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 弘聖師父上人 馬來西亞弘法之旅
(六)終章
7/20
凌晨兩點多門外已經相當吵雜,大家正為登頂而準備,我們也不例外,分別盥洗後到餐廳集合。昨日的疲憊尚未消除,不過我們一行人還是面對登頂在做準備。
用完宵夜,準備整裝出發,外頭的氣溫很低而且還飄著雨,讓此趟登頂的困難度增加了。我們一個接著一個,緊跟著嚮導及 師父上人的腳步,這時我的腦海裡已經無法想像這趟路程會有多麼艱辛,沿路漆黑一片,眼前唯有頭頂上那微弱的燈光照著前方的路,冰冷的雨水一陣一陣的打在身上,路上的石頭相當濕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倒受傷。昨日的疲憊未去,再加上空氣的稀薄,只是短短的一段岩石路就已經令人感到相當難受,心裡已經慢慢累積了抗拒的念頭,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走了一段路,領隊帶我們進入一個休憩小屋,此時已經顧不了這是什麼地方,能進屋不再走路、爬山、淋雨,什麼都好。師父上人似乎已經感受到我們內心的哀號,主動開口詢問大家是否想登頂?因為我們登頂的目的就是要看日出,但是今天的氣候狀況很差,就算登頂了也看不到日出,而且最好的神山景象昨日已經讓我們盡收眼簾,倒不如可以回住宿的地方做個小共修分享昨日行程的一些心得。我一聽到 師父上人這樣的詢問,內心有如漫畫般的畫面,頭頂冒出朵朵的小花,眼前一片光明,便馬上搖頭表示沒有意願再往上爬,大家也都一致認同。於是向領隊報告我們這樣的想法,所以一群人折返回住宿山屋。
大家應該都知道,以往邀請 師父上人一同出遊時,師父上人幾乎不太會主動給予意見,往往都是依照我們的安排而行動,這次應該是 師父上人感受到大家真的很疲憊及不安,所以才主動提出建議,感恩 師父上人解救了我們,不過也讓我學到了「當機立斷」這四個字,這就是智慧及勇氣。
啟森師兄分享昨日和高阿姨在上山的過程,高阿姨因為相當疲累再加上身體的疼痛,整趟路都是走走停停,甚至想放棄。啟森師兄一直不厭其煩的鼓勵她,告訴高阿姨都已經走到這裡了,沒有退路,唯有繼續不停的往前走才能抵達目的地,這就是 師父上人一直訓勉我們的一句話:「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就這麼一次努力的達成目標,在過程中躊躇不前只會增加更多災殃。此事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劣根性,往往遇到挫折就會停滯不前,因此產生放棄的念頭,學法亦復如是,尤其犯錯被糾正那內心更是痛苦,師父上人曾提醒過我,這個都是因為我執太重,唯有強迫自己去面對,誠實的修正才有機會改過,否則只是在那耗著,連最後一點改過的機會也因此而葬送。我們也常聽到一句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師父上人也常在說法中提到:「我們現處六道輪迴,有如在陡坡逆水行舟,一不小心,划槳稍停,就馬上被沖下去,沖到那個盡頭〜瀑布,一旦掉下就粉身碎骨,所以絲毫不能停歇」,再次聽到 師父上人的這段話,讓我又一次的警惕應當不可左顧右盼停滯不前。昨日高阿姨如果真的如她所想去做,打算在中途過夜,那真的會如同 師父上人說的會有生命危險,這一定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下山時天氣已經轉晴,大家也差不多養足了精神,但是大腿的痠痛依舊存在,不過這一切都已經比凌晨的狀況好太多了。沈老師及高阿姨早在七點多由Sala領隊陪同出發,我們約略在十點出發下山,師父上人健步如飛一路領航往前行,隨後有法申老師、文華師兄及端容師姐,我則與啟森師兄、珞晴師姐、佳容師姐在後,最後面還有Jamy兩位領隊壓陣,他們倆背著我們所有的行李,有計畫的要在中途與高阿姨她們銜接匯合,如此不為己的細心安排,真的讓我相當佩服感動,猶如大慈大悲的佛菩薩不捨一人,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將大家平安的引領保護下山,圓滿的完成這趟旅程。
沿路的景色相當漂亮與昨日無異,但是也無心停留觀賞,一心只想快點下山抵達目的地。一開始太過在意大腿的疼痛,很小心的一步一步的踏著石路,有如老公公、老婆婆在走路一樣,那個畫面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很好笑,後來我決定要拋開那疼痛的束縛,長痛不如短痛,於是加快了速度,整趟路程沒有因休息而停留太久。過了約一個鐘頭,我們遇到了高阿姨及Sala領隊,繼續前進,又遇到沈老師,我們看到沈老師獨自一人很優雅且小心的一步步行走著,沈老師告訴我們:師父上人已經超過她很久了,師父上人的腳步果然飛快,我們終於在下午一點二十分左右抵達入山口,當時抬頭望向高臺,端容師姐及小蔡師兄已經在那為我們加油,師父上人已經等我們一個多鐘頭。在等待沈老師及高阿姨的過程當中,法申老師來問了我一個問題,她問說:「如果現在給我一百萬要我再爬一次神山,我願不願意?」我想了一下,我回答:「如果一千萬,我願意,但一百萬,可能不會」,但是法申老師說:「不行,條件只有一百萬」,她後來解釋,一百萬是學佛的表法,也是一個門檻條件,這件事可以測試學佛的願心。現在想起來一陣發寒,啊!原來我輕忽了學佛這件事,把學佛當成求保佑,因為沒有危難時就選擇性的面對,之所以沒有把那股願力發出來,這代表我沒有想努力的勇氣,一個簡單的問題,卻看出我內心的怯懦,原來我一直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看待學佛這件事情,自認為「這樣就是,這樣就好了」,阻隔了成長的機會,枉費 師父上人一直用心的教導,這也是人生一直起起伏伏諸多痛苦的原因。
師父上人下山時如蜻蜓點水般的前進,每一步都沒有停留太久,在一個慣性下很順暢的前進,連路過的登山客都讚嘆:「這才是下山標準的方法」,這一點也有觸動到我,師父上人示現「提起、放下」的道理,每一步都很確實的踏在地面,即為「放下」,但是很快速離開,又很精確的往下一步前進,即為「提起」,我就是太執著身體上的疼痛,腳步該放在哪兒有所遲疑,當腳步放下了,卻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大膽的抬起腳來,因此障礙了前進。大家別以為 師父上人平常喜好登山,所以腳程如此輕盈,因此熟知登山的技巧,那您就錯了,師父上人平日都以眾生為念,光是處理這些就已經應接不暇,怎麼可能有時間常去登山休閒呢!大家應該常聽 師父上人說:「觸類旁通」、「一通一切通」之道理,但這些都是結果,根本在於 師父上人自身的修持,這個就是 師父上人要我們真正的學「佛」便能開智慧。
我們第二批抵達後一段時間,遲遲未見高阿姨她們的蹤影,下山的登山客越來越少,我們不時的遠眺登山口的山路,是否能盼到她們,時間又過了兩個鐘頭,已經三點半了,天色已稍稍變暗。這時,遠遠看到五個人的身影,像是高阿姨及沈老師她們,大夥高興的喊著「是高阿姨!沒錯是高阿姨她們!」仔細一看,走在最前面的是Jamy領隊,左右各牽扶著高阿姨及沈老師,後面則是Jon及Sala兩位導遊揹著厚重的行李,我們很高興的跑下瞭望台,師父上人也隨後下來,Jamy見到 師父上人的第一句話是:「師父~好累啊!」因為下山時,Jamy領隊又背了高阿姨兩公里多,這個已經是遠遠超過他們原本背行李所能承受的負重,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不過他們知道這背後有一股強大的正向能量在支撐著他們,否則此趟旅程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終於可以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用完餐後即將告別神山,三位領隊依依不捨, 師父上人親自感謝他們這一路的相伴並為他們開示,Jamy表示他們三位雖未完全瞭解 師父的法,但是聽 師父說法相當歡喜,師父上人勉勵三位平時可以藉由常念「阿彌陀佛」聖號能讓各自身心、事業更加的順暢,且心要常常調息保持平靜,即便跟大山大水在一起,但是與人相處之間難免有情緒,應當把它放下,這樣自己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師父上人如此慈悲的關懷三位領隊,其內心的感動溢於言表,Jon領隊說:「他們每個人內心都相當感動,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感覺好像我們是一家人一樣」。師父上人回答說:「也許上輩子是一家人」,Jamy領隊說:「從未有登山客像 師父上人這麼慈悲把他們當朋友一樣對待,並希望 師父上人如有機會再來神山時定會邀約他的家人朋友來聽 師父上人說法。」,整個過程中,Jamy領隊始終緊緊的握住 師父上人送給他們的「無住」CD,如獲珍寶般的珍惜。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一別真的不知道又要何時才能再見,Sala領隊終於忍不住內心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Jamy領隊相當恭敬的向 師父上人鞠躬道別。這短短兩天十三公里路,三位領隊在此因緣會遇下與 師父上人相遇,被 師父上人真誠的言行對待給感動,縱使有語言的隔閡,仍積極地透過啟森師兄翻譯來表達他們對 師父上人恭敬之心,此趟神山之旅三位領隊的收穫應該遠勝於我,讓我深深上了一課,感恩Jamy、Jon及Sala三位領隊的示現與辛勞,期待有緣再見囉!(不過,希望不要又是在神山,真的有被嚇到!)
下山後,我們搭乘著巴士開往亞庇與Uncle會合。亞庇是此趟馬來西亞行的最後一站,沙巴的第三個首都,也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一個商業重鎮。
車子先抵達飯店,此時Uncle一行人已經在飯店等候 師父上人。用完餐後,Uncle邀請我們到飯店喝咖啡,我們各自點了自己想喝的飲料,師父上人點了一杯美式咖啡,不過Uncle強烈的推薦這間飯店的拿鐵,因此也幫 師父上人改了原先所點的美式。但是 師父從小就有乳糖不耐症,先天腸胃對乳糖的吸收較為不良容易拉肚子,可是 師父上人完全沒有任何意見並歡喜接受Uncle的推薦改喝拿鐵,也相當高興的把整杯咖啡給喝完, 師父上人無我的示現了「隨順眾生,隨喜功德」;後來得知 師父上人也沒因為喝了拿鐵後而拉肚子,如果換成是我的話,表面雖說歡喜接受,但是內心肯定會忐忑,這樣的結果肯定會拉肚子,因為心現識變,自己已經產生了分別心與事物對立,當然就會創造出不好的能量,得到的結果一定就會不好,師父上人透過這麼小小的一杯咖啡也在為我們說法,以身教代替言教,讓我明白學佛就在生活上的道理,無二無別,應當落實才是。
Uncle他們對於我們此趟神山行相當感興趣,因此我們做了一些分享,當提到此次神山的行程,端容師姐始終緊跟著 師父上人,連上山也是跟 師父上人最先抵達山屋,當李伯伯聽到這一段都感到相當訝異,因為他的女兒-端容師姐她本身有氣喘,所以李伯伯很擔心她的身子能否承受得住,更何況還要爬上這麼高海拔的神山,但是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困擾著端容師姐,一路上她都緊跟著 師父上人的腳步移動,整趟行程從未有感到不適。所以啊!「一切法從心想生」,端容師姐從沒有懷疑過自己,應該說相信著 師父上人,一路上僅告訴自己「跟著走,就對了」,這是她一路上鼓勵自己的一句話,因此才能如此順利的完成這趟神山之旅,也是最好的示現。
其實,此趟神山行最為勞累的應該是我們的 師父上人,因為連領隊一開始就不看好我們,經啟森師兄轉述,他們一開始看到我們每個人的穿著打扮,有如是來觀光購物的,還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說要去挑戰馬來西亞第一高峰-神山,應該爬不了全程就會折返。哪知道我們竟然可以撐完全程,又加上高阿姨的行動不便,這根本是個奇蹟,相當不可思議及佩服。孰不知,這全是因為 師父上人的加持力,幫我們順利上山,山神給足了 師父上人面子,送給我們難忘的美麗景色,加上三位負責任且貼心的領隊相隨,沈老師也未因舊傷而造成障礙,端容師姐也忘了她有氣喘,不僅順利走完全程而且還名列前茅,這些都是因為她們相信 師父上人、相信法,相信 師父上人這個「正報」能帶領我們這些「依報」轉,一切跟著「做」就對了,不需要有太多的忐忑及不安。我自己有時就是有太多夾雜及懷疑造成原本走對的路因此轉向偏離漸遠,這是多麼冤枉的一件事,如今因為回想此趟旅程,把諸多 師父上人曾給我的教誨重新找來去落實,不該有夾雜,跟著「做」就對了!Just do it!感恩此趟神山行的所有啟示,感恩 師父上人!
7/21
普陀寺
馬來西亞行的倒數第二天,Uncle帶我們到亞庇的市區逛逛,其中到了當地頗為著名的清真寺,我們在寺外稍作停留後隨即前往餐廳。途中經過一間寺院,名叫普陀寺,此時在後車的我們心想,會不會進去參訪呢?果不其然,Uncle的車子轉向了,引導車隊開往了普陀寺。
普陀寺興建於1980年,位於斗亞蘭路盡頭(Tuaran Road),它承襲了中式寺院一貫的建築風格,一如傳統的漢化佛寺,入大殿前先經過天王殿,天王殿首見彌勒菩薩笑臉迎人的法像, 師父上人解說彌勒菩薩為何笑臉常開大肚涵容,是在教我們兩個字「知足」,學佛的首要學會「知足」,此為入門的基礎,能知足才能登堂然後入室,要能知足常樂才有機會聽聞佛法,否則因為我們心胸狹隘,到處測度懷疑,因此障礙成就的機會。
殿內四大天王各有表法意義,師父上人一一為我們開示。
「持國天王」手拿琵琶,琵琶是樂器,弦太緊則容易斷,太鬆則彈不出聲音,因此要調到恰當好處,在教我們做人的態度要秉持著無過而不及,行中道,以中道待人也以中道待己。
「增長天王」手持寶劍,寶劍代表「智慧」,慧劍可斬煩惱,在教我們做人應當增長智慧,而不應該增長煩惱,智慧增長表示那把智慧之劍變鋒利了,才有能力斷除我們生活中的任何煩惱。
「多聞天王」手拿一把傘,雖說我們在人世間要去增廣見聞,但是現今的環境裡,一但增廣見聞就會被汙染,因為我們沒有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而且會因為熱而產生惱怒,「熱」代表我們的煩惱、憂慮、牽掛的汙染,因此我們需要有智慧地去篩選掉這些汙染保留清涼。
「廣目天王」一手拿著一顆珠,另一手抱著一條龍(蛇),龍(蛇)代表多變,在形容我們現在人世間的無常,不管是外在的人、事、物,或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也時常變來變去,因此產生煩躁,這樣的人生很痛苦,經常被這些無常的事情給障礙,所以我們心裡必須要有一那顆珠,珠代表不變、清明,因此廣目天王在教我們,做人應該以不變應萬變,會變的世界它本來存在,我們能力有限無法去掌握,但是至少我們不要被汙染,所以我們的心要像摩尼寶珠一樣「不變」,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聽完了 師父上人如此精闢的開示,讓我又重新再複習一次。師父上人說:「四大天王的這些表法是學佛的第一年級的標準」,這就表示我們應該在學佛前應具備的條件,再加上彌勒菩薩的表法意義,讓我更加清楚應該從哪個次第開始學佛,而不至於盲修瞎練白忙一場。
師父上人在大殿的開示中提到,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意思說一輩子就能成就,不是像我們這樣透過層層的學修,經過無量劫也不知道何時才能成就,佛告訴我們只要用著正確的理路、方法、方向,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精進努力學修,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在一生就能成就佛道,次第修很辛苦,成就佛道與外在的形式無關,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矮胖瘦,不分學識涵養,唯一的條件就是能放下一切,關於「放下」師父上人時常告誡我們,並不是「放棄」不負責任,而是要放下執著、分別、妄想,如此一來才能保持清淨,有了清淨才能覺悟開智慧,有了智慧才是圓滿佛的象徵,透過我們一輩子的努力在這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能當一生補處的佛,藉此因緣,佛菩薩勉勵大家應當對自己要有信心,畢竟「信為道元功德母」才能「長養一切諸善法」,如果我們對自己連信心都沒有的時候,那麼諸佛菩薩的諄諄教誨是不太容易去接受的,經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再怎麼樣,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就是放下煩惱、憂慮、牽掛,放下執著、分別、妄想。
星巴克講堂
用完餐後,原先Uncle想帶 師父上人到一間旋轉餐廳喝咖啡,那是亞庇頗為著名的地標,但是抵達時才發現該餐廳已經結束營業,只好轉移陣地,因此才提議到附近的一家賣場裡頭的星巴克。
「道在善巧利用其環境,則無時無處不是道場」,只要眾生想聽法,佛便能示現為其說法,這個也不是事先安排的行程,如同上次到廣州一樣,一行人到了星巴克,大夥坐著歇息喝咖啡時,此時同參有疑惑請教 師父上人,師父上人便隨順自然的為我們說法開示。此次因緣下,也讓我瞭解我們在廟裡拜拜不應該是當賄賂者、當強盜,一昧的索求,禮敬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拜服我們自己內心的傲慢心,然而才能接受佛菩薩真正的教誨,師父上人說:「不管我們拜任何一尊佛、菩薩、神,最後的都是禮拜回來自己的自性」,這個自性在佛法來說是「清淨法身」,也就是「毗盧遮那佛」,任何佛、菩薩、神均是毗盧遮那佛變現出來的,「毗盧遮那佛」是印度話,中文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等於遍一切時,遍一切的時空都存在的背後本源,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禪宗說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個自性應當是我們真正正確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沒有貪、嗔、癡,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如此一來就能真正的學習到佛菩薩要教我們義理,禮拜任何佛菩薩就等同禮拜所有諸佛菩薩,無異無別。師父上人這一段的開示比在前幾天斗湖講座說的更加深入,這些義理才是拜回真正的佛法,才是真理,如能用此真正的心態去禮拜,任何宗教形式都無差別。師父上人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用拿督所經營的事業來說,分別有馬來西亞的餐廳及華人餐廳,這是為了因應不同民族飲食習慣所分別,而每家餐廳菜單內容也玲瑯滿目,這就像是佛法的八萬四千法,為了滿足來店用餐的每位顧客,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客人吃飽,不管我們到哪家餐廳點了哪樣餐點,最終都還是Uncle所開的店,最終都能吃飽。
印度朋友對 師父上人的尊崇與恭敬態度令我們難以想像
經 師父上人的這樣舉例就更清楚瞭解,只要心態正確,拜任何佛、菩薩、神都能回歸最源頭,不會有衝突,師父上人一直以來都是在教導我們這個理路,從 師父上人應化的過程來看,無一宗教派別對 師父上人的法是有所排斥,在印度時三位婆羅門教徒個別都歡喜邀請 師父上人到他們家中作客,還親吻 師父上人的腳背表示最高禮敬,之前也遇到一位穆斯林教徒,對方也歡喜著敘述聽完「無住CD」的一些真實益處,其他的宗教派別亦復如是,如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等等,都在 師父上人開導下歡喜受教。我們是何其幸運,能直接學習到佛法的最根源,又有明師的教導引領,應當把握,所謂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還是得靠自己真實學修才能有所成就。
此趟馬來西行收獲甚多,無時無處均能得到 師父上人的法露,神山一趟感受良多,師父上人一句:「父子上山各自努力」提醒了我不應該有依賴心,為何 師父上人常說,我們學法是要「來真的」,是要練家子,在神山的路途上這一切一一示現。南海龍王及山神的敬法態度讓我反省一直對法的輕忽,對敬師的深度是有如此大的落差,師父上人的「法」遍虛空法界,就看自己要如何去取得。會的,如南海龍王僅一次會遇就得法傳,不會的,無量劫也絲毫無所得,禪宗的一句:「你會嗎?」短短三個字真不容小覷,已包含無量無邊的法義。三次的馬來西亞行,均看到當地的同參對 師父上人的渴求,每每都盡可能主動爭取聽 師父上人說法的時間,深怕錯過這次不知要待何時,「人重法,則法重」,師父上人說過,時間是要留給真正想學習成長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身在臺灣的我們,也不一定有地利之便囉!怎麼能不時時刻刻把握與 師父上人學習的時間呢?感恩 師父上人這一路的辛勞及教誨,感恩這一趟旅程付出的每一個人,讓我有了一趟法義含藏的深度之旅。(終)
末學 瑞騏 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