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曆一月 明覺法堂 (台北)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pei, Taiwan
on January 25th, 2011
時間:100年01月25日,13:30~15:30(國曆每月最後一週之週二)
地點:太極藝術(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號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師父人音聲淨化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諸佛以音聲為佛事,當然廣義來說,聲音、講話都是一種音聲,(用來)做什麼事?做覺悟的事情、覺悟的教育。現在是一個名詞錯置的時代,尤其是相對於學習成長這一件事情,已搞不清楚名詞。宗教與教育已混淆不清,宗教自古以來,本來是非常好的,而且很具存在價值的一種現象!不過來到這個時代,因為本質上的問題拿捏不清,所以變成可能是一個時代亂源的其中之一!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在實質面來講,如果用中文的解釋,宗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名詞。
「宗」~ 重要的、首要的,所謂的為一切人民所尊崇的,那個叫宗;「教」~ 教導發育,教育就是有一個人令人明白、有一個人追求明白,搭在一起形成一個圓滿的教育狀態。追求明白當然涵蓋所謂的落實,落實而能改善,所以教導發育,引導我們的良知良能、本覺本有的那個生命狀態,流露出來。現在的宗教比較偏頗,它欠缺教育的部份,有一個宗旨,可是欠缺教育的時候,難免就容易讓眾生流於迷信或錯信、錯解!我們如果沒有一個正知、正念、正信的話,我們是不可能透過宗教來美化我們的人生,背後的因果、理事、本末通通要搞清楚、弄明白。我們如果沒弄明白,就去從事一件行為,不就是迷信、盲修瞎練!希望的幸福美滿得不到的原因,常常來自我們的不明白、不瞭解!不明白、不瞭解當然就產生錯知錯解!所以說,包括小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方面,大到整個生命狀態(比如生死)!
六道輪迴中的欲界通通具足八苦(生、老、病、死、五蘊熾盛、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這八苦是所有的人類都逃不過的。那說「天」,所謂欲界的天,祂有(我們八苦中的)前面四苦其中之一叫死苦,祂沒有前面的生、老、病,因為祂是化身,那個境界我們人類很難理解。超越這六道輪迴的欲界天上面,色界就只有所謂的行苦跟壞苦,那個就更難理解,我們眾生都有八苦,八苦就是所謂的苦苦,所以三苦(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者稱為三苦)是比八苦還多的,即便這數字是三。
五蘊熾盛一般人比較不易瞭解,五蘊熾盛就是我們所謂的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上、體驗上,後面「受、想、行、識」都是指精神上而言,我們有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苦。愛別離—(我們)最喜歡、最嚮往的通通會離我們遠走,消失殆盡;求不得──最喜愛的,要也要不到;怨憎會──最討厭的偏偏讓我們遇到,這是人生的無奈!所以為什麼常聽人家說要離苦得樂啊!樂是什麼也不知道啊,甚且我們現在連苦是什麼也很難知道,這個時代飲毒食苦、習苦為樂,我們已經苦太多了,變成一種習慣!那麼是不是習慣了,就等於沒事,好像也不是這樣,習慣了,我們那個底層潛藏的苦受還是在。
那天有一個年青女孩來協談,她就說是不是我們的潛在意識,也不能說她不對,潛在意識還是一個意識層,它還有更深層的,即一般佛家講的阿賴耶識田,阿賴耶識田就是所謂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有人生,因為人太小了,生命包括人,人生不包括總體生命。總體人生的所謂資料庫、檔案室。大家有用過電腦對不對,電腦硬碟裡面的所有這些資料,包括這些軟體,那個就是所謂的阿賴耶識田。人生看到的這些,包括潛在意識,都只是key in出來的畫面而已,你能key in出來的畫面,一定小過你的總體檔案,總體檔案是怎麼產生的呢?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很可怕,就是動一個念頭,就種下一個種子,換言之,動一個念頭,就灌進一個軟體(師父笑說),那麼念頭又多細微呢?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用現在的術語用詞叫三百二十兆個,一彈指是四分之一秒,有的快一點的是五分之一秒,在五分之一秒裡已經產生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了,每一個念頭都形成一個物質,都造成一個精神現象,所以,我們就是被這些物質與精神現象來干擾我們,所以我們才會有苦受。
那麼裡面也有一些好的,好的就是我們被這些精神與物質現象來讓我們歡喜,所以,我們認為它好!可是有好,物極必反,另外一面就是不好,六道輪迴之所以不好玩,就是它落在對法的世界,我們特指中間這一層的人,我們現在活在這個世界,你們說的「人道」,人道也是在一個對法的世界,有是就有非,有對有錯,所以祖師才慈悲告訴我們:「汝若欲得心要,當一切善惡,皆莫思量,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如如不容易瞭解,所以拉到最前面,當你莫思惡、莫思善、中道亦不存的時侯,那個就接近如如了,只是接近。我們現在人有分別心,所以才有善惡的世界,比如說:有無、對錯、好壞、是非、善惡,我們有這種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造成我們痛苦的人生,如果我們把這個觀念放下,放下了,你就超越這個世界了,你的靈性就提升了,換言之,你就沒有這個對法世界的痛苦人生!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以太上老君(也稱老子)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不好的);福(好的),它都不是誰加諸給我們的,沒辦法是人家送我的,也沒辦法是人家造成我的人生悲哀,是自己召喚來的!
召喚好像有一個「外」,這是一個比喻詞,其實是我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外在召喚出來的,若說是召喚來的,表示外面還有一個本來存在的對象,你才有這個對應,從那邊召喚過來。事實上真實說,是我們自己產生的,自現境啊!自己顯現出來的,它是如何顯現的?就是我剛才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個念頭產生的,這個細念我們不能理解,尚且連粗念都很難理解。譬如我們自己有執著,執著很粗,所以造成很粗糙的六道輪迴!有執著這件事情,我們尚且不易瞭解,更何況是那背後很細微的這些妄念。所以執著粗,分別心比較細,妄想心更細緻,生命價值思維的這個大工程,如果沒有去深入,我們永遠不能理解,永遠不能知道。
好幸現在的科學家慢慢在進步當中,用他們的儀器、高度數學,去推測,慢慢去證明了這件事情。真正的生命體系,你可以去親證它,也就是說,它不是一個推測或觀察到的事情,它是一個親證、親自證實的境界。親證需要靠禪定的功夫,用科學參數都是一種比量,比量裡頭具足了心意識,心意識就是執著心、分別心、妄想心,換言之,就是還有思想的存在,思是分別,想是執著,所以它是障礙,我們對待這個人世間,常常用思想要去理解思想,再用思想要去化除思想,是不可能的事情!
用個比喻,我們有傷口在流血,我們再拿一盆血,要用血去洗乾淨血,了不可得!哪知用一盆清淨的水沖一沖就可以洗乾淨了!清淨就是裡面沒有夾雜,沒有這些分別、執著、妄想。清淨兩個字是現代人比較好懂的,如果沒有清淨心,我們常講的這些放下、看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要放下什麼東西,不知道放下什麼東西時,就常常會誤解,變成放棄,放棄我們的人生,以為很放下了!看破、看透,是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現在常常把看破又誤解了,錯解了!心意識的加深跟執著、分別、妄想的加深變成看破,這個各位可以理解嗎?執著、分別、妄想的加深,人就是一種淤嘛,淤滯的淤,糾結、想不開,然後說我看破了,這個人生不好玩!想不開,然後去山裡剃頭說要修,(或去)出家,但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出家」,這個叫錯誤的看破!看破是一種瞭解、是一種大自在的狀態,你明白瞭解了,才叫看破!用另一個現在的用詞,叫看透!看透了你們的人生,而不是一種錯誤、糾結的心而逃避它!現在的人理解看破,都變成逃避!逃避是放棄,放棄與放下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放下是人生最積極的態度,放棄是人生最消極的態度,即便是差一個字而已,那放下什麼?
放下我們內在的成見、內在的我見、內在的邊見(就是你們講的對立),內在的偏見、內在的邪見,通通是放下內在的,而跟外在的人事物無關,所以我們容易從外在的人事物,發現一些我們認知的錯,可是我們卻不容易從外在的人事物中發現的錯,引導回來,回來看到自己內在的錯誤起心動念。就是我們有錯誤的起心動念,所以映照在外在,才有這些我們自己認知的錯誤的現象,所謂物質層面跟精神層面,你要改變外在,一定要拉回來改變內在!一切的佛事、覺悟的方法、覺悟的事情,通通要導歸這個方向而已!一個看破的人,他就可以放下,換言之,如果我們現在這個看破(錯誤看破的態度),肯定是放不下的,肯定是放棄,所以名詞把它搞清楚,再來就是去找方法,那方法有十萬八千種,我們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它不特指佛家,它是所有地球存在的世間跟出世間法,通通平等!老祖宗一句話「法無高下,諸法平等,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因為它的平等,是因為它本來「無」,如果沒有一個問題,就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對治!比如說,如果你們不口渴,就不需要喝水,對不對?你們不餓,你們就不需要吃飯,你們如果筋骨不酸痛,就不需要去讓人家推拿,這個就是供需問題。法是供,眾生的迷惑是需求,所以法無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尚且「法本法無法」,法本來不存在,所以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為什麼會有二三,乃至現在的四五~一直下來,那都是方便,因為眾生有這些雜思遐想,「佛說一切法,但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來無一法,當我們回歸寂靜清淨的時候,法不具意義了、它不存在了!
因為我們有妄嘛,產生分別、產生執著,所以諸多法就形成了,那就在「應病與藥、隨方解縛、就路歸家」,因為我們迷路了,所以才要人家幫我們指路,指路讓我們走回來,那麼你迷路的方向一定是不同嘛!所以才有不同方向的路指回來,所以我們不能對所有的人,都用同一種方法去成就他、去改變他。要適合他的根性,那個就是為什麼古老祖宗有一句話叫:「因材施教」,每一個人的根性不同,尚且生活背景不同,從整個宇宙的來處也不同,所以造成不同的生命狀態,當然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導正回去,那就是條條道路通羅馬,不是只有一條路。可是宗旨的原理、原則、方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常跟諸位分享,我們學習是正確與否,你就一個最大公約數去評斷,我是越學煩惱越少的,還是越學煩惱越多,有一句話比較著實:「煩惱紛紛斷,智慧增增長」。我們講前面那一句,為什麼比較不講後面那一句,因為智慧很抽象,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智慧,而煩惱大家體驗過啊!所以接觸一個學習,去檢測自己,如果煩惱因此而越來越淡薄,越來越能心開意解,那就對了!那就要一直深入,因為我們還沒有淡薄到完全,當我們淡薄到完全,你的智慧就圓滿現前了!因為煩惱跟智慧是相對的,有煩惱的人在當下一定沒有智慧,他有知識常識,但知識常識不能解決問題,它可以幫我們發現去瞭解問題,可是不能解決,解決還得靠智慧,那智慧這種東西,就是常常我們在講的法的產生的根源,最背後的原動力,那個一定從清淨的生命狀態產生,(這就得靠)訓練嘛!
之前好像有一個問題是說,有煩惱現前的時候,是要念佛念到沒煩惱,還是去瞭解道理,才可以克服它?都行啊!你們如果有一個方法能辦到,就用那個方法!可是切勿切勿一種依賴轉移的心態,暫時是可以接受包容它、理解它的,可是不能依賴成性,依賴成性(的話),我們也只是換一個對象而已。所以有的人是從「理入」、有的人是從「事入」,「行」也可以。那剛講我去給它想道理,想透它之後就不會有負面的心緒跑上來,那就是從理入,理入就是看破了!有的看不破怎麼辦?訓練放下!所以借助一個好的念頭的訓練,來伏住不好的念頭,不好的叫煩惱,那好的,各宗教的這些不同表稱,基督教用禱告,跟著上帝禱告,那個如果用佛家術語,等於是在念上帝!佛家的弟子用念佛,回教他們念阿拉,他們是不是每天都有固定時間......。這都是一種訓練,從事入的訓練,不斷不斷的訓練養成習慣,這邊的習慣再生習氣,好的習氣生了,不好的習氣就淡化淡除了,這是一個手段,所以都好!你們在念有沒有得力,功夫得力是重要的,不是接觸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常看到有很多老公公、老婆婆,念了一輩子的佛,好像〝操煩〞也沒比較少(師父笑說),這就是錯誤的態度方法。
我們自己要知道正確的,現在的學習成長諸多,這是整個世界的現象,不管是心靈成長課程或是各個宗教,也有一些新興宗教產生,很多理論都非常好。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好的目的、好的族群在運作,可是卻很少看到好的結果,原因在於方法的錯誤。理論的正確不難,因為古人都教給了我們,可是現在的人要有正確的方法不容易,因為現在的人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太深,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見解就不能融進古人的見解,或者是說有別於自己的正確的見解的時候,這個方法就很難去接受。如比說西潮教育,西潮教育演變到今天,(變成)雜修,另外一個名詞叫交錯式(交叉式)的教育,表象好像看起來很多,多就是符合現代人的心態,因為人貪啊!所以你給他一下子很多,他會很高興,你給他只有單純一個,他會很不高興(師父笑說)!所以連教育學習者都變成這樣子,我們要學,比如說,現在有很多家長有小朋友,這些小朋友有的接近要讀小學了,當他去上課時,如果跟你說我們第一個月只上國語,其他課本都不用,就用一本國語課本就好了,一天上八鐘頭,週休,連續一個月,很多家長也不能理解,他會擔心,我的小孩子跟別的學校的小孩子跟得上腳步嗎?他會質疑!所以就是不瞭解正確的方法,我們在這個時代積非成是!多數人用一種錯誤的方法,什麼是錯誤,要先用結果來講,如果結果是我滿意的,是我設定的,那麼透過這個方法可以達到,那個叫正確,如果結果是希望什麼樣滿意,而這個方法達不到,這個方法就叫錯誤,是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希望他的孩子很厲害、很會讀書、多才多藝、藝又專精,對不對?現在的現象就是多才多藝,藝不精!樣樣通,樣樣鬆,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法,通通一樣,因為(這是)交錯式的教學產生的結果。
東方老祖宗古人的教育不是(這樣),它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私墊教育裡頭,年齡層參差不齊,每一個學生都只有他自己的功課,不需要去讀隔壁學生的功課,他們有所謂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教完後,就是「一門深入」,比如說,A同學是《弟子規》讀五年;B同學是《三字經》讀五年,這五年就是《三字經》,也不要去碰《弟子規》;C同學是四書五經《論語》讀五年,《中庸》讀五年、讀十年,是這麼一門深入。他就會成為個中翹楚,成為每一科目的專家,這個專家是精通的專家,不是只有精,現代的學制產生的結果就是只專精,不通,所以那個專精也是一種假象的專精,要不然一理通,萬理徹,一通一切通,這是生命本來真實的面貌,我們現在都被教育成片面、浮面的、分析的、個別的,而沒有一個總體觀,以致於我們對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越來越難瞭解,因為要瞭解宇宙人生真相,它又是一個整體的整體,這個學門更龐大,它不是靠我們專一可以達到,我指的是現在學術的專一,而不是學習態度的專一。喜歡什麼都知道,可是從什麼都學,是一個錯誤的角度!什麼都學,心雜了,心雜了一個人不能定,失去了定功,失去了定功的時候,他就產生不了高度智慧,沒有高度智慧就不瞭解整個宇宙人生真相。高度智慧取得,剩下來的運作就是個人的問題了,那個問題是什麼也不具問題了,我指的是他已經有自發性的生命能量了,他不需要人家再給他了,他也不需要再去讀什麼讀什麼一大堆世間有為的這些參數!那個就是我們生命本能嘛!換言之,我們現在如果是一種交錯式的教學,就是往蓋住我們生命本能的路徑走!不過沒辦法,來到這個時代,業力很深,共業很大,所以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沒有福報,他一定要去面對,甚且是國民教育,不去讀,是不是違法的!國民教育是這樣啊!
你看人就是有這種生、老、病、死、五蘊熾盛、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即便你知道你沒辦法,這種苦,你不想生在這個時代,你被出生了,現在的下一代更是了!前一陣子才聽一位來協談的講到「宅男」的問題,現在是不是宅男很流行,大陸好像有個名詞比較好聽,叫做「城市隱者」!好像隱士,把他英雄化!在中醫有一個名詞叫「廢人」,城市隱者跟宅男在中醫的學理上就叫作廢人!古時候沒有宅男這個名詞,那麼你用宅男跟城市隱者很難連結到廢人這兩個字。那天來(協談)的,有兩個女孩子,我就講,我知道那個男孩子叫宅男,女孩子是什麼我不知道?那兩個年青人二話不說就迸出來說,叫「腐女」呀……,是那個腐敗的「腐」!噢!那這個比較接近真實的名字,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宅男久了,不事生產,他背後有很多因素,比如說(這個現代人比較不清楚),它背後跟我們身心都失衡了,(因此)產生這樣一個生命狀態。
這樣一個生命狀態我們先從它的現象去瞭解,它的現象就是不事生產,那你會說和尚也不事生產,有些修行人也不事生產,這個的不事生產不是那麼狹隘是我們世間物質的不事生產,是我們的生命完全沒有動力,我們的生命是(陷在)一個完全停滯的生命狀態,它會產生身體弊病,它會產生心裡的疾病,它會讓他的靈性極度匱乏、墮落!這一類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就產生整個地球社會的病變,社會生態的病變!它小可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因為大家都不勞而獲嘛,可是你還是得繼續生存啊!那你不勞而獲久了,就失去生存能力,不是競爭能力喔!生存是不需要競爭的......,讓久了就有了。那麼他也不瞭解讓的道理,他就是一個「僵」字、腐朽,如同說「朽木不可雕」!久了之後,就產生社會這些暴力事件,因為他們要的要不到,就要用偷、拐、搶、騙,這些(不好)的思維就出來了!那大可以影響到星球的軌道偏頗,為什麼?我們知道地球的災難從「貪、瞋、癡、慢、疑」產生,這樣一個人他的整個靈性屬於僵滯,當然具足「貪、瞋、癡、慢、疑」,包括惡見!這個比例越多的時候,人的波率產生越來越多,這一類的越來越多,地球就開始病變了!因為地球是我們人類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我們的正報處於這種昏昧的狀態,我們的依報肯定也是處於昏昧!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情,最近有跟人家去買糖果,去一個比較古早味的地方,已經很少人去了,在屏東!我媽媽要買,我們就載她去買,買的時候,就看到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吃到的那些!後來有人吃,就說怎麼那麼難吃,可是我們小時候吃是很好吃,現在都沒有那個味道了!也讓我去想到,現在吃很多是小時候吃的東西,(但是)味道都不一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這種事情?尤其有一些較年長的長輩,他們小時候吃的菜,跟現在味道都不一樣了!同樣一種品種,吃起來的味道卻不一樣!也不是烹調的問題,包括水的味道也都不一樣!通通是!因為(這些都是)依報啊!
以前的人,人心宅厚,所以他們產生的依報,就如說水的結晶來講,結晶各方面都比較漂亮、比較好!所以他們的依報,他們的食物就會有一種特別的、自然的香甜,我們現在則都是佐料的香甜,它的原味都失去。那就是現在人尖酸刻薄,人心偏頗了,人心偏頗了是正報,地球的災難當然是依報隨之而來,小~ 從自身的肉體,大~ 到整個星球的運轉。我們現在是2011,那個電影《2012》,你看多恐怖,大家在那邊慌張,那能不能改變呢?它絕對可以改變,可是單看現在的人類願不願意接受,他如果願意接受,每個人都一心向善,都去學什麼是善的標準,然後說好話、做好人、行好事,你就處在好世界。可是我們現在不是嘛!知道那些道理,但是(懷疑是)真的還是假的,表示堅信度不夠,「信為道源功德母」才能「長養一切諸善根」。換言之,我們的信心不具足、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不具足、對外在這些古聖先賢的信仰不具足、所以我們對理事的信念不具足、對因果的信念不具足、通通都辦不到!
在大環境裡辦不到,我們小環境裡還是可以辦得到!聽到說大環境不可能辦到的時候,我們大家又愁眉苦臉了對不對!我們要在共業裡頭,拉出別業,共業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造作,產生共同的結果,我們共同要面對,那叫共業。既是共同面對,那如果不好的呢?能不能我不要面對?你可以面對,可是面對得不會有苦受,所以對你們來講也不是不好!這就類似剛有人問,如果坐飛機,失事怎麼辦?妳那個問題要不要稍為完整再說明一次。
學員:我的問題是,如果坐飛機失事,一瞬間爆炸,身體可能被炸碎(師父接說:神識離開,這要如何助念?) (師父笑說)
師父:我們知道人在死亡的時候,那個神識,就是你講的靈魂,要脫離這個四大假合,這個物質肉體的時候,大概要八到十二個鐘頭。為什麼這樣,因為他有執著,你們有執著,我們有根深蒂固的執著與不捨,〝含情帶意〞(台語:指對人世間的種種依戀情愫),所以我們不捨要離開,要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比如有些病患是在醫院裡斷氣,有些國家是不允許他在醫院裡停留八小時。這裡面有一個特色,就是我們神識在離開的時候,我們的肉體被觸碰到是非常痛苦的,假設說一個人躺在床上,他斷氣了,他是不是靈魂要離開,你去敲到他的桌子或他的床,他的感受就像天打雷劈這麼大!那是一種對應的感受,所以勸人家,在亡者斷氣離開的時候,八到十二小時儘量不要去碰觸他,不然他會生瞋恚心,瞋恚心會把他引導往三惡道墮!
我們臨終會去哪裡?比如有人嚮往天國、有人嚮往極樂世界、有人嚮往去哪裡哪裡啊!這除了人活著時的行為造作以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就是臨終的一念!一切法由心想生,你那個一念如果想佛,你就去作佛;你那個一念如果想地獄,你就下地獄!想地獄很抽象,因為沒有人會刻意想地獄嘛對不對!想地獄的原因,想地獄那個樣子叫結果,很少人會直接想結果,可是多數人都會想原因,為什麼?不自覺!瞋恨心就是地獄的原因!所以你如果去碰觸他,讓他起很大的瞋恚,他也不想這樣啊!可是你會想說,他不想他就可以不要啊!這說起來很簡單,那是(可是)要相當功力的人吶!比如說,我們被刀子割到,會痛會流血,那我們都知道,流血敷藥就好了,敷完藥不流血就沒事了!
我們都知道這個過程,可是你故意用刀子去割一個人,然後叫他不要生氣,你再把這理路跟他分析,最後就是會好,你生什麼氣 (眾人笑)!控制不住的。那就是我們人的習氣、貪瞋癡的習氣具足,不然你自己試試,不要說用割的,你用揍的,揍了他之後你說:有什麼呢?只是被我揍一下而已嘛!那個傷口好了就好了啊!也沒事,不要氣啦!,(這是)辦不到的!所以那個亡者也類似這樣,你去推他的時候,他本來也知道不要生氣不要生氣,可是瞋恨心一來就把他的靈性往下拉了!為什麼有的人會助念,創造寧靜祥和的環境給他!一個人心越祥和,他越往上提升,那個叫作本錢,什麼本錢,下輩子換一個更好的工具的本錢!就像我們現在賺很多錢,我們隨時要換更好的車都可以!我們本來的老爺車被撞壞了,就不會傷心!(自己現在的身體)是老爺車,破銅爛鐵啊!這個被撞爛了,我們有本錢換一個更好的啊!
它的過程是這樣的!那動物的時間就比較短!一般的動物大概在一小時(小動物),大動物可能再久一點點!飛機失事這件事,就要各憑本事了,平日有修養、修行的人,他把握住功夫,他遇到的逆緣,會變成增上緣,剛好我坐這架飛機,嚮往淨土的人,平常有在念佛,念著念著爆炸了,死掉的剎那念頭是阿彌陀佛,那他就去了,他就化現極樂世界了!就這麼簡單!可是很少人能夠在那個剎那(念)阿彌陀佛,所以才要叫人家平時練習的原因在這邊!「憶佛念佛,當來現前,必定見佛;佛在眼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平日功夫都是勝過境界來臨的時候!後面的所謂助念,你說這樣子,(對於失事)那些粉身碎骨的有沒有用?不無小補啦!〝罔ㄎㄧㄥˊ啦〞(台語:比喻有多少是多少)(眾人笑)!怎麼說呢?因為他還有中陰身,四十九天,那什麼樣的狀態沒有中陰身,中陰身就是你們講的遊魂,遊魂的狀態,還沒找到工具!這台車子壞了,還沒找到第二台車,正在那邊找車中!他在找車子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人給他比較完備的參數,他也許會認同比較好的車子!他如果非常急促,沒有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他可能找到一台比較不好的車子,中陰身就像這樣!
有兩種生命狀態沒有中陰身,就是直接下地獄跟直接上極樂世界的,那種生命沒有中陰身,這兩種人都需要靠修為、修行!一個把它修得很慘,修瞋恨,隨時在(起)瞋恨心,所以他死掉直接下地獄,沒中陰身,這一種你跟他助念是沒有用的,助念只是對家人安慰的層面有用。上天堂的那一種,不用助(念)了,已經去了,所以他沒有中陰身!可是多數的都在中間這一截,多數的人不會太惡質,所以他沒有極度的瞋恨下地獄。多數的人也不會太清淨,所以他臨終的時候,也不會清淨到直接往上飄!都在中陰身流來流去,這時候給他助念還有用!
嗯!〝罔ㄎㄧㄥˊ〞,人生要有積極的態度!當然啦!這個是我們都說別人對不對,當自己(是遊魂)的時候要不要等待別人來助念,你因緣不具足時,人家還是不會幫你,要靠自己的原因在這裡。所以,所有的修行都不能靠外在,都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自性,導歸自性,包括福報都不能救!所以眾生修行迷失,「愚人修福不修性,只言修福便是道」,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五祖弘忍大師,他也這麼說:「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如果迷失自性,我們的福能救嗎?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麼?了生死、出三界!也就是說最美好的生命狀態,福報是救不了的。不是否定福報,是教著我們在福報建構的基礎上,要更上一層樓、要知道放下!當一切放下的時候,清淨導歸自性,就解決了!所以,福慧雙足,雙雙具足,不是偏頗在一邊。
那福是為了什麼?福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是為了我有福,有福報的人,人家比較願意,一般人家說他有財又有人緣,所以他要去幫助別人就比較容易,有福報的人要幫助別人比較簡單,因為人家比較會接受!一個沒福報的人,熱心要去幫助別人,有時人家還瞧不起呢!所以菩薩相好,成菩薩還要花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相好屬於福。是一百劫不是一百年!一百劫不知道幾個一百年,已經不可數了。之前我們講過「劫」,其實我們講的是方便講,比較細緻的講法很複雜,就是說人(平均年齡最長)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平均)最少是活到十歲,一增一減,每一百年增加一歲,人從平均年齡是十歲的壽命,每一百年增加一歲,這樣一直累增到平均八萬四千歲,再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累減到平均十歲,這樣子一增一減一個循環就叫一小劫,一中劫則有四小劫,一大劫有二十個小劫。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叫增劫;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叫減劫!我們現在是處於賢劫裡的減劫。我們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約七八十歲,之前是一百,這樣減減減,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又再回來,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小劫,這個乘以四再乘以二十,叫一大劫!
菩薩要用一百大劫的時間去修相好,才能度世、度眾生。你們有些女孩子想漂亮的,就去修相好(師父笑說)!相好有一個關鍵,就是忍辱之心,很重要;(此外)柔和直質心,心柔軟不太起瞋恨,很有耐性,(這就是)修忍辱!忍辱很廣,忍這個字有認同、耐心的意思。就不要出世法,世間聖人都是這麼講的「一切法得成於忍」。它不是只有我們相好,凡關我們的事業也是,一切法,一切的這些形形色色,跟我們相關的這些基業,通通成就在一個忍字。所以一個人忍得過,天下太平,你就成就了!所以佛家的用詞叫:「識得一,萬事畢」,那個「一」就是那個「忍」的意思!識得一則萬事畢,畢就是完成、成就了,所以我們要回歸那個一。「一」聽不懂,就回歸那個忍;忍不懂,就回歸那個耐心;耐心還聽不懂,那就說好脾氣。一個一個降,都同樣的意思,只是用詞不同,深說、淺說、廣說、狹說,依義不依語!從那邊契入,我們的人生會比較美好!看諸位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學員:最近(藝人)Selina住院,大家都很關心她,看到她的容貌還好,但是身體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對Selina這件事,她正當紅,青春年華的時候,突然一個意外,不是她願意的意外,她很勇敢!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必須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師父:業消福來!我再舉一個例子,今天有人跟我分享的。那個古師大德,我講《楞嚴經》來到東土的事情。有一位法師,當年《楞嚴經》是印度的國寶,不能外傳,這是世間人的態度(有自私)。那麼法寶流通、流傳三世、通達十方,這是基本的,所以沒有自私,可是因為它太稀有,所以被那個國家視為國寶,國寶就不能外傳。那時天台智者大師發心,朝西方(印度的方向)每天祈求發願。
那時就有法師要過來,每次都被抓到,來不成。後來,這位法師把經分成好幾個小冊子,切開胳臂,塞在肉裡再縫起來,等傷口好了,再過來東土,這樣子人家就發現不到了!再割開、取出……。你看那個利益眾生的心多堅固,對不對!這件事情對他自己沒什麼利益的,純粹是希望這個高度智慧的經典,能夠弘揚全世界,而不只是在一個國寶庫儲藏著!那來了是不是這樣就結束了?不是。(這位法師)畢竟是有修行的人,所以他如法。這件事結束後,他又回到印度去自首,說我偷了楞嚴經……。這有點像永明延壽大師,當年他是政府國稅局(以現在的名詞代稱)的一個小官,(他的工作)在管稅,但常常偷錢去作放生的事,有一天他被抓到,偷公款是唯一死刑!可是皇上拿到奏摺的時候也很納悶,怎會有人笨到偷錢買眾生去放生,也不為了他自己!於是就跟監斬官說:你要斬他的時候,先觀察一下,他如果是冷靜的、不慌不忙的,就不要斬他,帶來見我。果真,要砍他前,劊子手就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呢?(永明延壽大師)說我一條命換無數條命值得!頭一伸就要被砍!果真他就被帶回去見皇上,一番盤問後才知道他根本不是為自己,皇上覺得他不簡單!以前的這些明君(不是那些末世的昏君),都比較有修養,有這些佛學、儒學的智慧。以前古時候佛學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所以佛經是歷代皇朝的教科書,他們就會有這些涵養、氣度。最後就赦他免死,並且問他的願望是什麼?他說出家,結果真的讓他出家,而且這位皇上成為他最大的護持,所以成就今天的永明延壽大師!
我要講的是,沒有「自己」的時候,一切都好過!當有「自己」的時候,再小的事都度不過!我們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時候都好過。為什麼?逆來順受,順來看透!人生來到這邊,就四個字~人生酬業。酬業就是酬償的意思,還啊,業障啊,因為過去生有造作!有的是因地、有的是果地,對自己來講,什麼是正確看待也不等,反正遇到不好的,你去接受它了,你的人生還是開闊的! 妳說她這麼年青就遇到,當然有從因地上、有從果地上來講,我不是特指她!我用另外一個名詞,它是這麼說的:盛名過於實者,常招來奇禍。我們的名氣、名聲,我們被人家拍拍手的狀態,超過我們自己德行的時候,常常會有奇異的禍害產生!
所以為什麼中國的老祖宗都教著子民們要謙虛,因為「滿招損,謙受益」!這個謙虛不是外在形相,是內在實質的問題。你會看到,有的人都客客氣氣、做人都這麼好,為什麼他有這麼多災難?這有二個原因,一個是他假的,一個是他過去有這些業,這輩子(業)現前了,這個是自然律,這與他這輩子客客氣氣、做人好,無關!這一條債,是他過去不客氣、做人不好的時候產生的,所以它會穿插產生!因為這個一些人不容易去理清楚,所以凡事作還債想即可。債還完了就沒事了!福報就來了,業消福來!「處逆境遇逆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善境隨善緣無貪癡,福慧全現」。
我們現在的人就在訓練這個而已,我們現在的人就是處逆境遇逆緣,瞋恚盡生,所以業不消,消不了,還加一碼,因為你的瞋恨心出來,又造了一個業,所以沒完沒了的原因在這邊;我們現在的人處順境隨善緣,貪欲橫生,所以福顯不出來,被那個貪欲折掉了!所以我們若是遇到障難就是這樣,「順違皆順,客塵不能濁其心;悲智雙游,萬境不能亂其慮」!我們裡面的這個靈魂還是不礙啊!沒有障礙!但是沒辦法呀,我們有業力,所以老子才講:「吾有大患,患在為吾有身」,他說他最大的憂患就是有肉體!這個靈魂被這個肉體框架得死死的,不能自在,不能自主!所以他有可能升去無色界天,因為他有這個概念,無色界天是六道輪迴的頂層(無色界天有四層),那四層是純靈的狀態,沒有色相,沒有這些形象,純粹就是你們說的靈魂,孔子說的遊魂,因為他還沒有覺悟,所以也不太靈光,不太靈驗,所以叫遊魂!當它真的靈驗的時候,靈魂覺悟了就變靈性!
靈性是真的不生不滅,靈魂還會生滅,靈魂在六道輪迴,它超越六道輪迴就沒有靈魂了!靈魂就是我們裡面的神識,我們現在都是用這個靈魂在運作,靠著肉體這個機器來運作它在這個人道可以去完善一個基業或說是豐功偉績好了,遇到這些障難就是這樣子。它只是一個比喻,因為人生遇到的障難只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最苦的,妳說她的身體還有很大的傷,這個與那個有時沒有正相關,你拿小朋友來說吧,他認為被電到還比較慘,我們都用放大鏡看自己嘛!那個就是我們的執著、分別、妄想作祟,而不是事情本身的嚴重度。比如說,我有位學生(上次有來演講的那一位,嘉財),他老婆前一陣子五月才生一個小孩,我聽他們連續生三個小孩都沒有疼痛!就是說在生小孩時還能跟醫生護士聊天,別人就好奇,你們的小孩個個都不小,怎麼生的時候都不會痛?我要講這個就是連痛感,我們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再以推拿來說,有的人讓人稍微按一下就叫到不行,有的人反而叫人家要再用力一點,這個就是感受,感受隨著個人的抽象概念去決定。
我們要拉回來理路,原則原理就是有造作有結果,什麼結果是看你造作什麼產生!結果回復回來的感受,是看你的能力決定,而不是這件事情本身嚴重度。我們常用負債來比喻,比如說有兩個人都負債一千萬,你覺得這兩個人痛不痛苦?痛苦程度一定不同,因為有一個人一個月賺一百萬;另一個人一個月賺一千塊,你覺這兩個人痛苦程度會一樣嗎?賺一百萬的分一年還掉了,對賺一千塊的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可是從負債的數字一千萬來看,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叫我們要修行,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思想行為,因為我們一旦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思想行為,正確的通通長養出來了,正確的觀念思想行為長養出來,正確的結果也就產生了!你正確的結果越豐實,你的人生的障難及你的苦受就越低。
以個人來說,以前欠一千萬就煩惱的要死了,現在有辦法一個月賺一百萬,那一千萬(負債)就覺得還好還好,一樣是自己,一樣是那一千萬,但能力不同,(感受也不同)。這個能力是透過修行產生的,而不是透過奸巧產生的,奸巧就是用頭腦,修行是要靠「心的行」,心行如一就是修行,還要加一個正,是正修,不能邪修行。精進,也有正精進、邪精進,你方向搞錯了就完蛋了!你方向搞正確,你很精進,那保證成功!所以是靠那個能力來講,當然你舉她的例子,如果發生在我們不同人的身上,絕對會不一樣的,因為有的有訓練修行,有的沒有。再者,你跟他的人際關係不一樣,你會有多少人來安慰你也不等對不對!我們在病痛的時候,有很多人來關心我們,相對的那個病痛的感受會比較少!因為我們有很多朋友的依靠、心的依靠!可是這些全部是幻相,幻相我們也不否定它,因為妙有的世界它就有幻有的存在。
我們還是要去周全,我們不要期待我們發生了應該怎麼面對,我們應該期待怎麼樣不發生。勤做無畏施,無畏布施是因,身體健康心靈寧靜祥和長壽是果,就在我們生活當中,不斷去做無畏布施。沒有恐怖、畏懼的服務奉獻,透過我自己的身心靈,可以去服務周邊的人事物,讓他心身得到輕安的這一類服務。物也是,物沒有心,但有見聞覺知(人也有見聞覺知),有物的存在,就有精神的存在,這是肯定的,所以它才會變化,包括我們喝一杯水,你用什麼心態對待它,你都可以辦到無畏布施。所以,布施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每一件人事物通通是你布施的機會跟對象!我們不假他求,畢竟,「佛在靈山不遠求」!人人有個靈山塔,靈山就是我們的心境,我們這個肉體就是塔,人人有個靈山塔,靈山在裡面!所以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就回歸回來,落實那三個布施。這個部份,光是福報就很好用了。因為布施得福,如果更上層樓〝脫化〞(台語:指昇華、超越的意思),超越了,就變成一種功德,萬緣放下,那時你做到真正無我了,也沒這個問題了,因為有的是大權示現。
超越了,沒有我的那種生命狀態,他所遇到的災難,通通是做一個表演,表演這麼一件事情來教育眾生!如果沒事情,你很難講,我們都是在講道理,道理很抽象,真理又是微妙難聞,到底是什麼?所以要透過人事物去做表徵,就好像你們在看武俠連續劇好了,如果沒有壞人,你哪看得到什麼行俠仗義!劇情一定有壞人做不好的事,然後有俠客來行俠仗義,如果(壞人)這邊都沒有,你叫(好人)那邊怎麼演!所以,真正脫化的那個人,修行見性的那種生命狀態,他的這些人事物通通是做一個表法,表演用的,比如說,假設我們被燒到了,我們還能保持平常心,表示你們也可以嘛!我們被偷了,布施給小偷吧,沒有關係,表示你們也可以嘛!通通是這一回事!這麼說可能又有人要問,他過去生又沒欠你,他來偷你,我們一般都說那就還嘛,可是你又沒欠他要還什麼?沒欠他就是布施給他,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欠債還債,什麼錢債、命債、感情債都好,還了就沒了,這叫消業障!沒有欠又被騙,這也很好啊,被騙是你雅量大,叫做布施,所以你未來福報會很大!布施是因、福德是果,你說做得到做不到?真的做得到!因為我們以前也是這樣 (老師笑說)!每個人都是兩個鼻孔出氣,所以(我)做得到,大家都(應該)做得到。
為什麼十方諸佛,示現成佛,幾乎都在人道,這告訴我們人的條件真的很難得,他可能某一個層面的福報是大過天的吶!機緣的福報是大過天,實質的物質享用不一定,可是在機緣方面來講,他大過天,因為苦樂參半!天道有時候太有福報了, 他不會再想要往上,他享福都來不及了,哪還知道要成就?尤其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六道的至高層天,福報大到不行,壽命八萬四千劫,你叫他要學佛,萬緣放下,才能得到很大的福報,他會說我現在就很多福報了!換言之,搞不好最需要去布施的,就是最欠缺的那個人。因為過去生少布施,現在欠缺的結果產生,所以這一個人要更加強去布施,布施要布施到把心的慳貪都布施掉、把瞋恨心布施掉、把畏懼心布施掉,而不只是停留在物質有為上,布施掉就無、就沒有了、就清淨了,清淨就回歸本體了!所以那時候會不會被火燒就不一定了!
再跟你們分享一則,古時候有一個禪師,他們在山間走路的時候遇到火災,看到整個森林在冒火燒過來了,看到這樣子,第一個念頭就趕快跑,跑到一半突然靈光一閃,頓悟!想到說火是瞋恨心產生的嘛,貪心產生水災、瞋恨心產生火災、愚癡產生風災、不平之心產生地震!他靈光一閃,大家在跑,他不跑了,跑得累死了!坐下來〝安般守意〞(台語:意指守本真元,養精蓄銳),靜一下去調息,進入定的狀態,結果火燒過去,他那個圈圈沒被燒到,燒完了站起來走了,要學這種功夫!(眾人笑)
不是叫你去讓火燒,是要有那個功夫,這個功夫就是卸除貪瞋癡,你的人生就沒有水災、火災跟風災,不是說這個星球沒有(這些災害),因為別人還有!你等於會在共業裡頭拉出別業!講到這個我就想到上個月有一個同參來,好像是八八水災的時候,他是一個在做手工花的學會的會員,他常來參學,他的會長常找他去一間佛寺,希望帶他去玩,還說那間佛寺有多豪華氣派,是花了好幾億蓋的,一直找他要去,盛情難卻之下,終於要去了,結果遇到八八風災,淹水了也不能出門!結果這件事過後,這位會長打電話給他說:都是你啦!不早一點跟我去,很可惜,我們那邊的佛寺全部被淹了,淹到一層樓,我們的佛都在水上漂!這佛寺的法師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一一九,消防隊的人接到,法師就很急說:「你們這裡是消防隊嗎?趕快趕快來救我們的佛!」,消防隊員聽得一頭霧水!不是佛要救我們,怎麼變成我們需要去救佛了呢(眾人笑)!佛像都泡在水裡,而且聽說一尊佛像都要好幾千萬,結果都在那邊漂漂漂……。這是標準的「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反而消防隊員更有智慧,回答說:我們第一時間不是要救那個(指佛像),而是要救人!這位同參就跟他的會長他們說,我們曉戈老師那兒,四周全部淹只有他那個地方沒淹(眾人笑)!要論實質啦!(師父謙虛的說)可能剛好我們那裡的地勢比較高!
佛像是表法的工具,所有佛法裡面的這些祭祀科儀,跟這些雕龍畫柱,通通是教育的表法工具,我們不能那麼迷信,要靠一個木頭來保護我們!我們要提升高度智慧,讓這個木頭來教育我們,你要問木頭都不能保佑我們了,怎麼教育?我們人有眼耳鼻舌,六根接觸六塵,我們有沒有辦法返聞自性?看到佛像,(你是想)佛在那邊要來保佑我,還是看到佛像如此莊嚴,返聞自性,(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像佛像這麼莊嚴?莊嚴的原因在哪裡?莊嚴是佛家用詞,白話文叫美好,佛像有辦法這麼美好,就是佛的表徵的意思!美好是結果,它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要去學啊!
所以,所有的佛像,它都有表法的意義,為什麼菩薩披纓絡,滿身珠寶,(它表徵的意義就是)人生不是要過得苦哈哈。只要正常正確的修行,你的財寶必定豐足,可是你不能執著在豐足的財寶裡,而迷失了自性,一迷失了,這些財寶又可能要失去了!它是告訴你可以去享有它,可是不能去執著它,你執著不要它也是一種執著,你執著要它也是一種執著!所以兩邊不立,中道不存,萬緣放下!那麼這些工具(財寶豐足),也只是利益眾生的一個小小工具而已,那個就是我們剛剛講的,福報很重要,但不能執著在福報本身,你要知道它是什麼!就好像你們常常讀書、看書很重要,博覽群集,可是你們不知道這些書、這些文字是要幹什麼的,它是要來當我工具的,當我幫助眾生的工具。現在很多都是背道而馳,我知道得很多,它也是我的工具,是讓我怎麼來跟人家辯的工具,那這個方向理路就錯誤了!所以這些表法要善於去體會它、參學它,如果是的話,救那些佛像就有意義,如果要救那些佛像來保佑我們,那就沒什麼意義!它自己都在那邊漂浮了,有可能現在都產生龜裂了,哪天佛像坐在那邊,信徒也剛好在那邊,時間剛好一到,「劈咧一聲」裂開了,那豈不是又杯弓蛇影的聯想,糟了,我的命運是不是又變不好了!怎麼在我拜的時候,佛像裂開了!法師還得解釋:那是我們前一陣子淹水…(眾人笑)
所以要有正知正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人是宇宙的主宰,應該說是生命,不是人而已,人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上帝好像亦復如是,上帝住在你裡面,因為人的肉體是上帝的聖殿,所以衪住我們裡面,那我們要如何去彰顯這個上帝,彰顯這個佛性—覺悟之性,把我們的覺性長養出來。階段性不能隨順聖教,我們要隨順道理;不能隨順性德,我們要隨順聖教,聖賢的教育就叫聖教,有出世入世不等,入世是出世的根基。四書五經十三經暫擱一邊,《弟子規》落實了四書五經十三經一切;一切道經放一邊,《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落實了一切道經;我們所謂的佛經,龐大的大藏經也是估且放一邊,十善業道的圓滿,即是落實了整部大藏經。上功不昧下行,基礎的圓滿即是上功的圓滿,就是說高境界的圓滿,它沒有離開基礎性的教育,基礎是現在人的分別講的,其實它是一個根,根的圓滿即是整棵樹的圓滿,所有的大藏經是那整棵樹的枝葉花果,根是佛家講的《十善業道經》,在《十善業道經》後面世尊有講到:「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所以十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換言之,如果一個修行或學佛的人,他沒有落實十善,一切經教不得成就!因為他沒有根!
十善是什麼?就是身、口、意修行的濃縮,拓寬,身不造殺、盜、邪行;口不造兩舌、惡言、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離開這十個污染即是十善,換言之,在外面找不到什麼是十好、十善,是我們的本能、本具之德就是十善,只是我們被污染了,我們把這個污染給淨化回來就是十善,所以「迷心他求,終不成就,他心覓法,無有是處」,所以回歸我們本具之德,本具之德是前面講的那個如如之心,如「如」,「如」就是一切美好,少污少染,去污去染,回歸而已!所以最後的三皈是皈什麼?是皈「自性無所依」!這一般人可能比較無法去理解,所以再往下降,叫做「皈依三寶」: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再往下降,才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而不迷,覺而不迷謂之佛、正而不邪謂之法、淨而不染謂之僧,所以僧不是出家人的意思,一個清淨無染的人叫做僧,他跟出不出家無關,他表以清淨。
四弘誓願裡頭,我們得深入再去瞭解,它不是對外在的眾生,事實上,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通通是導歸自性。為什麼說皈依「無所依」,因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既然本來無一物,何處有皈依處!所以,「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因此回歸空無,空無不是什麼都沒有,是那個空性,事實上是空而靈,叫做空靈。那「無」「知」不是「無知」的意思,是「知無」,知道無一法可立,可是它卻能成就妙法,那就是我們的自性。
自性能生一切法,因為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之性來自清淨,所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佛法的總修,在於智慧不是禪定,畢竟「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密」,摩訶般若波羅密是高度智慧圓滿的意思。禪宗亦是在修自性,是在修所謂的智慧,而不是禪定,禪定是手段、是工具,禪定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總持!有人「念佛三昧」,透過念佛得到禪定的意思;有的參禪,參到禪定;華嚴有華嚴三昧,那個三昧就正受、正定,正確的定功,不是邪定,它超乎四禪八定,四禪八定用形容詞叫邪定,是因為它偏空,落在一個空、無想的狀態,等到他福報過了,還是要墮落,他的煩惱習氣還會現前。
超越六道輪迴的第一,叫做第九次第定,那就是放下執著了,放下執著就成就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成就菩薩,再放下妄想就成就佛了!所以,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具足圓滿,一切智即得正覺,道種智即得正等正覺,一切種智即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一般你們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那個就是具足了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那個人就叫做佛。佛者覺也,所以我們念佛一定要契入實地的念佛,不是只是在形式上,有一個依賴外在的佛。在階段性過程我們可以去理解,認同祂的存在,透過口念彌陀、心想彌陀,彌陀不特指彌陀,因為最後還是要導向自性彌陀。彌陀彌陀平直之意,一個人能夠心平等,直就是真誠之意,換言之,一個人具足圓滿的真誠平等之心,這個人就叫阿彌陀佛。所以,祂不是極樂世界那個教主而已,祂只是先取得學位,諸位也都可以去取得學位。釋迦牟尼──能忍寂靜慈悲的覺悟者,所以,我們知道也就是那個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佛),如果我們取得了能忍(仁愛)、寂靜(清淨)、慈悲,我們就覺悟了、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就是自己的本性,回歸回來。
中峰禪師講的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們一定要知道自性的價值,不能再迷心他求,一直依賴外在就容易偏頗。自性起用,是橫透十方三世皆穩,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再往上,向力一著,回歸自性真性的毘盧遮那如來,那就是我們的自性佛!誰是毘盧遮那如來?就是那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那個清淨法身,那個清淨法身就是諸位的本能,本覺本有的那個本能,所以回歸回來。因為它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質,所以,它不能講一物,所以無所依。
學員:你是如何相信有前世跟未來世,特別是講業障的部份,當然有業障的想法觀念是都解釋的很好,我們產生了心裡的平衡很好,但是怎樣去相信那個業障反應到這一世跟下一世?
師父:其實對一個有禪定功夫的人,談不上相信,因為那是他親證的世界。就好像你曾經度過昨天,今天有人來問你:「你怎麼相信有昨天?」時,你很難回答他。那只能怎麼講!我講的是兩個層面,對一個有禪定的人是這樣,你一旦入禪,隨著你禪定的功夫,你是親證,那個叫「現量世界」;一切能講的,跟現在的科學,通通是「比量世界」,比量世界是推測邏輯的意思,我們可以用一些高度的數學參數去推測,假設應該是這樣,再用很多方法條件去建構、去實驗,果真是這樣,那個叫「比量」。親證現量的世界不需要這個過程,比如說:我閉著眼睛,你要我相信這個杯子,你要講到我相信很難,可是一旦我眼睛張開,你不用講了,我也沒有相不相信的問題,因為本來就有,是這個意思。這個路徑是最究竟的,因為這個路徑是人人可辦得到,可是重點是,現在的人連這個方法都不相信。不相信還有一個問題產生,不願意去做驗證、實驗!比如說,禪定就可以讓你親自看到,(你又可能懷疑)真的嗎?(我說真的)有方法可以讓你辦到禪定,禪定可以看到,你自己親入到那個世界,那就成立了!可是重點是現在的科學家不願意辦,他跟你說我就是不相信、我就是不要,這就沒輒!這關係到個人善根福德因緣的問題!
我先講一下,「六道輪迴」是從那裡來的概念?六道輪迴不是佛家的(名詞),是當年的婆羅門教,現在你們講的印度教,也有一個名稱叫興都教,很多名詞形容同一個。在佛法出現的前八千到一萬年,這個宗教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在印度,最大宗的宗教並不是佛教,佛教在當年出現的時候是少數,少數人聽過,少數人知道,更少數的人去理解過(或去修)。印度教裡面的修行人,其實也不只是印度教,是當年印度的這九十六個學術單位,幾乎所有的這些學者,通通在修禪定,他們的智慧非常高,他們已經有非常多人,進入禪定的境界可以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以在這個能力裡面,下可以看到三惡道,最底到阿鼻地獄。上可以親證到最上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也就是說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個加起來叫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用現在科學家的用詞叫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體,我剛講說科學家有比量,他們用高度數學推測,已經發現這個事實。
現在的應該更先進,在幾年前就已經有所謂十一度維次空間的說法了,理論上、學理上是無限量度,可是可以推測比較具體的(仍然有限)。這十一度如果從我用佛家的概念來講,剛好是六道輪迴裡頭的欲界而已,它連六道輪迴以外都沒看到,欲界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天有所謂的六層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所以這六(層天)加上四(地獄、餓鬼、畜生、人),再加上阿修羅就等於十一(維次空間)。阿修羅在每一道都有,什麼叫阿修羅,他很會行善,但是以一種比較不平的心去行善,比如說,這個人捐十萬,我不能輸他,所以我捐一百萬,有一個不能輸、愛比較的念頭。別人如果捐一百零一萬,又看不過去,所以要捐到一百二十萬,這種人就會變成阿修羅,阿修羅脾氣不好!這十一個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十一度空間,可是科學家目前為止,還沒有半個人進入過,關鍵在於心意識!心、意、識就是執著、分別、妄想,是這三個心態造成障礙,如果沒有這三個障礙就叫做禪定,這三個障礙完全沒有,就叫做大定,所謂自性起定、首楞嚴大定。如果這三個還有執著的層面,可是很淡薄了,而得到的定叫四禪八定。四禪可以讓你升四禪天,八定不是(四禪)外面還有一個八,(是四禪)後面還有更深層的四個定功,這八個加起來叫四禪八定。所以四禪八定裡面有四禪,八定是加上上面那個功夫,如果你有四空定,加上四禪,就叫四禪八定。四空定的功夫就升所謂的無色界天,那一個世界你通通看得到了,所以你在高維次的時候,你就可以瞭解低維次,要怎麼相信?如果沒辦法用禪定進入,就用學理推測(比量)。
比如「昨天」,我要你把「昨天」搬出來給我看,所有的人都辦不到,可是偏偏相信有昨天,(搬不出來,但有鮮明的記憶)。那「十年前」呢?現在的人肯定跟你說有「十年前」,可是你要他搬出來(描述出來),他可能記憶也稀薄了!十年前的事,你能一一清楚的告訴我嗎?那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以此類推,你「昨天」都沒辦法搬出來了,何況是「五十年」前,五十年、四十年都搬不出來,可是你認同它。那麼「上輩子」,好比如此,你已經忘記的某一個時空再過去叫上輩子,下輩子是什麼?明天!下輩子應該比較好理解,為什麼?明天有嗎?所有的人都會很肯定的說「有」!可是明天還沒到,你們也拿不出來給人家看,可是我們卻說有!十年後?有啊!二十年後?我們什麼要死掉都還不知道呢!人家說一百年後,我們照樣跟人家說「有」!我們在場的這些人,要再活一百年,很難吧!可是我們都不能確定我們死掉的世界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就用比量去推測,只能如此!這個信不信不是外在的人可以說服我的,這個信與不信是關係到我自己的善根因緣福德,有的人你不用告訴他,他就相信了!
未解之前,信與不信都是迷信!可是我們可以用科學態度去驗證,就好像我剛講的,禪定可以突破維次空間,你就可以看到了!取得禪定的方法是可以告訴你的,境界是告訴不了的!取決方法就是你訓練你的清淨心,清淨越高、清淨越深的人,等於禪定功夫越高!清淨不容易瞭解,我們換個反方向來說,煩惱越少的人越清淨,所以,只要有煩惱的人,他就沒有禪定,他就不知道到底真的有沒有六道輪迴,所以訓練「沒有煩惱」這件事情!隨著你的沒有煩惱,你的定功提升,禪定的功夫提升,你就突破了!你如果得到「初禪」,你就看到色界天,色界天是人道上去的六層天以上,這都在六道輪迴裡面,這世界都還很狹窄!如果你要完全通透六道輪迴更簡單,執著完全放下,不要有執著你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是怎麼回事通通知道了!
換言之,你已經從六道輪迴畢業了!用學校當例子,(就好像)我從小學讀到六年級畢業了!我小學六年(每個年)級在搞什麼,我當然都知道!如果你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你(就不知道)五、六年級在幹嘛,所以你還存有疑惑,這個就像什麼?我舉個例子,101大樓是台北最高的,在座的有沒有人去過頂樓?都沒有是吧?現在有一個人去過,我們問他頂樓長什麼樣子?他沒辦法跟你形容頂樓看到的風景,他只能跟你說頂樓看到的好漂亮好漂亮,視野好遠好遠,可以看到新竹喔!到底看到是什麼?真的嗎?我們還會存疑!能看到新竹我們都會存疑!可是它有方法,我告訴你要走哪一個樓梯,轉哪一個電梯,這叫方法。如果願意照這方法去做的人,肯定自己可以爬得到,自己又看得到了。那個叫親證,叫做現量世界,這就是這個比喻!
要相信六道輪迴,除如此之外,從另外一個反面的推測,就是用比量的,人只能用取比量。我現在很多問題無法解釋,為什麼我生在這個家、為什麼我得到這個家的疾病?醫學家的回答:很簡單啊!因為遺傳啊!請問遺傳從哪裡來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生出來就有各種不同個性?這些都是他上輩子累積下來的習氣。聽好,「上輩子」不代表最接近的這輩子,假若說這是我們這一輩子,上輩子有一、二、三這樣一直上去,因遇到緣會結果,因沒有遇到緣不會結果。有可能這輩子我的習慣,下輩子我沒遇到緣,所以不會結果,但下下輩子又會現前。所以疾病有時會跳來跳去的,因為疾病是上輩子造作了某一種錯誤的原因,這一輩子遇到了錯誤的緣,換言之,惡因遇到惡緣,它產生了一種疾病,這叫因緣生,所以如果沒有那個原因,你再遇到多少緣都沒辦法成形,也就沒有疾病!所以為什麼說遺傳,而在同一家有的人會得到,有的人不會得到。像這一類的,醫學家要怎麼定位?他也是這兩個人生下來的,難道沒有遺傳?說他是隔代遺傳好了,為什麼這個隔代,那個沒隔代?這些都是上輩子有一些原因造作,以致於現在產生了!
六道輪迴是根深蒂固的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沒有了執著,就沒有六道輪迴了!他提升就叫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沒有了所謂的分別,他就成為菩薩了,沒有所謂的妄想,他就成為佛!所以一般我們講十法界百界千如,十法界裡面每一法界又具足十法界,法界是佛家用詞,如果用現在科學家的用詞叫維次空間的不同,就是不同維次空間的意思,所以它存在!它的成形是從一念起用,即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就產生這些世界了,所以佛法預計可能三、四十年內,就會被列為科學而不是宗教,因為現在有很多科學家、醫學家找不到答案的,在裡面都可以找到答案,也可以找到理論方法。換言之,你的來處、來由,這些學理全部講的透析、講的透徹,可惜現在科學家,還不願去驗證。就好像我剛說的禪定,你們去驗證啊,你們(學習)不要煩惱啊!訓練這件事情,訓練(禪定能力)達到了,你們就看到了!而且是自己可以主宰,不是那種被外在靈控制、不是觀落陰,觀落陰是我們的神識在一種半催眠的狀態下進去的。定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自主自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干擾我!所以一念即至、應念即至,那種東西要去驗證,很難用說服的。
對我來講,我也沒有相不相信的問題,我會告訴你一句話,本來就是這樣。你每天吃飯,你就不會去回答人家你相不相信吃飯會飽的問題 (師父笑說)。因為每天都在吃,吃了就飽,消化了就餓,再吃再飽!所以信很難,所有學習佛法乃至於其他宗教,第一個字都叫信。基督教叫「信、望、愛」,第一個字是信;華嚴四分證:「信、解、行、證」,第一個字也是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淨土「信、願、行」,通通第一個字,可是這個信不是迷信!不是迷心他求,這個信有六個層面,第一「信自」,相信自己,你自己有這個能力,通通可以辦到,第二「信他」,他是諸聖賢、諸佛菩薩,他們講的理路是正確的,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我努力去學習他,我不相信他,我就不(會去)學習嘛!這兩個(指信自與信他)具足之後,你就會去相信因果,你會相信理事,每一個大自然現象有背後的原理原則,有產生在外面的事相的運作,這叫做理事,你就會相信,因為它都有連帶關係。套句美國早期的預言家凱西他說的(依義不依語):整個世界的存在,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我們現在常常在我們的生活裡,「啊!突然怎麼樣了!」,這個突然一定背後有原因,這個如果講到極處,就跟上輩子、上上輩子都有關係,因為那時候累積下來的。好比說,兩個人在山頭,走吊橋(橋很長),走走走到中間,他們說:好巧喔!我們碰到了(這兩個熟識的)。假使你是站在這個山頭視野更廣,當他們踏上吊橋兩頭的時候,你知道碰在一起是必然的,可是他們兩個的角度是偶然,他們說好巧碰到了,但你知道本來就會碰上了!這就是角度不一樣,所以為什麼要把我們的靈性提升、修行提升,提升之後,我們的視野就廣了!那時候契入現量世界是精準無缺的,精準無缺的世界。那就不是比量了!
比量的話,我這麼說好了,好比說算命,算命的世界都是比量,你給我參數,例如給我看手紋,那就依據手紋來推測,這就是比量;又比如要八字四柱或是星座資料,有些還多了個什麼蛇夫座的,這些通通都是有參數,叫比量!佛家最高境界是現量,他不需要任何參數就知道,因為在定裡面,親證的世界,這裡面也見識過嘛!這不是卡通吶,也不是武俠小說,是真實可以辦到。只要你照著正確的理論方法,所以佛法裡有正確的理論、有正確的方法、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的結果。所以華嚴「信、解、行、證」,信的六個層面你相信之後,你就會深入去瞭解,瞭解之後你要去落實,落實了你就證實到了!所以它講求「證」,最終都是「證」!而不是告訴你一個道理而已,告訴你一個道理沒有用。是我們要落實這個道理,我們親證到!所以佛家才講:修得智慧是要修得自家智慧,誰很利害,不干我的事!誰的神通很利害也與我無關,是我會不會。所以(要)修得練得自己智慧,而我會不會的關鍵在哪裡,在我有沒有去落實,落實正確的理論方法,(只要)一落實,每一個人通通都辦得到。所以這不是佛的專利,如果是佛的專利,所有的佛經後就「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了……。所有的智慧都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共享的,那就是我們的角度。這一點我曾經被很多藝術家不諒解,畫畫就隨喜啦,(結果被指責)破壞行情 (眾人笑)。那怎麼辦?只好恆順眾生啊!恆順任何一邊都不對,就通通恆順,我也認為我的任何智慧沒有財產的,都為一切宇宙眾生所共享!所以人家要拿去,就隨便隨便的原因在這裡。再笨也要瞭解一個道理──量大福大。
這裡,我就講一個故事,好像是演培法師,他跟淨空長老曾經很熟,早期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好像是最大宗在印這些佛經,你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色,後面都沒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演培法師有一次在香港請淨空長老吃飯,就提出一個疑問說:你們那個佛陀教育基金會印那麼多佛書在跟人家結緣,為什麼都沒有(印)我的?淨空長老說:你的誰敢印?你的書後面「版權所有,翻印必究」,誰敢印?(眾人笑) 所以心量小,就拓不寬嘛!放下萬緣,即得一切!放下遍虛空盡法界,你就得到遍虛空盡法界!所以為什麼要放下,因為放下即得啊。而這個也是「欲勾牽」,其實你放下不是要得,放下是本份,是本來就這樣。如果你得虛空法界了,六道輪迴是小小的一丁點而已,虛空法界回歸,所有的宇宙都在虛空法界裡。
換言之,你在回歸自性,整個虛空法界在你的自性裡。用一個比喻,虛空大不大?依照科學家的說法,虛空是無限大,而如果虛空是那一片雲,你的自性就是虛空,你自性是虛空,而虛空只是一片雲!所以你的自性大不大!因此我們不能給外在這些形形色色給著迷,我們就因小失大,划不來!如果你都含融了虛空了,六道輪迴也被你突破了!很多人要出離六道輪迴,這裡給你們一個正確的觀念,你有一個想出離六道輪迴的念頭,你就永遠出離不了,因為心現識變,你有一個六道輪迴障礙你,所以你就超越不了!換言之,「但盡忘情,莫更覓真」,我們只是放下「妄心」而已,並不是要去找一個「真」,因為你本來就是「真」,就是因為迷心他求,才忘本!忘記自己是真,而被外在妄想出來的一個六道輪迴卡死,你說六道輪迥有沒有,在妄念的世界上,不能跟你說沒有,可是它是幻有!如果你回歸自性,就沒有六道輪迴,因為對你來講,它突破了!
之前有一位長老問我們,他問說:「有沒有地獄?」,我說這個要怎麼講呢?我就問:那有沒有土城看守所?大家都說有啊!問題是你去過嗎?答:沒有啊,可是電視媒體經常在報。那六道輪迴不是經常很多人在講嗎?地獄不是電視也在演嗎?為什麼你不信!(結果就)啞口無言!這樣講又不夠周全,土城看守所對諸位來講沒有,對犯法被關進那邊的有,地獄對諸位希望是沒有,因為你只要沒有瞋恨心,地獄對諸位而言是不存在的,可是有瞋恨心,就會被自己的業力引導(而墮入),那就有啦!那你要說是有還是沒有!心現識變!
這個就是當年有一個故事,朱鏡宙老居士的岳父大人章太炎(國學大師章太炎),他有個特色就是會被抓去當陰差,就是白天在人間工作,晚上得去陰間作事。在陰間處理事務時,有天慈悲心大發,他覺得抱柱地獄很可怕、很不人道,像炮烙之刑,就跟東獄大帝說能不能廢掉這個刑罰?東獄大帝就笑一笑沒多講,說我叫兩個鬼差,帶你到處去現場考察完再說!鬼差就帶他去看,結果到那裡什麼也沒有,他頓然才想起《地藏經》裡講的,能下地獄的只有兩種人,一種叫菩薩,一種是有造地獄業因的人。他不是菩薩,是有這個特質的陰差工作任務,他到了抱柱地獄什麼都看不到,頓然間想到這一點,因為他沒有造那個業,所以他去到那邊對他來講是沒有的,可是對有造業的就有,是這麼一回事!這個叫業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六道輪迴怎麼產生的,他以為是誰創造的,通通不是!是自己創造!這就是那一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有的人創造的業力,業力到阿鼻地獄,它就顯現阿鼻地獄的景象!包括你們現在處的人間,亦復如是。你們過去生造的業力,十善有中品以上,五戒有做,所以你們現在被分發來做人!有可能很多那些鬼道,衪還不知道有沒有人呢?這就我們常看到有人說:鬼很可怕!也有人說:到底有沒有鬼?(同樣的)一群鬼也在那裡說:人很可怕!或說:真的有人嗎?不同維次空間,沒有因緣會遇,他不瞭解彼此!所以要修,把自己的靈性境界提升,你就自己知道,自己知道的最保險!
學員:那如果這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不就……。
師父:相當的福報,包括你們現在看到很多大企業主,過去都不只一世修大福,生生世世修大福。有些企業主,他還有那個修福的習氣。比如說,他在給錢都特別大方,他都還有那個福啊!可是我前面講的:「此事福不能救」!我們即便看到這樣多有福報的人,你還得看一碼歸一碼的境界!什麼叫一碼歸一碼的境界?他有福有錢,你就理解他過去生做很大的財布施,所以這輩子要得到財不難!可是他不見得有健康,他如果健康比較欠缺,可能是過去生比較欠缺無畏布施,一碼歸一碼!他不見得有智慧,可能過去生比較少做法布施。有一種是三具足的,三具足也不用高興,還是福(而已)啊!當你下輩子沒有再遇到佛法,你不瞭解,可能折福的機率比較大,現在很多企業家都這樣!很大的福報,可是你看他一輩子的過程都在折福!可是因為他的福報大過一般人太多,他在折的狀況,可是他的總和還是比一般人多,可是如果照著這個周率下去,會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結果!有一種人不是(這樣),他來到這一輩子很窮、地位也滿低的,可是因為他有接觸到這些覺悟的教育,願意去落實,所以他的周率是越來越好的,我們會比較讚賞這一種人!因為他在創造自己的命運,而前面講的那一種人,則在折損自己命運!這些通通要靠教育,所以為什麼人身難得,最後佛法難聞,沒有聞佛法,當今當世還是隨業流轉!咬金湯匙的那種人,就是過去生的福報大到不行,他的緣就是有錢人家,所以緣非定緣,有大福報的人做任何事業都容易賺錢,不特指那一種(行業)。現在的人比較會在哪一種工作上捉摸,這個叫從緣上去捉摸,「緣」字白話說「機會條件」,你有機會條件,可是沒有原因,你還是不能成就。一塊土地有肥沃土壤、有水、有陽光空氣,可是就是沒有種子,要收成什麼?種子就是布施,你工作、你遇到的人、事、物不等,通通像是這塊土塊的水(、陽光、空氣),(差別只是)哪一種水、哪一種土、哪個方向射過來的陽光的不同,可是種子一定不能沒有。現在人缺乏種子的植栽,就是說他最缺的是撒種子的這個動作,撒種子就是布施!所以你要財不難,只要常做財布施就好了。
你說要做什麼工作,我這個財布施大到一個狀態,老天都會掉下鈔票給我!昨天我才聽誰說在路上發鈔票,你怎麼知道會不會就發到你的身上,(如果)這是你的福,它就跑不掉嘛!有時候過年過節,那個商家在宣傳撒紅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那個活動,買菜經過,回家一看菜籃怎麼有個紅包,它就掉下來自然的掉在你的菜籃,也不用去跟人家搶,所以福就是這件事情,工作輕鬆即可!什麼人要很捉摸工作,福薄的人!可是不究竟,累死了!所以我們比較傾向積福,過一個比較輕安自在的人生,不必動太多頭腦,腦筋動多了,會腦神經衰弱!腦神經衰弱卻又賺不到錢的時候,你就更〝鬱卒〞(台語:指鬱抑不得志的意思)。所以很多人沒有福,具足的福喔:智慧的福、財富的福跟身體健康的福。他假設有財富的福,沒有健康的福,他賺來的錢都會用來照顧身體!
所以因果非常細微,它就像一千張、一億張的蜘蛛網疊在一起,讓你無法抽絲剝繭,除非你進入定的生命狀態(定功),親證現量世界,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當我們不清楚的時候,我們就用那四句話:「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我如果要知道前一輩造作什麼,今生今世的感受大概就知道了,可是這個人的前提之下,是他不能不去瞭解背後這些理路。「財施是因,財富是果」,我今生今世比較缺財,大概知道了上輩子大概缺財的布施。這輩子頭腦比較不理解,很多道理一般容易理解,(可是)我怎麼想都想不透,這個就是上輩子比較缺乏所謂的法布施。這輩子身體上很囉嗦(健康問題多),小風寒狀況不斷、得病不易治好,那大概就知上輩子的無畏布施很少了!那這兩句話(充其量不過是)算命的世界而已,不究竟!後面還有兩句話比較重要,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知道了,我知道這輩子比較缺財,上輩子也來不及改變了,(那就)這輩子創造!我趕快財布施,下輩子是什麼?我的定義就是下一秒鐘就是下一輩子,(因為)我哪知道坐在這裡,下一秒鐘會不會因為腦中風就死了,這是常常有的事,所以下一秒鐘有可能就下一輩子了!意思是說你的未來不要被下輩子(就是一般認知要死了再生的那種觀念)套死,你的未來要是怎麼樣(的結果呈現),下一秒鐘就是未來嘛,今生做者是。你去找正確的原因,你今生就是此時此刻、現在,活在當下!
我要賺錢(要先)財布施,財布施要再去瞭解什麼叫做財布施,才不會做錯,(它分)內財及外財,內財是指體力、勞力;外財是所謂的物質、金錢,就不那麼狹隘只是捐錢,如果你只知道捐錢,就很冤枉了!你的人生就失去太多賺錢的機會了,你哪知道就用我的身體、體力去幫人家擦個桌子、掃個地、拖個椅子,通通是財布施!再來就是「論心不論事」,你的心是想求回饋,還是不想求回饋,你的心是夠清淨,還是不夠清淨,還是有夾雜的,關係到你回饋的力道與分量,越清淨的回饋力道越強、分量越大,理論原則拿捏住,哪有一事不是(財布施)!如果我知道現在身體比較虛弱,下半輩子人生不想這樣拖個不好的身體,就勤作無畏布施!以此類推,我現在很多道理不太瞭解,至少我還瞭解一些道理吧,我把至少瞭解的這些願意去跟人家分享,常做法布施,你的智慧就越來越高!這個層面是後得智的部份。
根本智的部份,不是從布施本身來(它的力道很小),根本智要從清淨心而來,可是也不能說完全不相干,因為願意布施的人,心也會比較清淨,願意捨嘛,捨了你心就無!你的心如果有一個「想要」,(就)捨不得你捨的,所以「想要」造成心不清淨!因此,是用布施的行為動作來訓練清淨心,你施到萬緣俱施,捨得(有捨有得),你會得到,再把得到的全部捨掉,你就得到具足圓滿的生命體!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是為了度什麼?布施是度我們內在的慳貪,持戒度我們的惡習,忍辱度我們的瞋恚,精進度我們的怠慢,禪定度我們的散亂,智慧度我們的愚癡。所以一旦你沒有這些貪瞋癡慢疑惡見,你的六度就已經圓滿了!你行為上可以都不用做什麼事了,可是這種人一定行為還是不間斷在做,因為他無所住,有緣他就應,緣決定他的事。換言之,這種人不會去攀緣,隨時隨處都是行道之處,所以,「道不可離也,可離者,非道也。」甚至「可須臾離者,非道也。」,片刻都不能離開。當我們會了,我們在吃一頓飯也是布施了!你說會嗎?那是心境的問題!我吃一頓飯,讓請客的人可以歡喜,不就是無畏布施!假設是自己買東西來吃呢?吃得很乾淨、〝撿實〞(台語:指節儉樸實的意思),愛惜物命,也是布施,愛惜物命本身就是布施,所以它是很廣的。所以這樣就知道要如何去改變命運了,你們命運不就是這三個而已嗎?想得到(財富、健康、智慧)這三個!
學員:那感情呢?
師父:感情在健康裡!愛不到一個人很傷心,身心長壽,生理健康、心裡健康、長壽,就是無畏布施。(要得)感情就無畏布施,趕快去布施。
學員:所以修禪定的方法,其實就是放下,然後做布施,而不是......(收音不清)
師父:這是一種手段。(要說)修禪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通通是修禪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統攝一法,叫寂靜之法。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徑,讓你達到禪定。換言之,修禪定只要你的心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你平靜、清淨、不要胡思亂想,那個方法就是修禪的方法。香積國,修禪定的方法吃東西、喝茶,因為他舌根最利。有的人是打坐。可是都不能執著在這些形式,這些形式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很多人都執著在手段,所以他達不到目的。比說念佛的人,他是用念佛修禪定的;有的人是透過拜佛修禪定的,他在拜佛的過程中,他可以心很清淨、修禪定;有的人透過打坐;有的人則是透過講經說法,他念佛不見得很靜,可是在講經的時候可以契入寂靜的狀態;像我們是用音聲,一唱就進入那種靜的狀態,就禪定;所以諸法平等,沒有一種方法是特別好的,只能說適合你就是好的。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只能去用大數法則,多類的人有共通的心態、煩惱跟習慣,所以比較有某一些方法適合大眾,是這樣子,可是並不是說除了這個以外,沒有別的方法。所以,我們學法從理入比較重要,(從)原理原則契入,事相上就活活潑潑。有的人煮菜很定,他就煮菜修禪定,如果你功夫更高段,你看電視修禪定 (眾人笑)。這是真的,只是我們現在人根器比較低,看電視是受污染,是這麼回事。你看電視能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在修禪定了嘛!所以(真的是)高段的。(眾人笑)
學員:師父!剛剛音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手機沒有關,從那時起心就很亂,那個情況(要如何)
師父:你就趕快關機,定回來。
學員:我怕關機會干擾到 師父,就一直想那 師父趕快趕快!所以都沒有那個……(眾人笑)
師父:都靜不下來!所以這就是干擾!
學員:可是我又怕它如果突然響,因為大家很靜,如果有人打電話來,干擾會更大,就沒有享受那個(清淨)。
師父:所以忐忑不安,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不會啦!很多善巧方便,你要關就把它關了。兩權取其輕嘛,你最大的忐忑是如果人家打電話來(鈴聲吵到別人),你關機(聲音干擾)相對比較少,關機的影響比你的擔心還要小,你就選擇那一個。
學員:師父!你剛有沒有感受到我一直那個(不安的念頭).(眾人笑)
師父:不會啊!我不會有障礙!不會啦,那個是你們自己的狀態,對我還好!這個讓我想起以前有一個學生講,他以前在黏黏屋打工,他說以前在台北工作時,有在餐廳打工。當雅聰跟他提到我的時候,他很難想像 (我的樣子),他就聯想以前那個餐廳老闆供養一個上師很偉大,看到我之後,好像跟想像不一樣,不知道有沒有希望破滅 (就平常人啊) !他就說他們以前那位師父多尊貴!吃飯時,搭賓士車來,還要鋪地毯,進包廂的房間之後,只能女生服務,這個包廂只能女生來,因為我(指那位上師)後面有一個光,這個光只要男生走過去就會散掉,所以男生不能(服務)!你說有沒有〝給路〞(台語:指沒出息),修到隨便一個人走過去就散掉,你看這是什麼修,這完全沒定功 (眾人笑)!所以,我們一定要知法,知法~行道的人就不會不如法;知法~求道的人就不會被不如法的騙。要不然,就像這個有什麼光的……。既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哪有一個光圈會被人家干擾呢?也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很多人在幫人家處理事情會被反撲,就是因為具足「我」,你無「我」,請問哪一個人被你干擾!(師父笑說)所以我們無礙!
學員:師父!可不可以談一下「無畏布施」?
師父:無畏布施從字面上來講,無為的「無」,畏懼的「畏」,布施就是服務奉獻、犧牲奉獻,其實真正布施沒有犧牲的意涵,犧牲是還有你我。那無畏從字面上叫沒有恐怖,沒有畏懼的服務。凡關透過你的生命體做令眾生得到心身輕安的這一類的服務,通通叫無畏布施,心跟身,身心靈輕安的這部份。所以聽好,是眾生,不是人類而已!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成之現象,謂之眾生。包括你們家的空氣都是眾生。緣是機會條件,參數的意思。眾是多種的意思,多種機會條件聚合在一起、配合在一起的現象就叫眾生。它不特指人類跟生物,植物、礦物通通是眾生。透過你讓周邊的眾生得到這一類的(身心靈輕安),通通叫做無畏布施。那你看你們能作無畏布施的角度多大。
我剛講那個茶,你是這時候氣到不行喝的,還是你在喝的時候心很平靜,你心很平靜這個眾生(茶是眾生)就感受到了,你當下就在做無畏布施了!你要不要找一個人來(當成布施對象)?不需要!對象是隨緣的,我們要隨緣隨份!比如說有的人家裡的人事物,最近的不去對待。然後聽別人要找醫院去做義工才有功德就去了,有時候就本末倒置,就叫攀緣!你不能說他那邊沒有一些福,可是絕對沒有功德,因為功德需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什麼叫自性內見,一定要具足清淨,甚且要寂靜,寂靜比清淨還深度!寂靜時,你行於任何布施,通通是功德!可是現在做布施的人,很少有清淨心的,多半有夾雜,換言之,有考慮!(這樣)你就沒有功德,有考慮還是有福德,多半都還是在福德的世界裡。陽福享世間名,名亦福矣,人家給你拍拍手就抵銷了!所以為什麼陽福陽德要提升去積陰德,因為陰德眾人不知,天報之!老天會回報你。
所以靠老天比靠人(別人)還穩,登天難,求人更難,春冰薄,人心更薄,所以,要靠自已。陰德再上去就是功德。換言之,功德要清淨施,三輪體空,心不能有懷疑、不能有夾雜,你做善事,才有功德。所以無畏施是這麼一回事,比如說吃素、放生,照顧病人、照顧流浪狗、流浪貓,這一類通通屬於無畏布施。依此類推,不殺生、不偷盜是不是屬無畏布施,所以布施常常三而一,一而三,三個層面夾在一起,你說不偷盜,偷東西是不是貪,是不是違背了財布施,所以它當然違背了財布施,也違背了無畏布施,因為你把別人的東西偷走,他發現後心會不安忐忑,(等於)你做了違背無畏布施的事情!換言之,生氣也就違背無畏布施了,因為第一個受傷害的眾生是你的肉體!科學家作水氣實驗,在水裡放一根管子,叫一個瞋恨心、發脾氣的人朝管子吐氣到水裡,再叫一個憂傷的人吐氣,再叫一個心悶悶的人吐氣,聽說瞋恨心所吐氣的水會偏紫色,憂傷的那個好像是蛋白色,偏紫色的水,打進白老鼠的體內,過了十分鐘即猝死,你就知道那毒素多強,這是科學家的實驗。所以我們吐出去了已經有一層了,再打過去又隔一層了,十分鐘猝死,更何況我們的肉體,第一道承受!這也是為什麼叫人家不要生氣的原因在此,因為生氣不是對方第一個傷害,是自己。一般說生氣三分鐘,你要用三天才能補足那個元氣。所以要學習微笑,對不對!(眾人笑) 生氣就是殺生,殺生就是反無畏布施的最極致!
學員:如果平常有人在拜懺的時候,不是照著經上唱頌完以後,內心裡還要作懺悔......
師父:其實真正的懺悔跟那個拜不拜無關!「懺其過去前衍,悔其後過不再造」。懺就是過去不對的,反省檢討,未來不要再造!白話文最簡單的說,叫不二過!學顏回的不二過,就是懺悔。真正的懺悔就是我知道我曾經什麼是不對的,未來再也不造了!那個就叫懺悔,那跟你拜什麼懺無關,拜懺這些儀式是加分題,所以它是督促,是透過這些儀式,讓我的心能透過儀式安住在一個點上的時候,你想想看,一個人清淨安住的時候,他就不會想東想西,在當下好像就不造業了,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實地上來講,不能只是依賴那個拜懺,跟你的心怎麼想都無關,跟你不再造有關!不再造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有關。
真正要消業障,最簡單的就前面那兩句話:處逆境逆緣,無瞋恚。這也是一種懺悔!而且不用花半毛錢,你們去拜懺有時不是需要……,還有卸因果的,一條因果十五萬,我聽過的。你一生只有一條嗎?生生世世無劫,那多恐怖!我看一億個郭XX加起來都不夠付。所以跟施錢無關,成道無關施錢,就是說,我們要成就我們的生命圓滿跟繳不繳錢無關!不是金錢可以換來的,如果只是金錢可以換來的,就不平等了。
不平等的就不是真理。你們要用這個去評斷!什麼叫平等,每一個人自性起用,自己可以決定的,那個叫平等。每個人都做得到,就可以接近真理了!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嘛,只是願不願意的問題,比如說,我剛講的:反省我自己的過失,不要再造。這我可以自己決定嘛!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我,這叫真理。有一件事我要花十萬元才能解決,有人沒有錢(怎麼辦),他辦不到,他即使想要,也沒辦法,這就不是真理。只有真理能幫助你們生命達到圓滿的狀態,不只是美滿喔,美滿上去還有一個圓滿。所以我們要契入真理,可是真理卻微妙難聞,道理通俗易懂,道理的層面也去瞭解一下,可是不能不往真理去提升。懺悔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內謙於己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功德都是有一些因果,依戒得定,依定開慧,開慧是自性圓滿功德。所以持戒有功,得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慧是德,功德相對於業障,所以定業不可轉,唯有願力可以轉。那個願力就是這樣,所以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原因在這邊。因為這個人自性圓滿,堅定信心不再造前非,後亦無過,所以他都往功德的生命提升!
學員:有些朋友很好心會邀去參加法會什麼的,雖然個人比較沒有意願去參加,可是他就會很好意說去可以化解冤親債主這些的,我們要怎麼婉轉的拒絕他或是……。
師父:很簡單!自度而後度人,自覺而後覺他,自行化他於覺行圓滿之間!我們自己一定要深入,比如說,他跟我們報的時候,他也是好心,其實這不是一種方法可以面對,我如果覺得跟他去,我無礙他也歡喜,我跟他無畏布施嘛!我如果覺得可以讓他理解,我把所學的告訴他:「真正化解冤親債主是要透過什麼?透過法會的原理原則是基於哪一點才能化除!」所以很多參加法會的人並沒有化除冤親債主,而他不自知!就冤枉!但也不是就這樣否定法會,法會如果如理如法的做,還是有它的功能!可是我剛講的,現在如禮如法的少,所以很多機率是沒有化除掉!做法會,第一個主法師要有功德力,那麼主法師的言行舉止,他的為人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能確保。再來整個儀式的過程,在做的人是專注的,這些規儀通通非常精準的有去落實到,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是我去參加的人,我有至誠之心、我專注,換言之,你自己參加的人,你回來都沒有覺得很輕安,很寧靜祥和等等的好處,你的冤親債主絕對得不到。為什麼?我們依法不依人,地藏經講,做功德給人的人,他本身得六分好處,接受者(被給的冤親債主)得一分,我六分的人都沒覺得好了,那一分的人怎會覺得好?
依法不依人!所以為什麼有很多的迷失,通通是因為不學經教之過,因為不明理,不瞭解!那真正要度無形的眾生,功德力哪來?從專注、清淨來。所以,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頭就有一段講說:他以前還沒出家之前,跟兩個朋友合開中藥房。其中一個劉先生,有一天在睡午覺(在中藥行打盹)的時候,看到一個化境,兩個人來,這兩個人肯定是他的冤親債主,因為他們是當年跟他作生意打官司失敗自殺的,因為他(官司)贏了,這兩位非常鬱悶而自殺!當下以為他們是來報仇的,結果看他們越走越近,臉上並無猙獰之色,還問他能不能請他幫忙,他想來請求幫忙應該不是冤親債主,他答說我什麼都不會怎麼幫你們?他們說沒關係,只要你答應就可以。他說這麼簡單的話,我答應!他一答應之後,他們就踏著他的腳跟肩上去,就超渡了!又過了沒多久,又看到另一個化境,他死去的老婆小孩來了,一樣踏著就上去了!你知道他的功力來自哪裡?他有沒有做祭祀科儀?沒有!因為他讀《楞嚴經》八年非常專注,因為這件事情,得到一些功德力!所以真正會超渡人的,輕輕鬆鬆,輕鬆不是說他隨隨便便,而是他的形式讓你們覺得怎麼那麼輕而易舉!可是他有功力,就好像人家寫書法,一筆十年功,你看他寫那一撇很輕鬆,但是你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果沒有的話,就要求四個字「至誠感通」,別無他法,所以我覺得第一種是比較靠得住。你去到那個環境,什麼是誠都不知道,你怎麼通?曾國藩講:「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多難吶!所以透過那個法會讓我專注,升起真誠心,那又有用了!我不是否定法會,是要你們明白,在什麼條件之下,做這件事可以;在什麼條件之下,做這件事沒用!他邀請你參加,你如果跟他講這些就是法布施,他邀你就是緣,(法布施的)緣來了你看多好。所以把握一個(觀念),緣來勿拒,緣去勿留,不取不捨,我對你沒有目的,所以我就真心直說,如果我時間不允許就抱歉,如果時間允許,我又覺得不錯,陪你去當做觀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