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第九天晚上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內容
時間:2012年11月8日
地點:印度 菩提伽耶
紀錄組恭敬整理
(剛開始大家聊了一下「淨化人心,化解災難」祝福晚會的一些事情,然後談到Rajar(隨車小弟)祈請 師父到他家)
師父上人:時間夠嗎?他家在機場附近,可是他家巴士到不了,小石說可能時間會來不及。
阿雲師姐:他們可能很羨慕小石。
師父上人:Rajar說他可以騎機車載我,可是只能載一個(眾人笑,同參說我們在後面跟著跑),他們家巴士進不去,只能騎機車或腳踏車才到得了,重點這不是問題,是時間來不來得及?
阿雲師姐:其實 師父如果有想去,行程都還可以安排。
師父上人:我沒有「想」,是看你們,所以我剛剛在那邊也是說看你們,看大家。Rajar是一直想祈請我們去,(師父問珞晴師姐)他怎麼跟妳講?
珞晴師姐:他說他想要祈請 師父到他家裡,然後他會準備摩托車,路程大概是十五分鐘,但是小石那時候有跟他說我們的行程安排,時間上可能比較沒有辦法。
阿雲師姐:行程是可以改的。
珞晴師姐:剛剛那個Laday(司機)說去機場的路上會經過他家,然後他家跟Rajar的家很近。
小妍師姐:我有聽到說,我們可以幫他們集資,一起來台灣,小石、Laday、Rajar和小石他兒子,如果他們想來的話。
淑玲師姐:小石的太太。
小妍師姐:他說他太太不會跟來,而且懷孕了。我有問他說:「你喜歡男生還是女生」,他說:「我喜歡女生」,很可愛。
阿雲師姐:女生懷孕很可憐吶!
小妍師姐:可能小孩子出生後就不會了吧。
阿雲師姐:上廁所很不方便。(眾人笑)
師父上人:她們的穿著比較不會影響,她們的穿著從古時候設計就是這樣,就一張布而已,大家都這樣你就不會覺得不方便,這也是意識形態。例如你們在台灣敢大剌剌站在路邊上小號嗎?怪怪的嘛,在這裡好像很正常,因為大家都這樣,你就融入,反而你避避掩掩的會覺得很奇怪。
小妍師姐:他們在向 師父頂禮的時候,親 師父的腳,好虔誠喔!
師父上人:對啊,真的ㄟ,他們三個趴在那邊的時候。(指 師父在「淨化人心,化解災難」祝福晚會,為小石、Laday和Rajar三人祈福,三人趴跪在 師父旁邊)
看今天大家還有沒有什麼感受。
嘉財師兄:弟子今天在靈鷲山的感受也很深,其實昨天在玄奘紀念堂就滿感動的,在玄奘紀念堂 師父元和妙音的時候,我就感受到玄奘大師當年從中國到印度取經的艱辛,那一種宏願,讓我在當下非常的感動,生起了效法的心。今天在靈鷲山,師父一開始的元和妙音中,讓我感受到要提起信願、要努力。在第二段的音聲中,弟子淚流滿面,感受到就是我們應該要如實的去奉行佛法,這樣才不會辜負師父對我們的教誨,可以感受到那種教誨是不疲不倦的,心中也感到非常的懺悔。那時候看到整個天空有好多的光點,跟平常的感覺不同,不曉得是什麼原因?
師父上人:好像在靈鷲山那邊很多人都有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感受,好像也不是一上去就這樣,和阿雲當年來的感覺應該不一樣,宜靜那時候不是說當年一到靈鷲山就覺得有不同的感受,就看到風景就覺的感受不一樣,妳們那時候(指阿雲師姐和宜靜師姐十四年前來印度的時候)是這樣。那嘉財的感受和妳們的感受狀況不一樣,她們那時候是可能大自然環境感覺比較古老,有原始的氣場,妳們那時候是這樣,而不是一種運作上轉化的,靈鷲山的地貌應該是這些景點裡面變化最少的吧,可是好像感受上落差也不小。
阿雲師姐:落差?
師父上人:之前去和現在。
阿雲師姐:之前是人家都準備得好好的,心就比較靜;這一次是弟子要準備一些東西,所以心比較沒辦法靜下來去感受。
師父上人:不是還沒準備前,一上去就:「喔!不一樣喔!」(阿雲師姐笑,眾人笑),沒那麼強烈了。
阿雲師姐笑說:太遲鈍了。
師父上人:靈鷲山就是這樣子,所以那一天我跟他們講,好像有遞請帖來的,你們進去都是VIP,「請帖」你們知道嗎?你們只要去是VIP的場所,之前他們都已經收到(請帖)了。去了不一定每一個點都失望,(師笑)失望比較大的都是沒請帖的。
阿雲師姐:失望最大的是菩提伽耶,其他的沒有,菩提伽耶真的是很難過,我不該講「綁架」,應該講「消費」。
淑玲師姐:但是那也不是佛菩薩的一種慈悲嗎?讓這個地方可以發展。
師父上人:其實佛法為什講「覺」而不講「善」?善惡是輪迴法、世間法嘛,佛法是出世間法,其實佛法的出世間是出世與入世不二。那麼學佛的人是學覺悟,不是學一個怎麼做善事或怎麼有福報而已。所以真正佛菩薩祂不教其他的,世尊在靈鷲山講《法華經》的時候,為什麼導入一乘,就是教你覺悟,而不是教你只有福報。那麼福報是這些眾生的運作,所以現在的這些道場也是一種方便無可奈何,就這裡的眾生不想要覺悟,只好這樣給他。有一個「只好這樣給他」,就是說這不是究竟,本意不是這樣,可是他也只能接受這樣,那你要祂怎麼辦,只好這樣啊。
所以你說是不是佛菩薩的心願?當然不是祂的心願啊!祂也覺得這些眾生很可憐,為什麼他們非得要這樣不可?而葬送了他們求正等正覺的機會。如果能不這樣不是更好,就沒辦法啊!所以祂有沒有意念,也沒有啊!他的「沒辦法」也是因應眾生自己要沒辦法,所以只好這樣。
淑玲師姐:只好這樣運作。
師父上人:只好這樣隨順他們的因緣,是他們這樣運作。所以在竹林精舍才會跟那個人講:「佛陀不需要我們的錢,他需要我們有一顆溫暖的心。」溫暖的心基本上就是清淨、慈悲,所以有溫暖的心你才能夠正覺,清淨、平等、正覺,最後就是回歸正覺,跟錢無關嘛。
我們常說過去的人沒有「錢」這個概念,就我有的東西和你有的東西交換而已,他們也沒有「量」的概念,因為他們心量很大,各取所需,後來才產生貝殼這個「介質」,兩種物件當中的介質。那在以物易物之前,也沒有這個以物易物的概念,大地為食,就像澳洲真人部落這樣,我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他們食的供需非常淡薄,所以他們如果想要換什麼東西,就大地為食,這樣就好了,採野果吃。這就是沿路……我們從鄉下進入都市,當然這裡的都市不能和台灣比,沿途上我跟奇霖講的,以前像這樣的人就很好過活,我們說他純樸也好,其實人家也沒有「純樸」這個概念,大家都沒有什麼欲望的需求,也沒有東西讓他有欲望。就像那些馬、羊、牛,你們看那些馬、羊、牛在這邊多幸福,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不會餓死,每天幸福美滿,那個叫「鼓腹而遊」,吃得飽飽的,每天晃來晃去,也沒什麼事,那是上古時代人民的生活,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也不用準備,你看那些牛、羊不就是這樣,有夠幸福的。但是,幸福是從這個角度講,牠們被殺的時候就不太幸福了(眾人笑)。
所以人如果是這樣的生活,同樣是很幸福,他沒有什麼需求。剛剛我進來才在講說那個披紗:「有夠好的,一塊布就解決了」,哪還需要在那邊換衣服,褲子還要穿兩件,要出門還要很多動作。人家他們是披著就出去了,誰會去說你裡面穿什麼,對不對?大家都是這樣子,非常的簡便,那「披著」的意思就是「需要而已」,沒有我們現在人的概念:「我想要」,就披上去而已,因為我需要,不是想要什麼造型或想要什麼……,那這些就是煩惱的根,「想要」就是煩惱的根源,「需要」只是一種業的產生,要去面對它而已。
我們說做人有一種業,叫做「吃東西才活得下去」,所以我們需要吃東西,發展久了,我們就想要了,想要吃我喜歡吃的那種,所以當你只有需要的時候,你沒有「你喜不喜歡」,就可以吃就吃了,所以你看那些畜生,他們幾乎都是需要而已,再來就是生理結構能不能適應而已,不然我們印象中的牛都吃什麼?(同參回答:草)那為什麼那一天你們餵牠香蕉?你明明知道牠吃草,你還餵牠吃香蕉。因為他們看到牠在垃圾堆裡吃東西,嘴巴裡咀嚼的就是那些水果,我們想當然爾(耳),香蕉也是水果,就餵牠。所以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牠只吃草,「需要」啊!換言之,如果旁邊有一大片草原,我相信牠會去草原吃,但這個時候只有垃圾堆,他就在垃圾堆找東西吃,需要而已,牠沒有想要。
那我們是「想要」一堆,所以有再好的也不夠,這就是痛苦的根源,欲無止盡,心如草原縱馬,易放難收。那我們看到的不只牛是這樣而已,幾乎沿路看到的草食性動物都是在垃圾堆找東西吃,那個就是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他們想要。比如我如果我們想要,我們會去垃圾堆找嗎?不會啊!問題是很多乞丐都是在垃圾堆找看看有沒有吃剩的便當,他只是需要啊,他沒有想要的權利。人其實可以回到那一個狀態,就很輕鬆愉快。Monica很難想像厚?(眾人笑)「這樣子怎麼過日子」,這樣的日子是最好過的。
那修行不是叫我們故意去垃圾堆找食物,不是這樣,這是一個比喻,它的意思是修行真的要把這些欲望降到最低,可是你人生的需求本來就會有,源源不絕,「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本來就會源源不絕,符合你當下需要的。
Monica師姐:師父,有一些我不太明白,我覺得是人有需求才會創造,所以才會有進化的動力,但是如果說都回歸到一個那麼純樸、都無需求的狀態,是不是很多的進化就會停止或者是零?
師父上人:進化如果進到最後是毀滅的話,還是停止比較好,知道意思嗎?
Monica師姐:嗯。
師父上人:對啊,所以如果進化最後的結果是毀滅,那個停止才是真正的進化。所以我們不能著相去想,著相就是說我們現在在講這樣的例子去比喻,你們就著那個相:原來是日子要過得很苦,對不對?上廁所一定要去很髒的地方(眾人笑),不是這樣的意思!是我們並沒有那樣的欲求,可是我們的受用本來就會恰到好處,這就是人家講的:「不求而得,乃謂真得」,那個「乃謂真得」你沒辦法預設立場,比如說有的人出生就生在大富豪人家,在這個時代,我們光提衛浴設備就好了,他出生他的需要就是這樣了,他沒有想要吶!他的業因果報讓他迴受回來的需要就是這樣而已,所以他沒有想要,但他那樣的受用也不會有問題。
所以佛法不是叫人家故意過苦日子,而是叫你要放下,你可以去受用,一般人講的:「你可以去享有、受用它,可是你不能去執著、控制跟想要佔有它」,不能有這個,這個就是欲望,也就是西方講的貪婪,你們說的是「貪婪是社會的動力」,不斷進步的動力,其實不是吶!貪婪是毀滅的動力。不斷進化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毀滅,不然願力才是真正的動力,不是貪婪。所以東方老祖宗就講了:「以退為進」,為什麼退為進?讓!讓得了天下,你就得到了天下。
這種理路、真理,是只要你沒有去做、去印證,永遠都在思辨上,那個都是假的,因為我們辨完了,還是得不到啊!真的得到的,他也不用辨啊,他告訴你本來就是這樣,因為我有去做,我知道結果就是這麼好。那沒有去做的思辨,無量劫還是得不到,所以他還是繼續思辨下去。這種東西是需要「行」出來的,做出來的,而不是去想出來的。所以你們多數在學法的人,都停留在想,想到一個道理,就開始在想說到底是什麼意思,比如說以前,我最常聽到人家質疑一點:「清淨不好啊,清淨什麼都沒有,好無聊喔!」這個叫他錯解清淨,他不知道原來清淨是多麼豐富,清淨的人他走到哪裡,樂趣都比一般人高,因為他清淨,所以他體會的細緻度比一般人高。
比如說這一次印度行,從台灣出發到現在,清淨的人能夠體會到很廣的層面,所以他的樂趣是不是最多?那不清淨的人呢?他只看到他眼界的地方而已。所以假設不清淨的人以為他看到很豐富了,看到五樣,他的樂趣是五樣;清淨的人至少是五億樣,在整趟行程五億樣,相對不清淨的人,那你覺得這個清淨的人無聊嗎?所以這就是世間人沒有真正去「行、證」的遐想,他還是用著妄想在想那個妄想,那這個妄想又想去探索那個真理,所以了不可得,因為不相應,理路錯了。
所以這個「清淨等於無聊」的理路就像你剛剛講的(欲望是人類進化的動力),當然不是!文明是靈性的昇華,不是科技的發達,你們講的是比較屬於物質的層面的進化,這是隨時代因緣的不同,比如說我們以為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不同時空、不同世界,它有不同的科技,有的科技比我們現在更發達,沒有汙染,我們現在的科技怎麼發達都有汙染,很多文明因為他們靈性昇華,所以他顯出來的「依報」沒有汙染,這是高度科技。而那樣的沒汙染不代表你現在看到的叫做「鄉下」,不代表生活很不方便,它可能比我們更方便,可是它沒有汙染,你無法想像。好比說金字塔是怎麼建造起來的?那些古老文明的科技對現在的科學家來說都是謎,那我們認知現在的科技很發達,我們還蓋不出那些東西啊!有這樣的理路。可是當我們看到過去的人時,會覺得他們怎麼那麼落後,都是石頭,對不對?他們的建築都是用石頭堆砌成的,但說不定他們用石頭堆砌的就已經有我們現在高度科技的功能,所以他們的科技可能比我們還高。
小妍師姐:差不多了,明天還要早起。
(眾人感謝 師父上人開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