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嘉財見聞心得

 

修行就在生活中():法非定法 

 

20121031~2012/11/13   

尼泊爾(Nepal)、印度(India)

 

 

印度的中文導遊名字叫「小石」,他說是他中文學校的老師取的。初見到小石,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受。而在相處幾天之後,慢慢了解他是一個很單純的人,單純到會讓人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人,還記得思瑜(台灣領隊)說到:「她跟小石溝通時只能一條直線,如果有其它事情插進來,他就會搞混,所以一次只能告訴他一個事情。」

 

[印度行]嘉財見聞心得(十) (2).jpg

單純、直線條的小石

 

還記得旅程當中的某一個景點,小石說要帶我們去他的私房景點,大家走著走著,心中開始覺得奇怪:「現在是要去哪裡?為什麼一直往圍牆邊走。」圍牆邊是一排綠色的竹子,我們走到一棵略呈黃色的竹子前,他說了一些話,有的人沒有聽懂,思瑜笑著說:「他說這是他的私房景點,這些竹子裡只有這棵是黃色的,原因是這裡是當年僧侶上廁所的地方」,當場大家笑成一團,小石看到大家笑得這麼高興,覺得是自己有功,就顯得有點得意洋洋。

 

[印度行]嘉財見聞心得(十) (3).jpg

樂開懷的小石

 

還有一次是行程的安排上有一些差錯,小石私底下被思瑜罵了一頓。那時候大家在用餐,看到小石進來,那個臉的感覺就好像天快塌下來一樣,所有的感受都全表現在臉上,一點也沒有掩飾。

這就是單純、沒有心機的印度中文導遊──小石。

而單純的小石,也讓我上了兩課。時間是印度行的第12天,當天下午我們來到德里,也是小石公司的所在地,小石的老板來機場迎接我們,並且和我們一同享用晚餐。

晚餐小石帶我們去吃中國菜,小石為了讓大家吃得高興,後續又加點了一些菜,可能是餐廳裡的中國菜其實只有那幾樣,所以加菜是把先前出過的菜再端一盤上來。那其實師兄姐已吃得很飽,就有人向小石反應不要再上菜了,請他們把這些菜再端回去,避免浪費食物。那時候我就自告奮勇的將菜端了起來,要請服務生端回去的時候,小石跟我說:「沒關係、沒關係」,意思是放著就好,吃不完沒關係。但是站在學修的立場,浪費食物是不對的,因此我嚴肅回應他:「有關係、有關係」,此時思瑜打了個圓場,請我將食物放在導遊桌即可。

回到餐桌後,師父提醒我剛才的做法有很多不得體的地方,我沒有去觀察小石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的老闆在場,他希望大家很高興、很快樂,這樣會給老闆很好的印象。那當我和小石在對話當中,其實他的老闆在觀察他,師父說他的老闆雖然聽不懂,但寒毛都豎起來了,就是我跟他的對話有點嚴肅,讓他的老闆覺得小石有點失職,顧客在做抱怨。

另一件事情同樣發生在用餐的時候,小石來向 師父詢問要不要喝奶茶,師父跟他說:「好啊!好啊!」,「那大家呢?大家呢?」,「好啊,大家都來」,而此時我突然想到有些師兄偏好咖啡,便向小石說:「可能有人要喝咖啡」。就在小石向餐廳溝通這件事情的時候,師父問我:「嘉財,你要喝咖啡嗎?」,我回答:「沒有」,「如果沒有,在這個時候就不要橫生枝節」,其實當下我還是不太能理解,後來在隔天早上早餐後 師父開示時,才了解我沒有考慮到小石的狀況,因為他沒辦法接受太多的資訊,我們的用心沒有錯,但最後會造成一團亂。

浪費食物與替別人著想都是正確的,但卻因為沒有去細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而導致不圓滿的結果。師父常說:「慈悲多禍害」、又說:「法非定法」,有了這些體驗,才真的能慢慢體會其深意。

 

[印度行]嘉財見聞心得(十) (1).jpg

與小石的相處,處處亦是法。感謝 師父 上人的開示,以及導遊 小石的示現

 

嘉財 敬筆
2013年一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