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福慧人生講座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於張棋研先生主講後開示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學講所感】
時間:104年3月8日,14:00~16:00
地點:太極藝術教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號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所以年年都要進步,會學法的掌握重點、掌握理路,稍微遲鈍一點的也不能說我不會,不會的話,就怎麼學都不行了。稍微遲鈍一點的,慢慢從事相上一條一條逐字將它完善。佛家講:「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殊途同歸。掌握住自己的一個起心動念,這是最快速的,但又該從哪裡開始呢?我們講「該捨諸有止無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是一個學道人最基本的態度,也就是說你們講的「發願」,發什麼願?不是發願吃素四十九天,能夠換我們一家大小,闔家平安大賺錢的那種願。佛家講,你不發願,你不能成佛啊!很多人想到說,發了願之後,不落實的話,又會有一大堆的障難啊!那乾脆不發啊!不發,本來就有很多障難啊!所以不能用低標去過著我們的生活,低標是什麼?六道輪迴,就叫做低標。
所以,學修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最基本的目標在哪裡,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好,它統統是導歸一處,我們一般普世價值講的愛。可是這個愛在我們學修者來講,就要有所謂的「深度」,不是一般人講的,小情小意上,情情愛愛的愛,或者是你對我好,我願意對你好;或者是我想要從你身上得到什麼,我願意對你好,這個都在愛的範疇裡面。那麼佛家在講的愛,是超越的、是提升的、是昇華的,這些前面我們剛剛講的愛,都有所謂的「情」在裡面,所謂「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這個愛就是帶著情,佛家更精準的用詞就是所謂的「情識作用」,只要我們有情識作用,我們認為的善就會有諸多弊病。
好比最近很多恐怖份子,比如說IS(按:一個國際恐怖組織),對不對?網路上常常看到他們任意地殺人砍頭做為宣示,你如果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會認為你不善,你懂嗎?他們認為他們是善的,所以他們要剷除一切他們所認知的不善。這時候是不是「善、不善」有分別、有對立了?這也就是老祖宗講的「擇善固執」最後演變的結果,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所謂的「聖教」原本是回教裡面的一個教義,可是來到錯誤的人身上,因為他知見錯誤,再好的東西也把它轉化變成壞的,可是在他自身立場卻還認知是好的。因此,從這個角度我們才好理解說,以前為什麼我們常常講「善」不能執著,為什麼善也不究竟的原因就在這邊。你們最近也看到這個社會因善而產生的諸多弊病,不管是宗教團體,還是慈善單位,還是依我們身邊一些有愛心的人士,發展善的路徑裡,常常產生許多的障難禍害。這也就是佛家講的,為什麼我們必須要開智慧,而不是只想說,要怎麼樣做善事而已,只要一個人有善的基礎,他沒有智慧的本源,還是不能去圓滿他的人生,而且常常會因為他的好意,而傷害了這整個生靈,最後叫做什麼?生靈塗炭。我們學法的人,這個概念一定要很清晰,惟有此智慧的概念,才能超越一切宗教的籓籬,那麼一切宗教最後這一個「教」字也就產生。
「宗」是宗旨,重要、首要、尊崇的。我們現在人就認為該尊崇什麼呢?尊崇我們正確的價值觀嘛,又因為我們這生命在輪迴裡面流衍太久、沾染太多的似是而非的知見,所以連什麼是「正確」都不懂了,因此才要依回經教。而依回經教這件事情,又產生了問題,我們又常常用著自己的經驗法則去依經教,所以又是「我們的」,就像剛剛棋研在前面講座上講的,這個知識常識還是智慧的問題,只要我們依回來我們的經驗法則,那麼一切的高度智慧,都變成了低度運行的知識常識。這些知識常識一定會在生活當中,在對待上產生所謂的衝突、對立、矛盾,而我們內在的矛盾,如果沒有解除的話,外在的衝突必然不能解決,那麼人生就是一個「苦」字。該捨諸有止無求,亦即就是放下啊!我們不為任何自己的受益去著想的話,通常這個人頓時就超越了,超越什麼?最後講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超越了安樂,所以你也不用求了,因為你超越了安樂,也沒有安樂另外一個對應不安樂的一個生命境界。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入空境,那麼入了空境之後,你再導回來因應世間一切的形形色色,這就是所謂的「應了」!
剛剛講《感應篇》,因為世間眾生與我有緣,所以我必須去回應。那麼這時候,依大的眾生起感,你「無心而應萬物」,當然「何妨萬物常圍繞」,這時候「何妨」這個詞用上去,意思就是說,我本來就干擾不了你,所以「何妨」。他們的造作在那邊,生成、滅盡,滅盡之後又生成,這時候是一種輪迴現象,你就不足為礙了。那時,你才真有能力倒駕慈航回來五濁惡世鍛鍊,這時候不是鍛鍊自己了,這時候是鍛鍊眾生了。從廣泛的宇宙虛空,是一個自體,當然還是自己啊,為什麼講這一段,這一段的前面還有一段是什麼?五濁惡世出世尊,這時候就是真正鍛鍊自己的一個部分。一個還未成就的人,這一段非常重要,意思就是說不能逃避,不能去做逃避的人生,而是要去應對,應對接納,接納在當中,就是當下。佛家講的「直下承當」,就練就一身好功夫,好比剛剛講開車的例子,你若完全不會開,你不能貿然去嘗試,這個態度還是要有智慧判斷耶!你完全不會,而說我要幫眾生!(按:棋研師兄在講座提到因啟森師兄生病,所以鼓起勇氣開了啟森師兄當日的手排車,帶他與他的太太端容師姐回程。但棋研師兄已經很久沒有開手排車了。)啟森,你好好在旁邊休息,因為你發燒了,頭腦昏沉。那麼,端容,你好好坐在後面,欣賞風景,看等一下風景怎麼爆炸,這又不對了,你懂嗎?所以還是要有智慧的運作,在有把握的狀態底下,現在人,尤其是諸位,還好在安全穩定的學修場裡面,就要好好去練就,更要好好把握。不要等到沒有這個安全機制的時候,我們硬是要去練,那時候也練不出什麼東西。
換言之,就是說這個過程不能盲修瞎練,而是要有一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態度,你是了解它的理論方法,所以你去運作,剛開始會生疏,沒關係!練久了,你就熟練了。所以這個「練」也就是學法的一個非常重要關鍵,那就是「長時薰修」。你總不能說,我現在手排車開一開,三分鐘後,我換人家種稻米的那個耕耘機開一開,耕耘機是完全不一樣的車子,但都叫開車,耕耘機開完之後,四分鐘後,開挖土車,又再去開卡車、聯結車、火車也開一下,這樣叫做「換來換去」。每一個車子都叫工具,都可以乘載你,佛家講以舟渡岸,猶要棄舟,可是你千萬不要忘記,那個舟只能一條,你不能同時「腳踏兩條船」,這個詞不只狹隘地用在感情世界,你的人生若是如此,就不能成就,因為腳踏多條船讓你不能成就。
所以我們一定要專注在一艘船上,也就是說你在「練」的過程,一定長時薰修的前面加上「一門深入」,那一門深入等你練就之後,你再去練第二樣,你才能夠很容易上手,就好像剛剛棋研開手排車的例子,為什麼剛開始很生疏、很害怕,但下午稍微練習開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有過去一直開、一直重複的那段基礎,所以,雖然時間久了沒再開過,現在再回溯回來,他可以很輕鬆愉快就上手,其原因就在這邊。如果你過去每一樣、每一種車都半吊子的話,現在我看你沒辦法坐在這邊聽演講,可能是在告別式裡,在那邊被緬懷啊!所以要小心這些例子,包括很多開跑車的人,他們的開房車技巧很厲害,一旦擁有跑車開的時候,一下子就毀了,你看高速公路上很多車毀人亡的例子。一般我們會認為跑車的操控性應該更好,不是嗎?跑車絕對能夠跑得比我們一般房車還快,對不對!因為它貼地性較佳,它的操控性一定比較好,可是,你不熟悉跑車的操控性,就很容易出意外。這個比喻為我們在學法不要好高騖遠,如果我們房車熟悉到一個程度,卻沒有稍微練一下跑車的操控時,我們千萬不要拿跑車去當代步工具。那麼跑車要在哪裡練習?要在賽車場上練習,在寬寬廣廣的練習場,那種比較安全的環境下練習,當然不是說因為較安全所以怎麼撞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在寬寬廣廣的路徑胡亂碰撞也會有問題耶!
所以,你不要以為學法都沒問題,你看,當今有多少人學成佛魔,對不對?反正佛就是好的,只要是佛教團體都是好的,學修團體都是好的,所以一覺元當然是好的。你來這裡,你學錯了!還是會變成魔,不能怪我,你懂嗎?也不能怪佛陀、佛菩薩,當然我們這邊沒有所謂雕像可以賣,來這裡學不是強調那些外相。如果你用錯誤的心態,你在這邊還是會學成魔的。但請大家放心,放心就是不要去往那邊走,怎麼樣才能保證不會學成佛魔,你要按部就班,老實、聽話、真做你才有辦法。意思就是說,要學一個法,一定要拋掉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意識形態。為什麼學了佛會變成佛魔,就是用著自己的思想、見解,去理解運作,所以就會把所有的佛法翻過來,一體兩面,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黑的,在真正佛的義理裡面,講「真妄不二」,真妄不二來到我們錯知錯見裡面呢?「真」、「妄」是二,那麼「妄」本就是二,「真」來到我們這邊還是二,二就是雜的意思,那麼我們永遠沒辦法透過學佛這件事情,去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人生受用,乃至於我們生活上一點小憂小慮,統統不能解決,這就是一個學佛人的冤枉。
把學佛拓寬,學習生命成長,或者是接觸各個不同宗教,祈求得到清安的人生境界的這一票人,統統得不到,原因就是在這邊。那麼我們要用什麼態度?用著剛講的,老實的態度,那麼老實、聽話,聽誰的話?聽佛菩薩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現在的人多數就是要當佛菩薩,就好像很多基督徒,他都要當上帝一樣,在那邊禱告說,請上帝賜給我……,上帝在天上說,我憑什麼賜給你,我聽命於你嗎?你要什麼都要叫我給你,我們都要自己當上帝啊!那他不了解要光榮上帝的榮耀,必須要透過我們身心的履踐,這些所謂的聖經的義理,就是透過我們身心的履踐而已,而不是依我們的意思去運作。
現在人都要做佛菩薩、天神啊,剛剛我舉這次去馬來西亞參加「拜天公」為例,「拜天公」真的就像剛剛棋研講到的那段,啟森的家族比較大,我也是第一次參加一個大家族舉辦的拜天公的慶典。我們還依稀有印象,小時候流傳的民間信仰,媽媽那時候都會自己煮一大桌好菜拜天公,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拜完守歲的印象?其實那個也不是守歲,守歲是除夕夜,好像「天公生」那一夜只是在等著歡樂氣氛,因為過12點可以一直放鞭炮,就很熱鬧。小時候沒什麼娛樂,可以自己放鞭炮是最好玩的事,頂多就是這麼一個狀態而已。可是每次都會煩惱一件情,這些剩下的東西誰吃?煮得太多了,當然是媽媽的誠意、家長對天公的誠意,不能否定它。當然,我所謂的太多東西,都比不上啟森家族拜天公的大排場。
可是後來我聽到一段,真的像這樣講,我們不是真的有誠意拜天公耶,我們是在那邊煩惱或者是欲求說,這樣多食物我們怎麼分?這些食物不是怕祂吃不完,而是如果你們準備素齋祭拜天公,那我們吃葷的怎麼辦?我們就沒葷食吃,所以,其實都在拜我們的五臟廟!一般人都是這樣,準備得很豐盛,可是我們祭拜的食物都不是天公愛吃的,都是我們祭拜的人喜歡吃的嘛。這次去馬來,他們家族才恍然大悟,啊!原來天公吃素,那以前拜的那些葷食呢?這時候人就忐忑不安,那怎麼辦?以前都將祭品弄錯了,會不會得罪天公?不會啦!不會,因為天公也沒吃,犒賞了誰?犒賞了周邊的兵眾!
我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現象,你們看古代的皇朝,看到那些在戰場上很勇猛的戰將,他們跟文官的氣質,有沒有不一樣?在吃東西的時候,文官文謅謅的夾一些菜,那些魯夫、武夫,在軍營裏面用火烤大塊肉,對不對?天公祂們當然有一群戰將,因為隨時要抵禦阿修羅的侵擾,所以難免也需要犒賞祂們,因此,也沒有白費這些葷食。只是我們現在知道了,不管是人、還是天神,都需要提升,更何況三惡道都需要提升。漸漸地了解的人,就去慢慢周全拜天公的儀軌,現在知道祂吃素,假設你要賄賂,也要賄賂得正確,你拿肉去給不吃肉的人吃,叫祂吃得飽飽的,再來保佑我賺大錢,你就拿錯食物了,所以在民間信仰的儀軌上,有這些類別。那天啟森媽媽問我幾件事情,拜素,還是拜葷的各個狀況,當然我們現在學法的人知道,譬如說,我今天講天公吃素啊,以後你們知道拜天公時,應該不會斬一隻雞去擺在祂面前,那也就是說,等同所有的境界你都拜素了,大的範疇來講,大致上就不會出錯。
可是在這個六道輪迴,五濁裡面,總是有一些特殊個案,特殊有兩個類別,一個是好的特殊,一個是不好的特殊。好的特殊沒問題,當你遇到不好的特殊時候,你這時候就要有善巧方便,權宜之策了。好比說,我們以前有時候在幫人家處理一些邪靈問題的時候,難免邪靈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就好像我們人間,有的你可以講道理,講得通啊!有的你要稍微給一點甜頭,給的甜頭類別也不一樣。處理這些邪靈問題的時候,有些良善的,雖然叫冤親債主也不邪惡啦!對等來講,你會害怕,所以定位叫邪,不能處理,良善的可以好好的講就可以處理了,可是你遇到一些非常兇神惡煞的邪靈,假設祂跟你有很深的冤業關係,人家不願意聽你講個道理就接受你的條件,那時候你怎麼辦?你就要符合祂的條件,你說那好,幫你準備很豐盛的祭品,比照玉皇大帝的等級,這也是一種榮耀,對不對?在欲界二層天以下是一種榮耀,因為比照玉皇大帝的待遇。可是人家不買單,玉皇大帝吃素,對不對!我們是啃骨頭,祂不買單,這時候,你的這些所謂的處理,還是要符合祂們。這時候你怎麼會知道,你就必須要有定功,你才有辦法去跟這些天地鬼神交涉。這個部份因為最近遇到的問題太多了,一回國就一大堆問題,塞滿了所有的協談,其中也不乏這些問題,有時候我們都想說分配一下,剛剛講的轉診,大家分配一下;嘉財,你分擔一下凶神惡煞類的;棋研你分擔一下不好溝通的這些靈鬼類的;還有李叔叔分擔孤魂野鬼類的;大家眾志成城,分攤一下。是不是大家多花一點心力,彼此合作無間。你們要不要幫我忙,你們如果要幫我忙,我等下就請小妍老師把時間表分配下去,學這麼久了要有些能力知道嗎?可是我相信,你們現在可能又要挑我剛講的,開車還是要在有保險機制的練習場內練車!
這時候,你看我們知識常識怎麼用得上?完全使不上力,你懂嗎!所以學法在在處處勸勉著諸位,一定要修行,而不要變成一種讀書人,你修行有時候修錯了還會變佛呆子。如果你用讀書人的態度去學佛,你肯定連佛呆子都沒資格,你還是書呆子,人家是佛呆子還跟佛沾個邊,還沾點佛的榮耀。書呆子則沒有,你知道嗎?所以我們連佛呆子都不行,我們一定要深度的成就練家子的學修。這時候一定不能好高騖遠,剛剛我要講的,跑車好比是《金剛經》、《楞嚴經》,你們聽過的《普門品》、《華嚴經》你們聽到的這些有名的經典,這都叫做跑車。你要有一些開房車的基礎,房車可以代步,跑車有時候沒用。這次我去馬來西亞,啟森的舅舅,用了一台文殊菩薩的坐騎,為什麼我稱他做文殊菩薩的坐騎,一台跑車,我沒見過的車款,前面有一隻獅子標誌,是一家法國汽車的logo,而且還燙金的,你看,獅子是誰的坐騎?文殊菩薩。你看去到那邊文殊菩薩都借坐騎給我們,多好!結果有個什麼問題呢?這車子特別的珍貴,可是底盤特別低,我們一般的路不能走,像馬來西亞那邊,一般的路況還好。有一天我跟小妍老師在高雄鼓山路,一路上坑坑洞洞、道路旁邊凹凸不平,整台機車都顛簸不已,她說市長應該來這邊騎機車一次,開個車、騎個車都有點生命危險。我們六道輪迴就像這樣,險境!那麼跑車是在四聖法界開的,所以比較清淨,馬來西亞那邊路況還平,還可以,這代表著什麼?我們在人世間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對症下藥,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我們勝任得來的那個方式才可以。
所以你看當今,光是《弟子規》、《感應篇》就足夠了,就足夠讓我們這一輩子闔家平安大賺錢。平安裡面有一件事情身體健康,光是到《感應篇》,你願意落實到,統統解決了,這個所謂的不治之症都會不藥而癒,不需要學到《金剛經》,不需要學到《楞嚴經》。那麼《金剛經》、《楞嚴經》是給誰學的?給已經完全沒問題的那種人學的,超越六道輪迴的這種人,他才有辦法學習。尚且再往上《華嚴經》,是給法身大士,祂不但沒問題了,而且祂已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那時候契入《華嚴經》沒問題,也就是一般你們講的法身大士。所以我們在六道輪迴遇到的障難會有的原因,你仔細去觀察,除非你沒有花時間去深入了解什麼叫做《弟子規》、什麼叫做《感應篇》,頂多再多一個《十善業道經》好了,除非你沒有花時間去,用讀書人的方式研究一下好了,事實上不能研究,要參究,去參究這三個學門。要不然你一定會發現,光是這三個學門就綽綽有餘,讓我擺脫六道輪迴了,你可以綽綽有餘地擺脫六道輪迴,請問你在六道中層的人道,裡面有的障難哪一個不能化解,當然統統可以化解。
如果我了解了,當然我最後只會發現一件事情,原來是我沒有去落實,對不對?原來我的生命不符合《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經》,要不然,我們人生現在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以前會聽的跟不會聽的都有,我不是常常跟諸位講,諸位比較少,常常去南部的同參我常會講,你有問題的找我,你沒有問題的不要來,一般人講說沒事常來,沒事來幹什麼﹖有事常來,有你的事不能解決的來,可是不會聽的聽不懂、聽熱鬧,會聽的聽門道。那麼什麼時候來﹖「來」的意思是學習成長,尋求方法解決我人生的障難,這件事情叫做「來」,不是來找我。找我,我也不一定在,所以「來」叫學法,譬如說,你什麼時候不用來,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最低標的時候,你不用來,可是依我們學佛的人的標準,什麼時候不用來﹖你已經入「一真法界」了不用來,因為你沒問題嘛,所以那個沒問題,不是我們人間想的這麼狹隘,說我沒有生病、我的事業沒有負債了、我沒有這些感情的問題了,不是這麼小的一個範疇。這些你要解決是簡單到不行的事情,可是超越輪迴對現在的世間人還有點難度,更何況超越十法界,所以超越十法界叫做沒問題,那麼這時候標準就拉高啦,以前我們會講標準到哪裡?小乘須陀洹,對不對?還沒完全超越六道輪迴,還要天上人間往返七次,祂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叫沒問題,可是學法的人,你們知道不能把標準訂得太低,我們要訂高一點,這時候我們要把它訂到超越十法界,那麼依《金剛經》十法界是可以超越的,那麼不會的人依《金剛經》會墮地獄,會與不會的問題。
所以會的人學習很快速超越,不會的人學習很快速墮落,那麼這個會與不會的學,統統沒有離開薰染這件事情,你必須「長時薰修」,才能「修掉、薰掉」你原來錯誤的知見,否則我們還是用著人間知見在理解佛法,他還是人,不是佛,這是很冤枉的。好比說修所有的宗教的,為什麼剛剛講到恐怖份子,他(回教、穆斯林)何嘗不是依經典學習,那為什麼南部的穆斯林這麼溫和﹖他也依經典;北邊的穆斯林這麼的彪悍﹖他也依經典,穆斯林依著《可蘭經》穆罕默德的遺教。那穆罕默德也沒問題,那這個也就是我剛講的,會與不會的問題。不會的依經典,他就把他變成世間的知見,乃至於三惡道的知見,渴望下地獄;而會的依任何經典他都能拓寬心量,到最後「止無求」的時候,他就頓超六道輪迴了,所以學法要有一個這樣的知見。
希望諸位能夠在嶄新的一年裏面,去深入體會這個方法,為什麼我先不講理論﹖你們都知道,因為理論太多了。可是現在眾生學習上缺乏的是方法,那麼一定要常常給自己催眠、催眠一件事情,正確的方向,不為自己、不為自己、不為自己,一直催眠…,「該捨諸有止無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所以凡是所言所行都要為眾生,剛剛講到這些所求,眾生跟這些諸天神祈求保佑,諸天神會講憑什麼要保佑你,請問我保佑你好了,你會怎麼樣?眾生是怎樣,我好了,我要繼續「匪類」(為非作歹)啊,對不對?你的問題就是「匪類」造成的啊,哪有保佑你好,你又繼續造作,哪有這種天神!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我所有的生命的障難要怎麼好?佛菩薩、諸天神不是不能保佑我們。保佑叫幫助的意思,祂不是不能幫助,祂絕對有能力,可是祂也有選擇性,這是一個大自然律,祂要保佑你什麼,一般我們講定業唯有願力可轉,所以一旦你發了真心切願,你能轉化業力的時候,祂這時幫助你的速度非常快速,這時候就得到真實的保佑,所以這時候我們因為有前面的願力使然,所以我們要嶄新我們的人生,我們各方面好起來的時候,我們會做什麼?利濟蒼生的事。這時候即得諸佛護念龍天護持,所以這一個人基本上沒問題了。
所以他可以在一念間形成,他也可以在無量劫都達不到,那麼,一念間形成就是那個真心切願,要將它展現出來,這個願就是菩提願,慈悲是根,菩提願是因,一個人有慈悲心,他沒有菩提願,那個慈悲是沒有根的,是世間的愛,不是真正的慈悲。所以落實在最後的圓滿在哪裡?方便。菩提心為因,慈悲心為根,方便為究竟,那麼方便先不講,方便是自然的結果,前面兩個要先去把握,菩提心也就是依蒼生為念之心,沒有自己,你捨得下,你清淨,你就能智慧乍現,智慧圓滿,所以叫做菩提。所以它是原因,那麼我們要有所行動、行為,因應眾生的感,我的願要如實,所以慈悲的運作缺不得,最後文殊、普賢的「大智大行」就是最後的方便,那麼這個方便究竟了之後,你就沒有任何反撲了,你只有滿滿的回饋,那麼學法至少要懂得這個理路,依這些理路當成你們講的座右銘,讀書都有座右銘,有時候想考個第一名,學校都會建立座右銘,你要超越輪迴為什麼不要立多一點座右銘!多不是雜,是你到處都看得到。
好比前一陣子我送阿雲「直下承當」四個字,有一次她請我到她們公司,要去上廁所的轉角,咦?怎麼我寫的字「直下承當」,怎麼整個公司的牆壁,只要她能決定的所有公司的牆面,都是彩色影印:直下承當,四個字貼在那邊,這叫座右銘,提醒啊!尚且這樣提醒,都還不一定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你又不提醒,你看看我們人生會怎麼樣?所以這些讀經教,事實上就是座右銘的理路而已,不斷給自己灌輸、灌輸,洗腦要洗成這種佛的腦,不能洗成惡魔的腦。所以「發願」很重要,落實真心切願,切願就是如實,往那邊去力行成就你們的人生,其他的事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留言列表