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旅─尼泊爾‧印度紀實

 

<> 兩個師父

 

20121103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 Nepal

 

藍比尼(Lumbini, Nepal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1).jpg

喜見雪山

 

旅程堂堂進入第四天,印度正在招手,早餐後揮別了加德滿都,搭機飛往拜瓦拉機場,其實是國內航線,航程只有50分鐘,相較於從香港飛往加德滿都七個小時,這次輕鬆了許多。然而這次搭機最雀躍的莫過於淑玲師姐,只見她看著窗外驚呼連連,原來淑玲師姐未能如願的雪山飛行,在這個飛機上一償宿願,窗外那皚皚白雪,連綿山脈,不就是她唸唸不忘的雪山之巔嗎?而且此行還不用額外付費200美金,豈不划算。本團目前有兩個大字輩,一位思瑜「賺很大」,一位是淑玲「省很大」。用完了飛機餐,即將到達拜瓦拉,而這裏只是國內線的一個小型機場,看起來十分簡陋,連洗手間都像施工中的工地臨時搭建的茅房,行前,我就對〝如廁〞這件事十分忐忑,為了「和光同塵」我做足了心理建設,現在連機場的洗手間,都如此不堪,未來的印度行,恐怕要有心理準備了。沒想到,一切法由心想生,到了印度果然惡夢成真。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8).jpg

導遊小石

 

下了飛機,陽光燦爛,我們魚貫領取行李,沒有自動化的行李轉盤,只有一條簡陋的長桌,此時,有一位面帶微笑矮小而枯瘦的老者,慇勤想來幫忙,無非是想賺取一點微薄的小費,這幾日下來,乞者已是最普遍的風景,雖然不忍卻也愛莫能助,而這位老者,雖沒得到多少小費,但〝服務態度〞良好,也博得了我一點敬意。沒有等待太久,導遊已然到達前來接機,與領隊一番商議後,便進行下一個旅程,這位印度導遊有個中國名字叫做〝小石〞,皮膚極黑,身材不高,大熱天還身著西裝前來接機,可見十分慎重,可惜他的國語比尼泊爾導遊還〝兩光〞。但人十分樸直可愛,上了遊覽車之後,一番簡單的問候與自我介紹,意外的是,奇霖師兄還特地向〝小石〞介紹我,若要英文溝通可以找我,其實奇霖師兄英文比我還好,大可不必如此客氣,而且聽力極佳,連那口音極重的印式英語都聽得懂,不過後來印證小石的英語跟國語差不多,大多時候我們都靠「默契」及「肢體語言」溝通。就坐後,同參提醒小石,師父坐在前座,這幾日坐遊覽車座位已自成默契,奇霖師兄一直隨侍 師父身側,自然座位也在一起。小石轉向 師父致意時,驚呼有兩位師父,大家失笑出聲,知道他將奇霖師兄錯認為 師父。其實奇霖師兄,身量與 師父差不多,也蓄長髮,沉穩氣質也頗為出眾,難怪會被錯認,我們戲稱奇霖師兄越來越像 師父,成佛有望!至於後來回國後,奇霖師兄狠心〝落髮〞改成帥氣小平頭,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7).jpg

從容赴約藍比尼園

 

一行坐定,驅車前往佛陀的出生地藍比尼園(Lumbini) ,導遊小石克盡職守,努力地以中文介紹景點,大部分有聽沒有懂,我想我們只有靠眼睛多看了,好玩的是下遊覽車到入園這一段,搭乘三輪車前往,不同於台灣的三輪車只為觀光用途,這裡的三輪車也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之ㄧ,兩人一輛乘輪而去,重溫童年時光十分快哉!去程搭載我們的是一位枯瘦的三輪車夫,踩得十分吃力,我有一點為自己的體重對他感到抱歉,此趟賺得辛苦。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9).jpg

重溫童年時光

 

藍比尼是一個接近印度國境的尼泊爾偏僻小村,也是摩耶夫人誕下佛陀的出生地,當時應只是一方樹林,現在已被美化為觀光景點,也是著名的佛教遺跡,入園需要脫鞋,地面還算平整,園區空曠綠草如茵,十分舒爽,只有磚牆遺址錯落四方。我們隨行在 師父身後,有了幾次錯失精彩畫面的經驗這次我緊緊跟隨,倒是小石沒什麼存在感不知所為何事,一路上反而像是 師父在帶領,但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如此,師父最懂為客之道,每到一景點,總會禮敬致意不失禮儀。繞行一周行至摩耶夫人紀念處,大家正為是否要進去參觀猶豫不決,躊躇間,師父定下了30分鐘後再集合的話語,便逕往一棵大樹行去,印象中 師父一向隨順少有自己的意見,今天一反常態行色匆匆,我們立刻跟隨在後,遠遠望去有一身著僧衣的出家人,正在樹下念經或者打坐,奇怪的是,見 師父靠近,他忙為 師父鋪上坐墊,師父一派自然即刻趺坐其上,音聲應聲而出,原來 師父早與天人有約,為怕失信也避免眾仙佛久候,故而無暇順應眾人,又是讓我們恍然大悟的一課。每每聽到音聲,便不由自主肅然起敬,有時候像歸鄉的遊子,彷彿聽到慈母的召喚,心酸地啜泣或肅立或感動不一而足,音畢,師父即席說法,諸多外國的遊客也凝神靜聽,心神交會,超越語言。此時虛空再來一訊,由威呈師兄恭錄於後:

 

著力今生須了卻

誰能累劫受餘殃

眾生望佛把己救

應知渡己由己行

善識把路明確指

各自勤行好自知

不應明問前何人

把心安住自性顯

 

2012/11/03(六)藍比尼園-菩提樹下-師父上座演說妙法蓮華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3).jpg

菩提樹下妙法蓮華

 

大約瀏覽了園內出生地、菩提樹、摩耶夫人水池、阿育王石柱,之後又繞行到園外的一座尼泊爾廟,可是這一段路可沒有園內那麼平整,也不是柏油、水泥路,而是碎石滿地、樹枝散落、凹凸不平有如荊棘地,而我們都還赤著腳,只見 師父依然健步如飛如履平地,我可是慘了,甚少赤腳的我,即便是一般的平地我也不習慣,何況如此這般,只覺得自己像裹腳的老太婆,一步一顛危危顫顫,形像十分難看,我看其他的師兄姐,與我大概也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罷了,可見〝放下〞這件事極難。後來,在開示中,師父也曾提到此景,大意說:當年佛尊行腳弘法,路況更不如現在,而覺者一步一腳印皆是淨土,當然通行無礙,而這一切取決於心,「放下即得」。我反思 師父平常教導,常教我們歷事煉心,境緣無非考驗而來,這幾日下來高下立判,一段小小的碎石地,便讓我們露出原形,再說「練心」,好像是武俠小說中的最高境界,凡武林高手無不定、靜、沈、穩,物我兩忘,故而能成一代宗師,對照於學法之人,要時時提起觀照,不也是一種與〝心〞的對峙,只不過我們常常是輸的那方而已。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6).jpg

覺者腳踏淨土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5).jpg

猶如溯溪踏泥

 

進入廟內,此時 師父音聲再起,不似以往的悠揚柔和,這次音聲高昂澎湃、力道十足,一聲聲擊入心坎,引得眾人啜泣不已,一直到音聲漸歇,還有時斷時續的抽搐聲,好像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洗滌與沖刷,好震憾!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2).jpg

聲如浪進

 

傍晚,入住當地飯店,一行人並於空檔遊逛飯店外市集,只是正值週末,很多商家並未營業,也無甚可觀,倒是見到這裏的牛隻很大牌,悠悠閒閒逛大街,垃圾堆裏找食物也無人理會,小妍師姊還特地買了香蕉餵牛,而牠也不怕生。

 

[印度行]Monica見聞錄(三) (4).jpg

周末黃昏(藍比尼街景)

 

晚課,再齊聚 師父房間聽法,師父的床是最殊勝的說法臺,而我們坐在地板,自在學法,法喜充滿,而美枝師姐、淑玲師姐與我常被禮遇坐上「博愛座」,這是年長者的福利,師兄姐們果然「儒子可教」篤行「長者先」教誨,但願吃飯用餐時也能比照辦理。

 


Monica 敬筆

2012/12/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