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妙音

🔰弘聖上師講述🔰

修行要吃素嗎?

 

【修行要吃素嗎?】.jpg

 


 
 

♦️ 弘聖上師 開示法義 ♦️

這樣修行有必要一定要吃素嗎?吃素這件事情是什麼意思啊?對啊,我們是慈悲心啊,那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吃素?那看你自己啊,對不對,你自己要求你自己到哪裡,你自己去做啊,你自己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你自己做到位啊。所以它不是一種論辯,西方的那種辯論,辯論已經設好對立了嘛,你對立再怎麼辯都沒有一個真理出來,所以它是適時,適合的意思,因材施教,那麼既有一個因材施教也就有我因材而什麼?修嘛,因我自己。所以,人貴自知嘛,你要知道你的條件到哪裡啊,那麼如果你已經是慧行菩薩,如濟公活佛這樣,對不對,那哪有什麼素不素的問題,葷不葷的問題,對啊,因為祂已經無心吶,對啊,祂也沒有口欲啊,既無一個口欲,那有要貪吃什麼肉,貪吃什麼素,所以換言之,你如果貪吃素的話,你還是貪啊,你還是會下餓鬼道的。

對啊,所以不能執著,可是你要知道它的義理,吃素是為了不捨眾生,不捨食眾生肉,長養慈悲心。那麼茹素又不等於持齋,茹素只是吃植物叫茹素嘛,那持齋它還有一個過午不食的意思嘛。吃植物的人他也許他吃很多嘛,對不對?包括現在的素食也都很豐盛嘛,對不對,對啊,不一定是真正修行。可是從健康角度好像又又比較健康一點嘛,對不對?因為現在的動物抗生素太多了,對啊,當然也有人說現在的農藥太多了。所以只要活在人道都不究竟啊,對啊,你只能在很多爛的裡面,挑一些比較不爛的啊,所以為什麼人要努力學修,超越輪迴的原因在這邊,因為你這些境界統統沒有嘛,統統沒有汙染了嘛,所以你因為你回歸清淨心啊。

所以素,持齋,「齋者,齊也」,平等之意,所以如果你沒有平等心,你去茹素那就是吃植物,這樣子而已,那不等於修行。當然它的好處是什麼?少造一點業,它也有它的好處,可是它不究竟圓滿。那麼如果你是秉持的清淨的心,對不對,你去持齋,清淨裡面有平等的時候,那是真正的什麼--素食者,他是真正是遠離這個「殺」了,那時候比較究竟吶,換言之,還得用三輪體空的心,去運作你所有人生這些人家定位為好的修行模式啊,所以最後還是起心動念的問題啊。

 

🌱延伸閱讀 : 弘聖上師 說法影音 2013年3月26 台北太極明覺法堂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覺元 文萃 第 29 期【學修心得】

 

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

文:黃芷媚

 學修心得 _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芷媚師姐拜師.jpg
攝於201813日芷媚師姐拜師宣讀拜師帖

 

接觸一覺元一晃眼已兩年半,接任學會會務也一年了,前半段時期在有點未進入狀況、有點分身乏術中快速的過了。至於後半段呢,其實也是快速的過,但還夾帶了種種快速顯現出的錯誤。

弘聖師父上人一直不停提醒、教導的“謙卑“在近期上有了很大的震盪。某次協談中向 師父上人坦言,最近突然不知道什麼是謙卑。師父上人開示的開頭一句就點破了積藏於內在深處的頑石。

師父上人說:「因為帶著過去生活環境中的好強啊。」

當下身體突然有種“嘩、嘩、嘩~~”很多石頭落下的衝擊及解脫感。原來待人處事上種種的不順、種種的卡住,都是源自於內在那股傲性的隱隱作祟。

問題出現時會說出各種合理化自己錯誤的理由來穩住立場,不自覺對外在築起了石牆。隔著石牆看世界,什麼也看不清什麼也進不來。執行會務還是習慣以自己的思考判斷,雖然理解會務人員只需依著理法做事就好,不該有自己多餘的判斷,但理解終究只是理解,沒有接受都是空談。

聽著 師父上人說:「謙卑,為什麼取卑字,就是把自己放在最下處;謙卑,謙懷卑下。」短短幾個字,含藏了好深好深的底蘊,也凸顯了自己對於謙卑還在淺淺的表面上打繞。

 

      學修心得 _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2018法國亞維濃藝術節.jpg

2018法國亞維濃藝術節 節目團體及名稱:Circus P.S.方式馬戲《距離》

                                                攝影:Michel Cavalca

 

於表演領域而言,因有較好的先天條件,在一個容易得到掌聲的生活環境長大。因此養成了自我優越的習慣,所以跟謙卑之理相差甚遠。當真正要去落實生活中與人應對進退,把自己放在最下處時,這才發現,先天筋骨柔軟的身體頓時超僵硬,原來打從內在出發的彎下腰才是真正的柔軟。那個過去凡事都下巴微上思考看見別人問題的習慣,開始轉成斜下45度角往裡觀察省思自己的錯誤,初期有點不習慣、窒息感、不知所措,埋藏於內心的石牆在一次一次的面對錯誤,一點點的放下自己放下身段的同時慢慢的分解掉,空氣也才漸漸的流了進來。

要對因自己錯誤所造成的種種傷害致歉,深深的深深的說抱歉。

 

學修心得 _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你我你 YOUUOY》.jpg.jpg

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你我你 YOUUOY

照片提供:Circus P.S.方式馬戲  攝影:吳盈潔

 

在生命的道路上能遇見這麼一位「如君 如親 如師 如如不動」的聖者,真的是萬幸中的萬幸乘以N次方。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期勉自己也能早日踏上山巔,跟 師父上人看見一樣的光景~

學生 媚Mayy /弟子 本敬 叩上

2019/12/16

 

學修心得_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jpg

 延伸閱讀 : 文萃第29期【學修心得】

一句「帶著過去生活的好強」點破了內心的頑強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聖上師講述🔰

學之道 貴以專

 

 【學之道 貴以專】.jpg

 


 
 

♦️ 弘聖上師 開示法義 ♦️

善也可以是善惡對立,那圓滿無瑕裡面沒有善惡這個東西。換言之,如果對人來講等念怨親啊,對不對,善惡不立,兩邊不立,中道不存啊,不是說除以二又來一邊啊。換言之,他完全沒有執著、分別、妄想,這樣一個生命狀態叫做純淨純善,因為環境不同,感染的習性變成惡,感染的習性變善,這樣又不同。所以,惡再惡下去就產生很多災難,善再善下去,就可以彌補一些災難回來這樣,這就是靠教育,靠教育就是要把一個人感染成回來,因為為什麼會有性相近,習相遠這樣,因為迷失了,迷失了本能,迷失了自性,才有這一段,那後面又有幾句話,「性相近,習相遠」後面不是「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其實這幾句話如果把握住,我們人生肯定幸福美滿。

因為我們知道理論了,我們知道原理原則,當然它細說無量,這幾句話,好像八句嘛,對不對,是教育的主軸的方向,因為「苟不教,性乃遷」,如果你沒有善加去調化他,他的個性就會偏頗,偏頗就會越來越深、越來越深,中國人說〔松條少不鬱〕,〔長大鬱不屈〕,松樹的枝條從小你如果沒有去雕啊,用人家說用鐵絲去折它,等到它變粗了,你就折不了了,有那個角度,那教育的要怎麼把它變成美好的教育?又有方法叫做「專」,「教之道,貴以專」。換言之,「教」一定有學嘛,學之道,也貴以專嘛,換言之,如果對一個學的來講,我們在學習啊,我們就要專啊,專叫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剛好現在的西式教育錯亂,它叫做交叉式的教育法,交叉式教育法,這科剛結束,頭腦還沒消化,又裝第二科不同的再來攪和,再裝第三科再來攪和,這個就是成就的最大障礙啊,那這個頂多能存…存在所謂授業的教育角度,還勉強可以受用,可是真正授業的角度,我們講世間法還是教之道,貴以專啊。

如果你讓一個小孩子學十科,你讓他十科的時間都投注在一科,這些精力、時間、精神,那麼那一科一定會特別好,未來的世界也是專家的時代嘛,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行號的老闆、主管,人家會遞履歷嘛,應徵,有的人就履歷上面好多才藝都會啊,對不對,可是當你用的時候,沒有一樣上得了水平的啊,那另外一個只會一樣才藝,可是卻是你要的那一樣啊,你要哪一個人?我要那個只會一樣的啊,但他那一樣很厲害的啊,那叫「專」嘛,貴以專嘛,所以成就是這麼一回事啊。那妙又妙在哪裡?專注到極處,他的專業專到極處,又可以觸類旁通嘛,他很容易瞭解其他相關行業,或者是不相關的,他統統可以瞭解,這是東方人教育的妙招啦,也就說他的妙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最後的結果叫觸類旁通,而不是叫你多才多藝,學習多才多藝,因為多才多藝最後結果叫做多才多藝,藝不精啊,每一樣都不專精啊,樣樣通則樣樣鬆啊,鬆散啊,要用的時候都用不上啊,跟人家〔品〕(台語:炫耀)的時候,都很厲害啊,那個我也會、那個我也會,大家都做不到啊,就變成這種窘境。

那麼東方老祖宗的教育方式,可以解決現在當今地球的災難,這個災難包括人為,包括天然,其實都是人為,我剛剛講的人為是所謂的社會問題,它統統可以解決,那社會的問題來自哪裡?家庭問題,也可以解決,可是要靠我們去落實,剛剛講傳道,道首嘛,辶嘛,辶字邊在前,所以大自然法則第一件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去落實,透過我們自己,第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你沒有落實,統統沒有,所有結果,你知道再多的這些聖賢義理,只要你沒有去做,統統沒有,這就是許多專家學者,他沒有信心的地方,因為他從未曾做過他的學理,所以他不知道這麼好用,所以當他要跟人家講說二十一世紀,對啊,湯恩比博士說的沒錯啊,大乘佛法跟孔孟學說可以解決啊,問題是真的嗎?對不對,常常是這樣,所要靠驗證,所以佛法乃至於東方老祖宗思維,是一個高度科學,科學講究驗證,那驗證到最後你就突破了,不是只有人道,不同維次空間全部都突破。

 

🌱延伸閱讀 : 一覺元 弘聖上師 明覺法堂 2010年12月21 高雄寧靜園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