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農曆五月十六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une 17th, 2011 ( May 16th on Lunar Calendar )

 

2011年農曆五月十六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jpg

 

時間:1000617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小克師兄音聲唱頌

如芬師姐音聲唱頌

奇霖師兄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我們說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尤人,怨天尤人者,為造物者忌,畢竟「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個人世間是我們創造的,我們去怨我們的創造物,我們也去怨天尤人、去指責我們所創造的這些。最近我才知道一個新聞,好像是希臘……做金融的應該都知道嘛,希臘發生什麼事情?財務危機。那其實好像很多國家都可以伸出援手去幫助,為什麼還會這樣?人民不想要努力,所以不願意啊!我要幫助你,你得要去運作嘛,那我不要運作,我還想過著以前那種好福利……你們所謂歐美社會的福利比較好,那社會福利好一方面是現前、另一方面的隱憂就是禍延子孫。

那就是以前我們說的那個借貸的概念,先花再說嘛,這個也是我們這次去法國我的一些體會,因為那邊的人比較悠閒,悠閒是美其言,悠閒的另外一面叫做好逸惡勞,好逸惡勞就是我們台語說〝呷好做輕可〞,不願意努力嘛!所以希臘就很典型的,政府和其他國家想要伸出援手,可是人民已經習慣了好逸惡勞,你給他工作機會,他還嫌累哩,對不對?他會說為什麼要這樣?我們以前就是這樣伸手就有,為什麼現在沒有?所以人就走向一個迷思,分辨不清這些是非邪正。分辨不清就是我們一般佛家講的「愚癡」,即便人有聰明,可是不等於智慧,畢竟聰明裡面基本上還得要有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我們說「慧」〜善於分辨、「智」〜裁斷、裁決,我們一旦長久沒有這些教育的薰染時,我們就會失去這些知見,這些智慧消失殆盡就養成負面的習氣。

所以現在好像歐美的這些金融問題非常嚴重,少數幾個國家沒有而已,因為就歐盟啊!所以我們看事情不能看表面,《弟子規》也說:「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那看事情一定要深入它,它有背後的成因,也就是說一般我們講的「因果」。所以佛法在教五個大科目,是為當今所必需,換言之,要解決當今的社會問題、人類的所有一切問題,直接了當的講法就是天災人禍的問題不能沒有它。那這五個科目就是我們講的倫理、道德、因果、智慧乃至科學,科學放在最後一個順位的原因就是這樣,因為科學是一個工具。

那麼當今的科學家也都非常進步,包括你們說的這些ipad、這些高科技電腦的產物,他們就創造一個名詞叫做「雲端」,所有訊息要上雲端再下傳,那你看我們的訊息有沒有中集站?比雲端更雲端啊!有些還是體系不相容,所以各自要去拼各自的業績、搶各自的族群,那麼你看拼啊、搶啊還是落在三惡道的路徑嘛,即便有那個雲端。所以這次我們去法國體驗也是,原來我們也是沒有任何國際的界線,換言之,我們的訊息無遠弗屆,那它來自什麼?來自宇宙的本體性。前一陣子在說什麼環保沒有碳跡、無污染,應該說是低碳生活,那這個在世間的能量基本上都會有一些副作用的殘餘,那也只有我們現在所強調的「心能」它沒有,心性的能量無遠弗屆,用即遍一切處,同根,就像樹一樣,掌握住它的根,它的枝葉花果茂盛無量無邊。

那這種訊息……我剛才為什麼說到科學家?因為科學家他也不斷的在追逐,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的科學所用的言詞都會很像你們所學的,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人在修道也好、修佛也好、修基督也好,裡面會有一些言詞都很雷同,那個就是無形中我們阿賴耶識中檔案的存檔。那麼他們也用這種殘存的記憶,比如說他們沒辦法像我們接收訊息這麼直接了當又解讀精準的時候,他們何嘗不想嚮往?所以他們花盡畢生的能力去補足,補足「回歸」的這一條路,所以他們產生了「科學」這件事情。那麼這是西方的文化產生的一個路徑,而東方的哲人、有智慧的人為什麼他們不強調科學?因為他們有禪定啊,他們強調的是神通,他們有神通,那神通沒有污染,可是同時也可以知道。

所以比如說這次去法國,很多訊息我們是信手拈來,有跟去的同參他們就可以體會到好像百分之百沒有個案有閃失的,換言之,如果表面有閃失也是一種善巧方便,因為你話不能講太滿,講太滿會傷到人家或者是堵住他的悟門……諸多考量,可是在訊息的承接不會像……我是不曉得這些科技,他們那雲端到底時差是多少?你們不是有從事這一行的,你們有沒有去研究那個時差到底多少?手機也是這個理路,對不對?你們電腦開機要幾秒鐘?聽說最快的五秒,現在最先進的電腦,當然,可能日新月異過三個月又一代出來了。電視也是嘛,以前三原色,現在變成四原色,有進步,可是四原色最先進的電視出來了,好像過沒多久裸視3D的電視也要出來了,所以永遠跟不上。

可是,你想想看,再怎麼跟,它的訊息永遠不能同步,對不對?發射台的那個時差就……現在還有收到一般講的干擾波,收得又不夠精準、又有障礙。比如說我們以前做電台,我們在蓋錄音室時,裡面窗子就要晒銅網,地板底下也要晒銅網,牆壁全部都要晒銅網,「晒」的意思就是……你們比較聽得懂的話叫做「鋪」,「晒銅網」那是專有名詞,天花板也要晒銅網,為什麼?怕你在裡面錄音的時候,外面的干擾波來干擾你,所以很落後啊!換言之,如果晒了銅網,訊息就進不來了,對不對?(師父笑說)你們的通力會不會這樣?學通力學到……,會吶,真的是這樣,通靈的世界有很多都是你過了、離開你的地區就不通了、沒效果了。比如說有某某通靈的在台北應化,他過了濁水溪流域以南就沒效了、就不通了,因為他們發射台的功能只到那邊,我們所謂虛空法界這個無形的發射台。那我們剛好很有幸有最高極致的發射台,直達毘盧遮那如來〜宇宙萬有的本體,所以去到任何地方都沒有這個問題。

問題就來了,在座的有很多有在契入、在練習、在學習,然後就說:「老師,為什麼我沒有?」(師父笑說)為什麼你們沒有?那就是我們的精進功夫不夠,我們在學習成長的方向、心態都沒有去調到很精準的位子。我發現現在的學習者最大的障礙在哪裡?在學習的心態錯誤,那個心態就是我們以前常在講的三個關鍵〜方向、理論、方法,第一個方向錯誤,你學法的方向錯誤嘛!比如說你們為什麼學法?我們以前常比喻的去廟裡拜拜,當然,現在在台灣講「廟」,如果在法國我們講「教堂」。我們就一個體會,歐洲什麼沒有就是教堂多,我們不是常要去教堂,是經過的地方都有教堂,教堂裡面他們的主化者我們當然要去招呼一下,人家來邀請你、跟你打招呼,我們就要回應啊!

那麼台灣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家什麼?廟宇啊!所以這是各個文化不同的產物,這個就是多元,可是它不是一體嗎?你發現這些地方都是要幹嘛的?都是人心有所欠缺,要去那邊彌補一下的。那彌補就有諸多方向,有的是真的彌補得到,有的是彌補不到的,那個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方向錯誤」、「學習心態錯誤」。我們以前常說去廟裡都是求闔家平安、賺大錢,對不對?你看,大家都要求他們家自己闔家平安、賺大錢,那整個宇宙物質、能量不滅,有人賺……我們以賭博的世界去比喻好了,為什麼說十賭九輸?有人賺一定有人輸。那賭博的那一桌有沒有可能全部都賺?如果全部都賺就不用賭了,為什麼?就是本來的樣子嘛,本來沒有賭的狀況就是每個都賺嘛!因為每個都有他的部份,那一旦賭了,不是你的跑來我口袋就是我的跑去你口袋啊!對不對?那這是一種自私的心態。

那學法正確的方向……很少人去廟裡說要毅然以天下為己任。我們說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志在聖賢啊!所以,你們有沒有發覺你們學《弟子規》在學習的最後是什麼?「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它最後也是教你一件事情而已,做聖賢啊!那我們還真的體會、走過……我們說「事非經過不知難」,很多事情你用現量的世界而眾生不能去理解的時候怎麼辦?就用經驗法則,那如果用我們自己自身的經驗法則,還真的覺得這世間好像也沒比做聖賢更好的事情。我們若世間比較不理解,只好用行業來講,當你們吳老師在講說就算他再重新走一遭,他也找不到比他的行業更殊勝的,(師父笑說)我聽了說:「對啊!這個也是我的心聲。」 那何嘗不希望是諸位的心聲?對不對?

那要做聖賢是什麼?天下第一等人才啊!以前很多學佛的人心態我不敢講,因為太多學佛的人契入的角度第一步是錯誤的,你很難跟他講正確的,不是天下第一等人才根本沒有學佛的資格。所以你們就會發覺到為什麼從不同角度去講通通導歸?佛家講的是比較委婉,它講什麼?入佛門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出離六道輪迴,就放下執著,換言之,用另外一個名詞叫「阿羅漢」,阿羅漢才有學佛的資格。那你想想看,阿羅漢是不是世間第一等人才?他是六道輪迴的最頂層,他會超越過嘛,所以,不是那一個生命狀態根本沒有學佛的資格。

那阿羅漢才有資格學佛,表示還不是啊,對不對?所以我們有老參、比較瞭解的就知道那個「六道輪迴表」,(師父笑說)像讀書的時候作表,我們人底下三惡道,人道、天道,再插一個阿修羅併成六道。那上去四聖法界,四聖法界都還不是啊!所以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要從哪裡契入?要從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那一個level去要求自己,而連……我們說華嚴五十二個位次,「十信位」都只是前方便而已,十信位都不是所謂的佛。換言之,契入了才有資格真正去學佛,那變成四聖法界是一種前方便。那如果我們對自己不具足信心跟傲骨……傲骨不是驕傲,以及那一個衝勁,我們絕對不可能做得到。

一切法得成於忍,換言之,如果一個人有這一個志向,那些所謂的六度已經等而次之了吶,因為你全部都超越了。那為什麼要從六度萬行去告訴眾生?是因為眾生根本沒那個氣魄,所以你看六度萬行第一個擺什麼?布施啊!因為眾生最貪嘛,那就先讓他貪得到。你看布施,若叫你布施就是不要去貪,那我幹嘛布施?現在的人就是這樣。布施、持戒、忍辱,一切法得成於忍,它還是第三級的,才有成就的機會,一切法是包括世出世間法,所以包含世間法也是這個理路。剛剛說我們去廟裡面求闔家平安、賺大錢,我們如果沒到「忍辱」這一個階段,我們也不成。去廟裡還沒賺到錢就已經花掉錢了,(師父笑說)你們要買香、買金紙……什麼等等,你們就已經花錢了,花那個錢還不知道有沒有效。所以,忍辱是成就的基礎,一切法得成於忍啊!

士可殺不可辱,特指中國人來講才加上一個「辱」字,從西域傳到東土,他們那邊沒有加上這個字,因為他們比較沒有這種事,我們中國人……好是有榮譽感、不好是有深厚的面子問題。那天在說面子問題……(師父笑問小光師兄)不知道有沒有讓你磕傷?面子問題就是根深蒂固的障礙,那一旦有這個面子的牆,也不用晒銅網了,也不用用鉛……聽說鉛透不過,通通不用啊!因為你自己的面子已經把所有一切宇宙萬有的訊息擋在外面了。所以我們也不用說要過什麼區域,有些通靈的是什麼?離開他的地區他才通不到啊,這樣還很厲害,我們是在自己地區也通不到。

你們學到現在知道了嘛,正確的人應該是通達無礙的,所以我們若不通,我們是那種不正確的人,也就是說有毛病的人,醫院還檢查不出來,因為醫院檢查的儀器也有毛病嘛,就也檢查不出我們的毛病。(師父笑說)這就是我昨天聽我哥哥說他的一個同事,之前也和有些同參說過,為了說法故,我拿例子來告訴你們,畢竟「養生為始,證道為歸」,我們不去講人家的名字。我哥哥的同事之前好像各方面出了一些問題,聽說這個同事在他們公司裡算是很資深的基層幹部,以前和他同期那一代的通通已經高升了,調去各個不同單位當主管,只剩下他還在那邊當資深的基層老幹部,這是他過去的背景。

然後莫名其妙生病,找不到病因又送進醫院,醫院就跟他說要開刀裝心導管,那我哥哥來請教完之後回去叫他不要開,可是醫生建議他開,二話不說就開了。我哥哥是他同事,那同事的話……「我知道你弟弟是老師」……,因為他有一個親人……那次奇霖有跟到,好走的那一個;他有一個親人過世,本來也是末期了,後來我們去好走,所以他對我們還有一點信心,可是,交待他的……其實人啊怎麼有信心都還信心不過二種生命狀態,一種是醫生,只要掛著醫生,就比較有信心;另一種是神。所以有人說:「你們再怎麼厲害,你們也是人啊」,人家宮廟裡〝ㄌㄧㄥㄍㄧㄜ ㄚ〞(台語:俗稱為攆手轎)攆半天,再怎麼〝憨慢〞(台語,比喻沒本事)也是神(眾人笑),所以寧可信神也不願信人。明明祂們處理個事情要三、四十分鐘,我們三十秒就解決了,他說「你再怎麼厲害也是人啊!」

無可奈何,因為眾生聽騙不聽勸,當然,我不是說宮廟在騙人啦,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就是說他不瞭解這些,可是偏偏你看……,剛剛我們講到電腦,誰都希望一開機……現在開機最快5秒,如果現在有一台價格跟5秒的一樣,可是它開機只要0.5秒,你要買哪一台?(學員答:0.5秒那一台)對啊!可是解決人生問題卻不要,偏要選擇那台5秒的而不要0.5秒的,這是人的習氣相應不同。

我剛才說到一半,他就開刀了,醫生建議嘛,建議還不是必要哦,結果真的開了,裝了心導管,然後整天不舒服。這時候,我哥哥就跟我的姪女借……就是偉宏你們做的那個,那個是叫什麼名稱?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按了就有音聲播放出來的那個機器,(偉宏師兄答:MP3播放器)它方便進醫院嘛,醫院不方便拿CD player進加護病房。二天,二話不說出院了,很高興啊,他想說出院就不需要播放器了,可能是醫生的藥好,就把那台還給我姪女。結果回家又開始不舒服了,整個人都不舒服,又拿去聽,又好了,好了又覺得不需要又帶回去,又開始不舒服了。

你看,這樣來來去去,最後沒辦法就又要檢查,檢查半天,發現是胃潰瘍,從頭到尾是胃潰瘍的問題,他說:「怎麼辦?開刀了。」那醫生怎麼說?(師父笑說)這是真人實事,所以我名字都不能講,為了讓你們理解而已。醫生說:「反正遲早心臟都是會有問題的……」(眾人大笑),我聽到這邊就跟我哥哥說……好,不然我現在跟諸位講:「反正你們大家遲早都會死,那我們大家現在先安樂死好了」(眾人大笑),哪有這種概念啊?這就是現在的環境。所以為什麼叫人家要自求多福?就是這樣啊,你要靠誰?要靠你自己的福報!好,那這麼一來又說是胃潰瘍,然後又是治不好,到處檢查也檢查不出原因,現在還在那邊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狀況,整個身體、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惡劣到一個極度,可是,到現在還是不能怎麼樣。

我哥哥昨天來我就告訴他,他的問題很簡單,只要去推拿一下,把背部的經絡……從頭頂到腰際以上推好,他的病就好了。可是,偏偏是這樣,善根、因緣、福德不具足,你怎麼講都沒用,尚且人家家裡還是開醫院的,還處處問那些醫生,可是治了十幾年通通治不好。那真正對醫理有理解的就知道一件事情,你的病大概去治三次沒有起色就要換人了,當然前提之下是我們要配合,就是說醫生開藥我們有照做,前提之下是這樣,我們都不吃,治不好卻怪人家醫生,這樣是不對的,這不合理。我的意思是說前提之下是各方面條件具足,三次……大概不用了,為什麼?沒有對症下藥啊!做錯了、對治錯了,甚至不知道症狀在哪裡,都是這種狀態。

換言之,我們的行業也大概類似這樣,一踏進門,三句話沒有搭到那個重點(這個人的生命狀態),大概也不用協談了。對啊,所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就是三言兩語、一兩句就解決了,接下來通通是在解釋。那麼因為眾生的思維和他的習慣各個不一樣,所以你在解釋的過程也會不一樣,這個叫做「法非定法」。那從這個法的藥上來講,應對所有一切眾生生病的問題也都是這樣子。那麼前提之下還有一個「無信無緣不能行度」,就是說信願很重要,那麼在萬緣具足的時候,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問題,就剩這一回事而已。

所以我剛剛講的那個個案它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這一種個案在現在的社會是普遍性的個案,只是有的為你們所知、有的不為所知。那怎麼辦?我常講「自求多福」,自求多福要從哪裡求起?從教育嘛!那剛剛講到一個問題〜放下面子問題,你才有辦法求到你的福。那只要我們建構在面子問題,我們都有漏失,換言之就是有瑕疵,做一件善事以為有在做,可是,基於我的名聞利養做,那個善就不是圓滿的善。那麼就算不善,我們在修正我們自己接觸一個聖賢教育,我們都背起來了,對外冠冕堂皇,我們也有瑕疵啊!因為我們跟人家講,也許人家開悟了,可是我們還會墮三惡道。

你說這很難,不是度眾生的人有功德嗎?ㄟ〜我們不是真正去度眾生,是人家有福報,不是被我們度。比如說六祖惠能經過讀《金剛經》的年輕人,為什麼他能開悟?我相信那個讀《金剛經》的人搞不好到今天還沒開悟哩,它各有因緣啊!開悟了,他萬緣放下,把老母親安頓好就去黃梅參見五祖弘忍,參見是為什麼?要來學佛!「學佛」是含蓄謙虛的講法,其實他只是印證而已,印證他已經成佛了啊!所以,八個月未進禪堂參過禪,都在廚房裡面……他們那時候叫做「碓房」,在那邊燒菜煮飯給他們的師兄弟吃。對不對?煮了八個月,說我也會作偈,作的偈又招人所嫉,所以衣缽拿了趕快逃命;一逃逃了十五年。但是這十五年一方面在積福、一方面也在消業,隱藏了十五年才出來弘化,這時候才沒有那些干擾,要不然他如果拿到衣缽就開始去弘法利生,就會處處成障。

所以你看是不是忍?那我們現在忍不住啊!這一段又讓我想到以前我在台北唱片公司的時候,我認識一個……如果對你們來講叫「藝術家」,如果論實質的話,他的藝術家只學了還不到一年。他讀理科的,後來去新竹交大讀數位藝術,很新的一個科系,「很新的」表示什麼?不成熟嘛,科系一定是這樣,很新出來的就不成熟嘛!那麼學了好像一年,然後肄業,研究所肄業之後就開始在做一些觸動式的數位藝術,他們都設計Run,這個有點像你們玩過電腦,那個media player不是播音樂就有很多畫面在跑?只是差別在於說他們是你去按按鍵後,它就會又變、又亂跑另外一種,會變怎麼樣你也不知道。

他就非常怨天尤人,然後有一天就認識,因為也瞭解我們是做藝術的,然後有機緣就在台北的一個……以前國父紀念館對面誠品的樓上有一間畫廊,就去展。那麼他們的想法是說「真是的……」,意思是說大家都沒有眼光、都看不到他的藝術很好。他一直想要有一個個展,他說:「你看我學那麼久了,都還沒有個展,實在是這個社會有問題,不瞭解我這一塊寶」,我問他:「你學多久?」他說學了快一年,(師父笑說)哦〜好久、好久,我說:「我學習藝術二十年不間斷,才第一次個展而已」。

你看現在人速食文化,處處都要快,包括學法的人也要快,可是學法能不能快?真的可以,可是偏偏眾生又不要,那個就是我們之前講的捷徑,直接了當,直接了當就是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是沒有那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放下了還不算吶,因為你還有一個想放下。所以,空有不二的世界一般人很難去參究,就先從空境入,那空境相對一個「有」,就從「有」去捨嘛!

那天有人問我什麼是「三昧」?你們都有在看佛經,人家問,你們要怎麼說?「還用問?三昧就是正受、正定」,那什麼是「正定」?不知道啊,連「定」都不知道了還來一個「正定」?我看吃鎮定劑比較快(眾人笑)。我們說苦、樂、憂、喜、捨,苦、樂、憂、喜我們固然明白要放下,連那個捨受也要放下,捨受也捨了,微微還能夠去參一點,那個叫做「三昧」。那有的人透過念佛放下了,我們再用同副詞好了〜「捨」,捨下了苦、樂、憂、喜,那個捨就捨掉嘛!所以諸佛菩薩的捨是恆常的捨掉,那麼眾生的捨受是間接性的、剎那、偶爾有,哦〜好快樂、好自在,一下子又冒火了,那個捨又不見了。

所以,「捨」也是一種苦、也是一種障的原因是從這一個角度,要不然「捨」哪有什麼罪業?對不對?它通通建構在我們現代人比較容易明白的那二個字叫做「面子」,若要說名聞利養……對啊,一般人都會說與我無干,可是講到面子……好像就比較貼近一點。那面子是用面紙擦不掉的,所以一定要去捨、割捨掉,割捨掉就是不怕為人知。所以佛家才有一個「發露懺悔」,發露懺悔一即多、多即一,它不是單一解釋,它是看你用在哪裡。一個處處要隱藏自己所謂的劣根性和不周到的一個人,他的發露你就叫他去哪裡發露?就叫他去告訴別人,很粗淺的這樣子,為人所知、告訴人家,然後透過大家都知道,我無處可躲了,我只好懺悔,懺悔叫改過啊!我只好改過,因為我沒辦法隱藏了,這是一種。

那真正高竿的人發露是什麼?是自己發現,我第一個講的他自己有沒有發現?他有,可是他不願意改,他都知道他有什麼缺點,他就是不認,知道又不認嘛!不願意改也不願意覺得它是缺點,這種就要告訴別人,讓別人的眼光督促,只好為了那個愛面子去改愛面子,(師父笑說)這個聽得懂嗎?就類似布施一樣,俗說的布施是為了建構眾生的貪,所以以貪斷貪,妙不可言,一個人只要願意捐出去,管他背後是多貪的心,他已經不貪一點了,是透過這樣子訓練。那麼真正布施〜斷貪,完全沒有貪,所以布施非由施錢,跟錢這件事情無關的原因在這邊,它是放下你內在的慳貪。那麼面子問題又不是一個錢的問題能夠建構,所以它的廣度又更廣、深度又更深,要卸除又更不容易,所以要設下很多方法。

那麼有的人是不知道他自己有很多問題,這時候的發露是什麼?他去發現到自己的問題,那麼發現可以從外來迴光返照舉外明內,剛剛那一種是由內去告知於外,又從外有一個正向的自制力反受回來克制我不得不去改,所以都是好方法,只是因應不同人、不同眾生。那麼剛剛講「發露」……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時候,我們要提起觀照力,周邊所看到的境緣,每一個就是一個鏡子在提醒我們自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嘛,我從外面的山河大地……當然山河大地不要執著在那些草草、花花、木木這種,山河大地就是一切自然現象。一切產生的通通是自然現象,依性起用或依妄起用通通是一種自然現象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夠反聞聞自性?看到有人在吵架,我會發現我有沒有這個因子,發露啊!不是你要跑去跟那二個吵架的人說「我有跟人家吵架,希望你們二個知道」,這時候不是這樣,是他們二個在表演一齣「你有跟人家吵架的因子」你要改。

那我們常常看到別人,看到別人的這些隱藏,那看到了怎麼辦?看到了就是什麼?喂〜那個人在表演一個我常常有在隱藏、掩飾……我們所謂粉飾太平的心態,那麼那個人是我的貴人、我的鏡子,我要學習我不要這樣子,這個也就是一種發露懺悔啊!那麼如果一個人能夠提升到這邊,他的速度就快。意思就是說和前面去對應,不怨天、不尤人,他是往內在去發現嘛,那如果不是的話,我們處處都會怨天尤人嘛!深淺不一,名詞定義上不同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那邊去把它卸除,要不然我們就永遠做不正確、不能通的那個人,因為我們面子的牆障礙住宇宙無量的訊息,可能來到我這邊又彈回去啊,那這對發射台又不影響。

你們的收音機不是會有窸窸窣窣(雜訊)?就是那個面子擋住啊!所以,不要說去到別的地方,就連待在自己家裡最能放下的地方……就是說心會最輕鬆愉快的地方,是不是人的心就比較平靜,自己的地方比較容易這樣,對不對?那你看連在這種周邊條件最好的狀態,我們都沒辦法辦到,你就知道我們多根深蒂固的執著、分別、妄想。執著、分別、妄想是佛家的用詞,佛家接近世間法的用詞,佛家真正的用詞也不是這個,也不能說真正,它比較善巧方便的專有名詞啦,叫做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見思煩惱,那現代人這個聽不懂,剛才我們講的執著、分別、妄想又聽不懂,名聞利養也聽不懂,那只好說「面子」啊,對不對?(師父笑說)「面子」大家都知道吧(眾人笑)?會不會跟我說「我不知道什麼叫『面子』?」,所以要卸除,就瞭解了。

(師父問小光師兄)小光,那一天你這樣子,有沒有發現面子丟掉一點好像突然通了一下?(小光師兄笑著點頭)「唉喲〜神佛都在我旁邊照顧我,我都不知道,被我的面子擋在外面」對不對?現在磕掉了幾個而已,就幾個來幫助我練練功夫,「咦?我怎麼會打這種拳?」(師父笑說)還有太多你不知道。

小光師兄笑:還有太多我也要放掉。

師父:對啊,所以一層一層去放下啊!不容易啦!可是,我說小光……是不是大家要像小光一樣?(師父笑說)不用!為什麼?因為這沒得比較。有植物專家(在現場),對不對?你要讓每一種花開得漂亮,是不是要加每一種肥料?是不是加同樣的肥料?不一樣嘛!你不能把照顧蘭花的方式拿去照顧玫瑰花啊,它就乾死了;你不能照顧玫瑰花的方式拿去照顧……要不然我們說個極端對比好了,你不能拿照顧蓮花的方式去照顧蘭花啊,它的根就爛了。

所以,各有質性,這個就是各有背後的因緣、理路,沒有人一定要怎麼樣,畢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原理原則理解即可,各自的人生境界要各自去面對。有的人是直達、有的人是爬階梯,那天她們說濟公禪師來是說「你們搭電梯」,電梯也不錯啊,比爬樓梯還輕鬆、比較快到,問題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按啊,就是踏進去電梯而已,它又不會動(眾人笑),所以要按啊!(師父笑說)「按」是自己的事,你不能叫電梯關起來還……,對不對?

(師父笑對Sona師姐說)沒關係啦!妳……

Sona師姐:師父,我不知道今天恰不恰當?

師父:沒關係。

Sona師姐:我覺得不太舒服。

師父笑:不太舒服哦?要當壞人哦?這樣變成我們當壞人,每次我們都讓四禪師當壞人。

Sona師姐:四禪師來了。小妍師姐,麻煩妳。

小妍師姐笑:不是要罵我吧?(眾人笑)

Sona師姐與四禪師合而為一,站到 師父桌旁)

師父:沒關係啦,留一次時間讓人家現身說法一下。

(師父和四禪師交流、示意;四禪師禮敬 師父)

(師父對四禪師說)客氣啦!so ko mo lo ……可以啦!

師父:不會啦,天道在修和人道總是不太一樣嘛,其實也不能去做比較,只能說我們人的路線和我們的標準在哪裡?換言之,人道在修也不能和地獄、餓鬼、畜生去做比較嘛,對不對?(師父笑對Sona師姐說)要不然妳先……都好啦!

四禪師:是!

Sona師姐笑:都是自己人ㄏㄡ,那就直接講了。請師姐(小妍師姐)引導一下。

小妍師姐:引導?是……

Sona師姐:就是……禮節,四禪師下來時的一個禮節。

師父:有的方便就好了。因為人世間……若嚇到人家,人家就不敢……。

(小妍師姐示範對 師父行跪拜禮,眾學員一起)

師父:有時候……祂們的世界就是比較重禮,(師父笑說)我們這種算是比較隨便。

四禪師:起!

師父:請起,請起。

(四禪師再次向 師父禮敬致意)

(師父對四禪師說)好說。

師父笑(端起杯子):我們若沒喝,人家(四禪師)都不敢喝,所以要喝。

Sona師姐:濟公師父說祂最近詢問度很高,難得來了,大家趕快問問題,尤其那個好奇心非常重的,趕快。

師父笑:可以請教祂,祂說機會難得,請教、請教。 

小妍師姐:請問哪位師兄、師姐有問題?

師父笑:你們以前有的不是覺得好奇嗎?你們好奇,把人家請來了,不就應該要……(眾人笑)。

Sona師姐笑:不能問明牌哦!(眾人大笑)

(學員一片默然)

師父:詢問度……是誰在詢問?

小妍師姐:小克師兄,有沒有問題?

(小克師兄站起,致意;四禪師也回應)

小克師兄音聲唱頌

(小克師兄再次致意;師父回應)

師父:不會啦,總是呀、水要讓它流通,滯塞自設嘛,我們如果要再堵,它就永遠不通。就像我們的經脈臟腑一樣,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啊!有的人他比較會ㄍㄧㄥ,所以他有病痛他也能忍住,可是,忍而不顯於外不代表沒有病痛,所以……(師父問四禪師,四禪師回應)祂是在說……分享啦,祂們的世界是說給小克一個建議:可以去讓它卸除。自在嘛,總是在自在……「自在」當然前提之下有一種狀態叫做隨緣,一個不隨緣的人他就取得不到自在。

「養生為始,證道為歸」身心靈是三合一的,我們說天上有三寶〜日、月、星;人間有三寶〜精、氣、神;地上有三寶〜水、火、風,那這三寶的運作順暢,一個人就比較能夠輕安自在。我們若說身體三花聚頂……「三花聚頂」有的人沒聽過,這是比較屬道脈的說法,意思就是說精氣神飽滿。畢竟我們說氣飽不思飢、神飽不思眠、精飽不思淫,所以我們要從另一個反面來觀察,我們會不會常常恍神、想睡覺?這樣我們的神就不足啊!我們會不會常餓肚子?(師父笑說)就照三頓吃,點心也沒缺到,宵夜再補一下,還有早午餐……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眾人笑),要不然早餐之後再來就午餐了,怎麼中間還多一個「早午餐」?「下午茶」我是聽過。真的啦!吃到晚上了,時間到還是照餓,你看好奇怪,這就是什麼?氣不足、氣不飽,所以我們要常常練氣。再來一個比較屬於淫方面就是……我們說很多人包括現在社會有一個錯誤的概念,就是說精太滿了所以才會思淫,其實錯,你常常在思淫慾表示你精不滿,那精不滿怎麼辦?蓄精!

所以,閉目足以養神、閉口守氣、耳內聽……不要去聽一些外在的這些靡靡之音,安般守意,好好把我們這些精氣神調節好,守嘛!那麼運作不難,你怎麼把真元守住是一個關鍵,它非常不容易。運作為什麼不難?我們說常常有人在運動,運動了比較有精神,精神一下子就沒了;手機的這些訊息接通得很順暢,日新月異,可是,只要你那一顆電池不好,不是手機燒掉就是要用不能用,因為沒電。所以要怎麼把你們的精氣神蓄積、蓄好,那就是往內,而不要去往外追逐,當然,往內第一個關鍵是必須對自己坦誠。

你說詢問度……這可能今天你是……因緣啦,(師父笑說)你有經驗嘛,對不對?你去疏通了之後的舒暢感啊(小克師兄點頭),對不對?現象會一樣、本質會不一樣。所以,這個時代這一個區塊我們不能去忽視它,畢竟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一切法……一切世出世間法,只要你面對它,具足戒定慧三學,通通是佛法嘛!換言之,反過來,你們在看經、念佛、靜坐打禪、聽經聞法,只要你不具足戒定慧,通通是在搞世間法,那不是拿著佛法的招牌而已嗎?一般若是世間說法叫做「掛羊頭賣狗肉」。有了這個招牌,我們形於外是不是很冠冕堂皇,人家若知道的就會說我們是道貌岸然,(師父笑說)西裝筆挺就變成衣冠禽獸,對不對?連人的標準都沒有,那個就有愧對於我們自己對這個學聖賢教育的良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調節回來,身心靈三合一。

階段性這個時代有很多靈障,所以二十一世紀可以方便講是一個通靈的世紀,「通靈」是好聽,「易感體質的世紀」是中性的講法,那麼「靈障的世紀」是比較不好聽的講法,可是,通通是在形容同一件事情。換言之,它前面一個叫做「通」、後面一個叫做「障」、中間叫「易感」,「易感」如果用一個正確的方式去疏導它、去鍛鍊它,它就變「通」、通達無礙嘛!他有大好的機會。那如果易感的人他常處於在我們人世間錯誤的知見裡面,且隱藏住自己很多劣根性而不去正視它、解決它的時候,它容易成為「障」(障礙),所以這是靈的障礙。

那為什麼講「靈」?這和外靈無關,我們所有的人……(師父笑說)剛剛是不是講說那個醫生說「心臟反正遲早都會……,要裝……」,誰規定心臟遲早要不好的,對不對?是你不會修才遲早啊!那我們剛剛是不是比喻了?反正人遲早都會死嘛!其實這有語病,只是剛剛那個因緣跟你們這樣講,人可以不用死,因為靈性不滅。那為什麼不講「靈魂」?靈魂在六道輪迴不滅,超越六道輪迴,靈魂滅了轉化成靈性,所以靈性才是永恆的。

學道學到最後輸贏就一件事而已,你臨終的靈性往哪裡去?或者是我們這樣講,你靈性選擇哪裡?你的總能量叫靈性啊!好,那你說「淨宗」比較大宗,它在講什麼?念阿彌陀佛,對不對?往生極樂,就是你的靈性要去極樂世界,最後輸贏就這樣而已。它不管你生前怎麼樣,你最後有把握臨終一口氣斷掉的時候去,那就算你厲害啊!可是,那個靈性去極樂世界還不究竟圓滿,靈性成就了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啊!所以「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才告訴你們那個靈性很重要。

(師父客氣的對四禪師說)我剛才又講了那麼多。

師父笑:你們有期待的,祂就來點名了。所以我們對人生都沒有期待,都不敢期待。

(四禪師示意宏哲師兄站起)

(師父笑對四禪師說)祢等一下就讓Sona變成是壞人(眾人笑),對不對?si ki mi na yo so ko ma na yo so si na kin na(四禪師禮敬回應)

師父:我幫忙補充一段,那是過去、過去的一段故事,(師父問阿興師兄)阿興曾去過嘛,我在枋寮的時候,當然,這是在你去之前的時空因緣,所以有人認識。(師父笑說)曾經我們認識一對農夫,種什麼我就不講了,那不重要,那對農夫也很虔誠、常常來。你們很少聽到我講「虔誠」這二個字ㄏㄡ,為什麼你們知道嗎?因為我們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裡面沒有「虔誠」這個東西,只有你恭不恭敬……印光大師講的:「一分恭敬,一分得利;十分恭敬,十分得利」,哪有虔不虔誠的?那為什麼我現在用這個?因為他不把我們當教育,他要來求保佑,所以我只好隨順眾生講那二個字,很虔誠也很禮敬。

有一天,那時候……你們知道的Sona不是現在的Sona,你們有認識的就知道,那時候Sona跟天界有一個神眾叫「四禪師」有一段因緣,剛好遇到,那那時候也是正激烈在那裡盪漾(眾人笑),「盪漾」聽得懂吧?就像我們造紙,紙漿就要篩來篩去讓它均衡,均衡做出來的紙比較漂亮,所以聽好,那個盪漾是為了美好。那時候遇到,就有那個因緣和我們在枋寮的時候一起泡茶敘舊。這對很虔誠的農夫剛好來,看到Sona就很親切的打招呼。那時候是四禪師在泡茶給我們喝,不是Sona,我們也覺得很不好意思,讓一位天神泡茶給我們喝。那農夫就很高興:「你看,今天四禪師……有神泡茶給我們喝,我們好榮幸哦」,ㄏㄡ〜四禪師就發脾氣了吶,叩、叩、叩(敲桌子),「應該是你要泡給我喝,是來這裡……」(師父笑對四禪師說)〝歹勢〞(台語,抱歉之意),來這裡卻變成……委屈祢了(四禪師拱手禮敬回應),來這裡變成祂泡茶,祂是要泡給我喝的,他們順便喝嘛!

結果……人就是這樣,枋寮那邊有去過的人才比較能理解,席地而坐,那邊沒有像現在這樣子,地方又小,所以人如果坐得不舒服時是不是就會靠著(師父模仿學員慵懶、歪斜著身體的樣子,眾人大笑)?就變這樣子,只有我們再怎麼席地而坐也不能這樣,三、四個小時腳再怎麼酸也都是這樣(正襟危坐),很恭敬的和大家說話。他們就這樣斜靠著,祂(四禪師)就抓狂了,祂們比較重禮法嘛、知書達禮,我們沒喝茶,他端起來喝就被罵了,(師父對美雲師姐說)所以這妳先生也有一個經驗,只是沒那麼明顯,祂們現在比較慈悲了,不會這樣就馬上懲戒了。(四禪師很配合的叩、叩、叩敲著桌子示範當時情境)對啊,這樣(眾人笑)。結果後來人家四禪師走了,於是好像到了現在都還被……,你看,就害到Sona,人家都以為是Sona在糟蹋,有夠可憐的。所以,是這一回事,我要先說明一下,不然回去之後你們大家連署(師父笑說):「老師,下次初二、十六不要讓Sona來」(眾人大笑)。

所以,這只是一個……我們說從法的角度你們就好理解,是不是愈符合《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的,他的層級就愈高?如是而已啊!那麼六道輪迴怎麼來的?貪瞋癡下三惡道嘛,人道是十善中品了,十善中品一定是《弟子規》滿分、百分百,《弟子規》百分百才有能力十善下品而已吶,那十善還要努力到中品,終於取得做人的學分了。天道呢?到欲界天的第二層就好了,十善滿分,所以,忉利天主玉皇大帝……(師父問四禪師)祂和祢也很熟吧(四禪師禮敬回應)?有的人……像基督徒他們也不錯,他們去往生天國,那邊的天國大概是和忉利天同級,那去那邊在善法堂,也有講佛法、講十善業道,再去往生、再超越,所以路徑不同,殊途同歸都好。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佛法的含融度這麼高,因為它瞭解,它瞭解不同路徑最後殊途同歸,所以都好,各有不同的因緣。

拉下來,人是這樣,天道忉利天十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那你要再上去就要有定功、禪定的功夫,換言之,你這些「捨」如果都沒有的話,你是不可能的。那麼在欲界天的四層天裡面要有定功,可是這個定功還不是很高,所以叫「未到定」,它還有欲,這就叫「欲界天」,總共六層。那麼再上去就有禪定的功夫,四禪八定一級一級提升。那到了最後再超越進入了四聖法界,阿羅漢的級數又有九級,前面的還在天上人間來來去去,只是它保證不墮惡道,所以還不圓滿。

那就是為什麼叫我們……上一次說法的時候我們說那一個人(某學員)本來在讀《楞嚴經》、……什麼經,後來他現在選擇了《弟子規》,大躍進了,對不對?不是那時候Sona聽到嚇了一跳說什麼大妖精(眾人笑),說她不要大妖精、要大躍進,就大躍進了。所以,世間人會說什麼?我讀《楞嚴經》叫大躍進,可是,明理、知法的人他會說什麼?他讀《弟子規》深入了是大躍進,就是這一個理路而已,一步一步嘛!那我剛剛講這個叫做爬樓梯,爬樓梯很好,你瞭解爬樓梯……你在爬樓梯當中有這些因緣的訓練、牽制和督促的時候,你很有可能就坐電梯了,不過,自己要按啦!那要記住,不能只是坐進去而已。我們說「一步頓超如來地」我們先不去想,可是電梯是可以,那個叫做「躐等」,超越的意思。那總在遇緣不同嘛,因為如果你遇到一乘圓教,前提之下就是我說病人要照醫生說的按部就班去吃藥,前提之下是這樣,你遇到的緣不同,決定你成就的速度和果報不同,有那樣的角度。

(師父問四禪師)祢怎麼給人家點名了?

(四禪師對著宏哲師兄)自己說!

Sona師姐:自己說。

師父:這樣換來換去也是很辛苦(師父指的是四禪師借Sona師姐的身體表達意思,但Sona師姐是清醒的,這有別於一般的乩身無自我)。所以你看,(師父笑說)我們的雲端在傳是不是又更快?

宏哲師兄:今天本來要等師父講完法之後,有個問題要問,就是說我們五月二十九日從法國回來,那天也是【大地講堂】念佛共修,那念佛共修完之後有同修要我對這次去法國的分享,那麼我在表達上可能在哪裡出了問題,所以事後透過師姐告訴我,好像大家都誤會師父……。

(四禪師示意宏哲師兄向 師父禮敬):拜!

(師父對四禪師示意:so ko mi na i ki

師父:不會啦!所以孔門弟子首要德修,第二步是言語,後面才是那些才藝(術)……等等。那我們世間人不是,把它倒過來了,他把這些術流動靜當作第一,他不太講究言語,更不講究德修。所以為什麼把言語擺在前面我們要去參,參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去體會,古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換言之,把古人換成另外一個,諸聖賢一定有他的道理在。可是我們世間人學法都是用「我的知見」去測度,所以了不可得,我們還會誤解人家嘛!所以,一言足以興邦,一言亦足以禍邦,那是不是我們有心?不見得,對不對?那無心會不會造成這些效果?也會。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慎於行、慎於言?行在言先,你就比較不會錯。那麼那個言非常重要,言就要審視它。那你說是不是講話技巧好不好?不是這個,是我的心真不真心的問題。所以,在講的時候先回過頭去靜一下:「我這次講的心是不是真心的?」。

那真不真心我們有時候又常常有障,這我不是針對你講,我是講一個通則,(師父笑說)當然,如果你有(這個現象)就揀去用,大家誰有就自己揀去用。常常我們在講的……又常常表達一個概念,比如說一即一切,我們在講……像剛剛講小光的個案,是不是講他?「若有我說法,眾生死在法;若我無說法,眾生不知法」,那麼我講小光是不是講他?對他來講,他認為是是,可是對其他的人……「你看,老師在講小光,小光在那裡磕頭磕得〝唉北叫母〞(台語:形容很淒慘),好不容易才把面子磕掉一兩層而已,你看,小光還要加油。」ㄟ〜如果我有這個心態,那時候是在講我,不是講小光了吶,你們知道嗎?可是,如果小光把這一段去跟人家講,「喂,老師那天講我不是講我而已哦,是你們都要。」那這個時候的小光就真的大有問題,你們知道嗎?因為有一些狀態的問題,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一些立場的問題。

所以,很多人有比較倒楣啦,(師父笑說)就是說關係比較近一點的比較倒楣,我們要有責任啊!那天才聽到你們吳老師在開玩笑的說法,他說遇到幾個人……以前是很鬱悶說「你看,這就〝袂精光〞(台語:比喻不成器),不要當學生、只要當信徒」,他現在想一想,說信徒比較好,為什麼?我對他沒有責任啊!他來,當下個案處理完,對他就沒責任了,對學生是有責任的吶!所以,教育很累!可是,要不要做?要啊!為什麼?毅然以天下為己任,你沒有自己嘛!累,會不會累?四大和合,會啊!但你的靈性不累啊!可是這時候就是相對性的,那就是要大家一起儘速毀滅還是要細水長流的問題啊!

所以名不正則言不順,信徒是你只要誇讚我就好了,為什麼要唸我?對不對?那要怎麼說?他不接受嘛!所以我們之前常講自古只有兩個人能夠稍微講一下我們,老師和父母,現在呢?誰敢稍微?那刀子在後面。以前還蓋布袋,現在沒人在蓋布袋了(眾人笑),他不怕你知道,直接就殺了,多的是啊!你說教育怎麼追起?這就是這個時代末法時期的悲哀。

那天災永遠來自人禍,所以我們常常說面子問題,那當然你們發生的那一段……那是你們的因緣,後面就是我們自己要來承擔。所以為什麼常常在法上去告訴你們,法不瞭解之後才從生活的這些須知……我現在講到這一句,忽然想到小學時代,(師父笑說)這個名詞好像小學時聽過,「國民生活須知」你們現在有聽過嗎?現在小學都沒有了,對不對?你看,一代斷層過一代了。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回來瞭解「言語」這件事,慎於言,那麼慎於言不是叫我們都不講,而是講的時候要去評斷自己的心。所以我曾告訴過你就是和盤托出、真誠對待而已,和盤托出就是沒有去掩飾,那你就容易契入那個意,那個意思而不是文字本身,我們若顧慮在文字本身,我們就會選擇性講嘛,那選擇性一定……你選擇了一百樣,你一定會漏失一樣。所以,那種東西就要透過我們自己法上的長時薰修常常去迴光返照、去洗滌。

(師父客氣的笑問四禪師)這樣對吧?

四禪師:神尊慈悲。

(四禪師看著宏哲師兄搖頭嘆了一口氣)

師父笑:不會啦!很多事情改天再說,你請坐啦!

四禪師(對著宏哲師兄):放你一馬。

師父笑:不會啦!有很多事改天再說啦!

不會啦!現在比較溫和了(師父指的是四禪師)(眾人笑),雖然在天上算也有修,比較溫和了這樣。(四禪師禮敬回應)所以,(師父笑說)不要亂期待啊,不要亂好奇,知道嗎?(眾人笑)訊息都是通的,訊息都是通的啦!所以你家看得到電視,我家也看得到的那個意思,所以大家都……

(四禪師點名偉宏師兄站起):朝思暮想!(眾人笑)

師父:讓我們去瞭解訊息都是通的,我現在又得打岔了,要不然我怕真的……人性嘛,等一下回去Sona真的就慘了(眾人笑)。Sona知不知道你們這些?(偉宏師兄與宏哲師兄均搖頭)都不知道嘛!有沒有人跟她講?(學員搖頭)沒有嘛!(四禪師手指宏哲師兄:不要考試哦!)所以這時候不是Sona。(師父笑說)不要考試。你看,你們做得還不錯,你們遇到神會很恭敬,我剛剛講的不是就應驗了?(眾人大笑)我們這就是……唉〜唉〜,對不對?(師父笑說)對啊!要不然看你們大家剛才都腰挺好直哦(眾人笑)!不過,你們也甚為令人感動的,你們知道嗎?因為據統計現在大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通常大學的課都一節兩小時,像我們的課有的就一節四小時,那只有十五分鐘耐心,你要老師怎麼辦?老師當然都找一些黃色笑話,講笑話、講東講西的,正式上課十五分鐘而已啊!所以很佩服你們的原因就是這樣,因為每次我們都有一點超時,你們都還坐得好好的,還蠻有耐心的,(師父笑說)算是很給面子了。

(四禪師對著偉宏師兄說):沒那麼嚴重(眾人大笑),你要放輕鬆一點,手要抬高一點,拜(四禪師示意偉宏師兄向 師父禮敬)!

師父:沒關係啦!請坐。

四禪師問偉宏師兄:有問題嗎?(偉宏師兄默然)

師父:你不是很好奇這個嗎?(眾人大笑)

偉宏師兄笑:忽然不知道要問什麼。(眾人大笑)

師父笑:好奇的……看到了卻不知要怎麼辦,這正常、正常。

偉宏師兄:我家的……

四禪師(抬高聲調):嗯〜要先稱名號。

師父:某某某,請教一下,這樣。

偉宏師兄:禪師,請教一下……

四禪師(再次抬高聲調):嗯〜〜(學員趕緊打pass,應稱「四禪師」)

偉宏師兄:四禪師,不好意思,請教一下,因為我們家有……我太太她家也是有神壇,有請來一個四禪師的扇子,現在還放在……

四禪師:都沒有對待啊!

師父笑:都沒去給人家好好照顧供養啊,你看,我這把扇子我也每天都會照顧它(眾人大笑)。就不說那(扇子)是祂們的法寶,我這把不算,我是愛惜物命,祂們那個稱法寶,我這個沒什麼法力。

同樣那個意思,《弟子規》有說見到沒有人的地方要如同有人嘛,你們有背《弟子規》的,那原文怎麼說?(學員回答:入虛室,如有人)那「事死者,如事生」……等等,當然我不是說那扇子是死者,是說當我們對待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有……,不過,這要告訴你也很難說,因為不是你啊,是她娘家,那她們有沒有周到盡到那個禮嘛?包括紅龕桌上(師父指供奉的神明),好像都比較存在一種若存若亡的狀態裡面的對待,你說有啊、有在拜啊,對啊,有拜,怎麼會沒有?也有〝照起工〞(台語:比喻按部就班)在奉敬,怎麼會沒有?心境上也許差很多,這個可能要去補足。

四禪師:放輕鬆,繼續講。

偉宏師兄:那把扇子現在還在我家,那請問一下四禪師,那把扇子是要供養還是……

四禪師:剛才就教過了,你還這樣又再問?

師父:你扇子是要放在你那邊嗎?

偉宏師兄:因為現在扇子在我這邊。

師父:對啊,是誰的啊?

偉宏師兄:XX她們家的。

師父:如果是她們的就物歸原主啊!除非人家把它遺棄了,你就……,有很多都這樣。

四禪師(搖頭):唉〜〜

(師父笑對四禪師說):這就有刺到祢的心?〝歹勢、歹勢〞(台語,抱歉之意)。(眾人笑)

真心實說啊,哪有辦法?今天的因緣就這樣,所以應念即至、隨緣而說而已啦!佛法非定法嘛!(師父對偉宏師兄說)你先去搞清楚,看對方的意思怎麼樣,順著對方意思,如果像我剛才說的,真的最後被遺棄,你就把它〝奉待〞(台語:恭敬對待之意)一下,這樣就好了。 

偉宏師兄:好。

四禪師:當作寶貝哦! 

偉宏師兄:是。(眾人笑) 

師父:寶貝……可能以後用得上。

四禪師:放輕鬆一點,做人沒有那麼難,輕鬆一點就是了。他也在搭電梯呀!好,沒你的事了,坐。

師父笑:祂怕你聽得〝霧煞煞〞(台語:比喻模糊不清),所以祂先講。(眾人笑)電梯呀,你們在坐電梯,不要人家要升上去,你們……我不知道你們現在小孩有沒有那麼皮?以前小孩去搭電梯時每一層都按(眾人笑),所以,人家已經到了,你還在那裡浮來浮去。(師父笑說)我不是說你啦,我是說如果我們是要搭電梯的,我們就要精進一點,按那個目標直達就好了。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嘛!你要搭到幾時啊?那天我們不是要上去,結果又下到地下室?「咦?怎麼來這裡?」。那天我們要出國時,阿雲和小妍載我們去,機場不是有電梯嗎?有一個打掃的阿桑很慈悲,看我們這麼多人就先讓我們進去,他等下一班。結果我們上去了,換他要進來,「咦?你們怎麼還在這裡?」門一打開還是我們啊(眾人笑)!亂搭,對不對?

四禪師(對麗雲師姐說):妳太緊張了。

麗雲師姐笑:對啊!(眾人笑)

師父:所以要明確,學法一定是這樣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有絲毫的模糊空間,因為不是在算命。

四禪師:有要問事業的嗎?

(四禪師指著坐在另一方向的學員,韻如師姐以為四禪師是指她)

四禪師:不是。

(如芬師姐一旁提醒是阿源師兄)

四禪師:嗯!

(四禪師禮敬請示 師父)可以問事業吧?

師父回應:問祢啊!(四禪師靦腆的笑著,眾人大笑)我是補充的,協輔。

阿源師兄:四禪師,最近發覺自己比較懶散,然後就是……

四禪師:有沒有要問事業啦?

阿源師兄:有啊!就是方向要怎麼去挪移?

四禪師:每天起來要注意心念要淨,你不淨,事情就〝舞〞(台語:處理之意)不好。一條一條來,別貪多,你做不完、做不好,一件小事情把它處理好,你的事業就有起色。裡裡外外要打掃乾淨,不能馬虎,這樣你能夠瞭解嗎? 

阿源師兄:瞭解。

(四禪師示意阿源師兄向 師父禮敬)好,拜!

師父笑:我們都要揀這個,人家做工,我們在這裡接受人家拜,有夠那個的……(眾人笑)。

四禪師:別笑!

師父:不會啦!習慣就好。祂說祂們天界……那天不知道是誰告訴我的,說祂說我們什麼?說我們是最幽默的。不會啦!有時候在一種比較輕鬆愉快的心境下去學習成長,效率會比較好。可是呢,「方便」畢竟是不離方正之理、便於行事,但眾生常常在這種的分寸上拿捏不好,所以常常會把方便變成隨便,那這樣就比較可惜。那我們的角度就比較恆順眾生,所以,啊〜眾生自己好就好了,有緣則應、無緣則止嘛!緣來勿拒、緣去勿留,那是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態,畢竟佛菩薩亦本無一意,我們也秉持……我們說大家在學佛、成長,我們亦沒有一意可說,或者是可規定的嘛!那就是什麼?「執著」是人根深蒂固控制欲強所產生的一種障礙,傲慢、嫉妒、貪愛產生這些無量無邊的痛苦,所以我們學道的人一定要去瞭解那個根,然後去運作。

換言之,精進嘛,祂講的我濃縮二個字……我比較懶啦,所以我講話比較簡單,二個字而已〜精進,我要告訴他(阿源)的就是「精進」,祢說的也沒錯。(師父問學員)你們能夠連結嗎?你看,我又要作解釋了,「一件一件來」是不是一?一件一件那個「來」叫做「進」,可是你要安住在那一件事上叫做「精」,所以,專一為「精」、不間斷為「進」,對不對?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嘛!我們頭腦若是想東想西,我們就散,那叫做「雜」,雜而不精亦為不純,「不精、不純」何事可成?所以我們不能把我們的能量(我總而言之稱能量,你們所謂的精力、時間、精神都好,濃縮一個能量)耗散在太多無謂的地方上,所以要把那個能量縮集在一。

放大鏡把光濃縮一點,它可以燃紙嘛!那麼你一旦有那個火燃起來,整張都有辦法燃,可是,如果太過於急躁、太過於心散和懶散的時候……沒有那個放大鏡,光是不是散的?一張紙是不是全部的光都照到了,可是哪一個部份會燒起來?通通燒不起來,沒有作用力嘛!所以你要把這本來曬到全部紙面的光濃縮在一點就好了,它燒起來,整張紙都燒得起來,那個叫自然律啊!那就是你只要有扎根,你本來就會生枝生葉,你不用去顧慮它嘛,我們現在世間人就是要顧慮枝葉花果,所以忘記顧慮那個點:「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那平日的修煉……就是說我們做的那些佛事、那些功課……,「佛事」要再解說一下,能夠幫助你覺悟之事叫做「佛事」,不是在那裡〝叩叩鏘〞(台語,比喻操作法器的聲音)、做法事、超度亡者這類的事情而已,所以我們現在的人都不去做覺悟之事,都去做依賴之事,依賴著我去做〝叩叩鏘〞、超度法會,我們家出了什麼事去迴向一下,迴向回來我的事業、我的身體會比較好,這是不是通通是依賴?對不對?那這一個路徑能治標不能治本,換言之,得來不易、失去容易,你要做多少才……,但一下子就沒了,治標不治本啊!那覺悟之事是得來不易,說真的啦,可是也不會失去,因為佛不再退,就證到阿羅漢就不退了。

須陀洹天上人間所謂的往返七次,祂也不墮惡道,相對惡道來講,祂也不退嘛!那當然真正不退是要到哪裡?八地菩薩不動地,不退啊,法身大士啊!那就我們剛才說的那樣,那是一種對諸位的期許,往那邊去提升。好啊,那大可以遇到這些諸多,小可以遇到我們個人的這些事業的創造,那成之也在即嘛,所以我們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提起精進。畢竟菩薩最大的善根亦是精進,我們在學佛菩薩,我們就學祂最大的善根〜精進嘛,拆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祂(四禪師)細說,祂說得比較多,所以祂們說得比較清楚啊!我們這說得太模糊,人家回去「老師在說什麼?我哪聽得懂。」對不對?(師父笑說)有啊,真的,你們不知道嗎?很多人來協談都會這樣,尤其在電話裡協談的那一種。

四禪師:要記住,就會賺錢。好,坐!

(四禪師點名奇霖師兄站起)來,你起來。

師父:聽說若有賺到錢就什麼都好說(眾人笑),現在人的價值觀啦,當然我不是叫你們執著貪財,是很多事情……家庭的關係是一個根,我們先不說和外面朋友的交流,還是成就無上道啊!長輩呀,常常晚輩對長輩很嘔、長輩對晚輩很〝魯〞(台語:比喻傷腦筋),很魯啊!那從哪裡來?你晚輩若有錢,長輩很多就都封口了,那你說這是不是對?不見得是對,可是它是一個善巧方便的過程。那「無財難養命,無米難修行」,所以有這一個路徑也讓我們去……至少至少我們的財如果比較不慮匱乏,我們就比較不是社會的負擔。所以剛才不是說到希臘?最後是什麼?整個國家都垮,就是這樣。但千萬不要去貪財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理如法的求,財從哪裡來?財布施,解決!誰也不用去貪,可是誰都可以得到。

(師父客氣的對著四禪師說)〝歹勢、歹勢〞(台語:抱歉之意)(師父意指佔用了四禪師交流的時間,四禪師禮敬回應)

四禪師(對著奇霖師兄):你有功,做得好,繼續,別停!大家要看,好榜樣。

師父笑:算是要把人家拖下水,我們Sona會讓人家罵,一個太孤單,再拉一個出來。(眾人笑)

四禪師笑:沒有啦!

師父笑:祂賞罰分明。

四禪師:做得不錯,大家要看、要看,看清楚人家怎麼做,知道嗎?會的人做得要死,不會的人就〝ㄏㄨㄟ〞(台語:比喻胡鬧)得要死。

師父笑:祂不知道嘛,沒人告訴祂嘛!Sona也不知道啊,所以祂們會知道……我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剛剛講的「雲端」,祂們站在雲端,所以訊息會來呀!那我們是雲端上的雲端。 

四禪師:也是要慢慢來,別著急,都搭電梯了,別著急,〝吃緊會弄破碗〞(台語:形容欲速則不達),你的碗要大一點,不要只一點點,聽得懂嗎?聽得懂嗎?

奇霖師兄:哦?要麻煩……

四禪師:還是要唱歌?

師父笑:都好啊!

奇霖師兄:我唱嗎?

四禪師:沒啦!你唱什麼?(眾人笑)就是你的心要放寬一點,放寬一點有幫助啦!記你一條大功!大家要學,要賺錢就是要這樣,現在賺不完吧?有沒有?接得完嗎?

奇霖師兄笑:現在還沒有開始接。

四禪師:接了呀,不是很多嗎?

師父:現在要有錄音室了。

四禪師:慢慢做,心量要寬一點,做事情要慢、要順,不要逆風而行,這樣就可以了。(四禪師示意奇霖師兄向 師父禮敬)好,拜!坐!

四禪師(手指瑞珠師姐):妳頭昏昏的,要調節好,不要迷迷糊糊,聽得懂嗎?

瑞珠師姐:有。

四禪師:神尊慈悲,妳身體不好不用拜。

師父笑:這樣以後不敢好奇了ㄏㄡ。 

四禪師:這樣我以後就不能再來了哦?不受歡迎哦?(眾人笑)

(紋宏師兄站起發問)

(四禪師示意紋宏師兄向 師父禮敬):拜!

師父:請說。

紋宏師兄:四禪師,我跟你請教一個問題。我媽媽這幾年身體狀況好像都不是很好,那我可以做什麼幫我媽媽的忙嗎? 

四禪師:可以!每天要多問候,「久病無孝子」這句話你要記牢。講話不要太直,要隨順一點,老人的思維沒有那麼齊全,不過,很單純。讓她在每天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喝溫的水250c.c,喝溫水喔,不要太熱。飯要軟,太硬了會礙她的胃,不好。她的床頭上方太冷,要放……(四禪師轉身請示 師父)

師父:原則原理就是不要受到寒氣、風寒。

四禪師:有一半頭痛是太冷了。不要睡太久,要懂得讓她聽念佛的……要不就是神尊的音聲,半年會好轉。你的功夫要練,可以迴向給她,這樣瞭解嗎? 

(紋宏師兄點頭)

(四禪師示意紋宏師兄向 師父禮敬)好,拜!

師父:所以它沒有離開一個原則〜《弟子規》,對不對?所以你知道《弟子規》很重要。我們學佛的人很多都忽視,連《十善業道》都忽視掉了,更何況《弟子規》!可以被理解啦,可是不正確。所以,現在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對你們來講是補習,補以前之不足的學分,那麼在補習的時候,我們覺得很高深的這些佛理能不能放下?要把它放下啊,回過頭來把那些按部就班搞定就好了。

套一句胡小林講的,所謂有一個生病的父母,表示兒子沒福嘛,那怎麼辦?修福!那修福的標準在哪裡?最低層善道的福的標準在《弟子規》,低層的沒有,高層的通通不用講。對不對?你們在賺錢你們就知道啊,你賺不到二塊錢,卻告訴我賺得到二十元?不可能的事呀!所以,往那邊去落實啊,那你就會體會到……比如剛剛祂說的那些事項,你用什麼心態切入,那換言之,如果你的理入了,你事項就不只那些了,對不對?因為你會更周到嘛!

為什麼祂們會往那邊去引導?因為有一個事相我們眾生比較容易契入,我們如果沒有事相,我們不容易有一個焦距。比如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所有這些經書上的理路好不好?通通好啊,可是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契入,因為沒有事可以做。「布施」是理路,我們沒有說一個「拿錢去捐」(這叫事)我們不知道怎麼做;布施是理,我們如果沒有把我們的物質往外推的話……「物質往外推」是不是就是事?沒有這些事,我們不能去體會那個理,通通沒辦法。

所以,《十善業道》比較偏重在理上說,換言之,所有的佛經有理的、有事的,通通有,甚至信解行證教理行果,通通有,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從最粗淺的事相去契入的話,我們理的深度一定會不足。那麼理的深度不足的時候,我們再去接觸,我們一定用著我們的執著、分別見去理解它,那最後通通叫世間法,是錯誤的。只要我們學佛學到了這些,我們人生一定不能改變,通通不行,因為我們最後變成知見,知見幫助你什麼?走到哪裡、任何時空都比較會跟人家爭辯,世智辯聰,那「世智辯聰」是佛法裡面八難之一,你看多可怕!三惡道(三途)很痛苦;長壽天……不要去那裡,長壽天不能遇到佛法;北俱盧洲、聾盲瘖啞,再一個叫世智辯聰。那你說我們又不喜歡跟人家辯,問題是我們很喜歡跟人家說那些道理,世智辯聰啊!

世智辯聰和辯才無礙不一樣,辯才無礙是智慧起用、自然回答而已,世智辯聰就是我的知見,所以,世智辯聰和辯才無礙最大的衝突差別在哪理?一個離心意識、一個不離心意識。心、意、識……阿賴耶識、第七末那、第六意識分別,沒有離開這三個,沒有離開這三個,在學佛通通不能成就,而且我們的人生不會因為學佛而有好處,我們自己都不會有,更何況我們周遭所有的人?我們就說一個家,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兒女,平輩有妻小、兄弟姐妹,通通利益不到啊,因為我自己都利益不到了。

所以,學佛的觀念一定要徹底去省思一下,和我們現在很多山頭啦、乃至於這些佛學院體系……,若說到佛學院,我最近又聽到什麼?我們台北有一個同參,她們在公務單位,參加了公司裡的學佛社,(師父問小妍師姐)這次是不是又來了一個出家眾講法?結果怎麼樣?那是她告訴妳的嗎?(小妍師姐點頭)要不然妳跟大家分享那一段,約略就可以了。

小妍師姐:跟大家報告一下,台北有一個師姐她是在XX局工作,她們有一個佛學社,會固定請一個法師去演講。她之前一陣子非常心煩意亂,就想說不想打擾 師父,剛好在那邊她就問那個出家師父:「請問一下這位師父,如何初發心不退、成佛有餘?」然後那位師父就說:「這位學員問的問題非常好、非常之好,這個問題就是要這樣,妳要回去思考,一直思考,就是一直思考下去。」那位師姐就……「思考?哦,好,思考……」她回去就真的思考,思考之後,結果她愈心煩意亂,就不曉得到底為什麼要學佛?整個就混亂。這是她的心得。

師父:現在佛學院教出這些佛學專家,沒有一個問題可以解決,沒有一個問題可以回答,佛經翻遍了沒有叫人家思考的,思是分別,換言之,這法師是不是叫你要怎麼能夠初發心不退、成佛有餘,你回去一直分別,你這不是害死人嗎?所以,學佛要論實質不論形式,這是關係到我們切身關係。所以為什麼我們從來不否定學者,可是不能停留在學者,你一定要去超越做個覺者,覺者萬緣放下,放下、看透嘛,看透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透,這樣而已。

那我們一個腦子要裝那麼多東西幹什麼?所以拿掉演講稿通通不行啊,人家問問題不就是沒有演講稿嗎?問的尚且還不是生活上的問題,還是佛學專業術語上的問題,那麼我是佛學專家,我也回答不出來?這個個案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去年,去年是連問的機會都不能有,問了,「這問題很好,下次再說,散會。」(師父笑說)哪像你們那麼好,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在講,對不對?「這問題很好,下次再說」下次會不會請我來呀?它不是常態性的,(師父笑說)誰知道你下次在哪裡呀,下次再說?下次就無量劫了吶!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活在當下?今日事今日畢吶!我們很多事情就是在睡覺以前全部都……,很多人不能理解說我為什麼有時候很晚睡覺,包括瑞珠不是有一次在部落格看到……(師父問瑞珠師姐)妳不是問曉蓮說……類似說「師父是不是夜貓子啊?」,叫我們早一點睡,自己還當夜貓子?對不對?我們部落格還有更新日期是三更半夜二點。沒辦法呀,我有很多事情……除了應化以外,那些事務性的只能你們在睡覺時我才能做。就是說我們一天是被塞滿的,完全沒有這些時間啊,所以你們睡覺的時候,換我們開始工作;你們要起床的時候,我們快要睡覺了;當你們正起床的時候,我們也起床了。所以絲毫不空過,今日事今日畢啊!

所以為什麼最近我常講說很多雜事,希望各自成就起來搞定就好了,對不對?讓我們留一點精力去……我們說可以處理更多事情這樣。那這個叫做什麼?社會你要把它變美好,就要一傳十、十傳百,不能全部像蝗蟲一樣,你如果一根草的時候,看要如何是好?分都分不夠了。很多事情要看狀況,瑣事自己處理掉,有一些法上的、成就的、成長的或者是真的沒辦法處理的問題,好,去討論。所以,要有一個拿捏,不是說落在二邊,因噎廢食:「怕師父怎樣,我們都不要去找他了」,如果都不要來找我,我就〝挫咧等〞(台語:形容害怕的等待)了,為什麼?因為不要來找我就是問題會延伸到不可收拾,最後還是回到我這邊嘛(眾人笑)!(師父笑說)我的意思就是說正事還是小事的時候就把它處理掉,那就沒事,大家都好。

(師父對著小光師兄)好比說你那天如果沒有這樣,我就又〝挫咧等〞了,因為你問題會愈積愈大,愈大是不是我們要處理的時候愈累,對不對?而且時間要拖更久。那也順便讓你們去理解一個醫學常識,這個醫學常識有可能很多醫學專家都不懂,一個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是這些比較重大的疾病,它產生讓我們看到的時候都是最外層了,那麼現在的人有一個劣根性就是速食文化,它強調一顆萬靈丹吃下去就解決。事實上,一個病的成因……比如說它開始蘊釀,也許我們生活作息各方面跟染上病毒的那個接能開始發酵,發酵到這個現象產生了讓我們看到,這一段要算進去,這一段產生多久,你在就醫的時候,通常醫療的時間和產生疾病的時間都成正比。我們若有這個常識,我們面對病在醫的狀態,我們心就會比較穩,我們不能在那裡急著:「怎麼都不會好?怎麼都不會好?」,對不對?所以我們就會有這個常識說按部就班,只要有改善就對,慢慢來,一個一個改善。

所以,包括我們常在幫人家處理事情是怎樣?處理好了,他認為好了,我們說現在才開始要處理。以數學來講,零分在這裡,你本來負120分,現在處理好,你們認知是零分啊,回到零分而已吶,你的身體哪有好啊?沒有好嘛,你還要在零分的基礎趕快努力上來60分才叫好,負120剁掉就叫好了?你看看。大家這樣的心態又變成怎樣?就又開始去〝匪類〞(台語,比喻做壞事)了嘛,回去就「啊〜不用再繼續成長了」,又回到他原來錯誤的生活作息、錯誤的飲食習慣,又開始累積,累積就又開始負分了嘛!

零分要變負分容易,負10分又沒什麼感覺,還撐得過,像我剛才說ㄍㄧㄥ……這時候我講肉體哦,靈性也是這樣,剛才我講小光那是在靈性方面。ㄍㄧㄥ、ㄍㄧㄥ、ㄍㄧㄥ到又負120了,上次ㄍㄧㄥ得過,現在再ㄍㄧㄥ一下吧,那就再ㄍㄧㄥ,你看,負200分,愈來愈大條。然後來,我們又要處理,所以永遠都在這一截(負分至零分),沒完沒了。這不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叫做虛耗,那學佛的人是當今天下第一等積極的人才,不能去做這種事。我的意思不是不能去做關懷眾生的事,他本來就關懷,可是不能在那邊盲修瞎練,不能在那邊盲目的引導對立,而是要對症下藥,要把理路弄清楚,雙方要配合,所以有這些理路,我們大家要去理解。

換言之,學佛就是什麼?最後就是靠自己,佛本無眾生可度,唯眾生自性自度嘛!那麼「眾生無量無邊誓願度」哪個眾生?自性眾生,無量無邊嘛!所以回歸把自己的清淨把握住,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不是說我們不要去擾亂別人的心叫道人心,你自己亂了啊,所以我們寧可這個世界發生極度的災難在那邊紛紛擾擾了,我們也不能因這些人禍天災動搖我們自己的清淨度。天崩地裂與我何干?這些是非人我與我何干?我的清淨心依然如是啊!「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何人是道人?自己是道人嘛!哪一顆心?自己的心啊!這是學道的人不能忘記的。

所以,一個有武功的人最怕被廢了武功,你們可別每天在自廢武功,你們在擾亂你們的……對不對?又沒什麼事就冒上火,誰冒火?你自己啊!誰的道心不見了?你自己的道心,那不就是你自己的功夫廢了嗎?所以,光是這樣我們怎麼去利濟群生?不可能啊!所以,要利濟群生不是一個空談,我們要務實,回歸一步一腳印,它的因很重要,就是那個「清淨」。

所以,八萬四千法,法法皆是寂靜之法,殊途同歸,因應眾生八萬四千塵勞而設下的八萬四千帖良方,無量無邊的良方,去隨方解敷、應病予藥而已,它終歸要讓我們病除嘛!所以,八萬四千法是藥,藥到病除,病除藥亡,就不需要再有藥了嘛!那不需要再有藥,自己是最高段的醫生,遇到任何疑難雜症,你自己還能夠和藥就好了,對不對?不用把藥、藥方帶在身上。你今天的藥方明天用不上了,因為你的體質變了,你得重新和藥,不是像現在醫學院的出來……「你咳嗽嗎?」「對。」「有嚴重嗎?它分三等:嚴重、比較不嚴重、一點點而已。」「比較嚴重。」「你有痰嗎?有黃的、白的;多還少?」好,打進電腦,一下子藥單出來了,我要你醫生幹什麼?我家就用一個醫療軟體就好了啊,我自己生什麼病打進去,藥單出來,我去買藥不就好了嗎?對不對?所以不是那麼簡單吶!

很多病是很簡單可以治好,卻被治到有夠〝魯〞(台語:比喻傷腦筋)的,所以拿捏住嘛,當什麼你都不知道的時候就總歸回來,慈悲是解藥、清淨是抗體嘛!慈悲是自己的解藥、清淨是自己的抗體,慈悲、清淨亦是對於週遭人的解藥、抗體,所以你們有沒有慈悲和清淨呀?我們就延續那個病理。所以,學《弟子規》……聽好,不只是背一背,現在我們講「學」,基本上都要提升到「修」這一個層面,做到《弟子規》的人基本上就有清淨的心、比較定的心了,那麼他也懂得「慈悲」這件事情。所以,基本上做到《弟子規》的人,他的作用就不太可思議了。我們去落實它,周邊的人會因我的能量場……像現在科學講的法的術語人家比較聽得懂,我們的能量場就可以照顧到周邊的人,那個就叫慈悲、清淨。

所以包括我們的拍打搓揉按、很多音韻療法不是只是浮面那些經絡的問題而已,你沒看若是經絡的問題,你沒摸到他怎麼就好了?對不對?那很多人就覺得:「這是什麼?怪力亂神」,是超科學,他不瞭解,現在的科學跟不上。所以,如果用一個比較調侃的話是現在的科學愈昌進,你們愈有飯吃,因為它(科學)能證明你們所學的理路正確,所以愈有飯吃。它解釋不出來的理路你還能解釋啊,你甚且能解釋,你還能做到。比如我們隨便說個「雲端」就好了,那科不科技?有啊!對不對?我們這種雲端有哪一個科學家做得到?所以,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那對自己的信心即是對佛法的信心深入而已嘛!

所以深入經藏、深入經臟,書……經書的經藏,對內……經脈臟腑的經臟,一如啊!所以,它是小天、大天的吻合,大自然為一大天、人體為一小天,它其實都是吻合的。那你說這個很難理解,那麼你們學佛是不是有一句話:「芥子納須彌」?假設你的身體相對虛空法界是個芥子,你當然納須彌嘛!你當然含納整個宇宙的訊息在你身上。所以人的肉體這一件衣服就是天衣,所以它無縫啊!除了被開刀過的那一種、還縫不好的那一種會有縫,(師父笑說)要不然你們誰有縫?(眾人笑)沒有啊!所以,「天衣無縫」最完美的一個接收器就是你的身體,所以你們身體運作要去良好,身心靈要去顧全,安般守意,外在的是是非非不甚重要,放下!迴光返照看我們自己有沒有如法、不如法,如實、如理。

說至此,怕今天人家有……

四禪師:有趕時間的嗎?

師父:人家有台中、新竹、台北來的,怕人家得披星戴月,只是說今天沒有沐雨櫛風而已。現在幾分了?

瑞騏師兄:十點四十五。

師父:十點四十五哦?你們那個(搭車)來得及嗎?要趕快收了嘛,看大家還有什麼疑惑沒有?(師父笑說)機會難得、機會難得,四禪師在這裡,機會難得!(四禪師禮敬回應 師父)

建勳師兄:四禪師,我爸爸最近……應該說這一、二年來就喉嚨不好,那他去長庚檢查二次。上禮拜我看他買個稻草人在那邊化,那我希望……不知道說要怎麼化解我爸爸這個病痛?

(四禪師請示 師父)這可以說嗎?這他們會……

師父:沒關係啊,祢不說他不會死心。

四禪師:喉嚨有問題,不用……唉〜他的頭部後面都〝ㄇㄢ〞(台語,形容經脈不順)住了,你們去看的醫生要換啦,這麼好的醫生(四禪師意指 師父)不看,卻看外面的醫生?問對人了,能夠幫你們化解,不過,你要相信,你有相信嗎?(建勳師兄默然久久未答)蛤?

建勳師兄:我相信。

四禪師:你相信什麼?

建勳師兄:我相信 師父。

四禪師:師父教過你了吶,(四禪師轉身對 師父禮敬)神尊,〝歹勢〞。()沒做!二年,再拖下去它會到肺部,肺部會……(四禪師再次請示 師父)可以說嗎?

師父:沒關係啊,先講,他不是沒救,祂告訴你理路啦!我們要解決一件事情,一定先要把理路瞭解清楚。如果怎麼樣、具足什麼條件會怎麼樣嘛,這叫因果;那如果具足什麼條件也會怎麼樣,那也是因果,所以,唯有這樣,它才有改善的空間。比如這樣說好了,你如果拿刀子在手上劃下去,你就會流血;你如果不要拿刀子就沒這件事(手流血),所以二件事情理路瞭解,你去選擇啊!你要選擇把刀子拿起來劃下去,那誰有辦法?對不對?那如果你知道了,你不拿刀子劃手就沒事了啊!所以問題不難吶,(師父笑說)是長年來都求錯醫生。

四禪師問建勳師兄:你有信嗎?

師父:這樣我對醫生不太公平。

四禪師:不會啦!

師父笑:我再補充一下,長年來都搞錯問題的方向了,這叫他的因緣,可是,你能做的你要去努力嘛,對不對?比如說剛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在講病……,很奇怪,為什麼今天一直在講病?一堆病號,你們來的人後面又有很多、一堆病號,(師父笑說)我不是說跟著無形的,「後面」的意思就是說自己家裡的長輩小孩、一些親戚朋友,很多病號啊!那「病」你愈瞭解,我們是不是愈容易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它?他如果氣脈不通,滯嘛,就產生病了,打通就沒事嘛!

那中醫在講什麼?氣啊!尤其你家是中醫的,對不對?那不能不瞭解「氣的循環」這件事情,不通氣就不循環嘛!所以一定要去把那個氣調節得通,只要不通,吃任何藥都沒用,因為氣不運行。所以,身體的要顧、心理的要顧,那麼對症下藥的更重要。對症下藥的前面不是下藥吶,是對症,你檢查……西醫儀器是為輔,中醫為宗、西醫為用,或者是這樣講,中醫為體、西醫為用,你不能否定西醫,它可以做一個檢查幫助,可是,為什麼很多病檢查不出來?因為是氣血循環的問題嘛,當今沒有這個儀器可以去檢查氣血循環。這些儀器都著重在物質現象,它沒有著重在能量的現象,那能量有問題,物質才產生問題,很多是能量有問題,物質沒顯現出來。

四禪師:還有一條,冤親債主!

師父:冤親債主,對啊,生理的、冤業的和業障,冤親債主還好說哩,業障就懺悔。

四禪師:不要再殺生了。

師父:不殺生就是什麼?去護生嘛!(師父問四禪師)北投不是有祢們的班底嗎?

四禪師笑:沒啦,他是王母娘娘那個啦!

師父笑:哦〜哦〜都差不多啊,對我來說都差不多(眾人笑)。

四禪師示意建勳師兄:好,坐!

(建勳師兄可能未禮敬即坐下,四禪師又提高聲調……)

四禪師:嗯〜唉!教不會!

師父:坐、坐。

(四禪師笑問美雲師姐)有要帶禮物回去嗎?時間要到了。(眾人笑)來,禮物給妳。

師父:最後就做個收圓了。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so na mi na sa ka sa ka yon sin sa ka

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