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元 文萃 第 30 期【上師開示】

父母是小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恭錄自 弘聖上師開示

2008年農曆1116 日屏東東港魚問屋

 

同參問:在小朋友的生活環境裡面,我們要不要盡量避免給他那種比較不好的訊息?

【師父上人開示】

對啊!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這樣。我們說避免是從反面來講,而從正面來講,就是你創造好的環境;環境有好幾個層面:軟體、硬體、氣氛、磁場……等等。就是說,我們六根接觸到的六塵是什麼?給他看的是什麼?給他聽的是什麼?給他的觀念是什麼?這個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才有「孟母三遷」。第一次是說屠夫還是道士?屠夫。想一想,不妥當,長大不就變成孟屠夫,所以搬家。七搬八搬,搬到墳場附近,每天有道士(做喪禮儀式),孟母發現這樣也不行,孟子長大不就變成孟道士。後來就搬到私塾附近。我們在講的這個事相只是「一」,可是我們可能要去拓寬思惟「一即一切」,因此,不是環境這個有為的對象而已,在那個有為的對象隱含很多無為的訊息。你說住在墳場附近,只要遮起來不看就好了,並不是這樣講,因為他在那個大環境裡就會這樣,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覺元 文萃 第 30 期 -上師開示.jpg

 

所以,創造環境在階段性是很重要的,最大的影響環境就是父母本身。父母本身的言行造作就是最大的環境,尤其對小孩來講,所以再三強調《弟子規》不是在教小孩的,是家長做給小孩看的,不是叫小孩去讀的,是家長要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要讀?現在的家長是指我們啊!因為我們小時候沒有人教我們,所以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現在才要重讀。

那麼這個示現是普遍社會的現象,普遍社會的現象是什麼?是大家都不知道,不像古時候,古時候沒有那本《弟子規》,小孩子生下來就學大人的弟子規,所以他不需要那本書。這個小孩長大後,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就是弟子規,所以他的小孩也在學,以前是這樣的啊!現在的人比較沒有福報,需要看那個書;看書就有那個連帶關係,容易變成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如果沒有去落實,就沒有辦法契入實相般若。「文字弟子規」沒辦法契入變成「實質弟子規」,於是我頭腦裝的都是《弟子規》的知識、常識,但是小朋友都看不到,因為我沒有落實。佛家講「光」,就是我的光顯不出來,光就是指智慧,或者氣氛也好,「一即一切」,用在不同地方表達不一樣。因為自己沒辦法落實,所以要怎麼要求小朋友做給他們看?所以自古以來身教都是重於一切。就像我們常在講,如果你們來這裡看我們言行舉止很不如法,你們還要不要來?

那天有兩個女士來,她們就說很難理解那個道理,你不要以為講「身教才可以怎麼樣」很簡單啊!一般的人都還是不能理解。所以,那天我才跟你們說,即便階段性你們在看《弟子規》、《十善業道經》乃至《太上感應篇》……等等這些,好像是基礎的,可是現在踏入社會卻是他們的高標準,有可能是一輩子夢寐以求都做不到的,可是卻是我們的最低標。因為那個還是世間法而已,還沒有契入大乘,更何況要契入一乘,那叫「望之項背」;只是說,讓我們遇到了盲龜浮木的機會而已,但還不是可以脫離輪迴,那個再說。如果你連盲龜浮木都沒有了,要怎麼脫離輪迴?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的低標,要去落實。

我跟剛剛講的那兩個女士舉一個例子,我說如果妳們以後要來請教問題,而我跟妳們說:「我現在很難過、很鬱卒,妳們等五分鐘後再來,我先平息我的心境,因為剛剛看到一個人好恨他……」然後,妳們請教問題,而我跟妳們說:「妳要怎麼樣想就可以了……妳不要這樣,要放下……妳不要那麼計較……」請問妳們要不要聽我的?對啊!身教而已!我也沒有叫她們要怎麼樣,只要我自己落實就好了。她們說:「這個世間不可能有人會那個……」我說:「是妳不可能,不是不可能有人。」如果說不可能,那我們豈都不是人了,說不可能有人能做到怎樣,當最低標我們有做到一些,那我們就不是人了?

所以,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成見去定位這整個世界,這有兩方面,我們不能用我們認知的壞,定義別人都是壞;我們也不能以我們認知的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像這樣;因為生命成長、學佛這件事情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所以要學善財童子的精神,全天下只有一個學生就是我自己。所以剛剛那隻狗是不是我們的老師?牠表演一個沒有福報的,吃到那麼好的東西,結果都吐光光,教我們要積福,這樣而已。請問哪一部經典寫到這個,所以這叫實相般若,我們要提得起觀照。

 

文章連結:🔰 聖賢故事--孟母三遷 🔰

 

 延伸閱讀 : 文萃第30期【上師開示】父母是小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2008年農曆十一月十六 明覺法堂(屏東)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一覺元 文萃 第 30 期 -上師開示 (2).jpg

  歡迎至全台 北、中、南各區法寶流通處恭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