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含靈蠢動,皆有靈性

 

20121101

 

尼泊爾加德滿都(Swayambhunath Stupa

 

四眼天神廟Kathmandu, Nepal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5).jpg

Everest飯店大廳一角

 

明亮的光線透過斗大的落地窗,照亮飯店的大廳,銅製的器皿與裝飾閃閃發亮,歌頌著這個美麗的早晨,柔和光明,空氣中充滿和諧的氣息,似乎相當歡迎我們的造訪。早餐後,我們的當地導遊汪Sir(尼泊爾人)引領我們上車,正式開始我們的「遊學」之旅。

遠大的理想總是需要踏實的腳步來完成,除了參觀旅遊的行程之外,阿雲師姐也精心設計了一套充實的課程,好讓我們可以在一路上保持清澈的心境,以體會如來的慈悲教學。只是,可能是因為我們久遠劫以來依賴的習氣使然,在開始我們的課程之前,還是要仰賴一位聖者的開導——這位聖者,就是我們相當敬愛,卻也常常拖累的,辛勞的—— 弘聖師父上人。

顛簸的路面加上擁擠紛亂的街道,尼泊爾的首都給人一種忙碌卻不知目標的感覺,與我們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不謀而合,搭乘著左擺右晃的遊覽車、伴隨著此起彼落般的喇叭聲,身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原本就不平靜的心,很容易就受到週邊人事物的影響而加倍動搖。師父手握著麥克風、身體隨順著擺動的車體、不疾不徐的為大家開示,「參!」,當這個字從 師父的嘴裡脫口而出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段看似簡單的開示,具足了佛法的演繹——隨順著擺動的車體,師父的舉止展現出「隨緣卻不攀緣」的姿態與意涵,身雖隨緣,但嘴裡吐出的,卻是有如金剛般如如不動的真義理,教育著我們境隨心轉的理路;短短不到三分鐘的開示,具足了完滿佛果的示範,我這才瞭解到,如果要從外相上去研究諸佛菩薩的行儀,根本就只是在枝葉花果上捉摸而已,永無止盡,也難怪乎 師父要我們離心意識去參究、去體會。看似簡單的開示,其實已經娓娓道出佛法的真正意涵,受教、受教。原來此行,並非吾等造訪覺者,反觀其行,原來是恭請覺者一同遠行,示化世間。何等有幸。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4).jpg
紛亂街道

車子停在四眼天神廟(Swayambhunath Stupa)前不遠處,導遊汪Sir帶領著大家下車參觀。據說,這間神廟已經擁有超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是尼泊爾境內最古老的寺廟建築。我們跟隨著汪Sir以及 師父的腳步,聆聽著汪Sir異國風味十足的國語“唱譯”(可能是因為尼泊爾語言的發音方式,汪Sir的國語,始終讓我感覺像是古老的說詩),沿著還算寬闊的階梯向上,朝著佛塔的方向前進。也因為攜伴著不同的習氣,即便是在短短的路程裡,也可以見識到每一位同參展現出的特質;有的對於停駐的動物們特別有興趣、有的會被七彩色調的製品吸引、有的會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的會站立在遠處觀察;而我,由於隨時攜帶著錄音器材,所以自然對於週邊的聲音環境特別留意…,也就是這樣的關係,當旁邊的小販敲打起手中的缽器時,我馬上就被吸引過去了……。好在身邊有多位善知識同遊,稍微瀏覽一下我便馬上回神,並允諾店家的老闆在回程時與他購買。老闆聽到這句話,馬上以一種淡淡哀怨的眼神看著我,嘴裡用簡單的英文說到:「no one comes back…」(沒有人會回來),那樣的眼神讓我瞭解到,在現今這個時代,多數的我們說話都不算話,導致人與人彼此相互的不信任。對他這樣的反應我有點憐惜,不過,我並沒有因次而停駐,我只是以相當肯定的語氣回答他:「I will!」(我會!),便再次跟隨著 師父的腳步,朝著神廟的方向走去。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3).jpg

四眼天神廟佛塔

 

階梯的頂端帶領我們來到一個開放式的廣場,一座大型的佛塔坐落在廣場的中心位置,塔間有一方形構造,四面皆以彩繪的方式畫上一雙佛眼,面對四方,遊客、朝拜者、行者、商人、動物,共聚一處。伴隨著 師父繞塔一周後,我們進入一旁的釋迦牟尼佛寺內,師父在佛像前恭敬的問訊後,便快步的往寺廟後堂走去,那種感覺就像是巡視自家後院一般的自然,說實在話,當時我根本還沒注意到那間寺廟有個後堂。後堂裡有一間可供誦經做課的地方,一群僧者身著紅色袈裟手持法器,正巧在 師父行經時奏樂,簡短隆重的樂章,有如眾人恭敬的迎接聖者的到來、並祈請聖者為之開示。「感應道交,絕不失時」,師父從後堂繞出之後,便在眾人祈請下,於釋迦牟尼佛像前音聲唱頌…,「眾有所感方有應,直導自心見真義」,師父的音聲圍繞住寺廟內的每一吋空間,周圍的空氣隨之震動,包容著在場的一切眾人。我眼角的餘光看到幾位素昧平生的尼泊爾人,同樣專注的聆聽著 師父的音聲,甚至是用行動電話拍攝。這種直接契心的畫面我並不是首次見到,2011年的五月,在法國鄉間的一處修道院中,我已經見識過這樣誠心的會流,這樣的交會,並非言語可緣,還需自心體會。師父道出眾人對於修行的根本錯解,告訴我們一再的往外追尋,便是造成越漸迷惘的主因,唯有回歸自心、導歸自性,才可窺見自心本來面目。我深深的向 師父鞠躬,希望自己能謹記這段話語,隨時返聞自性,以見自本心。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2).jpg

與釋迦牟尼佛會面

 

隨後,師父歩出正堂,在佛塔廣場旁的露臺上,遠眺加德滿都景色。我四處打量著佛塔的周圍,找尋按下快門的好時機;就在這個同時,Monica師姐也找到了請教 師父的好Timing。師姐看似無意卻有心的一步步靠近 師父,向 師父請教金剛杵的表法意義。即便才剛剛為大家開示完,師父總是相當的慈悲,對於眾生的提問仍然是耐心的解答,詳說的過程中,台灣的領隊思瑜與其他師兄姐們一個一個漸漸靠攏,就像是接收到召喚一般的漸漸聚集,收拾起自己波動的心境,圍繞在 師父的身旁。含靈蠢動皆有靈性,逐漸聚集的,不是只有聽得懂國語的我們,身後的靈鳩,也在正法演繹之時逐漸群聚,共襄盛舉。我終於有些瞭解,何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原來,覺者的演說可以超越文字,涵容無量義,因故能因應一切眾生。原來,佛經裡的諸字諸句是這樣的真實,卻又不可以依文解譯,看來,唯有真正契入,才能知道聖者們所親臨的世界。不過,在那之前,我們依然可以透過學習而放寬心量,放寬心量而後更加深廣學習,久而久之,便能漸漸體會諸佛如來透過一切有情無情眾生慈悲示現的正法教育。這場靈鳩的示現,頓時開闊了在場多位師兄姐們的視野,也打入了領隊思瑜的內心世界。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相當感謝這些靈鳩,他們的出現,也著實的拓寬了我的見聞視野。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1).jpg

靈鳩聽法  於背景左手邊處 

 

師父的說法才剛結束,靈鳩的盛會便頓時解散,多位師兄姐們都來不及拿起手中的相機捕捉下這般奇景,只留下訝異惋惜的表情。學習的機會稍縱即逝,我想這群靈鳩們在散去的時候給了我們另一個寶貴的課程——就是要「把握當下」。伴隨著法喜充滿的心境,我們按照原路返回,我回到來程時造訪的店家,開始挑選起缽器,再次見到我們老闆顯得相當開心,耐心的向我介紹起店裡的缽器,還一直不停地詢問我來自哪裡。我選中一個聲音清脆的缽器,價格約略為台灣的四分之一不到而已,老闆開心的向我致謝,嘴裡不停重複說著Thank youThank you。我知道,其實多賺我一個法器的錢,對於他今天的生計決非天壤之別,我想,讓他真正感謝的,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卻是現代的我們常常忽略的誠信。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7).jpg

開心的店家老闆

 

快速的採購行程結束,我們又朝著出口的方向前進,在距離出入口處不遠的石台上,安置著一尊釋迦牟尼佛的雕像,我們跟隨著 師父的腳步,佇立在佛像的面前。原以為只是一場簡單的道別,卻又再次聆聽到 師父天人共贊的音聲,「有道無處不道場,真心所見皆是佛」,我看到幾位佇足的外國朋友,同樣獻以專注的眼神,聆聽著 師父的音聲。隨後,師父又再次打開時空的界限,為大家說示如來正法。透過 師父的開示我才瞭解到,原來,空間與時間並不會限制住正法的流傳,真正限制住正法流傳的,還是眾生日漸下滑的素質;原來,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真正意涵,指的是人們的素質越來越偏頗,而並非真理的動搖。經由 師父的解說與還原,我再次瞭解到世尊當年演說的法義。「釋迦」者能仁,「牟尼」者寂靜,「佛」者覺也;眼前的 師父,慈悲寂靜,示現著覺者的教學。可以親臨,吾等真是何等有幸。

烈日高掛,一旁的猴子或許也感受到 師父的辛勞,想要「擊缽鳴鍾、鳴鍾下課」,因此躡手躡腳的來到我身旁,翻動我手邊的塑膠袋。我快速的抓起袋子,並示意要牠別撒野,這樣的動作驚嚇到窺探的猴子,推了我一下便往反方向離去。唉~果然還是沈不住氣,不過只是一個缽而已,我竟然會跟一只猴子過不去,強烈的「我所」在一個小小的動作表露無疑,透露出修行的層次,回想起來,真是羞愧。

 

[印度行]奇霖見聞錄(一) (6).jpg

廟區裡眾多猴子,故別稱“猴子廟”

 
奇霖 敬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