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台北人生系列講座

--高宜孝師兄【有省思就有救】

弘聖師父上人講座後開示

Master Hong Sheng's Instruction after Life Series Lecture

- Life is Promising If We Introspect Ourselves Speak by Kao Yi-Hsiao

in Taipei, Taiwan on October 07th, 2018

 

2018年10月07日台北人生系列講座 高宜孝師兄--有省思就有救-弘聖師父上人講座後開示.jpg

 

 

⚜️師父上人開示:

那一個老實的人,他絕對跟「格物」相契合,我們常常講「學習」的第一步驟「格物」,才有「致知、誠意、正心」嘛,往後。所以他的「物欲」,「物」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都叫「物」,它不是指這個東西,這個杯子這個東西,不是只是個物質而已;人、事、物都叫做「物」,包括狀態也叫「物」。他必然對這一些物欲的這個欲望,會非常的淡薄,從這一個角度,你的吸收力就高了,也就是你那個「學」的模仿力就高了,照單全收!所以它就自然會環環相扣,自然生命的律則,它出生無盡,生命找出路的這一個功能就出來了。所以「學習」只要掌握住一個關鍵,這個「老實」的關鍵,你的學修道途一定是樂趣無窮、快樂到不行。

所以剛剛講到「學不學會」的問題啊,對啊!我也覺得:「哇!今天太好了,必也正名乎!」洗刷我很多冤…,對不對?那個清白,對不對?要不然人家大家還以為我多兇呢!對不對?其實是什麼?責任所在啦!責任所在,你必須要去履踐啦!那麼以前是「嚴師出高徒」嘛,對不對?現在是「嚴師出叛徒」啊,第一個反叛,就是要把師父殺掉嘛!所以古時候在牽徒弟出去都是怎麼樣?陰陽五術的這一種,出去介紹,跟著一群學生嘛,介紹:「哎呀!某某某你好!我要來介紹我們家的老虎。」你看,﹝牽虎仔﹞你不知道嗎?因為養虎為患,對不對?

所以現在這個時代,我常常跟…,之前啊,我昨天才看到阿哲啊,我想到有一天,他跟佩玲剛好在好像「黑浮」…,有一間咖啡廳叫「黑浮咖啡」,在談事情,請我喝咖啡。我就語重心長跟他們說:「你們喔,我告訴你喔,六十歲以前不要當師父喔,六十歲。」大家很納悶嘛,我說:「欸!以前人是不成文的默契,修行界,尤其是佛門,四十歲以前不當師父的,四十歲。」那它是從什麼角度來講?依以前古人的質性純厚的基礎,你不到四十歲以上,你歷練不足,然後你的心性不夠穩定,你容易受名聞利養的什麼?影響。所以一旦你四十歲以前當師父,通常都一面倒,下地獄的多。那它講的最保守估計四十歲,那現今的人哪有以前的這一種定功,對不對?所以我看到他們,他們兩個那個時候很認真學喔!「六十歲以前不要當師父」這樣,後來我好像沒半分鐘,我又改口嘛:「啊!不!七十歲,七十歲!」然後他們看到,眼神越來越納悶啊,我想說是不是在疑惑:「師父您叫我們六十歲、七十歲不要當師父,您三十幾歲當師父。」對啊,這就不公平啊!對不對?這時候我說:「欸…」又補一句:「因為你們沒有 師父的心臟!你們沒有 師父的皮!」對不對?我的皮比較厚嘛!人家刀子戳不進去嘛,對不對?微微流一點血沒關係。你們稍微被爪子這樣抓了一下,你就死掉了,對不對?老虎的爪子抓一下。那後來我是不是又沒幾秒鐘又改口:「終生不要當師父!」

學習,應當是為了一切蒼生的福祉!

在這個時代真是這樣,因為這時代真的找不到真正的學生,多數都是瞎攪和的。當然跟你們講,也是希望你們對你們人生做一個揀擇,不是為了當師父而當學生啦,師父是很不得已的啦!因為你被稱「父」跟被稱「師」,那個責任不一樣。那你如果明白法,知法你就不敢不如法;除非你不知法,以為這一種所謂的行頭掛上去是很風光。「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們一定要記住這個。

所以你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當師父,而是為了一切蒼生的福祉。所以假設有一天你必須當師父,「你必須」!對不對?你還得再三考慮,為什麼?因為那一個「必須」有可能也是一種假象,除非你豁出去了,像剛剛宜孝講的。可是「豁出去」不是我要成就的「豁出去」吶,是你的生命根本不要了;你的這一個「我」根本不想存在了,這叫「豁出去」,那時候就順應眾生,隨隨便便就可以了。這個「隨隨便便」不要聽錯喔,這個「隨便」是隨順眾生,要不然你自己一定會因為當師父,廣義講,當講師好了啦,現在比較降低標準,你必然會因為當講師而墮地獄、墮三途。這個是不划算的事情,在修行界來講。

所以我們這邊,講到這邊,這些講師是不是又要冒冷汗了?那你們就放心啦,只要你聽話就不會啊,因為我們會盡責,在後面每天唸你,唸到看你﹝有法度無〕(台語:有沒有辦法耐得住性子),對不對?「唸」,「唸」的意思叫督促啦,那這是要要求的。

所以剛剛宜孝講到這個學會的文化,跟我現在講的也是要告訴諸位,來這邊就是練家子的練功場,功夫的功夫,對不對?那麼是來真的,而不是虛晃一遭,那尤其你要進入更核心;更核心不是以團體來講,是你的生命的軸線,這叫核心。比如說我們修行啊,我只是要了解佛學常識而已啊,對不對?這是一個層次嘛。我是不是要更深入的解析佛法啊,對不對?第二個層次啊!我要不要想辦法把它做到啊,對不對?三個層次。相對「做到」跟「了解佛學常識」,這個叫核心,所以不要誤解核心是一種團體的那個接觸領導人的這一個圈圈,那個都不是。所以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也因此你們才有辦法透過佛法的學習、修行,能夠去創造你們真正幸福美滿的生命狀態,這個希望大家能夠去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