不要,聽不懂,「那你要不要稱心如意啊?」「喔!好想喔!」「那要多布施,你要在哪部分稱心如意?」「身體健康啊!」「那就多做無畏布施」,他要喔!
可是這個「無畏布施」對某些人沒有強度,因為他現在身體健康,即便身體有不適、有欠安,反正還沒插管,對不對?都還好,還沒躺在那個病床上都還好。可是有缺錢的,有貪錢的,你想要得到錢,你就要去做什麼布施?財布施!所以佛陀無盡慈悲,先以欲勾牽,後令我們眾生入佛智,無盡慈悲。那先以欲勾牽,就有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智慧的樣子、智慧的形象,所以它是教不來的,因為智慧本身是教不來的,它是本能。但是智慧是可以引導的,所以「後令入佛智」,善巧方便只是一個引導,幫我們契入我們本來的樣子。
那本來的樣子往外的張顯,在人道的最基本就是我們剛講的「五常」,所以一個人怎麼修?跟畜生怎麼修不一樣,畜生有畜生的修法。畜生的修法,就是在非洲大草原要被咬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牠們就是咬來咬去,吃來吃去,所以當畜生多數是這一輩子來消業障的、還債的。現在這個時代畜生還債會還的比人道還徹底,因為牠沒有其他太大的能力,牠的頭腦也沒有人好,牠都靠本能在運作,可是牠這個本能是習性上的那一種,根深柢固的習性使然的一種反射動作,牠是靠這個,所以牠比較少思考,就會比人少造業。只要你「想」,起心動念,你就造業了,所以人被吃的時候,瞋恨心比畜生來得強。那麼畜生被吃也有瞋恨心,可是看層級,可是人會加一個很會報復的心,因為我要被殺了,所以我要報復。那我會被殺表示我處於弱勢,所以我沒能力報復,這時候就又會加一個詛咒的心。詛咒好像很少在畜生上面看到,因為畜生有時候造業比人少一點,畜生都比較是單食,也有雜食類的,可是牠不會像人有這麼雜,雜到化學藥劑都是食物,統統都在造業,所以人造業的機率就大。
換言之,如果我們能夠止息、止息我們的妄念,我們就不造業了。所以為什麼所有的聖賢教育都叫我們往「不起心、不動念」的生命境界去訓練。這是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主宰我們的行為,很多人以為我們的行為叫做造業,其實行為根深柢固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在「想」,想了就造業了,你還沒做喔!譬如說討厭那個人,你還沒破口大罵,你已經造業了。你破口大罵,加碼,對不對?你再去跟人家打架,打成一團在地上滾,又更加碼,所以「業」的深度有諸如此類。
那麼,理解之後,我們當然要回復我們的真常之道,因為我們現在是人,就以最基本的人的學分要拿到,也就是剛剛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仁」,仁慈之心不能沒有,佛家講慈悲、慈愛,都好!「義」,義者循理,我們要符合所謂的聖賢之理,至少不能背信忘義等等。「禮」,佛家講「戒」;儒家講「禮」,禮、戒是一樣的意思,譬如說「不踰矩」,可是不踰矩這三個字很抽象,所以它才有一條一條的樣子描述出來,就變成一種戒條,一種禮的規範。我們眾生聽到規範就又討厭,為什麼討厭?因為不符合我的劣根性的都很討厭,人一定是這樣,不符合我的劣根性的都很討厭,即便人家稱讚好的,我還是很討厭,這是誰的錯?我自己的錯。所以你看,「修」,就是修回來,把劣根性修回什麼?善根、福德。
接下來是「智」,要有智慧,至少要能夠分辨是非邪正,高度智慧不敢講,可是你至少基本的這些明白,我們說的做人不能﹝太盧﹞(台語:比喻不明理),很不明理。那至少「智」從哪裡來?「讓」出來啊!「信」,講信用,古人講:「人言謂之信」,現在簽合約也不見得會遵守約定,找人背書還是沒用,統統沒用。古人不用吶!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前面加個君子,君子一言既出,而不是一般人,所以只要你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完全能符合的,即便自己吃虧,但一諾千金,你都算是君子了。可見這個時代這一個事情多難!多難!你們身邊是不是都遇過這些?人家都發誓的,天打雷劈的,雖然他還沒被電死,他也沒有符合,對不對?會不會天打雷劈?有可能會吶!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然現在的天打雷劈的形式很多,被電電死也叫天打雷劈,我身邊真的有遇過這種被電電死的。去大陸抓昆蟲,爬到高處,不是被雷打到,是被高壓電的電流擊斃就死掉了。聽說是一個同參的表哥,死掉之後送回台灣,結果他的靈不走,就附體在他的哥哥身上,說他要度化眾生,就在他們家開始起乩。結果媽媽很高興,「唉呦!我兒子當神」,不知道那是鬼,標準的鬼,她說:「我兒子當神了,我的老二當神的代言人了」,弟弟附身在他哥哥身上,從此他就開壇,很奇怪的思惟,對不對?換言之,也就是他的靈體,這個遊魂不知道要去哪裡?只好,啊!看到家裡還留戀。所以如果他留戀的時間越久,他就越沒有機會去「人守常而妖不興」,他就永遠沒有機會,所以他必須要成長。
那麼,當鬼的時候,如果是執著見很深的鬼,要成長是比人還難的。為什麼以前常講說「現在的人道成就的比現在的鬼道還不如」?是因為現在的人不像人了,現在的人也符合在鬼道那一類了,只是我們仍披著人皮,裡面卻是什麼?禽獸,衣冠禽獸,這個不叫人,這個叫做棄五常了,所以妖興。所以不是說當人去成就的機率不大,而是佛家論實質不論形式,你穿得再漂亮,你裡面不是就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多數的人都已經不符合做人的標準了,所以這類人也被歸類到鬼類、畜生類。鬼類、畜生類如果有一點成就的,相對那個落差很大,所以現在的人比不上的原因在這邊,而不是說現在的鬼比人厲害,應該說是現在的人比鬼〔頇顢〕(台語:形容愚笨、沒有能力),這些也是從「棄常」而來的。所以如果有這些「信」,再恢復回來最後的「仁」,仁慈之心,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絕對可以過得幸福美滿,這一個幸福美滿不必強求,它是自然跟隨而來的,因為它是你的樣子。
我們一個人的樣子,不是只有我們現在彼此狹隘認知觀上看到的長的樣貌,不是。一個人是裡面的能量,你是人的能量,你的樣子包括了整個地球,你走到哪裡,處的這些人事物的對待這就叫做樣子。所以佛家把「樣子」用比較廣泛的一個字來形容,叫做「相」,所以講「相由心生」。我們以前小時候聽到「相由心生」這句話都想到什麼?你的這張臉對不對?你看多狹隘,我們小時候的觀念,這張臉叫相。再長大一點,我們對文字的深度又更加深入了,原來相是包括我的體質,體質就不只是這張臉,你的手的皮膚也很重要,對不對?你整個身體。好,那再長大,因為有學,又更深度了,你存在的空間的一切人事物的總和,就叫做你的相。你設想一個事情,現在有一個外星人,他有你這個地球人的朋友,他駕駛太空梭離地球越來越遠,他認知你的相就是這顆藍點,因為它屬於你,他的認知,因為它是你的依報、你的報土,你的報土也就是你的相,所以這整個虛空法界就是我們自己的相。
所以我們有重疊在一起共同的部分、一樣的部分,也有不一樣的部分,古人講說「大異小同」、「大同小異」。我們有共同的部分,譬如說我們今天共同的部分坐在這邊,這一間屋子也就是我們共同的相,可是我們個別的部分就是依你自己的穿著,你自己的長相,這叫個別,可是卻都是你。
所以慢慢去學法深入後就有一個好處,心量就大了,你發現原來整個都是一個自體,到這個時候就是佛菩薩的愛了──「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祂的慈悲是沒有條件但書,因為祂體會到整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祂只是什麼?依眾生緣的起心動念,感不同而所應不同,所以有這些琳瑯滿目,其實都是一樣。就好像說一個萬花筒,跟你眼睛看進去的萬花筒有什麼不一樣?一個萬花筒你看是一個,可是當你在看它轉的時候是無量無邊,但是裡面只有三片紙片,這三片紙片重覆組合無量無邊,這就是像我們的人生無量無邊。那個萬花筒裡面的總和是不是一樣?可是你一直轉,你有沒有看過一個萬花筒轉到同一個畫面的?沒有!所以,從現實生活很多的這個器具、物質,也顯現我們的總人生,所以才叫做一即一切。
從萬花筒能體會到整個宇宙的這個理路,但佛家講得更細緻,佛家講「一微塵一世界」。微塵你們可能比較聽不懂,灰塵知道嘛!灰塵很小很小,微塵可能是灰塵的幾兆億分之一。一般佛家在講的最極致的微塵是所謂的鄰虛塵,色聚極微,極微之微,是現在科學家發現到的微中子。微中子是電子的十億分之一,電子這種東西拆成十億份,其中一份就叫做所謂的微中子。這麼小的一個物質組成的基本粒子,它具足了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的物質現象跟訊息現象,所以它裡面有無數個佛在裡面的剎土演化、教化,誰能看得到?普賢菩薩以上能看得到,也能入,所以入毛孔微塵是這樣。連這麼小的世界都具足了我們圓滿的生命狀態,你怎麼可能不提起那一個慈悲心,對不對?因為它就是你自己。剛才前面講,我們眾生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我們棄常了,我們的執著跟妄想太深了,所以把這一個真常不理解了,要不然恢復本然,這些你面面俱到就照顧好了。如果你照顧好了之後呢?你的行為模式,行為模式有所謂的身、口、意,三個行為的模式就會轉化了,那是自自然然的,這一個自然又不假造作。
所以修行有很多的切入點,有的從「理」入、有的從「義」入、有的從「行」入、有的從「事」入。那麼「理」入是最高竿的,也就是畢其功於一役,抓到根,一切就圓滿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般講「根本修」。可是我們執著太深不願意這麼做,所以才降而求其次,有所謂的「義」入,降到最後就「事」修啊!那事修就比較累,事修又要加上恆心毅力,最後如果恆心毅力又提不起來,事修也別談了,對不對?就變成什麼?聽修啊!聽修到最後就變聽說,聽說有這麼一回事,到底真的假的不知道。最後呢?最後就算了,先去三惡道消消業好了,所以三惡道也是有它的功能的。
所以如果了解整個宇宙的生態,你的心就頓然平常下來了,因為你了解生態,就平等了,三惡道跟三善道平等,善、惡平等,淨、染平等,統統平等。你跟佛也平等,你跟一隻螞蟻、蚊子也平等,統統平等。只差在你自己把你的命運決定成這樣子,他把他的命運決定成那樣子,所以還是平等。這平等的最根本的關鍵就是「你可以決定你自己」,每個眾生都可以決定自己,所以平等。如果有一個不能決定,有一個可以決定,就叫不平等。這叫做什麼?立足點平等,而不是齊頭式平等,齊頭式平等是一種不平等。有的人很努力得得到,可是一個都不努力,還去作奸犯科的人也得到,這叫不平等,不公平的意思。如果你了解這些,五常「仁、義、禮、智、信」的智也就出來了。
道家講五音入五臟,五常也是入五臟,「仁」,仁慈之心主對我們的肝;「義」,循理之心主對我們的肺;「禮」,講求禮貌、不踰矩,主治我們的心臟;「智」,明白有智慧主治我們的腎;「信」,信用這一個字,主治我們的胃。所以如果我們的五臟,你覺得你哪邊比較不好的,你就去加強那一個字的義理的修持,久而久之,你那一個臟器就會恢復正常。這個也就不用吃藥,不用打針,也不用切掉,切掉很可怕,切掉你就來不及恢復了,所以治病很高竿的手法,高度的科學、醫學都在老祖宗身上。
現在人為什麼覺得我們發展的文明比較先進,因為我們現在人傲慢,不是因為我們有智慧,是我們傲慢。那麼我們是既有傲慢又沒有傲骨,很奇怪,沒傲骨就自卑,傲慢就不謙虛。那古人是又謙虛、又傲骨、又有自信,譬如說當年翻譯經典,現在你發現佛經的原文經典幾乎都失傳了,流遍於這整個地球的多數,義理最具足完整跟最完美的佛經記載,是中國變體文所記載的經典。那是因為古時候的中國人他有傲骨、他有民族自信心,他覺得翻譯出來的都非常完美,所以他可以不需要那些原文經典。
那你說為什麼可以翻譯得這麼完美?因為以前的譯經師基本上都是三乘果位以上,至少至少在小乘須陀洹以上的位階,所以他不會出錯,他可以翻譯得非常完美無瑕。所以之前有一些學員他們很發心,想把所謂我們這些佛經翻成英文,翻成各國語言,問我們要怎麼著手?我們說:「開悟!」聽到就不想了,對啊!我現在還沒遇到一個說:「開悟!」「好!那我先努力開悟」,還沒遇到吶!你看,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沒有氣魄。所以假設翻譯《六祖壇經》,翻最初六祖惠能遇見弘忍大師那一段就沒了,用白話文說:弘忍大師問:「你為什麼要來拜佛啊?」六祖惠能說:「我只想作佛,所以我學佛就是要作佛。」不要說我們,連弘忍一輩子也遇到一個而已,他會下兩千多個都是專業的學佛人,我們尚且好像還不太專業對不對?因為我們在家,也沒有像他們那個規律。
六祖惠能一輩子只有一個目標──「惟求作佛,不求餘物」,我的人生沒什麼好求的,如果有求,剩一件事情,就是「成佛!」所以他可以得到衣缽,就是因為他具足「信願」,深刻的信心,他才有辦法。古人講:「態度決定一切,信心成就一切」,所以你們在學任何一個東西,一定要具足這兩個根本的狀態,如果沒有,你們學任何東西都學不成的,第一學不會,第二學不成,統統不行。
那麼態度是什麼?依密法的修持,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第一個叫「敬師」,第二個叫「重法」,第三個叫「實修」。尊敬的敬,尊敬老師的意思;重法,重視你所學的法,上師所傳授的法。最後這兩個會落空,都是嘴巴講講的,都是虛偽的,為什麼?因為沒有實修。密法裡面有十四戒,是從這三條裡面再拆開的,又有一大堆哩哩喳喳、琳瑯滿目,又從這十四條再拆開。根性如果高的,他聽到這三個他就懂得了,後面的戒條他都不用去學,他都符合,這時候叫做道共戒、定共戒,統統有了。那依道──循理自然之道,自然之法,佛法就是師道,所以為什麼是敬師你就知道了。師道的基礎是孝道,所以通常「孝親尊師」是不拆開講的,只要你聽到有尊師、敬師,同時具足孝親,那有孝親的還不一定達到敬師,所以有大一定有小,有小不一定有大,學法的基本態度就這三個。
那麼你們就可以好懂說,為什麼修密它有所謂的四皈依?不是一般修大乘法的三皈依而已,大乘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當然這個大家也都學過、明白過,這三個字在唐朝的時代裡已經被訛化、扭曲了,大家不懂它真正的意思,所以六祖惠能在《壇經》裡面有開宗明義再去正名它:「佛者覺也,覺而不迷謂之佛;法者正也,正而不邪謂之法;僧者淨也,淨而不染謂之僧」,而不是佛像叫做佛,經本叫做法、叫做正,所謂的剃光頭穿袈裟叫做僧,不是這個意思。只是他們拿那些做表法,代表的意思,統統要從形象再導歸我們的內涵,一般講「舉外明內」。
大乘法皈依佛、法、僧,為什麼密法還加一個上師呢?而且皈依上師皈依在第一法則,因為沒有他,你不知道佛、法、僧的樣子是什麼?他把佛、法、僧的樣子在你的生活當中表演出來讓你看、讓你懂,甚至你不懂他還開佛之知見,事實上「開、示、悟、入」,本來只有一個字叫「示」,就入了,示就是表演,哪一天你看到他喝茶就入了,悟就直接跳過了,有悟不一定入,有入一定有悟。所以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你怎麼能夠懂得當年世尊拈花一笑,迦葉尊者開悟,對不對?頓契無上佛道,你怎麼能明瞭,所以才有所謂禪宗的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教外別傳這一個妙法的存在。如果所有都是要用講的,那就不成了。
所以禪宗多數公案都不是用講出來的,都是只有上師表演給你看。那上師在哪裡?依上師為標準拓寬,一切眾生皆是上師。這是高根器的人才有辦法,要不然一切眾生都是上師,吸毒的也是上師,我們也來吸吸看,因為他粉絲很多、人緣很好,肯定是上師,大家一起來吸。不是!這叫根器差,不能這樣修。根器高的就是:「唉啊!吸毒,枉費大家這麼崇拜他,所以我不能學他這個壞榜樣。」那他就是你的上師啊!因為我們的根器不夠,所以在密宗修持裡面,才以他的根本上師為依歸,所以供養最勝為供養上師的原因在這邊。
那麼,他們以前供養不是拿財供養就是拿命供養。你們沒聽過拿命供養的對不對?密勒日巴當時跟隨他的上師,密勒日巴當時很窮,哪有什麼財供養,結果他依他的「身、口、意」,就是他的整個生命供養上師。我們現在大概沒人要供養出去,所以他一供養馬上就成就了,是這樣。所以這個供養叫什麼?放下!而不是現在人講的商業的換取,統統不是這個概念,所以密法不好修的原因在這邊。它的第一關鍵地球人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被刷掉,沒辦法,所以它堪稱為佛法的最上乘,所謂的最高級的佛法修持。高級你們就知道,師資道合就要有高級的學員,這個是非常吻合的,修禪亦復如是,上上根人。
這些如果都沒辦法的時候,我們就做先修班,現在在修什麼你知道嗎?修「怎麼樣修」,對啊!剛講的態度,態度沒有你就沒辦法修;信心不具足,你就沒辦法做到位,所以我們現在多數在成長的都是在「學怎麼學」,所以這個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價值觀,你的總人生的價值觀定在哪裡?你才有辦法去深解它裡面的理路,再一條一條拿來依準,對治自己的劣根性。如果你沒這樣的價值觀,就變成什麼?變成讀書,我們前面講的,做學術,把這些文字整理好,束諸高閣,然後也許所謂的著作等身,著作等身要幹嘛?要增加傲慢用的。增加傲慢能去哪裡?地獄!所以「著作等身」就是為了下地獄做準備,現在人的心啊!
古師大德也不乏著作等身,人家謙虛到極處,一昧的慈悲心,我花很多時間在寫這些文字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考量,不是為了我的名聞利養,你看,他們就可以修了。如果我們還有一絲為了名聞利養,我們是沒有條件修行的,更不用講剛剛在修密法的那一個層次,要不然你怎麼敬師啊?好!我再濃縮,剛剛是不是講「敬師、重法、實修」,這三個的根就是「敬師」,你不敬師,他講的話你不會重視,你不重視你又怎麼去落實,實修就沒有了。所以最後高級佛法的修持,全部去掉,就只有一條叫做敬師,遵從、全部接受的意思,才叫做「敬」嘛!我們現在基本上在這個時代,很難有這種學生,古人講說求名師很難,近代的大德、高僧他說求學生更難。以前是什麼?備以束修以上,家長還做表演喔!帶著小孩去拜老師,而且還不一定是出世法的,私塾一般世間法的教育,家長先跪拜,三跪九叩,表達他的誠意,他的小孩在旁邊看到,「唉呦!這不是亂來的」他就很重視,恭敬心就產生了,那個就是要長養他的恭敬心。家長備以束修以上,為什麼束修?因為也不一定所有的人經濟狀況都好,所以這是開方便法,在佛家就叫做隨喜的意思。
那麼他好學,然後全部都頂禮束修以上,然後抬頭在那邊等,上師還要束修先收起來,叫書僮:「先收下、先收下,再過一陣子再說,考慮看看」,哪有那麼簡單的!對不對?古時候你們不是聽過一句話:「得天下英才而作育之」,他要的是天下英才,他不是要蠢才,舉一反三不能做到,孔子就不教了吶!你知道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這叫蠢才,不教!所以從此處你就可以理解到佛菩薩畢竟是佛菩薩,有別於凡間聖賢,就是在這邊。佛菩薩是再怎麼教都不會,祂還是教。再怎麼教不會還是教喔!人家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要了,孔子就:「不然你先培養你的根器再說」,佛菩薩不是,祂還會為眾生做不請之友,你笨到極處,祂幫你鋪陳、鋪陳、鋪陳,祂甚至讓你耗損、耗損、耗損,把生命都給你了,你還不學,祂還是教你。
我有遇到,我有學生直接跟我說:「師父,我就是不喜歡讀書,能不能請你等我,等我想學的時候,你等我,你一定要等我!」我說:「那你現在要幹嘛?」「我現在想過好日子啊!」(眾人笑)我說:「好啦!好啦!慢慢等、慢慢等」,我說反正已經等你好幾劫了,再差一、兩年,再差一、兩輩子有什麼關係?等好幾劫了!對啊!也沒有等的感覺啦。
慢慢等那個螞蟻挖洞出來,我跟你說,牠還是要當螞蟻。世尊當年走在工地,現在叫工地,以前是在蓋屋子的地方,舍利弗、阿難這些弟子跟在旁邊,散步啊、休閒啊,看到一窩螞蟻窩在那邊,世尊就蹲下來在那邊對著螞蟻笑。弟子看不懂,「世尊,為什麼你對著螞蟻笑?」不知道有沒有弟子覺得世尊可能腦筋有問題,螞蟻有什麼好笑的?「唉呀!你們不知道,牠們九萬大劫了,都還在當螞蟻」,九萬大劫!有的講法是說:「牠們七尊佛都出世了,還在當螞蟻。」七尊佛多久你知道嗎?依你們講三大阿僧祇劫一尊就好了,七乘以三是二十一,二十一阿僧祇劫吶!「阿僧祇」是不可數,無止境、無數的意思;「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成住壞空,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我們講小劫好了,地球從生出來到爆炸這叫一個小劫,乘以無量再乘以二十一的時間,那窩螞蟻死掉還會回來投胎做螞蟻。然後弟子就終於懂世尊在笑什麼了,在笑你們要不長進就像這樣,做螞蟻。螞蟻在幹嘛的,每天在那裡咬葉子工作,然後被那個小鳥啄一下,啊!死了,不明白,再回來當螞蟻;再啄一下,啊!完了,好像你們在玩電動玩具一樣,沒完沒了,這叫輪迴,痛苦到不行。沒有人是被啄到覺得好高興的,沒有這樣的,眾生就是這樣。
所以為什麼要把握百千萬劫難遭遇的至上一乘圓教的緣就在這邊,彭際清居士講得更妙,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他說「稀有難逢的一天」,更少、更稀有;武則天只講到「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才可以成就無上道,「佛道無上誓願成」啊!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永遠在那邊,不是今天當螞蟻,就是當被咬的那一隻蝗蟲,牠們又在那邊冤冤相報,被咬的蝗蟲死掉了,下輩子當螳螂,再去找那一隻螞蟻給牠砍頭,砍頭又造業,沒完沒了。
所以學法先要建構正確的態度,這就是為什麼「敬」非常重要。大乘法還沒講到這樣,可是大乘是為了什麼?為了向上一著──「一乘」,「一乘」叫做成就圓滿佛道的法,「大乘」是菩薩道,你可以當一個最高級數的菩薩;「小乘」是羅漢道,你能成就在四聖法界,我們現在加個「人天乘」,越降越低。人天乘好好修,你未來還可以在六道輪迴過好日子,好日子過完了,有可能再去當一下螞蟻,不保險。所以人天乘的價值在哪裡?「以人天為基石,以佛法為究竟」,要有這一個正確觀念,如果你的目的就是人天乘修好而已,那麼你絕對修不好。
所以學修最糟狀況也不能降到三惡道,不降三惡道就是我們剛剛前面講的,不能「棄常」。「仁、義、禮、智、信」是人道的標準,有另外一個講法叫做「道、德、仁、義、禮」,拿「義、禮」這兩個字來代表五常,古時候講話有一點詩意,「道、德」是佛菩薩的標準;「仁」,四無量心以上的仁慈之心是天神的標準;「義」,講義循理,跟「禮」是人道的標準。那麼義跟禮有什麼不同呢?義是真常、常態,當人的常態標準,這個常態標準都沒有了,還有最後一個極限就是禮,你沒有義你也假裝一下、虛偽一下都好,還符合禮貌,它是人道的最底限。如果你連這個假裝一下的禮都不符合,你未來是絕對不可能當人。所以學法要有標準,我們把這個標準比喻成學分,我們要考什麼?去什麼學校?都要知道。「道、德、仁、義、禮」,「義、禮」就是那五常,真常之道,這叫做人道的標準。
所以我們現在好好修,修「把一個人怎麼做好」,如果你慢慢符合這個,你們也許過去乃至於到今天都有一些人生的困境,不管是財方面的、身心方面的還是煩惱不能解決叫智慧方面的,你都可以依循著這「五常」的修持做標準,來導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而在這一輩子就可以把這些事情統統化解掉。至於要超輪迴還要有一些定功,去除執著的功夫。可是你們現在所遇到的,大體上的這些煩惱憂慮牽掛,基本上都可以透過這一個低標,而能夠做一個基本的消除、化解。所以你們要創造你們美好的生命,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一個依循、沒有一個方向,這五個的關鍵也就是在「敬」,「曲禮曰,毋不敬」,它也跟你們講完了,我們待人處事都以一個至誠恭敬之心去對待,那麼你隨時就在道場。
前幾天又有一組人來協談,之前有約,約了好久,這個人要求他的朋友幫他約,約了兩次,上一次我沒空,這一次給他了。結果時間到了,耶!他的朋友來了,結果當事者沒來,他的朋友就跟我說:「很抱歉!師父,我來了,可是我那個朋友他去道場了,聽說要一個禮拜還是五天,那一個道場聽說就是不能回家。」很嚴格喔!不能回家。他講、講、講,講到最後,我問他:「什麼是道場?」很多人讀過經,問你們可能有人答得出來:「直心是道場!」我知道「直心是道場」,典故是從哪裡來的呢?當年光嚴童子要出城,剛好遇到維摩詰長老,維摩詰長老要入城,兩個在城門口相會。維摩詰長老赫赫有名,光嚴童子就很有禮貌的跟他作揖、頂禮,問好的意思。然後問好後要寒暄一下、客套一下,光嚴童子便請教維摩詰長老:「耶!你從哪裡回來啊?」維摩詰長老二話不說:「我從道場來」。要是你們現在遇到我,我跟你說:「我從道場來」,你們會怎樣?師父神經病。
維摩詰長老沒有講妄語,「道場」,哪裡是道場?我們現在又要追問:「從哪一個道場來啊?法鼓山還是佛光山啊?」這樣問啊,著相!維摩詰長老怎麼回答呢?「我從道場來」,「何處是道場?」「直心是道場」,直心是道場、發心是道場、布施是道場、持戒是道場、忍辱是道場、清淨是道場、禪定般若是道場,我從那邊來。所以那個協談的人他說他的朋友去道場,我也不知道去哪裡?如果去了這裡的道場,隨所住處恆安樂,你走到哪裡,菩薩所行所在之處,恆令眾生生歡喜心,憑何而得知?憑他在道場裡面。所以住在道場裡,家裡就是道場,懂嗎?不必棄世而外在有一個道場,是一即一切,不二之法。你的生活即是道場,這樣懂了嗎?而不是你以前認為的生活就是道吶!我要吃香喝辣就是道、我要懶散就是道,不是!人家是精進是道,我們是吝嗇是道場、惡習是道場、瞋恨是道場,我們人都是這樣。
所以你在一個空間,跑到一個山頭裡面,跟人家在那邊〔雞仔腸、鳥仔肚〕(台語:比喻心量狹小,與人計較),在那邊你爭我奪、是非人我,你說那是道場嗎?當然不是道場。所以有場無道不能行教,有道處處是場。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哪有什麼建築的道場?祂沒有自己形式上的道場,可是祂隨處住在道場裡。走在樹下就是道場,樹下很好,明天不要駐足,捨掉這個執著也是道場,然後又走走走,走到水溝旁邊、河流旁邊也是道場,所以隨時隨處無處不是道場。因此道場在哪裡?無住處,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到哪裡,統統是真正的道場,而且是真正的「正法道場」。所以學習不能停留在所謂的形象上,而要善於去形象,反躬自省回來實質,實質就是那一個理。所以法身,依法理為身叫做法身,他就有慧命。我們如果不依法為身,我們是依這個臭骨頭、臭皮囊為身,我們就都不在道場裡了。
如果你能捨,「捨」,不是叫你現在就把你自己了結,捨是你不執著,你好好利用它,盡形壽能夠去為所有一切蒼生的福祉而努力,你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美滿的那一個人,所以你就是救世主,你就是所謂的一般宮廟在講的帶天命,更實質的帶天命,帶誰的天命?你自己來到人間的本分的那一個天命。為什麼?因為整個虛空法界是我們自己,所以你的服務蒼生是不是你的本分?你唯有這一個使命的運作,才能夠令一切蒼生得到幸福美滿,一切蒼生幸福美滿也才是你自己幸福美滿。所以學法要知道方向,不能把心量關注在太小的地方,在自我的自私自利上,這樣的態度也就是不對,這樣的態度也就是不懂得怎麼「學、修」,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習怎麼學?就是要先把這些「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名聞利養、自私自利」,學習怎麼把這個東西放掉、丟掉。你都丟掉了,你就可以開始學修了,就這樣的意思。
講到這邊還有半小時的時間,看諸位這個月來,有沒有什麼疑惑?有沒有住在道場裡面?不知道怎麼住的,可以提出來討論。
那一天我聽到文字整理的人員說,其實我們每一次相處的時間不多啦,他說每一次都要謄好多字,每次都要兩萬多個字左右,他說師父講話太快了。我說:「我盡量慢一點、慢一點。」今天有一個學員說會比較慢來,打電話給我,他說:「師父,我會慢一點來,你不要太早結束喔,講慢一點喔」,我說:「好好好,會會會,我會盡量講慢一點」。對啊!其實不在快慢,有時候是因為人生無常,我們今天見面,誰能擔保我們明天還會見面,所以有時候會比較希望說在一個短短的時間裡面,你們既然來了,其實不是只有你們,是每個人的對待,我都會盡量在當中能夠在那個時間具足一點,盡我們所知道的真理去告訴大家。因為一錯過不是千古恨而已!一錯過可能就無量劫了,像那個螞蟻,你看,螞蟻曾幾何時不是某一世當人,當人的時候不是也遇過佛,當然我們不是,那遇過佛牠更殊勝。結果牠沒有好好把握成就無上道,一死掉,牠要七尊佛出世都還在當螞蟻,都不能學,你看,那個很划不來。
所以「無常」不是叫著我們悲觀,無常是叫著我們理解,理解了之後,懂得珍惜當下你所遇到的人事物。當然你們比較多比例的是你們的親人,所以為什麼要珍惜跟親人相處的機會?不是依於一種感情用事,是依於一種我們都可以成長互惠,未來可以互相幫忙成就無上道的一種路徑。為什麼是親人?因為親人就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最深切的才會當親人。我們說我們要去度眾生,我們連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最深切的,我們都不去關心,我們談得上什麼蒼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修行你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不能捨棄你身邊的至親之友,而說你有一個什麼無上道可循。
有!古師大德有這種示現的,可是他們這種示現都是已經安頓好的。譬如說六祖惠能大師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是開悟之後才出家的,為了講經說法,不得不把頭髮剃掉。他當時帶髮修行的時候,他的媽媽也是事先安頓好,你看人家有那種福報,從這邊你們就可以體會福報不是錢,因為他是一個撿柴、賣柴維生的人,古時候叫做賤民,社會最低層的那一個區塊,所以你們對「福」的定義就要重新改觀,要不然我們就有高下之分。他聽到人家念《金剛經》,可能周旋一陣子,他發心要去黃梅參訪弘忍大師,一去就是好幾個月,甚至一去就不回來了,居然有周邊的人想要出錢幫他照顧好他媽媽,這是不是福?對不對?所以如果你了解這樣,你人生的自由幅度就大了。
所以六祖惠能發心要去黃梅,很多人就來了,用現在的用詞叫做[讚聲](台語:比喻支持)。如果他上傳臉書就很多「讚」(眾人笑),那時候沒有臉書也比較安靜一點,比較沒那麼亂。他一發心,這些助緣就來了,可見他過去生多麼的廣植福田跟廣結善緣。所以這一輩子的福不在於所謂的他很窮的形象,真正的福不是你有錢叫福,而是你無憂無慮叫福,你都可以心想事成叫福,那是真正的福,很多事情不是你有錢可以辦得到的,可是卻可以因為你有福而兌現得出來,如果我們了解福是這一件事情,我們人的貪就會折掉一大半了。我們現在很少人在貪福,你有沒有發現?具相化來講,你們生活當中很少看到人「我好貪福喔!」他一定把它有一個形象化,我很貪錢、我很貪吃、我很貪珠寶、貪古董……,它一定有一個具相化,可是你看那是多小的一個東西。假設要貪也貪個福,那些都含在裡面了,可是不要貪啦,因為不要貪才會有真正的福。
所以你就知道六度第一度是什麼?第一度就是確保你有福,叫做「布施」。布施就確保你不要貪,才叫你布施,你要是不貪,它就不叫你布施了,就是因為我們要貪,布施是對藥。所以真正的福你就知道了,不是「布施是因,福德是果」,真正的福是「斷貪」,布施是因,斷貪是果;斷貪是因,圓滿無瑕的福是果。所以一般我們如果停留在「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我為了得福,我努力布施的,會得到福,可是得到的福永遠是不圓滿的,因為你得到的福是「福德」,不是「功德」。
福德固然有福,不圓滿;功德有圓滿無瑕的福在裡面,而且還會有智慧。所以一個人不貪了,是不是心就定了,那依定開慧,就有智慧了,所以會修的這麼簡單,這叫懶人學修法。我前天跟兩位協談者講的懶人學修法,他們很勤勞,他們大經大論全部看遍了,有一個先生,他是看了《明覺講紀》,然後找地址找來的,然後他就說:「喔!為什麼我們都辦不到啊?我都懂得修行啊?」「你看很多經喔!」「對啊!那個我都會講,可是,我就是度不過,那個人講我幾句話我就發作」。我說:「這就不叫修行啊!」然後他就問我:「修行怎麼修?」「就人家罵你你會發作,你就不要發作就叫修行」,對不對?你知道你會發作,你也知道不要發作才是對的,你就不要發作就叫做修行,這跟你看經有什麼關係?
所以真正的修行跟你唸佛號、看經、在那邊拜佛、打坐、住山、挑柴……這些外相都沒關係,你們是最幸福的修行人,你們可以坐著這樣就好了,有的人還要去挑水啊、跑山啊,〔大粒汗、小粒汗〕(台語:比喻很辛苦)叫修行?叫苦行。你們昨天印度行講座,講到那個苦行,好像在印度有提過有錢人家也會去修苦行,一般人很難理解,不就要穿得破破的,故意給蚊子叮,叮得有夠癢的,有的人還要拿鉤子勾自己,印度不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修法,所謂的頭陀僧,把自己丟在很苦厄的日子。那固然也是,可是不會的也不是,如果你被蚊子叮了就唉唉叫,那個就不叫修苦行;叮了,好歡喜喔,供養你,那就叫修苦行。一般人受不了的,你本來也受不了的事情,你願意接受它變歡喜心,那就叫「修苦行」。要不然,如果你不喜歡的事你遇到,你還是很痛苦,那就叫苦行,不叫修苦行,沒有修,可是仍是苦行,對不對?然後我們是要修掉苦行的,不是要增長很多苦行。
所以有錢人會去修一些奇怪的苦行很難理解,對不對?有錢人煩惱很多吶!現在有錢人比沒錢人煩惱還多,我們沒錢人至少還少一個煩惱,不用怕被搶的煩惱,我們只要煩惱一件事而已,肚子,生計嘛!有錢人怕被搶、怕被殺、怕被砍,你看,光是一個「被」就三個了,隨便講就三個煩惱。然後還怕分財產的時候有爭吵,怕我穿得太不夠名牌被笑,你看一大堆怕,都是有錢煩惱出來的。所以如果一個很有錢的人,他能淡然處之,有錢跟無錢不二,平常心看待,他就在修苦行。他不怕人家瞧不起他,不怕人家酸他,自自在在的,也不會迷戀在「財」。有錢人很多會迷戀在「財」上面,迷戀會造成什麼?惡業!所以為什麼順境、順緣無貪癡,福慧會全現,換言之,為什麼你在順境、順緣之後會有痛苦等待你,就是因為你有貪戀、貪癡,所以福不現反而又再造業,造業叫做折福,所以你的福遲遲現不出來,你還是痛苦。你如果有錢有痛苦,你就有苦行而不會修,所以不是有錢人就沒有苦,不是這樣。
換言之,苦行就是當時我常跟諸位講的,道家在講的「陰陽調和」那個概念,「陰」代表痛苦的人事物,相對於我自己來講;「陽」代表美好的人事物,也是相對自己來講。因為我們每一個人認知的痛苦跟美好的對象不一樣,喜歡喝咖啡的,覺得咖啡「嗯!好喝」,喝個什麼肯亞AA啦、什麼麝香貓咖啡啊……等等。尤其提到麝香貓咖啡,麝香貓咖啡是很貴的咖啡,我記得好像十幾年前麝香貓咖啡一小杯要九百塊。你很高興啊,認為這是一個心意,買一杯麝香貓咖啡給你喜歡的人喝。他喝一喝,喝完你跟他說:「這是麝香貓咖啡喔!」,「什麼是麝香貓咖啡?」「就是有一種動物叫麝香貓,吃了咖啡果實,消化過後,咖啡豆會隨著大便出來,把大便撥開,拿裡面那一顆咖啡豆來做成的咖啡叫做麝香貓咖啡。」他如果沒這個概念,你看他苦不苦!九百塊,喔!還生氣,「你怎麼可以拿這個……」,就這樣,所以痛苦跟美好因人而異。
好!假設像這樣的理路,陰陽調和是什麼?你遇到你自己不喜歡的,你也接受,你也更深入的學習,你知道怎麼感恩逆境,為什麼?因為逆境是來成就你的,你用感恩之心,你就在修苦行了。你遇到你歡喜的事,如果迷戀了,你落在苦行,你沒有修,所以歡喜的事你也淡然看待,你也在修苦行。因為歡喜的事是誘惑,誘惑是一種苦,你也把它修掉了,所以你就陰陽調和了,圓滿了,這就是佛家在修苦行的門道。
佛家為什麼世尊到涅槃,示現滅度的時候,交代著末法時期眾生「以苦為師,以戒為師」?那時候阿難尊者問祂說:「世尊您要往生了啊!您往生後我們要以誰為師?」其實世尊是回歸涅槃,祂也不用往生,因為沒來沒去,人家沒事,我們來來去去都是事情,很煩。所以世尊當時要示現滅度的時候,就講說:「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為什麼加一個「苦」?凡是到祂末法時期以後的世界,苦會多於樂非常多、非常多。換言之,無處不苦,有快樂,樂亦是什麼?苦暫停,還是苦,樂是苦的另外一種樣子。它不是悅嘛!喜悅,不苦也不樂,可是喜悅是一種圓滿,一種法喜充滿。所以祂才交代眾生要「以苦為師」,苦來了,它是你的老師,你要去跟它學習。那「以戒為師」呢?如果沒有戒,那個苦大概很難持,所以苦跟戒其實是同等的事情。我們不喜歡被牽制,被一種規矩來綁死我,所以我就很苦,我如果願意符合,符合它叫戒,你願意符合叫做修苦行,所以「苦、戒」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名詞不同,當然它的角度會微微不同,可是最後的核心都是一樣的。所以修行要善於把握住核心價值,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會冤枉,生生世世無量劫,都還在這邊起起伏伏。
那麼六道真的統苦,為什麼講到六道?剛講到人的五常而已,五常要叫我們現代的人符合就很困難了,這個問題出在「態度」,只要你態度建構起來了,你要符合五常不難,那我們現在的學修為什麼難?都在於前面的態度錯了──「不肯」,你態度錯你就不肯,這兩個字「不肯」出來了,「非常難」就出來了;非常難出來了,本來只是難而已,到最後是認為「根本不可能」,一直延伸,這還是妄的世界,這就叫咎由自取。
所以學法的人方向一定要搞正確,你態度正確了,你的持續度就會出來,那個恆常的保持心就會出來。如果你的態度不正確,你會怎麼樣?你會遇到問題的時候再來尋求解決方案,這樣的人生永遠是什麼?「來不及」、「沒完沒了」,後面一定有一大堆問題等著你,同樣這樣輪迴,繼續再找方法處理問題。真正的態度出來就不是這樣了,我已經不為我眼前要解決的問題而苦惱了,因為我知道有更長遠的目標跟目的,我只要往那邊不間斷,我眼前所有的問題都會隨著時間而一一淡化、一一化解,那是自然的周率。
所以老祖宗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你至少把你的人生目標定在最高層,你中層以下的統統可以解決,中層到最上層這邊也許還要努力一點,因為我目標定在最上層,我的努力程度不一定馬上符合,可是我的方向一定會努力往那邊。接下來是什麼?「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那麼「取法乎下」呢?僅得其負,負分,那個就不用講了,所以這個周率我們要很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恆常的保持。很多人說:「師父,我老是會斷斷續續、我沒辦法持續、旁邊還是很多誘惑,我看了啊,明知道要看經,可是韓劇出來還是要追一下,明明要上課,可是韓星來演唱會還是要去看一下……等等」,真的,諸如此類,這個就是我們認知人生的態度不夠深刻而使然,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學習怎麼學習」這一段還沒完成,
所以我們在學習要創造我們美好人生,不要急,要求好,可是不要心切,要知道方向、目標、理論、方法,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把我眼前能力所及的一個一個完善,你就在接近了。
古時候不是有一個故事,有兩個法師,一個很有錢,一個很貧窮,兩個都很喜歡文殊菩薩,所以都希望畢生有一次機會去五台山朝聖。那麼古時候有錢的人可以有工具坐,沒錢的人就只有兩隻腳,兩個人討論半天,然後有錢的法師就在那邊講:「對、對,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有效的方法,趕快去取經、朝聖,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然後趕快回來。」那個有錢的法師就說等他想一下用什麼方法比較快,然後沒錢的法師就在那邊等,七等、八等,怎麼想那麼久還沒想到?那就算了,自己包袱拿上來就開始走。然後那個有錢的法師還在那邊仔細評估、仔細想,要用水路呢?造一艘船呢?還是陸路呢?請一匹馬還是兩匹馬?有些山路,又不方便,要造什麼車子呢?在那邊想半天,這叫思考。第一個不思考,依誠心、直覺就去做,就走了。結果想了三年之後,有錢的法師快想到方法了,就在找這一個窮人法師,耶?怎麼找不到他?不見了。結果沒錢的法師去又回來了,「耶!我在找你,準備要去五台山,你跑去哪裡了?」「我回來了,我已經朝聖回來了」,學法就像這樣。
所以「道於首辵」,「首」就是最重要的意思,最重要還是在「辵」,辵叫做落實,「最重要在落實」,不是在那邊想,不是在那邊接觸而已,是你知道一條你去做一條。所以你看,那個沒錢法師他只知道一條,他只知道他能走路,其餘他都沒能力,所以他就走路。我以前常講:「不確定因素不要理」,你人生的不確定因素你不要理,你要把握確定因素,努力完善確定因素就可以了。你不斷完善確定因素,你自己的能量就會增長出來,增長到哪裡?你哪裡的不確定因素就會變確定因素,是一層一層的。我們現在人都是忽略了確定因素,而一直嚮往怎麼解決不確定因素,所以這叫違背自然之道,了不可得。
所以老祖宗也講「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一百隻鳥在森林裡你很羨慕,看到手裡只有一隻鳥:「嗯!一百隻;嗯!一隻,我要趕快去抓。」你抓的時候手就放掉,手裡那一隻飛掉了,然後你手上拿著槍,「碰!」一隻打不到,一百隻都飛走了,所以最後會連一隻都沒有,你懂嗎?所以剩一個方法沒有選擇,不用思考,反而是最好的學修方法,那個叫做捷徑。那我們現在人要找捷徑就是思考,那個反而是一種繞路,所以學修有它的門道。
你們今天知道「學習怎麼學」了,那未來就可以開始學了,底下有的會不會抱怨:「師父,那這兩年來你都在教我們什麼?」「你還是在學習怎麼學啊!」你不要小看「學習怎麼學」吶!「學習怎麼學」學到了,你就是七十幾億人口學法的頂端了吶!VIP級的。為什麼?「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牛角兩根而已,牛毛很多,為什麼成道的會這麼少?就是因為他們統統有一個你們現在在學的都學不會,叫做「學習怎麼學」,這一關都還沒有,然後就在大經大論了,表面好像都會講大經大論,好像學修學得煞是一回事,那個叫做「做學術」,不是「修行」。
所以前一陣子很多人來我們南部,看到一些景象然後就說:「喔!好嚴格喔」,我說:「對啊!這邊是來真的、這邊是修行,不是做學術,不是社團法人交際應酬」。對啊!你們要來這邊交際應酬嗎?雖然這邊美食、飲料統統有,可是要知道那一個部分只是法輪未轉食輪先,最後用那些食輪,還是要讓你們法輪常轉,法輪常轉你們才能開智慧,也就是說,「養生為始」,要顧好,人不要偏頗,「證道為歸」。所以每次來都有一些愛心媽媽準備美食給我們吃,我們不要浪費了人家的愛心,人家不是為了讓我們吃飽肚子的,人家是說:「你吃飽了要趕快修,不然我給你吃要做什麼?我準備給流浪狗吃,人家還會給我拍拍手,『喔!好有愛心喔,照顧流浪狗。』」依於可憐的,現在人的價值觀會比較稱讚你。那這些愛心媽媽煮東西給大家吃,有沒有人給你們拍拍手?依於你的恭敬心的,現在人不太會。那你們會不會因為這樣而退轉?不會的話,你們就有定見,你們就有修行的態度了。所以即便九十九個說你是錯的,你只要符合聖賢的標準是對的,你還是要堅持下去,這個叫做依定才會開慧。那當然前面的持戒就是什麼?「學怎麼修」,你態度正確了,你就願意符合「戒」了,願意符合「禮」了,你就上軌道了,其他就剩下時間的問題。
剩下五分鐘,看各位有什麼問題。
學員:末學在上個月有遇到一些特別的情況,就是感覺到好像有看不見的眾生,那一開始他是在玩我的手機,不管是Google也好,或者是在不同的應用程式裡面一直跳。然後慢慢的就有一天晚上,我大概十點上床睡覺,十二點就醒來,然後就覺得……,我就眼睛趕快閉上,我不想看見。因為那時候有感覺到好像有看不見的眾生,所以晚上都開著燈睡覺,後來就感覺有一個陰影一直上來,雖然開著燈,但是我整個眼睛都黑掉了。然後前幾天又有一次,我想說已經七月過了應該沒事了,結果又有一天,就是在夢境裡面有一個場景,那是在我媽媽家裡面,然後他就自我介紹說,他是我的舅舅,我就想說……
師父上人:滿有禮貌的啊!
學員:我有打電話回去問媽媽娘家那邊的人,耶!就真的有,就是我外婆她有一對夭折的雙胞胎的兒子,所以就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應該怎麼樣去面對,然後我們應該超度他嗎?或者是他需要我們幫忙嗎?應該要超度他或者是做什麼功德迴向給他?
師父上人:你以前相不相信真的有異次元空間的眾生?
學員:這幾年我相信!
師父上人:這幾年?
學員:是慢慢這幾年我相信!
師父上人:沒有遇到,有沒有很深刻的相信!
學員:沒有這麼深刻!
師父上人:依你來講好像要相信,可是真正的相信好像有點缺乏,對不對?所以這樣也好,讓你去真正的體會到說那是真的存在的,請坐。
學員:謝謝。
師父上人:當然說要不要超度?任何未達到圓滿境界的眾生都需要被超度。「超」,超越我們現在的生命境界,「度」就是幫助,幫助一個生命能夠超越他原來的境界叫超度。可是超度就要有條件,條件不是跟他談條件喔!他之所以自己還在這一個空間裡面還不能超生,表示他沒有條件超度他自己,所以要靠外在的外力,那麼我為什麼不講人而已,因為如果他遇到佛,直接超度那更簡單。那麼超度要有條件是在超度人家的人,而不是被超度的,被超度當然也要有一些條件,叫「信願」。超度透過現在你們所熟知的叫做法事、法會,那麼法事、法會如果主法師沒有功行是沒有用的,加上親屬沒有至誠之心也沒有用,頂多只是不無小補的補充一點能量。那這一種超度沒辦法把位階提升上去,可是可以不無小補的給他一些生命狀態的一個福,還是可以的,可是這一種超度不究竟。
那你說遇到了怎麼辦?你遇到表示跟你有緣,那有緣有好幾個狀態,譬如說有可能真的需要你去幫助他一下,有的示現是要你去深刻人生的理路啊!我們遇到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不要都把他當作比我們低等,比我們低等我們才要超度他,他比你厲害,你說:「耶!我要超度你」,就不合理,對不對?所以有時候是來警示我們人生的生命態度用的。
如果你透過這些境界,你學習到了「我的人生應該何去何從?」如果透過這個境緣,能夠讓我決心去往學修如來正法的道途上去努力的話,那麼它就有價值。你如果真正去落實了,你成就起來,同時你也就超度他了,這叫功行,懂嗎?所以你剛剛這些疑惑的目的,也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全部都達成,關鍵在我們自己,不在他。所以現在還好,對不對?那你要不要確保未來一勞永逸都沒有這些困擾?
學員:希望!
師父上人:那只有一個關鍵,我自己沒有超度我自己的話,那就沒辦法,懂嗎?因為我們會遇到的事情並沒有離開兩個關鍵,「因」跟「緣」。因,過去生造下;緣,生生世世都在結,所以因遇到緣就結果。那麼我們現在是因、緣都遇到,所以現前,有時候我們有因,還沒遇到緣,可能未來在不定有緣的時空又會冒出來,所以就變沒完沒了。那你怎麼超越它,就是自己要去深入的學修,用現在科學家的講法,就是提升自己的「總能量」,你的能量大過你所有過去造下的你比較不喜歡的原因的能量的時候,你遇到就不會有事情了。這一個方法可以一勞永逸,而且如果是這樣更加的努力,就如《地藏經》上的形容,婆羅門女的母親生前好像不太如法,死後下地獄,婆羅門女怎麼度她?「自己成就無上道」,當下就度走了。至於度去哪裡?如果這一個靈體他沒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念,是沒辦法超度到極樂世界的,可是他頂層可以到達忉利天,玉皇上帝你聽過嗎?就是你可以幫助他去跟玉皇上帝做同事,那邊的日子比這邊快樂多了。所以說透過別人的超度,如果不是他有條件的狀態下,頂層就到那邊而已。
有些很特殊狀況,當事人你勸他,當事鬼好了,因為人是你們,不同維次空間。當事神或當事鬼如果他有那個念,他也願意接受你跟他的開示,而他透過自己的憶佛念佛的功力,他也可以透過你,超度他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等於作佛了,因為那邊是保證班。那麼去他方世界也是要有一些因緣,他方世界不容易,因為他方世界要自己學修到斷煩惱,第一層執著跟第二層分別一定要斷盡,還有一個妄想,也就是一般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你要教他,超到他明心見性,一般我們活著的人都不太容易了,只聽一次演講更不可能,對不對?
所以講得這麼多,就是讓你明白一件事情,我們自己是最重要的。因為所有你有緣遇到的眾生,都是你的依報,你們以前學過依報是跟著正報轉的,是不是你自己最重要?所以你自己如果透過這些機緣,唉呀!總算以前也接觸過法,可是總是會好一陣子有所漏失,所謂的我們的持續力不夠的時候,我們透過這些境界,來做一個深度的省思:「我未來何去何從?」你如果因為這樣而轉化掉你的人生,持續力提出來,也就是那六度萬行的精進度出來的時候,這些問題統統會一併解決,而且統統會往更美好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靈性境界提升,那時候就沒事了。
你看你們最近常遇到,對不對?最近不是只有你吶!前一陣子很多人都遇到,那我們又多好幾個朋友,遇到都丟到我們這邊,我們變好幾個朋友,他們怕得要死。要有這種態度,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不要遇到這些境界,就先用從小根深柢固的錯誤價值觀,引導我們第一件事情──害怕,不要這樣。
師父上人問現場的小朋友:小朋友,你們知道黑暗的地方有什麼嗎?
小朋友:什麼都沒有!
師父上人:喔!那還好。我們小時候都會說:「不要去黑暗的地方,有鬼!」有鬼又怎樣,對不對?「有鬼很害怕!」,你看,「害怕」進來了。鬼很冤枉,我有長得這麼醜嗎?你青春痘都比我多,我〔白泡泡,幼咪咪〕(台語:形容皮膚細嫩);我們的衣服又比你們乾淨,我們都穿白袍;頭髮梳得比你們整齊,你都蓬頭垢面,你還怕我,鬼也很委屈,你知道嗎?為什麼我們看到那個長頭髮的、皮膚很白的、穿很乾淨的白衣服的眾生,我們就要害怕?人家又很輕盈,我們不是,《弟子規》也教我們走路要輕盈一點,不要〔乒兵砰砰〕(台語:形容很大的聲響),人家都做到,我們卻很害怕,現代人的價值觀。
所以要去了解這些眾生就是我們的親戚朋友,有的親戚朋友過得比較不好,我們要去關心,而不是他過得不好,你更害怕他。有的親戚朋友過得比較好,他也會來關心我們,所以統統沒離開我們自己。好好學修啦,就會沒事,如果忐忑不安,改天再找他來調解一下,調解一下你不要一直讓我們背書喔!調解委員會蓋章,結果那個債權人就跑掉了,跑掉變我們要負責,好像後來也很少眾生找我們要,他們也很明理,這樣懂嗎?看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小克師兄:這邊要跟 師父上人啟請一件事情,因為下一次明覺講座是九月二十八日,剛好是教師節,李叔叔、李媽媽還有幾位同參啟請 師父上人,明覺講座可不可以給我們一個時間,一小時左右,幾位同參想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
師父上人:好啊!明覺講座是你們的時間啊!(師父上人笑說)你們不來,我就輕鬆了啊!(眾人笑)
小克師兄:另外也邀請紋宏老師跟芳美老師,在九月二十八日,幾位同參會準備好他們的心得分享。
師父上人:我就是那一天什麼時間到你要告訴我就好。
小克師兄:是!
師父上人:一樣的時間嘛?一樣先來吃那個愛心餐。(眾人笑)
小克師兄:愛心媽媽餐,啟請 師父上人兩點光臨這裡,謝謝!
師父上人:好啊!
以前我們不是有同參找我們出國,大家不要誤會,從來沒有一次是我組團的,我是不得不去。像這次西藏如果可以,我也不想去你知道嗎?很累啊,對不對?一直出去,而且人家都以為你們師父怎麼都沒事,一天到晚都出去玩,我冤枉喔!我那有,是我沒去他們就說怪我不能去。然後我都問他們一件事情,你就告訴我「什麼時候要到機場」,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是很好配合的人。可是呢?我剛講的,我們每一個人角色不同,有的人要努力教,有的人要努力學,對不對?然後各個在生活上的本分不同,就是不能顛倒,要如理如法,在家裡做小孩的就要懂得孝道;做家長的就要懂得愛護……等等,這些也都在五常的理路裡面,如果顛倒了,就會方便變隨便,隨便就踰矩了,所以那個禮沒有了,我們就不是人了,常常冤枉在這邊。
二十八號就這樣啊!反正我們都有福利,我們來還有活動可以參加,有活動可能就有好吃的甜點,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歡來。你們沒看到我剛剛在講,他們都已經在盼望,好像現在已經吃到了。你們要不要來啊?(小朋友點頭)有好吃的蛋糕喔,聽說是禾草企業提供(眾人大笑),而且你知道跟外面有什麼不一樣嗎?做的時候還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能量喔!
好啦!那今天就到這邊。
弘聖上師元和妙音淨化……
感謝諸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