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禪行講座(台北第一場) 

師父上人開示內容

 

時間:1021124日,14:00~17:00

地點:太極藝術(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2)

 紀錄組恭敬整理

 

所以我們從無始劫以來,來到這個人世間,不能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其實人一生到最後的輸贏就是斷氣那一刻你到底去哪裡而已呀!所以這整個人生真的是個幻化,畢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後面兩句話很重要──「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我們要會見回我們的本來──如其本來,那一個完美無瑕的一個生命狀態,它不是被這個肉體牽制住的。

所以剛剛跟瑞縈在說話時,提到有西藏之行的事,我說:「明年剛好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年,值得紀念一下」。我們聊到說要去西藏嘛,去那裡會一下佛陀行跡的那個氣場,我說那要不要把佛陀請來這裡就好!你說可能嗎?時空本來就是抽象概念,真正你們的本能可以應念即至,應念即至你們聽得懂嗎?一個念頭就馬上到了。換言之,整個虛空法界,不要說地球,比如說有人嚮往火星或是比較近的月球,你也是一個念頭,應念你就至了,所以火星被你拉來了,你就在火星裡面。

所以有讀經的人應該會依稀記得一段,當年阿難尊者啟請佛陀,其實是提出一個疑惑。我依義不依語,他說:「咦!聽說一切的佛都住在淨土,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您的土是穢土啊?既然所有的佛都住在淨土,那你的淨土到底是什麼樣子?」,阿難心裡不知道是不是嘀咕說:「大家的佛都是淨土,為什麼您成佛了,可是這邊還是五濁惡世啊?是不是有點遜啊!」佛就笑一笑啊!祂本來跏趺而坐,就把腳放下來,當大拇指尖碰觸地上時,整個大地從祂的腳尖處開始變化、變化,全部黃金鋪地,一直無盡的延伸出去!這時阿難尊者心服口服,啊!原來淨土就在這邊!當然這個要靠因緣,就好像說剛剛那個樂透,只有一個抽到嘛,要看因緣。

我們現在坐的地方跟極樂世界重疊在一起,為什麼你們嚮往去極樂世界?你們要去哪個極樂世界?為什麼不把你的淨土變成極樂世界就好了呢!所以「憶佛念佛 ,當來現前,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所以你們現在的地方,只要你有辦法把你的心調到剛剛講的那第三句有沒有,自淨其意到極處,你們當下現出來的地方就是淨土。只是說你們現在這個淨土稍微有點蒙塵了,所以要趕快把塵垢撥開,撥雲見天日,把那一道光給顯出來,依報自然隨著正報轉。

我最近常跟一些同參打比喻講說,你們出去旅遊事實上也不過就是去取經回來,只是現在的經是動態的,要藉用這些影音攝錄科技。以前沒這個科技,所以玄奘大師比較嘔啊,對不對?(眾人笑) 他很辛苦,背了一大堆這些經書,然後經書背回來後大家看不懂!看不懂啊,所以之後才要多一句話,勸著看經的人要「隨文入觀」。什麼叫隨文入觀,就你看到了文字,你就契入境界了。用一般比較粗淺的講法,雖然不到位,可是你們可以意會,就是叫你要「用你的想像力,去進入那個文字義涵裡面」,你現出來就在那個場裡面。當然我們現在的科技也沒有到實地,實地也是幻化的,不然你說現在雞足山在哪裡?你說:「有啊!」那搬出來給我看啊!你說:「沒有!」,那你印象裡有沒有!所以就像一場夢,我們睡覺的時候在做夢,那叫小夢;你們這個人生叫大夢。你們曾經都做過夢嘛,也都曾在夢裡面嚇到要死、歡喜到不行的,有沒有?夢到被老虎追的時候,嚇到要死!結果醒來,那隻老虎在哪裡?

人生就像這樣子啊,只是說有的人可以來去自如,這一個人是誰?就是剛剛講的,有清淨心的人。換言之,清淨的另外一個名詞叫做「禪定的功夫」,禪定功夫越深,深到一個程度就突破了你們設想出來的假空間──這個不相應行法、這個抽象概念。也就是「突破維次空間」的意思,突破維次空間的能力越強,他方世界、什麼世界你統統可以應念即至,所以這是一個力道。所以修行修什麼?修一個自主權,一般你們講的叫做主宰。你的人生生命,你處在這個宇宙裡面,宇宙換成現在我們聽得懂的名詞叫做生活環境,生活環境叫做宇宙,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搞清楚、弄明白,這件事情就叫做「學佛」。人生是誰?人生是你們自己,我們自己叫人生,我們的環境叫做宇宙。那說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什麼叫真相?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從哪裡來?我這個人會去哪裡?我能幹嘛?環境是什麼?它有多少種環境?有多寬廣 ...等等,我們可以到得了或者是到不了?我們可不可以掌握駕馭?這叫做主宰。這一個主宰權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有辦法自在。

換言之,從生活的空間來講,我們有一個地方想去去不得,這個就沒自在了,也就是說,你的主宰權有問題了。所以在六道輪迴的眾生,統統沒有主宰權,到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的第一個層級,稍微有一點點控制權了,控制自己生命的權利了,但是他還是不圓滿,一直到圓滿佛果才有真正圓滿的主宰權。那時候,一切一切無量的宇宙都在你掌控當中,所以那隻孫悟空就是在你的手掌裡面,你的手掌是孫悟空的宇宙,你知道嗎?我們如果不是祂,我們就是那隻孫悟空,我們逃不出那個宇宙,所以我們有限制。宇宙不是只有一個,這一個手掌跳過來這個手掌就換了另外一個宇宙,現在的最先進的科學家也去證明了這件事情了,只可惜他們用高度的儀器跟數學的理論推測得到,可以理解,可是不能辦到!為什麼?因為方法錯誤了,方法是什麼?剛剛講過了,不是我們講的,是自古以來祖祖相傳,一切的聖賢都已經告訴我們明白了,只是我們眾生好東好西,意欲遠求,不信慧解之性是本來真佛。我們忘記了我們自己可以成就,而去往外去尋求庇祐仰賴這件事情,要不然這件事情就是剛剛講的「禪定的功夫」,禪定功夫的深淺關鍵在你放下的程度,放下什麼東西?執著、分別、妄想,執著、分別、妄想放下得越徹底的人,禪定的功夫就越高,相對的,他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了解就越透徹,了解越透徹,他的主宰權就越高度,主宰權越高度,他就可以越自在,就這麼一回事。

所以它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有時候你們出去取經,去到外面遇到什麼奇特的事情,我們是不是說那叫做「自然法則」,但是既然是叫做自然的事情,為什麼多數的人沒有,因為多數的人都不正常。這個時代多數的人不正常,所以就沒有那個自然現象出來,學佛其實沒有那麼高深,它就是讓我們回歸成為一個明白的人,過著一個正常的生活,這叫做學佛。正常的生活裡面,沒有痛苦、煩惱、憂慮、牽掛,統統沒有這些事情,換言之,我們現在的地球人有這件事情,表示我們極度不正常,不正常才會生病才會煩惱,才會遇到事情不能解決,才會有一堆這些負面的出來。一個正常的生命體,它是有智慧的,有智慧的可以統統解決這些。「佛」是西來語,中文意思最淺易的講法叫做覺悟,叫做智慧,所以學佛就是學習讓你有智慧,是學習讓你自己有智慧,不是學習讓別人有智慧,別人有智慧是他家的事。

之前阿雲妳們不是說念萬佛、拜萬佛嗎?她們以前每天都要拜萬佛、拜萬佛,我跟她們開玩笑說:「妳們就寧願花一大輩子的時間跟萬佛結善緣念,而不願意念一佛讓自己成就。」結善緣表示什麼你知道嗎?畢生不得成就,結個緣而已嘛!念一佛比較簡單還是萬佛?當然是一佛嘛,專啊!可是依照現在妳的習氣,喜歡多啊,對不對!所以又是「貪」,你看!統統沒有離開這宗旨,就是對治我們內在的貪而已。把貪卸除掉,卸除掉貪就沒有瞋了,瞋從哪裡來,瞋從貪不到來,貪不到就生氣翻臉,生氣翻臉就叫做「瞋」。貪跟瞋這兩個字從哪裡來?從「無明」而來,無明叫做愚痴,就是你們講的貪瞋痴三毒的病根。所以栽樹顧其根,自然生長出枝葉花果;那麼你要裁(砍除)樹呢?裁樹也是裁其根啊!根砍掉了,枝葉花果自然就散盡嘛。所以會學的人「唯觀乎一心」,因為萬法由心造,你的貪瞋痴也是你的心造,你的戒定慧還是你的心造。

這一個事情就是剛剛講的拉哩拉雜那些,其實我們講得很少啦!釋迦牟尼佛比較厲害啊,人家第一次講就在定中講完整部《大方廣佛華嚴》了,當機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尚且大心凡夫還有資格,而我們目前這些人啊,則都沒有權利去學習這個東西。可是,這是從我們現在人的根性來講,從機緣上可能你們又遇到了,所以又可以嘛,只是有沒有人幫你接線而已?比如說,機器它沒有壞(故障)可是不能動,為什麼?它沒有電嘛!沒人把插頭插進去電源上,所以它沒有電啊!當遇到有人幫它插上去,它就又可以運轉了。所以學佛有一個關鍵──「總在遇緣不同」,你遇到哪一類的,你最後就變成哪一類的。所以我們要善於去深入,先去明辨它,長養我們的善根跟福德要緊,而它還缺一個「因緣」。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不得以少,若少之,則不能體解大法,也不能依止大法,也不能契入大法,這一個「大」是唯一「一乘圓教」,叫做「大法」,大乘都堪稱不上,大乘菩薩道還不是佛,向上一著才是佛道。

所以你們有讀《法華經》的人知道嘛(你看!這時候我要跟你們取經了嘛),《法華經》云:「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我們現在有很多層級,那個統統是方便,方便引導,引導回歸你的一乘圓滿自性的時候就解決了!它可以深說、廣說、狹說,我們在飲光殿的時候講到一句話,叫做「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一句話就是整部《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全部濃縮就這一句話而已!世尊當年講四十九年,講很多啊,光《華嚴經》就很多吶,你們現在人世間看到的《華嚴經》是龍樹菩薩拿回來的,它是綱目的綱目的綱目,而我們光綱目就看不完了!一本書的綱目,大概就是前面兩頁而已,現在你們看到的這整部《大方廣佛華嚴》,才不過只是世尊當年所說《華嚴經》的綱目。而為什麼祂(龍樹菩薩)吝嗇只拿回來綱目而已,因為地球人光看到綱目就快昏倒了,你還拿全部的細說,細說拿不回來呀!

整部《華嚴》在龍宮裡面,拿不回來怎麼辦?你們有沒有興趣想看?你們去洱海,不是龍王來找我們嗎?跟祂溝通一下嘛,哪天帶我們下去龍宮看看!到時候又去拍龍宮回來了!所以,可細、可深、可粗,六祖惠能祖師把它濃縮成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五句話,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的拓開,變多了啊,那這個相較還是少啊,可以理解。它再細說、細說,一直細說,就變成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抽出任何一句,一句而已喔,還不是一偈喔。一般佛家的計數單位是用「偈」來計數,像你們剛剛看到威呈他們那些偈啊、詩啊,它是以四句為一偈,四句中每一句的字數不一定相同,可長可短,也許這四句有第一句是四個字,第二句是七個字,第三句是十個字,第四句是兩個字,這樣四句叫一偈。

《大方廣佛華嚴》任何一句抽出來,拆開就是你們現在看到任何一本經,所以是你會不會用的問題,這時候你就知道了啊,學法跟看經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跟讀書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統統沒關係,跟你回歸自性有關係。所以,「唯論見性,餘物不求」這一個目標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此事畢竟福不能救嘛,此事「生死大事」福報救不了,福報的層次是在於所謂的布施、做善事等等。所以你有沒有看到剛剛「是諸佛教」,它不會告訴你「眾善奉行,是諸佛教」,如果這樣,那就偏頗太多了;告訴你「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諸佛教」也不對,因為你還沒回歸到意念上;最後要來個「自淨其意」才是諸佛教。「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基礎、是前方便,有這個善惡的概念就有對立,你逃脫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開始,不是結束。

你們要把這個標準理解清楚,才不會冤枉學佛,學了一輩子,只是在世間輪迴法裡面進進退退。今天稍微做好事一點,明後天有得到一些美好的果,覺得很不錯,得到果的時候,又「得少為足」,又開始怠惰散漫了。怠惰散漫是因,又過了兩三天,又開始有不好的結果,說「啊怎麼又會這樣子!」,當「啊怎麼又會這樣子!」的時候,又有些提醒了,又稍微努力一點,又再去做個幾個好事,過個三四天,又感覺不錯了,永遠都在這種事情上面捉摸,累死人了!

所以最後的那一句「自淨其意」是一個起頭,因此清淨心是學佛的基礎,不是結果。不好意思啦!以前我常常講說是結果,是那個「誘餌」啦!如果一開始對初學者,你跟他講「清淨心是開始」,那沒人要學了,你知道嗎?他就會逃走了!他會想說「我幹嘛跟你在那邊捉摸清淨心半天,還只是初學者!」所以我跟他講「學佛的終極是清淨」、「總目標就是清淨」,這樣大家還願意慢慢學。這就像驢子前面的那個蘿蔔嘛,你在驢子前面吊個蘿蔔,引誘牠一直走啊!你是真的要給牠蘿蔔吃嗎?不是啊。你是要牠走路啊,所以需要「誘餌」嘛,所以重點不是要給牠蘿蔔吃,是要讓牠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啊!離開危險的地方了,蘿蔔牠愛怎麼吃都好啊。所以佛有無量善巧方便,「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一旦我們入佛智了,整個虛空法界在你一隻眼內,所以禪宗最後講「沙門一隻眼」。

看諸位這樣可以理解嗎?其實裡面很多密意啦,如果從密宗的修法來講,非常多密意啊!可是密意講白了就沒味道啊!所以有時候讓你們參啦,沒有問就不答,密意是這件事情啦,「有問,善巧方便答,也不能答得清楚」,要不然裡面很多吶,就那一句話「自性清淨圓明體」拆開,無量劫講不完啊!所以一次雞足山不是這樣幾個畫面可以交待得過去的啊,可是隨緣嘛,對不對!看到多少拿多少啊,看不到的拿太多也奇怪,眼鏡不要戴太多層啦!

大家有什麼疑惑嗎?

學員:因為我父親那個...,他就是缺氧,不能行走了,現在在加護病房裡面,不曉得能幫他做什麼?我現在就是有請李大哥幫忙,就是去做放生,我不知道後續還有什麼可以做的事?

師父:其實啊,真正能夠去幫助的就是一種「功德力」迴向。可是先要了解功德力從哪裡來?功德力一定是從我們的清淨來,所以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強調清淨,其實佛家用很多不同的名詞都在形容同一件事情。「功德須自性內見」,很多人以為是做善事就有功德,其實不是的,做善事有福德,功德的力道比較強,可是不好做出來。你說這個「善的能量」迴向給他有沒有用?有,絕對有用!盡量從你所能夠去發心的去落實就好了,因為重點都在那一個初發心,而不在你事相本身。可是有時候講這種話頭會怕你們會誤解啦!眾生嘛,不是偏在「空」就是偏在「有」嘛!這時候跟你說「心有」最重要,啊人類常常就會說既然「心有最重要」,那我有「心」就好了,「事」就沒了;有時候跟你說,有這些「事」要去做,他就忘記要有「心」了,然後糊里糊塗一直做事。 就好像剛剛你們看到影片中那位同胞,他跑遍了這些什麼拉薩布達拉宮、少林寺、普陀山、各大名山,他跟我講全部都去過了!最後得到什麼?得到「茫然」!那個叫只有「事」而沒有「解」,解行必須相濟。

其實最有用的就是拿他的去做啦,他有沒有遺留什麼這些財、這些身外之物啦?因為他自己沒辦法用「內財」做了嘛!內財就要靠我們做晚輩的,我們這些子孫去努力,那麼最根本能夠著力幫他的,就是《地藏經》形容的那幾段故事的理路。我約略跟你講一下這個理路,說來話長,所以省略去講。

婆羅門女她媽媽生前毀佛謗法、不信佛法,毀佛謗法造了地獄業因,她生前也都勸她母親不能這樣子,可是畢竟長輩不太聽晚輩的規勸,所以最後也真的造了這個業因,墮了地獄。這個婆羅門女非常的難過,於是就去求佛,問說怎麼樣才能夠去救度我媽媽,佛告訴她,其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自己成就。妳自己成就了,就可以把她度上來!她就很努力,至心誠願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專注的力量,專注就會清淨,所以我們剛剛用「清淨」這兩個字代表。所以她就極力去把自己人生訓練在這件事情上,一直訓練、訓練,在好像若七日的時候,念到一心不亂了,這時候她已經成就菩薩了,所以她有能力去到地獄去找她媽媽。結果她下去地獄去找她媽媽的時候,那個鬼王就跟她講說,因為前幾天有一個人成就菩薩了,所以她已經被度到忉利天去了,忉利天就是在玉皇大帝那邊。你看!一下從地獄度到忉利天,這個叫做能量。

為什麼她這樣做她媽媽會得到這個好處?一般人會不了解。我們如果用世間話來講,是因為她本來還散散漫漫的不能成就,但因為她不捨她媽媽,所以激起了她的精進力,因此這個精進力她媽媽有功勞,所以她成就的這個功德,她媽媽有一份功勞,所以才有辦法度上去的。所以你們應該為你們的家長發心,讓自己在無上道的道途上不間斷成就、努力,這件事情「一子得度,七玄九祖升天」,不但是現在的長輩,你過去生的這些祖宗也跟著你沾光,統統可以得度,這個就是我用自己的方法分享給你。

其他的事相,能力所及能做盡量做,但是不要掛心,掛心是負能量,沒有用。當然不是說叫你幸災樂禍,是平靜的心努力去做,這樣就好,得失從緣。總是你只要有符合這個理路,結果一定是會比現在更好,但是不要去預設立場。

學員:謝謝老師。

師父: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的話,我們今天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學員向 師父頂禮,感恩    師父開示)

師父:方便就好了,請起。禮者啦,禮拜禮拜。禮者,恭敬也;拜者,屈服。所以恭敬我們自性,屈服我們自身的無明,是禮拜真正的意義啊。當年設教只為標心,絕對不是一種往外的崇拜,你們自己一定要很清楚這一個理路。是對自己的傲慢無明的屈服,「禮」叫做恭敬的意思,恭敬什麼東西?你們自己美好的自性;「拜」就是折服、屈服的意思,把我們內在的錯誤伏住、去除掉,這個叫拜。

你們知道以後去佛堂禮拜是什麼意思了?不要去就跟祂求,是感恩祂有這個機會讓我們做到這件事情。

感謝啦!請起!

 

💫延伸閱讀 2013【紫氣東來雞足山禪密淨行】第場 影音精華版(上半段)      

                       2013【紫氣東來雞足山禪密淨行】第場 影音精華版(下半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